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综合交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4456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尔滨市综合交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哈尔滨市综合交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哈尔滨市综合交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哈尔滨市综合交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哈尔滨市综合交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哈尔滨市综合交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

《哈尔滨市综合交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尔滨市综合交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哈尔滨市综合交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

哈尔滨市综合交通发展十二五规划

哈尔滨市综合交通发展“十二五”规划

第一章“十一五”交通运输发展现状

一、“十一五”交通规划执行情况

(一)公路

“十一五”期间,全市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共完成投资61.1亿元,5年间新建改造国省干线公路776.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72.8公里、一级公路99.6公里、二级公路504.3公里。

农村公路完成投资61.7亿元13679公里,比“十五”增加了4.5倍和8.5倍。

按技术等级划分:

一级公路68.948公里,二级公路569.540公里,三级和四级公路14580.287公里,等外公路3646.631公里,分别占总里程的0.4%、3.0%、77.3%、19.3%。

(二)交通运输

“十一五”期间,全市公路运输客、货运场站建设共完成投资8.74亿元,新建完成了龙运物流园区一期工程33万平米仓储库房建设,启动了哈西公路客运综合枢纽站前期工作。

新建县级客运站5个,改造县级客运站2个.新建乡镇客运站77个,港湾式客运停靠站30个,县级货运站5个。

全市现有公路运营客车3614辆(含旅游客车789台)、货车74407辆,2010年公路客运量、客运周转量、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分别达到8761万人、877873万人公里、7657万吨和1499024万吨公里,比2005年分别提高了45%、95%、-1

%和191%。

接送学生车1816辆,2010年客运量463.8万人。

(三)公共交通

1、公交基础设施

“十一五”期间,全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共完成投资0.18亿元,新建公交首末站两处0.6万平米、公交车辆库房6处2.38万平米,公交候车长廊20处。

确定了哈西公交枢纽站及征仪路花园小区等19处公交首末站的前期规划用地选址。

轨道交通1号线顺利开工建设,同时完成了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形成了“9线1环”340公里的规划线路。

2、公交车辆(船只)更新

“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完成投资5.4亿元,新增、改造公交车辆2507辆,其中新增车辆753辆,改造车辆1768辆;投资0.03亿元,引导江上客运企业自行报废大、小船只29艘,建造轮渡客船8艘。

另“十一五”期间,公交行业共投资1.63亿元,更新改造节能环保型车辆640辆、更新改造轮渡船只4艘,治理冒黑烟公交车辆992台,改造刹车噪音扰民公交车辆1470辆。

(四)水运

“十一五”期间,建设完成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总库容19.97亿立方米,以航运和改善哈尔滨市水环境为主,兼顾发电、沟通两岸交通的功能,形成松花江干流梯级渠化中的第二个梯级工程,总投资约28.8亿元;

开工建设依兰航电枢纽。

依兰航电枢纽以航运和发电为主,同时具有交通、水产养殖和发展旅游等综合功能。

工程建成后,对改善松花江干流航运尤其是浅滩航道条件、完善区域综合运输体系、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水资源综合效益起到明显作用。

(五)铁路

“十一五”期间,陆续开工建设哈大、哈齐客运专线及哈尔滨西客站;

建设完成苇亚铁路(24公里),成宾铁路(29公里)等地方铁路;

对繁忙干线进行电气化改造,加强路网技术改造和枢纽建设,完善路网结构,提高设备质量和综合运输能力,逐步形成以哈尔滨枢纽为中心的“一横三纵”线路主骨架。

(六)民航

“十一五”期间,哈尔滨机场运输生产稳步增长,

2010年完成飞行起降5.74万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700万人次,完成货邮吞吐量6.61万吨;航线网络建设初见成效,实现了与大庆、齐齐哈尔机场外的支线机场的通航,形成了以哈尔滨机场为区域支线枢纽,辐射全国重要城市,延伸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和欧美主要国家的空中交通网络;经营状况持续好转,省机场集团的营业收入由2005年的2.64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5.41亿元,其中航空性收入由1.49亿元增长到2.41亿元,非航空性收入由1.15亿元增长到3亿元。

二、“十一五”交通发展情况总结

“十一五”是我市交通行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我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环境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一)公路

“连接地市、通达东北”的一环五射高速公路骨架网络基本形成,县乡公路基本通达成网,“沟通两岸、突破江隔”的跨江通道正在逐步建设。

2010年,哈尔滨市共拥有各级公路4035条,公路总里程22534.4公里,公路密度达42.5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国道1598.3公里,省道865.3公里;高速公路828.9公里,一级公路99.6公里,二级公路980.0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20070.7公里,所有乡镇均通公路(其中98.4的乡镇已经通油路或水泥路),行政村通路率达到98.4%(31个建制村未通达)。

