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考前模拟考试一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3841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考前模拟考试一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考前模拟考试一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考前模拟考试一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考前模拟考试一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考前模拟考试一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考前模拟考试一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考前模拟考试一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考前模拟考试一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考前模拟考试一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考前模拟考试一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

漳州市2018届高三模拟试卷

(一)

生物

1.下图为人体细胞内血红蛋白合成的相关生理过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若图中核糖体上合成的肽链最长,则同时进行翻译的其它核糖体都位于近b端

B.合成的多肽链经剪切加工成血红蛋白,该过程有水分子参与

C.红细胞内合成血红蛋白而不合成胰岛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中也存在合成血红蛋白的过程

【答案】A

【解析】据图可知,右侧的tRNA准备进入核糖体,由此可知核糖体由左向右移动,若图中核糖体上合成的肽链最长,则该核糖体是最先与mRNA结合的,同时进行翻译的其它核糖体都位于近a端,A项错误;合成的多肽链经剪切加工成血红蛋白,该过程需要水解部分肽键,有水分子参与,B项正确;红细胞最初含有人体的全部基因,合成血红蛋白而不合成胰岛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项正确;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中也存在合成血红蛋白的过程,只是血红蛋白中个别氨基酸改变,D项正确。

2.图中甲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反应速率与淀粉浓度之间的关系,乙、丙两曲线表示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反应速率随温度或pH的变化,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乙、丙两曲线横轴对应的影响因素分别为温度和pH

B.分析曲线可知,e、g两点所示条件是短期内保存该酶的最适条件

C.d、f两点所示的α-淀粉酶活性一致,该酶的空间结构都遭到破坏

D.若在a点升温或在bc段增加淀粉的浓度,都将使反应速率增大

【答案】A

【解析】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失活,据此可推知:

乙曲线表示该酶促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丙曲线表示该酶促反应速率随pH的变化趋势,因此乙、丙两曲线横轴对应的影响因素分别为温度和pH,A正确;e点对应的横轴数值表示该酶的最适温度,g点对应的横轴pH数值对该酶而言属于过酸,该酶的空间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被破坏,因此e、g两点所示条件不是短期内保存该酶的最适条件,B错误;d、f两点所示的α-淀粉酶活性一致,但d点(低温)时该酶的空间结构没有遭到破坏,f点(高温)时该酶的空间结构已遭到破坏,C错误;图中甲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反应速率与淀粉浓度之间的关系,若在a点升温,酶的活性减弱,反应速率将减小,bc段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是α-淀粉酶的浓度,增加淀粉的浓度,不会使反应速率增大,D错误。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对A项的判断。

因对“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失活,低温可降低酶的活性但不会导致酶失活”的记忆存在偏差而没能很好的把握曲线的变化趋势,依据题意“乙、丙两曲线表示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反应速率随温度或pH的变化”误认为:

乙曲线表示该酶促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丙曲线表示该酶促反应速率随pH的变化趋势。

3.下列有关生物新陈代谢中的生理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真核生物产生CO2的场所为线粒体,无氧呼吸不产生CO2

B.人体在剧烈运动后的肌肉酸痛,是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所致

C.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化分解时,储存在其中的能量在短时间内全部释放

D.自由水与结合水含量的比值,与植物的抗寒性呈现明显的正相关

【答案】B

【解析】真核生物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02的场所为线粒体,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02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A错误;人体在剧烈运动后的肌肉酸痛,是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所致,B正确;细胞中的有机物在通过有氧呼吸被氧化分解时,储存在其中的能量逐步释放,在通过无氧呼吸被氧化分解时,储存在其中的能量仅在第一阶段有少量的释放,C错误;自由水与结合水含量的比值增加时,生物体代谢活跃,生长迅速,但植物的抗寒性减弱,D错误。

4.为研究人的T细胞对B细胞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来自同一个体的B细胞等分为三组,实验操作和结果如下所示(“+”表示加入该细胞,“-”表示未加入该细胞)。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B细胞

+

+

+

T细胞

+

-

-

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

-

+

-

 

