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24767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教案.docx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教案.docx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放飞蜻蜓》教案【一】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字,掌握9个词语。

  2、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

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动物。

  5、了解课文叙述顺序,初步感受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读中感悟陶行知的和蔼可亲和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教学难点:

体会陶行知良好的精神品质。

  教学准备:

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课件。

  课前准备:

  1、说说你最喜欢的老师或你心目中的好老师。

  2、猜谜语:

蚊子苍蝇蜻蜓等。

  3、唱歌《小蜻蜓》。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解读课题,引发质疑。

  1、猜谜语引出蜻蜓,板书“蜻蜓”,学习生字“蜻蜓”。

  2、板书:

放飞。

齐读课题,学生质疑:

读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谁捉了蜻蜓?

谁放飞蜻蜓?

为什么放飞?

)板书:

捉?

放?

  3、过渡:

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学会文中的生字。

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自由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标出自然段序号。

  2、抽读三个学生读生字新词,评价,纠正字音。

  3、去掉音节男女生赛读新词,齐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个人自己读,可以同桌或四人小组合作读,或几个同学一人读一个自然段。

思考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来。

(抽学生回答可能不完整,可能不够简洁,随即按以下程序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师:

要能准确地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首先得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引导学生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呢?

抽学生回答。

关键词是什么?

板书:

捉(起因)

  

(2)故事的结果怎样?

抽生回答。

板书:

放(结果)

  (3)事情的经过是哪些自然段?

能用一句话概括吗?

抽生回答。

板书:

讲或劝(经过)

  (4)讲解:

概括这类写事的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用简洁的语言叙述出来。

这种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写的文章,我们就说它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

板书: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

  (5)你能比较准确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老师给孩子们提供两种句式。

(多媒体出示要求)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这篇课文先写然后写最后写。

  小结:

陶行知先生给孩子们谈了些什么,又是怎样谈的,陶行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书写蜻蜓两个字。

  二、检查生字词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抽读,全班同学认真听,看她有没有记住他们的名字.教师略作评价。

  2、齐读生词。

  3、说说课文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板书:

陶行知。

指导书写“陶”字。

课文先写……然后写……最后写……板书:

捉讲(劝或谈)放

  过渡:

陶行知给孩子们讲了关于蜻蜓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三、细读课文。

  

(一)抽两个同学读2-10自然段,思考:

陶行知给孩子们讲了关于蜻蜓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抽生回答。

板书:

吃食尾巴眼睛

  陶行知怎样给孩子们讲蜻蜓吃食这个问题的呢?

  

(二)学习第2——6自然段。

  1、学生按要求自学2-6自然段。

多媒体出示要求:

  2、检查自学情况,朗读体会情感。

  查勾画和体会的情况。

理解慈爱、抚摸,出示“抚摸”,都是提手旁,学习生字“抚”。

  

(2)读悟第二、六自然段。

  抽读、范读:

体会到陶行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板书:

和蔼可亲

  指导朗读:

试读、抽读、齐读。

读出和蔼可亲的样子和疑问的语气。

(强调“慈爱”和“抚摸”,读陶行知的话,音量小一点,语速慢一点,读出疑问的语气。

  (3)小结:

作者是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表现陶行知的精神品质的。

同学们在写人物的时候也要学着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就能把人物的特点以及精神品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3、分角色朗读2-6自然段。

  抽一生读作者的话,一生读陶行知说的话,一女生读翠贞的话,一生读男孩的话,全班同学读其他孩子的话。

想象陶行知与孩子们对话的场面,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

理解“七嘴八舌抢着说”,然后再请几个孩子表演第五自然段。

板书:

七嘴八舌。

  师:

孩子们已经知道了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如果这时陶行知让孩子们把蜻蜓放了,会放吗?

可是陶行知却继续向孩子们介绍蜻蜓的尾巴和眼睛等知识。

  (三)学习10自然段

  1、学生按要求自学

  学习要求:

  ①迅速默读10自然段,用画出陶行知介绍蜻蜓尾巴和眼睛的句子。

  ②与同桌讨论:

陶行知为什么还向孩子们介绍蜻蜓的尾巴和眼睛?

