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教训分析与宣讲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4203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教训分析与宣讲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教训分析与宣讲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教训分析与宣讲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教训分析与宣讲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教训分析与宣讲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教训分析与宣讲方案.docx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教训分析与宣讲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教训分析与宣讲方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教训分析与宣讲方案.docx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教训分析与宣讲方案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教训分析与宣讲

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防范、应急救援、调查处理和案例分析

第一节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

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直接从事生产作业的人员密集,机械、材料集中,其特点是多工种的动态、立体作业,施工中的生产设施的设置具有临时性,作业环境多样、多变,人员、机具、材料流动性很高,因而存在着诸多危险源,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其事故类别主要有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具伤害、坍塌和触电事故(通常称为建筑行业的“五大伤害"事故)以及中毒中暑事故.为竭力预防和避免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事故,必须对施工现场人的不安全行为,设备、材料的不安全状态,生产环境的不安全因素进行预测、预报和防范,对存在的缺陷与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另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地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因此必须科学地制订应急救援方案,将事故对人、财产和环境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本节对“五大伤害”和中毒中暑事故的常见形式、引发原因、防范措施及救援方法等简要讲述如下:

一、高处坠落事故

1.常见形式

(1)从脚手架或垂直运输设施坠落.

(2)从洞口、楼梯口、电梯口、天井口和坑口坠落。

(3)从楼面、屋顶、高台边缘坠落。

(4)从施工安装中的工程结构上坠落。

(5)从机械设备上坠落。

2.引发原因

(1)脚手架或作业区的外立面无护栏和架面未铺满脚手架。

(2)高空作业未按规定拴安全带.

(3)“四口”未加设盖板或其他覆盖物.

(4)高空坠落的梯笼和其他载人设备。

(5)由于操作不当或其他原因造成失稳、倾倒、掉落并拖带施工人员发生高空坠落的手推车和其他器物.

3.管理方案

(1)脚手架工程

1)参加外脚手架搭设的架子工必须是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书合格证的上岗人员,安全员负责资格审验及架子工个人技能评定:

2)外脚手架搭设前,负责此项工作的工长向参加搭设的架子工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确保每个架子工知道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3)由专、兼职安全员检查架子工的劳动保护装置是否齐全有效,特别检查安全带是否合格;

4)架子工在操作过程中,专、兼职安全员负责检查架子工是否有违规操作现象,及时纠正违规操作。

(2)临边洞口

1)向施工人员强调安全防护的作用与重要性,制定规章制度;

2)安全员及时检查洞口、临边的安全防范到位率,填写检查记录表,并及时通知有关人员,责令整改:

3)专、兼职安全员检查工人的劳动保护用品是否齐全、有效;

4)专、兼职安全员负责检查是否有违规操作现象,及时纠正违规搡作。

4.防范高出坠落的安全措施

(1)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高处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并使用安全带.

(2)脚手架必须按规定搭设扫地杆、剪刀撑和连接杆,并在外架立杆内侧采用统一的、合乎要求的绿色密目安全网进行封闭,网接头处必须连接紧密不得有空隙。

(3)脚手架作业层必须满铺脚手板,离墙面不得大干15cm,且不得有空隙和探头板。

作业层以下每二层且不大于10米设一道合符要求的大网眼水平安全网(还应在每隔12米的地方再满铺一层脚手板).

(4)建筑物孔洞临边必须按规定进行防护,即楼梯口必须设1.2m高的双层防护栏杆;电梯口应设不低于1.5m高的防护门和18厘米高的挡脚板。

孔内每隔2层且不大于10米设一道水平安全网,预留洞口应采取盖、网、拦的措施,防止操作人员坠落,各种临边及危险处均应设1。

2米高的护身防护栏杆,夜间应设红灯示警。

(5)施工升降机、物料提升机各楼层的出入口以及卸料平台出入口均应设有安全防护门,安全防护门与楼层通道两侧必须设安全防护栏杆。

(6)加强防误踩意识

1)防止因踩空而坠落;

2)防止因踩翻而坠落;

3)防止因踩穿而坠落;

4)防止因踩滑而坠落。

(7)防止用力失控坠落

1)防止拉力失控坠落;

2)防止撬力失控坠落;

3)防止拔力失控坠落。

(8)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1)退步时注意身后环境;

2)高处作业无可靠保护设施须系安全带;

3)高处作业时不要穿易滑鞋.