A.只要有T细胞参与,就能使B细胞产生免疫反应

B.第4-12天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乙组浆细胞不断进行分裂,抗体量逐渐增加

C.与抗体合成分泌有关的膜性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D.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能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答案】D

【解析】分析曲线图:

图中曲线是将三组细胞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得到的结果,其中甲、丙两组中没有检测到抗体,原因都是因为B细胞没有接收到抗原的刺激;乙组检查到抗体,且在第4-12天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抗体量逐渐增加,第12天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抗体量逐渐减少。

图中甲组中加入了T细胞,但没有产生抗体,说明B细胞产生免疫应答需要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参与,A错误;由图可知,第4-12天内,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抗体的合成量逐渐增加,但浆细胞不能分裂,分裂的是受抗原刺激的B细胞,B错误;抗体是浆细胞合成分泌的分泌蛋白,与其有关的膜性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没有核糖体,C错误;乙组能检测到抗体是因为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能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D正确。

5.如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若图①所示为海洋生态系统中某鱼类的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是大量放养该种鱼

B.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酵母菌的数量,则b点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增加了营养供应

C.图③中c点后种群个体的数量变化反映出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D.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渔业生产中的捕捞活动

【答案】C

【解析】若图①所示为海洋生态系统中某鱼类的种群,则a点后种群数量突然增加,超过了其环境容纳量,可能是大量放养该种鱼造成的,A项正确;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酵母菌的数量,一定的空间和营养物质的前提下,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一定的,b点后种群数量增加可能是增加了营养供应,B项正确;图③中c点后种群个体的数量变化反映出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项错误;图④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在K/2左右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这一结论可用于指导海洋渔业生产中的捕捞活动,D项正确。

【点睛】K值、K/2值在实践中的应用

6.瑞特综合征是由于X染色体上的MECP2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病,患者神经系统异常,运动控制能力丧失。

研究表明,MECP2基因突变的小鼠神经元细胞中与运动有关的基因信息是正常的,但无法正常表达,突变小鼠表现为活动能力极弱。

当研究者启动突变小鼠体内MECP2基因的表达后,小鼠的活动能力迅速恢复正常。

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MECP2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够调节其他基因的表达

B.瑞特综合征患者的基因改变属于可遗传变异

C.MECP2基因突变小鼠的神经发育不良导致其运动能力减弱

D.瑞特综合征患者的肝脏细胞中也存在MECP2突变基因

【答案】C

【解析】MECP2基因突变的小鼠神经元细胞中与运动有关的基因信息是正常的,但无法正常表达,突变小鼠活动能力极弱。

当开启了突变小鼠体内MECP2基因的表达后,小鼠的活动能力迅速恢复正常,表明MECP2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够调节与运动有关的基因的表达,A项正确;瑞特综合征是由于X染色体上的MECP2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病,属于可遗传变异,B项正确;MECP2基因突变小鼠与运动有关的基因无法正常表达,而不是神经发育不良导致其运动能力减弱,C项错误;瑞特综合征患者的所有细胞来自受精卵的有丝分裂,所有细胞基因组成相同,肝脏细胞中也存在MECP2突变基因,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7.水是生命之源,在细胞中许多代谢活动都与水有密切关系。

下图甲、乙、两、丁分别表示与水有关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1)甲图中1、2、3共同构成__________。

某小组完成该实验探究后,绘制上图曲线,说明随溶液浓度的增加,B/A值__________,细胞的质壁分离程度__________。

(2)丙图中的化学反应称为__________,其中产生的H2O中的氢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

(3)发生乙、丁反应的膜状结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反应所需要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

【答案】

(1).原生质层

(2).下降(3).增大(4).脱水缩合(5).氨基和羧基(6).线粒体内膜(7).叶绿体类囊体薄膜(8).光

【解析】试题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甲是成熟的植物细胞,1是液泡膜,2是细胞质,3是细胞膜;乙图是氧气与还原氢反应生成水的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丙是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丁是水分解产生氧气和还原氢的过程,表示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

