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步骤.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23475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步骤.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步骤.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步骤.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步骤.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步骤.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步骤.doc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步骤.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步骤.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步骤.doc

四年级上册

一、P4第2课我们的营养

【实验名称】检验食物的营养成分

【实验器材】烧杯、水、淀粉、玻璃棒、碘酒、滴管;馒头、米饭;白纸、瓜子;镊子、酒精灯、瘦肉。

【实验步骤】

(一)检验淀粉实验

1、把少许淀粉放在烧杯内,加一点水,用玻璃棒搅拌成淀粉状糊。

2、用滴管吸入碘酒,在淀粉糊中滴入2—3滴碘酒,淀粉糊变成了蓝色。

说明:

淀粉遇到碘酒变蓝色。

根据这一特性,可用来检测食物里是否含有淀粉。

3、把少量米饭放在硬纸板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到米饭变成蓝色。

4、用滴管再向馒头上2—3滴碘酒,观察到馒头变成蓝色。

结论:

淀粉遇到碘酒变蓝色;米饭、馒头中含有淀粉。

(二)检验脂肪实验

把花生、瓜子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在白纸上留下了淡黄色、半透明状的油渍。

说明:

花生、瓜子中含有脂肪。

(三)检验蛋白质实验

把瘦肉切成条状,用镊子夹一细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过一会儿闻一闻,会闻到一股像烧鸡毛一样的气味。

结论:

像烧鸡毛一样的气味,是蛋白质被烧的气味。

说明瘦肉含有蛋白质。

【实验说明】区分油渍和水渍

油渍:

发黄、半透明;

水渍:

原纸色、不透明。

补充:

在做脂肪实验前先让学生观察水滴到纸上的特点,以便区分油渍和水渍。

二、溶解实验(第4课:

水变咸了)

【实验材料】三个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高锰酸钾、沙子

【实验步骤】

1、在三个烧杯中倒入同样多的水(约三分之一)。

2、用药匙分别取适量的食盐、高锰酸钾、沙子,先观察这三种材料的形状、颜色等,再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搅拌时要按照一个方向。

3、搅拌后,静置一会,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食盐、高锰酸钾在水中会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下来。

沙子在水中无论怎样搅拌,仍然没有变化,还会沉降下来。

【实验结论】食盐、高锰酸钾会溶解在水中,沙子不会溶解。

【注意事项】

1、溶解的一个判断条件是在水中是否化成肉眼看不见得微粒,这和粉笔颗粒在水中的漂浮现象是不同的。

2、像高锰酸钾这样的药品,不能直接用手取,应该用药匙量取,为避免化学反应,尽量避免使用金属勺子。

要适量,几粒即可,这样效果最好。

3、玻璃棒的用途:

玻璃棒用于搅拌液体、引流或蘸取试液。

实验前后应及时洗净玻璃棒,以防沾污试剂。

搅拌时玻璃棒不要碰击器壁,防止碰破容器或造成液滴溅出。

三、P12第5课怎样加快溶解

【实验名称】探究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冰糖、小锤、冷水、热水。

【实验步骤】

(一)搅拌

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

3、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

观察到:

被搅拌烧杯中的冰糖溶解得快,没有被搅拌的烧杯中的冰糖溶解得慢。

结论:

说明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二)用热水

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

观察到:

热水中冰糖溶解得快,冷水中冰糖溶解得慢。

结论:

说明用热水可以加快溶解。

(三)研碎

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

2、取两块同样大小的冰糖,将其中一块研成粉末,然后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同时搅拌相同时间。

观察到:

研成粉末的冰糖溶解得快,没研成粉末的溶解得慢。

结论:

将物体研碎可以加快溶解。

【实验说明】

1、本课是学生进入科学学习以来,第一次引导他们自行设计对比实验,一定要控制好相同和不同材料,准备好有结构的材料。

2、三种方法同时使用,会使物体溶解得更快。

改进:

可以用高锰酸钾颗粒或方糖代替冰糖,1到2粒,不能太多,太多会影响观察。

净化水的实验:

沉淀

(第7课:

水里有什么)

