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3115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谐社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和谐社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和谐社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和谐社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和谐社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和谐社会.docx

《和谐社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谐社会.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和谐社会.docx

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的提出

电子讲义

课程大纲

一、和谐社会提出的背景

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三、和谐社会提出的意义

课件知识点汇总

T01:

古代的和谐思想

T02:

西方近代和谐思想

T03:

马克思的和谐思想

T04:

实力论

T05:

工业发展观

T06:

综合发展观

T07:

可持续发展观

T08:

科学发展观

T09:

社会建设的提出

T10:

对和谐社会的认识

 

正文

一、和谐社会提出的背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一次关于提高执政能力的决定中提出的,它是作为党提高执政能力的一个方面,也就是要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重要环节。

和谐社会理论提出以后,全党认真学习、讨论了和谐社会,接着又召开了权威的两会,在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肯定和阐发了和谐社会理论。

这样,和谐社会理论就从作为党的意识提升为民族的意识、国家的奋斗目标。

这几年来,对于和谐社会的讨论逐步展开。

前几天,在中共中央党校,很多部级学员以及权威的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都到会听了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报告,他认为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这是对和谐社会的一个很高的评价。

中国共产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这个主张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对以往的一些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并突破了以前的一些传统理论。

(一)古代的和谐思想

“和”的思想,“谐”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一贯的认识。

过去讲的“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明的一个缩影。

我国“和谐”的思想通常是讲起源于孔子、孟子。

孔子说过“和而不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孟子讲“天人合一”。

后来,人们发现春秋时代的晏子也有关于和谐的论述。

这样在提出时间上,中国就与古希腊相并列了,古希腊哲学家认为“和谐是美”。

再后来,中国的学者发现,周朝末年史伯说过“和实生物”,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认为这是最早的和谐思想。

这个观点曾经在温家宝总理一次出访时讲到,中华民族早就提出了“和实生物”的思想,中国的和谐思想是早于古希腊的。

因此说,中国的“合和”思想,“和谐”的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继承了这些思想。

(二)西方近代和谐思想

孔子、孟子等人的和谐思想是零碎的、不系统、不完整的。

关于较完整的和谐的思想在近代西方有三个流派:

(1)“社会均衡论”:

认为社会生活现象与结构都是处于运动当中,在运动中要讲究它们的均衡。

(2)“协和社会论”:

认为社会为了共同的利益而组成,共同利益之间要和谐。

(3)“社会系统论”:

认为整个社会是一个大的系统,系统之间有复杂的关系,互相交错,还提出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理论。

但是这三种理论也是不完整的。

(三)马克思的和谐思想

马克思对和谐社会也有着精辟的阐述。

西方很多学者一提到马克思主义就说到阶级斗争,这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也没有抓住马克思主义的本质。

列宁说过,阶级斗争不是马克思的发明,比马克思更早的资产阶级的学者在马克思之前就提出了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既讲过阶级斗争,更讲过和谐的思想,讲过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这一点是写进了《共产党宣言》中的。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谐社会就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和谐社会是和科学发展观同时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也是对以往的一些发展观的突破,站到了以往各种发展观的制高点。

下面具体介绍发展观的发展阶段:

(一)实力论

最早的发展观是在一战末、二战中形成的实力论,那时候是讲列强,他们认为发达国家即是列强,衡量的标准就是飞机加大炮。

(二)工业发展观

二次大战结束后,这种观点受到人们的藐视。

发展工业成为我们的需要,人们开始重视工业的发展。

随着工业的发展,人们提出了工业化、后工业化,也开始提出了工业发展观,也是哪个国家的工业发达,哪个国家就更强大,这在当时有一定道理的。

但是后来的工业发展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工业发展观也有其片面性。

(三)综合发展观

综合发展观,即工业、农业、服务业都要发展,人和自然之间要协调。

综合发展观比工业发展观大大前进了,讲到了工农之间、城乡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在发展上的问题,但是人们为了发展会出现急功近利、立竿见影等的思想,会导致今天的发展可能为后来的发展埋下隐患,在认识到这个问题后,中央又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观。