(1)甲图中1是液泡膜,2是细胞质,3是细胞膜,它们共同构成原生质层;据图分析,图中曲线表示随溶液浓度的增加,B/A值下降,说明质壁分离程度随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2)丙图表示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过程,产生的H2O中的氢来自于氨基和羧基。

(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乙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丁表示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光反应需要的外界条件是光照。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题图,确定甲图各个数字代表的结构的名称,根据乙丙丁发生的物质变化判断发生的生理过程的名称以及场所等,

8.研究者研究了不同强度紫外线对芦苇光合作用的影响。

设置了自然光照组(CK)、紫外线强度增强25%组(R1)、紫外线强度增强50%组(R2)三组,每组处理3个重复,连续处理60天。

获得的总叶绿素含量变化数据如下图所示。

(1)据图,不同强度紫外线对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数据同时表明,紫外线辐射处理期间,净光合速率CK>R1>R2。

用显微镜观察三组细胞结构发现:

CK组:

大量叶绿体紧贴细胞边缘,呈长椭圆形,膜结构完整,内部结构清晰,基粒排列整齐而致密。

R1组:

叶绿体数目减少,明显肿胀变形,叶绿体膜完整性有轻微破坏,基粒松散。

R2组:

叶绿体数目很少,肿胀加剧,呈梭形;叶绿体膜边缘模糊部分破损缺失;基粒膨胀松散,排列稀疏紊乱,类囊体模糊不清。

根据实验中获取的数据和资料,结合光合作用过程阐述高强度紫外线辐射影响芦苇光合作用的机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辐射处理期间,总叶绿素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不同处理间变化趋势相同。

与CK相比,R1、R2均下降,其中R2下降幅度更高

(2).辐射增强会使叶绿体数量减少,使叶绿体膜、叶绿体基粒和类囊体结构受到破坏,进而导致吸收太阳光能的色素系统受到破坏,叶绿体吸收光能减少,(影响光合过程中的电子传递)使得ATP和NADPH生成减少,进而影响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光合速率降低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考查对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的理解。

解答此题,可根据图中不同曲线升降和高低判断紫外线处理对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合光合作用过程和题干信息分析高强度紫外线辐射影响芦苇光合作用的机制。

(1)据图可知,不同强度紫外线处理时总叶绿素含量均是先增高后降低,且紫外线强度越大,总叶绿素含量越低。

............

9.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患者脑神经元兴奋性下降。

近年来,医学研究表明,抑郁症与单胺类神经递质传递功能下降相关。

单胺氧化酶是一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降解酶。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D)是目前一种常用抗抑郁药。

如下图是正在传递兴奋的突触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是突触_____膜,其以________方式释放神经递质至___________。

(2)神经递质为小分子化合物,但仍以图所示方式释放,其意义是_________(多选)。

A.短时间内可大量释放

B.避免被神经递质降解酶降解

C.有利于神经冲动快速传递

D.减少能量的消耗

(3)若图中的神经递质释放会导致细胞Y兴奋,比较释放前后细胞Y的膜内Na+浓度变化和电位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易受多种因素影响,根据图推测阻碍兴奋传递的因素有_________(多选)。

A.体内产生蛋白M抗体

B.某药物与蛋白M牢固结合

C.毒素阻断神经递质的释放

D.某药物抑制神经递质降解酶的活性

(5)结合图分析,MAOID改善抑郁症状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前

(2).胞吐(3).突触间隙(4).AC(5).膜内Na十浓度由低变高,膜内电位由负变正(6).ABC(7).MAOID能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阻止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降解,增加脑内突触间隙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浓度,起抗抑郁作用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考查对兴奋传递机理的理解,解答此题,可根据突触小泡的位置判断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根据兴奋传递过程分析兴奋传递受阻的可能环节。

(1)突触小泡位于突触小体内,根据突触小泡的位置可判断图中①是突触前膜,当兴奋传至突触前膜时,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以胞吐的方式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

(2)神经递质以胞吐方式释放,相对于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胞吐方式需要消耗能量,但可在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化,有利于神经冲动快速传递。

A项、C项正确,D项错误;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均会被递质降解酶降解,B项错误。

