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第五位皇帝李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47069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朝第五位皇帝李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唐朝第五位皇帝李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唐朝第五位皇帝李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唐朝第五位皇帝李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唐朝第五位皇帝李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唐朝第五位皇帝李旦.docx

《唐朝第五位皇帝李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朝第五位皇帝李旦.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唐朝第五位皇帝李旦.docx

唐朝第五位皇帝李旦

唐朝第五位皇帝李旦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折叠早年经历李旦是唐高宗与武则天所生第四子,初名李轮(李旭轮),出生不久便被封为殷王,遥领冀州大都督、单于大都护、右金吾卫大将军。

他在兄弟中排行最小,因而深受父亲唐高宗的宠爱。

李轮成年后,谦恭好学,精通书法,对文字训诂方面的学问很有研究。

他担任右卫大将军、洛州牧,历封豫王、冀王、相王。

永淳二年(683年),李轮改名为李旦,被再次封为豫王。

折叠傀儡皇帝嗣圣元年(684年),武则天废皇帝李显为庐陵王,改立李旦为皇帝,并临朝称制,裁决一切政事。

她以李旦的名义改年号为文明,册封正妃刘氏为皇后、长子李成器为皇太子。

而后,李旦便被软禁在皇宫中,不得预闻政事,开始了傀儡皇帝的生活。

他不但不能随意出入宫廷,甚至在皇宫中也不能自由行动。

当时,英国公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发对武则天。

宰相裴炎趁机请武则天还政于李旦,结果被武则天以谋反罪名斩首。

武则天派三十万大军镇压扬州叛乱,徐敬业兵败被杀。

《百家讲坛》,李旦虚拟形象垂拱二年(686年)正月,武则天下诏,表示要还政于皇帝。

李旦知道这是母后在试探于他,便数次上表,极力推辞,请求母后继续临朝。

武则天遂顺水推舟,"接受"了李旦的请求,依旧临朝称制,把持朝政。

垂拱四年(688年),武承嗣将一块刻有"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字的白石献给武则天,声称是在洛水中发现的。

武则天大喜,将白石命名为"宝图"(后改称"天授圣图"),又加尊号为圣母神皇。

李旦作为皇帝,不但无法阻止,还要随武则天亲临洛水,参加"拜洛受图"大典。

当时,琅琊王李冲、越王李贞起兵发对武则天,结果都兵败身死。

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霍王李元轨、纪王李慎、江都王李绪、黄国公李撰、东莞郡公李融、常乐公主等,或被逼自杀,或斩首市曹,或死于流放途中。

李唐宗室几乎被杀戮殆尽。

折叠艰难皇嗣天授元年(690年),侍御史傅游艺率关中百姓九百人上表朝廷,请武则天称帝。

百官、宗室、外戚、四夷酋长,乃至僧尼、道士,纷纷劝进。

李旦迫于形势,也上表请母后称帝,并求赐武姓。

是年九月,武则天正式称帝,尊号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

李旦被降为皇嗣,赐姓武氏,迁居东宫,一切礼仪皆比照皇太子规格。

太子李成器则降称皇孙。

自此,李旦成为了武氏诸王以及酷吏的攻击目标,开始了艰难的皇嗣生涯。

天授二年(691年),魏王武承嗣的亲信张嘉福唆使洛阳百姓王庆之,纠集数百民众,诣阙上表,以"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为由,请武则天废黜李旦的皇嗣身份,改立武承嗣为皇太子。

宰相岑长倩、格辅元反对变易皇嗣,被武承嗣诬以谋反,下狱被杀。

凤阁侍郎李昭德不但杖毙王庆之,还借机劝谏武则天,保住了李旦的皇嗣之位。

但后来,武则天在万象神宫举行祭祀典礼,竟不顾"皇太子为亚献"的礼制,避开了皇嗣李旦,改由武承嗣为亚献,并命梁王武三思为终献。

长寿二年(693年),武则天的宠婢韦团儿因引诱李旦被拒,怀恨报复,诬告皇嗣妃刘氏、德妃窦氏用巫蛊之术诅咒武则天。

武则天将刘妃、窦妃秘密处死,埋在宫中。

李旦对于两个妃子的失踪,丝毫不敢提及,在武则天面前也表现得泰然自若,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韦团儿还想加害李旦,结果遭到告发而被处死。

