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3835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八年级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八年级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八年级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八年级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docx

《八年级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docx

八年级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在“探究平而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小明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及B、刻度尺、橡皮泥、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时玻璃板应该放垃在水平桌而上.

(2)实验器材选择相同的两个棋子A、B,英目的是为了.

(3)为了说明平而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应采取的具体操作步骤是:

;

直接观察白纸,可发现,所以,平而镜所成的像为像.

(4)小明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00'轴(玻璃板与桌而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

结果他发现镜中的像相对于A務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他又将玻

璃板绕00'轴转向自己,发现镜中的像(选填“转向自己”、“转离自己”或

“不动”).

【答案】竖直比较像和物的大小移去棋子B,在B处放置一白纸像不能成在白纸上虚不转向自己

【解析】

【分析】

(1)像与物关于玻璃板对称,玻璃板的摆放角度要能够使后而的棋子与前而棋子的像完全重合;

(2)实验中让A棋子与B棋子完全相同,B又与A的像完全重合,结果就可以得岀A的像与A大小相同的结论;

(3)平而镜所成的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成而,所成的像是虚像,用光屏接收不到,只能用眼睛观察:

(4)平而镜成像特点是:

物体在平而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而垂直,物像到平而镜的距离相等,据此判断像的变化。

【详解】

(1)平而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玻璃板对称,如果玻璃板不竖直,则后而的棋子与前而棋子的像不在同一高度上,所以怎样操作都不会重合的,也就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故实验时玻璃板应该竖直放宜在水平桌而上;

(2)实验器材选择相同的两个棋子A、B,貝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为了说明平而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可以将白纸竖直放在蜡烛B处,移开蜡烛B,观察像能否成在白纸上(或白纸上有没有像):

若像不能成在白纸上(或白纸上没有像);则说明平而镜所成的像为虚像:

若像能成在白纸上(或白纸上有像):

则说明平而镜所成的像为实像:

(4)当镜子沿00'轴(玻璃板与桌而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时,由于像与物关于镜而是对称的,镜子在竖直方向上没有发生变化,所以镜中的像相对于A不移动;当镜子绕00'向人转动时,像也向人的方向转动,如图:

2.学习小组用图甲所示的圆柱形纸质套筒做“探究小孔成像规律〃的实验,发现像的大小不同,亮度也不一样.

A二

∙μ

(1)关于像的亮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提岀以下猜想:

猜想1:

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猜想2:

与小孔的形状有关;

猜想3:

与小孔的大小有关•

1类比利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焦距时,光屏从焦点处远离透镜过程中,光斑越大越暗的现

象,可判断猜想[是的.

2验证猜想2时,固妃烛焰、纸筒和光屏的位置,更换使用如图乙所示的三个小孔进行

实验,分别观察比较所成像的亮度.他们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

3为验证猜想3,固左烛焰、小孔和光屏位垃,只改变圆孔直径,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

圆孔的直径∕mm

小于LO

1.0

1.5

2.0

2.5

4.0

像的清晰度

清晰

清晰

清晰

清晰

较模糊

模糊

像的明完程度

——逐渐变完-

实验现象表明:

在小孔成像淸晰时,・

(2)学习小组对像的淸晰度与亮度问题作进一步探究.

1在纸筒底部中心开一小孔a,又在a上下等距的位這再开两个小孔b、c,光屏上观察到三个像.在b、C两孔处放程两相同的三棱镜,移动光屏到图丙位Jg时,光屏上只出现一个淸晰的更亮的像・则b、C两小孔处三菱镜放置的方式可能是・

∕λVAVAAVVΛBCD

2他们设想在b、C两孔之间再开若干个小孔,并在小孔处放置棱镜,所成的像都与b、C

两孔处三棱镜所成的像重合,则光线通过这些棱镜的偏折程度比通过b、C两孔处三棱镜的要(选填"大"或"小”)•

3若开一个大孔,并在大孔处放一合适的凸透镜替代上述所有棱镜后,恰能在图丙位置光

屏上呈现淸晰的像,则此像是的倒立实像:

若只用a孔替代凸透镜,在图丙位程光

屏上所成的像与该透镜所成的像相比,像的亮度,像的大小.

