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23599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doc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doc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不同于一般学科的教学,因为它的教学目标不是为了传授心理学的知识,而是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心理辅导活动,让学生能够从活动中懂得认识与了解自我、发展自我的重要性,进而能够主动的去发展和提高自己的心理品质。

因此,根据这样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运用的教学方法有:

认知法:

这类教学方法主要是依靠学生的感知、想象和思维等认知活动来达到教学目标。

它包括以下几种活动:

(一)阅读和听故事

教师通过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和有针对性的读物,或者自己开辟和编写心理健康教育的专栏。

在课堂上安排读书讨论和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或讲述一些有意义的故事,让学生能够从中得到启发,从而改变自己的生活与行动的态度,促进自我人格的发展。

(二)认知改变

教师通过质疑、暗示和说服等等方法,来改变学生非理性的信念和观点,从而恢复和建立合理的、积极的思维方式。

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就是一种设定某种情境与题材,让学生扮演一定角色,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充分体会角色的情感变化和行为模式,表露自己或角色的人格、情感、人际交往、内心冲突等心理问题。

然后通过观察、体验,进行分析讨论,从而使学生受到教育。

其的作用就是于在扮演角色过程中可以显露当事人行为、个性上的弱点与矛盾之处;给当事人宣泄压抑的情绪提供了机会;让其能够理解角色的处境,消除不必要的误会和猜疑;使其从中学会合理而有效的行为方式。

而作为观众的学生虽不扮演角色,也可能对扮演者发生认同作用。

角色扮演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1、集体的角色扮演。

其主要步骤是:

设定目标,确定情境;辅导教师对角色扮演作解释,排除学生各种顾虑;辅导教师指导学生发展情节,准备剧本,设定角色,分派角色;演剧时,教师可作指导示范,也可扮一个角色;事后分析讨论,表达感受。

2、个别形式的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生活中的自己,辅导教师扮演他的父母、同学、朋友等。

3、让学生轮换扮演两个角色。

与之打交道的另一个角色是用空椅子子代替。

让学生练习同想象中的坐在空椅子子上的人物说话。

4、固定角色扮演。

让学生按照辅导教师为他撰写的草稿,扮演与自己原来性格不同的角色。

如学生原来是被动的,就让他扮演主动的角色。

在两周时间中,学生每天必须细读扮演草稿三次,并在日常生活中按角色身分去说、想、做,去同他人打交道。

运用角色扮演法的原则:

1、假如学生明显地表现出害怕,不要勉强让他们扮演,而是分给他们一些其它任务,直到他们自动参与。

2、鼓励学生把角色扮演当作一种游戏。

3、把注意力集中在所扮演的角色而不在学生身上。

注重角色所表现出的意义和感觉,而不是学生表演得多么好。

创造一种非批判的气氛,使学生有信心,喜欢表达他们自己。

4、应使课堂气氛活跃,非表演同学积极关注表演者,给予表演者更多的支持和激励。

榜样引导法:

教师利用学生有很强的模仿特点,让他们通过榜样行为的观察,使自身受到强化,模仿榜样的言行,从而实现受教育的目的。

榜样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符号性的(通过传播媒介来呈现的榜样)。

使用榜样引导法的原则:

1、榜样的选取必须是可亲、可敬、可信并与学习者有较大相似性。

2、榜样行为的展现应是渐进的。

3、呈现榜样的同时,最好配以讲评,突出模仿行为。

4、为学生模仿行为提供心理安全,促使其大胆模仿。

5、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强化模仿行为。

常用的榜样引导法:

1、参观、访问。

参观工厂、农村、公园、学校等,走访工人、农民和优秀学生,听其言,观其行,激发学生向榜样学习的强烈愿望并从身边做起,加强自身修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如,走进公园看到许多人都主动把果皮、纸屑扔进垃圾箱,不践踏草坪,教师趁势提示,提高学生的模仿倾向。