不久,尚方监裴匪躬、内常侍范云仙因私下谒见李旦被杀。

武则天又剥夺了李旦接见公卿百官的权力。

后来,李旦又被诬告谋反,武则天命酷吏来俊臣审理。

来俊臣对东宫属官刑讯逼供,让他们"招出"李旦谋反的实情。

乐工安金藏当众剖腹,以表明皇嗣没有谋反。

武则天深受感动,不再怀疑李旦,命来俊臣停止审理。

李旦因此而幸免于难。

折叠安国相王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在狄仁杰、王方庆等大臣的劝说下,决定将政权归还给李氏。

她命人前往房州,将庐陵王李显接回洛阳。

李旦数次称病不朝,请求将储君之位让于李显。

是年九月,武则天复立李显为皇太子。

圣历二年(699年),李旦被复封为相王,兼领太子右卫率,后又遥领安北大都护。

当时,武则天为了调解李氏与武氏的矛盾,召集两族子弟,在明堂盟誓,要两族和睦共处。

李旦作为李氏代表,与李显、太平公主一同参与了盟誓。

长安元年(701年),突厥默啜可汗率军南侵。

李旦被任命为天兵道元帅,统率诸军抵御突厥。

他并未领军出征,只是名义上的唐军主帅。

不久,突厥退兵,李旦又担任左、右羽林卫大将军。

长安二年(702年),突厥进犯并州。

李旦被任命为并州牧,并充任安北道行军元帅。

后来,李旦又改任雍州牧。

神龙元年(705年),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人发动神龙政变,诛杀武则天的面首张易之、张昌宗,逼武则天禅位于李显,是为唐中宗。

当时,李旦统率南衙禁军,捕获韦承庆、崔神庆等张氏党羽,因功被拜为太尉、同凤阁鸾台三品,以宰相身份参预国政,并加号安国相王。

不久,李旦辞去太尉及知政事之职。

唐中宗又欲立李旦为皇太弟,但却被其拒绝。

折叠政变登基主词条:

韦后之乱、唐隆政变景龙四年(710年)六月,唐中宗驾崩(传说是被韦皇后毒杀)。

韦皇后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帝,改元唐隆,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摄政。

她派亲信控制南北衙禁军以及尚书省诸司,大肆网罗党羽,准备效法武则天,篡夺唐室江山。

当时,李旦作为皇帝的叔父,被拜为太尉,与太平公主成为韦后夺位的主要障碍。

韦党决意将二人置于死地。

而李旦第三子李隆基则在京师暗中招揽豪杰,与太平公主密谋匡扶社稷。

兵部侍郎崔日用本是韦氏一党,因惧祸将韦氏阴谋密报给李隆基。

六月二十日,李隆基在葛福顺、李仙凫等禁军将领的协助下,打着"诛诸韦以复社稷,立相王以安天下"的旗号,抢先发动兵变,杀死韦皇后、安乐公主及其党羽,而后迎李旦入宫辅佐少帝。

李旦携李重茂登上安福门,安抚百姓。

当时,李隆基被拜为宰相,进封平王,并统率万骑禁军,控制了皇城内外。

李重茂迫于形势,请求让位于叔父李旦。

李旦起初极力推辞,后听从李隆基、李成器等人的劝说,接受了李重茂的让位。

六月二十四日,李旦在太极殿登基,第二次即位为帝。

他登上承天门,宣布大赦天下,改元景云,复封李重茂为温王。

当时,李隆基建有大功,而李成器则是嫡长子,都有被立为太子的资格。

李旦为此犹豫不决。

李成器以"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为由,主动辞让太子之位。

刘幽求等政变功臣也大都支持李隆基。

李旦遂立李隆基为皇太子。

折叠内禅退位李隆基被立为太子后,政治势力日益增长,成为太平公主干预朝政的主要障碍。

太平公主为了长保权势,便想更易太子,于是在朝野散布流言,声称李隆基并非皇帝嫡长子,没有被立为太子的资格,但因李旦公开宣谕平息流言,未能得逞。

她还在李隆基左右安插耳目,监视他的日常行为,并与窦怀贞等大臣结为朋党,密谋加害李隆基。

后来,太平公主与李隆基的矛盾逐渐公开化。

她甚至将宰相邀截在宣政殿光范门内,暗示他们应当劝皇帝改立太子,遭到宋璟的严词拒绝。

国家一级文物景云钟,铸于景云二年(711年)景云二年(711年),李旦听从宰相姚崇、宋璟、张说的建议,命李隆基监国,并将可能威胁到太子地位的李成器等诸王全部削去兵权,同时让太平公主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