  2、检查自学情况

  

(1)抽生回答第一个问题,用“陶行知给孩子们介绍了……还介绍了……”的句式。

“只介绍了这些吗?

  陶行知在给孩子们介绍蜻蜓的大眼睛时哪些词用得好,用你喜欢的符号在书上把这些词勾画出来,体会“成千上万”、“四面八方”的意思。

板书“成千上万”、“四面八方”。

你能说出几个类似带数字的四字词语吗?

欣赏蜻蜓图片,教师引读。

  

(2)陶行知为什么还要向孩子们介绍蜻蜓的尾巴和眼睛呢?

抽生回答。

(让孩子们更进一步了解蜻蜓,喜爱蜻蜓,从而保护蜻蜓,与蜻蜓做好朋友,而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们把蜻蜓放飞。

  (四)学习第11自然段。

  1、这时候陶行知如果让孩子们把蜻蜓放了,孩子们会放吗?

可是,陶行知却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

板书:

  (多媒体出示)比较句子:

①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

“把他放了,好不好?

”②陶行知说:

“把它放了。

”指导朗读,结合上下文体会陶行知是一个怎样的人?

根据学生回答。

板书:

尊重孩子

  2、孩子们把蜻蜓放飞时是怎样的心情呢?

齐读课文最后两句。

看书上的插图,想象当时的情景。

  四:

拓展想象:

  (学生看图)你们瞧,蜻蜓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是多么轻松,多么愉快呀!

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呢?

陶行知会说些什么呢?

小蜻蜓又会说什么呢?

(自由交流)

  《放飞蜻蜓》教案【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教学准备:

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大自然中有许多我们的好朋友,你知道哪些?

  二,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

  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回答

  课文主要讲了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陶行知引导孩子们认识蜻蜓是,最后孩子们。

  2,学习要求: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一找陶行知问了孩子们哪几个问题?

用“___”画出来,读后小组成员互相交流。

  2)通过孩子们和陶行知的谈话,你知道了蜻蜓的什么特点和作用?

  3)找一找陶行知说话时的神态、动作的词句,用“~~~”画出来,体会一下陶行知是一位什么样的人?

  3,学生自由回答问题。

理解课文内容。

  问题一:

“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问题二:

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问题三:

“蜻蜓的尾巴有什么作用,谁知道?

  4,通过孩子们和陶行知的谈话,你知道了蜻蜓的什么特点和作用?

(通过课文内容找出蜻蜓的特点,说一说,写一写。

用图片让学生深入的了解蜻蜓。

提高学生观察力。

如:

蜻蜓点水,眼睛盒尾巴的特点)5,有感情的,流利的读一读最后自然段。

让学生感受到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有一份责任让我们学会保护它。

  6,找一找陶行知说话时的神态、动作的词句,用“~~~”画出来,体会一下陶行知是一位什么样的人?

  1)他停下脚步,轻轻地无摸着翠贞的小辫子。

  2)陶行知拉着孩子们坐在田边。

  3)陶行知从翠贞手里接过蜻蜓,高高举起。

  4)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身去。

  5)陶行知用商量的口气说:

“把它放了好不好?

  (通过这些句子学生体会到了陶行知的人品,并作自己的榜样。

)备注:

先让学生动笔去找一找,然后让学生说。

最后简单的认识陶行知先生。

  三,总结课文:

  课文通过陶行知引导孩子们学习蜻蜓的知识,使他们懂得蜻蜓是益虫,树立了保护益虫的意识。

  四,拓展练习:

  翠贞张开小手,将蜻蜓往上一送,蜻蜓展开翅膀向空中飞去。

蜻蜓飞呀飞,飞过-------------------飞过--------------------。

  五,作业:

  对有益动物进行观察研究和资料搜集,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篇介绍这种动物的小短文。

相信写好了一定是一篇很棒的科学小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