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前30天每天冲刺训练套题8.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44519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考前30天每天冲刺训练套题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考前30天每天冲刺训练套题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考前30天每天冲刺训练套题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考前30天每天冲刺训练套题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考前30天每天冲刺训练套题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考前30天每天冲刺训练套题8.docx

《高考考前30天每天冲刺训练套题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考前30天每天冲刺训练套题8.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考前30天每天冲刺训练套题8.docx

高考考前30天每天冲刺训练套题8

2018年高考考前30天每天冲刺训练套题(8)

一、单选题

24.(2018·湖南G10教育联盟4月联考·24)先秦典籍《左传》有记载,周公在教导成王时,特别强调施恩惠要厚,用民力要平,收租税要轻。

这反映了(  )

A.《左传》强调敬天为民                          B.赋税征收的阶级差异

C.统治者注重社会和谐                            D.奴隶主维护井田制度

【考点】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答案】C

【解析】材料体现统治者的民本观在经济方面的表现,与敬天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中周公强调的赋税政策并没有因阶级不同而有所区别,故B项错误;由材料内容可知周公强调要对人民施以恩惠,不滥用民力,减轻租税征收,体现了民本思想,说明统治者注重缓和社会矛盾,注重社会和谐,故C项正确;材料仅体现周公在经济上的民本观,没有体现对井田制度的维护,故D项错误。

25.(2018·广东茂名二模·27)百官父母之丧,称丁忧。

洪武八年(1375年),诏百官闻父母丧,不待报即可奔丧,并解职守制三年;匿不举哀或不离职者,过期则发配为民;守制期满再起用时还要进行考核。

丁忧时如工作需要,皇帝可以“夺情”令其继续任职。

这些规定(  )

A.体现了明代政治与伦理相结合            B.加强了政府对官吏的严格考核

C.说明忠孝观念主导了官僚思维            D.表明皇权凌驾于政府权力之上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答案】A

【解析】“诏百官闻父母丧,不待报即可奔丧,并解职守制三年;匿不举哀或不离职者,过期则发配为民”可见政治与当时的人伦吻合,故A项正确;“洪武八年(1375年),诏百官闻父母丧,不待报即可奔丧”无法体现对官吏的考核严酷,故B项错误;“丁忧时如工作需要,皇帝可以‘夺情’令其继续任职”可得出孝是当时宣扬的思想,但得服从政治的需求,故C项错误;“百官父母之丧,称丁忧”无法看出皇权与政府权力的关系,故D项错误。

26.(2018·黑龙江哈九中二模·25)魏晋时期,自然与名教之间的冲突愈加明显,道教学者葛洪认为:

“道者,万殊之源也。

儒者,大淳之流也。

三皇以往,道治也。

帝王以来,儒教也。

何独重仲尼而轻老氏乎?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尊道贵儒质疑儒学的独尊地位            B.道儒并重成为当时的思想主流

C.道本儒末改造传统的道教思想            D.援儒入道实现多元思想的融合

【考点】宋明理学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何独重仲尼而轻老子乎”可知,葛洪认为道教与儒家思想都是对统治有用的思想,不能独尊儒学,故A项正确;从材料“自然与名教之间的冲突愈加明显”,可知魏晋时期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质疑,但儒道并重是葛洪的思想,不代表儒道并重成为当时的思想主流,故B项错误;从材料“道者,万殊之源也。

儒者,大淳之流也。

三皇以往,道治也。

帝王以来,儒教也”,可知没有体现道本儒末改造传统道教的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儒学和道学都是有重要作用的思想,没有体现二者要进行多元融合,故D项错误。

27.(2018·湖南怀化二模·26)下表为唐宋时期不同文献对人们穿着“纸衣”的记载。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记述

文献出处

“回纥纵掠坊市及妆、郑等州,比屋荡尽,人悉以纸为衣。

《旧唐书·回纥传》

“云锁木龛哪息影,雪香纸袄不生尘。

《全唐诗》

“诸邵多透纸袄为衣。

宋代《渑水燕谈录》

转智和尚“不御烟火……不衣丝绵,常服纸衣,号纸衣和尚。

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

A.唐宋时造纸技术有重大发展                B.唐宋丝麻纺织出现严重衰退

C.贫困百姓只能穿纸制的衣服                D.纸衣一度成为唐宋流行服饰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答案】A

