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讲精练中国史专题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师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4383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讲精练中国史专题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讲精练中国史专题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讲精练中国史专题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讲精练中国史专题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讲精练中国史专题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讲精练中国史专题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师版.docx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讲精练中国史专题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讲精练中国史专题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师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讲精练中国史专题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师版.docx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讲精练中国史专题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师版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讲精练中国史专题03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师版)

【考纲要求】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考情分析】

本专题是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发展历程和内涵、特点,传统文化有历史遗传性、发展变异性,又有现实性,所以高考命题可以考察某朝代、某阶段、某代表人物的思想,又可以考察某思想的现实意义,还可以中西思想比较,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文化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影响深远,在世

界上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这在近三年的高考试题中充分体现出来。

在高考复习中要高度重视本专题内容,要注意知识和能力并重。

【思维导图】

【主干知识整合】

考点一 百家争鸣

项目

概况

原因

井田制的崩溃,阶级关系的变化;剧烈的社会变革;私学的兴起,学术逐渐下移

派别

道家

老子

“道”、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

庄子

世界是“我”的主观产物,主观唯心论,鄙视富贵利禄

儒家

孔子

“仁”、“为政以德”、“克己复礼”

孟子

“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性本善”

荀子

施政用“仁义”和“王道”,“性恶论”

法家

韩非子

主张“以法治国”,按现实需要变革,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尚力”、“节用”

地位

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特别强调】 

(1)唯物史观角度:

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奴隶

制瓦解、分封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时代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形成的大背景,这体现的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

②从阶级史观看,

孔子、老子主张社会有序,主张统治者“无为”,代表的是没落贵族的利益,墨子代表下层劳动者群体的利益,其他如孟子、庄子、韩非子等则代表新兴地主阶层的利益。

(2)文明传承角度:

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今天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弘扬传统民族文化遗产的有益成份,如民本思想,和谐观念,统一意识、义利观点,同时也应剔除其落后时代的如三纲五常、等级贵

贱等内容。

(3)东西文明对比角度:

应关注孔子等人的民本、仁政、君民观念与同时期西方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人的人文主义思想、城邦民主政治主张,古罗马注重立法、法律至上的治国理念的比较。

(4)联系现实的角度:

应注意孔孟儒学家思想中的“民本”主张与当今民主本质上的区别,古时“民本”思想以维护君主特权为中心,当今民主以人权平等为中心。

【感悟高考】

1.(2012·山东高考)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

“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这一学派是(  )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考点二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演变

时间

概况

代表

主张

春秋

形成

孔子

“仁”、“为政以德”、“克己复礼”

战国

发展

孟子

“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性本善”

荀子

施政用“仁义”和“王道”,“性恶论”

西汉

正统地位

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魏晋

三教并流

隋唐

三教合一

宋朝

理学

程颢

程颐

朱熹

天理是万物本原,主宰万物;“格物致知”

明朝

心学

王阳明

人心是万物本源,心即理;“致良知”

明清之际

儒学批判

李贽

否定孔子的权威,抨击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批判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工商皆本”

易错易混

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对传统的封建纲常礼教进行了强烈的批判,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腐朽统治,反对专制、倡导民主。

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儒学,而是对儒学的批判继承与发展。

归纳升华 

儒学发展历程

创立(孔子:

仁、礼)→发展(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荀子:

礼法并施)→完善独尊(董仲舒: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汉武帝:

独尊儒术)→改造、成就(儒道合一,理学、心学)→批判、新生(经世致用、工商皆本、反专制)。

【感悟高考】 

20

11·海南高考)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课后精练】

1、选择题:

1.(2012•中山期末考】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

“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它)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

”对这句话中的“理性”的理解最贴切的是

A.儒家关注人事人伦而敬远鬼神B.儒家崇尚理性而讲求民主民权

C.儒家重视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D.儒家思想始终排斥佛教道教思想

2.【2012•石景山期末考】“明明是流氓地痞、靠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发迹的人,只要一登皇位,就自然而然戴上这样神圣的光环(即‘奉天承运’、‘继天立极’)”。