(四)可持续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就是要求发展要持续,不能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尤其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可持续发展观又是一个长足的进步。

(五)科学发展观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登上了发展观的高峰,跟它相联系的和谐社会建设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

中国近现代在发展问题上的理论也有所突破,表现在:

20年代,共产党的哲学是斗争哲学,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机关刊物就叫做《斗争》。

在当时的情况下,在面临列强侵略的状况下是必需要斗争的,只有斗争才能够胜利,只有斗争才是正确的,在那个时代斗争的哲学是共产党的哲学。

建国后,两大对立阶级作为阶级的整体不存在了,我们就不应该再讲阶级斗争了。

文革时期的斗争把大家搞得家破人亡,这是历史的教训。

因此我们必须摒弃以阶级斗争为纲。

21世纪初,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思想,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是对斗争哲学的否定。

三、和谐社会提出的意义

和谐社会是不是就是和谐哲学,目前理论界还有争议。

但是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还是充满着矛盾。

任何社会都是充满着矛盾的,社会越是发展,矛盾就越多,所以,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不是没有冲突的社会。

我们过去的“对立统一”理论讲,任何事物之间有对立的一面,只是认为事物之间只有对立的一面,那么就奉行斗争的哲学。

如果还认为事物之间还有统一的一面,那么就奉行统一的思想了。

如果认为统一居于主导地位,那么就是坚持和谐,如果认为斗争是主导方面,那么就是持有斗争思想。

我们对此应有完整的认识。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共同的目标,我们要统一到这个目标上来。

这就是和谐社会提出的哲学基础,是对过去的哲学的取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对我们中国以往一些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和谐思想的提出在国内引起了巨大反响,世界上很多的国家都称赞中国的和谐思想,认为是在寻求和谐之道。

和谐是能够产生巨大生产力的,协作就是一种生产关系,能够产生生产力,和谐本身就是一种最佳的生产关系。

(一)社会建设的提出

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理解,我们也经过了一个长时间的认识过程。

最初,我们提出要建设两个文明,即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当时在世界上有着两类、三个文明:

即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而我们把制度文明,政治文明放到精神文明里面来提。

后来发现,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会拖住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后腿,现在的一些社会病是与我们的政治体制滞后、不健全有关系的。

于是党中央提出了三个文明,唤起了人们对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视。

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上述的三种文明是整个国家、社会发展的基础,而不是全部。

我们通常认为,经济发展自然会带来社会的发展,但这是基础,是一个方面,决不是全部。

人们经常会发现:

经济上去了,社会问题随之而来,如:

我们现在经济在突飞猛进,GDP上升很快,可是社会矛盾也在加剧,群体性事件的增幅也很大。

据统计数据显示,前几年群体性事件增幅是17%,这决不是我们需要的。

于是提出了二加一再加一,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把社会建设加进去,社会建设就是要建设和谐的社会。

和谐社会是经济发展的目的。

过去讲的先生产后生活,在特定情况下是正确的,但是我们生产是为了生活的,安排生产要看生活的需要,社会是经济发展的环境,社会也是检验经济结构合理不合理的一个标准。

和谐社会是我们在战胜非典之后的两三个月提出的,温总理在一次作内部报告时说:

是SARS唤醒了我们要重视社会,告诉我们这些年来我们是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经济的腿太长,社会的腿太短。

我们的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失去了我们发展的目的,甚至有些地方和我们的经济发展目的背道而驰,所以中央提出了四项建设,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就是要重视社会建设,社会建设是我们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一个总体布局。

重视了社会建设,可以使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在一个更广阔的领域发展,抓好了社会建设,就能在广阔的领域中进行制度建设,就能在历史更高点上推进我们的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