【解析】人们穿着“纸衣”的前提条件是造纸技术有重大发展,故A项正确;人们穿着“纸衣”不能说明丝麻纺织出现严重倒退,故B项错误;贫困百姓只能穿纸制的衣服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纸衣一度成为唐宋流行服饰与表格内容唐宋时期不同文献对人们穿着“纸衣”的记载不符,故D项错误。

28.(2018·四川泸州二模·29)1936年9月20日,法国巴黎成立全欧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以“联合全欧侨胞,不分党派、职业、阶级、信仰,实行全民团结、抗日救国并增进华侨福利”为宗旨,率先实现跨国家、跨地区华侨抗日团体的统一,救亡运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这反映了(  )

A.日本全面侵华,华侨积极支援抗战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国际社会支持,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D.全民族抗战思想被广泛认同

【考点】抗日战争

【答案】D

【解析】材料事件发生在1936年9月,而日本全面侵华发生于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为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故B项错误;材料中阐述的海外华侨通过加强组织和联合,掀起抗日救亡运动,并未涉及到国际社会支持,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1942年才成立,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联合全欧侨胞,不分党派、职业、阶级、信仰,实行全民团结、抗日救国并增进华侨福利”得出海外华侨对全民族抗日的热情,积极参与抗日救亡,故D项正确。

29.(2018·重庆高考模拟调研卷三·28)洋务企业往往与一个或几个地方督抚大员紧紧相连,如曾国藩、李鸿章与江南制造局、左宗棠与马尾船政局,更有甚者,张之洞创办的钢铁厂因其职务调动而随之迁移兴办。

这说明(  )

A.洋务运动缺乏统一的领导核心            B.新式工业受到顽固势力的阻挠

C.洋务派对西方富强之道认识不足        D.早期近代事业得不到政府支持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洋务企业往往与一个或几个地方督抚大员紧紧相连,如曾国藩、李鸿章与江南制造局、左宗棠与马尾船政局,更有甚者,张之洞创办的钢铁厂因其职务调动而随之迁移兴办”可知,洋务运动缺乏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对顽固势力的相关提及,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西方富强之路的否认,故C项错误;近代中国的洋务运动得到了以汉族地主为主的封疆大吏的地方政权支持,故D项错误。

30.(2018·四川成都二模·28)从“中体西用”到“进化论”,再到“阶级斗争论”,反映了中国社会对近代科学文化的理解和选择。

这一选择一以贯之的主题是(  )

A.否定儒家正统思想                                B.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C.弘扬科学与理性精神                            D.探索国家独立与富强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答案】D

【解析】“中体西用”没有否这儒家的思想,故A项错误;“中体西用”不能体现“反帝反封建”,故B项错误;“中体西用”不能体现“弘扬科学与理性”,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近代思想的萌发,均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致,其目的均是为了救国救民,故D项正确。

31.(2018·新疆乌鲁木齐三模·31)有学者认为,中国改革开放40年是大转型的时代,一是现代化转型,一是体制转型。

“体制转型”是指(  )

A.分配方式向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转型

B.经济形式向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的转型

C.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型

D.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

【考点】十一届三中全会与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D

【解析】题目中明显指出是体制转型因此只有D选项属于体制转型,而A选项是分配方式转型;B选项是经济形式转型;C选项是增长方式转型。

故选D

32.(2018·湖南怀化二模·32)“希腊民主政治的原型就是从这些小城邦里萌生,但它并不是代议式的民主,用不着选举国会议员。

所有的男性公民群聚于某个场所就公共事务进行讨论,法律和政策的制定都通过投票表决。

”这段话说明古希腊民主政治具有(  )

A.原始性与狭隘性                                    B.直接性与全面性

C.开放性与随意性                                    D.独立性与广泛性

【考点】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

【答案】A

【解析】“所有的男性公民群聚于某个场所就公共事务进行讨论,法律和政策的制定都通过投票表决”表明希腊实行的直接民主,这种民主方式具有狭隘性和原始性,故A项正确;“所有的男性公民群聚于某个场所就公共事务进行讨论,法律和政策的制定都通过投票表决”表明希腊实行的直接民主,但不具有全面性,故B项错误;材料表明希腊实行的是直接民主,不具有开放性与随意性,故C项错误;材料表明希腊实行的是直接民主,不是具有独立性与广泛性,故D项错误。

