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22997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doc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doc(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doc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提高丰富学生生活为主,从促进人格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公民必备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为基础,注意贴近同学们的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力图做到富有情趣和启发性。

同学们应自主、主动、合作、探究、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培养创新精神和美术实践能力,并通过记忆画和想像画,表现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

主要内容包括:

点的魅力、色彩的渐变、对称的美、平凡的美、设计文化衫、会游的玩具、电脑美术、欣赏等。

二、班级情况分析:

四年级学生的造型能力、表现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他们已具备了一些基本的美术素养,能对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

但是,这只是初步的,并没有达到一个高的层次,学生的造型能力、表现能力需要更进一步的提高。

这一阶段的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发展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能力。

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

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对一些废旧再利用用能力,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同时本学期要多向学生讲授更丰富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对身边事物进行更多的感受和观察。

三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五、教学措施:

1、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要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感悟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2、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成长发展创新思维和能力。

要帮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创新的欲望。

3、创设文化情境,涵养人文精神

美术学习不单是一种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的学习。

要在美术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

4、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凭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与活动,去与他人互动,与环境互动,与人类文化互动,达到自身进一步发展的目的。

要尊敬和爱护学生,对每个学生的创造成果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尊重。

5、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探究性的学习

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人类社会的丰富性,了解各学科的共通之处和相异之处,理解美术对生活的独特贡献,使他们真正获得综合运用美术以及其他知识、技能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能力。

6、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传统美术课程评价是一种以课程目标为依据的鉴定和甄别,现代课程评价应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要突出评价的过程和个性差异性,建立发展评价体系。

7、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象、范画、参观、访问等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8、广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努力开发当地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

具体方法:

五、教学进度表:

课题

课时分配

周次

时间

备注

《聚聚散散 》

2

3.11

3.13

 

《点的魅力》

1

3.18

 

《“五谷”的作品》

1

3.20

 

《主体与背景》

1

3.25

 

《色彩的明与暗》

2

三~四

3.27

4.01

 

《色彩的渐变》

1

4.03

4.5清明节放假一天

《色彩的情感》

1

4.08

 

《我画的动漫形象》

1

4.10

 

《对称的美》

2

4.15

4.17

《那一刻的我》

2

4.22

4.24

 

《走进春天》

2

4.29

5.08

   5.1国际劳动节放假

《平凡的美》

2

5.13

5.15

《吹塑纸的版画》

2

5.20

5.22

  

《藏书票》

2

十一

5.27

5.29

 

《设计文化衫》

2

十二

6.03

6.05

 

《千姿百态的帽子》

1

十三

6.10

 

《会游得玩具》

1

十三

6.12

 

《电脑美术——“笔刷”画画》

1

十四

6.17

 

《光的魅力》

1

十五

6.19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

1

十五

6.24

 

期末测评

1

十六

6.26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时聚聚散散

课时:

2课时

课堂类型:

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体验起作品中的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

2.鼓励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进行实践,尝试,体会聚与散的不同艺术效果。

3.通过实践,尝试,使学生知道聚与散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4.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1.欣赏作品体验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

2.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

教具学具:

水彩、毛笔、纸、水罐、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二、游戏体验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

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5.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

6.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7.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8.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

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五、拓展:

引导学生欣赏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现的聚和散的效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制作。

第二课时点的魅力

课时:

1课时

课堂类型:

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圆点在不同的位置,给人以不同的感觉。

2.引导学生了解圆点排列与圆点由大到小排列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3.运用圆点来组合各种图形,感受抽象画面的魅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圆点在不同的位置,给人以不同的感觉;鼓励学生创作由圆点组成的艺术作品,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圆点排列组合成的不同图形,产生的不同效果,感受其魅力。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思考生活中在哪些地方看见小圆点,用自己喜爱的工具表现出几个小圆点;准备彩笔、彩色卡纸、剪刀、胶水等材料。

教师准备:

水粉颜料、范画、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走进神奇的大自然

1.欣赏图片通过大自然中动、植物身上的点,来感受点的魅力。

2.说说生活中的小圆点,让学生体会小圆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访问小圆点之家

1.通过对比,让学生了解一个小黑点在纸中的不同位置,会给人感受。

2.通过观察,让学感受圆点不同的排列形式,给人不同的感受。

3.通过实践,让学生自己动手排列,产生新的感觉。

小画家赏名画,感受画家笔下小圆点的魅力:

1.欣赏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的作品。

2.欣赏法国画家修拉的作品。

3.欣赏中国大画家吴冠中的作品。

我的圆点最精彩

1.学生介绍自己表现圆点的方法:

剪、画、贴等。

2.教师介绍几种有趣的表现圆点的方法。

3.教师示范,欣赏作品,让学生了解点、线、面能组成美丽的画面。

三、作业实践

1.作业内容:

⑴用小圆点点大胆地组合出美丽的画面。

⑵用小圆点装饰一件神秘礼物物品。

2.指导作业。

3.作业展示、讲评。

四、链接生活

出示自主银行的标志,让学生感受小圆点的在日常生活中的魅力。

课后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一个学校、班级或小组的标志,让小圆点在标志里一展风采。

五、升华感情

今天我们和小圆点交了朋友,感受到了小圆点的魅力,相信在座的所有老师也感受到我们班同学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你们也能像一个个可爱的小圆点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第三课:

“五谷”作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各种植物的种子,种子的颜色、形状、质感、大小,以及种子贴画中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实践看一看、摆一摆利用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质感在感知与欣赏中找到种子贴画的几种方法,因形造型,因质造型,因色造型并巧妙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寓教于乐。

他们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感知生活美艺术美,并学以致用。

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鼓励创新,鼓励有个性的创造。

教学重点:

认识种子,感知种子的特点,并加以运用。

教学难点:

种子贴画的几种方法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考眼力:

看看老师带来的这幅画,画的是谁?

用什么东西做的?

喜剧明星(憨豆先生 用种子粘贴的)用种子也可以创作一幅作品,再欣赏一幅 瓜籽皮粘贴的。

出示课题《五谷作画》。

二、探究新知:

1.认一认,老师带来了一些种子,你来认一认,再说一说种子的样子(种子的大小、颜色、形状、质感)。

尝试发现:

2.摸一摸、摆一摆利用种子的大小、颜色、形状、质感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摆一摆,再摆的过程中你发现什么了?

探究形成:

学生汇报展示:

1.种子可以看成是一个个的点,排列成线和面。

2.种子的大小决定线的粗细3.可以利用颜色巧妙地排出图案4.种子滚动要用胶水粘贴。

欣赏提升:

看看这些画是怎样做出来的?

播放课件学生描述1.小熊的脸,卡通人物用的是豆子红豆、黄豆、黑豆(因色造型同一种豆子不同颜色的组合)

2.小鱼、瓢虫用的是小的玉米麦子粒等与各种豆子(用不同的米粒表现不同的质感)种子的大小对比(因质造型)

3.蝴蝶根据种子的形状来粘贴(因形造型)

4.小鸟你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