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复习要点内容要更新学委修改以后再上传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2984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37.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复习要点内容要更新学委修改以后再上传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宏观经济学复习要点内容要更新学委修改以后再上传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宏观经济学复习要点内容要更新学委修改以后再上传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宏观经济学复习要点内容要更新学委修改以后再上传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宏观经济学复习要点内容要更新学委修改以后再上传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复习要点内容要更新学委修改以后再上传哈.docx

《宏观经济学复习要点内容要更新学委修改以后再上传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复习要点内容要更新学委修改以后再上传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宏观经济学复习要点内容要更新学委修改以后再上传哈.docx

宏观经济学复习要点内容要更新学委修改以后再上传哈

宏观经济学复习纲要

第一章导论

1.1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及内容。

1.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一个国家国民产出(收入)的长期增长及短期波动问题,以分析国民产出总量及其变化为重点,核心理论是产出理论;(微观经济学研究既定约束条件下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核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P002/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1.3了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背景及标志,了解“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原理。

1.背景:

“大萧条”;标志:

1936年,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

2.“看不见的手”:

通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即“看不见的手”,来配置资源是一种最优的资源配置方式,经济一旦失衡,市场机制会迅速自我调整,使经济恢复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看得见的手”:

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政府通过经济政策对经济运行施加影响,可以减轻经济波动,使总体经济的均衡点处于一个理想位置。

第二章国民产出的核算

2.2了解收入恒等式。

(P026/S(储蓄)≡I(投资))

2.3掌握GDP的含义、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储蓄、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换算(计算);了解绿色GDP。

GDP:

一个国家内在一定时期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

GNP(国民生产总值)=GDP+NFP(净要素收入)

NNP(国民生产净值)=GNP-折旧

DPI=PI-个税=消费+储蓄

实际

绿色GDP=GDP-(环境恶化带来的价值损失+自然资源消耗带来的损失)

2.4掌握GDP的核算方法(计算)。

1.生产法(根据定义将所有最终产品(服务)的市场价值加总,但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难以区分,易重复计算;按增值法计算误差也较大,故不常采用);

2.收入法(核算所有生产要素所有者要素报酬总和)

3.支出法*(P039)(通常采用的方法,误差较小)

GDP=C+I+G+NX=C+I+G+(X-M)

第三章消费、投资与利率

3.1掌握绝对收入假说、相对收入假说、生命周期假说及持久收入假说的内容;掌握APC(计算)、MPC、消费函数及消费曲线、储蓄函数及储蓄曲线。

1.绝对收入假说:

凯恩斯把消费支出的大小与收入水平联系起来,认为收入的绝对水平决定了消费,因此一般称之为绝对收入假说。

它假设:

①收入是消费的主要决定因素;②边际消费倾向在0到1之间;③平均消费倾向随着收入增加而下降。

基于上述假设,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可写作:

其中

是自主消费,cY称为引致消费。

根据储蓄(S)的定义:

S=Y-C,代入消费函数,得到:

2.相对收入假说:

相对收入假说是1949年美国经济学家J·杜森贝利(J.Dusenberry)在《收入、储蓄和消费者行为理论》中提出来的。

其主要内容是,在稳定的收入增长时期,总储蓄率并不取决于收入;储蓄率要受到利率、收入预期、收入分配、收入增长率、人口年龄分布等多种因素变动的影响;在经济周期的短期中,储蓄率取决于现期收入与高峰收入的比率,从而边际消费倾向也要取决于这一比率,这也就是短期中消费会有波动的原因,但由于消费的棘轮作用,收入的减少对消费减少的作用并不大,而收入增加对消费的增加作用较大;短期与长期的影响结合在一起了。

由于消费是一种社会行为,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

相对收入假说强调了人们消费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特别是高收入集团对低收入集团的示范效应,这一点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对收入假说中关于棘轮效应的论述解释了消费的稳定性,说明了消费对经济稳定的作用。

但是,相对收入假说同样缺乏充分而有力的经验证明,弗里德曼认为可以把相对收入假说作为持久收入假说的一个特例。

3.生命周期假说:

生命周期假说是由美国经济学家F•莫迪利安尼和R•布伦贝格(R.Brumberg)、A•安东共同提出来的。

据F•莫迪利安尼和R•布伦贝格在《效用分析与消费函数—对横断面资料的一个解释》一文中的论述,生命周期假说认为,消费者是理性的,可以根据效用最大化的原则来使用一生的收入,安排一生的消费与储蓄,使一生中的收入等于消费。