33.(2018·新疆乌鲁木齐三模·34)学者对于于1851年英法两国城市和农村人口对比发现,英国总人口约1800万人,农村人口占48%,城市人口占52%。

法国人口约3600万,农村人口占75%,城市人口占25%。

造成英法两国城市化有较大差距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基数不同                                        B.社会稳定形势不同

C.政治体制不同                                        D.工业化的程度不同

【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答案】D

【解析】题目中所限定的时间为1851年,此时英国已经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大量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工业化程度明显加快,而法国工业革命在19世纪60年代在得以完成而且由于法国的大量小农经济成分拖慢了法国工业化进程,因此本题选D选项。

34.(2018·湖南G10教育联盟4月联考·33)1883年,美国颁布“彭德尔顿法”,规定政府的公职人员必须经由公开考试才能任用,公职人员须接受定期考核,其任职不受总统、议员竞选等结果的影响。

美国设立此法案(  )

A.适应近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B.有利于政党操控选举结果

C.旨在缩小总统的职权范围                    D.打击了公职人员的积极性

【考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美国规定公职人员必须经由公开考试任用,且接受定期考核,其任职不受总统、议员竞选等结果的影响,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公职人员的任职素质及廉洁从政,同时也能证其不受党争影响,利于公职人员队伍的独立性、稳定性与延续性,这均是有利于近代社会工业经济与民主政治发展需求,故A项正确;材料中公职人员的任职不受总统、议员竞选等结果的影响,具有独立性,因而不利于政党操控选举结果,故B项错误;总统的职权范围是由宪法规定的,公职人员仅是行政人员,与总统职权无关,故C项错误;公职人员具有独立性、稳定性与延续性,利于增强公职人员的积极性,故D项错误。

35.(2018·湖南怀化二模·34)以下是《20世纪60—80年代苏联和美国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1960—1965年间苏美两国的经济实力基本相当

B.1965—1970年间苏联继续注重发展军事重工业

C.1970—1975年间美国因深陷越战经济出现滞胀

D.1975—1980年间美国新经济出现促进经济增长

【考点】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答案】B

【解析】从上图可知,仅1960—1965年间苏美两国工业产值增长速度相当,故A项错误;1965—1970年间苏联经济增长速度较快,苏联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故B项正确;1970—1975年间美国因凯恩斯主义失灵,经济出现滞涨现象,故C项错误;新经济出现在90年代,故D项错误。

二、材料阅读

41.(2018·重庆高考模拟调研卷三·41)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1449年,英国产生了最早的发明专利。

1624年,英国实施《垄断法》,宣告所有垄断、特许和授权一律无效,今后只对“新制造品的真正第一个发明人授予在本国独占实施或者制造该产品的专利证书和特权,为期十四年或以下,在授予专利证书和特权后,其他人不得使用”。

这被公认为现代专利法的鼻祖。

其后,欧美其他国家纷纷效仿。

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规定“(国会)保障著作家和发明家对其著作和发明在限定期间内的专利权,以促进科学与实用技艺的发展”。

专利制度诞生后,世界上许多重要发明被授予专利权,如避雷针、火车、炸药、留声机、内燃机等等。

尽管各国专利法各有特点,但都反映了专利制度的两大基本功能:

即法律保护和技术公开。

以出版专利文献的形式来实现发明创造向社会的公开和传播是专利制度走向成熟的最显著特征。

——摘编自王桂玲《专利制度的起源及专利文献的产生初探》

材料二中国古代,政府对知识、技术缺乏规范性、成文性的制度保护,民间则通过一些方式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如晋商中以做酱菜闻名于世的六必居,以自制中成药龟龄集和定坤丹驰名的广盛药铺,这些著名商号都掌握着某种独特工艺,依靠雇佣家族成员,不让族外人员知晓来维系其生产过程的机密性。

