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3062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教案.docx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教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教案.docx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处处留心皆学问

本组概述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处处留心,连续观察”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组成。

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进行连续观察,让学生进行细致、仔细地描写,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对事物的描写。

设计理念

主题阅读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运用学到的方法快速地在同一单元主题下进行大量的阅读,达到主题阅读倡导的无师自通,“不求知识统一,力求自主创新”的个性化阅读。

本设计,我主要是通过“单元导读”让学生明白本单元的阅读内容和阅读方法,提炼本单元的单元主题。

然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学习并运用观察方法描写事物,热爱大自然,绿色环保意识,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4课时完成。

单元教学内容:

部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课文:

《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

单元教学目标:

“一主”目标:

1、能正确认识并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书后四字格中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通过看图、学文,感受作者认真细致、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4、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两翼”目标:

1、阅读《爬山虎的脚》2篇文章,3篇古诗,背诵喜爱的诗文。

2、在批注式阅读中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

单元教学重难点:

1.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2.写一个人,注意把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出来。

3、本单元安排了习作《写观察日记》,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教法学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处处留心皆学问》14课时教学设计流程

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内容

基本课型

“一主”目标

“拓展”目标

教学建议

 

第一

课时

 

 

《古诗三首》

《爬山虎的脚》

《蟋蟀的住宅》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会概括文章大意。

 

“想一想作者是如何细致观察的”。

第二三

课时

 

全组生字词

课本上的生字词

 

重点字、难写字、易错字重点指导,背诵句段加强背诵方法及情感的指导。

 

第四

课时

 

《暮江吟》

 

 

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诗人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

 

第五

课时

 

《题西林壁》《雪梅》

《卜算子•咏梅》

 

(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引导学生自学毛泽东笔下的梅花,体会不同角度观察的效果。

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

(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第六

课时

 

 

《爬山虎的脚》

《找骆驼》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方法。

通过对《找骆驼》的学习,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第七

课时

《蟋蟀的住宅》《蟋蟀出世记》

以文带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学习作者耐心观察。

通过对《蟋蟀出世记》的学习,学习作者不同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引导学生用心观察、长时间观察的好习惯。

 

课时

《鲁班造锯》《达尔文的故事》《蚂蚁的趣闻》

 

体会观察的重要性,学会用观察的眼睛看世界,激发学生观察自然,体味生活的兴趣。

借助工具书把文章读通顺,读出情感,读出韵味,积累佳句名篇。

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第九

课时

完成本单元的基础训练,口语交际等内容

认识眼睛的结构,掌握近视形成的原因。

要求学生做到预防近视,并掌握保护眼睛的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并且持之以恒。

 

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第十、十一

课时

本单元习作指导及讲评

引导自评自改,互评互改,养成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让学生从中习得观察与写作的方法,并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学会观察学会表达。

 

第十二课时

 

语文园地

诵读优美文段,增强语文素养,深入体会名人精神,做一个健康向上的、有益于社会的人。

通过分享展示,为学生提供朗读展示的平台,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分享展示,不求知识同一,但求自主创新。

朗读时采用多种表现方式。

第十三课时

 

本组学习内容

 

复习

复习本单元的四字词语、多音字、读读背背。

熟练掌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创设情境,调动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巩固

 

第三组:

连续观察

(时间预设:

10.7—10.18)

第一课时(单元导读课型)

教学目标:

“一主”目标:

1.了解本单元内容,建立单元学习的整体意识,把握单元主题。

2、对课文先整体把握,了解四篇文章的大概内容,想一想文中的这几位人物都是怎样观察的?

教学重点难点:

感知单元主题,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教学流程:

(一)交流读书体会,初步了解名人。

1、读单元导语,了解本单元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2、让学生说一说这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位名人。

(因为有课前的预习,这里对预习情况做大体检查,了解学情。

3、教师指导总结,出示本单元主题。

(二)合作交流、自主学习

1.读一读课题,说说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2.自读四篇课文,想想作者是在观察哪些事物?

有什么收获?

