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一中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文综word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4431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吉安一中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文综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江西省吉安一中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文综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江西省吉安一中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文综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江西省吉安一中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文综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江西省吉安一中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文综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吉安一中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文综word版.docx

《江西省吉安一中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文综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吉安一中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文综word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吉安一中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文综word版.docx

江西省吉安一中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文综word版

江西省吉安一中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全校模拟考试

高三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命题人:

蒋梅英、傅芳、肖小军、刘金秀、刘林、刘小军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单选题35×4=140分)

图1是飞机航拍的土地利用图,圆圈内为农田。

图2是该地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1-3题。

1.关于该地气候和主要农作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中海气候蔬菜B.亚热带季风气候甘蔗

C.温带大陆性气候棉花D.热带草原气候小麦

2.影响该地农田空间分布形态的最直接原因是

A.人口密度B.灌溉设施C.土壤肥力D.河流分布

3.影响该地每月日平均日照时间年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昼夜长短B.天气状况C.海陆位置D.地形地势

河流侵蚀作用中的溯源侵蚀,是河床深切作用逐渐向河流上游方向发展的过程。

图3为某地的等高线示意图(单位:

米)。

据图回答4-5题。

4.关于图中水文和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是

A.L1、L2、L3、L4为河流

B.L3是L1河与L2河的分水岭

C.L3河落差最大

D.L4河水流较急

5.若图中河流侵蚀作用不断增强,则未来可能出现的是

A.山地一定变得更低

B.分水岭与河谷之间的高差变小

C.L3附近的等高线将逐渐向南凸出

D.L4河与L1河连成同一水系

甲、乙为我国两个省级行政中心,据此回答6-8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北方B.图4的比例尺大于图5

C.甲地距离北京的直线距离比乙地远D.甲地的自转线速度较乙大

7.有关甲、乙两地所在区域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年降水量比乙地少B.甲地海拔高,乙地海拔低

C.甲地所在省区年太阳辐射强,风能资源丰富D.乙地所在省区地表崎岖,水能资源丰富

8.甲地所在省区局部地区出现岩石大面积裸露,主要原因是

①风化和风力侵蚀作用加强②流水侵蚀作用强

③气候干旱少雨④植被破坏严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被誉为“江南煤都”的萍乡,位于江西西部,罗霄山脉的北段,境内多山地丘陵。

目前萍乡已被国家确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读资源型城市发展机制和发展轨迹示意图(图6),回答9-10题。

9.该市早期发展煤炭工业的最主要阻力是

A.交通不便  B.劳动力缺乏 

C.经济水平低 D.远离消费市场

10.萍乡市新生期面临经济转型,下列举措不属于该市新生动力表现的是

A.建立高新技术区B.拓展交通  

C.发展旅游               D.扩大煤炭市场

某校地理研究小组对某地区进行考察,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将区内的土地资源分布进行分层处理。

11.研究发现该地区可开垦的滩涂资源范围是

12.稀土是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

中国是稀土出口大国,出口量占国际市场需求的90%以上,但由于处于产业链低端,加上无序竞争,出口价格极低。

以下对我国稀土产业发展的建议中,合理的是

A.加强宏观调控,防止同业竞争B.提高销售价格,减少国际需求

C.运用行政手段,严格禁止出口D.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升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3.我国致力于提高劳动者的收入,2010年全国有30个省(区、市)调高月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提高22.8%。

但它可能使一些微利企业发生亏损甚至倒闭,损害部分劳动者利益。

为此,国家应该

A.完善我国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B.正确处理国民收入的分配关系

C.保护企业利益,防止企业破产D.提高企业效率,减少用工人数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美好愿望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回答28~29题。

14.2011年国家将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改善城市低收入居民的居住条件。

要实现这一保障目标,必须

①落实财政和社会资金的投入②要求建设企业不能从中盈利

③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④加强社会监督,实现分配公平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15.13年来一直住在棚户区的低保户张阿姨申请到一套保障性住房。