可以说有目的地参观访问只是榜样学习中的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模仿身边的榜样,从日常生活做起。

由于榜样是活生生的,学生较易保持注意力,所以此方法适合于小学各年级。

从教育内容说,较适合个性塑造,美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等。

2、媒体教学

充分利用科技教学手段,通过传播媒介来呈现榜样(传播媒介有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电影、卡通片、文字说明等等),学生观察榜样,进行模仿学习。

这种榜样比真实榜样更能突出要求模仿的行为,因为教师能够事先做精细的安排,而且比真实的榜样更安全,真实的榜样是不受严格限制的,是富于变化的。

又由于媒体榜样可反复使用,所以在心理教育上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式。

实践证明,“百部爱国主义影视片教育”已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由于这种教学方式教育性兼容艺术性,形象生动有趣,颇受学生欢迎,可对不同年级学生施教,教学内容可涵盖多个方面。

讨论法:

讨论法是所有教学活动中使用最为普遍的方法。

是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学生对某一专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意见,群体进行研讨的学习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集思广益,沟通彼此的思想和感情,促进问题的解决。

通常可以用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集体讨论的方式有:

1、专题讨论:

即由心理教师针对在某一段时间里面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进行专题性讨论。

比如:

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让学生讨论如何更加快的更加好的转入到正常的紧张的学习轨道上面来;在考试前讨论有关考试策略和考试焦虑的问题;在学期结束前和学生讨论如何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

2、辩论:

就争论性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提出正反两个方面不同的观点、论据。

3、配对讨论:

指就某一主题,先作2人一组的讨论得出结论;然后和另两个人讨论的意见沟通协商,形成4个人的共同意见;最后又由第二步的两组和另外两组一起作第3次的讨论和协商,得出8个人的共同想法。

其优点是经3次讨论,分析问题比较充分,且参与性高,每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

4、脑力激荡:

(头脑风暴)

这种方法是由美国著名创造学家奥斯本提出来的。

它利用集体思考和讨论的方式,使思想观念相互激荡,发生连锁反应,以便能够引出更加多的想法或意见。

它往往是在团体中通过暂缓判断和评价,鼓励团体成员对同一问题提出尽可能多的不同看不法。

必须遵循的规则为:

不予批评嘲笑;鼓励畅所欲言;允许异想天开,意见愈新奇愈多越好;欢迎对他人意见作综合改进;自始至终保持轻松自由的心态等。

5、六人讨论:

这种方法以6人为单位分组。

在小组讨论中每个人都先对要讨论的问题做自己的思考,然后进行组内的交流。

这是一种人人参与又比较省时的方法。

价值观辨析法:

价值观辨析法就是在教师的安排下,学生通过讨论、辩论等方法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并把自己的行为模式与他人的行为模式进行比较,解决价值冲突,进而按照自己较符合社会要求的价值观支配自己的言行。

运用价值观辨析法的原则:

1、教师首先必须诱发学生的态度和价值陈述。

2、教师必须无批评地和无批判地接受学生的思想、情感、信念和观点。

3、教师必须向学生提出问题以帮助学生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念。

常用价值观辨析法:

1、小组讨论法

针对某一问题设置情境(问题应为开放性问题),教师把学生分成小组,分组方式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匹配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每个小组内成员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畅所欲言,最后形成小组意见。

接下来小组与小组讨论或辩论,最后由老师做总结。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主要功能是应用问题,使讨论顺利进行并使讨论不离开主题,鼓励成员多贡献意见。

此方法需要一定的认知基础,较适合于中、高年级学生。

教育内容适合于学生自我评价、学习态度、个性、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教育。

2、两难问题法

教师利用假定的、设计的或真实的两难问题,让学生进行判断,激起内心价值冲突,触动原有的心理认知结构,产生不满足感,以达到改变自己原有认知结构的目的,从而提高心理水平。

教师应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交流或辩论,做出判断,寻找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

