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docx
《第18章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8章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8章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
第十八章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
第一节概述
一、环境现状
(一)自然环境概况
1、地理位置、地形地貌
宋新庄矿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东南约78km处,行政区划属灵武市(78km)、吴忠市(76km)和盐池县(82km)管辖。
地理坐标为东经106°44′41″至106°48′45″,北纬37°26′45″至37°31′35″之间。
井田位于毛乌素沙漠西缘,以缓坡丘陵、洼地地貌为主,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趋势,局部形成低洼湖地。
全区地形相对平坦,地面起伏不大,地表标高在+1476.19m~+1349.29m之间,最大相对高差约127m,平均高程约为+1405.45m。
勘查区内多为农田、人工林地和保护性草场,少部分低洼地区雨季积水成湖,冬季干枯为碱滩。
2、气候气象
井田地处西北内陆,为典型的半干旱半沙漠大陆性气候。
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昼夜温差较大。
季风从当年10月至来年5月,长达7个月,多集中于春秋两季,风向多正北或西北,风力最大可达8级,一般为4~5级,平均风速为3.1m/s;春秋两季有时有沙尘暴;年平均气温为9.4℃,年最高气温为36.6℃(1997年),年最低气温为-25.0℃(2002年);降水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年最大降水量为322.4mm(1992年),年最小降水量仅为116.9mm(1997年),而年最大蒸发量高达1922.5mm(1999年),为年最大降水量的6倍及最小降水量的16倍,年最小蒸发量1601.1mm(1991年);最大冻土深度为0.72m(1993年)。
全年无霜期短,冰冻期自每年10月至翌年3月。
3、地表水系概况
井田内无常年地表迳流,仅在中西部碱池子南端、南部陈家梁碱滩北段等区域有季节性水流,其水源主要是扬黄水灌溉后的农田渗水和降雨,其流量受季节性影响变化较大,水质发咸,不能饮用。
流水基本都汇入盐碱池,被蒸发或渗入地下。
4、水文地质条件
区域水文地质区划属于陶(乐)灵(武)盐(池)台地水文地质区低丘台地裂隙孔隙水亚区,地貌为沙漠、半沙漠与草原的过渡带,现代沙丘、沙梁及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广布,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受自然地理及地质条件控制,呈现出西北地区特有的干旱、半干旱区的水文地质特征;可划分为任家庄~丁家梁矿区、碎石井矿区、鸳鸯湖矿区、马家滩矿区、积家井矿区等水文地质分区。
其中本井田属积家井矿区裂隙孔隙水分区。
本井田含水层按岩性组合特征及地下水水力性质、埋藏条件等,结合冯记沟南部勘探资料,由上而下划分为以下四个主要含水层:
第四系孔隙潜水含水层(Ⅰ)、侏罗系中统直罗组砂岩裂隙~孔隙承压水含水层(Ⅱ)、侏罗系中统延安组5煤以上砂岩裂隙~孔隙承压含水层(Ⅲ)、侏罗系中统延安组5~12煤间砂岩裂隙~孔隙承压含水层(Ⅳ)、侏罗系中统延安组12~18煤间砂岩裂隙~孔隙承压含水层(Ⅴ)、侏罗系中统延安组18煤下砂岩裂隙~孔隙承压含水层(Ⅵ)。
其中影响较大的含水层为Ⅱ、Ⅲ、Ⅳ、Ⅴ。
本井田较为稳定的隔水层有:
直罗组底部砂岩含水层顶板的粉砂岩、泥岩为主的隔水层;各主要煤层及其顶底板泥岩、粉砂岩组成的隔水层。
本井田地下水补给来源以大气降水为主,其次为含水层之间的越流补给。
松散层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
潜水面起伏与现代地形起伏基本一致,径流方向主要受地形控制,由高至低流动,局部受地形影响流向略有改变。
潜水多以渗流及潜流形式径流排泄或汇聚于地形低洼、在雨季形成的湿地。
排泄方式主要通过蒸发作用排泄。
由于古近系砂质粘土岩隔水层存在,仅极少部分潜水沿断层破碎带补给下伏基岩含水层。
据宁东矿区矿井涌水量调查,矿坑涌水量与大气降水的数量、性质及延续时间无明显相关,但在局部地区随着大气降水,直罗组含水层水位有所变化,说明基岩承压水含水层补给主要通过含水层之间越流及断层破碎带补给,极少量大气降水补给,大部分基岩含水层径流条件较差,地下水有利于储存不利于排泄,储水空间相对封闭,承压水补给微弱,水力坡度小,径流极为缓慢,横向上具不连续性,垂向上具分段性。
含水层深部由于水的交替能力差,迳流极为缓慢,甚至几乎不动,加之地层的非均一性,因而含水层地下水矿化度较高,水量小,富水性微弱。