在2011年春节前喜迁新居之际,她想用春联来表达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

下列春联中最合适的是

A.家过小康欢乐日国迎盛世太平年B.门庭更新泽仁治华屋添喜承德政

C.家余德泽福运久里有仁风春意常D.莺歌燕舞家和谐龙腾虎跃国富强

16.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淡忘一生波折,满载爱国情谊,献身祖国的科学、教育事业;老人叶如陵愿做祖国和人民一辈子的志愿者,30年如一日援藏行医;“傻子”郭明义数十年做“小事”、做好事,感动中国……。

这些共产党人的选择说明

A.不同人的价值选择与价值追求不同

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C.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最高价值追求

D.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起促进作用

17.我国新的《国家赔偿法》规定,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侵犯公民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权依法取得国家赔偿。

对新的《国家赔偿法》颁布实施,下列评论中正确的是

①它进一步保护公民权利,推进政治文明建设

②它规范了国家机关行为,全面保障人民利益

③它扩大了公民权利,体现人民民主的广泛性

④它加强了法律保障,体现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11年2月利比亚发生严重的暴力事件和武装冲突后,我国采取行动进行大规模撤侨。

回答18~19题。

18.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在利同胞安危,把确保我在利人员生命安全作为撤离行动最高原则,以最快速度将驻利人员和华侨3万多人全部安全撤离。

撤离同胞由衷感慨:

“危难之时,国是我家”……。

这表明

①我国公民充分享有各项政治权利②我国政府与公民的利益具有一致性

③我们党和政府的首要任务是保障民主④我们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A.①②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9.撤侨期间,中国民航近万个航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旅客们对此表示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撤离人员自觉遵守“先女士后男士”、“先群众后党员”、“先职工后干部”的撤离原则,保证撤离行动更加有序地进行。

这反映了

A.我国公民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修养

B.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得到全面落实

C.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D.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

20.影片《唐山大地震》以艺术的手法,将一个普通家庭大灾难后32年的生活与情感展现,在银幕上,突出人性和亲情这一主线,让观众得到心灵的洗礼,感受人性的光辉,增强对生命价值的理解。

可见

A.优秀文化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B.优秀文化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

C.优秀文化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D.优秀文化就是对人性真善美的反映

21.2011年2月20日,由福建永定县级艺术团体编导演出的大型原生态客家风情歌舞集《土楼神韵》,在国家最高艺术殿堂——国家大剧院成功上演。

它把客家先民南迁创业的历程表现得淋漓尽致,把迎春牛、客家婚嫁、谜语山歌等客家民俗风情表现得活灵活现、震撼人心。

《土楼神韵》的成功主要在于它体现了

A.区域文化富有特色、异彩纷呈

B.中华文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C.传统文化自然朴实、积极向上

D.大众文化时尚流行、风格多样

22.下列选项和图11漫画《推磨》所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C.人心不齐,成就难祈

D.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图11推磨

23.图12是某大城市统计部门2010年所做的—项调查统计结果。

图中信息反映了

图12月收入与幸福感关系曲线图

①物质决定意识,幸福感的获得离不开一定物质基础

②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幸福感越强反映人们收入越高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在不同收人阶段人的幸福感不同

④量变会引起质变,收入的不断增加才能提升幸福感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24.佛教源于古代印度,西汉时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道教在东汉时兴起于我国民间,佛道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我国文化影响深远.下列常用语言来自佛教文化的有

①无事不登三宝殿②三生有幸③五行八卦④上善若水⑤大千世界⑥八仙过海

A.①③⑤B.③④⑥C.①②⑤D.②④⑤

25.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

“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B.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26.罗马法《学说汇纂》中记录这样一个案例:

一人把洗衣人告上法庭,要求他赔偿自己被老鼠咬破的衣服的损失。

原告说:

“按照约定,衣服洗好后你应该妥善保管,事先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

你应使用鼠夹和鼠药来预防鼠害,可是在你的店里甚至连一只猫都没有”。

最后法官判定洗衣人要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

这一案例直接体现了罗马法的什么原则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公平、公正

C.谨慎履行契约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7.某中学一历史研究小组对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进行研究,有同学提出“为什么说德意志帝国的君主宪制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