古代大量的秘方、技术绝活都采取了“世代单传”、“传男不传女”的传承方式,以降低技术诀窍泄露的风险。

直到近代,洪仁玕才在《资政新篇》中提出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张。

1912年12月,当时的工商部颁布了《奖励工艺品暂行章程》,这是我国第一部保护专利权的成文法,中国专利制度开始建立。

——摘编自周陈钰《古代中国知识产权思想的发展分析》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七、十八世纪西方专利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

(12分)

(2)根据材料二,比较古代中国和近代中国在知识权益保护上的不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不同的原因。

(13分)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专利制度主题

【答案】

(1)基本内容:

证明发明家和作家对其知识与发明的拥有权;明确专利人有效期内的独占权(未经允许他人不得使用)。

(每点2分,共4分)

作用:

有利于维护专利人的知识产权和经济利益;推动了发明创造的社会性传播和广泛应用;促进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与文化的繁荣;增强了人们的法律观念和维权意识;为欧美工业革命提供了保障。

(每点2分,最多8分)

(2)不同点:

中国古代知识权益以家族内部传承的方式进行保护,不能得到国家制度保护;中国近代以法律的形式建立了知识产权制度。

(每点2分,共4分)

古代中国知识权益公权保护薄弱的原因:

专制体制强化,国家维稳,注重思想控制忽视私人权益;自然经济封闭,小生产者观念保守,家族利益观念的影响;儒家思想重视道德教化,轻视工匠技术。

(每点2分,任答2点给5分)

近代中国建立知识产权制度的原因: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辛亥革命及民族资产阶级的推动。

(每点2分,最多4分)

【解析】

(1)第一小问基本内容,根据材料一“1624年,英国实施《垄断法》,宣告所有垄断、特许和授权一律无效,今后只对‘新制造品的真正第一个发明人授予在本国独占实施或者制造该产品的专利证书和特权,为期十四年或以下,在授予专利证书和特权后,其他人不得使用’”可知,拥有权和独占权是专利制度的两大基本内容;第二小问作用,根据材料一“专利制度诞生后,世界上许多重要发明被授予专利权,如避雷针、火车、炸药、留声机、内燃机等等。

尽管各国专利法各有特点,但都反映了专利制度的两大基本功能:

即法律保护和技术公开。

以出版专利文献的形式来实现发明创造向社会的公开和传播是专利制度走向成熟的最显著特征”可知,专利制度的实行,不仅有利于维护专利人本人的知识产权和经济利益,而且有利于人们法律观念和维权意识的增强,从而推动了发明创造的社会性传播和广泛应用,这些都为欧美诸国的工业革命提供了重要保障。

(2)第一小问不同点,根据材料二“中国古代,政府对知识、技术缺乏规范性、成文性的制度保护,民间则通过一些方式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可知,古代中国知识权益以家族内部传承的方式进行保护,不能得到国家制度保护;根据材料二“直到近代,洪仁玕才在《资政新篇》中提出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张。

1912年12月,当时的工商部颁布了《奖励工艺品暂行章程》,这是我国第一部保护专利权的成文法,中国专利制度开始建立”可知,近代中国开始以法律的形式建立了知识产权制度;第二小问原因,须从古代中国与近代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等多角度进行切入分析,难度较高。

42.(2018·河北石家庄一模·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大一统思想滥觞于先秦时期,《诗经》中就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说法,后来逐渐发展为一个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系统的、内涵丰富的思想体系。

表3是不同时期思想家或政治家对此认识的摘要。

表3

孔子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孟子

“天下定于一”

董仲舒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唐太宗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明太祖

“朕即为天下主,华夷无间,姓氏虽异,抚之如一”

清世宗

“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

孙中山

“五族共和”

毛泽东

“中华各民族共同建立统一的人民共和国”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

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全国卷41题

【答案】示例

“大一统”思想内涵随时代变迁而不断发展丰富。

西周时期,各民族繁衍生息在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风俗、文化,但随着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的推行,促进了不同地域间的融合交流,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大一统思想初步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面对社会的分裂动乱,诸子百家不仅将原有的“大一统”观念系统化、理论化,而且还增加了新的内容,即加强调国内政治秩序的统一问题。

