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电气工程师发输变电真题及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2981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6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电气工程师发输变电真题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注册电气工程师发输变电真题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注册电气工程师发输变电真题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注册电气工程师发输变电真题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注册电气工程师发输变电真题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注册电气工程师发输变电真题及解析.docx

《注册电气工程师发输变电真题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电气工程师发输变电真题及解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注册电气工程师发输变电真题及解析.docx

注册电气工程师发输变电真题及解析

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专业考试(发输变电专业)历年真题及解析

1-5题目:

1-5题110kV有效接地系统中的某一变电所有两台110kV/35kV/10kV,31.5MVA主变压器两台,110kV进线两回、35kV出线5回、10kV出线10回,主变110kV、35kV、10kV三侧Ynyn0d11。

1.

题目:

1、如主变需常切换,110kV线较短,有穿越功率20MVA,各侧采用以下哪组主接线经济合理,()。

为什么?

(A)110kV内桥接线,35kV单母接线,10kV单母分段接线

(B)110kV外桥接线,35kV单母分段接线,10kV单母分段接线

(C)110kV单母接线,35kV单母分段接线,10kV单母分段接线

(D)110kV变压器组接线,35kV双母接线,10kV单母接线

依据及解答过程:

B选项正确。

依据GB50059-92《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第3.2.3条,

35~110kV线路为两回及以下时,宜采用桥形、线路变压器组或线路分支接线。

依据《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P51第2-2节七

(二)(3),

线路有穿越功率时,也宜采用外桥形接线。

故110kV主接线采用外桥接线。

依据《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P47第2-2节二(3)2),

35~63kV配电装置出线回路数为4~8回时采用单母分段接线;

故35kV主接线采用单母分段接线。

依据GB50059-92《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第3.2.5条,

当变电所装有两台主变压器时,6~10kV侧宜采用分段单母线。

依据《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P47第2-2节二(3)1),

6~10kV配电装置出线回路数为6回以上时采用单母分段接线;

故10kV主接线采用单母分段接线。

所涉及大纲:

4.2掌握各级电压配电装置的基本接线设计;

所涉及规范/手册:

GB50059-92《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

《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

类似/拓展练习:

习题集第4章单选第22题;

习题集第4章案例第4题、第9题、第10题;

习题集新增案例第1题、第4题、第21题。

其他注意事项:

1、本题主要考察6~220kV高压配电装置的基本接线,注意采用适用的规范。

2、桥形接线是主接线中的一种较特别的接线方式,分内桥和外桥两种接线。

应熟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3、穿越功率的形象解释就是经过变电站母线向下一个变电站输送的功率。

2.

题目:

2、假如110kV采用内桥、主变110kV隔离开关需能切合空载变压器,由于材质等原因,各变压器的空载励磁电流不相同,按隔离开关的切合能力,该变压器的空载励磁电流最大不可能超过下列()。

(A)0.9A(B)1.2A(C)2.0A(D)2.9A

依据及解答过程:

C选项正确。

依据DL/T5222-2005《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第11.0.9条。

所涉及大纲:

6.3掌握开关电器和保护电器的选择;

所涉及规范/手册:

DL/T5222-2005《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

类似/拓展练习:

习题集第6章多选第9~13题;

其他注意事项:

1、依据DL/T5222-2005《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第11.0.9条及其条文说明,隔离开关切合空载线路电容电流能力为5A;隔离开关切断断路器旁路电流及母线环流能力为0.8In。

(In:

隔离开关额定电流)

3.