”对这一问题,有四位同学产生了争议,你认为最正确的回答是

A.甲同学:

皇帝和帝国宰相掌握行政大权

B.乙同学:

联邦议会权力较大,帝国议会权力较小

C.丙同学:

行政机构权力大,立法机构权力小

D.丁同学:

行政机构控制了立法机构

28.我国汉字博大精深,而修改汉字就更加独特有趣。

近代史上“国”字的传统写法是“國”,但在太平天国的文献中“国”字却少了一点,口中是个“王”字,即“囯”;而辛亥革命后却又有人将“国”写为“囻”,口中是个“民”字。

对两次修改所表达的不同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没有统一全国,故“国”不完整;后者说明中华民国已取得民族独立

B.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未摆脱专制思想的束缚;后者说明主权在民思想在《临时约法》中得到体现

C.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国中无财富;后者说明辛亥革命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D.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时时提醒自己清政府尚未推翻;后者说明孙中山把民生主义放在革命的首位

29.1918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自序》中怀着无比痛苦的心情回顾以往的历史:

“夫去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

于是国民愈不聊生矣!

”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①清政府已被推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已经结束了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③辛亥革命没有取得彻底的胜利④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

30.在解释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时,列宁这样说道,“胜利的社会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

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

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

”列宁的这段话可理解为()

A.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革命斗争B.在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以前不能进行革命

C.革命的成功需要成熟的主客观条件作保证D.1871年是革命条件成熟与否的分水岭

31.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的《史学原论》(1897年出版)一书指出:

“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

”作者的意思是

A.任何文字史实都带有主观因素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

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32.“斯大林模式”一词由西方学者首先使用,泛指所有“苏联式的社会主义体制”。

戈尔巴乔夫改革前,苏联官方和学界从不使用这个词。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接过这个词用以概括整个苏联70年的历史,并且说: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正在为自由的人们的公民社会所取代。

”戈尔巴乔夫的上述言行()

A.消除了与西方国家的矛盾B.否定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

C.促进了苏联经济体制改革D.缓和了苏联国内社会矛盾

33.从“和平使命—2005”、“和平使命—2007”,一直到“和平使命—2009”,和平使命系列军演已经成为世界著名的反恐军演品牌,这也是上海合作组织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一种姿态。

以下对上海合作组织认识正确的有:

①由中国领导创立的全球性国际组织,2001年在上海正式成立②它的成立标志着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的诞生③联合打击恐怖主义是该组织重要的目标之一④该组织各国合作目前仅限于军事、政治领域,尚未涉及经济等其它领域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34.伽利略通过梁的弯曲试验和理论分析,指出对长度相似的圆柱形梁,抗弯力矩和半径立方成比例。

1685年,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有引力,引力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和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

从这两个事例中可以看出自然科学的特征之一

A.试验是近代科学研究的全部方式B.17世纪物理学是核心学科和基础学科

C.数学方式是主要表达形式D.揭示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35.19世纪中期欧洲某个出版社想出版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集《人间喜剧》。

为吸引读者,出版社想为小说配一些插图,插图的风格要与小说的风格一致。

以下最令出版社心动的画家是

A、德拉克洛瓦B、米勒C、塞尚D、毕加索

第Ⅱ卷(综合题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40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41~4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5题,共135分)

36.(28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读图乙,描述秘鲁年降水量分布规律。

(2分)

(2)说出图甲中洋流流向。

说明洋流对秘鲁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8分)

 

秘鲁是一个世界矿产出口大国,矿产资源丰富,集中分布在中部的安第斯山区。

(3)秘鲁矿产从山区运到海港以公路为主,分析其原因。

(6分)

 

  秘鲁先后完成了马赫斯及首都利马等多条调水工程。

(4)分析秘鲁修建这些调水工程的主要原因,说明对调入区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12分)