(9)防脚手板上引发坠落伤害

1)防止脚手板单位面积超重;

2)警惕不规范脚手板引发坠落伤害.

(10)防止拆除工程中引发坠落

1)别踩在腐蚀顶面上进行拆除作业;

2)不要违反拆除程序施工。

5.应急救援和措施

(1)施工企业应成立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和应急小分队,并定期进行演练,一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小分队应立即赶赴事故现场进行事故救援。

(2)工程项目部也应成立事故应急救援小组和应急救援小分队,设立医疗救护室,并有专职医务人员值班,同时配备应急救援物资,如简易担架、夹板、跌打损伤药品,包扎纱布等。

(3)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最先发现的人员应首先高声呼救,并通知现场项目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项目负责人应立即报告企业领导及相关部门,同时,请求110、120及时到现场进行救援.

(4)企业(项目)救援小组接到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启动事故救援预案,迅速奔赴事故现场,抢救伤员,了解事故情况,设立警戒线,疏散闲杂人员,同时疏通事发现

场道路,保证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3)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最先发现的人员应首先高声呼救,并通知现场项目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由项目经理负责总指挥并立即报告企业领导及相关部门,同时,请求110、120及时到现场进行救援。

(4)企业(项目)救援小组接到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启动事故救援预案,迅速奔赴事故现场,了解事故情况,设立警戒线,疏散闲杂人员,同时疏通事发现场道路,保证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5)对救出的事故受伤人员,现场专职医务人员尽量当场施救,如采用现场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伤人员失血过多造成死亡事故。

如果处在不宜施救的场所,必须将伤员搬运到安全的地方进行抢救。

搬运时,应观察患者呼吸及脸色的变化,如发现伤者手脚骨折时,应用简易夹板临时固定,如系脊柱、肋骨骨折,应将伤者放在担架或平板上搬运,以免加重伤害。

现场施救简单处理后,伤员应尽快送医院抢救治疗.

(6)做好事故原因调查取证工作,以利于事故的处理,防止证据遗失.

二、物体打击事故

1.常见形式

(1)工具零件、砖瓦、木块等物从高处掉落伤人;

(2)人为乱扔废物、杂物伤人;

(3)起重吊装物品掉落伤人;

(4)设备带病运转伤人;

(5)设备运转中违章操作;

(6)压力容器爆炸的飞出物伤人。

2.引发原因

(1)作业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没有按照要求佩戴安全帽;

(2)没有在规定的安全通道内活动;

(3)工作过程中的一般常用工具没有放在工具袋内,随手乱放;

(4)作业人员从高处往下抛掷建筑材料、杂物、建筑垃圾或向上递工具;

(5)脚手板不满铺或铺设不规范,物料堆放在临边及洞口附近;

(6)拆除工程未设警示标志,周围未设护栏或未搭设防护棚;

(7)起重吊运物料时,没有专人进行指挥;

(8)起重吊装未按“十不吊”规定执行;

(9)平网、密目网防护不严,不能很好地去封住坠落物体;

(10)压力容器缺乏检查与维护。

3.管理方案

(1)作业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按规定配戴好安全帽,并且在规定的安全通道内出入、上下,禁止在非规定通道行走。

(2)砼搅拌机、钢筋下料处等要搭设防护棚,并且所使用材料能防止高空坠物穿透。

(3)施工过程中予留洞口必须用坚硬板封闭、固定.

