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9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附答案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4277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7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819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附答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819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附答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819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附答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819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附答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819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附答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819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附答案2.docx

《819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附答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19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附答案2.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19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附答案2.docx

819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附答案2

南宁三中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月考

(一)

文科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下图是我国某山东坡的垂直自然带谱。

据此回答1~3题。

1.有关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B.自然带体现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影响雪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坡度D.甲处的自然带为高山草甸带

2.该山地可能位于

A.大兴安岭B.天山

C.武夷山D.横断山

 

3.形成图中河谷半干旱景观的主要原因是A.受东南信风影响B.盛行上升气流C.盛行下沉气流D.受西北季风影响

某科考队沿图中虚线所示线路对某大型褶皱区进行地质考察,其依次记录的7个观测点信息如下表所示(岩层a-b-c-d由老到新)。

据此回答4~5题。

 

4.图中甲处可能是

A.背斜山B.向斜谷

C.背斜谷D.向斜山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处地质构造利于储油B.乙处岩层顶部受张力作用,被侵蚀成谷地C.乙处地质构造利于储水D.甲处岩层受挤压,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某探险队在新疆某地形区进行考察,从某地出发,由南向北依次看到不同的自然景观,如下图所示。

下图中数据表示海拔(单位:

米)。

读图完成第6~7题。

6.考察队沿途所见自然景观的变化反映了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水平方向上的地域分异规律

7.图中海拔2100~3000米的高度为云杉林,其成因为A.位于向阳坡,热量条件充足B.位于迎风坡,多地形雨C.受山谷风的影响,多夜雨D.受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控制,多降雪读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完成8~10题。

8.根据该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判断,该山地的地理纬度可能是

A.5°NB.40°NC.25°ND.50°N

9.该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南北坡差异显著,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差异B.水分不同

C.海拔不同D.土壤差异

10.该山地山顶没有积雪冰川带,其主要影响因素有A.降水和纬度B.降水和海拔C.纬度和海拔D.植被和洋流

某地理兴趣小组实地考察北大河,并绘制出了该河的两级冲积扇示意图。

查阅资料得知,图中两级冲积扇的形成与河流流量变化关系小,与断层关系密切。

读图,回答11~12题。

11.该区域冲积扇与断层形成时间排序正确的是A.断层a→大冲积扇→断层b→小冲积扇B.断层a→小冲积扇→断层b→大冲积扇C.断层b→大冲积扇→断层a→小冲积扇D.断层b→小冲积扇→断层a→大冲积扇

12.右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不易出露泉水的是

A.甲地B.乙地

C.丙地D.丁地

下图为某山地等高线、7月等温线、雪线示意图。

据此回答13~15题。

 

13.该山地南坡属于

A.阳坡和背风坡B.阴坡和迎风坡C.阳坡和迎风坡D.阴坡和背风坡

14.图中①②两地之间的地区分布最广的植被可能为

A.高山草甸B.高寒荒漠C.针阔混交林D.高山针叶林

15.图中等温线可能出现在

A.1月B.3月C.9月D.7月

我国中部某地校园内有很多香樟树、玉兰、石楠等常绿阔叶树,常绿阔叶树中间点缀着几棵落叶阔叶树,而校园外的天然植被却正好相反。

2018年初的一次暴风雪过境,香樟树等大量枝条折断,但落叶树基本毫发无损。

据此回答16~18题。

16.该校园最有可能位于

A.黄河以北B.黄淮之间C.江淮之间D.长江以南

17.香樟树等大量枝条折断的原因是

A.枝多叶密,被积雪压折B.保护树木,被人为折断

C.气温骤降,被冻结折断D.枝干细小,被大风吹折

18.依据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校所在地不适合种植常绿阔叶树,校内应全面改种落叶树B.校园内外植被差异大致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性C.该校应在冬春季对常绿树采取严密防冻措施,防止树木冻死D.校内外植被受灾差异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科任村位于福建沿海地区,该村分布着一种偏红色的细沙沉积物,俗称老红砂,是风吹起海

岸带的细沙沉积后形成的,其发育过程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

下图示意科任村不同地质时期老红砂沉积过程与海平面高低的关系,海平面T1时科任村老红砂普遍发育,T2时较发育,T3时发育受限。

据此完成19~20题。

 

 

19.老红砂堆积的主要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0.科任村不同地质时期老红砂发育存在明显差异,直接影响因素是

