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教师授课教案.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92375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135 大小:3.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原理教师授课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5页
化工原理教师授课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5页
化工原理教师授课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5页
化工原理教师授课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5页
化工原理教师授课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工原理教师授课教案.doc

《化工原理教师授课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原理教师授课教案.doc(1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工原理教师授课教案.doc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2007年6月制

第一授课单元

第一章流体流动第一节流体静止的基本方程式

教案内容

备注*

一、教学目的

了解静力学基本方程除U管压差计外其它的应用

熟悉流体的特点、性质

掌握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及其应用

二、教学内容

流体的特点及其物理性质(密度和压力)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的推导、讨论和应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其处理

重点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及其应用

难点压力的表示方法

U管压差计:

举例说明(3种不同情况)以加深理解

四、教学方法、手段

课堂教学,板书

五、板式设计

第一节流体静止的基本方程式

一、流体的特征

流动性,易变形;在外力作用下其内部发生相对运动;

二、流体流动

1、密度Density;

(1)气体的密度

(2)液体的密度

2、压力Pressure

(1)压力的定义

(2)压力的单位

(3)压力的表示方法

图1-1表压和真空度示意图

三、流体静压力的特点

四、静力学基本方程的推导

——流体静力学方程

五、流体静力学方程的应用条件

静止的、连通着的同一种连续流体的内部。

六、静力学基本方程的讨论

1、总势能守恒

2、等压面:

在静止连续的同一液体内,水平面必为等压面。

3、传递定律——巴斯噶定理:

压力可传递

4、可以用液柱高度来表示压力差或压力

七、静力学基本方程的应用

1、压差计manometer

(1)U管压差计

——利用U管压差计测量管道任意两点间的压差

——两点间压差计算公式

(2)倾斜U型管压差计

(3)微差压差计(双液体U管压差计)

2、烟囱拔风

3、液位的测定

4、液封等

八、小结

思考题:

流体流动与刚体运动的主要区别

作业:

1-2,1-3,1-6

教材:

谭天恩等编著

《化工原理》第三版

上册2006

参考书:

姚玉英编著《化工原理》新版2003年

王志魁主编《化工原理》第二版2003年

刘佩茹编著

《化工过程与设备》

第二授课单元

第一章流体流动第二节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式

教案内容

备注*

一、教学目的

熟悉流量和流速等概念;稳态流动和非稳态流动

掌握连续性方程和机械能衡算方程

二、教学内容

流量,流速,连续性方程,机械能衡算方程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其处理

重点连续性方程,机械能衡算方程

难点机械能衡算方程

四、教学方法、手段

课堂教学、板书、演示实验

五、板式设计

第二节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

一、流量(FlowRate)与流速(Velocity)

1、体积流量Vs;m3/s

2、质量流量ms;kg/s

3、流速u;m/s

4、质量流速G;

二、稳态流动与非稳态流动SteadyflowandUnsteadyflow

三、总衡算

四、物料衡算——连续性方程ContinuityEquation

1、连续性方程的导出

通式:

不可压缩流体:

不可压缩流体在圆形直管中:

五、总能量衡算方程

1、能量形式

流体本身具有的能量

(1)内能:

(2)动能

(3)位能

(4)压力能

外界提供的能量

(1)热

(2)功

流体及流动有关能量(运动着的流体涉及的能量形式)

能量种类

基准

流体具有的能量

与环境交换能量

内能

位能

动能

静压能

热量

外功

mKg流体(J)

mU

mgz

1/2mu2

pV

mQe

mWe

1Kg流体(J/Kg)

U

gz

1/2u2

pv

Qe

We

2、总能量衡算

总能量衡算,对于定态流动系统:

∑输入能量=∑输出能量

六、流动系统的机械能衡算——柏努利方程BernoulliEquation

方程的导出

增量形式:

对于理想流体(),当没有外功加入时,,上式可简化为

——最初的柏努利方程

七、柏努利方程的讨论

(1)柏努利方程式的适用条件

(2)各种形式的机械能可以相互转换

流体在管道流动时的压力变化规律

(3)柏努利方程式中各项的物理意义

a、截面性质的能量:

b、沿程性质的能量:

(4)流体静力学方程是流体动力学方程的特例。

柏努利方程不但适用于流动系统,还适用于静止系统。

(5)柏努利方程的其它形式(其它衡算基准的柏努利方程)

柏努利方程的3种衡算基准形式:

质量基准:

1kg流体:

;J/kg

重量基准:

1N流体:

;J/N=m

体积基准:

1m3流体:

;J/m3=Pa

思考:

生产实际中,管道直径应如何确定?

为什么说静力学方程是柏努利方程的特例?

作业:

1-7,1-8

第三授课单元

第一章流体流动第二节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式

教案内容

备注*

一、教学目的

掌握柏努利方程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柏努利方程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其处理

重点柏努利方程的应用

难点截面的截取,以例题形式讲解

四、教学方法、手段

课堂教学、板书

五、板式设计

第二节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

一、柏努利方程的应用ApplicationsofBernoulliEquation

1、应用柏努利方程的注意事项

(1)作图并确定衡算范围

(2)截面的截取

(3)基准水平面的选取

(4)单位必须一致

(5)大口截面的流速为零。

2、例题

(1)教材例题

(2)补充例题

水在本题附图所示的虹吸管内作定态流动,管路直径没有变化,水流经管路的能量损失可以忽略不计,计算管内截面2-2,3-3,4-4和5-5处的压强,大气压强为760mmHg,图中所标注的尺寸均以mm计。

分析:

求p求u某截面的总机械能求各截面p

思考题:

截面取管出口内外侧,对动能项及出口阻力损失项的计算为什么有所不同?

