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与技巧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4396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7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归纳与技巧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归纳与技巧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归纳与技巧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归纳与技巧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归纳与技巧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归纳与技巧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docx

《归纳与技巧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归纳与技巧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归纳与技巧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docx

归纳与技巧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归纳与技巧: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基础知识归纳

一、直线与平面垂直

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

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就说直线l与平面α互相垂直.

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推论

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判定定理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l⊥α

推论

如果在两条平行直线中,有一条垂直于平面,那么另一条直线也垂直这个平面

⇒b⊥α

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性质定理

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a∥b

 

二、平面与平面垂直

1.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判定定理

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α⊥β

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性质定理

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l⊥α

 

基础题必做

1.(教材习题改编)已知平面α,β,直线l,若α⊥β,α∩β=l,则(  )

A.垂直于平面β的平面一定平行于平面α

B.垂直于直线l的直线一定垂直于平面α

C.垂直于平面β的平面一定平行于直线l

D.垂直于直线l的平面一定与平面α、β都垂直

解析:

选D A中平面可与α平行或相交,不正确.

B中直线可与α垂直或斜交,不正确.

C中平面可与直线l平行或相交,不正确.

2.如图,O为正方体ABCD-A1B1C1D1的底面ABCD的中心,则下列直线中与B1O垂直的是(  )

A.A1D        B.AA1

C.A1D1D.A1C1

解析:

选D 易知A1C1⊥平面BB1D1D.

又B1O⊂平面BB1D1D,∴A1C1⊥B1O.

3.已知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n是两条不重合的直线,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若m∥α,α∩β=n,则m∥n

B.若m⊥α,m⊥n,则n∥α

C.若m⊥α,n⊥β,α⊥β,则m⊥n

D.若α⊥β,α∩β=n,m⊥n,则m⊥β

解析:

选C 对于选项A,若m∥α,α∩β=n,则m∥n,或m,n是异面直线,所以A错误;对于选项B,n可能在平面α内,所以B错误;对于选项D,m与β的位置关系还可以是m⊂β,m∥β,或m与β斜交,所以D错误;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可知C正确.

4.

如图,已知PA⊥平面ABC,BC⊥AC,则图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________.

解析:

由线面垂直知,图中直角三角形为4个.

答案:

4

5.(教材习题改编)

如图,已知六棱锥P-ABCDEF的底面是正六边形,PA⊥平面ABC,PA=2AB.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有________.

①PA⊥AD;②平面ABC⊥平面PBC;③直线BC∥平面PAE;④直线PD与平面ABC所成角为30°.

解析:

由PA⊥平面ABC,∴PA⊥AD,故①正确;②中两平面不垂直,③中AD与平面PAE相交,BC∥AD,故不正确;④中PD与平面ABC所成角为45°.

答案:

解题方法归纳

1.在证明线面垂直、面面垂直时,一定要注意判定定理成立的条件.同时抓住线线、线面、面面垂直的转化关系,即:

2.在证明两平面垂直时,一般先从现有的直线中寻找平面的垂线,若这样的直线图中不存在,则可通过作辅助线来解决,如有平面垂直时,一般要用性质定理.

3.几个常用的结论:

(1)过空间任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

(2)过空间任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垂直.

垂直关系的基本问题

典题导入

[例1] 若m,n为两条不重合的直线,α,β为两个不重合的平面,给出下列命题:

①若m,n都平行于平面α,则m,n一定不是相交直线;②若m、n都垂直于平面α,则m,n一定是平行直线;③已知α,β互相垂直,m,n互相垂直,若m⊥α,则n⊥β;④m,n在平面α内的射影互相垂直,则m,n互相垂直.其中的假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

[自主解答] ①显然错误,因为平面α∥平面β,平面α内的所有直线都平行β,所以β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可同时平行于α;②正确;如图1所示,若α∩β=l,且n∥l,当m⊥α时,m⊥n,但n∥β,所以③错误;如图2显然当m′⊥n′时,m不垂直于n,所以④错误.