5、环境地质
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宁东煤田积家井矿区宋新庄井田煤炭勘探报告》,区内地质环境质量一般,存在土地荒漠化、地下水环境质量差、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等问题,煤矿开采后可能产生局部地表变形,可能产生新的荒漠土地,另外会破坏本区的地下水资源。
综合各种主要因素衡量,井田地质环境类型为第三类。
6、地震
本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褶皱冲断带中部,属吴忠地震活动带,根据《宁夏地震裂度区划图》,宋新庄井田地震裂度为Ⅶ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5g(宁夏地震局)。
地震震中多分布在黄河沿岸,1010~1991年间发生大地震11次,震级4.9~5.5级之间,近期弱震时有发生。
地震活动在空间上以吴忠、灵武两地相互转移,呈一密集的地震分布。
近期与历史上的地震活动位置比较接近,反映了构造活动至今仍在持续进行。
(二)区域环境状况
本井田内无生产矿井及小窑,区域未受到工业污染影响。
本项目位于毛乌素沙漠西南边缘,气候干燥、少雨、多风。
风季时间较长,风大沙多。
地表风积沙广覆,植被保护程度不足,在风力作用下,易于形成沙层流动,土地荒漠化成为本区一个主要的环境问题。
(三)社会环境概况
本区民族以回、汉族为主,回汉杂居,经济相对落后,主要以农牧业为主,农作物一年一熟,主要农作物有荞麦、糜子、小谷、玉米、马铃薯、胡麻、葵花、麻子等;以滩羊为主的畜牧业在本区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地方工业着重发展以开发加工甘草、苦豆子为主的医药系列和以皮毛、地毯为主的畜产品加工系列。
井田内座落有14个自然村,自北向南分别为张筐庄村、黑土坑村、古城台村、叶儿庄村、黎明村、宋新庄村、张家圈村、汪水塘村、王疙瘩村、明家坑子、陈大梁村、金家渠子村、殷家圈村和陈家儿庄村。
为响应国家“退耕还林”号召,已实行“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政策,经济来源主要靠圈养牲畜和国家“退耕还林”补贴,个别村民发展运输业,总体经济相对落后,井田多属草原自然生态恢复区。
拟选工业场地周围300m范围内无村庄等环境保护目标。
(四)特殊环境要素
井田范围内盐环定扬黄干渠和规划中的太(原)中(卫)银(川)铁路从井田中部东西向通过,除此之外,在井田范围内没有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区等特殊环境保护目标。
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展情况
宋新庄煤矿环境影响报告尚未编制完成,待该报告书审批通过后应作为本项目设计重要依据,相关环境保护措施及设计应与报告书一致。
三、资源开发引起的生态变化
(一)地形地貌变化
井田可采煤层共有10层:
1、3、3下、4上、4、5、10、12、18上和18煤层,其中3、4、5、10、12、18上和18煤为主要可采煤层,各煤层厚度以中厚煤层为主,煤厚为1.01m~3.02m,开采深度在240m~1100m之间,采深/采厚比大于30,预计地表移动变形基本是连续而缓慢的。
各煤层累积开采厚度19.56m,预计采空区地表最终下沉值较大,根据井田的地形特点和表土层情况,估计地表不会大范围出现明显的沉陷盆地、不会因地表沉陷而积水,但在煤层浅部开采区域地表变形使局部地表坡度改变较大,生态环境及水土保持影响较严重,而在煤层深部区域影响较小。
采煤形成的导水裂隙带及地表下沉可能影响局部含水层结构,造成地下水流失。
井田内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为村庄、交通设施及输水管线,开采浅部煤层对环境保护目标影响较大,开采深部煤层则影响相对较小。
(二)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
本项目施工期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工程占地,包括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
本项目地面工程包括工业场地、炸药库场地和场外道路,该项目铁路专用线作为单项工程另行委托设计。
项目总占地面积为74.87hm2,其中工业场地占地37.26hm2,炸药库场地占地3.0hm2,蒸发池占地6.25hm2,场外公路工程总占地28.36hm2。
此外,临时排矸场临时占地4.00hm2,场外道路工程施工临时占地面积约4.1hm2。
工程建设使永久占地区现有土地利用状况转变为工业用地和交通用地;而施工期临时占地将改变原生地表状况,使土地使用功能在一段时间内发生改变,但随着施工的结束及临时占地区土地复垦工程的实施,临时占地区土地利用情况将得以恢复。
(三)对植被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对植被的影响