(4)物料传递不准往下或向上乱抛。

所有物料应堆放平稳,不得放在临边及洞口附近,不能妨碍通行。

(5)拆除或拆卸作业要在设置警戒区域、有人监护的条件下进行;对拆卸下的物料、建筑垃圾要及时清理和运走,不得在走道上任意乱放或向下丢弃。

4.防范物体打击的安全措施

(1)班前安全技术交底,认真学习安全规程,克服麻痹思想,做到有的放失;

(2)安全防护用品要保证质量,及时调换、更新;

(3)拆除工程要做好施工方案,并按要求搭设防护隔离棚和护栏,设置警示标志和搭设围挡;

(4)时常检查地锚埋设的牢固程度和风揽绳的使用状态,禁止使用故障设备;

(5)及时清理脚手架和安全网内材料、杂物、做到不超重、不超高、稳固可靠;

(6)改正陋习,严禁往下或向上抛掷建筑材料、杂物、垃圾和工具;所使用工具,必须放入工具袋或工具箱;

(7)平网严格按要求设置,并且牢固;

(8)尽量避免上下垂直作业.分层作业时,应设置隔离设施;

(9)做好“三宝"、“四口"、“五临边”防护;

(10)脚手架严格按规范搭设,爬模架、吊篮、挑架要经专业技术人员验收后使用。

5.应急救援和措施

(1)日常备有应急物资、如简易单架、跌打损伤药品、纱布等;

(2)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组织机构,做好人员分工,在事故发生的时候做好应急抢救,如现场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伤者流血过多造成死亡;

(3)一旦有事故发生,首先要高声呼喊,通知现场安全员,马上拨打急救电话,并向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汇报;

(4)应急抢救:

事故发生后,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受伤情况、部位,工地卫生员作临时治疗;

(5)重伤人员应马上送往医院救治,一般伤员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门卫要在大门口迎接救护车,有程序地处理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

(6)物体打击事故的应急自救:

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尽可能不要移动患者,尽量当场施救.抢救的重点放在颅脑损伤、胸部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

①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

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

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②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

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

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如果处在不宜施工的场所时必须将患者搬运到能够安全施救的地方,搬运时应尽量多找一些人来搬运,观察患者呼吸和脸色的变化,如果是脊柱骨折,不要弯曲、扭动患者的颈部和身体,不要接触患者的伤口,要使患者身体放松,尽量将患者放到担架或平板上进行搬运。

三、机具伤害事故

1.常见形式

(1)机械转动部分的绞入、碾压和拖带伤害。

(2)机械工作部分的钻、刨、削、锯、击、撞、挤、砸、轧等的伤害。

(3)滑入、误入机械容器和运转部分的伤害.

(4)机械部件的飞出伤害,

(5)机械失稳和倾翻事故的伤害。

(6)其他因机械安全保护设施欠缺、失灵和违章操作所引起的伤害。

(7)起重机械设备的折臂、断绳、失稳和倾翻事故的伤害。

(8)吊物失衡、脱钩、倾翻、变形和折断事故的伤害。

(9)操作失控、违章操作和载人事故的伤害.

(10)加固、翻身、支承、临时固定等措施不当事故的伤害.

(11)其他起重作业中出现的砸、碰、撞、挤、压、拖作用的伤害。

2.引发因素

(1)没有、拆去或质量与装设不符合要求的安全防护罩。

(2)机械进行车、刨、钻、铣、锻、磨、镗加工的工作部件。

(3)加工件的不牢靠夹持件。

(4)起重的吊物。

(5)软弱和不平衡的地基、支垫。

(6)破断、松脱、失控的索具。

(7)变形或破坏的吊架。

(8)失控或失效的限控(控速、控重、控角度、控行程、控停、控开闭等)、保险(断绳、超速、停靠、冒顶等)和操作装置,滑脱、折断的撬棍(杠)。

(9)失稳、破坏的支架。

(10)启闭失控的料笼、容器。

(11)拴挂不平衡的吊索。

(12)失控的回转和控速机构。

3.管理方案

(1)首先,大型设备安装用专业安装人员实施安装并且出示资质证明。

(2)负责设备使用的人员均须是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书合格证的上岗人员,安全员负资格审验.