但太平公主却到李旦面前哭诉,不但留在了京中,还将姚崇、宋璟贬出了朝廷。

后来,李旦又欲传位给太子,虽在群臣的谏阻下未能如愿,但却将政务全部交给李隆基处理,自己仅掌握军务、死刑的处决权,以及五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

先天元年(712年)八月,李旦因彗星出现,禅位于太子李隆基,退为太上皇,但仍掌握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命权以及重大刑案的裁决权。

他每五日在太极殿接受群臣的朝贺,仍旧自称为朕。

而皇帝李隆基则只能自称为"予"。

当时,太平公主依仗李旦的信任,在朝中仍拥有强大的势力,七位宰相有五人出自她的门下,文武百官也大都依附于她。

她公然提出要废掉皇帝,因宰相陆象先反对而未遂。

后来,李旦有意遣皇帝李隆基出京巡边,但最终却因故延期,将日期改为明年八月。

先天二年(713年)七月,李隆基为夺回皇帝应有的权力,抢先发动先天政变,率羽林军袭杀窦怀贞、萧至忠、岑羲等太平公主党羽,随后赐死太平公主。

李旦初闻变乱,与宰相郭元振登承天门避乱。

他得知李隆基已扑灭太平公主的势力,遂下诏宣布窦怀贞等人的罪状,而后正式归政于皇帝,退居百福殿,颐养天年。

至此,李隆基终于掌握了全部朝政。

折叠晚年病逝开元四年(716年)六月,李旦在百福殿病逝,终年五十五岁。

是年十月,李旦被葬于桥陵(在今渭南丰山),庙号睿宗,追谥大圣贞皇帝(《新唐书》作大圣真皇帝)。

天宝八载(749年),李旦被改谥为玄真大圣皇帝。

天宝十三载(754年),李旦又增谥为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折叠编辑本段为政举措折叠政治中央李旦两次称帝,但第一次完全是母亲的傀儡,只有第二次登基期间才算真正掌权。

他即位初期,以姚崇、宋璟为宰相,并在其辅佐下,革除弊政,整修纲纪,拨乱反正,使朝政呈现出一派振兴气象,史称"复有贞观、永徽之风"。

昭雪冤案:

李旦即位以后,对中宗年间的一些冤案进行了平反和昭雪。

他追谥庶人李重俊为节愍太子,并追复张柬之、崔玄暐、敬晖、桓彦范、袁恕己、李千里、李多祚、王同皎、苏安恒等人的官爵。

裁减冗官:

中宗年间,韦皇后与安乐公主专擅朝政,公开卖官鬻爵,不经中书门下,由皇帝直接任命官员,称为斜封官。

到中宗后期,靠花钱上来的官员多达数千人。

李旦即位以后,下诏将斜封官全部罢免,同时罢免了各公主府官。

恢复三铨制度:

唐初规定,官员的选用、考绩都由尚书省主管,文官经由吏部,武官经由兵部,尚书与侍郎合称三铨。

中宗年间,因韦后专权,三铨制度遭到破坏。

李旦即位后,下诏恢复了三铨制,并让姚崇和宋璟分别兼任兵部尚书、吏部尚书,负责文武官员的考选工作。

整顿北衙禁军:

北衙禁军的核心力量称为万骑,因在唐隆政变中建有大功,在长安多有不法之举。

李旦即位后,将万骑将士全部放到京外为官,并停止从户奴中招募万骑兵员。

他又增置飞骑,隶属于左右羽林军,以取代万骑的核心地位。

后来,李旦又将左右万骑与左右羽林军整编为北门四军。

削除诸王兵权:

李旦为保障太子李隆基的地位,免去宋王李成器、申王李成义、岐王李隆业、薛王李隆范的左右卫大将军、左右羽林大将军军职,并明确规定诸王、驸马不得统领禁军。

清算韦氏乱党:

李旦即位后,对中宗年间祸乱朝纲的韦氏乱党进行追究清算。

他追废韦皇后、安乐公主为庶人,将党附韦氏的宰相萧至忠、韦嗣立、赵彦昭、崔湜全部罢免,贬为刺史。

越州长史宋之问、饶州刺史冉祖雍皆流放岭南。

消除武氏影响:

中宗年间,武则天虽然退位,但武氏一族仍有很大的影响力。

李旦即位后,取消武则天的"则天大圣皇后"称号,复称"天后",并废除武氏崇恩庙及昊陵(武则天之父武士彟之墓)、顺陵(武则天之母杨氏之墓)。

他还追削武三思、武崇训父子的官爵,铲平其坟墓,剖棺戮尸,极力打击武氏的残存势力,消除武氏一族在政治上的影响力。

而与此同时,李旦还非常信任妹妹太平公主,常与她一同商议朝廷大政,甚至到了"每入奏事,坐语移时;或时不朝谒,则宰相就第咨之"的地步。

每有宰相奏事,李旦都要先问:

"可曾与太平商量过吗?