题目:

3、假如110kV采用外桥接线,有10MVA穿越功率,请计算桥回路持续工作电流()

(A)165.3A(B)270.3A(C)330.6A(D)435.6A

依据及解答过程:

无正确答案。

依据《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P232第6-1节表6-3,

桥型接线回路计算工作电流为最大元件负荷电流;桥回路尚需考虑系统穿越功率,

D选项正确。

题目中穿越功率10MVA改为20MVA,系数取2.0,选项B为穿越功率20MVA且计算电流时系数为1.0时的干扰项。

计算如下:

所涉及大纲:

6.1熟悉电气主设备选择的技术条件和环境条件;

所涉及规范/手册:

《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

类似/拓展练习:

习题集第6章案例第20题;

其他注意事项:

1、依据DL/T5222-2005《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第5.0.2条,选用导体的长期允许电流不得小于该回路的持续工作电流。

2、在计算回路持续工作电流时,穿越功率同样会产生热量,所以对导体的截面一样有影响。

4.

题目:

4、假如35kV出线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为14A,需要35kV中性点设消弧线圈接地,采用过补偿,需要的消弧线圈容量为()。

(A)250kVA(B)315kVA(C)400kVA(D)500kVA

依据及解答过程:

C选项正确。

依据DL/T5222-2005《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第18.1.4条式(18.1.4),

依据《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P261第6-9节一(三)式(6-32),

所涉及大纲:

6.7掌握中性点设备的选择;

所涉及规范/手册:

DL/T5222-2005《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

《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

类似/拓展练习

习题集第6章案例第10题、第16题;

其他注意事项:

1、计算消弧线圈容量时,公式中的电压UN取电网或发电机的额定线电压。

消弧线圈的额定电压取值参考《电力工程电气设备手册》电气一次部分P466表2-2-9。

2、依据《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P261第6-9节,需要通过计算选择的中性点设备还包括避雷器和保护间隙、接地变压器和接地电阻,亦应熟练掌握。

5.

题目:

5、设该变电所为终端变,一台主变,一回110kV进线,主变110kV侧中性点全绝缘,则此中性点的接地方式不宜采用()。

为什么?

(A)(B)(C)(D)

依据及解答过程:

备选答案无。

依据《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P70二1(3),

110kV终端变电所的变压器中性点一般不接地。

依据《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P70二2,

主变压器6~63kV侧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所涉及大纲:

4.5了解发电机及变压器中性点的接地方式

所涉及规范/手册:

《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

类似/拓展练习:

习题集第6章案例第3题、第10题、第21题、第32题;

习题集新增案例第1题、第6题、第7题、第21题、第23题、第30题;

其他注意事项:

1、本题需要在熟悉《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第二章有关图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答案。

短评:

本组题目为电气一次部分的常见题目,也是一次部分的基本内容。

主要内容依次包括了:

主接线形式、开关电器选型、回路持续工作电流选择、中性点设备选择及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

题目考查内容比较综合,但难度一般。

应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6-10题目:

6-10题某屋外220kV变电所,海拔1000米以下,高压进线断面图如下:

6.

题目:

6、此布置属于()。

为什么?

(A)普通中型(B)分相中型(C)半高型(D)高型

依据及解答过程:

A选项正确。

观察题目的断面图,此布置属于普通中型。

参考《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P633~655相关图例。

相关知识点:

分相中型为母线隔离开关直接布置在各相母线下方,分相中型布置可以节约用地,简化架构,节省三材,故已基本取代普通中型布置。

为节约用地,可以采用半高型。

所涉及大纲:

8.1熟悉电气设备布置的要求;

所涉及规范/手册:

《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

类似/拓展练习:

习题集2007年新增案例题第9题;

其他注意事项:

1、《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P633第10-4节一

(一),普通中型配电装置的特点为其电气设备都安装在地面支架上;P635一

(二),分相中型配电装置系将母线隔离开关直接布置在各相母线的下方,有的仅一组母线隔离开关采用分相布置(图10-62仅接地隔离开关在母线下方,其他普通隔离开关与图10-58一致,也不在母线下方),有的所有母线隔离开关均采用分相布置。

2、普通中型配电装置与分相中型配电装置相比,缺点在于占地大,优点在于检修的时候较为安全,因为检修某个间隔的隔离开关时母线并不停电。

3、对于一些未有相关工作经验的考生来说,一次手册上第10章的图应该认真学习,并联系实际理解图中所绘具体的设备,掌握普通中型、分相中型、半高型、高型的特征。

(黄色文字请删除,图10-62从右往左数第二组母线下的隔离开关为带接地开关的垂直伸缩型隔离开关。

3台隔离开关在平面上为三角形布置,故在间隔断面图上仅看到2台隔离开关)

伸出来的小圈表示接地刀

是两种隔离开关,区别有二:

首先是形式不同(从平面图看),联动和分相;再者是附件不同(从断面图看),有带接地刀的和不带接地刀的。

7.

