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网改造升级工程35千伏及以下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47023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农网改造升级工程35千伏及以下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县农网改造升级工程35千伏及以下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县农网改造升级工程35千伏及以下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县农网改造升级工程35千伏及以下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县农网改造升级工程35千伏及以下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县农网改造升级工程35千伏及以下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x

《县农网改造升级工程35千伏及以下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农网改造升级工程35千伏及以下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县农网改造升级工程35千伏及以下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x

县农网改造升级工程35千伏及以下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

XX县2013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

10千伏及以下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XX省XX投资经营集团XX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前言1

附表1:

XX县2013年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汇总表

附表2:

XX县2013年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建议明细表

附图:

典型台区设计图

前言

电力工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是能源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社会稳定,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发展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XX县国民经济以较快速度发展,根据《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力争用五年或更长的时间,把XX建设成为XX省丘区强县,西南重要的纺织、食品、新能源工业基地,争取成为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县。

XX县上下团结一心,全力加强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把小城镇建设与农村中小企业发展和繁荣城镇经济相结合,以现有的建制镇为重点加以发展,使之成为农村经济中心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地区,利用当地资源条件和区位优势,形成合理的城镇产业布局和各具特色的城镇经济,以工兴镇,以商贸旅游兴镇,带动块状经济发展,繁荣小城镇经济。

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和农村人均收入的逐年增加,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得到完善,农村用电需求量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这对于电力网络安全运行来讲,无疑是严峻的考验,主要体现在居民生活用电增长较快的同时,网内负荷中心点发生偏移,电力负荷发展重心失衡等。

为此,电力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推进灾后重建、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等措施,确保电力网络及设施安全、稳定运行,为XX县新农村建设、城镇建设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电力保障。

为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发改办能源〔2010〕2520号文)的有关精神,即农网改造升级按照“统一规划、分布实施、统筹协调、突出重点”的原则,统筹城乡发展,以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求为目标,XX省XX投资经营集团XX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根据XX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文件精神,在XX省XX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下,特编制《XX县2013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10千伏及以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基本情况

第一节自然地理及行政区划情况

一、地理及资源情况

XX县地处XX省盆地中部偏北,位于东经104°42′至105°7′,北纬30°42′至31°23′之间。

幅员面积2660.58平方公里,南北长81.1公里,东西宽56.2公里。

地形地貌以丘陵为主,河谷平坝较少,丘陵约93.77%,河谷平坝约占6.23%;地形东南低而西北高,最高海拔高程为688.5米,最低海拔高程为307.2米,一般海拔高程为450米至600米,相对高差在200米左右,境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6.7C,平均无霜期283天,年日照数1376小时,多年平均降水量822.2毫米,平均相对湿度79%。

境内河流属于涪江水系,大小江河42条,100公里以上8条,重要支流有凯江、梓江、郪江3条,涪江流经境内河段长71.4公里,年均流量入境348立方米/秒。

全县有耕地面积118.65万亩,稻田面积39.1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4.6%,旱地面积79.5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5.4%。

唐巴省道S101公路、绵遂公路、绵遂高速公路、绵盐公路、成德南高速公路,和规划建设的绵遂宁铁路从境内通过,交通较发达。

二、行政区划情况

全县总人口148.22万,主要为汉族和回族组成,其中农业人口110.19万,城镇人口38万,全县共计63个乡镇,940个村,总户数420227户。

三、可研项目所在区域概况

此次可研项目所在区域是针对急需改造和存在隐患等区域,覆盖面积较广。

项目所在区均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寒夏热,四季明显。

地形变化不大,地貌属浅丘平坝地带,交通运输和运行维护方便。

XX县电网由17个变电站组成,其中110千伏变电站4座,共64.25公里;35千伏变电站13座,共268.3公里。

10千伏线路3369.04公里。

2010年最大用电负荷为131.90兆瓦,2011年最大用电负荷为142.2兆瓦,预测2015年最大负荷178.300兆瓦。

平均年增长率达到9.28%,2012年春节最大负荷已达156.6MW,这种增长态势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在今后还将大幅增长。

详细历史数据见下表:

XX县2001年-2011年负荷、电量统计表

单位:

万kw.h、MW、%

序号

名称

2001年

2002年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1

全网最大负荷

68.0

71.3

76.5

81.0

88.5

92.6

97.3

98.6

106.5

131.9

142.2

2

全网供电量

32558

33000

32135

35382

39138

38524

40281

44697

47700

64632

69667

其中:

自供电量

22085

21763

22794

24522

26776

20282

21517

29778

39117

43321

48237

外购国网电量

8913

8999

6879

7958

9159

15747

16350

11536

4133

19559

17575

购地方电站电量

1560

2238

2461

2903

3202

2495

2414

3382

3450

1752

3856

3

全网售电量

29465

29971

29184

32188

34531

33912

35498

39426

41976

56250

61319

其中第一产业

3380

2339

1986

2479

1651

1871

1770

1229

1174

1151

1268

第二产业

13765

14842

15225

15831

17940

14741

15445

18469

22005

25888

27427

第三产业

3755

4259

4427

4796

5132

5098

5245

5731

5095

8568

9406

城乡居民生活用电

8565

8531

7546

9082

9808

12202

13038

13998

13702

20042

23219

4

线损率

9.5

9.18

9.18

9.03

11.77

11.97

11.87

11.79

12

12

11.98

第二节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一、国民经济发展及居民收入水平

“十一五”时期是极不寻常、XX县荣获全国文明县城、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全国科技进步县、中国金融生态县、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县、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先进县、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XX省双拥模范县、XX省三农工作先进县、XX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多项殊荣。

“十一五”以来,地区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63.4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31.5亿元,年均增长12%,实现翻番目标。

实现财政总收入8.4亿元,比2005年增长3.15倍。

全县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43:

23:

34调整为2010年的32.6:

34:

33.4,第一产业增加值42.9亿元,年均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44.7亿元,年均增长22.1%;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27.2亿元,年均增长28%,第三产业增加值43.9亿元,年均增长11.8%。

第二产业占GDP比重首次位居三次产业第一位,产业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

二、国民经济“十二五”发展目标

XX县“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继续保持经济较快发展,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成效,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区域对外开放合作程度不断提高,XX丘区经济强县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1、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到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力争突破26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元,财政总收入达到17亿元以上。

2、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发展更加协调。

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32.6:

34:

33.4调整为2015年的20︰50︰30。

城镇化率力争提高到38%以上。

3、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突破2.4万元和1万元。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50亿元,居民消费水平明显提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保持基本平稳。

4、社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民主法治更加健全。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新增就业25000人以上,城镇基本保险覆盖率达到9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参合率持续稳定在98%以上。

5、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不断深化。

城镇管理和运行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职能转变加快,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深入,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区域合作不断拓展,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

6、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十二五”末,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下,人口总量控制在150万左右。

全县城乡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万元GDP增加值综合能耗继续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减少,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处理率均达80%和90%以上。

XX县“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

“十一五”完成情况

“十二五”目标

指标属性

2010年完成

年均增速

2015年

年均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131.5

12.2

260

11

预期性

第一产业(亿元)

42.6

5.1

53

4.2

预期性

第二产业(亿元)

44.7

22.1

130

21

预期性

规上工业增加值(亿元)

27.2

28

90

24

预期性

第三产业(亿元)

43.9

11.8

77

11

预期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78.6

19.5

150

14

预期性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65.1

46.6

125

14

预期性

财政总收入(亿元)

8.4

31.8

17

15.1

预期性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

14305

16.6

24000

10.9

导向性

农村居民纯收入(元)

5934

13.9

10000

11

导向性

规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

0.76

-6.2

0.66

-3

约束性

森林覆盖率(%)

36.8

4

导向性

城镇登记失业率(%)

3.56

4

3.5

预期性

城镇化率(%)

30.2

38

年均1.56个百分点

导向性

(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十二五”期间,按照“一基五化”和“稳定总量,提升品质,突出特色,打造亮点”的总体要求,以产业基地强县建设为抓手,加快建设川中现代农业中心,努力推动全县农业农村经济由全面发展向重点突破转变、由注重数量向提升品质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转变、由低效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变。

(2)构建“3+5”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坚持以发展产业为先导,大力推进“一片(新农村示范片)两园(现代农业示范园)三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四基地(经作种植基地)”建设,实现全县优质粮油、优质畜禽、优质蔬菜三大主导产业规模化发展,促进米枣、麦冬、油橄榄、藤椒、薯类等五大特色产业品牌化发展。

(3)三大主导产业

优质粮油产业:

以建设川西北商品粮供应和高品质食用油为特色的现代油菜产业基地为目标,大力发展优质玉米、水稻、油菜、大豆。

打造以建平为核心的三中路玉米、双低油菜产业带,以塔山为核心的绵盐路水稻、高芥酸油菜产业带。

着力提高油菜品质和产量,保持XX县在全省油料产量第一的地位。

“十二五”期间,粮食面积保持在200万亩,总产达85万吨,继续保持“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油菜种植面积稳定在42万亩以上,其中“双低”油菜30万亩,“高芥酸”油菜10万亩,总产突破9万吨;稳定发展花生20万亩,总产4万吨。

优质畜禽产业:

围绕江苏雨润、上海梅林等屠宰加工龙头企业,完善生猪产业发展的配套措施,支持和鼓励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加强对生猪养殖的技术指导和培训,着力推进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场、生态养殖小区建设,在“十二五”期间,建成三(台)—中(江)、绵(阳)—三(台)、绵(阳)—盐(亭)、三(台)—大(英)四条优质生猪产业带。