[答案] ①③④

解题方法归纳

解决此类问题常用的方法有:

①依据定理条件才能得出结论的,可结合符合题意的图形作出判断;②否定命题时只需举一个反例.③寻找恰当的特殊模型(如构造长方体)进行筛选.

以题试法

1.设a,b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a⊥b,a⊥α,b⊄α,则b∥α;②若a∥α,a⊥β,则α⊥β;③若a⊥β,α⊥β,则a∥α或a⊂α;④若a⊥b,a⊥α,b⊥β,则α⊥β.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A.1          B.2

C.3D.4

解析:

选D 对于①,由b不在平面α内知,直线b或者平行于平面α,或者与平面α相交,若直线b与平面α相交,则直线b与直线a不可能垂直,这与已知“a⊥b”相矛盾,因此①正确.对于②,由a∥α知,在平面α内必存在直线a1∥a,又a⊥β,所以有a1⊥β,所以α⊥β,②正确.对于③,若直线a与平面α相交于点A,过点A作平面α、β的交线的垂线m,则m⊥β,又α⊥β,则有a∥m,这与“直线a、m有公共点A”相矛盾,因此③正确.对于④,过空间一点O分别向平面α、β引垂线a1、b1,则有a∥a1,b∥b1,又a⊥b,所以a1⊥b1,所以α⊥β,因此④正确.综上所述,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4.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典题导入

[例2]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AB⊥平面PAD,AB∥CD,PD=AD,E是PB的中点,F是DC上的点且DF=

AB,PH为△PAD中AD边上的高.

(1)证明:

PH⊥平面ABCD;

(2)若PH=1,AD=

,FC=1,求三棱锥E-BCF的体积;

(3)证明:

EF⊥平面PAB.

[自主解答] 

(1)证明:

因为AB⊥平面PAD,PH⊂平面PAD,

所以PH⊥AB.

因为PH为△PAD中AD边上的高,所以PH⊥AD.

因为PH⊄平面ABCD,AB∩AD=A,AB,AD⊂平面ABCD,

所以PH⊥平面ABCD.

(2)如图,连接BH,取BH的中点G,连接EG.

因为E是PB的中点,

所以EG∥PH,

且EG=

PH=

.

因为PH⊥平面ABCD,

所以EG⊥平面ABCD.

因为AB⊥平面PAD,AD⊂平面PAD,

所以AB⊥AD.

所以底面ABCD为直角梯形.

所以VE-BCF=

S△BCF·EG=

·

·FC·AD·EG=

.

(3)证明:

取PA中点M,连接MD,ME.

因为E是PB的中点,所以ME綊

AB.

又因为DF綊

AB,所以ME綊DF,所以四边形MEF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EF∥MD.

因为PD=AD,所以MD⊥PA.

因为AB⊥平面PAD,所以MD⊥AB.

因为PA∩AB=A,所以MD⊥平面PAB,所以EF⊥平面PAB.

解题方法归纳

证明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常用方法有:

(1)利用判定定理.

(2)利用判定定理的推论(a∥b,a⊥α⇒b⊥α).

(3)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a⊥α,α∥β⇒a⊥β).

(4)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

当两个平面垂直时,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以题试法

2.如图所示,已知PA⊥矩形ABCD所在平面,M,N分别是AB,PC的中点.

(1)求证:

MN⊥CD;

(2)若∠PDA=45°,求证:

MN⊥平面PCD.

证明:

(1)连接AC,AN,BN,

∵PA⊥平面ABCD,∴PA⊥AC,

在Rt△PAC中,N为PC中点,∴AN=

PC.

∵PA⊥平面ABCD,∴PA⊥BC,又BC⊥AB,

PA∩AB=A,

∴BC⊥平面PAB.∴BC⊥PB.

从而在Rt△PBC中,BN为斜边PC上的中线,

∴BN=

PC.

∴AN=BN.∴△ABN为等腰三角形,又M为AB的中点,∴MN⊥AB,

又∵AB∥CD,∴MN⊥CD.