下列为“戴神圣光环”提供相应理论基础的历史人物是

A.孔子B.董仲舒C.王阳明D.李贽

3.【2012·宁波八校联考】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某一哲学家的学说,取名“知行”。

43岁时,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名为陶行知。

据此判断,陶行知推崇的哲学家是

A.程颐B.朱熹C.陆九渊D.王阳明

4.【2012•九江一模】.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

他认为:

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

这说明当时:

()

A.苟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B.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

5.两宋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时期

(  )

A.尊道礼佛之风盛行

B.心学广泛传播

C.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形成

D.出现了批判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

6.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

中“天理”主要是指(  )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天人感应”学说D.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答案】D

【解析】理学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因此这里的“理”应是指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考点定位】必修三·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

7.《焚书·答耿中丞》说:

“夫天性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此话的含义主要是(  )

A.批判摧残人性的孔子思想

B.肯定人皆有独立思考的权利

C.揭露道学家们的虚假面目

D.主张亲身实践并学以致用

8.黄宗羲认为:

“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

……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

而亦可谓之法乎?

”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包含有朴素的辩证思想B.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C.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D.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

【答案】C

【解析】题中提到的西周时期的“封建”——分封制、秦朝的郡县制、西汉的郡国并行制等措施都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统治,是为“一家”服务,并非为天下苍生考虑。

【考点定位】必修三·中国

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批判思潮

9.顾炎武说:

“博学于文,

行已有耻,以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

”这说明其(  )

A.主张学以致用B.反对封建专制

C.主张男女平等D.对宋明理学深恶痛绝

10.王夫之认为“天下唯器而已矣”“据器而道出”“无器而道毁”“无其器则无其道”。

他所说的“器”指的是(  )

A.客观存在的事物B.人们的感知器官

C.科学试验的仪器D.万物发展的规律

11.据报道,日本皇太子的独生女起名为爱子,称号敬宫,这是出自儒家经典《孟子》中“仁者爱人,人恒爱之;有礼者敬之,人恒敬之”。

说“仁者爱人”一句,最接近孟子本意的解释是(  )

A.人与人之间应相互友爱B.每个人都应爱别人

C.统治者应爱惜民力D.夫妻之间互称爱人

1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主张的共同点是(  )

①反传统反教条 ②反对封建专制

③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④反映商品经济发展时代的要求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

【答案】A

【解析】这三位民主思想家其思想的共同主张都反映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在思想上的要求,都共同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反对儒家思想中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容,因而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考点定位】必修三·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批判思潮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对曰:

“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也。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2:

仲舒复对曰: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避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3: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张子语录》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官便殿奏礼》

材料4: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

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请回答:

(1)材料1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材料1相比,材料2有何发展?

分析其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3中张载的言论指出宋代理学在塑造人格和德操方面有何建树?

(2分)

(3)根据材料3、4指出朱熹和李贽对孔子思想的态度有何不同?

并分析其原因。

(8分)

(4)综合以上材料,归纳指出汉代以来儒学长期被奉为正统

思想的主要原因。

(4分)

(4)儒学自身不断发展与完善,适应了

封建统治的需要。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

……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

宁者,为君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2:

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

其执大权奈何?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于天子。

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

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

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3:

以乏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

……一姓之兴亡,弘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

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

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

方且割万有,专己私,侈身臂,矜总持,不纵以权

,不强其辅,则所以善役天下而救其祸者,荡然无所利赖。

——王夫之《黄书》

材料4: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概括材料1中黄宗羲的主要观点。

他认为君主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4分)

(2)针对材料1存在的现象,顾炎武提出何种解决方法?

理由是什么?

(4分)

(3)材料3中王夫之实际上是否定了当时政治制度的哪些方面?

(2分)

(4)综合材料1、2、3,指出三者思想的共同之处。

结合材料4,从政治、经济方面分析产生这种进步思想的原因,并对其作简要评价。

(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