建设好绵阳市明兴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祖代种猪扩繁场、优质风味猪育肥场建设项目以及新希望XX30万头优质商品猪基地建设项目和XX县小寨子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原种猪繁育基地等三个生猪基地建设项目。

到2015年全县实现出栏生猪达260万头,生猪良种化率达到80%,其中优质猪达70%。

以市场为导向,围绕现有的小家禽加工企业,扩展产业链,建设集养殖、加工和配送为一体的现代小家禽产业基地。

在“十二五”期间,以潼川、乐安、古井、前锋、新德、富顺、芦溪等镇为重点,建设优质鹅鸭基地。

到2015年全县家禽达3000万只,禽蛋5.5万吨。

优质蔬菜产业:

大力发展无公害商品蔬菜、大棚蔬菜、反季节蔬菜。

加快蔬菜产业化建设步伐,打造以芦溪为核心的绵三蔬菜产业带,带动全县蔬菜产业发展。

“十二五”期间,稳定发展蔬菜面积30万亩,总产突破60万吨,蔬菜商品率达到60%,创建具有特色的蔬菜品牌5个;培育和创建蔬菜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

(4)五大特色产业

麦冬产业:

充分发挥“中国麦冬之乡”和地理标识产品优势,加快建设中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成“四园三中心一大院”,实现麦冬生产专业化、质量标准化和经营产业化。

“十二五”期间,麦冬种植基地面积发展到4.0万亩,总产突破1.24万吨。

米枣产业:

积极推行“公司+专合组织+基地+农户”模式,重点在永新、石安、富顺、新鲁等镇乡发展优质米枣生产基地。

全力推进米枣加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到2015年,建成“1万亩优质米枣种植示范基地”,全县米枣种植面积达到4万亩,米枣产量达到8万吨,产值达到3.2亿元。

油橄榄产业:

以建设镇为中心发展1.2万亩示范基地。

以中太镇、光辉镇为两翼发展2万亩,辐射柳池镇、塔山镇发展1万亩。

利用永明、花园、三元、东塔、鲁班、景福等镇老基地拓展1万亩。

到2015年,全县油橄榄总面积达到5万亩。

油橄榄产量达到1.5万吨,产值达到6亿元。

藤椒产业:

在前锋、灵兴、建平、双胜、塔山、新生、观桥等镇乡大力建设藤椒产业基地。

打造建平-前锋-灵兴“藤椒走廊”,引领示范全县藤椒产业发展。

加快标准化种苗繁育基地和气调库建设,大力开发藤椒油系列产品。

到2015年,全县藤椒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

薯类产业:

打造以金鼓为核心的涪江以东的紫薯基地和高淀粉红苕产业带。

到2015年,全县红苕种植面积达到28万亩,其中紫薯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

(5)扶持壮大龙头企业

坚持“培植优势、紧联龙头、扶持大户”的产业化发展思路,遵循“围绕龙头建基地,建好基地促产业”的原则,着力培育一批优势明显、带动有力、支撑强劲的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大户),推动龙头企业、专合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实现“龙头定方向、协会联农户、产业进市场”的经营格局。

通过联系、培植、服务龙头企业和专合中介组织,延伸产业链条,带动XX种植业走产业化经营之路。

第一,紧联20个龙头企业,依托上海梅林、江苏雨润、翰通能源、川粮米业等公司,加速发展其带动辐射能力;第二,扶持花园麦冬、永新崭山米枣、芦溪山顺果蔬、古井枇杷等90个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基地+专合组织+农户”的合作模式,走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之路,采用传统工艺与制作技术,分户加工、联合营销的方式,组建营销机构,形成诸如“金鼓粉丝”、“景福豆豉”等品牌,带动专合组织成员共同增收致富;第三,扶植、培育一批中介机构。

加强市场调研,培育具有产业化雏形和职能的各类新机构、农村经纪人,引导他们外研究市场、政策内搞好专合组织服务,引领专合组织走上产业化经营之路,实现“主要粮油下订单、优势产业占市场、特色产品链中介、精(深)加工促增收”;第四,发展一批“农家乐”。

在公路沿线、城镇近郊、旅游景点、特色产业区域,发展一批集观光农业、旅游农业、生态农业于一体的“农家乐”,实现家庭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带动乡村旅游业。

(6)强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围绕“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认真实施农业发展上台阶项目规划,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泵站更新改,加快雨水集蓄等小微型水利设施建设。

实施以耕地质量建设为重点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实现“四网”(田网、水网、路网、电网)配套,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

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到2015年,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5%以上。

实施以“优粮项目”为重点的标准粮田工程、以“农发项目”为重点的土地治理工程、以“测土配方施肥和土壤有机质提升行动”为重点的育土工程,加大力度推进以机耕道入土到田为主、“金土地工程”为重点的土地整理工程。