3.小组合作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汇报交流。

教师指导

(三)品读课文、感悟观察的乐趣

  1.默读《爬山虎的脚》一课,提出自己的疑问,小组讨论解决部分疑问,再梳理问题。

  

(1)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

它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

它的叶尖为什么一顺朝下?

  

(2)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写了几部分内容?

  2、读相关段落,找出描写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的词语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爬山虎脚的样子。

  3、默读《蟋蟀的住宅》,感知全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再次默读,带着问题思考:

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

结果怎样?

5、小组合作朗读《古诗三首》和《蟋蟀的住宅》,思考以下问题:

(1)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说说课文围绕蟋蟀的住宅讲了哪两方面的内容,作者是怎样观察的。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他们都有着善于观察的习惯,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五)课后作业

必做:

课后将课文读给父母听听。

选做:

课后也选择一种事物,进行自主观察

(六)板书设计

观察与发现

《爬山虎的脚》——叶圣陶

《蟋蟀的住宅》——法布尔

第二课时整体识字

一、出示本单元二类字词,学生认读。

蜗牛(wō)蛟龙(jiāo)蟋蟀(shuài)丝毫(háo)慎重(shèn)挖掘(jué)搜索(sōu)倾斜(qīng)骤雨(zhòu)布置(zhì)宽敞(chǎng)抛弃(pāo)

二、指导一类字书写。

三、多音字

降jiàng(降低)曲qū(弯曲)xiáng(投降)qǔ(乐曲)

四、默写检查:

操场占领嫩红均匀重叠空隙根茎叶柄枯萎瞧不起牢固住宅临时慎重选择住址优良洞穴大厅卧室专家卫生比较

第三课时整体识字

一、近义词

舒服—舒适均匀—匀称空隙—间隙仔细—认真逐渐—渐渐牢固—坚固由于—因为临时—暂时隐蔽—隐秘简朴—朴素常常—经常慎重—谨慎温和—柔和疲劳—疲倦宽敞—宽阔柔弱—脆弱惊奇—惊讶立刻—立即平坦—平缓安静—宁静二、反义词

弯曲—笔直仔细—马虎隐蔽—明显慎重—草率宽敞—狭窄柔弱—坚强平坦—陡峭安静—热闹干燥—潮湿简单—复杂三、重点词语

引人注意毫不可惜随遇而安弯弯曲曲欢天喜地叽叽喳喳四、词语搭配

【形容词】(临时)的隐蔽所(温和)的阳光(舒服)的住宅(倾斜)的隧道(伟大)的工程(嫩绿)的叶子

【副词】(慎重地)选择(倾斜地)铺开(轻微地)摆动

【量词】一(道)残阳一(阵)风一(根)细丝一(条)隧道一(丛)草两(排)锯两(个)钟头两(寸)深

五、关联词

1.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2.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3.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4.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

六、重点句型

【比喻句】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反问句】蟋蟀怎么会有建筑住宅的才能呢?

【设问句】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

没有。

【拟人句】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第四课时《古诗三首》

《暮江吟》(精读赏析课型)

教学目标:

“一主”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写《暮江吟》。

2.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蕴涵其中的道理。

“两翼”目标:

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蕴涵其中的道理。

教学难点:

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

(师生齐背《草》)这首诗的诗人是谁?

(白居易)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

(板书:

《暮江吟》)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出示课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

二、读诗文,探究诗意

1.师:

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指名说题目的意思)

2.师:

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

(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

3.交流学习一、二两句。

在这两行诗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提出来。

(师生共同解答“残阳”“铺”“瑟瑟”等字。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4.指导朗读一、二两句。

5.指导学习三、四两句。

这两句描写了江边的哪些景色?

诗人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露水和月亮?

(板书:

露水月亮)把什么比作什么,又把什么比作什么。

诗人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连用了两个比喻描写了江边夜晚迷人的景色,诗中还用哪个词来形容?

(可怜)可怜是什么意思?