【答案】正确没有控制小孔的大小相等小孔越大亮度越亮C小缩小更亮相等

【解析】

【详解】

(1)①根据题意知道,当光屏从焦点处远离•透镜过程中,出现光斑越大越暗的现象,则说明像的亮度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故可判断猜想1是正确的:

2要探究像的亮度与小孔的形状的关系,则需要控制孔的大小不变,只改变形状,而图乙中即改变了孔的形状,没有改变孔的大小,所以,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没有控制小孔的大小相等:

3分析表格的实验数据知道:

在小孔成像淸晰时,小孔越大,像的明亮程度越亮:

(2)①三棱镜具有偏折光的能力,要想使光都会聚在光屏中心的位置,则在be两处放置的三棱镜的方式可能是凸透镜的形状,即图C的形状;

2在b、C两孔之间再开若干个小孔,并在小孔处放宜棱镜,此装宜类似凸透镜,过光心时传播方向不变,越靠近光心的光线偏折程度的越小,故则光线通过这些棱镜的偏折程度比通过b、C两孔处三棱镜的要小;

3根据图知,物距大于像距,可以判断出此时凸透镜成的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因为凸透镜和小孔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和物距相等,所以像的大小是相等的,因为入射到凸透镜上的光数量较多,经凸透镜折射后,经过的像点的光线多,所以看起来亮一些

(2)①因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三棱镜具有偏折光的能力,所以,要想使光都会聚在光屏中心的位置,则在be两处放苣的三棱镜的方式应是凸透镜的形状,即图C所示的形状。

2根据题意知道,在b、C两孔之间再开若干个小孔,并在小孔处放置棱镜,此装置类似凸透镜,由于过光心时传播方向不变,越靠近光心的光线偏折程度的越小,所以光线通过这些棱镜的偏折程度比通过b、C两孔处三棱镜的要小些。

3由图知道,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所以此时凸透镜成的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由于像的大小由物距和像距共同决左,物距和像距都不变,像的大小不变,但凸透镜越大,像越亮,因为入射到凸透镜上的光数量较多,经凸透镜折射后,经过的像点的光线多,所以看起来亮一些。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小孔成像的探究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考查了根据题中信息分析解答能力,有一泄的难度。

3.

菜同学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所用的实验器材有:

单而镀膜的玻璃板、支架、两个相同的跳棋、白纸和刻度尺.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甲乙

(1)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将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使玻璃板那一面的下边线与

直线重合(选填“有膜”或“无膜”).

(2)用镀膜玻璃板和跳棋做实验,实验环境有:

①几乎无光的实验室,②有阳光的实验

窒,在中进行实验效果好(选填“①”或“②”).

(3)在同样的实验环境下,用镀膜玻璃板实验比用普通玻璃板实验成像更淸楚,主要原因

是:

(4)在白纸上沿跳棋A和B的边缘画圆,测岀物距U和像距V的值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物距u/Cm

3.39

5.11

6.39

像距v/cm

5.22

6.51

①如图(乙)所示,第1次实验测量的物距是A的右端到直线的距离,则像距X=

②该同学发现三次实验的像距都比物距略大一些,原因是:

(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将

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刻度尺测量像距时存在误差B.玻璃板有一泄厚度

C.物和像的标记点不对应D.玻璃板没有竖直放宜

【答案】有膜②镀膜增强了对光的反射3-50B

【解析】

【分析】

(1)有膜的一而作为反射而:

(2)物体射出的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经过平而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

(3)用镀膜玻璃板实验比用普通玻璃板实验成像更淸楚,是反射能力更强:

(4)①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O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O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②玻璃板有一左厚度,有两个反射面•

【详解】

(1)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将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有镀膜的一面因为成像更淸晰,所以使玻璃板有膜那一面的下边线与直线重合.

(2)用镀膜玻璃板和跳棋做实验,因为跳棋本身不会发光,要靠反射的光线成像,所以应该在光线较好的环境中实验,即在有阳光的实验室实验.

(3)在同样的实验环境下,用镀膜玻璃板实验比用普通玻璃板实验成像更晴楚,因为平面镜是反射成像的,所以镀膜后一定是增强了镜而对光的反射.