(3)若图中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导致细胞Y兴奋,递质作用前Y细胞的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Na+浓度在细胞外浓度较高,递质作用后,由于Na+的快速涌入导致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Y细胞内Na+浓度升高。

(4)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需要经过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等环节,信号经历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体内产生蛋白M抗体、某药物与蛋白M牢固结合均会导致递质无法与受体结合,化学信号无法转化为电信号,毒素阻断神经递质的释放会使电信号无法转化为化学信号,三者均会阻碍兴奋传递。

某药物抑制神经递质降解酶的活性会使递质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不属于阻碍兴奋传递。

(5)MAOID能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阻止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降解,增加脑内突触间隙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浓度,使单胺类神经递质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提高脑神经元兴奋性,从而起到抗抑郁作用。

10.Ⅱ型黏多糖贮积症(MPSⅡ)是一种严重致残、致死性遗传病。

本病至今无法有效根治,做好预防工作尤为重要。

以下为该病一患者家系系谱图,已知Ⅲ-1不带有致病基因。

请分析回答:

(1)由系谱图分析判定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写出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Ⅲ-1和Ⅲ-2再生育一个患该病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

(3)Ⅱ型黏多糖贮积症的根本原因在于IDS基因发生突变所致。

至今正式报道的突变类型有372种,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性。

(4)就本家系的实际情况来说,第Ⅲ、Ⅳ代中肯定为携带者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为携带者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避免悲剧再度重演,建议以上人群在生育前应做好__________工作。

【答案】

(1).患者父母都正常,且Ⅲ-1不带有致病基因(呈现交叉遗传的特点)

(2).25%(3).不定向(或多方向性)(4).Ⅲ-2、Ⅲ-3(5).Ⅲ-5、Ⅳ-2、Ⅳ-4、Ⅳ-6(6).产前诊断(或基因诊断)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基因突变,考查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断、基因型推断和对基因突变特点的理解,解答此题,可根据“无中生有”判断致病基因的显隐性,根据“Ⅲ-1不带有致病基因”判断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

(1)根据双亲正常,子代患病,可判断该病为隐性遗传病,由于Ⅲ-1不带有致病基因,则Ⅳ-1的致病基因只来自于其母亲Ⅲ-2,在Ⅳ-1的细胞中成单存在,因此可推断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

(2)若控制正常与患病的基因分别为A、a,则Ⅲ-1和Ⅲ-2的基因型分别为XAY、XAXa,二者再生育一个患该病孩子的概率为25%。

(3)Ⅱ型黏多糖贮积症的突变类型有372种,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或多方向性)。

(4)根据系谱判断,Ⅲ-2、Ⅲ-3的儿子均患有该病,说明Ⅲ-2、Ⅲ-3肯定为携带者;Ⅱ-3的儿子为患者,因此Ⅱ-3应为携带者,其丈夫正常,其女儿Ⅲ-5可能为携带者,进而可判断Ⅳ-6可能为携带者;Ⅲ-2和Ⅲ-3的丈夫正常,它们的女儿Ⅳ-2、Ⅳ-4可能为携带者。

该病为单基因病,为了避免携带者生出患病孩子,携带者或可能的携带者在生育前应做好产前诊断(或基因诊断)。

【点睛】“程序法”分析遗传系谱图

11.苹果醋是以苹果为原料,经酒精发酵,醋酸发酵酿制而成的一种营养丰富,风味优良的酸性饮品,请回答:

(1)将乙醇转化为醋酸的代谢反应在醋酸杆菌细胞的_______中进行,与酵母菌的果酒发酵相比较,醋酸杆菌需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环境条件下完成醋酸发酵过程。

(2)乙醇脱氢酶在醋酸发酵过程中对产酸的速率和产酸量起重要作用,可根据各种蛋白质分子的_进行电泳,将乙醇脱氢酶与其他蛋白质分子分离。

(3)为选育耐较高酒精和醋酸浓度的醋酸杆菌,需先将少量优质果醋样液转移到含较高酒精和醋酸浓度的增殖培养液中进行培养,然后对培养液进行稀释并接种到含有CaCO3不透明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并筛选出符合要求的菌株,从功能上分析,上述增殖培养液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液中酒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醋酸能溶解CaCO3,将稀释后的增殖培养液接种到含有CaCO3不透明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后的植株选出______________、菌落丰厚的单菌落做进一步的纯化。