(3)在工作前,负责此项工作的工长向机械工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确保每个机械工知道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4)由专、兼职安全员检查机械工的劳动保护装备是否齐全、有效。

电工的操作过程中,由专、兼职安全员负责检查机械工是否有违规操作现象,及时纠正违规操作。

4.防范机具伤害事故的安全措施

(1)现场上固定的加工机械的电源线必须加塑料套管埋地保护,以防止被加工件压破发生触电。

(2)施工现场必须严格执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的规定。

(3)各种机械的传动部分必须要有防护罩和防护套。

(4)现场使用的圆锯应相应固定.有连续两个断齿和裂纹长度超过20mm的不能使用,短于500mm的木料要有推棍,锯片上方要安装安全挡板。

(5)木工平刨口要有安全装置。

木板厚度小于30mm,严禁使用平刨。

平刨和圆锯不准使用倒顺开关。

(6)使用套丝机、立式钻床、木工平刨作业等,严禁戴手套。

(7)混凝土搅拌机在运转中,严禁将手和头伸入料斗查看进料搅拌情况,也不得把铁锹伸入拌筒。

清理料斗坑,要挂好保险绳。

(8)机械在运转中不得进行维修、保养、紧固、调整等作业。

(9)使用砂轮机、切割机,操作人员必须戴防护眼镜。

严禁用砂轮切割22#钢筋扎丝。

(10)操作钢筋切断机切长50cm以下短料时,手要离开切口15cm以上。

(11)操作起重机械、物料提升机械、混凝土搅拌机、砂浆机等必须经专业安全技术培训,持证上岗,竖持“十不吊"。

(12)加工机械周围的废料必须随时清理,保持脚下清洁,防止被废料伴倒,发生事故。

(3)由工长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使每个工人熟知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4)施工过程中,专、兼职安全员检查是否有违规现象。

4.防范坍塌事故的安全措施

(1)防止土方作业坍塌

1)挖槽、坑、沟至规定深度要有保护措施;

2)槽、坑、沟边堆土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3)不可从下部掏采挖土;

4)开挖现场不具备放坡条件应加直立壁支撑;。

(2)防止施工中墙体坍塌

1)防止侧压力破坏墙体平衡;

2)不要在未凝固墙体上载重;

3)不可在围墙边近距离挖土施工。

(3)防止平台坍塌

避免平台超载

(4)防止拆除工程坍塌

必须按施工方案进行作业

(5)防止脚手架坍塌

1)脚手架设计安装必须符合规范;

2)检查出不合格脚手架必须停用;

3)拆除脚手架应按规定程序进行。

5.应急救援和措施

(1)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周围应设警戒线,疏散闲杂人员,疏通事现场道路,保证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2)坚持统一指挥、密切协同的原则。

坍塌事故发生后,参战力量多,现场情况复杂,各种力量需要在现场的统一指挥下,积极配合、密切协同,共同完成。

(3)坚持以快制胜、行动果断的原则,鉴于坍塌事故具有突发性,在短期内不易处理,处置行动必须做到接警调度快、到达快、准备快、疏散救人快,达到以快制快的目的.

(4)坚持救人第一的原则,当现场遇有受困人员时,首要任务是抢救人员,在抢救人员时,应立即与急救中心和医院联系,请求出动急救车辆并做好应急准备,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治疗。

(5)坚持讲究科学、稳妥可靠的原则,处理坍塌事故要讲科学,避免急躁行动引发连续坍塌事故的发生。

(6)土方坍塌事故发生后,应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采用人工和机械相结合的方法,对坍塌现场进行处理。

抢救中如遇到坍塌巨物,人工搬运有困难时,可调大型吊车进行吊运。

在接近边坡时,必须停止机械作业,全部改用人工扒物,防止误伤被埋人员;现场抢险施救中,还应安排专人对边坡、架料进行监护和清理,防止事故扩大,产生次生伤害。

(7)如果发生脚手架、支模架坍塌时,应按救援预案的要求,组织架子工对倒塌的架子进行拆除或拉牢工作,防止其他架子再次倒塌。

如有人被倒下的架子压住,应首先清理被压人员身上的架料,集中人力先抢救受伤人员,最太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

(8)安排人员同时做好事故调查取证工作,以利于事故的处理,防止证据遗失。

五、触电事故

1.常见形式

(1)起重机械臂杆或其他导电物体搭碰高压线事故伤害;

(2)带电电线(缆)断头、破口的触电伤害;

(3)挖掘作业损坏埋地电缆的触电伤害;

(4)电动设备漏电伤害;

(5)雷击伤害;

(6)拖带电线机具电线绞断、破皮伤害;

(7)电闸箱、控制箱漏电和误触伤害;

(8)强力自然因素致断电线伤害。

2.引发因素

(1)未加可靠保护、破皮损坏的电线、电缆;