【实验材料】烧杯2个、玻璃棒2根、明矾、泥水、药匙。

【实验步骤】

1、在两个烧杯里分别倒入大半杯浑浊水。

2、用药匙取适量的明矾放入其中一个烧杯中,同时搅拌两个烧杯中的浑浊水,然后静置。

观察两杯水变清的速度和清澈程度有什么不同。

【实验现象】两杯水中都有沉淀现象,但加入明矾的水中的杂质沉淀的快,水清澈透明。

【实验结论】沉淀有分离水中不溶解杂质的作用,但不能全部除去,明矾可以加快沉淀。

【注意事项】加入明矾的量课前教师要试验好,按同一标准分发给各小组。

净化水的实验:

过滤

【实验材料】铁架台(含漏斗架),玻璃棒,漏斗,烧杯,滤纸,经过沉淀待过滤的水和干净的水

【实验步骤】

1、将烧杯放在铁架台底座上,再将漏斗放入漏斗架,调节高度和位置,使漏斗颈下口直面贴在烧杯内壁上。

2、将滤纸对折2次成4层,打开,使其一边3层,一边1层,成漏斗形状。

3、将滤纸放入漏斗内,使滤纸上边略低于漏斗口,用干净水浸湿,并用手按一按,使滤纸紧贴在漏斗壁上。

4、将玻璃棒斜放在漏斗内(约45度角),下端轻轻抵在3层滤纸的一边。

5、将待过滤的水用烧杯沿着玻璃棒慢慢倒入漏斗内,水不要没过滤纸的上边缘。

6、观察比较过滤前后水有什么不同?

滤纸上留下了什么?

【实验现象】浑浊的水经过过滤变成了无色透明的水,滤纸上留下了细小的杂质。

【实验结论】用过滤的方法能除去水中不溶解的细小杂质,使水变清。

【注意事项】

1、过滤必须用玻璃棒引流,不可直接将滤液倒入漏斗。

2、滤纸要完好,无破损,否则会影响过滤效果。

3、承接滤液的烧杯要洁净,否则会使得到的滤液受到污染。

规范操作要点:

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可适当在滤纸外围加点水)二低: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中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倾倒液体烧杯尖口要紧靠玻璃棒,使液体慢慢流入漏斗;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边,玻璃棒稍倾斜,可成45度角;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避免滤液溅起来。

四、P20第9课植物的根

【实验名称】验证根的吸收作用

【实验目的】会设计观察实验;知道根有吸收作用。

【实验器材】一株生长好的植物、玻璃杯、花生油。

【实验步骤】

1、在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2、把植物放入玻璃杯中。

3、在玻璃杯里滴入花生油,防止水分蒸发。

4、用橡胶塞(中间钻孔、切成两半利于固定植物)固定好植物,并在杯壁处做标记。

5、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察玻璃杯中液面的变化。

【实验现象】玻璃杯中的液面会逐渐下降。

【实验结论】根有吸收作用。

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在水中的养分也吸收了。

【实验说明】

1、玻璃杯可用烧瓶代替,直接观察刻度,不用做标记。

2、花生油防蒸发,可用棉花代替。

3、橡胶塞可用橡皮泥代替。

四、P28第11课植物的叶

(二)

【实验名称】分离叶绿素

【实验目的】大多数植物叶呈现绿色,是因为叶中含有叶绿素的缘故。

【实验器材】锥形瓶、酒精、烧杯(盛水)、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脱脂棉(棉花)

【实验步骤】

1、把几片绿叶放入锥形瓶内,再加入95%的酒精到淹没叶片为止。

2、把锥形瓶放入盛热水的大烧杯中。

3、在三脚架上放好石棉网,然后把大烧杯放在水面,点燃酒精灯加热。

4、过一会儿,会看到锥形瓶中无色酒精完全变成绿色,这些绿色物质就是叶绿素。

【实验结论】叶子大多数呈现绿色的原因是含有叶绿素。

【实验说明】叶绿素不溶于水,溶于酒精。

将它加热煮沸,叶绿素就会跑到酒精中。

改进:

这个实验如果分组做,不太安全,演示的话不利于学生观察,可以让学生在家自己做,方法:

用矿泉水瓶子装上白酒,把绿叶放入瓶中,放到盛有水的锅中,在炉上加热,仔细观察,效果很好。

五、P30第12课植物的茎

【实验名称】验证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实验器材】凤仙花、水(滴入红墨水便于观察)、矿泉水瓶、小刀等。