题目:

7、图中最小安全距离有错误的是()。

为什么?

(A)母线-隔离开关引下线对地面净距L1=4300mm

(B)隔离开关高度L2=2500mm

(C)母线跨越隔离开关净距L3=2500mm

(D)弧垂L4>1800mm

依据及解答过程:

C选项正确。

A选项

依据DL/T5352-2006《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表8.1.1,

依据SL311-2004《水利水电工程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第4.1.1条表4.1.1,

依据《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P567第10-1节表10-1,

对应着表中的C.1无遮拦裸导体至地面之间,即

B选项

依据DL/T5352-2006《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第8.1.1条或图8.1.1-3,

依据SL311-2004《水利水电工程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第4.1.1条或图4.1.1-3,

依据《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P566第10-1节二

(一)或P568图10-3,

电气设备外绝缘体最低部位距地小于2500mm时,应装设固定遮栏,即

C选项

依据DL/T5352-2006《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表8.1.1,

依据SL311-2004《水利水电工程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第4.1.1条表4.1.1,

依据《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P567第10-1节表10-1,

对应着表中的B1.2交叉的不同时停电检修的无遮拦带电部分之间,即

D选项

依据《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P700附录10-2一1(3),

跳线在无风时的弧垂要求不小于最小电气距离A1值,

依据DL/T5352-2006《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表8.1.1,

依据SL311-2004《水利水电工程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第4.1.1条表4.1.1,

依据《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P567第10-1节表10-1,即

所涉及大纲:

8.2掌握高压配电装置的设计;

所涉及规范/手册:

DL/T5352-2006《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

SL311-2004《水利水电工程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

《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

类似/拓展练习:

习题集第8章案例第1题;

其他注意事项:

1、本题最难的地方为一次设计手册第10章的附录关于跳线的依据。

此外,对于屋外装置表中各参数表达的具体含义需要理解。

2、为准确识图,应熟悉间隔断面图中的各种电气设备、设施的图例,主要包括:

主变、断路器、隔离开关、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避雷器、绝缘子、阻波器及母线、母线构架、跳线、设备支架、围栏、围墙、道路等。

对于断路器和隔离开关尚应注意不同类型设备的外形区别。

8.

题目:

8、若地处高海拔,修正后A1值为2000,则L1修正后应为()。

(A)4500(B)4300(C)4100(D)3800

依据及解答过程:

A选项正确。

依据DL/T5352-2006《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条文说明第8.1.1-6)条,

依据SL311-2004《水利水电工程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条文说明第4.1.1-(5)条,

依据《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P699附录10-1节3,

由第7题可知,

,即

所涉及大纲:

8.1熟悉电气设备布置的要求;

所涉及规范/手册:

DL/T5352-2006《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

SL311-2004《水利水电工程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

《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

类似/拓展练习:

习题集第8章案例第2题;

其他注意事项:

1、如果题目条件只给出了海拔高度,未给出修正后的值,则应该按下图进行修正,见《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P687图10-112;

9.

题目:

9、若地处缺水严寒地区,主变125MVA,灭火系统宜采用()。

为什么?

(A)水喷雾(B)合成泡沫(C)排油注氮(D)固定式气体

依据及解答过程:

C选项正确。

依据DL5027-93《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第7.3.1条,

变压器容量在120MVA及以上时,宜设置固定水喷雾灭火装置,缺水地区的变电所及一般变电所宜用固定的1211、二氧化碳或排油充氮灭火装置。

所涉及大纲:

3.1熟悉电气设备消防安全的要求和措施;

所涉及规范/手册:

DL5027-93《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

类似/拓展练习:

习题集第1~3章单选第76题;

其他注意事项:

1、考试要求的每个规范至少在考前过一遍;

10.