董仲舒针对汉武帝初年严重的社会危机和尖锐的阶级矛盾,系统发挥了大一统思想,强调国家政治上的整齐划一,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符合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清政府力主华夷同源,无内外、中外之分,确立了清代“天下一家”“中外一体”的“大一统”观念。

以此为指导,在边疆地区设置不同的行政管理机构,建立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

总之,“大一统”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与思维方式,其内容的发展与丰富,推动了中华民族整体发展和文化进步。

【解析】首先明确观点,根据表格进行概括,“大一统”思想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然后结合史实进行论证,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汉、明清时期进行论证。

45.(2018·江西毕业班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45)[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5分)

材料20世纪50年代,与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我国逐步形成了“统包统配”的劳动就业制度。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制度堵塞多种就业渠道、制约劳动者积极性等弊端渐趋突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积极稳妥地改革统包统配制度。

1979年6月,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劳动就业问题是当前的一个突出问题。

要广开就业门路,要在全国大、中城市办好劳动服务公司,通过各种形式,陆续把待业人员全部组织起来进行就业训练和劳动服务。

1980年8?

月,中共中央召开全国劳动就业会议,提出了“在国家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针”,即“三结合”就业方针。

198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决定》,提出着重开辟在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中的就业渠道。

1986年7月12日,国务院发布了国营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四项规定,即《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国营企业招用工人暂行规定》和《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

根据这些规定,从1986年10月1日起,国营企业招用工人,“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全面考核,择优录用”;必须实行劳动合同制,废止子女顶替等制度。

《国营企业招用工人暂行规定》第二章第五条明确规定:

“企业招用工人、应当张榜公布经过考核合格者名单,公开录用。

”1995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一次用法律把劳动合同制确定下来,2008年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确立“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

——摘编自王爱云《我国历史上子女顶替就业制度的形成及废除》

(1)根据材料,概括十-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劳动就业制度发生的变化。

(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的意义。

(8分)

【考点】新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新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

(1)实现了从“统包统配”的计划就业制度向自主择业的市场就业制度的转变;劳动者的就业渠道,由过去主要依靠全民所有制单位安排就业,转化为国有、集体、个体及外资、合资企业多渠道扩大就业;从“铁饭碗”的用工制度到建立起能进能出的灵活就业体制机制;劳动者的就业观念也发生了转变,公平、竞争、择优的就业规则已深入人心。

(7分,答出3点即可得7分。

(2)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激发创造力;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和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人才的成长和合理流动;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

(8分,言之有理可的情给分。

【解析】

(1)据材料“形成了统包统配的劳动就业制度”“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针”得出,实现了从“统包统配”的计划就业制度向自主择业的市场就业制度的转变,据材料“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国营企业”“着重开辟在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中的就业渠道”得出,劳动者的就业渠道,由过去主要依靠全民所有制单位安排就业,转化为国有、集体、个体及外资、合资企业多渠道扩大就业,据材料“统包统配的劳动就业制度”“国务院发布了国营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四项规定”得出,从“铁饭碗”的用工制度到建立起能进能出的灵活就业体制机制,据材料“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全面考核,择优录用”“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得出,劳动者的就业观念也发生了转变,公平、竞争、择优的就业规则已深入人心。

(2)据材料中“制约劳动者积极性等弊端渐趋突出”结合所学得出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激发创造力,据材料“国务院发布了国营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四项规定”得出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和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据材料中“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全面考核,择优录用,必须实行劳动合同制”得出有利于促进人才的成长和合理流动,据材料中“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一次用法律把劳动合同制确定下来”结合所学得出,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

46.(2018·江西毕业班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46)[历史——选修3: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1923年,法国联合比利时,以德国不履行条约义务支付赔款为理由,出兵占领了德国的鲁尔区。

德国采取消极抵抗政策,停止支付赔款,鲁尔的矿山和企业全部停工。

鲁尔危机造成的严峻政治经济形势,以及长期对抗带来的两败俱伤,使法德两国不得不放弃原来的政策,寻求和解。

英国在西欧关系中处于特殊地位,也极力促成法德和解,1925年,德、比、英、法、意、波、捷七国召开洛迦诺会议,讨论欧洲安全问题,最终签署了包括《菜茵保安公约》在内的多个条约,总称《洛迦诺公约》。

其主要内容有:

德法、德比间的边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