(2)连接PM,MC,∵∠PDA=45°,PA⊥AD,∴AP=AD.

∵四边形ABCD为矩形,∴AD=BC,∴AP=BC.

又∵M为AB的中点,∴AM=BM.

而∠PAM=∠CBM=90°,

∴△PAM≌△CBM.

∴PM=CM.

又N为PC的中点,∴MN⊥PC.

(1)知,MN⊥CD,PC∩CD=C,∴MN⊥平面PCD.

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典题导入

[例3]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1B1=A1C1,D,E分别是棱BC,CC1上的点(点D不同于点C),且AD⊥DE,F为B1C1的中点.

求证:

(1)平面ADE⊥平面BCC1B1;

(2)直线A1F∥平面ADE.

[自主解答] 

(1)因为ABC-A1B1C1是直三棱柱,所以CC1⊥平面ABC,

又AD⊂平面ABC,所以CC1⊥AD.

又因为AD⊥DE,CC1,DE⊂平面BCC1B1,

CC1∩DE=E,

所以AD⊥平面BCC1B1.又AD⊂平面ADE,

所以平面ADE⊥平面BCC1B1.

(2)因为A1B1=A1C1,F为B1C1的中点,

所以A1F⊥B1C1.

因为CC1⊥平面A1B1C1,且A1F⊂平面A1B1C1,

所以CC1⊥A1F.

又因为CC1,B1C1⊂平面BCC1B1,CC1∩B1C1=C1,

所以A1F⊥平面BCC1B1.

(1)知AD⊥平面BCC1B1,所以A1F∥AD.

又AD⊂平面ADE,A1F⊄平面ADE,

所以A1F∥平面ADE.

解题方法归纳

1.判定面面垂直的方法:

(1)面面垂直的定义.

(2)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β,a⊂α⇒α⊥β).

2.在已知平面垂直时,一般要用性质定理进行转化,转化为线面垂直或线线垂直.

转化方法:

在一个平面内作交线的垂线,转化为线面垂直,然后进一步转化为线线垂直.

以题试法

3.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菱形,∠BAD=60°,Q为AD的中点.

(1)若PA=PD,求证:

平面PQB⊥平面PAD;

(2)若点M在线段PC上,且PM=tPC(t>0),试确定实数t的值,使得PA∥平面MQB.

解:

(1)因为PA=PD,Q为AD的中点,所以PQ⊥AD.

连接BD,因为四边形ABCD为菱形,∠BAD=60°,

所以AB=BD.

所以BQ⊥AD.

因为BQ⊂平面PQB,PQ⊂平面PQB,

BQ∩PQ=Q,

所以AD⊥平面PQB.

因为AD⊂平面PAD,所以平面PQB⊥平面PAD.

(2)当t=

时,PA∥平面MQB.

证明如下:

连接AC,设AC∩BQ=O,连接OM.在△AOQ与△COB中,

因为AD∥BC,所以∠OQA=∠OBC,∠OAQ=∠OCB.

所以△AOQ∽△COB.所以

.所以

,即

.

由PM=

PC,知

,所以

,所以AP∥OM.

因为OM⊂平面MQB,PA⊄平面MQB,所以PA∥平面MQB.

1.设a,b,c是三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a⊥b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

A.a⊥c,b⊥c         B.α⊥β,a⊂α,b⊂β

C.a⊥α,b∥αD.a⊥α,b⊥α

解析:

选C 对于选项C,在平面α内存在c∥b,因为a⊥α,所以a⊥c,故a⊥b;A,B选项中,直线a,b可能是平行直线,相交直线,也可能是异面直线;D选项中一定有a∥b.

2.设α,β,γ是三个不重合的平面,l是直线,给出下列命题

①若α⊥β,β⊥γ,则α⊥γ;②若l上两点到α的距离相等,则l∥α;③若l⊥α,l∥β,则α⊥β;④若α∥β,l⊄β,且l∥α,则l∥β.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选D 对于①:

若α⊥β,β⊥γ,则α⊥γ,前者不是后者的充分条件,比如当α∥γ时,也有α⊥β,β⊥γ.对于②:

显然错误,当l⊥α,l∩α=A时,l上到A距离相等的两点到α的距离相等.③④显然正确.