(可爱)(板书:

景色美丽)

6.指导朗读三、四两句。

7.指导朗读朗读整首诗。

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我们根据画好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三、配乐朗读,升华情感

1.指导配乐朗读。

师:

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这一路上他的心情愉快,被江边这红霞满天,弯月东升,露水晶莹的美景所陶醉了,下面我们随着音乐也来细细地品诗一番。

(生配乐朗读)

2.谈感受。

师:

如果此时你就是诗人,来到这深秋傍晚的江边,领略到这安静的、优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指名说感受)

五、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你能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做一首新诗,或画一两幅简笔画吗?

两样选择一个来完成。

板书:

《暮江吟》白居易

露水月亮景色美丽

第五课时《题西林壁》《雪梅》(以文带文)

《卜算子•咏梅》

教学目标:

1、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

(3)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4)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2、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1.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

(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我们知道,古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是悠久的中华文化瑰宝之一。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在西林寺上的一首诗。

(板书:

《题西林壁》)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

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

出示:

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理解题意

三、学习古诗《题西林壁》

(一)解诗题,知作者

1.师:

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

(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2.师:

谁知道苏轼的生平?

(生交流苏轼的资料。

)(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

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

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

(二)抓字眼,明诗意

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师:

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3.师:

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横看成岭侧成峰:

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

(教师板书:

横岭侧峰)(教师板书:

变幻莫测)

4.师:

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

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

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

(教师板书:

远近高低)(教师板书:

千姿百态)

5.师:

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

(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教师板书:

从不同角度观察)师:

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

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说一句话吗?

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

(识:

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

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6.师:

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

(“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

(三)多诵读,悟诗情多诵读:

1.师:

老师有一个问题:

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

(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

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

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

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

(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

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

2.四人小组表演悟诗情

师:

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

但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

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

(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四)总结师:

《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四、学习古诗《雪梅》

(一)看图片、赏雪梅

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张图片,我们一起来静静地欣赏。

师:

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

那你知道这种花在什么时节开吗?

生答:

梅花师:

说得对!

这是梅花,在冬天开放,很美丽。

特别是雪中的梅花更惹人喜欢。

自古以来,人们把雪和梅作为报春的使者。

可是,雪和梅却争执起来了,怎么回事呢?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雪梅》这首诗中去探个究竟。

(教师板书:

《雪梅》)“雪梅”就是雪中的梅花。

(二)读古诗、诵雪梅

1.借助拼音,把这首诗读正确。

2.听老师读,注意节奏。

3.自己读,读出节奏。

师:

节奏感出来了,诗的韵味也就出来了。

4.男女生接读。

(三)品诗句,悟道理。

师:

诗会背了,诗的意思知道吗?

1.借助注释,自己说一说诗的意思。

2.提出不懂的问题,一起解决。

3.和同桌说一说诗的意思。

4.一起说诗意。

师: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

这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

5.悟道理。

指名说。

1.从后两句中,我们可以知道雪和梅的特点是:

雪白梅香(教师板书:

雪白梅香)。

这首诗借雪梅的争春,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教师板书:

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正如《千字文》中所读到的;“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6.带着理解再读本诗。

(四)谈雪梅、拓诗词。

1.简介诗人。

师:

这首诗的作者是卢钺,是宋朝人。

他非常喜爱梅花。

2.谈雪梅的关系。

师:

古往今来,有不少诗人往往把雪和梅放在一起写。

这是因为雪中有了梅花,就透露出春的信息;梅花因在雪中开放更显示出不畏严寒的高尚品格。

如我们所学过的《梅花》一诗。

3.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也十分喜欢雪中的梅花,他曾写下这一首词《卜算子•咏梅》,我们一起来欣赏。

4.总结。

师:

孩子们,梅花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别的花都是春天开,它却不一样,越是寒冷,越是风欺雪压,它就开得越精神,越秀气。

所以,它象征着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

它被称为“岁寒三友”之一,还被称为“花中四君子”之首。

希望我们向梅花一样也能不畏严寒,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强不屈,好吗?