哈尔滨市域内现已有9座跨松花江通道,分别为哈尔滨市区内的松花江公路大桥、滨洲铁路桥、四方台大桥(四环西江桥)、松浦大桥、四环东江桥、老滨北松花江公铁两用桥(东江桥)、王万铁路松花江大桥和宾县的大顶子山航电枢纽,通河松花江大桥。

三环西桥,滨洲铁路桥改造工程已开工建设。

新滨北公铁两用桥建设、松花江公路大桥扩建即将开工。

(二)公共交通

线网及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以铁路客运站为中心的公交枢纽场站,基本满足居民出行需求。

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公交枢纽站3处,公交首末站52处,线路终点调度室190处共9500平方米;公交行车场4处共27.3万平方米,回车场

处共平米;停车库房5处10.9万平米,可满足2430辆车入库停放;维修保养厂3个9700平方米,年大修车辆能力1100台次,年保养能力12267台次;共有公交站点2637个,其中:

候车长廊526个;新式公交站牌230个;国标站杆1881个;码头10个。

截止2010年末,全市共有公交编码线路147条,营运车辆4879辆,其中压缩天然气(CNG)车辆有736余台,占公交车总数的15%。

江上航线13条,船只100艘;出租汽车12312辆。

(三)枢纽站场

“各方衔接、有效配合”的综合客运及物流开始起步,基础设施的完善极大的促进了我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截止2010年底,哈尔滨市区范围内19个铁路车站中,承担旅客发送的车站共有15个,旅客发送主要集中在哈尔滨站、哈尔滨东站,两站合计发送量占85%以上,这两个车站均有公路客运、公交枢纽站与之衔接。

全市现有13个公路货运场站和11个公路客运站。

市区现有公路客运站8个、物流货运场站14个,县级客运站13个(含宾西经济开发区客运站),乡镇客运站85个,港湾式客运停靠站40个,县级货运站6个(含宾西经济开发区货运站)。

    

      市区公路客运站      市区公路货运站

(四)水运

“干支相联、港岸配合”的江海联运航运体系初具雏形。

哈尔滨市域总通航里程613km,其中松花江干流为三级航道,沿江港区7处,年货物通过能力689万吨。

松花江航道是《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中的高等级航道,哈尔滨港是我国东北部最大的水陆换装枢纽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内河口岸,也是黑、松、乌、嫩四大水系中的主要货物集散地;货运港区8座,其中主要港区为三棵树、阿什河,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大型机械装(设)备在哈尔滨港下水、通过松花江航运运往我国南方地区或国外;哈尔滨客运港位于松花江南岸道外区,现有4个泊位,主要承担松花江旅游客运。

2010年水运客运量58.95万人、客运周转量326.4万人公里、货运量464万吨,货运周转量27355万吨公里。

(五)铁路

“通边达海、连接关内”的铁路网络初具规模。

哈尔滨铁路局管辖线路覆盖全省,兼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和吉林省北部,有干线、支线、联络线67条,营业里程近6800km,其中黑龙江省铁路营运里程5563km,平均每万平方公里拥有铁路122.5km,高于全国81.25km的平均水平。

哈尔滨市域范围内现有铁路约620km,是全省对外货物运输的咽喉要道。

(六)民航

“航线增加、航站配套”的航空枢纽日趋完善。

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飞行区技术等级为4E,是东南亚至北美航线的最佳经停点,目前已形成我国对俄的门户机场和黑龙江省及内蒙古东北区域的枢纽机场。

目前共有23家国内、国际航空公司在哈尔滨运营,开通国际、国内航线74条,通航城市50个。

每周还有300多个北美航线航班飞越哈尔滨上空。

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哈尔滨为中心,辐射国内重要城市,连接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和欧洲、美洲主要国家的空中交通网络。

哈尔滨机场已与包括东北地区各大机场在内的环渤海地区机场建立了战略联盟关系,并正在积极推进第二家基地航空公司的引进工作。

加大支线市场开发力度,实现了省内的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黑河、漠河、伊春、鸡西7个支线机场与哈尔滨通航,加上蒙东海拉尔、满洲里等支线航线,构建了以哈尔滨机场为中心的覆盖省内及蒙东各支线机场的支线航空网络。

三、存在问题

经过多年的建设,哈尔滨交通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与“创建和谐交通、构筑东北亚地区国际综合交通枢纽”,适应哈尔滨市“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要求相比,哈尔滨交通发展还存在路网、场站等基础设施不足,各运输方式缺乏有机协调衔接,政出各门、管理体制及政策不一、信息沟通及交流有待加强等问题。