(7)加强农业科技转化推广

围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聚优质科技资源,组织开展科技创新产业链示范,突破良种繁育、标准化种植养殖和精深加工等核心技术,构建技术链。

扎实推进粮食丰产、现代节水农业和循环农业科技工作。

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组织开展科技特派员到基层创业活动,抓好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

结合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建设一批农业科技园区。

大力组织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培养发展特色产业的骨干力量。

完善农业科技专家大院、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基层科技服务平台,发挥其助农增收作用。

加强灾害预测预报和预警应急体系建设,建立以村级为重点、群专结合的农村防灾减灾运行机制,提升依靠科技抗灾减灾的能力。

三、可研项目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贯彻“三个代表”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的重大机遇,努力推进“两个加快”,着力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全县经济社会呈现速度加快、运行趋优、结构向好、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实现了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其中:

一是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42.9亿元。

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稳定,特色效益农业加快发展,畜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农业产业化经营明显推进。

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

大力推进水利工程渠道配套改造、水库整治以及电灌站和沼气池建设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是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44.65亿元。

纺织丝绸、食品加工、能源化工、机械制造四大支柱产业逐步壮大。

150余家大小企业分布于轻纺、五金、建材、电子、化工、食品等行业,带动着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

三是第三产业增加值43.93亿元。

潼川镇的梓州杜甫草堂创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刘营镇的抗战机场、广东会馆、香积寺;乐安镇的太平水库、农兴观的旅游开发,有力的推进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全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贯彻“三个代表”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的重大机遇,努力推进“两个加快”,着力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全县经济社会呈现速度加快、运行趋优、结构向好、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实现了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十一五”是XX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时期,也是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

面对“5.12”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县委、县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一主三化三加强”,抢抓机遇,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XX丘区经济强县,全县经济社会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态,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显著。

2010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1.49亿元,比上年增长14.3%。

GDP总量为“十五”末的2.1倍,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达到了11619元。

全县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5年的42.9:

22.8:

34.3调整为2010年的32.6:

34:

33.4,全县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42.90亿元,增长4.5%;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44.65亿元,增长27.2%;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43.93亿元,增长28.4%。

2010年末,县域面积已达17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6.35平方公里;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8.4亿元,年均增长33.8%。

科技、教育、文化、广播电视、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就业矛盾初步缓解,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30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934元。

努力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环境继续得到改善,森林覆盖率达32%以上。

第三节发供用电现状

一、全县发供用电现状

1、水力资源概况

涪江属嘉陵江右岸的一级支流,干流全长670公里,流域面积36272平方公里;XX河段已开发14.015万千瓦,其中涪江干流已开发13.38万千瓦,其余为18座乡村小XX,总装机0.839万千瓦。

多年平均发电量51077.6万千瓦时。

涪江XX河段长71.3公里,水量丰沛,多年平均流量338-390立方米/秒,年径流总量107—122亿立方米,河流比降约1‰。

水能资源比较丰富,理论蕴藏量28.8万千瓦,可开发量21.59万千瓦,其中涪江干流XX段可开发量15万千瓦。

河段规划分五级开发,自上而下分别为XX、冬瓜山、吴家渡、明台及文峰等相衔接的梯级电站。

已开发一级XX、三级吴家渡、四级明台和五级文峰电站,合计装机容量13.38万千瓦,占河段可开发量的65.01%;余下二级冬瓜山、XX电厂扩建增容合计7.2万千瓦,占河段可开发量的34.99%。

涪江XX段地形地质条件、交通、施工条件好,地方建材丰富,具有较好的开发条件。

涪江XX河段两岸有凯江、梓江、茂隆河、绿豆河、魏城河等支流。

经规划,凯江有四个电站,总装机1.38万千瓦,另外有梓江、茂隆河、绿豆河、魏城河等各规划了一级电站,总装机容量0.502万千瓦。

2、电源开发现况

全县的能源以水力资源为主。

境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6.7C,平均无霜期283天,年日照数1376小时,多年平均降水量822.2毫米,平均相对湿度79%。

全县水力资源理论储藏量28.88万千瓦左右,可开发量为21.59万千瓦,其中涪江干流河段可开发量约为15万千瓦,现全县已开发XX(3×4000+3×1600千瓦)、华能明台(3×15000千瓦)、文峰(3×10000千瓦)和吴家渡电站(3×14000万千瓦)四座电站,共133800千瓦。

其余11392千瓦属小电站。

XX县(市)发电装机容量及发电量统计表

序号

电站名称

发电装机

最大出力

年电发量

发电小时

(台)

(kW)

(kW)

(万kWh)

(h)

合计

50

145192

145192

63736.31

4390

1

吴家渡电厂

3

42000

42000

17718.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