(二)对和谐社会的认识

和谐社会也是分层次的,它不是一种社会制度,而是一种社会状态。

在封建社会,也会有短时间的某些地方的和谐,如历史上的康乾盛世;早期中国的抗日根据地也是和谐的。

历史上有社会状态的和谐,同样,世界上其它的地区和国家也有着和谐的一面。

和谐社会可以分为:

低度和谐、中度和谐和高度和谐。

我们要把不和谐变成低度和谐,把低度和谐变成中度和谐,中度和谐再转化为高度和谐。

当然一步登天也不排斥,例如:

山西的黑砖窑事件说明这个地方的社会是不和谐的。

但如果他们能够化解矛盾,也可以实现突变,那里也可能会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模范地区。

和谐是要分层次、分类别的,否则就是滥用和谐。

建设高度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是我们的目标,所以我们要继续学习、领会并发展和谐社会的理论。

和谐社会的理论是没有止境的,和谐社会的建设也是没有止境的。

任何一个人都可以为和谐社会作贡献,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理论。

和谐社会的内涵

电子讲义

课程大纲

四、和谐社会的内涵

五、和谐社会的社会学内涵

课件知识点汇总

T01:

和谐社会的内涵

T02:

和谐社会是一个社会资源兼容共生的社会

T03:

和谐社会是一个社会结构合理、匀称的社会

T04:

在和谐社会中,社会行为要规范有序

T05:

我们的社会运筹要科学得当

正文

一、和谐社会的内涵

建设和谐社会就要了解其内涵,我们对于和谐社会的认识在一步步的提高,当然这些认识也是有变化的,是一个认识深化的过程。

我们对于和谐社会最早的认识是归纳提出了28个字: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六个方面概括起来包括两大方面:

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或者可以说是三个方面:

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另外,也还有很多学者认为应该将其分为四个部分:

人与自己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具体来看:

安定有序:

安定是和谐社会的前提,和谐发展是一种有序的发展,是有条不紊的。

我们讲有序是包括政治参与、社会参与以及社区参与等都要有序。

民主法制:

这是从政治上来讲的。

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共鸣的社会,没有民主就没有和谐,没有法制也没有和谐,只有有了民主,人们才能够生动活泼,心情舒畅。

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和诚信友爱是从道德上来讲的。

公平不只是机会上的公平、过程上的公平以及结果上的公平,公平还包括经济上、政治上、社会生活上公平。

诚信友爱:

诚信,目前在中国是处在滑坡阶段,因为不诚信,我们付出了很大的成本;没有诚信就没有安全感,不诚信带来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友爱是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现在我们的妒忌心理也太重,人与人之间不够友爱。

去年我们的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这正是针对我们现在很多地方对于美、丑,善、恶以及真、假等方面是颠倒的这样的问题提出的,“八荣八耻”是用来规范我们的行动,用来治疗我们的假、丑、恶等问题的。

充满活力:

和谐社会不是只要求稳定,更不是死水一潭,和谐社会应该是充满活力的社会,大家都应争先恐后地向前进。

国外的社会系统论是和谐理论中的一种,但是也有其局限性,这种理论认为社会系统可以自我调解,人们不需要做什么努力。

但是我们应看到依赖、迷信于自然调节是不对的,它只是可以作为一种参考。

社会的自我调节是存在的,可是我们不能完全依赖自然调节,我们必须以积极的、以战斗的姿态来建设我们的社会。

和谐社会是一个动态的社会,我们要不断地创新,勇于否定过去,突破过去,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和谐社会的社会学内涵

从社会学来看,和谐社会有四个方面的内涵:

(一)和谐社会是一个社会资源兼容共生的社会

社会资源兼容共生即是能够让社会资源共同生存、共同生长。

自然界有自然资源,社会也同样有社会资源。

我们通常所讲的社会资源包括五种:

人口、民族、宗教、政党以及阶级阶层。

社会资源是多样的,互相之间也有矛盾、冲突,我们的社会、政府要善于把各种资源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合力,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围绕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前进。