这样,消费就不是取决于现期收入而是取决于一生的收入。

因此,按照生命周期假说,消费函数的基本形式可以写成:

,消费既取决于财富又取决于收入。

 4.持久收入假说:

持久收入假说是弗里德曼在他的《消费函数理论》中提出来的。

持久收入假说的基本思想是:

人们的收入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暂时收入,一部分是持久收入(能够保持三年以上的收入),只有持久收入才能影响人们的消费。

这就是说,消费是持久收入的稳定的函数。

如果用最简单的函数形式来表述持久收入假说,就可以写成:

3.2了解总投资=重置投资+净投资、投资的主要影响因素(r、MEC);掌握投资函数及曲线。

1.(P057)从总投资与重置投资的大小比较中可以看出净投资即资本存量变化量的大小。

2.投资的影响因素(P058):

利率r与资本边际效率MEC。

资本边际效率表明一个投资项目的收益应按何种比例增长才能达到预期的收益。

因此MEC实际上是一种预期收益率。

3.投资函数

3.3掌握费雪等式(计算实际利率);掌握凯恩斯的利率理论(图示、计算);掌握流动性陷阱的含义及一国陷入流动性陷阱的特点。

1.费雪等式:

i=r+π,计算实际利率r=i-π(i为名义利率,π为通货膨胀率)

2.凯恩斯利率理论的相关知识(P067-P070)a货币供给;b货币需求;c利率决定——凯恩斯认为货币供求决定利率。

3.流动性陷阱(P069):

当利率处于很低的水平时,也就是债券价格上升到足够高的程度时,人们对债券价格将要下跌的预期出现一致,货币需求变得无穷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供给,都会被人们以货币形式储存起来。

4.陷入流动性陷阱的特点:

①宏观经济严重萧条,需求不足,失业严重,市场失灵;②利率已经达到最低水平,甚至出现零或负利率,货币政策基本失效,只能依靠财政政策,通过扩大政府支出、减税等手段来摆脱经济的萧条;③货币需求利率弹性趋向无限大。

第四章国民产出的决定

4.2掌握两、三、四部门经济下国民产出的决定;掌握投资乘数(计算)、乘数原理,了解乘数效应及约束条件。

1.两部门经济下国民产出的决定:

a.消费-投资法。

利用AE=C+I与均衡条件Y=AE联立:

,消去AE即可求得Y*;b.储蓄-投资法。

利用S=I,联立储蓄函数、投资函数和均衡条件:

,将投资和储蓄函数代入均衡条件,可解得均衡产出。

2.三部门经济下国民产出的决定:

解得Y*

3.四部门经济下国民产出的决定:

解得Y*

4.投资乘数:

(P092)乘数是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或边际储蓄倾向越小),乘数越大。

5.乘数原理:

期初投资的较小变化引起了若干期后消费、收入和产出的较大变化,从而产生了经济波动。

(双刃剑)

6.乘数效应的约束条件(P096)一个经济变量的变化引起经济体内的连锁反应,最终可以形成乘数效应。

它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①充分就业②投资和储蓄的决定相互独立③货币供给充足④其他,如进口、新增收入用途等)

4.3了解IS、LM曲线的方程式求解(计算三部门、四部门经济),掌握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均衡国民产出和利率的决定(计算)及运用IS-LM模型分析经济问题。

(IS曲线:

投资与储蓄相等,即产品市场均衡;LM曲线:

货币需求与供给相等,即货币市场均衡。

1.IS曲线:

表示满足收入—支出均衡条件式、投资函数、消费函数(储蓄函数)、净出口函数的所有利率(r)和收入(Y)的组合。

它是产品市场均衡点的集合。

2.LM曲线:

表示在固定的货币供给水平上,满足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关系式的所有利率(r)和收入(Y)的组合。

它是货币市场均衡点的集合。

4.4了解总需求的构成,掌握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掌握总供给曲线的三种形态,掌握总供求模型的均衡、变动及运用(图示、案例)。

1.总需求的构成:

2.为什么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P120)

①财富效应(庇古效应)→消费支出

P↑→W/P↓→C↓→AD↓

②利率效应(凯恩斯效应)→投资支出

P↑→M↓→r↑→I↓→AD↓

③汇率效应(蒙代尔-弗莱明效应)→净出口

P↑→(M/P)↓→r↑→e↓→NX↓→AD↓

(例答:

总需求曲线是由于财富效应与替代效应而向右下方倾斜。

当物价水平上升但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时,实际财产减少,这时人们为了努力恢复自己的财产而增加储蓄,相当于减少消费,这种消费的减少是总需求的减少。