(4)①如图(乙)所示,第1次实验测量的物距是A的右端到直线的距离,因为像与物关于镜而对称,所以像距应为B的左端到直线的距离,刻度尺的分度值为ImIn,则像距

v1=3・50CIn・

②该同学发现三次实验的像距都比物距略大一些,且去除误差因素后,每次像距与物距的差值相等,说明是同一原因引起的,考虑实验装置,原因只能是:

玻璃板有一沱厚度造成的.

故选B.

【点睹】

平而镜成像的实验中有很多细节问题要注意,如要用薄的玻璃板,要保证玻璃板与桌而垂直等,要注意多总结,用时则手到擒来.另外要牢记平而镜成等大的虚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即像和物关于平而镜对称.

4.如图所示是"探究平而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而,再拿列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而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在白纸上记下A和B的位置。

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做多次实验。

(1)如果有5mm厚和2mm∣7-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较

合适。

实验中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和物体的的关系。

(2)通过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

平而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而O

(3)移去蜡烛B,在英位置上竖立光屏,在光屏上(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

的像。

(4)实验过程中同学们体会到:

用玻璃板代替平而镜成像虽没有平而镜淸晰,但能透过玻

璃板观察到蜡(填"A”或“B”),便于确泄像的位置,这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

(5)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若把蜡烛A放在距玻璃板30Cm处,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

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是cm:

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填"变

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2大小对称不能B30不变

【解析】

【详解】

(1)[1]玻璃板的选择主要是薄,因为厚的玻璃板两个表而都成像,会产生重影。

应选择

2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相同的两个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

⑵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

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3)[4]平面镜所成像为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4)[5]本实验时,是从点燃蜡烛一侧,观察未点燃蜡烛与点燃蜡烛的像重合,便于确左像的位置,所以透过玻璃板观察到蜡烛B:

(5)[6]平而镜所成的像,像距等于物距。

蜡烛A放在距玻璃板30Cm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也是30cm:

[7]平而镜成像特点之一是像与物等大,无论蜡烛远离还是靠近镜而,像与物大小都相等,也就是像的大小不变。

5.如图所示,在"探究平而镜成像特点"实验中:

⑴平而镜成像原理是光的(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

(2)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而镜是为了便于准确确定;

⑶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选取两支—(选填"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的蜡烛:

(4)无论怎样水平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原因是玻璃板与桌面

(5)判断平面镜成虚像的方法是:

在B处放一个光屏,眼睛在(选填“A"或“8”)侧观察,

如果光屏上没有像,那么,所成像为像:

(6)平而镜成像时像和物到平而镜的距离(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答案】反射像的位垃完全相同不垂直B虚相等

【解析】

【详解】

(1)[1]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2)[2]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而镜,这样可以准确确泄像的位垃:

⑶⑶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这样可以通过对比蜡烛的像和另一支蜡烛的大小关系,从而知道这支蜡烛和蜡烛的像大小关系;

(4)[4]无论怎样水平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原因是玻璃板与桌而不垂直,玻璃板所成的像在桌面的上方或下方;

⑸[5]⑹判断平而镜成虚像的方法是:

在B处放一个光屏,眼睹应该在8侧观察,如果在4侧观察,会看到玻璃板反射的光线,不能作出准确判断:

实像能呈现在光屏上,虚像则不能,如果光屏上没有像,那么,所成像为虚像;

(6)[7]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到平而镜的距离相等。

6.在“探究平而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和B、亥帔尺、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1)用玻璃板代替平而镜,主要是便于-

(2)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苣时,眼睛应在棋子(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

璃板后的棋子,使它与棋子A所成的像重合。

(3)实验中使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关系。

而刻度尺在此实

验的作用是比较物和像到平而镜的关系。

(4)移去棋子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A的火焰的像(填

“能”或“不能”),这说明平而镜成的是像。

(5)若该同学在实验中,无论如何移动棋子B都无法与棋子A的像相重合,则发生这种

情况的原因可能是O

(6)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用(选填“较薄”或“较厚”)的玻璃,原

因是o

【答案】确泄像的位置A大小距离不能虚玻璃板倾斜了较薄防止岀现两个像

【解析】

【详解】

(1)[1]玻璃板是透明的,既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虚像,又可以看到代替像的另一物体,所以用玻璃板代替平而镜目的是便于确定虚像的位置:

(2)[2]平而像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

反射光线与物体的入射光线应在平而镜的同一侧,所以人眼睛应在A这一侧观察平面镜中的像;

⑶⑶⑷实验中使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是为了比较物与大小是否完全重合,刻度尺是比较物到平而镜和像到平面镜距离是否相等:

(4)[5][6]平面镜成像是利用了光的反射成像。

这个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汇聚而成的,并不是实际光线汇聚成的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来承接到;

(5)[7]实验中如果玻璃板倾斜放置,像和物将不在同一水平而上,这样无论如何移动蜡烛的位置,都不会使物和像重合:

(6)[8][91使用较薄玻璃板,是为了避免玻璃板的两个而同时成像,以至于分不淸楚成像位置。

7.如图是小明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在平而镜上放置一块硬纸板,纸板由可以绕ON转折的E、F两部分组成.

(1)要使入射光和其反射光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你认为纸板与平而镜的位苣关系是(选填"垂直”或"不垂直")•实验时,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反射.

(2)小明让一束光沿AO贴着纸板E射到平而镜上,在纸板F上会看到反射光OB的径迹.三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实验所测得数据如表所示.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

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分析小明测量实验数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

实脸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20°

70°

2

30。

60°

3

50。

40°

(3)三次实验中,总能在纸板上观察到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由此小明得出结论: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请你评估小明的做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答案】垂直漫把反射光线与镜而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不合理.应将纸板F沿法线方向折转,再次观察纸板上是否还能看到反射光

【解析】

(1)在做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应将纸板与平面镜垂直放宜,这样才能使入射光线和反射光同时出现在纸板上;由于纸板的表面不是光滑的,光在上而发生了漫反射,所以我们可以从不同方向看到反射光线;

(2)由表格的数据分析可知,小明把反射角搞错了,他把反射光线与镜而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反射角应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3)小明的做法是不合理的,因为他没有折转纸,得岀的结论不具有普遍性,正确的做法应将纸板F沿法线方向折转,再次观察纸板上是否还能看到反射光•

该实验用玻璃板代替平而镜,是为了方便确定,此时成像的清晰度比日常使用

(选填"好一些"或"差一些"):

(3)实验时,将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耙另一个相同的蜡烛B放到玻璃板的另一侧,边

移动、边观察,使它与A的像重合,观察时,眼睛应该在如图乙中处观察(选填

"a”、"b”、"c”或“d"),蜡烛B的位置即是的位置.为确宦像的虚实,需在

(选填"蜡烛A"或"蜡烛B")位宜放一个光屏,并在如图中的处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选填"a"、“b"、“c"或“d”);

(4)在实验中,小军看到蜡烛A有两个不重合的像,为了减小这个影响,下列做法可行

的是(选填序号);

A.换用较薄的玻璃板

B.换用较厚的玻璃板

C.调整观察的角度,使像重合

(5)如图丙是小军本人,他在进行实验时,从镜中也观察到了自己的像.那么他在镜中所

成的像应是如图丙中的(填序号):

(6)如图丁所示,若将玻璃板与水平桌而成45。

角固泄在水平桌面上,当蜡烛A沿着桌面

向右做直线运动,将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的像(填选项字母)运动:

A.水平向右B.水平向左C.竖直向下D.竖直向上

(7)移动蜡烛A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

(8)做完实验后某同学总结了一些关于平而镜成像的知识,其中不正确的是

A.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不变

B.将蜡烛和像所在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连线跟玻璃板垂直

C.当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为20Cm时,像和物相距20Cm

D.若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缓慢平移,蜡烛的像也跟着向上平移

【答案】较暗像的位垃差一些α像蜡烛BbAAC得到普遍规律D

【解析】

【分析】

【详解】

(1)⑴在实验时,为了能看到更加清晰的像,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2)[2][3]用玻璃板代替平而镜,我们可以透过玻璃板看到像,方便确眾像的位宜,此时有部分光透过玻璃板射岀,因此淸晰度要比平面镜差一些:

⑶⑷⑸平而镜成像是虚像,因此要在蜡烛的同侧观察,透过玻璃板来确立像的位置,因此应该在图乙的α处观察,把B放在像所在的位置,B的位置即为像的位巻;

⑹⑺要确定像是虚像,可在成像位置,即B处放一个光屏,然后在图中b处观察光屏上是否会成像,如果接收不到,说明是虚像;