(2)架空高压裸线;

(3)未予设置或不合格的接零(地)、漏电保护设施;

(4)未设门或未上锁的电闸箱。

3.管理方案

(1)必须由技术人员编写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

(2)电工均须是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书合格证的上岗人员,综合办人员负责资格审验及个人技能评定;

(3)负责此项工作的工长向电工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确保每个电工知道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4)由专、兼职安全员检查电工的劳动保护装备是否齐全、有效;

(5)电工在操作过程中,由专、兼职安全员负责检查电工是否有违规操作现象,及时纠正违规操作。

4.防范触电事故的安全措施

(1)防止电气设备工具漏电

1)防止电源线触及设备外壳金属漏电;

2)防止设备电源线漏电;

3)防止电气设备受潮漏电;

4)防止使用不规范用电装置漏电。

(2)防止长件金属物触及高压线触电

1)防止抬运钢筋触及高压线;

2)防止拆除钢管架触及高压线。

(3)严禁高压线下违章作业

1)禁止在高压线下搞建筑;

2)高压线下作业要有保护措施.

(4)防止架设临时电源线不规范触电

1)不可乱拉临时照明电线;

2)现场临时电缆设施应向工人交底;

3)架设临时电源线要防范作业损坏。

(5)防止其他违章行为触电

1)禁止使用报废的电气设备;

2)非电工不可违章操作。

5.应急救援和措施

(1)脱离电源、对症抢救

当发生人身触电事故时,首先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迅速急救,关键是“快”.

(2)对于低压触事故,可采取下来方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1)如果触电地点附近有电源开关或插头,可立即拉断电源开关或拔下电源插头,以切

断电源;

2)可用有绝缘手柄的电工钳、干燥木柄的斧头、干燥木把的铁锹等切断电源线。

也可采用干燥木板等绝缘物插入触电者身下,以隔离电源;

3)当电线搭在触电者身上或被压在身下时,也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绳索、木板、木棒等绝缘物为工具,拉开、提高或挑开电线,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切不可直接去拉触电者。

(3)对于高压触电事故,可采用下列方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1)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停电;

2)带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鞋,用相应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按顺序拉断开关:

3)用高压绝缘杆挑开触电者身上的电线。

(4)触电者如果在高空作业时触电,断开电源时,要防止触电者摔下来造成二次伤害。

(5)发生触电事故后,应迅速将触电人员抬到空气畅通处,.解开衣服,让其平直仰卧,并用软衣服垫在身下,使其头部比肩稍低,以免妨碍呼吸,在采用心脏挤压和人工呼吸抢救的同时,立即送医院进行救治.

六、其他事故的救援方法

1.中暑事故

夏季,在建筑工地上劳动最容易发生中暑,轻者全身疲乏无力,头晕、头痛、烦闷、口渴、恶心、心慌;重者可能突然晕倒或昏迷不醒。

遇到这种情况应马上进行急救,让病人平躺,并放在阴凉通风处,松解衣扣腰带,慢慢地给患者喝一些凉开(茶)水、淡盐水或西瓜汁等,可以给病人服用十滴水、仁丹、藿香正气(片)水等消暑药品。

重症者,要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预防的简便方法是:

平时应有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营养;工作时,应穿浅色且透气性好的衣服,争取早出工,中午延长休息时间,备好消暑解渴的清凉饮料和一些防暑的药物。

2.中毒事故

(1)一氧化碳中毒

对一氧化碳急性中毒患者的抢救,首先要及时将病人转移至空气新鲜流通处所,使其呼吸道通畅;中毒较重的病人,要给其输氧,促进一氧化碳排出;对已发生呼吸衰竭的患者,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直到恢复自动呼吸,在送医院治疗。

(2)亚硝酸钠中毒

虽然亚硝酸钠毒性剧烈,中毒死亡率也较高;但只要抢救及时,方法适当,仍可化险为夷.抢救的办法有以下几种:

1)迅速洗胃,清除毒物.洗胃一般用1:

5000的高锰酸钾水冲洗,仰灌或胃管插入均可。

同时,要用硫酸镁导泻,排除肠道内的毒物。

2)对轻微中毒患者,可采用高渗葡萄糖加维生素C静脉注射。

一般用50%葡萄糖60~l00mL加维生素C0.5~lg,注入静脉。

3)血压下降时,可用阿拉明强心剂,但禁用肾上腺素。

4)对呼吸困难、青紫严重、昏厥体克的严重中毒者,要立即送医院救治。

(3)食物中毒

1)食物中毒的症状

发生食物中毒后,病人会出现呕吐、腹泻、头痛、发烧和疲劳等症状。

病情严重或感染痢疾时,大便里会带有脓血。

症状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误食病菌的种类和数量,这些症状可能会在进食不洁食品后半小时或几天后发生,一般持续1—2天,但也可以延续到一个星期或10天左右.

2)贪物中毒的应急措施

①加强对工地食堂的卫生监督和管理:

食堂必须取得卫生许可证和制定管理制度,从

业人员必须持有健康合格证,加强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预防食物中毒知识的培训和教育,严把原料和食品的采购关,做好食物保管,保持食物新鲜,加工海产品要烧熟、煮透,凉拌菜保持新鲜卫生,生熟食品要分开,防止炊具交叉污染。

②工地发生疑似食物中毒时,应当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如果可疑食品还没有吃完,应立即包装起来,并冷藏保护,以便医疗部门查明中毒原因,同时现场医务人员应对中毒人员进行现场紧急施救,如采用催吐、导泻、解毒等对症治疗,现场简单处理后,将中毒者送医院治疗。

③生熟食品要分开容器盛装,食物在冰箱中不能存放过长时间。

④生吃凉拌菜要洗净,要在干净的菜板上或容器里制作,吃剩的凉拌菜要倒掉,不能重复食用。

⑤腐蚀、变质的食物决不能食用。

3.火灾事故

(1)最早发现者应立即大声呼救,并根据情况立即采用正确方法灭火。

当判断火势无法控制时,要迅速拨打119报警和向有关人员报告。

(2)根据火灾的影响范围,迅速把无关人员疏散到指定的消防安全区.作业区发生火灾时,可采用建筑物内楼梯、外脚手架上下梯、离火灾现场较远的外用施工电梯等疏散人员。

不得使用离火灾现场较近的外用施工电梯,严禁使用室内电梯疏敞人员。

(3)当火势无法控制时,要及时采取隔离火源措施,及时搬出附近的易燃易爆物品以及防止火势蔓延到有易燃易爆物品或存放贵重物品的地点。

当有可能发生气瓶爆炸或火势己无法控制且危及人员生命安全时,迅速将救火人员撤离到安全地方,等待专职消防队救援或采取其他必要措施。

(4)火灾逃生自救知识

简易防护,蒙鼻匍匐;缓降逃生,滑绳自救;避难场所,固守待援;缓晃轻抛,寻求援助;火已及身,且勿惊跑;跳楼有术,虽损求生.

通过浓烟区逃生时,如无防毒面具等护具,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可能贴近地面,以匍匐姿势快速前进,如有条件可向头部、身上浇冷水或用湿毛巾、湿棉被、湿毯子等将头、身裹好后再冲出去。

(5)干粉灭火器适用火灾类型和使用方法

碳酸氢钠(ABC)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易燃、可燃液体、气体及带电设备的初起火灾;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除可用于上述几类火灾外,还可扑救固体类物质的初起火灾。

但不能扑救金属燃烧火灾。

使用的于粉灭火器若是外挂式储压式的,操作者应一手紧握喷枪、另一手提起储气瓶上的开启提环,当干粉喷出后,迅速对准火焰的根部扫射。

4.易燃易爆气体泄漏事故

(1)最早发现者应立即大声呼救,并向有关人员报告或报警。

根据情况立即采取正确的方法施救,如尝试采取关闭阀门、堵漏洞等措施截断、控制泄漏,如无法控制,应迅速撤离。

(2)在气体泄露区内严禁使用手机、电话或启动电器设备,并禁止一切产生明火或火花的行为。

(3)疏散无关人员迅速远离危险区域,治安保卫人员要迅速建立禁区,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同时停止附近的作业。

(4)在未有安全保障措施的情况下,不要盲目行动,应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