"然后才问:

"可曾与三郎(太子李隆基)商量过吗?

"当得知了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意见后,他才做出决定。

当时,太平公主可谓是权倾朝野,权势甚至超过了李旦。

李旦即位后的第二年,便失去了刚即位时的进取精神。

他任用窦怀贞、崔湜等为宰相,并将已经罢免的斜封官全部恢复,使得朝政出现腐败和混乱的现象,史称"复如景龙之世"。

后来,李旦不听大臣劝谏,征发数万民工,耗费一百万缗,大肆拆毁民居,为女儿金仙公主、玉真公主修建道观。

他还在太平公主的请求下,恢复了昊陵、顺陵的陵号,并设置陵官。

地方景云二年(711年)五月,李旦以山南道、陇右道所辖区域阔远为由,将山南道分为山南东道、山南西道。

他又将陇右道黄河以西的凉州、甘州、肃州、瓜州、沙州、伊州、西州等七州划出,设置河西道,并设置节度使、支度使、营田使等职。

贺拔延嗣成为首任河西节度使,节度使从此成为朝廷正式官职。

是年六月,李旦又拟将全国(不包括洛州及近畿州)分为二十四个都督府管区,令都督纠察所管州刺史以下官吏,但因都督权柄过大,遭到群臣反对,未能实行。

他又废除负责地方监察事务的右御史台,设置十道按察使,负责监督地方政治,使得按察使一职成为常设官员。

折叠军事主词条:

冷陉之战景云元年十二月(711年1月),奚族南侵,劫掠渔阳(治今天津蓟县)、雍奴(治今天津武清东北)等地,而后经卢龙塞(即今河北喜峰口)退回漠北。

幽州都督薛讷率军追击,但却未能追上。

不久,李旦将薛讷调任为并州长史,以左羽林将军孙佺接任幽州大都督。

延和元年(712年)六月,孙佺不听部将劝谏,出动两万步兵、八千骑兵,与左骁卫将军李楷洛,左威卫将军周以悌兵分三路,袭击奚族,结果在冷陉地区(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被奚族酋长李大酺所率八千骑兵击败。

他谎称是奉旨前来招抚,并诬称是李楷洛不受节度而擅自出战,同时将紫袍、金带、鱼袋以及军中锦帛万余段赠予李大酺,以示和好。

李大酺让孙佺还师。

孙佺仓惶撤退,部伍大乱。

李大酺乘势追击,俘获孙佺、周以悌,送往突厥斩首。

唐军全军覆没。

折叠文教尊孔崇儒景云二年(711年),李旦命太子李隆基到太学行释奠礼。

太极元年(712年),李旦命官府拨付三十户人家,负责孔宣父祠庙(即曲阜孔庙)的清洁洒扫工作。

不久,李旦再次命李隆基释奠于国学,并追赠颜回为太子太师、曾参为太子太保。

他还规定每年春秋两次释奠,以四科弟子(即孔门十哲,指德行科颜回、闵损、冉耕、冉雍;言语科宰予、端木赐;政事科冉求、仲由;文学科言偃、卜商)、曾参配祀孔子,列于二十二贤(贞观年间配祀孔庙的左丘明、何休等二十二位先儒)之上。