(4)⑻成两个不重合的像可能是玻璃板较厚,在玻璃板两个而上都成像,因此要消除此影响,可换用较薄的玻璃板,故选A:

(5)⑼平面镜成像时所成的像是等大的,左右对称的,因此A为小军的像:

(6)[10]图丁中蜡烛成像关于玻璃板对称,当蜡烛右移靠近玻璃板时,像也靠近玻璃板,因为玻璃板与桌而成45°角,因此它的像原来在桌而正上方,向桌而移动,即竖直向下移动,故选C:

(刀[H]移动蜡烛多次实验是为了得到多组不同情况下的数据,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8)[12]A.平面镜成像时所成的像是等大的像,与距离无关,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蜡烛与像是关于玻璃板对称的,因此它们的连线是与玻璃板垂直的,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与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蜡烛的成像位置与蜡烛的位程有关,与玻璃板的位置无关,D错误,符合题意.

9.如图所示,小亮和小红为了探究平而镜的成像特点,将一块厚度为O.5cm的玻璃板架在水平台板上面,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分别竖直宜于玻碉板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进行实验.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2)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而镜的目的是—,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

(3)实验过程中,如果在平台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原因可能是.

(4)小红透过玻璃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而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

的像,岀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5)小亮改变蜡烛的位置,记录了蜡烛A和较淸晰的像到平而镜的距离,如下表所示:

物体到平而镜的距离/cm

3.0

4.5

6.0

7.5

像到平而镜的距离/cm

3.0

4.5

6.0

7.5

最终他们得出结论:

平面镜成像时•

【答案】较暗便于确怎像的位置大小玻璃板没有竖宜放宜玻璃太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成了像像与成像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析】

【分析】

【详解】

(1)蜡烛点燃时比较亮,在较暗的环境中,烛焰和环境的对比度比较大,烛焰的像会更淸晰;

(2)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而镜,因为玻璃板既能成像又能透光,目的是便于确泄像的位置.选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3)在平台面上,玻璃板如果没有竖直放宜时,像会偏上或偏下,所以无论怎样移动蜡烛都无法与像重合:

(4)由于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玻璃的两而都能反射光,能成两个像,所以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玻璃太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成了像:

(5)得岀结论:

平而镜成像时像与成像物体到平而镜的距离相等.

10■2016年9月250,500米口径球而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省平塘县落成,并开始接收

来自宇宙深入的电磁波。

这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某兴.趣小组同学看到报道后想探究“球而射电望远镜的工作原理",他们查找资料后发现。

经典射电望远镜的基本原理和光学反射望远镜相似,投射来的电磁波被一精确镜而反射后,同相到达公共焦点。

用旋转抛物而作镜而易于实现同相聚焦,因此,射电望远镜天线大多是抛物而。

于是他们联想到抛物面可能跟凹而镜工作原理相同,并作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

抛物而上的反射是否遵从光的反射左律。

猜想二:

平行于主轴的电磁波经抛物而反射后,反射的电磁波是否会聚于一点。

猜想≡:

抛物而对电磁波起会聚作用,是否焦距越小,会聚本领越大。

为了探究猜想一,兴趣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平面镜、直尺、铅笔、量角器和激光光源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1)实验时为了让不同方位的同学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应该选(填字母)竖

着放在甲图中的平面镜上,这是因为光在所选物品上发生了反射。

A.平面镜B.凹面镜C.透明玻璃板D.硬纸板

(2)他们用铅笔描岀光路,然后用凹而镜代替平而镜,让ON正对凹面镜弧而顶点,并保

持光线FO不动,如果岀射光线与OF重合,就说明猜想一是(填"正确"或"不正

确").为了探究猜想二,他们找到如图乙的小型卫星电视接收器,准备按丙图完成实验。

(3)他们将平行光源正对抛物面,然后将一小纸板在抛物而前来回移动直到纸板上岀现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一光斑其实就是凹而镜的焦点,所以抛物而对平行光也有作用

(选填"会聚”或"发散")。

(4)通过(3)的探究他们明白,任射电望远镜中,如果接收电磁信号,真正的信号接收

天线就放在抛物面的处。

(5)巨大的反射而把遥远星体发来的微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