 

37.(18分)下图为某国略图(a示意该国等高线分布,b示意该国主要城市分布)。

读图完成各题。

(1)描述该国甲地形区主要的地形特征。

(6分)

(2)2010年图示国家干旱严重,供给该国约73%电力的卡罗尼河上的电站水库水位下降,全国电力供应出现了危机。

简述该国能源空间分布的特点以及能源消费结构、能源生产与市场需求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2分)

38(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0

注:

2010年我国汽车产销均突破1800万辆,居全球第一。

但我国汽车厂家主要承担生产商角色。

外资汽车厂商由于在汽车设计、新材料及整车技术研发等方面占有明显优势,搜取了我国汽车市场70%的利润。

材料:

随着矿石能源的日渐枯竭,传统汽车将逐步被淘汰,新能源汽车开发是大势所趋,这将决定汽车企业在未来市场的地位。

当前,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美国、德国、日本等国汽车企业均投入巨大的研发力量,并辅之以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

我国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对策,在汽车产业转型中将会再次落入产业链的低端

(1)据图(含注)描述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12分)

(2)请运用唯物辩证法关于发展的基本观点,谈谈你对材料的认识。

(8分)

39.(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高速铁路运输安全可靠、快捷舒适、低碳环保,不仅方便了人们出行和交往,还推动了不少产业的发展。

高速铁路技术起步于西方,兴盛于日本,大规模发展在欧洲,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中国。

中国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从追赶者变为全球领跑者。

美国、俄罗斯、巴西、沙特、波兰等国家已明确表示希望中国参与他们的高铁建设。

铁道部已经成立了不少境外合作项目协调组,组织国内企业开拓境外铁路工程承包和装备市场。

材料二:

高速铁路客运与高速公路客运、航空客运时间效率比较图(原图来自网易财经)

图15

注:

高速大巴扣高铁动车座位公里的平均票价相近,飞机的平均票价相对较高。

(1)请概括材料一蕴含的文化创新的道理,并从文化传播的角度说明发展高铁客运的意义。

(9分)

(2)目前不少国家在发展高铁时乐于与中国合作。

请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高铁在“走出去”过程中,政府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1分)

(3)假如你和同学一起从南昌去上海旅游,你想乘高速铁路动车,而你的同学中有的想乘飞机,有的想乘高速大巴。

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消费的有关知识说服同学。

(10分)(注:

南昌至上海距离约为844千米。

 

40.(3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美洲和通往东印度的航线的发现,交往扩大了,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运动有了巨大的发展。

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进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完全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日益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一个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0页

材料二自18世纪下半叶,蒸汽机吐着白气推开现代化大门以来,人类文明发生了深刻的嬗变。

在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新老大国次第亮相,演绎了各具特色的发展篇章,这当中有一条堪称规律的结论:

一个国家要保持充满活力、持续向上的发展态势,关键是让经济发展方式始终与时俱进,找到符合时代潮流、契合自身发展阶段的现代化路径……正是依靠工业革命,转向工业立国,才使英国这个孤悬一隅的小岛,孕育了超凡的能量,成为跨越两个世纪世界发展的领头羊。

正是重视科技发明、信奉“专利制度就是将利益的燃料添加到天才之火上”,才使美国这个原本照搬欧洲技术的学生,成为一个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家,抓住机遇跃居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任仲平《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大抉择》

材料三 20世纪以来,中国曾有两次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要转型。

60年前新中国的成立,完成了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转变,彻底扫清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制度障碍,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30年前,我们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杀出一条血路”的决心。

拉开了改革开放的恢弘巨幕,开始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使我们这个曾占据人类文明中心地位的古老民族,在落后世界现代化进程一个多世纪后,赶上了现代化的最新浪潮。

    ——任仲平《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大抉择》

(1)材料一中马克思、恩格斯分析了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是什么?

(10分)他们所预言的历史发展新阶段是指怎样的阶段?

(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分析英国和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原因。

(8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中后期中国经历了哪两次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大转型?