和谐社会是各类社会资源能够互相促进而又互相制衡的一个经纬交织的公民社会。

和谐社会能给社会资源带来利益,社会利益不是均衡的,但是或多或少都应该给每一个阶层带来利益。

(二)和谐社会是一个社会结构合理、匀称的社会

和谐社会是一个社会结构合理、匀称的社会,就是社会的各个系统之间有比较匀称、均衡稳定的关系。

社会结构是指人口结构、阶级结构、民族结构、职业结构、地区结构以及家庭结构。

社会结构不合理会导致社会资源浪费。

民族结构:

现在我们强调社会结构时强调民族结构比较多,我们之所以有今天,是在于我们五十六个民族的团结。

宗教结构:

从历史上看,多种宗教并存的时候社会比较和谐,宗教单一很难和谐,当然很多的宗教也会导致很多的冲突,我国有五大宗教:

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

人口结构:

一直以来,我们忽视了人口的结构问题,认为人口结构比较简单,人口结构是简单的,但是人口结构又是很重要的问题。

关于老少结构上,老龄化问题已成为我国非常重要并急需解决的问题。

但是人口结构中最严重的是性别结构,这是被人们所忽视但又十分严重的问题。

人们一直认为性别结构是天然合理的,因此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一夫一妻制。

这种制度的基础就是性别的一比一比例。

然而,现在我们国家的性别比例严重不合理,有数据显示: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男女性别比例为114比100,中部为117比100,西部地区为121比100,这种结构将会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我们应该加以重视。

地区结构:

也可以说是城乡结构或者是贫富差距问题。

我国东西部地区差异巨大,可以说东部是城市,西部是农村。

(三)在和谐社会中,社会行为要规范有序

我们每个人都会产生很多的行为,这些行为会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要规范我们的行为,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我们通常所讲的规范包括五大规范:

法律、纪律、道德、宗教教规以及风俗习惯,这五方面缺一不可。

这五大规范各有各的职能,处于第一位的是法律,任何人都要在法律的制约下,法律是硬的;

纪律:

不同的行业、不同的政党、不同的组织都有不同纪律;

道德:

与法律相比,道德是软的,因为道德有时代性、地方性。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道德。

下面两个是说明道德具有时代性的例子:

恩格斯的《家庭起源说》中介绍到:

德国瓦格纳说“谁曾见过哥哥抱着妹妹做新娘”,马克思回应说“在原始社会就会有哥哥抱着妹妹做新娘”,在原始社会,这是合乎道德的;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很多版本,第一版的第一页说到“一切人类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但是马克思在后来认识到原始社会是没有阶级斗争的。

上面的两个例子说明:

道德是变化的,是软的,无所不包的,是无所不在的。

道德决定法律,道德水平决定法律水平。

比如,我国颁布了反对歧视妇女的法律,得到了大张旗鼓的宣传,但是这在很多其它的国家是不值一谈的,因为这些国家的人对女性是很尊重的,很少有歧视妇女、殴打妇女的现象,因此不需要再去宣传。

法律和道德是相互联系的。

宗教的教规是对世界范围来讲的,很多国家中的绝大部分人都是教徒,因此这些国家的宗教教规是会起很大的作用的。

宗教教规在我国的情况不突出,尽管我国宗教人士大约有一亿人,而且隐性教徒、潜在教徒很多,甚至还包括一部分官员、学者在内都在信教,所以教规还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据许多地方调查显示:

有神论者的犯罪率低于无神论者的犯罪率。

风俗习惯,这个规定更具有地方性、时代性,但是是不可忽视的规范之一。

乡规民约在人们的生活中通常起到很大的作用。

比方说在我国云南地区,吸毒现象严重,但是有一个村子却没有吸毒的现象。

原因是:

这个村有一个村规就是吸毒的人不能祭祖。

这是一个普通规定,却起了很大的作用。

我们应把不同的社会规范:

软的、硬的、成文的、不成文的规定都拿出来,这样的社会才能够井井有条地发展。

(四)我们的社会运筹要科学得当

社会运筹即是我们通常讲的社会的整合,社会的管理,但是社会运筹更关键的是要科学得当,这就涉及到社会管理问题。

社会和谐是少不了社会管理的,社会管理也可能变味,社会管理需要庞大的社会工作者,可是把社会工作者行政化、官僚化也不行,社会管理要靠社会组织、民间组织、社团,我们国家的社团比例太少,不足30万,按比例来看,只有发达国家的二十分之一,因此我们应发展社团。

我们要发展社会组织,非政府组织是政府的伙伴,助手,非政府组织能够起到政府起不到也不应该起的作用。

社会发展不发展,和谐不和谐,社会组织的数量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

社会组织要科学管理,不能变味,不能官僚化。

社会运筹得当包括社会管理的中心是否正确,社会工作应该是面向全社会的,不管是富人社会还是穷人社会。

但是社会管理的重心应该放在弱势群体上。

社会的管理应该是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的。

西方有句名言:

“政府是为弱势群体而设的”。

市场经济中的失败者应该由政府和社会组织来管,政府应为弱势群体服务,我们的社会组织更应该为弱势群体服务。

明确了中心,我们的社会管理才会有效,我们国家长期不提“弱势群体”是一个失误。

关心弱势的是强势、关心穷人的该是富人,因为没有穷人就没有富人的财富。

所以富人更有社会责任关心穷人。

社会运筹得当还包括明确方法,我们如果要想真正了解社会问题,就需要多种方法并用。

因此,社会要想和谐就要搞好社会管理、社会整合,使社会运筹科学得当。

共同富裕与和谐社会

电子讲义

课程大纲

六、导致不和谐的因素

七、贫富差距过大的原因

八、实现分配公平的途径

课件知识点汇总

T01:

导致不和谐的第一因素

T02:

基尼系数

T03:

贫富差距过大的原因

T04:

分配制度的不合理

T05: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T06:

隧道效应

T07:

建立合理的社会结构

T08:

分配公平的重要性

T09:

城乡二元结构

T10:

初次分配、二次分配以及第三次分配

T11:

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

正文

一、导致不和谐的因素

对于导致不和谐的因素,迄今为止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

有些人认为有18个因素,而有些人认为只有10个因素。

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利益流向”。

利益流向哪一方,每一方流入利益的多少以及性质,都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

而对于如今的中国来说,贫富差距过大是不和谐的第一因素。

(一)导致不和谐的第一因素

贫富差距过大说到底也是一个利益分配问题。

利益在不同的群体之间分配严重失衡,于是导致了群体之间矛盾的不断加深,随着群体之间矛盾的不断加深和扩大,社会的不和谐因素越来越多,也会变得越来越不安定。

这就印证了一句话:

经济问题是根本问题,而利益分配显然是经济问题。

利益问题对于整个社会和谐来说,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二)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

它的含义是:

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

基尼系数最小等于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最大等于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实际的基尼系数介于0和1之间。

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

若低于0.2表示收入高度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社会处于警戒点之上,也就是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社会处于危险点之上,而这意味着收入差距悬殊。

据调查,中国在80年代前后,基尼系数处于0.2左右的水平,而对于现在中国的基尼系数,尚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普遍认为已经超出了社会的警戒点。

而相对而言,有些北欧国家的基尼系数基本都处于0.2以下,收入分配状况显得比中国要合理很多,这也许值得我们国家深思。

二、贫富差距过大的原因

(一)贫富差距过大的原因

很多人写文章论述过贫富差距过大的原因。

有一部分人认为,贫富差距过大的原因是由于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实行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这种说法是缺乏科学道理的。