替代效应表现在当物价水平上升而其他条件仍然相同时,利率上升。

但利率上升的根本原因是容易看出来的。

物价水平上升减少了人们口袋里和银行账户上货币的实际价值。

由于实际货币量少了,银行和其他贷款人可以对贷款吸取较高利率。

但面对较高利率时,人们和企业就延迟自己购买资本以及耐用消费品的计划,并减少支出。

这种替代效应包括用未来物品替代现期物品(称为时效替代效应)。

第二种替代效应通过国际价格发生作用。

当本国的物价上升而其他的国家保持不变时,使得本国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相对于外国来说更加昂贵。

这种相对价格的变化鼓励人们减少支出于本国的产品和劳务,而更多的支出于外国生产的物品。

这样本国的实际GDP减少了。

3.总供给曲线的三种形态:

4.总供求模型的均衡、变动及运用(P131)

第五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5.1了解失业的类型、成因,掌握失业的影响及治理。

1.失业的类型及成因(P139-P140):

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2.失业的影响。

①经济方面:

造成劳动力的浪费;产出的损失——奥肯定律。

②社会方面:

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政权稳定。

3.失业的治理。

①劳动供给方面:

通过职业介绍等手段缓解摩擦性失业;通过职业教育等手段缓解结构性失业。

②劳动需求方面:

通过政府干预经济,刺激有效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缓解周期性失业。

5.2掌握通胀的含义、度量(计算)、类型(案例)、成因(图示)、影响及治理(案例)。

1.通胀的含义:

通货膨胀是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上升。

2.通货膨胀的程度通常由通货膨胀率衡量。

其公式为πt=(Pt一Pt-1)/Pt-1。

3.通胀的类型:

①按价格水平上升的程度:

温和(爬行)的通货膨胀、严重(奔腾)的通货膨胀、恶性(超速)通货膨胀

②按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

预期的通货膨胀、未预期的通货膨胀

③按表现形式:

公开的通货膨胀、隐蔽的通货膨胀

4.通货膨胀的成因:

①货币数量论:

货币供给的增加形成通货膨胀

②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在现有的价格水平下,如果经济的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水平,就会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引起通货膨胀。

而引起总需求扩大的因素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因素称为实际因素,诸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扩大,政府支出增加、减税以及一国净出口水平。

另一类是所谓的货币因素,即货币供给量的增加或实际货币需求的减少。

③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上升是由生产成本提高而推动的。

它又可细分为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和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

除了工资和利润上升的推进,原料和能源等涨价也会使成本提高,使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形成通货膨胀。

此外,许多经济学家认为,通货膨胀的根源不是单一的总需求拉上或总供给推进,而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种把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起来分析通货膨胀原因的方法称为供求混合推进通货膨胀。

④结构性通货膨胀:

结构性通货膨胀又称为“部门需求移动”的通货膨胀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一个迅速发展变化的经济中,需求扩大的那些产业部门,工资和物价将上升,这些部门的产品价格作为其他部门的产品的成本因素,带动物价一个部门接着一个部门上升。

与此同时,那些需求衰落的部门,工资与物价并不因需求减缩而下跌,这就引起了平均物价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部门需求结构的变化,而呈现持续上升的长期趋势,造成通货膨胀。

⑤通货膨胀预期

5.通货膨胀的影响(①对收入分配的影响②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6.通货膨胀的治理:

(P164-P167/抑制总需求;改善总供给;收入指数化)

紧缩性需求管理;单一货币规则;收入政策和供给管理;指数化;其它手段,如币制改革等。

5.3掌握菲利普斯曲线(图示)。

P168-P171

菲利普斯曲线:

经济学家菲利普斯给出的工资变化率和失业率之间的经验性关系:

失业率与工资上涨率之间具有反向关系。

通常用通货膨胀率代替工资上涨率表示。

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

6.1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及政策类型;掌握我国现行(2013)宏观经济政策。

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①充分就业;②物价稳定;③经济增长;④国际收支平衡。

2.宏观经济政策类型:

①从政策的操作目标看:

需求管理-调节总需求以实现政策目标/供给管理-调节总供给以实现政策目标

②从政策的操作手段看: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变动税收与支出以影响总供求,进而影响就业和产出;货币政策-货币当局通过金融体系改变货币供给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价格水平和产出

3.我国现行宏观经济政策:

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盘活存量、优化增量、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

6.2掌握财政政策类型、挤出效应(图示),用IS-LM曲线分析财政政策效果(图示)。

1.财政政策类型:

①从政策的作用机制看:

自动稳定器;相机抉择政策。

②从政策对经济总量的影响看:

扩张性政策;紧缩性政策;中性的政策。

2.挤出效应:

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导致私人投资的减少。

6.3了解货币政策的工具;掌握用IS-LM曲线分析货币政策效果(图示)。

1.货币政策的工具:

①公开市场业务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③再贴现政策(④道义劝告)

第七章经济增长与周期

7.1了解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净出口);掌握经济增长的类型及实现内涵式增长的有效途径、经济增长源泉。

1.经济增长的含义(P230)

2.经济增长的类型(P231)。

宏观生产函数Y=AF(N,K)表明,经济增长可分为两类,一是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增加,称作外延的经济增长;二是因生产要素生产效率的提高,称作内涵的经济增长。

还可以根据所依赖的主要要素分为资本密集型增长和劳动密集型增长。

3.内涵的经济增长可以通过许多途径来实现,其中最明显的是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可以同时提高所有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

其他如劳动力的技术培训,各种生产要素质量的提高,生产组织的改进,市场功能的改善,以及交通和通讯系统的进步等,也都可以造成内涵的经济增长。

4.经济增长的源泉。

(P223/7.1.3)

经济学家对于经济增长的源泉或者说因素有不同的说法,但最主要的因素包括劳动数量增加和质量提高、资本存量的增加、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效率提高。

资本和劳动的增加是生产要素的增加。

技术进步包括发现、发明和应用新技术,生产新的产品,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技术进步会使生产要素的配置和利用更为有效,推动经济的增长。

资源从低生产率部门转移到高生产率部门有助于社会平均生产率提高。

7.2了解哈德罗模型的基本公式,掌握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1.哈德罗模型的基本公式:

即一国的经济均衡增长率取决于储蓄率与资本-产出比的比值。

2.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P257)

为实现一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政府应当采取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鼓励资本形成和改善劳动供给的政策措施。

7.3了解经济周期含义、特征及划分;掌握用乘数-加速数原理解释经济周期性波动。

1.经济周期的含义:

亦称经济循环或商业循环,指总体经济活动的扩张和收缩交替反复出现的过程。

2.经济周期各阶段的特征(主要考察经济收缩的特征):

①消费者购买力下降,耐用品存货增加;②对劳动的需求减少;③产出下降,通胀步伐放慢;④企业利润急剧下滑。

3.经济周期的划分(P260)熊彼特根据经济周期的持续时间将其分为三种类型:

①康德拉捷夫周期(“长周期”或“长波”,持续50年到60年)②朱拉尔周期(“中周期”或“中波”,持续9年到10年)③基钦周期(“短周期”或“短波”,小周期平均40个月,大周期通常加总两个或三个小周期)④库兹涅茨周期(“建筑业周期”,平均20年左右)

4.用乘数-加速数原理解释经济周期性波动

按照乘数-加速数模型,在乘数作用下,投资变动会导致收入的多倍变动;而在加速数作用下,收入变动又会引起投资的多倍变动。

正是这种双重作用引起了经济的周期波动。

假设由于新发明的出现使投资的数量增加。

投资数量的增加会通过乘数作用引起收入多倍增加。

假定边际消费倾向既定,当收入增加时,人们会购买更多的物品,从而使整个社会的物品销售量增加。

通过加速数的作用,销售量的增加会促进投资以更快的速度增长,而投资的增长又使国民收入增长,从而销售量再次上升。

如此循环往复,国民收入不断增大,于是,社会便处于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

然而,社会资源是有限的,收入的增长会遇到资源的界限。

此时,经济达到峰顶,收入不再增长,销售量也不再增长。

根据加速原理,这意味着净投资量下降为零。

由于投资的下降,收入减少,从而销售量也减少。

又根据加速原理,这使得投资进一步减少,而投资的减少又使国民收入进一步下降。

如此循环往复,国民收入会持续下降。

这样,社会便处于经济周期的衰退阶段。

收入的持续下降使社会最终达到经济周期的谷底。

这时,总投资将为零。

部分企业感到有必要更新设备,进行重置投资。

这样,随着投资的增加,收入又开始上升。

上升的国民收入通过加速数的作用又一次使经济进人扩张阶段。

于是,一次新的经济周期又已经开始。

第一章第二章

1、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就是(B)

A、价格理论B、产出理论C、生产理论D、成本理论

2、一定时点上某一变量的数值是(C)

A、流量B、均衡值C、存量D、变量

3、一直某国的资本品存量年初为100,本年度生产了25单位的资本品,资本折旧为20单位,则该国在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人别是(C)