A.年均温高低B.降水量大小C.距海岸远近D.海平面高低

下图示意某区域地质剖面图,图中数值为相对于该地某处的相对高度,P、Q为该地某河流同一支流的不同河段剖面。

读图回答21~22题。

21.若P处河流自南向北流,则Q处河床沉积物位于河床的

A.东侧B.西侧C.南侧D.北侧

22.图中地质构造或地貌形成原因最接近的是

A.M和NB.X和YC.M和XD.M和Y

河床像蛇一样弯弯曲曲,是一种以河水作用为主造就的地貌景观,被称为曲流地貌或蛇曲地貌。

自由蛇曲也被称作迂回蛇曲,主要形成于宽广、开阔的地区(如图所示)。

读图完成23~24题。

23.关于图中蛇曲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河流侧蚀作用较弱B.水流迂回是受河谷的限制C.河流下蚀作用较弱D.多见于河流的上游

24.图中区域较难开展的娱乐活动是

A.观鸟B.垂钓C.泛舟D.漂流

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回答25~26小题。

 

25.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最不明显的城市是

A.aB.bC.cD.d

26.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城市的养老服务应该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

B.b城市的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

C.c城市劳动力不足,容易出现“用工荒”

D.d城市要注意发展一些需女工较多的轻工业,以平衡男女比例

台湾地区的出生率每12年便会周期性出现一种特殊的逆转变化,这就是“虎兔龙现象”。

台湾许多男女偏爱兔宝宝,避开虎宝宝,更期待龙宝宝。

读台湾地区2010——2014年人口数据统计图(下图),完成27-28题。

27.台湾地区下一波人口出生峰值期和低谷期可能出现在

A.2023年、2022年B.2024年、2025年C.2026年、2025年D.2024年、2022年

28.据图可知,2010—2014年台湾地区的

A.人口出生率波动下降B.死亡率波动比出生率大C.社会老龄化现象严重D.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上升按照年龄可将老年人口分为年轻老年人(60—69岁)、中年老年人(70—79岁)和高龄老年人(80岁

及以上)。

下图为我国某省2000—2050年不同年龄段老年人口变动(含预测)图。

读图,完成29~30题。

 

29.据图可知,该省

A.2025年以后,老年人口的增加主要表现为中、高龄老年人的增加

B.60—69岁人口在2025年所占比重最小

C.7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变化最小

D.60岁及以上人口在2030—2040年比重快速增加

30.目前,该省

A.少儿人口抚养比上升B.劳动力出现短缺

C.人口生育率上升D.人口平均寿命变长

二、综合题(共40分)

31.读图和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

(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并指出其泥沙主要来源区。

(10分)

 

(2)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泥沙来源区地表景观的演化过程。

(12分)

 

32.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8分)

下图中A山海拔2810米,具有顶平、坡陡的外观特征。

A山顶部长约14千米,宽约5千米,主要由砂岩构成;该山山顶土壤贫瘠;有上百条瀑布飞溅,蔚为壮观。

 

(1)试推断A山形成“顶平、坡陡”外观特征的地质过程。

(6分)

 

(2)分析A山山顶土壤贫瘠的原因。

(6分)

 

(3)简述A山多瀑布的原因。

(6分)

高一月考

(一)文科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C

D

B

C

B

C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C

B

D

C

A

D

B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C

C

D

C

C

D

C

A

D

31.

答:

(10分)

(1)陆地面积扩大;(2分)向东北方向扩展;(2分)延伸速度越来越快;(2分)陆地轮廓更为破碎。

(2分)黄土高原(2分)

(12分)

(2)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黄土高原的植被遭到破坏;(2分)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处于过渡地带,地形坡度大;(2分)温带季风气候,多暴雨;(2分)地表径流流量大,冲刷力强;(2分)土壤受流水侵蚀,逐渐失去了肥沃的表层土,土壤肥力也逐渐下降;(2分)同时地面被流水侵蚀形成沟谷,导致植被覆盖率进一步下降,侵蚀加剧高原面被沟谷切割成破碎状;(2分)形成了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景观。

 

32.(6分)

(1)沉积作用形成深厚的砂岩岩层;(2分)随着地壳运动,该区域抬升为陆地;(2分)

由于断层构造的影响,中部岩块相对上升,形成周边的陡崖。

(2分)

(6分)

(2)海拔高,气温低,不利于植被生长,土壤有机质含量少;(3分)降水量大,侵蚀搬运作用强,养分流失严重。

(3分)

(6分)(3)四周为陡崖,河流落差大,形成瀑布;(2分)顶部平坦开阔,径流分散,瀑布数量多;(2分)降水丰富,瀑布流量较大。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