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与改革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4388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与改革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与改革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与改革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与改革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与改革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与改革实施方案.docx

《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与改革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与改革实施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与改革实施方案.docx

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与改革实施方案

《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与改革实施方案

大同大学文学学院

 

《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与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的精神和教育部《关于转发〈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的通知》(教高司函[2007]38号)的有关要求,结合我校教学改革的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母语是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离不开母语。

同时母语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民族文化的最重要的媒介,是记录和保存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因此,学好《大学语文》,一是可以提高学生的母语理解和表达能力;二是可以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审美文化素养;三是传承民族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塑造民族风骨。

二、加强《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世界上有很多大学都很重视对学生进行本国语的教育。

因为母语是学习的主要工具,任何学科的学习,都要有深厚的本国语的根基。

我国老一辈的自然科学家如茅以升、竺可桢、华罗庚、苏步青、钱学森等,他们不仅自然科学方面的学术造诣极深,而且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也非常广博。

他们扎实的母语基础,深厚的文学功底,优美的语言文字,使自然科学得到了最广泛的传播。

相形之下,目前在我国很多高校,由于强调专业性,认为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培养大学生的母语运用能力和通过母语对其进行审美教育和人文教育的任务往往被忽略。

很多理工科大学生不能用母语清楚、准确、规范、流畅地表达思想感情和学术问题,有的甚至动笔就是错别字连篇,语病累累,更不要谈通过母语养成优秀的文化品格。

要确保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在加强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必须高度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三、我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与改革

(一)教学内容改革

改革前,一个教学内容:

文学欣赏

以往的大学语文教材内容,没有跳出纯文本的框子,选文偏重于文学名篇,尤其偏重于中国古代优秀的诗歌与散文,内容比较单一。

改革后,三个教学内容:

文学欣赏、文化接受和实用写作。

教学内容变为三个,其中增加的“文化接受”专题,凸现大学语文课程的人文意蕴与精神引领价值,增加的“实用写作”训练了大学生的实用写作能力。

(二)教学方法改革

改革前,在教师教学中,有两种倾向:

第一,与中学语文课程区别不清。

教师往往像中学语文教学一样,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对学生审美教育、文化教育和应用能力培养,疑似“高四语文”。

第二,与中文系“作品导读”或“文学史”课程区别不清,疑似“专业课程”。

教学方式以教师的讲授为主。

改革后,首先,区别于中学语文。

例如,文学作品欣赏不必要像中学那样集中在字、词、句的记忆和辨析上,而主要应是阐释文章人文内涵,同时,对作者思路、作品结构、写作方法做出有深度的分析。

第二,突破传统大学语文的教学模式。

要围绕典范作品讲文学鉴赏理论、传统文化思想及写作理论,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第三,打破一个教师始终讲的模式。

由三名教师承担三个部分不同内容的教学,如安排写作老师讲实用写作部分,专业的老师教学可以获取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改革具体实施方法,实行四个结合。

1.课上课下结合。

课上课下结合是指课上文学作品鉴赏和课下扩展阅读结合。

2.讲练结合。

讲练结合是指在写作课堂上,边讲边练,讲练结合,使写作知识活起来,变成学生可以熟练运用的工具。

3.教学和专业结合。

教学和专业结合是指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的专业建立联系,与学生的生活建立联系,做到有针对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参与竞争打下安身立命的能力基础和精神基础。

如:

医学专业的学生可以侧重讲一些与医学相关的文化,数理化专业的学生可以侧重讲一些与科技相关的文化。

4.教学和活动结合。

教学和活动结合是指把课堂教学内容与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

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时,我们就给学生讲科技论文的写作,学校举行“主题演讲赛”时我们就给学生讲演讲稿的写作。

(三)考核方式改革

改革前,以客观题为主,考查语文知识,缺少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综合能力的考查。

改革后,采用大题制,以主观题为主,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分专题取平均分进行考查,考查全面的语文素养。

试题类型举例:

(一)文学欣赏:

一类是文学创作。

可以海阔天空任凭想象创作故事(小说),也可以结合校园文化活动,创作诗歌、散文、剧本。

另一类是文学评论。

可以就自己读过的一篇或一部作品(传统文学或网络文学作品)进行评论。

(二)文化接受:

一类是背诵、默写文化经典,另一类则是文化思考。

可以把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进行对比,探讨民族文化精神的内涵,思考社会人生。

(三)实用写作:

一类是公文写作,第二类是小论文。

可以结合专业学习来写。

第三类是演讲稿、活动总结、通讯、广告等。

可以结合校园文化活动来写。

1.考查内容

考查内容分三个模块:

文学文化、实用写作、书法训练。

文学文化要求针对文学作品、文化现象、社会历史热点现象等写一篇评论(不少于1000字),占总成绩50%;

实用写作要求写作应用文作品一篇,占总成绩30%;

书法训练要求临摹硬笔书法或软笔书法字贴一幅,或自已创作书法作品一幅,占总成绩20%。

如果学生学习过程中,在正式刊物发表文章一篇,该课程免试,成绩为优秀。

2.考查形式

学生在学习期间可随时上交自己的考查作业,优秀作业期末时要在学校专栏宣传,推荐给相关刊物发表。

(1)评论和应用文作品要有作业封面,作业封面电子版下载地址:

大同大学文学院网

(2)书法训练按任课教师要求写作品,作品上要体现课程名称、班级、学号、姓名。

(3)每个教学班课程负责人收交本班三个模块课程考查作业分别交给相应模块负责人,由模块负责人组织评阅给出成绩(分别按50分制、30分制、20分制打分),并交回课程负责人。

(4)课程负责人汇总成绩报教务处(登录教务处网报成绩——打印成绩一式两份——任课教师处签字),将打印好成绩单及本学期课程相关材料,按班级学号排序,汇总交文学院教学秘书。

(5)凡免试学生,要求上交发表作品原件、复印件,课程负责人核实后返还原件,保留复印件。

(四)教学模式改革

为了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每周至少安排2课时,一个学期36学时,有条件的话,“实用写作”最好单独开设一个学期。

尽量小班化教学。

根据具体内容,可安排三位老师分别讲不同的专题。

采用教师专题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模式,也可采用教师专题讲授与学生练习相结合的模式。

(五)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要配备师德高尚,有比较渊博的语文学科知识和出色的教学技能的教师进行《大学语文》教学,同时增加教学经费投入,提供教师外出培训机会,帮助教师提高对《大学语文》教学新目标、新理念的认识,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材建设

由于我校《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包括三个专题:

文学欣赏、文化接受和实用写作,建议使用华东师大出版社《大学语文》等适合教学需求的有相应内容的教材。

同时,逐步自编适合学校情况的校本教材。

(七)教学大纲

1.课程性质

《大学语文》是我校面向数、理、化、工、农、医、艺术、体育等各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教育平台必修课程。

先修课程:

高中语文基础上的广泛课外阅读。

本课程主要通过对文学欣赏、文化接受、实用写作、书法训练、山西简史五大板块内容的讲授与研究,提高大学生的母语综合运用素养。

2.教学目的

(1)结合文学经典作品阅读,了解、熟悉中国优秀文学成就,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2)结合文化经典作品,了解、熟悉中华优秀文化,以促成思想境界的升华和健全人格的塑造。

(3)结合范文,训练写作公文及其他应用文,提高实用文体的写作能力。

(4)进行书法写作技巧训练,写好钢笔字。

(5)了解山西历史文化,增加学生地方认同感。

3.教材教参

(1)《大学语文》,吴宝玲、李雪,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2013年;

(2)《大学语文》,徐中玉、齐森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9版),2007年;

(3)《大学语文新编》,魏饴,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版),2006年。

(4)《大学语文》,陈洪,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5)《大学语文》,王步高、丁帆,南京大学出版社(第1版),2003年;

(6)《大学语文》,丁帆、朱晓进、徐兴无,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

(7)《大学新语文》,夏中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8)《实用写作》,余国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9)《实用写作》,张耀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10)《中华文化》,曹顺庆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4.教学方式

本课程的创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一定区别于中学语文。

例如,文学作品欣赏不必要像中学那样集中在字、词、句的记忆和辨析上,而主要应是阐释文章人文内涵,同时,对作者思路、作品结构、写作方法做出有深度的分析。

第二,突破传统大学语文的教学模式。

要围绕典范作品讲文学鉴赏理论、传统文化思想及写作理论,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第三,打破一个教师始终讲的模式。

由多名教师承担五个部分不同内容的教学,如安排写作老师讲实用写作部分,专业的老师教学可以获取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改革具体实施方法,实行四个结合。

1.课上课下结合。

课上课下结合是指课上文学作品鉴赏和课下扩展阅读结合。

2.讲练结合。

讲练结合是指在写作课堂上,边讲边练,讲练结合,使写作知识活起来,变成学生可以熟练运用的工具。

3.教学和专业结合。

教学和专业结合是指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的专业建立联系,与学生的生活建立联系,做到有针对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参与竞争打下安身立命的能力基础和精神基础。

如:

医学专业的学生可以侧重讲一些与医学相关的文化,数理化专业的学生可以侧重讲一些与科技相关的文化。

4.教学和活动结合。

教学和活动结合是指把课堂教学内容与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

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时,我们就给学生讲科技论文的写作,学校举行“主题演讲赛”时我们就给学生讲演讲稿的写作。

第五,改革考试。

采用大题制,主要考察学生的文学鉴赏、文化接受和实用写作等的综合应用能力。

5.教学内容及时数

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本课程总的教学时数为36学时,文科安排在第一学期、理科安排在第二学期开设。

第一专题文学欣赏(10学时):

第一单元诗歌(2学时)

基本内容:

了解我国诗歌的发展历史;精读优秀诗歌,掌握诗歌的审美特征;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音律美;通过鉴赏,玩味诗歌的意境美;通过感悟,咀嚼诗歌的情韵美;通过体味,获得“诗意栖居”的生活方式。

重点:

对诗歌意境有深刻的理解

难点:

读出个人的独特的感受

新知识点:

诗歌鉴赏方法

第二单元散文(2学时)

基本内容:

了解散文的发展历史;精读优秀散文,掌握散文的审美特征;领会散文的立意和韵致情味的营造,展开联想,捕捉散文的神韵,培养细腻的情感和审美的眼光,丰富人生的经验;品味散文的语言;以自我的情感体验和观察为基础,进行写作实践,提高散文写作的能力。

重点:

对散文进行理性评价

难点:

自己创作散文

新知识点:

散文鉴赏方法

第三单元小说(2学时)

基本内容:

了解中外小说的发展历史,理清中外小说互相影响关系;精读中外文学史上的优秀小说,掌握小说的文学特征及其审美特点;透过人物形象,领悟和体味作者在作品中寄寓的主题思想;欣赏表达技巧,获得更加细腻、丰富的艺术感觉;充分认识文学就是人学的道理,从小说文本中获得更加丰富的生存智慧和人生经验;理解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关系。

重点:

站在审美的角度把握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难点:

理解作者创作的意图和作品体现的思想意义

新知识点:

小说鉴赏方法

第四单元戏剧(2学时)

基本内容:

从人物之间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中,洞察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形象的典型性,领悟主题思想的深刻意蕴;把握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的戏剧情节;品味戏剧语言的特点。

重点:

站在审美的角度把握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难点:

主题思想深刻意蕴的领悟

新知识点:

戏剧鉴赏方法

第五单元网络文学(2学时)

基本内容:

了解网络文学的发展历史;分析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与联系,把握网络文学的特点;了解较有影响的文学网站和网络文学作品;结合网络作品,探讨网络文学的问题,提升自己的阅读品味,学会在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学作品中选择优秀作品进行阅读;学习利用网络进行文学创作。

重点:

网络文学的特点

难点:

网络文学创作

新知识点:

网络文学的问题及发展前景探讨

第二专题文化接受(10学时):

第六单元仁者爱人(4学时)

基本内容:

了解中国文化中“民本仁政”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把握传统民本仁政思想的进步意义和历史局限性;辨析中国传统以民为本思想与现代以人为本思想;结合文化经典作品,理解作品中的仁爱思想,感受以民为本的情怀,学会关爱他人。

第七单元和而不同(2学时)

基本内容:

了解中国文化中有关“和而不同”的思想;了解“和而不同”思想对人际交往、清明政治、繁荣学术以及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结合文化经典作品,理解讲求“和而不同”,既需要辩证的思想,更需要宽阔的胸襟。

第八单元胸怀天下(2学时)

基本内容:

了解中国文化中有关“忧患意识”的思想;认识“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对个体生命及国家社会的重要性;了解“胸怀天下、忧国忧民”是我国历代仁人志士薪火相传的一个优良传统;结合文化经典作品,感受作家“胸怀天下、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

第九单元品格修养(2学时)

基本内容:

了解中国文化中有关“品格修养”的思想;学习前辈贤达,重视个人道德品德培养;懂得提高修养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过程,只有不断充实提高各种修养,才能使生命活出像样的意义;结合文化经典作品,感受前辈贤达的豁达襟怀、高尚情操和伟大人格,提升自己的品格修养。

第三专题实用写作(8学时):

第十单元行政事务(2学时)

基本内容:

结合范文,学习写作“工作总结”、“调查报告”、“述职报告”。

第十一单元商务财经(1学时)

基本内容:

结合范文,学习写作“广告”“经济合同”等。

第十二单元新闻报道(2学时)

基本内容:

结合范文,学习写作“消息”与“通信”。

第十三单元学术论文(2学时)

基本内容:

结合范文,学习写作“学术论文”

第十四单元机关公文表达模式(1学时)

基本内容:

机关公文表达模式介绍

第四专题书法训练(4学时):

第十五单元硬笔书法书写技巧与规范(2学时)

第十六单元毛笔字书写与书法作品欣赏(2学时)

第五专题山西简史(4学时):

第十七单元山西地方史概况(2学时)

第十八单元山西地方史与山西文化(2学时)

6.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方式为考查(具体考核方式见《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方案》)。

四、实施计划

我校这次《大学语文》改革是在学校、教务处、学院领导的提倡和支持下进行的。

本学期我们制定了教学大纲和实施方案,并且将准备教材和配备教师。

第二学期在全校文科先开设,第三学期在全校理科开设。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不断改进、完善本方案。

五、《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按照《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安排五个专题十八个单元教学内容。

教学队伍分五组,成员选择各专业、学科教学效果良好的优秀教师,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承担1至2个专题的教学任务,各组教师人数按教学任务的多少具体安排如下:

文学欣赏组:

5人左右;

文化接受组:

5人左右;

实用写作组:

3人左右;

书法训练组:

2人左右;

山西简史组:

2人左右。

以上各组教师在文学学院、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美术学院中进行选拔。

书法专业不进行书法训练,加强古诗文欣赏的培养;历史专业不进行山西简史教学,加强文学欣赏的培养。

 

文学学院

2013年11月第三次修订

2014年1月补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