作业:

1-9,1-10,1-11

第四授课单元

第一章流体流动第三节流体流动现象

教案内容

备注*

一、教学目的

了解非牛顿型流体

熟悉牛顿粘性定律与流体的粘性

掌握流动类型与雷诺准数

二、教学内容

牛顿粘性定律

流动类型与雷诺准数

滞流与湍流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其处理

重点牛顿粘性定律,流动类型与雷诺准数,滞流与湍流的比较

难点滞流与湍流的比较

四、教学方法、手段

课堂教学、板书、演示实验

五、板式设计

第三节流体流动现象FLUID-FLOWPHENOMENA

一、内摩擦力,剪力

内摩擦应力,剪应力

二、牛顿粘性定律Newton’sViscousLaw

表达式

速度梯度;剪应力;

三、黏度

物理意义

单位及其换算

气体的黏度

液体的黏度

四、牛顿型流体与非牛顿型流体

五、动量通量、动量传递

运动黏度

六、流动类型与雷诺准数FlowTypesandReynoldsNumber

1、雷诺实验

2、雷诺数ReynoldsNumber

雷诺数的物理意义

两种完全不同的流动型态:

层流、湍流

圆直管内判断流动型态的依据

七、管内流动的分析(滞流与湍流的比较)

1、层流

速度分布

平均流速

2、湍流

速度分布

平均流速

思考题:

滞流与湍流的速度分布和平均流速各为多少?

为什么湍流的平均流速大于层流的平均流速?

第五授课单元

第一章流体流动第三节流体流动现象第四节管内流动的阻力损失

教案内容

备注*

一、教学目的

了解因次分析法

熟悉边界层的概念

掌握管内流动的阻力损失

二、教学内容

边界层概念;管内流动的阻力损失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其处理

重点管内流动的阻力损失

难点边界层分离

四、教学方法、手段

课堂教学、板书

五、板式设计

第三节流体流动现象

一、边界层概念

1、边界层的形成

边界层定义

边界层的厚度

边界层

图平板上边界层的形成

二、边界层的发展

层流边界层

缓冲边界层

湍流边界层

充分发展的流动

图平板上层流边界层和湍流边界层

三、边界层的分离……重要特征

第四节管内流动的阻力损失FLUID-FLOWFRICTION

一、阻力的分类ClassificationoftheFriction

二、阻力的表现形式——压力降;

三、圆形直管的阻力通式——范宁公式

1、范宁(Fanning)公式

表达式:

;J/m3

;J/kg

;J/N

2、摩擦系数(摩擦因数)

四、层流时的摩擦损失FrictionFactorofLaminarFlow

哈根-泊谡叶公式

五、湍流时的摩擦系数与因次分析法

六、湍流的摩擦损失

1、湍流的阻力

2、经验公式

3、Moodygragh

(1)坐标系:

横坐标,纵坐标,参变量

(2)四个区域:

层流区(阻力一次方区)

过渡区

湍流区

完全湍流区(阻力平方区)

思考题:

层流边界层和层流内层的区别。

为什么完全湍流区又称为阻力平方区?

作业:

1-14,1-15,1-16,1-18

第六授课单元

第一章流体流动第四节管内流动的阻力损失

教案内容

备注*

一、教学目的

熟悉设计型问题和操作型问题;复杂管路的计算

掌握非圆形管内的摩擦损失局部阻力损失

管内总阻力损失的计算

二、教学内容

非圆形管内的摩擦损失局部阻力损失

管内总阻力损失的计算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其处理

重点直管与局部阻力损失;简单管路的计算

难点局部阻力损失;突然扩大和突然缩小

四、教学方法、手段

课堂教学、板书

五、板式设计

第四节管内流动的阻力损失

一、非圆形管内的摩擦损失

FrictionofNoncircularStraightChannels

1、非圆管的用途

2、当量直径

二、局部阻力的计算FormFriction

1、阻力系数法

2、当量长度法

三、突然扩大和突然缩小

突然扩大的特例:

管出口

突然缩小的特例:

管进口

四、管路计算

计算类型:

操作型问题:

管路系统已固定,要求核算在某给定条件下的输送能力或某项技术指标。

设计型问题:

对于给定的流体输送任务(如一定的流体的体积,流量),选用合理且经济的管路。

关键:

流速的选择

计算依据:

静力学方程、连续性方程、机械能衡算方程和阻力计算

1、简单管路

2、分支管路

3、汇合管路

4、并联管路

思考题:

设计型问题的计算为什么有时要用试差法?

作业:

1-20,1-21,1-22

第七授课单元

第一章流体流动第六节流量测量

教案内容

备注*

一、教学目的

了解根据流体静力学原理进行流量测量的方法

熟悉各种流量计优缺点和适用场合

掌握变压头流量计和变截面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