【实验步骤】

1、剪取一枝凤仙花枝条。

2、把凤仙花插入装红墨水的矿泉水瓶里。

3、把装置放在阳光下,叶面水分迅速蒸腾水分,从而使红色染液迅速上升到叶脉。

4、当看到叶脉微红时,从瓶里取出,用清水冲洗,再制成切片观察。

【实验现象】茎内导管被染红,其他部分没被染红。

【实验结论】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实验说明】

1、凤仙花俗称:

指甲桃。

2、凤仙花可用芹菜(其叶柄和茎是相通的)替代,效果非常好。

3、时间不宜过长,因为时间长,就会因茎的横向运输,使茎内不只导管染成红色,其他部分也染上了红色,这样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了。

改进:

选用带树皮细的枝条比较好,能明显的区分茎运输水分和养料的部分。

六、P34第13课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实验名称】热空气实验

【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不漏气的塑料袋。

【实验步骤】

1、点燃酒精灯,用不漏气的塑料袋口朝下罩在酒精灯火焰上方。

2、塑料袋罩到火焰上后,我们看到塑料袋慢慢鼓胀。

用手摸一摸塑料袋,热乎乎的,手还感到塑料袋要往上跑似地。

松手后,塑料袋上升,升到空中翻转口向上,变瘪飘然下落。

【实验现象】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先看到塑料袋在火上方慢慢鼓胀,这是塑料袋内空气膨胀引起的,松手后又看到塑料袋上升,这是塑料袋内热空气带动的。

【实验结论】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实验说明】

1、规范使用酒精灯。

2、本实验中要引导孩子:

(1)感觉:

塑料袋热,而且有一股上升的力量,说明里面的空气已成为热空气。

(2)看:

塑料袋鼓起来,说明里面空气受热体积膨胀。

松手后,看到塑料袋上升。

说明热空气轻会上升。

3、如果用“纸蛇”实验,先把纸蛇提起,观察到纸蛇不转。

再把它放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纸蛇转动起来(近一点,再远一点)。

这样对比观察,更有利于说明热空气的性质。

改进:

选用小盘,里面放充足的酒精、棉花,这样产生的热量多,袋子上升的效果明显。

袋子的选择要注意轻的、薄的,长条形的大袋子效果明显。

七、P36第14课充气玩具里的科学

(一)压缩空气实验

【实验名称】压缩空气实验

【实验器材】注射器(或打气筒)、橡皮。

【实验步骤】

1、将注射器(或打气筒)活塞抽出,吸进空气。

2、将注射器(或打气筒)出口朝下,用橡皮堵住出口。

3、用力向下压注射器(或打气筒)的活塞,观察现象。

4、等压不动时松手,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用力压活塞,注射器内空气体积变小;当松开手时,活塞又弹回来。

【实验结论】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实验说明】手压活塞,用力要均匀,不要猛压。

改进:

1用塑料袋装半袋空气,扎住口,这时袋内空气几乎没有弹性。

用手从袋口往里撸,压缩空气,袋子会鼓起来,用手摁一下,明显感觉有弹性。

2、用两个一样大小的篮球,一个气足、一个气不足,让学生在拍球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得出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二)气球的反冲实验

【实验名称】气球的反冲实验

【实验器材】气球、曲别针、透明板、塑料线、小车。

【实验步骤】

1、把曲别针做成一金属环,粘贴在气球上方。

2、让金属环穿过拉直的塑料线,把线拉平。

3、将气球吹起松手,看现象。

【实验现象】气球吹起松手,会在铁丝上飞行。

【实验说明】此实验还可以这样做:

把气球吹足气,固定在小车上,松手看现象:

看到小车会运动。

【实验结论】气球内部的气体向某个方向喷出时,气球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这种现象叫反冲。

实验提示:

1让学生把手放到气球口部感觉空气向哪个方向跑。

2用小一点的气球,不用吹的很大,气球向反方向跑的效果比较明显。

如果出现气球撒手后气球转圈,可以解释因为气球的口朝的方向改变了。

【补充实验】有趣的“气垫船”实验,将气球的口端穿过光盘的圆孔进行粘贴,将气球吹起放到桌面上,气球会像气垫船一样在桌面上滑行。

八、P40第16课瓶“吞”鸡蛋的秘密

【实验名称】研究大气压力的存在

【实验目的】知道大气有压力;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

【实验器材】玻璃杯、硬板、水。

【实验步骤】

1、先在玻璃杯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