题目:

10、该220kV开关站为60米×70米矩形布置,四角各安装高30米的避雷针,保护物6米高(并联电容器),计算相邻70米的两针间,保护范围一侧的最小宽度bx()。

(A)20米(B)24米(C)25.2米(D)33米

依据及解答过程:

B选项正确。

依据DL/T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放绝缘配合》第5.2.2条图4,

,得

(式中各参数数值如下:

依据DL/T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放绝缘配合》第5.2.1条、第5.2.2条相关参数注释,

避雷针的高度

高度影响系数

两避雷针间的距离

被保护物的高度

避雷针的有效高度

避雷针在hx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

所涉及大纲:

9.2掌握雷电过电压的特点及相应的限制和保护设计;

所涉及规范/手册:

DL/T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放绝缘配合》;

类似/拓展练习:

第9章案例第4、6、7、14、17、20、28题。

其他注意事项:

1、注意避雷针与避雷线计算公式的不同。

短评

本组题目除第9题为穿插的电气设备消防设计的内容外,其余均为户外高压配电装置的相关内容。

涉及内容主要包括:

户外配电装置布置型式、户外配电装置的安全距离、高海拔地区户外配电装置安全距离的修正以及户外配电装置的避雷针保护范围的确定。

户外配电装置的相关知识点属于发输电考试的必考内容,应熟练掌握。

另外,对于户外配电装置在安装、检修、软导线和组合导线的短路摇摆情况下的安全距离也应熟悉,该部分内容可参照《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第十章附录、DL5352-2006《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条文说明第8章或者SL311-2004《水利水电工程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条文说明第4章的相关内容。

11-15题目:

220kV变电所,一期2×180MVA主变,远景3×180MVA主变。

三相有载调压,三相容量分别为180/180/90,Ynynd11接线。

调压230(+8~-8)×1.25%/117kV/37kV,百分电抗X1高中=14,X1高低=23,X1中低=8,要求一期建成后,任一主变停运,另一台主变可保证承担负荷的75%,220kV正序电抗标么值0.0068(设SB=100MVA),110kV、35kV侧无电源。

题目:

11、正序阻抗标么值X1高、X1中、X1低最接近()。

(A)0.1612-0.00560.0944

(B)0.0806-0.00280.0472

(C)0.0806-0.00280.0944

(D)0.2611-0.00910.1529

依据及解答过程:

B选项正确。

依据《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P141第4-7节二1,

正序网络与三相短路时的网络和电抗值相同;

依据《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P122第4-2节表4-2,

变压器标幺值

,这里Se系指最大容量绕组的额定容量,得

依据《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P122第4-2节表4-4,

所涉及大纲:

5.1掌握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实用计算法);

所涉及规范/手册:

《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

类似/拓展练习:

习题集第5章案例第2、12、15、16题。

其他注意事项:

1、基本计算题,需要熟练掌握;

12.

题目:

12、35kV侧断路器额定电流最小选取()。

(A)1600A(B)2500A(C)3000A(D)4000A

依据及解答过程:

A选项正确。

根据主接线中每一台变压器均安装一个断路器而不是两个变压器共用一个断路器(则选错误答案B),

由已知,任意一台变压器可承担的负荷额定容量为90MVA,

参见《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P120第4-2节式(4-2),得

变压器额定电流

依据《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P232第6-1节表6-3,得

变压器回路持续工作电流

依据《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P231第6-1节二

(一)2,选用的电器额定电流

不得低于所在回路在各种可能运行方式下的持续工作电流

,即

35kV侧断路器额定电流

,取1600A。

所涉及大纲:

6.3掌握开关电器和保护电器的选择;

所涉及规范/手册:

《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

类似/拓展练习:

第6章案例13(3)

其他注意事项:

1、不同回路的工作持续电流是考试计算的重点内容,需依据一次手册表6-3根据不同情况乘以相应系数。

13.

