胀管工艺守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3767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0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胀管工艺守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胀管工艺守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胀管工艺守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胀管工艺守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胀管工艺守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胀管工艺守则.docx

《胀管工艺守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胀管工艺守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胀管工艺守则.docx

胀管工艺守则

胀管工艺守则

编制:

审核:

批准:

江苏永泰压力容器有限公司

二00九年十月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守则规定了换热器与管板的胀接方法和家属要求。

本守则适用于额定工作压力不大于2.5Mpa以水为介质的固定锅炉。

2、引用标准

GB231金属布氏硬度试验方法

GB2975钢板力学及工艺性能试验取样规定。

GB3087低中压锅炉用无缝钢管

JB/T1611锅炉管子制造技术条件

JB/T1612锅炉水压试验技术条件

JB/T9619工业锅炉胀接技术条件

3、胀接操作人

3.1胀接操作人员必须经过有关部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

3.2胀接操作人员连续脱岗半年,应重新进行式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

回岗操作。

3.3胀接操作人员应掌握所用胀接设备的使用性能,熟悉锅炉产品图样、工

艺文件及标准要求。

3.4胀接操作人员应认真做好胀接场地的管理工作,对所用工、量、检具能

正确使用和妥善保管。

4、胀接设备与胀管器

4.1胀接设备与胀管器应能满足胀接技术条件及有关标准要求。

4.2胀接设备一般有如下几种:

a.无自动控制胀管率装置的机械式胀管机;

b.液压驱动扭矩自动控制胀管率的胀管机;

c.微机控制胀管率的机械式胀管机;

d.液压橡胶柔性胀管机;

上述胀接设备可视产品情况选择使用。

4.3胀管器可与相应胀接设备一同使用或直接用于手工胀接。

4.3.1胀管器按用途一般分为:

a.1275。

扳边胀管器;

b.90°扳边胀管器;

c.无扳边胀管器;

4.3.2胀管器按胀柱数量一般分为:

a.3个胀柱1个翻边柱胀管器;

b.4个胀柱2个翻边柱胀管器;

应优先选用4胀柱胀管器。

4.3.390扳边胀管器一般有普通90。

扳边胀管器与900无声扳边胀管器之分。

应优先选用无声扳边胀管器。

5、胀接管子的技术要求

5.1胀接管子应符合GB3087的规定。

5.2胀接管子的外表面不得有重皮、裂纹、压扁等缺陷,胀接管端不得有纵向刻痕。

如有横向刻痕、麻点等缺陷时,缺陷深度不得超过管子公称壁厚的10%。

5.3胀接管子的制造偏差符合JB/T1611规定,胀接管子的长度应根据两端管板间实际长度确定。

5.4胀接管子的端面倾斜度^f应不大于管子公称外径的1.5%,且最大不超过1mm(见图1)

5.5管端硬度宜低于管板硬度,若管端硬度大于管板硬度时,应进行退火处

5.6硬度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用于胀接的管子按每个炉批号管子总数的1%取样,且不小于3

个,用于管板的钢板,每个炉批号取1个试样。

(2)样坯切取位置及方向应符合GB2975的规定。

(3)硬度测试可在切样的试样上进行,亦可在管板和胀接管端上直接

进行。

测试前,用将测点处氧化皮、锈蚀、油污清除掉,使之露出金属光泽。

a.当在试样上进行时,试验方法、试样尺寸及表面要求应符合GB231

的规定。

b.当在管板和胀接管端上直接进行时,管子测点数量为每台换热器按

胀接管子总数的3%选取,且不少于15点。

每根管端上最多不超过3点,

测点位置应在距管端50mm范围内。

管板测点数量为每个筒节或管板取3

点,测点均匀分布。

5.7胀接管端需做退火处理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退火可采用“铅浴法”间接加热、电加热,亦可采用火焰直接加热。

当采用火焰加热时其燃料可采用焦炭、木炭、锯末,但不得用煤炭做燃料直

接加热。

(2)加热时英缓缓升温,平均温升不超过15℃/min,退火温度控制在

600〜650c(无论用何种方法加热,都不得将管端加热至650c以上),保

温10〜15min,保温后管端应埋于干燥的石棉灰或硅藻土或石灰粉中缓冷,

埋入深度不小于350mm,冷却至室温后方可取出。

(3)加热退火时必须配有温控装置或仪器,不得目测估量。

(4)管端退火长度应控制在100~150mm。

两端可同时加热;当管子

一端加热时,应用木塞将管子的另一端堵住,以防空气在管内流动。

加热过

程中应旋转管子,使管端加热均匀。

(5)采用“铅浴法”退火时应有防止操作人员铅中毒和被铅液溅伤的安全

措施。

5.8胀接前须按下列要求对胀接管端进行清理:

(1)管端外表面应用半自动双头磨管机或机械洗管机等除锈磨光,磨光

长度不小于50mm。

除锈磨光后的表面不应有起皮、凹痕、裂纹和纵向沟槽

等缺陷,磨光后的最小管端外径应符合JB/T9619规定。

管端内表面无严重

锈蚀和铁屑等杂物并清除毛刺。

(2)除锈磨光后的胀接管子应及时胀接,如不能及时装配胀接,则应妥善

保管以防再次生锈。

如生锈应重新打磨,打磨后的管端最小外径仍需符合

JB/T9619规定。

6、胀接管孔的技术要求

6.1用汽油或四氟化碳等溶剂清洗管孔壁上的油污,再用细纱布沿孔壁圆周

方向打磨残留锈蚀,并除去管孔边缘毛刺。

打磨后管孔壁的表面粗糙度不得

大于Ra12.5。

6.2清理后的管孔壁不得有纵向刻痕,个别管孔允许有一条螺旋形或环向刻

痕,刻痕深度不得超过0.5mm,宽度不得超过1mm,刻痕至管孔边缘的距

离不得小于4mm。

6.3胀接管孔尺寸应符合JB/T9619要求。

6.4如管孔直径超差,其超差数值不得超过过的偏差值的50%。

当管孔数量

不大于500个时,超差孔数不得超过管孔总数的2%,且不得超过5个;当

管孔总数大于500个时,超差孔数不得超过管孔总数的1%,且不得超过10

个。

对于超差管孔在锅筒或管板上应作出明显标记。

6.5管孔加工后,宜采用机械式管孔挤光器挤光管孔,以提高管孔内壁表面

硬度和减小粗糙度,以利胀接。

7、胀接前对胀接设备的检查

7.1自行设计、制造或外购的胀管器,胀杆锥度及胀接设备的转速应符合

IB/T9619的规定。

7.2液压驱动胀管设备和微机控制胀管设备其控制系统应准确灵敏、性能良

好。

7.3胀杆长度应小于弯管管端直段长度,当其超长时,应从小端切去,切断

处倒园。

7.4胀管器先检查外观,然后用涂色法检查接触面(接触面应大于80%),

合格后涂以润滑脂待用。

8、穿管

8.1穿管前应先按图样核对管板、管箱的装配位置。

8.2按照每个胀接面管子、管孔总数的15%,随机测量管孔直径d、管端壁

厚t、计算出d、t的算术平均值并作好记录(参见附录A表A1)。

8.3根据超差管孔的直径选配管子,选配后的最大间隙不超过JB/T9619的

规定。

8.4管子的两个胀接端穿入管孔时英能自由伸入,管子必须装正,不得歪斜。

当发现有卡住,偏斜等现象时,不得强行插入,应取出管子,按大样校正后,

再行插入。

8.5穿管时英超穿一定距离,以再次清理胀接管端或管子壁上因穿管留下的锈屑污物,清理后,退回正确位置。

8.6管子与管胀接时,可先穿基准管,基准管找正后,采用预胀或其他方法

加以固定。

8.7胀接管端伸出长度应符合JB/T9619的规定。

8.8对于管端伸出长度超过要求的管子,应用机械方法去除超长部分,并清

除毛刺。

9、胀接技术要求

9.1试胀

9.1.1正式胀接前应进行试胀,以检查胀管器的质量、管材的胀接性能和确

定最佳胀管率。

9.1.2试胀用管子的材质、规格应与产品胀接管子相同,试胀用板的材质、

厚度及管孔间距、管孔尺寸、加工质量等均应与产品的锅筒或管板相同。

9.1.3试胀件尺寸规格及数量

当产品管孔中心距s小于3d(管孔直径)时,做试胀板一块,开孔12〜

16个。

产品管孔为顺排时,试胀孔一般按方阵布置,且不小于三行四列(四

行三列);产品管孔为错排时,试胀孔的列(行)是行(列)的1.5〜2倍,

且不少于四行(列)六列(行),见图2。

图2

当产品的管孔中心距s不小于3d时,做单孔试胀四块,管孔中心至试胀板边缘距离不小于2d;试胀管的长度L不小于300mm,数量与管孔相同。

1.1.4试胀管子的胀接管端硬度应符合5.5规定;当管端退火时,应按5.7随炉退火,退火后管端应按5.8要求进行清理。

1.1.5试管管子与管孔一一对应,编号入座,用油漆在试胀板上做出孔位编号,用标卡尺逐一测量试胀管壁厚t、管孔直径d值,并作好记录。

(参见附录A表A2)