折叠外交与突厥的关系景云二年(711年)正月,后突厥默啜可汗遣使请和,并请求和亲。

李旦封宋王李成器之女为金山公主,许嫁默啜,并命鸿胪卿和逢尧出使突厥。

默啜遂改穿唐人冠带,南拜称臣,派其子杨我支及国相入朝迎亲。

但最终因李隆基即位,亲事废除。

景云二年十二月(712年1月),李旦册拜西突厥兴昔亡可汗阿史那献为招慰十姓使,让他招抚西突厥治下十姓部落。

与吐蕃的关系景云元年(710年),安西都护张玄表侵掠吐蕃北境。

吐蕃通过贿赂鄯州都督杨矩,向朝廷索取河西九曲之地(在今青海东南部)。

李旦采纳了杨矩的建议,将河西九曲作为金城公主的汤沐邑,赠予吐蕃。

与南蛮的关系姚州蛮是南蛮的一支,主要聚居于剑南道西南的姚州(治今云南姚安),曾依附于吐蕃,后又归附唐朝。

景云元年(公元710年),李旦听从代监察御史李知古的建议,在姚州修筑城池,设置州县官署,重征租税。

李知古征发剑南道府兵前往筑城,还打算趁机铲除蛮族各部豪杰,掠其子女为奴婢,结果引起蛮民怨怒。

蛮酋傍名引导吐蕃攻入姚州,杀死李知古,以其尸身祭天。

从此姚州一带通往内地的道路断绝,连续多年都未能打通。

折叠编辑本段轶事典故折叠屡受猜忌李旦于武氏当政期间,一直是李唐的政治旗帜,因此在中宗年间备受中宗及韦氏一党的猜忌。

景龙政变时,太子李重俊事败被杀。

安乐公主与宰相宗楚客趁机陷害李旦与太平公主,诬称二人与李重俊同谋。

御史中丞萧至忠负责调查,哭谏道:

"陛下富有四海,却容不下一弟一妹,而让人罗织罪名加以残害吗?

相王昔为皇嗣,在则天皇后面前数日不食,请求将天下让于陛下,其德行天下皆知,陛下怎能怀疑于他。

"唐中宗只得作罢。

唐中宗死后,上官婉儿负责起草遗诏,曾想让韦皇后听政,并由李旦辅政。

但宗楚客却对韦温道:

"相王辅政,于理而言并不适宜,何况他和皇后又是叔嫂关系。

自古礼制讲究叔嫂不通问,到时临朝之时,他和皇后又该如何为礼呢。

"二人率诸宰相上表,请韦皇后临朝摄政。

苏瑰虽表示反对,但李旦最终还是被罢去了辅政之权。

折叠抱子而哭唐隆政变前,李隆基并未把兵变计划告诉李旦。

他对刘幽求、葛福顺等人道:

"此番举事是为了挽救大唐社稷,事成福祉自当归于相王。

但若万一事败,我们以身殉国便是,何必连累相王。

现在将计划告知相王,他若赞成,就是让他也参预这种危险的行动,若不赞成,必会坏了大事。

"政变成功后,李隆基请李旦入宫稳定局势,并叩头请罪。

李旦抱着李隆基,哭道:

"社稷宗庙不坠于地,全都是你的功劳啊。

"折叠天子问道李旦崇信道教,曾召见天台山道士司马承祯,向他请教阴阳术数。

司马承祯道:

"所谓'道',就是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李旦又问:

"对于个人修行来说,无为是最高的境界,那么治理国家的最高境界又是什么呢?

"司马承祯答道:

"治理国家与个人修行是一个道理,只要顺应世间万物的自然发展,屏除私心杂念,国家便可趋于大治。

"李旦大为赞赏,将司马承祯比喻为教育黄帝的广成子。

折叠绳奸之论侍御史杨孚执法严明,纠劾官吏,不避权贵,因而受到权贵的诋毁。

但李旦却道:

"在老鹰搏击狡免时,必须赶紧帮助它,否则它就会反被狡免咬伤。

御史绳奸(指纠劾奸恶)也是这个道理。

如果君主不对他多方保护,他必会被奸恶之徒所咬伤。

"折叠传德避灾太平公主为了除掉太子李隆基,在彗星之事上借题发挥,指使术士向李旦进言:

"彗星出现标志着除旧布新,而位于天市垣内的帝座星、心前星均有变化,这一切都预示着皇太子将要成为天子。

"她本意是指太子将会篡位,想借此挑拨李旦与李隆基的父子关系,引起李旦的猜忌之心。

但李旦却认为这是天意让他禅位太子,决定"传德避灾"。

太平公主及其党羽见弄巧成拙,又极力劝谏,认为李旦不可禅位。

李旦却道:

"中宗年间,奸佞擅权,上天多次示警。

我当时就曾请中宗择立贤子,以避灾祸,结果惹得中宗不悦。

我为此忧惧数日,寝食难安。

难道说,我能劝说中宗禅位,而临到自己该禅位的时候,却反而做不到吗?