题目:

13、计算110kV隔离开关动热稳定参数,最小可用(仅考虑三相短路):

()。

(A)热稳定25kA,动稳定63kA(B)热稳定31.5kA,动稳定80kA

(C)热稳定31.5kA,动稳定100kA(D)热稳定40kA,动稳定100kA

依据及解答过程:

A选项正确。

依据《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P120第4-2节式(4-2),

;

由题意,可知最大短路电流发生在3台主变压器(远期)并列运行的时候,故短路点的等值电抗标幺值

依据《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P129第4-4节式(4-20),

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标幺值

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有效值

依据《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P140第4-6节式(4-32),

依据DL/T5222-2005《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附录F.4式(F.4.1-1),

依据《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P233第6-1节二

(二),

短路的动稳定条件

,取

依据GB1985-89《交流高压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第4.5条,额定短时耐受电流=额定热稳定电流;第4.6条,额定峰值耐受电流=额定动稳定电流。

(超纲规范)

依据GB1985-89《交流高压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第4.19条表5,根据额定峰值耐受电流为63kA,可以得到额定短时耐受电流为25kA。

(超纲规范)

参见DL/T5222-2005《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第10.3.4条。

故热稳定电流为25kA,动稳定电流为63kA。

所涉及大纲:

5.1掌握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实用计算法);

6.3掌握开关电器和保护电器的选择;

所涉及规范/手册:

DL/T5222-2005《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

《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

类似/拓展练习:

第6章案例第33题;

其他注意事项:

1、开关设备动稳定、热稳定的题目属于基本题型,需要熟练掌握此知识点;

2、正常运行时候母联均是合上运行,电源与负荷平均分配在母线上,所以短路计算需按3台主变阻抗并列计算。

参见《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P47第2-2节三对双母线接线的说明。

14.

题目:

14、站用变选择37+-5%/0.23~0.4kV,630kVA,Ud=6.5%的油浸变。

站用变低压屏电源进线额定短路电流和延时开断能力为()。

(A)800A16Ie(B)1000A12Ie(C)1250A12Ie(D)1500A8Ie

(根据备选答案,题目中的进线额定短路电流应为进线开关额定电流)

依据及解答过程:

C选项正确。

依据《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P292第7-3节三

(2)2),

支线上采用熔断器或断路器时,干线上的断路器应采用带延时的保护。

参见《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P290第7-3节一(4),

延时开断能力按照短路电流进行选择。

依据DL/T5155-2002《220kV~500kV变电所所用电设计技术规程》附录D表D2,容量为630kVA的变压器,变压器的额定电流为909A,380V母线短路电流是13.1kA,

低压屏电源进线开关额定电流为1000A,380V母线短路电流是13.1kA,

因为

,故B选项不能满足要求。

(可改为:

A选项:

额定电流800A<909A,不满足要求,故A选项不满足要求;

B选项:

额定电流1000A>909A,满足要求;分断能力

,不满足要求;故B选项不满足要求;

C选项:

额定电流1250A>909A,满足要求;分断能力

,满足要求;故C选项满足要求;

D选项:

额定电流1500A>909A,分断能力

,不满足要求;故D选项不满足要求。

(如为保持解答过程的体例一致性,仅保留C选项内容即可)

所涉及大纲:

14.3掌握厂(所)用电系统的计算和设备选择;

所涉及规范/手册:

DL/T5155-2002《220kV~500kV变电所所用电设计技术规程》;

《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

类似/拓展练习:

习题集第14章单选第41题;

其他注意事项:

1、案例计算的依据经常出自规范的附录。

此题的额定电流也可以查DL/T5155-2002《220kV~500kV变电所所用电设计技术规程》附录D表D2得出,也可以计算得出(需要用到表内的数据)。

考试时,尽量选择查表,可以节约时间。

2、错误做法:

有人依据DL/T5155-2002《220kV~500kV变电所所用电设计技术规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