1.1.6在胀管率H为1%〜2.1%范围内,选用不同的胀管率数值,计算出相应的胀口内径d1值,然后对各个胀口进行试胀,实测胀口内径并作好记录。

(参见附录A表A2)

1.1.7试胀后,对各胀口进行比较性检查,检查胀口部分是否有裂纹,胀接过度部分是否有剧烈变化,然后取胀管率有代表性的胀口进行水压试验。

选定外观质量好,试压不漏水,且留有充分补胀余地的胀口胀管率值作为最佳胀管率,待正式胀接时采用。

1.1.8确定最佳胀管率后,对机械式胀管器而言,应在胀杆相应位置焊接限

位挡铁(如图3),以确保在正式胀接时雨试胀时确定的最佳胀管率一致。

图3

9.2胀接

9.2.1根据试胀所确定的最佳管率进行正式胀接。

胀接时英在管端内壁涂少许润滑脂,再插入胀管器。

胀接过程中,严防油污、水机灰尘渗入胀接面间。

9.2.2胀接时一般采用反阶式胀接顺序,见图4。

管子与管板胀接可在管子穿妥后再按图4进行胀接;管子与管板胀接时,为防止油污流进胀接面间,亦可采用错列式胀接顺序,见图5。

9.2.3管子与管板胀接时,以前后基准管子的对应拉线为准,从管板的纵向中心线分开向左右两边逐排进行,随穿随胀,一次胀完。

胀接的各管排(横排、竖排)应注意管子间距和直线度,胀接过程中英随时察看胀口边缘有无裂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S5

9.2.4胀接操作可采用一次胀接法将管子一次账妥,亦可采用二次胀接法先预胀后复胀。

不管采用哪种方法胀接,都不得将管端的胀大与扳边分开单独进行。

9.2.5同一根管子,一端为焊接而另一端为胀接时,应先焊后胀。

9.2.6胀接时每胀完15〜20个管头后,应对胀管器进行清洗,检查有无损伤,无损伤则涂润滑脂继续使用,反之则应更换。

9.2.7胀接时的环境温度一般应不低于0C。

9.2.8胀接后,用胀管率测量卡尺逐一测量胀口的内径并作好记录(参见附

录A表A3)。

比较di值,对胀管率H大于2.1%的胀口,按下式进行胀管率计算,以确定超胀的胀管率数值和每个胀接面上超胀胀口的数量。

H=[d11^t_i]X100%

d

式中:

d、t用8.2给出的算术平均值代入。

9.2.9胀管率应控制在1%〜2.1%范围内,胀管率超出控制范围时,超胀在

最大胀管率不应超过2.8%。

超胀数量在同一胀接而处,;允许超胀数量不足

2个时,允许超胀2个。

9.3胀管率的间接控制方法

9.3.1采用液压柔性胀接时控制胀接压力。

9.3.2采用液压驱动机械胀管或微机控制机械胀管时,控制胀接扭矩;采用

普通机械胀管时,使用胀管限位器控制胀杆进入胀口的相应位置。

9.4扳边

9.4.112T5扳边

管端喇叭口扳边角度12。

750时,扳边起点与管板表面(或锅筒内壁)

以平齐为宜,有胀接部分转入喇叭口部分不应有明显的切口,见图6。

9.4.290°扳边(见图7)

