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网上学法用法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23013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4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领导干部网上学法用法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领导干部网上学法用法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领导干部网上学法用法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领导干部网上学法用法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领导干部网上学法用法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领导干部网上学法用法习题及答案.docx

《领导干部网上学法用法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领导干部网上学法用法习题及答案.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领导干部网上学法用法习题及答案.docx

领导干部网上学法用法习题及答案

2015年度领导干部网上学法用法习题及答案

第一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论

第一节法治与法治国家

一、单选

1、在法的各种规范作用中,作为其他作用保障的是(B)。

A、教育作用

B、强制作用

C、指引作用

D、评价作用

2、法治的基础和目标是(C)。

A、公平

B、正义

C、民主

D、自由

3、强调法的统治、法律至上的治理是(A)。

A、法治

B、法制

C、人治

4、法律通过规定法律义务要求人们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作用,是(A)。

A、确定的指引作用

B、不确定的指引作用

C、评价作用

5、在《中国法理学发达史》中认为:

“法治主义,为当日救时唯一之主义”的作者是(B)。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孙中山

D、宋教仁

二、多选

1、下列关于法制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BCD)。

A、法制是指法律制度

B、法制从法律出现以来就产生了

C、法制的价值取向是中性的

D、法制并不必然以民主作为自己的目标

2、法治,是一种(ABCD)。

A、国家治理方式

B、社会活动方式

C、社会管理机制

D、社会秩序状态

3、法的规范作用包括(ABCDEF)。

A、强制作用

B、教育作用

C、指引作用

D、预测作用

E、告示作用

F、评价作用

4、法律至上的含义包括(ABC)。

A、法律高于其他社会规范

B、所有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法律不得有特权

C、任何权力都必须服从法律

三、判断

1、在法治中,法律是至高无上的,领导人或统治者都要服从法律。

(2)

1、否

2、是

2、没有法制作基础,法治不可能建立和继续存在。

(2)

1、否

2、是

3、法制可能是能够约束权力的法治之下的法制,也可能是为权力所左右的人治之中的法制。

(2)

1、否

2、是

4、在法制中,任何权力都必须服从法律。

(1)

1、否

2、是

5、在人治中,领导人或统治者是至高无上的,它们拥有否定法律的特权。

(2)

1、否

2、是

6、人治中,法律的地位是低下的,是被轻视的。

(2)

1、否

2、是

第二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和总目标

一、单选

1、吴邦国委员长于(B)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A、2010年

B、2011年

C、2012年

D、2009年

2、国家治理最基本的手段是(C)。

A、德治

B、政策要求

C、法治

D、执政党的领导

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D)。

A、指导思想

B、基本原则

C、工作布局

D、总目标

4、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这是总目标的(A)。

A、道路遵循

B、工作布局

C、具体内容

5、“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和“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A)。

A、工作布局

B、具体内容

C、基本原则

D、指导思想

6、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B)。

A、以法执政

B、依法治国

C、以法治国

D、依法执政

二、多选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体现为(ABC)。

A、是提高执政党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B、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C、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迫切要求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主要体现为(ABCDEF)。

A、依法治国成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B、依法执政成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D、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

E、司法体制不断完善

F、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

3、我国当前的立法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为(ABCD)。

A、有的法律法规未能全面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

B、有的法律法规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

C、立法工作中部门化倾向较为突出

D、立法工作中争权诿责现象较为突出

4、当前我国执法司法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为(ABCD)。

A、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比较严重

B、执法体制权责脱节、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仍然存在

C、执法司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现象较为突出

D、群众对执法司法不公和腐败问题反映强烈

5、面对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ABC),必须要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A、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B、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

C、更好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战略目标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是(ABC)。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C、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基本内涵包括(ABCD)。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C、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

8、为什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ABC)

A、是执政党深刻总结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作出的战略选择

B、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C、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

9、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AB)。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B、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建设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D、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10、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的提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提出(ABC)。

A、不仅在中共历史上是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也具有独创性

B、是党的治国理政思想的重大创新

C、标志着我们党对法治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1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科学内涵包括(ABCD)。

A、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B、形成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C、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D、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道路遵循是(ABC)。

A、在党的领导下

B、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C、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1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工作布局是(AB)。

A、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B、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C、法治政党、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三、判断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2)

1、否

2、是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迫切要求。

(2)

1、否

2、是

3、全面依法治国,必须符合我国的社会主义属性,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2)

1、否

2、是

4、《决定》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就是要向国内外宣示,我国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而不是西方资本主义法治道路。

(2)

1、否

2、是

5、政治制度决定法律制度,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制度基础。

(2)

1、否

2、是

6、法律是国家最大的规矩,法治是国家治理最基本的手段。

(2)

1、否

2、是

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本身就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2)

1、否

2、是

8、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执政党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党治党、执政兴国。

(2)

1、否

2、是

第三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一、单选

1、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们的行为规则,两者在肯定价值追求和调整社会行为方面具有(B)。

A、较小的一致性

B、很大的一致性

C、较多的冲突

2、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是(B)。

A、人民民主专政

B、党的领导

C、宪法法律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A)。

A、党的领导

B、人民民主专政

C、公有制

4、(B)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A、公有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5、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必须以(A)为重点。

A、规范和约束公权力

B、反特权

C、反歧视

6、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A)。

A、是一致的

B、有时是一致的

C、有时是冲突的

二、多选

1、为什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ABCD)

A、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B、把党的领导贯穿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C、我国宪法确立了党的领导地位。

这是党领导依法治国的权威依据

D、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

2、坚持党的领导,是(ABC)。

A、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

B、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

C、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

3、如何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将党的领导落到实处?

(ABC)

A、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B、做到“三个统一”

C、做到“四个善于”

4、党领导法治建设要做到“三个统一”,即(ABC)。

A、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

B、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

C、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坚持党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

5、党领导法治建设要做到“四个善于“,即(ABCD)。

A、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B、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

C、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

D、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

6、推进以德治国,必须(ABC)。

A、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C、培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7、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原则,意味着(ABC)。

A、中国走自己的法治道路

B、坚持自己的法治理论

C、建设自己的法治体系

8、为什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原则?

(ABC)

A、只有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才能建成与我国国体、政体相适应的法治体系

B、只有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才能自觉坚持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

C、只有从中国实际出发,才能设计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法治体系和法治理论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实践渊源和文化渊源包括(ABC)。

A、以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为基础

B、吸取了中华法律文化的精华

C、借鉴了国外法治建设的有益经验

10、现有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为(ABCD)。

A、对法治建设规律把握不够

B、体系化水平不高

C、对实践经验总结不够

D、对法治实践和法学教育研究指导不足

11、为什么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的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ABC)

A、我国将进一步摆脱传统人治社会的影响,快速走向现代法治社会,这是一个巨大和艰难的转变

B、从中央到地方、从地区到行业、基层,都要厉行法治,国家治理方式将发生整体性变革

C、法治体系、法治国家将成为我国政治制度建设的战略目标,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

12、坚持平等原则必须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加大监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