"李隆基听闻消息,连忙入宫,叩头力辞。

李旦道:

"社稷能够安定,我能够登基,都是你的功劳。

如今帝座星有灾异出现,我传位给你,是希望能转祸为福,你又何必有所疑虑。

"李隆基仍极力推辞。

李旦又道:

"你若是一个孝子,就当接受禅位。

难道非要等我死了,方肯在柩前即位吗?

"李隆基只得答应,流涕而出。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评价刘昫:

法不一则奸伪起,政不一则朋党生,上既启其泉源,下胡息于奔竞。

观夫天后之时,云委于二张之第;孝和之世,波注于三王之门。

献奇则除设盈庭,纳贿则斜封满路,咸以进趋相轨,奸利是图,如火投泉,安得无败?

洎景龙继统,污俗廓清,然犹投杼于乘舆之间,抵掌于太平之日。

以至书频告变,上不自安,宫臣致御魅之科,天子慊巡边之诏。

彼既弯弓而射我,我则号泣以行刑。

此虽镇国之尤,亦是临轩之失。

夫君人孝爱,锡之以典刑,纳之于轨物,俾无僭逼,下绝觊觎,自然治道惟新,乱阶不作。

孝和既已失之,玄真亦未为得。

[12]宋祁:

睿宗有圣子,一受命,一追帝,三赠太子,天与之报,福流无穷,盛欤!

[1]孙甫:

睿宗以次子平王贤而有功,取内外属望之意,从长子辞让之诚,立为太子;又以时方多难,上象示变,自知行事不当天意,遂传位于子,此实大公之心,安宗社之计也。

然为一妹所惑,虽传位而不授以政,使太子称帝而主细务,自称太上皇而断大事,此体岂正乎?

故养成一妹之恶,致奸人党附从而逆谋,赖太子英果,先事诛之,不然内难可测乎?

盖睿宗虽有大公之心,而明断不至也,惜哉!

[2]石介:

中宗在位,韦庶人、安乐公主用事,忠良屏失,谗邪并用,刑赏僭滥,贿赂公行,庶政尽隳,彝伦攸斁,宫闱恣丑秽之行,朝廷扇朋比之风,宗社﨑危,海内咨怨。

睿宗时为相王,目击其事,常扼腕嗟叹,不胜窃愤,及乎身履帝位,亲握万机,则宜刷疵涤瑕,洗秽濯垢,沐浴中外,咸使洁清,缉熙谟猷,皆有条理,而乃不戒覆车,复蹈危辙,专纵太平公主,恣横以乱朝政,遂使海内失望,君子息心,苟非继之以圣主,唐祚或去矣。

臣尝谓中宗、睿宗为庸主,良以此也。

[3]欧阳修:

①睿宗因其子之功,而在位不久,固无可称者。

[13]②盖自高祖以来,三逊于位以授其子,而独睿宗上畏天戒,发于诚心。

[4]司马光:

①相王宽厚恭谨,安恬好让,故经武、韦之世,竟免于难。

[5]②睿宗鉴前之祸,立嗣以功,所谓可与权矣。

[6]范祖禹:

唐自高祖取隋,五年而四方底平,九年而太宗立贞观之治,几于三代,然一传而有武氏之篡,国命中绝二十余年。

中、睿享国日浅,朝廷浊乱,明皇以兵取而后得之,开元之治,几于贞观。

[6]张唐英:

中睿之朝,武三思、太平、安乐等公主,倚恃城社,竞为狐鼠,号令刑政,棼然无纪,朝廷乃市道之薮,刑赏乃权幸之柄。

[6]洪迈:

唐诸帝称太上皇者,高祖、睿宗、明皇、顺宗凡四君。

顺宗以病废之故,不能临政,高祖以秦王杀建成、元吉,明皇幸蜀,为太子所夺,唯睿宗上畏天戒,发于诚心,为史册所表。

然以事考之,睿宗以先大元年八月,传位于皇太子,犹五日一受朝,三品以上除授,及大刑政皆自决之。

故皇帝之子嗣直、嗣谦、嗣升封王,皆以上皇诰而出命。

又遣皇帝巡边。

二年七月甲子,太平公主诛,明日乙丑,即归政,然则犹有不获已也。

[7]李杞:

①睿宗居武韦之世,从容自处,以免于难,卒成安李之功。

②睿宗在唐本中材之主,惟明皇有大功,而推尊于父,故睿宗至今犹得贤君之名,可谓干父用誉者矣。

王夫之:

自武氏之殄唐宗,惨杀其子而不恤,于是高宗之子姓,上及于兄弟,芟夷向尽,所仅存者三人而已。

父暗而不能庇其生,母憯而不难置之死,又继以韦氏、宗楚客之淫凶,睿宗之与公主,其不与中宗同受刃者,幸也。

原隰之裒,伊谁相惜,凋残已尽,仅保一人。

诗不云乎:

将恐将惧,惟吾与汝。

"况其在同气之亲乎?