3.给出命题:

(1)在空间里,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2)设l,m是不同的直线,α是一个平面,若l⊥α,l∥m,则m⊥α;

(3)已知α,β表示两个不同平面,m为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则“α⊥β”是“m⊥β”的充要条件;

(4)a,b是两条异面直线,P为空间一点,过P总可以作一个平面与a,b之一垂直,与另一个平行.

其中正确命题个数是(  )

A.0B.1

C.2D.3

解析:

选B 

(1)错,也可能相交;

(2)正确;(3)“α⊥β”是“m⊥β”的必要条件,命题错误;(4)当异面直线a,b垂直时才可以作出满足要求的平面,命题错误.

4.

如图,在斜三棱柱ABC-A1B1C1中,∠BAC=90°,BC1⊥AC,则C1在底面ABC上的射影H必在(  )

A.直线AB上

B.直线BC上

C.直线AC上

D.△ABC内部

解析:

选A 由AC⊥AB,AC⊥BC1,∴AC⊥平面ABC1.

又∵AC⊂面ABC,∴平面ABC1⊥平面ABC.∴C1在面ABC上的射影H必在两平面交线AB上.

5.

如图所示,直线PA垂直于⊙O所在的平面,△ABC内接于⊙O,且AB为⊙O的直径,点M为线段PB的中点.现有结论:

①BC⊥PC;②OM∥平面APC;③点B到平面PAC的距离等于线段BC的长.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B.①②③

C.①D.②③

解析:

选B 对于①,∵PA⊥平面ABC,∴PA⊥BC.∵AB为⊙O的直径,∴BC⊥AC.∴BC⊥平面PAC.又PC⊂平面PAC,∴BC⊥PC;对于②,∵点M为线段PB的中点,∴OM∥PA.∵PA⊂平面PAC,∴OM∥平面PAC;对于③,由①知BC⊥平面PAC,∴线段BC的长即是点B到平面PAC的距离,故①②③都正确.

6.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D=AB,∠BCD=45°,∠BAD=90°,将△ABD沿BD折起,使平面ABD⊥平面BCD,构成三棱锥A-BCD,则在三棱锥A-BCD中,下面命题正确的是(  )

A.平面ABD⊥平面ABCB.平面ADC⊥平面BDC

C.平面ABC⊥平面BDCD.平面ADC⊥平面ABC

解析:

选D 在平面图形中CD⊥BD,折起后仍有CD⊥BD,由于平面ABD⊥平面BCD,故CD⊥平面ABD,CD⊥AB,又AB⊥AD,故AB⊥平面ADC,所以平面ABC⊥平面ADC.

7.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且底面各边都相等,M是PC上的一动点,当点M满足________时,平面MBD⊥平面PCD.(只要填写一个你认为是正确的条件即可)

解析:

由定理可知,BD⊥PC.

∴当DM⊥PC(或BM⊥PC)时,即有PC⊥平面MBD.

而PC⊂平面PCD,

∴平面MBD⊥平面PCD.

答案:

DM⊥PC(或BM⊥PC等)

8.正四棱锥S-ABCD的底面边长为2,高为2,E是BC的中点,动点P在四棱锥的表面上运动,并且总保持PE⊥AC,则动点P的轨迹的长为________.

解析:

如图,设AC∩BD=O,连接SO,取CD的中点F,SC的中点G,连接EF,EG,FG,设EF交AC于点H,连接GH,

易知AC⊥EF,GH∥SO,

∴GH⊥平面ABCD,

∴AC⊥GH,∴AC⊥平面EFG,

故动点P的轨迹是△EFG,由已知易得EF=

GE=GF=

,∴△EFG的周长为

,故动点P的轨迹长为

.