(6分)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谈谈我们应怎样赶上现代化的最新浪潮。

(9分)

 

(二)选考题:

共25分。

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地理题、2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学科的第一题计分。

41.【旅游地理】(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丝绸之路”是横跨欧亚大陆、举世闻名的国际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之路,2000多年来为人类文明的共同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

   材料二 下图为古“丝绸之路”路线图。

(1)从自然环境特点考虑,沿古“丝绸之路”旅游应注意哪些方面的安全问题?

(4分)

  

(2)指出古“丝绸之路”沿线旅游开发的主要不利条件。

(6分)

42.【自然灾害与防治】(10分)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

读“各类自然灾害对农业损失面积比例”图,回答问题。

(1)从“各类自然灾害对农业损失面积比例”图上看出:

危害我国农业生产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和,形成这两种灾害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4分)

(2)每年自然灾害对我国农业造成的损失严重,请从防灾减灾方面,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6分)

43.【环境保护】(10分)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10分)

(1)说出A区域生态问题及其引发的次生环境问题。

(4分)

(2)B、C两区域生态问题相同,区危害更严重。

比较D、E两地区森林主要生态功能的差异。

(6分)

4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俄国财政大臣塞奇·维特伯爵在写给沙皇的信中说:

“国际竞争并不等待我们。

如果我们不采取有力的、决定性的措施,使我们能在以后十年间满足俄国以及俄国影响之下——或者应该在俄国的影响之下——的亚洲国家的需要,那么正在迅速发展中的外国工业就会冲破我们的关税壁垒,在我们的祖国和以上提到的亚洲国家中立足,并深深地扎根我们的经济。

——我们的经济上的落后也可能会导致政治和文化上的落后。

——《塞奇·维特伯爵致沙皇的信》

材料二日本政府派出使团出访欧美

材料三梁启超说:

“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为二十世纪中国史开明宗义第一章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

俄国、日本、中国近代改革所受的共同国际环境的影响是什么?

分别列举导致俄国、日本,中国近代进行变革的具体外部原因。

(8分)

(2)日本派使团出访欧美的目的是什么?

这一举措体现出日本近代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对日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分)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维新运动的宝贵精神遗产。

(2分)

45.【近代民主思想与社会实践】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绘制于19世纪初期的英国工人劳动状况图

 

图1矿道里的工人图2运煤的童工

材料二1837年《人民宪章》条文:

(1)凡年满21岁、身体健康而未被处过徒刑的男子,都有选举权。

(2)无记名秘密投票。

(3)议会议员不应有财产资格或其他任何限制,以保障各选区选举他们爱戴的人,不论贫富。

(4)议员应领取薪金。

(5)按照各地区选民的人数平均分配选举区。

(6)议会每年改选一次。

材料三(英国宪章运动中的)工人们认为,贫困是没有代表权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很如工人有选举权,就会有一个比现在的议会更愿促进工人利益的立法机构-一就会采取一些措施来保证更平等地分配他们创造的对害”,因此,“普选权的问题是饭碗的问题,是每日三餐粗茶淡饭的问题”。

请回答:

⑴观察材料一中的图1和图2,你从中获取到哪些历史信息?

(4分)

⑵根据材料二,概括《人民宪章》的主要内容。

(3分)

⑶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宪章派是如何理解普选权与改善经济状况之间的关系的?

(4分)

⑷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宪章运动中工人阶级的斗争目标。

(4分)

历史部分

选择题24--25:

CB26—30:

CDBDC31—35:

ABBCB

[必做题]

40.(37分)

(1)影响:

交往扩大;生产力水平提高;阶级关系变动;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10分)新阶段: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确立、占据统治地位并向世界其他地区扩张的阶段。

(4分)

(2)英国原因:

率先进行技术革命,开展工业革命;走符合时代潮流、契合自身发展阶段的现代化路径。

(4分)美国原因:

重视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利用制度推动科技创新。

(4分)

政治部分

选择题12--15:

DB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