故姚、故姚宋之言,社稷之计也;睿宗之尽然伤心,亦讵可决于一旦哉?

[8]全祖望:

睿宗虽中材,然非中宗比也,岂特此哉。

中宗之所为如此,即非武后终当丧其天下,大臣有如霍光之徒,早当废之,相与竟立睿宗以安唐社。

乾隆帝:

睿宗以明皇为之子,复辟之功不与焉。

然父以子贵,故明皇讨贼,而睿宗入即大位。

鉴建成之乱,立嫡以功,继以传位,可谓知权者矣。

(《唐总论》)蔡东藩:

韦武既灭,朝廷易主,而太平乃首出建议,捽去少帝,此特一手一足之劳耳。

人心已尽归相王,太平安能标异乎?

然彼则自恃有功,睿宗亦以有功视之,卒至谗间东宫,谋生内变,牝鸡之不可司晨,固如此哉!

然则太平固有罪矣,而睿宗之纵令为恶,亦未尝无咎焉。

[9]折叠编辑本段个人作品根据《新唐书·艺文志》记载,李旦有《睿宗集》十卷。

[10]《全唐诗》、《全唐文》等文集则收录有李旦的诗作、诏令文书(包括制书、诏书、敕书、诰书、册书、玺书、赦文)、表文、序文、铭文、赞文等作品,具体详见下表:

李旦诗文作品

体裁作品诗作《石淙》制书《受禅制》《诫谕天下制》《成王千里还旧官制》《赠宁嘉勖永和县令制》《定刑法制》《加镇国太平公主实封制》《赠太子重俊谥节愍制》《赠裴炎益州大都督制》《以崔日用参知机务制》《授苏瑰左仆射制》《礼葬韦后安乐公主制》《赠薛季泉左御史大夫制》《追赠燕钦融谏议大夫制》《追赠苏安恒谏议大夫制》《追赠张柬之中书令制》《褒长安令李朝隐制》《追复李多祚官制》《贬赵彦昭归州刺史制》《勘责授官制》《令西城昌隆公主入道制》《令所司举人制》《命皇太子监国制》《令僧道并行制》《韦安石等罢相制》《郊禋大赦制》《禁请仗下奏事制》《褒恤魏元忠制》《访察官司请讬制》《颁新格式制》《加邠王守礼实封制》《加宣城公主实封制》诏书《赠吉顼御史大夫诏》《立平王为皇太子诏》《葬谯王重福诏》《拣择刺史诏》《命皇太子释奠太学诏》《停修金仙玉真两观诏》《付史馆纪皇太子等劝进诏》《答皇太子让禅位表诏》《复刘幽求官爵诏》敕书《诫励风俗敕》《申劝礼俗敕》《简择内外文武官敕》《赐天师司马承祯三敕》《戒诸王皇亲敕》《复建桐柏观敕》《赐岱岳观敕》《赐狄光嗣敕》《赐武攸绪敕》诰书《命皇帝谒享太庙诰》《命皇帝巡边诰》《简补羽林飞骑诰》《除宥禁囚诰》《遣宣劳使诰》《封乳母蒋氏莫氏诰》《诛窦怀贞等大赦诰》《命皇帝处分军国政刑诰》《与皇帝诰》《册皇帝妃王氏为皇后诰》《册封皇帝良娣董氏等诰》《封郯王鄂王诰》《封陕王诰》《遗诰》册书《册平王为皇太子文》《节愍太子谥册文》《册桂阳郡王杨妃文》赦文《北郊赦文》表文《让禅位表》玺书《与刘仁轨书》《劳毕构玺书》《赐刘幽求玺书》《劳解琬玺书》序文《大宝积经序》铭文《景龙观钟铭》赞文《孔子赞》《老子赞》《汉高祖赞》《晋宣帝赞》《梁武帝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