(4)若要测定培养液中活菌数量,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接种并对菌落进行计数;除此之外,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还有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细胞质基质(或细胞质)

(2).30℃~35℃(或较高温度)和充足氧气(或有氧)(3).带电性质及分子的大小(4).选择培养基(5).为醋酸杆菌提供碳源并具有选择作用(6).透明圈大(7).稀释涂布平板法(8).显微计数法

【解析】

(1)将乙醇转化为醋酸的代谢反应是醋酸菌的有氧呼吸过程,场所是细胞质基质.酵母菌的果酒发酵是酵母菌无氧呼吸的过程,醋酸发酵是醋酸菌有氧呼吸的过程.因此与酵母菌的果酒发酵相比较,醋酸杆菌需在有氧环境条件下完成醋酸发酵过程;

(2)乙醇脱氢酶在醋酸发酵过程中对产酸的速率和产酸量起重要作用,可根据各种蛋白质分子的带电性质、电量、形状和大小不同进行电泳,将乙醇脱氢酶与其他蛋白质分子分离;

(4)测定培养液中活菌数量的方法有:

显微镜直接观察、平板计数、血球计数板计数、微生物特定成分分析、干重法、比浊法。

若要测定培养液中活菌数量,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并对菌落进行计数。

除此之外,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还有显微镜直接观察、血球计数板计数等。

【点睛】

1、电泳的原理:

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性状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

2、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

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来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长,移动的速度慢,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不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短,移动的速度快,因此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得以分离。

12.2016年10月19日美国新希望生殖医学中心正式宣布,世界首个核移植“三父母”男婴已于2016年4月诞生。

为中东一位线粒体携带有亚急性坏死脑病基因的母亲带来了希望。

培养过程如下图,据图回答:

(1)获得重组卵母细胞A也会用到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完成①过程需要用微型吸管吸出______________,完成④过程的B细胞需要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的卵母细胞。

(2)卵母细胞的获取过程中,需要对女性进行超数排卵处理,超数排卵的方法是给女性注射______激素,超数排卵技术带来的危害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胞A的培养过程③所需气体主要有O2和CO2,CO2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提高已有胚胎的利用率,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技术。

若选用囊胚期的胚胎,操作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设计试管婴儿技术与解决不孕问题而进行的试管婴儿技术的主要区别是前者需要在植入前对胚胎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细胞核和第一极体

(2).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或MⅡ中期)(3).促性腺(4).对孕妇的身体不利、卵巢早衰、影响孕妇内分泌、影响胎儿的健康发育等(5).维持培养液的pH(6).胚胎分割(7).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8).遗传学诊断(或基因检测或基因诊断)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的胚胎工程。

能从提供的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解析:

(1)获得重组卵母细胞A也会用到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完成①过程需要用微型吸管吸出细胞核和第一极体,完成④过程的B细胞需要选择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或MⅡ中期)(时期)的卵母细胞。

(2)卵母细胞的获取过程中,需要对女性进行超数排卵处理,超数排卵的方法是给女性注射促性腺激素,超数排卵技术带来的危害之一是对孕妇的身体不利、卵巢早衰、影响孕妇内分泌、影响胎儿的健康发育等。

(3)细胞A的培养过程③所需气体主要有O2和CO2,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4)为了提高已有胚胎的利用率,可采用胚胎分割技术。

若选用囊胚期的胚胎,操作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

(5)设计试管婴儿技术与解决不孕问题而进行的试管婴儿技术的主要区别是前者需要在植入前对胚胎进行遗传学诊断(或基因检测或基因诊断)。

点睛:

注重对卵子的组成、核移植技术、体外受精技术、早期胚胎培养技术、胚胎分割和移植技术准确把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