答案:

9.点P在正方体ABCD-A1B1C1D1的面对角线BC1上运动,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三棱锥A-D1PC的体积不变;

②A1P∥平面ACD1;

③DP⊥BC1;

④平面PDB1⊥平面ACD1.

其中正确的命题序号是________.

解析:

连接BD交AC于O,连接DC1交D1C于O1,连接OO1,则OO1∥BC1.

∴BC1∥平面AD1C,动点P到平面AD1C的距离不变,

∴三棱锥P-AD1C的体积不变.

又VP-AD1C=VA-D1PC,∴①正确.

∵平面A1C1B∥平面AD1C,A1P⊂平面A1C1B,

∴A1P∥平面ACD1,②正确.

由于DB不垂直于BC1显然③不正确;

由于DB1⊥D1C,DB1⊥AD1,D1C∩AD1=D1,

∴DB1⊥平面AD1C.DB1⊂平面PDB1,

∴平面PDB1⊥平面ACD1,④正确.

答案:

①②④

10.如图所示,已知三棱锥A-BPC中,AP⊥PC,AC⊥BC,M为AB的中点,D为PB的中点,且△PMB为正三角形.

(1)求证:

DM∥平面APC;

(2)求证:

平面ABC⊥平面APC.

证明:

(1)由已知,得MD是△ABP的中位线,所以MD∥AP.

又MD⊄平面APC,AP⊂平面APC,

故MD∥平面APC.

(2)因为△PMB为正三角形,D为PB的中点,

所以MD⊥PB.所以AP⊥PB.

又AP⊥PC,PB∩PC=P,所以AP⊥平面PBC.

因为BC⊂平面PBC,所以AP⊥BC.

又BC⊥AC,AC∩AP=A,所以BC⊥平面APC.

因为BC⊂平面ABC,所以平面ABC⊥平面APC.

11.如图所示,PA⊥平面ABC,点C在以AB为直径的⊙O上,∠CBA=30°,PA=AB=2,点E为线段PB的中点,点M在

上,且OM∥AC.

(1)求证:

平面MOE∥平面PAC;

(2)求证:

平面PAC⊥平面PCB.

证明:

(1)因为点E为线段PB的中点,点O为线段AB的中点,

所以OE∥PA.

因为PA⊂平面PAC,OE⊄平面PAC,

所以OE∥平面PAC.

因为OM∥AC,

且AC⊂平面PAC,OM⊄平面PAC,

所以OM∥平面PAC.

因为OE⊂平面MOE,OM⊂平面MOE,OE∩OM=O,

所以平面MOE∥平面PAC.

(2)因为点C在以AB为直径的⊙O上,所以∠ACB=90°,即BC⊥AC.

因为PA⊥平面ABC,BC⊂平面ABC,所以PA⊥BC.

因为AC⊂平面PAC,PA⊂平面PAC,PA∩AC=A,

所以BC⊥平面PAC.

因为BC⊂平面PCB,

所以平面PAC⊥平面PCB.

12.

如图,在多面体ABCDEF中,四边形ABCD是梯形,AB∥CD,四边形ACFE是矩形,平面ACFE⊥平面ABCD,AD=DC=CB=AE=a,∠ACB=

.

(1)求证:

BC⊥平面ACFE;

(2)若M是棱EF上一点,AM∥平面BDF,求EM的长.

解:

(1)证明:

因为∠ACB=

,所以BC⊥AC.又因为BC⊂平面ABCD,平面ACFE∩平面ABCD=AC,平面ACFE⊥平面ABCD,

所以BC⊥平面ACFE.

(2)记AC∩BD=O,在梯形ABCD中,因为AD=DC=CB=a,AB∥CD,所以∠ACD=∠CAB=∠DAC.

所以π=∠ABC+∠BCD=∠DAB+∠ACD+∠ACB=3∠DAC+

,所以∠DAC=

,即∠CBO=

.

又因为∠ACB=

,CB=a,所以CO=

a.连接FO,由AM∥平面BDF得AM∥FO,因为四边形ACFE是矩形,所以EM=CO=

a.