(一)基础设施不足,路网(线路)、场站布局及结构等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1、公路网等级及密度低、干线公路可迂回性差且存在瓶颈路段、通乡村公路路况较差;

2、跨江通道依然缺乏,松花江沿线两岸县市无法直接沟通往来;

3、铁路上、下行货物类别及运量严重不均,季节性、方向性运能严重不足,线路分割城市,场站集散交通不畅;

4、水运通航水位下降、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船舶老化;

5、站场各自独立,相互缺乏沟通协调,主要场站规模及设施不足、对外集散交通不畅。

(二)各运输方式衔接与配合不足,缺乏统一规划协调与管理机制

1、城市公交与铁路客运站、公路客运站的衔接不畅,乘客换乘不便,且人车混行,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2、城市出入口道路街道化现象严重,市区交通与过境交通相互交织,混合交通严重,导致对外干线公路的通行能力下降、运输效率降低;

3、城市公交与城乡客运在运营线路、运营管理等方面仍缺乏协调统一,影响城乡交通一体化的发展;

4、公、铁、水、航独立发展,缺乏在枢纽站场建设中起带动示范作用的一体化综合型枢纽站场设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哈尔滨综合运输网的比较优势,无法发挥出综合交通网的整体效益。

(三)管理体制各异,政策差异明显

1、运输市场体系不够完善,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各种运输方式的改革进度不一,存在政企不分、行业垄断、各自为政等体制性障碍,开放统一的运输市场尚未形成,难以发挥综合运输的组合优势;

2、在投资管理体制方面尚未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交通投融资体制和机制;

3、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资金筹措困难,管养体制不健全。

农村公路养护还没有实施“三专一化”,针对大规模的农村公路养护里程急需建养并举,统筹规划。

第二章“十二五”交通发展形势及需求

一、“十二五”交通发展形势

“十二五”期间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期。

依据我省社会经济发展特点,省委、省政府适时提出的“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的总体目标,同时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上提出了“超越自我、再塑形象、奋起追赶、努力晋位,把哈尔滨建设成为现代大都市”的总体目标和“北跃、南拓、中兴、强县”的城市发展战略。

按照这一目标,“十二五”时期我市将充分利用城市特色,发挥比较优势,努力将哈尔滨打造成北国水城、工业大城、科技新城、文化名城和中国北方最具魅力和发展前景的现代化新城。

为此,交通发展必须在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服务、管理,配套政策措施等方面适应全市发展战略的需要,未来我市交通发展也将面临更为严峻和复杂的形势:

未来城市发展定位要求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目前哈尔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其他副省级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未来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将不断加快,客观上要求进一步增强综合交通的有效供给和服务水平,着力解决交通基础设施总量不足问题,加快增量的扩展和存量的改善升级,扩大交通网络覆盖面,延伸通达度,增加机动性;完善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突出中心城市的辐射和集散效应,建立快速、安全、舒适、便利的综合交通服务体系;强化服务措施,扩大服务范围,充分利用现代管理技术和信息手段,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质量。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逐步深入要求进一步完善对外交通运输通道。

应以对俄经贸为主线,进一步完善对外运输通道建设,以哈尔滨至满洲里、黑河、绥芬河主骨架通道建设为重点,继续发挥铁路运输在对俄运输通道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利用松花江水运优势构建中俄外贸水上运输大通道,同时巩固公路的支撑地位,扩大空中运输的辅助功能,适时进行管道建设,形成以哈尔滨为中心,辐射对俄各类口岸的通道体系。

“建设现代大都市”的目标对区域交通一体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全省的优势产业发展重点区域,未来哈尔滨与大庆、齐齐哈尔间的经济交通联系将更加紧密,走廊带内的客货运输需求将快速增长,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也将对交通一体化提出更高的要求,需在跨区域政策一体化、市场一体化、管理一体化、信息一体化等方面深入合作,以充分发挥交通基础设施效益,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另外,未来哈尔滨应进一步完善市区与各县市的运输通道,构建“一小时经济圈”,实现城市交通一体化。

二、“十二五”交通需求特征

(一)运输量及各运输方式承担比例

根据哈尔滨市未来城市发展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哈尔滨市历年客、货运量、交通需求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关系,利用回归分析法、人均出行次数法、波动系数法、弹性系数法预测未来总客运量以及各运输方式客运量,利用回归分析法、货运强度法和弹性系数法预测货运总量以及各运输方式货运量。

2015年客、货运量最终预测结果运输方式

客运量(万人)

客运承担比例

货运量(万吨)

货运承担比例

 

总量

15470

100%

11239

100%

 

铁路

4275

27.63%

2075

18.46%

 

公路

9636

62.29%

8700

77.41%

 

民航

1500

9.7%

 

水运

59

0.38%

464

4.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