A、25和20B、125和105C、25和5D、75和80

4、如果一个社会体系国民的消费支出为8,投资支出为1,间接税为1,政府用于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为1.5,出口额为2,进口额为1.8,则下列正确的是(B)

A、NNP=10.7B、GNP=10.7C、GNP=9.7D、NNP=9.7

5、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00元,个人所得税为900元,消费为4300元,利息支付为100元,个人储蓄是400元,他的DPI为(A)

A、4800元B、5000元C、4700元D、4000元

6、假设2000年的名义GDP为500亿,如果2005年GDP的计算价格比基年翻了一番,并且实际产出比基年增加了50%,则2005年的名义GDP为(C)

A、750亿B、1000亿C、1500亿D、2000亿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GDP和GNP都是流量概念B、GDP是地域概念,GNP是国民概念

C、GDP和GNP都是以市场交换为基础D、GDP和GNP是同一概念,没有区别

8、“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C)。

A、一定是不对的 B、一定是对的

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 D、以上三种说法全对

9、以下哪个不是存量指标(D)。

A、消费总额B、资本C、社会财富D、投资

10、在一个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的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DP是(A)的总和。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B、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第三章

1、在两部门模型中如果MPC=0.8,那么投资乘数是(C)

A、1.8B、2.5C、5D、4

2、如果MPS=0.3,投资支出增加60,可以预期,这将使得均衡GDP增加(D)

A、20B、60C、180D、200

3、下面哪种情况使国民收入增加得最多?

(A)

A、政府对高速公路的护养开支增加500,B、政府转移支付增加500,

C、个人所得税减少500,D、企业储蓄减少500,

4、线性消费曲线与45度线之间的垂直距离是(B)

A、自发性消费B、储蓄C、可支配收入D、总消费

5、一笔投资为2850元,年利率为4%,以后三年每年可带来收入1000元,则这笔投资的资本边际效率(B)年利率。

A、大于B、小于C、等于D、不确定

6、乘数的作用必须在(C)条件下可发挥。

A、总需求大于总供给B、政府支出等于政府税收

C、经济中存在闲置资源D、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

7、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A)。

A、收入增加B、储蓄增加

C、利率降低D、价格水平下降

8、在以下四种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C)。

A、边际消费倾向为0.6B、边际消费倾向为0.3

C、边际储蓄倾向为0.1D、边际储蓄倾向为0.3

9、货币的投机性需求主要取决于(A)

A、利率高低B、未来的收入水平C、预防动机D、物价水平

第四章

1、自发性投资支出增加10亿元,将使IS曲线(C)

A、右移10亿元B、左移10亿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元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元

2、假定货币需求为L=ky-hr,货币供给增加10亿元而其他条件不变,则LM曲线(C)

A、右移10亿元B、右移k乘以10亿元

C、右移10亿元除以kD、右移k除以10亿元

3、给定消费函数C=40+0.8Yd,净税收T=20,投资I=70-0.5r,净税收增加10单位使IS曲线(D)

A、右移10单位B、左移10单位C、右移40单位D、左移40单位

4、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那么政府支出乘数为(D)。

A、0.8B、1.25C、4D、5

5、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并且税收和政府支出同时增加1元则均衡的收入水平将(C)。

A、保持不变B、增加2元C、增加1元D、下降4元

6、在产品市场上,当利率为0.05时,国民收入达到400,当利率达到0.07时,国民收入为360,那么下列那一条曲线代表IS曲线(B)。

A、Y=500-1800rB、Y=500-2000r

C、Y=600-2000rD、Y=600-1800r

7、在IS曲线上存在储蓄和投资均衡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点有(B)。

A、一个B、无数个C、一个或无数个D、零个

8、价格水平下降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实际货币供给减少并使LM曲线右移B、实际货币供给减少井使LM曲线左移

C、实际货币供给增加并使LM曲线右移D、实际货币供给增加并使LM曲线左移

9、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D)。

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B、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

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D、以上几个因素都是

10、总需求的决定因素不包括(D)。

A、物价水平B、预期C、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D、技术进步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宏观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就是微观的供给需求的量的加总

B、总供给就是实际GDP的供给量

C、总需求是指个人、企业、政府和外国人计划购买的一国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总量

D、总需求就是实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

第五章

1、假定充分就业的NI为1000亿元,实际的NI为950亿元,增加20亿元的投资(MPC=0.8),经济将发生(D)

A、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B、达到充分就业状况

C、需求不足的失业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