五、作业

1.背诵两首古诗。

默写《题西林壁》。

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和“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这两句诗的意思。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苏轼

横岭变幻莫测

从不同角度观察侧峰只缘身在此山中

远近高低千姿百态

《雪梅》卢钺雪白

梅香

人各有所长

第六课时《爬山虎的脚》(以文带文课型)

教学目标:

“一主”目标:

1.正确读写“空隙、引人注意、痕迹”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认真体会作者是怎么样观察的,并学习他们的观察方法,就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连续观察。

“两翼”目标:

1.在阅读中学习作者“观察与发现”的方法。

2.阅读《找骆驼》。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感受作者细心观察、具体表达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培养留心观察、连续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教师导语:

(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见过丝瓜和葡萄这两种植物之间呢?

(生:

有)

(2)那么,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呢?

(生回答“搭架子”)

(3)同学们,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

这是为什么呢?

(生回答“因为它有脚”)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5)读了课题后,你们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交流生字情况

(1)黑板出示带生字的词语(个人读——开火车读——全班读)

(2)学生交流哪个字的部首看不出?

(学生说,并在生字本上将难写的字写一遍)

(3)学生提出哪个字你认为最难写的?

(4)在堂上练习本上写写生字词

3、默读全文,思考:

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

爬山虎生长的位置,第2自然段:

爬山虎的叶子,第3-5自然段:

爬山虎的脚的变化)

三:

自主探究,理解一、二自然段

1、读第一自然段,爬山虎长在哪里?

请找出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你从“满是”、“一大片”中体会到了什么?

(爬山虎的茂盛、能爬)

2、教师范读第二段,并提问:

听老师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感受?

(美)你觉得哪些地方写的美?

你喜欢哪个句子?

3、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学生抓关键词来体会句子,并尝试读出美感。

4、师:

为什么爬山虎的叶子会一顺儿往下呢?

四、自主探究,交流收获

1.你对爬山虎哪一个方面最感兴趣,就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仔细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收获?

2.汇报交流。

话题一:

在写爬山虎的叶子的这一段你什么收获?

话题二:

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

话题三:

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汇报形式:

可以是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也可以是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可以将自己画的爬山虎展示出来,给大家解说。

3.积累背诵:

将自己喜欢的描写语句背诵下来。

4、总结:

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

(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五、拓展阅读

1.批注阅读课文《找骆驼》,想知道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赶快到文章中去看看吧!

2.学生交流阅读收获。

六、学生交流感受。

七、作业

必做:

预习课文《蟋蟀的住宅》。

选做:

小练笔:

仿《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附板书设计:

10.爬山虎的脚

    叶子美:

嫩红 嫩绿 绿得新鲜 匀称整齐

    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脚的变化:

牢固 萎了 

第七课时《蟋蟀的住宅》(以文带文课型)

教学目标

“一主”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

会写18个字。

2.能从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中,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体会观察的乐趣。

“两翼”目标:

1.通过阅读感受蟋蟀出世的过程。

2.通过诵读诗文,培养背诵能力,陶冶情操。

3.通过自主阅读,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与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应在不断培养语文阅读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受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难点:

能从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中,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体会观察的乐趣。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1、昆虫的世界非常奇妙,夏天我们经常听到蝉在窗外高歌。

昆虫界中,除了蝉拥有优美的歌声外,还有一种昆虫也常常给我们带来美妙的歌曲。

2、(播放蟋蟀的叫声)蟋蟀的唱歌非常出名,但它还有一样东西非常出名,是什么?

(蟋蟀的住宅) 

3、学生汇报:

学生甲:

我家的房子。

学生乙:

人居住的房屋。

4、人居住的房子叫住宅,那蟋蟀居住的地方能叫住宅吗?

看到题目,你会有什么疑问?

5、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6、那我们今天就带着这些疑问,跟随法国作家法布尔一起参观“蟋蟀的住宅”

二、自由朗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投影生字,多种方式朗读(开火车读,齐读,指名读) 

3、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借用工具书解决。

三、理清课文脉络

1、自由朗读课文,小组讨论思考:

作者观察了什么?

有什么发现?

课文可以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