此方法根据问题设置可适合于不同年级学生。

在教育内容方面,适用于学生个性塑造和品德形成等。

除以上方法外,还有排序与选择,敏感性训练与倾听技术,歌唱与美术,游戏与刺激,以及个人日记等价值辨析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灵活使用。

行为强化法:

行为强化法就是教师运用奖惩等强化手段来巩固学生良好行为、消除不良行为或建立某种新的良好行为的一种方法。

所谓强化是指任何有助于机体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强化手段一般有正强化、负强化和惩罚。

凡施加某种影响并有助于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叫正强化。

凡移去某种不利的影响并有助于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叫负强化。

惩罚是指减少或消除某种不良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而在此行为发生后所跟随的不愉快事件。

由于负强化和惩罚效果不够稳,而且可能带来一些负作用,所以在教育中多采用正强化。

运用行为强化法应遵循的原则:

1、多使用正强化少使用负强化和惩罚。

2、教师必须明确通过教学要改变哪些不良行为习惯,建立那些行为方式。

3、强化物和强化方式的选择因人而定。

4、强化时有必要对学生伴随说理教育。

几种常用的强化方法:

1、奖励

奖励是指施于行为之后以增加该行为再次出现可能性的事物,是一种正强化。

奖励一般可分为社会性奖励、物质性奖励和活动性奖励。

社会性奖励包括微笑、赞扬、拥抱、亲昵、抚摸等,这种奖励对低年级学生特别有效。

物质奖励是用可消费的物品作强化物,如饼干、食物、音乐、玩具、图片、代币等等。

活动奖励是指用一些学生喜欢的活动作为强化物,如自由时间、跳皮筋、踢球等。

具体使用何种强化物要根据学生个人受好而定,另外,还要注意让学生学会自我奖励。

运用奖励时应注意:

奖励的行为是具体的;奖励的选择遵循多次奖励仍不满足为原则;鼓励学生自我奖励。

2、惩罚

惩罚是指为减少或消除某种不良行为再次出现可能性而在此行为发生后所跟随的不愉快事件。

在学校里教师一般运用两类惩罚,第一类惩罚是在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发生后施加某种痛苦或厌恶的刺激,以减少受罚行为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如批评、警告、记过,甚至开除学籍等处分。

第二类惩罚是在不良行为发生后,取消学生喜爱的某种刺激以减少受罚行为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如扣除行为得分、暂时收回某种奖励或暂时取消参加某种娱乐活动的权利等等。

除此之外,让学生学会自我惩罚。

运用惩罚时应注意:

避免不适当的惩罚,如体罚或变相体罚;惩罚应有很强的针对性,重罚其事,轻责其人;惩罚伴随说理教育,以提高惩罚效果;力戒惩罚后又立即给予奖励。

3、强化不相容反应

这一方法是把不强化那个不合社会要求的反应同强化另一个与顺应不良行为显然对抗的合乎社会要求的反应相结合,借以消除顺应不良反应的方法。

例如,上课有的学生爱做小动作、不认真听讲,老师可以给予认真听讲的学生奖励,从而使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改掉做小动作的坏习惯,学会认真听讲。

对于咬指甲的人,可以教他在任何时候,只要想到咬自己的指甲,就握紧拳头将双臂交叉放在胸前,以对抗咬指甲行为。

这种方法类似于“冷处理”。

冷处理就是当学生做出不良行为时,不予理睬,使他得不到关注,久而久之这种不良行为就可能消退。

以上几种行为强化法重点是针对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不良行为的矫正,在心理教育过程中可以适用于不同年级的学生行为塑造和矫正。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所使用的方法除了以上论述到的以外,还有许多其它的方法,如游戏法;讲授法;自述法等。

而这些辅导方法的分类也不是绝对的,它们彼此之间有一定的交叉和包含的关系。

这些众多的方法又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认知,另一类是行为。

为使收到良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