因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一政策的提出是有特定的时代背景的,在特殊年代,因为要破除大锅饭的不良影响和提高人们的生产积极性,“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一政策应运而生。

在产生之初,对于整个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

富裕的过程总是有先有后的,而将贫富差距过大归咎于“让一部分先富起来”的政策是很片面的。

真正造成贫富差距过大的原因应该是分配制度的不合理。

(二)分配制度的不合理

我国现如今存在多种分配方式,包括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按资本分配等等。

分配方式的多样化是为了尽量保证分配过程中的公平。

可是不能忽略的现实是,现有的分配制度依然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就拿山西小煤窑矿主来说,他们都是由原先的乡干部及村干部转化而成的,他们的月收入在10万到30万之间不等,令人咋舌。

而相对应的是,煤矿工人的月收入在1000到1500元之间,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在100倍以上。

这里就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管理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差别应该有多大?

这个问题值得考量。

国家规定将年收入600元以下的列入贫困线以下人群,可是我们可以看到,这个600元也许指的并不是纯粹的货币收入,而是实物收入和货币收入的总和。

我们可以预见,按照纯粹货币收入在600元以下这一标准来算,国家的贫困人口统计数目将会增加很多。

(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现如今,流行一句话: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效率优先,这无疑是正确的说法。

可是将公平放在兼顾的标准上,是否合理呢?

很多人意识到这一提法的一些缺陷,于是又提出“经济上讲求效率,社会上讲求公平”的说法,这一说法是对前一观点的改进,意味着认识上的飞跃。

可是经济上除了应该讲求效率以外,公平也是必不可少的。

经济中的生产、分配、消费和流通这四个环节,在每一个环节,我们都要力保公平。

这里面分配公平的重要性尤为突出。

就拿现在城市养狗的现象来说,因为养狗的需要,宠物医院、宠物食品、宠物美容相应出现,这一系列事物的出现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同其他经济现象一样,这一行业的产生以及兴起对于GDP的增长起着一定的作用。

可是我们应该注意到事情的另外一面:

有些狗平均年消费水平,高于很多人的年平均消费水平。

这一现象无疑在向我们昭示着分配不公问题的触目惊心。

(四)隧道效应

所谓隧道效应,指的是同在隧道里两个不同车道的两辆车,刚开始,两辆车以相近的速度行驶,可是后来,左边的车不断加速行驶,而右边的车始终处于静止的状态,这时候右边的车就会不满,有行驶和超越的冲动。

这也印证了“不平而鸣”这一道理。

而不平的直接结果必然是社会难以和谐。

马克思曾在《雇佣、劳动与资本》中对于上述效应有比较形象化的描述。

如果A住着瓦房、B住着茅草房,此时也许B觉得自己境况尚可,而当A如果住在高楼大厦里面,而B依旧住茅草房,这时候差距过大就会导致B心理的不平衡。

此时的嫉妒是不可避免的。

隧道效应,说明的一个形象的道理就是:

所谓共同富裕,应该是富人和穷人并肩朝更高的目标前进,而不应该是一方急速前进,而另一方止步不前。

差距悬殊必然导致社会的不和谐。

(五)建立合理的社会结构

要想实现共同富裕,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实现社会结构的合理化,所谓社会结构的合理化,就是要扩大中等收入者的人数,最终使得中产阶层人数占社会的绝大部分。

只有整个社会形成了橄榄型的结构,才能保证它的稳固以及和谐。

随着中等收入群的不断扩大,富人和穷人必将会越来越少,而富人少和穷人少,毕竟都形不成规模,对整个社会的和谐影响也将会是很有限的。

而相应地,如果穷人太多或富人太多,穷人的仇富心理必将会愈演愈烈。

(六)分配公平的重要性

邓小平曾多次倡导共同富裕。

1992年在南方讲话中,他提出了市场经济理论,并论述了社会主义就是共同富裕。

早在1985年,他就表明,社会主义应该遵循两条重要原则,即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坚持一部分人先富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