1.如图,在三棱锥D-ABC中,若AB=CB,AD=CD,E是AC的中点,则下列正确的是(  )

A.平面ABC⊥平面ABD

B.平面ABD⊥平面BDC

C.平面ABC⊥平面BDE,且平面ADC⊥平面BDE

D.平面ABC⊥平面ADC,且平面ADC⊥平面BDE

解析:

选C 要判断两个平面的垂直关系,就需固定其中一个平面,找另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与第一个平面垂直.因为AB=CB,且E是AC的中点,所以BE⊥AC,同理有DE⊥AC,于是AC⊥平面BDE.因为AC在平面ABC内,所以平面ABC⊥平面BDE.又由于AC⊂平面ACD,所以平面ACD⊥平面BDE.

2.如图所示,b,c在平面α内,a∩c=B,b∩c=A,且a⊥b,a⊥c,b⊥c,若C∈a,D∈b,则△ACD是(  )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

解析:

选B ∵a⊥b,b⊥c,a∩c=B,∴b⊥面ABC,

∴AD⊥AC,故△ACD为直角三角形.

3.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PAC,△ABC分别是以A,B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1.

(1)现给出三个条件:

①PB=

;②PB⊥BC;③平面PAB⊥平面ABC.试从中任意选取一个作为已知条件,并证明:

PA⊥平面ABC;

(2)在

(1)的条件下,求三棱锥P-ABC的体积.

解:

法一:

(1)选取条件①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

∵AB=1,

∴BC=1,AC=

.

又∵PA=AC,∴PA=

.

∴在△PAB中,AB=1,PA=

.又∵PB=

∴AB2+PA2=PB2.

∴∠PAB=90°,即PA⊥AB.

又∵PA⊥AC,AB∩AC=A,

∴PA⊥平面ABC.

(2)依题意得,由

(1)可知PA⊥平面ABC,

V三棱锥P-ABC=

PA·S△ABC=

×

×

×12=

.

法二:

(1)选取条件②

∵PB⊥BC,

又AB⊥BC,且PB∩AB=B,

∴BC⊥平面PAB.

∵PA⊂平面PAB,

∴BC⊥PA.

又∵PA⊥AC,且BC∩AC=C,

∴PA⊥平面ABC.

(2)依题意得,由

(1)可知PA⊥平面ABC.

∵AB=BC=1,AB⊥BC,

∴AC=

∴PA=

∴V三棱锥P-ABC=

PA·S△ABC=

×

AB·BC·PA=

×

×1×1×

.

法三:

(1)选取条件③

若平面PAB⊥平面ABC,

∵平面PAB∩平面ABC=AB,BC⊂平面ABC,BC⊥AB,

∴BC⊥平面PAB.

∵PA⊂平面PAB,∴BC⊥PA.

∵PA⊥AC,且BC∩AC=C,

∴PA⊥平面ABC.

(2)同法二.

1.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AD=1,AA1=2,M为棱DD1上的一点.

(1)求三棱锥A-MCC1的体积;

(2)当A1M+MC取得最小值时,求证:

B1M⊥平面MAC.

解:

(1)由长方体ABCD-A1B1C1D1知,

AD⊥平面CDD1C1,

∴点A到平面CDD1C1的距离等于AD=1.

又S△MCC1=

CC1×CD=

×2×1=1,

∴VA-MCC1=

AD·S△MCC1=

.

(2)证明:

将侧面CDD1C1绕DD1逆时针转90°展开,与侧面ADD1A1共面(如图),当A1,M,C′共线时,A1M+MC取得最小值.

由AD=CD=1,AA1=2,得M为DD1中点.

连接A1M,B1M,在△C1MC中,MC1=

,MC=

CC1=2,

∴CC

=MC

+MC2,得∠CMC1=90°,即CM⊥MC1.

又由长方体ABCD-A1B1C1D1知,B1C1⊥平面CDD1C1,

∴B1C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