9.4.2.190扳边的胀接,宜采用无声扳边胀管器一次胀接成形。

使用其他扳

边工具进行90扳边时,应先将管子胀接扳边12°T50喇叭口后,再进行

90°扳边,扳边应缓慢,(为阻止管口撕裂)不得一次成形。

扳边后胀口周围

不应有扳边工具冲击的凿子印,不可避免时,个别的印深不应超过板厚的负偏差。

9.4.2.290°扳边边缘应与管板贴紧,其最大间隙b(见图7)应不大于0.4mm,

且间隙不大0.05mm的长度不得超过管子周长的20%。

间隙应用塞尺检查。

如扳边贴紧达不到要求时,不得用铁锤击。

9.5胀口质量要求。

9.5.1管端内表面不应有粗糙、剥落、刻痕、裂纹等。

9.5.212T50扳边后管端不应有裂纹。

9.5.390°扳边后边缘不应有超过2mm长的细小裂纹。

9.5.4胀口处应无偏挤(单边)。

9.5.5胀口的内径圆度公差大于0.15mm时,其超差数量在同一胀接面处不

得超过胀接总数的10%。

10、水压试验、补胀和换管技术要求

10.1胀接管子全部胀妥后,进行胀口的内部清理,并检查管子有无堵塞。

10.2水压试验前应拆除本体组装设施或临时支架。

10.3水压试验按《水压试验工艺守则》进行。

10.4水压试验检查应在试验压力降至工作压力时进行,检查胀口有无漏水

(漏水是指水珠向下流)、水印(是指有水迹)和泪水(指水压试验期间不向

下流的水珠)。

如发现上述缺陷,应在相应管端处分别作出标记。

10.5对水压试验漏水的胀口或超过允许数量的泪水、水印的胀口应在卸压

放水后随即进行补胀,同时还应对邻近的一些胀口稍加补胀以免受到影响而

松弛。

补胀钱应测量胀口内径。

确定合适的补胀数量,以免超胀。

10.6同一漏水胀口,补胀次数不宜多于2次,补胀后应重新进行水压试验,

对补胀后仍有漏水且胀管器已超过2.8%的管子应予换管重胀(在割除不合

格的胀接管子时,必须注意不损伤管孔壁)。

补胀、重胀后的胀管器应符合

1.1.9要求。

10.7应有专人负责记录胀接及水压试验结果(参见附录A表A3),以作为

验收依据并备案。

11、贴胀(或称“轻胀”、“预胀”)技术要求

11.1贴胀宜在需贴胀的管子焊接后进行,也可在焊接前进行。

11.2当图样要求贴胀或要求用胀接方法消除管子与孔壁间隙时,应采用与

前述相同的胀接设备和操作方法,使管子外壁紧贴管孔内壁,并有一定的张

紧力,以消除管子与管孔间的间隙。

11.3当采用手工贴胀时,应胀至感到扭矩明显增大时止;当采用机械或液

压驱动贴胀时,应胀至负载明显增大时止。

11.4前部管子贴胀完毕后,应仔细检查外观质量,并应用小手捶轻击接近

管孔的管段,监听贴胀质量(贴胀紧密时,其声音沉闷;而未贴紧时,声音

较清脆)。

注:

贴胀的目的仅是为了消除管子与管孔的间隙及降低焊接应力。

因此,在执行本守则

时,当对管子按规定进行材质、外观质量检验并合格后,对管子与管板的硬度检查、试胀、胀管率、扳边、记录、检查胀接质量的水压试验等要求均可免去。

附录A

胀接用数值记录表

(参考件)

A1胀接前各胀接面15%的管子、管孔数值测量记录表,见表A1

表A1

胀接面简图

日期

第页

共页

产品名称

产品编号

产品图号

填表人

专检

操作人

孔位编号

管孔直径d(mm)

管子壁厚t

(mm)

备注

水平

垂直

平均

90

180

270

360

平均

1

2

3

算术平均值d

算术平均值t

注:

1.锅筒管孔:

水平一纵向;垂直一环向。

2.每个胀接面要分别测量、计算算术平均值

A2试胀用数值记录表,见表A2

表A2

胀接简图

日期

试胀编号

试胀人

填表人

专检

水压人

Hj

d1j

环境温度(C)

孔位编号

管孑苴彳5d(mm)

壁厚t(mm)

内径

d1(mm)

胀管率

H

胀口外观

试验

结论

水平

垂直

平均

90

180

270

360

平均

水平

垂直

平均

水印

泪水

漏水

1

2

3

注:

Hj—最佳胀管率;d1j—最佳胀管率时的胀口内径。

A3试胀用数值记录表,见表A3

表A3

日期

第页

共页

第一胀接面15%实测算术平均值

产品名称

产品编号

d=

t=

产品图号

填表人

第二胀接面15%实测算术平均值

服接专检

水试专检

d=

t=

胀接操作

水试操作

Hj=

H=2.1%时d1=

序号

胀后内径d1(mm)

胀管率

H

胀口外观

水压试验

复胀记录

备注

水平

垂直

圆度

平均

水印

泪水

漏水

合格

1

2

3

4

环境温度:

注:

锅筒或管板管孔:

水平一纵向;垂直一环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