在矿井施工期受扰动影响区地表结构现状将被改变,出现铲挖植被、扰动地面“结皮”、或者踏踩植被和地表覆盖层等情况,从而对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产生不利影响。
生产期采空区上覆地表沉陷对评价区域内的植被有一定的影响。
本矿井开采煤层多、累积采厚大,采煤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形不可避免的影响地表土壤结构及含水性,进而改变植被生长条件,从而加剧地表水土流失,土壤变得更加干燥,对植被造成不利影响。
这种影响在煤层浅部区域更为严重。
此外,地表产生的裂缝及地下水水位的下降还会对地表植被造成不利影响。
2、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由于矿区煤炭开采及加工破坏土壤覆盖层,改变土壤水和地表水状况,产生大气、水、噪声等环境污染,如果不能及时恢复和治理,将导致动、植物群的生存条件如草地、土壤和水的质量恶化,由此造成生物多样性水平下降。
井下采煤引起的地表下沉将使动植物生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具体表现为破坏土壤质量、加剧水土流失等,并使区域人类活动干扰加剧,使区域生物多样性水平下降。
(四)对水环境的影响
井田内无常年性地表径流,本项目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表沉陷对地下含水层的影响。
煤层开采形成的导水裂隙带可能破坏局部含水层结构,造成地下水漏失,从而对地下水资源量造成不利影响。
(五)土壤侵蚀变化影响
1、项目施工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项目施工期,工程建设将扰动原地貌,地表植被将被清除或占压,将产生大量的临时堆渣、弃土,暴雨条件下极易产生水土流失。
2、地表沉陷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地表沉陷使得局部地表坡度加大,水土流失量将明显增加。
若不及时对裸露地表和沉陷边缘区进行防护和治理,遇到暴雨,地表将受到严重的冲刷,土壤失去养分,植被失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从而给当地生态恢复带来负面的影响。
四、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情况
施工期工程总挖方61.8×104m3,总填方71.9×104m3,其中工业场地建设期间挖方39.5×104m3,填方47.5×104m3;场外公路工程挖方22.3×104m3,填方24.4×104m3。
工程填方大于挖方,移挖作填后不足填方利用建井期井巷掘进矸石。
井巷施工将产生约272.8kt(13.64×104m3)掘进矸石,约202.0kt用于施工期地面工程填方,不能利用部分约70.8kt拟排往临时排矸场。
除此之外,在施工期间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裸露地风蚀扬尘、车辆运输扬尘、井筒及井巷工程施工涌水及地面施工污水,以及施工作业噪声还会对环境产生一些不利影响。
项目生产期污染源及污染物分析如下:
1、环境空气
(1)锅炉烟气
矿井工业场地锅炉房设4台SZL10-1.0-AIII型蒸汽锅炉,初期考虑安装3台,1台预留位置;采暖季全部运行,非采暖季运行1台。
锅炉燃用本矿原煤,部分煤质资料如下:
灰份7.07%~14.38%,硫份0.81%~1.31%,发热量约27.3MJ/kg。
锅炉产生的烟气中主要含烟尘和二氧化硫两种污染物,污染物的产生及超标情况估算见表18-1-1。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表
表18-1-1
时期
小时耗煤量
(kg/h)
污染物名称
产生量(kg/h)
产生浓度(mg/Nm3)
标准值(mg/Nm3)
超标倍数
采暖期
5153
烟尘
64.29~91.28
1268~1800
200
5.3~8.0
SO2
50.09~81.00
988~1597
900
0.1~0.8
非采暖期
1288
烟尘
21.43~30.43
1268~1800
200
5.3~8.0
SO2
16.70~27.00
988~1597
900
0.1~0.8
注:
表中数据为建设初期安装3台锅炉排污数据。
由表18-1-1可知,锅炉烟气中烟尘和SO2的产生浓度较高,超标5.3~8.0倍,SO2浓度超标0.1~0.8倍。
(2)生产系统粉尘
项目运营期产生扬尘的环节主要包括煤的转载点、准备车间筛分破碎环节、以及煤炭储运系统。
煤炭从主斜井提升出井经准备车间处理后,再经过带式输送机运输至汽车仓及铁路装车仓,井口房和准备车间之间设封闭式事故储煤场。
在这一过程中易产生大量煤尘,在这些生产环节需采取防尘措施,以最大限度减轻对环境空气的影响。
2、水污染
生产期水环境影响来源于矿井涌水、工业场地生产生活污水和地面冲洗废水。
矿井正常涌水量13823m3/d,矿井水中含悬浮物较多,主要以煤粉为主;工业场地生产生活污水产生量476.7m3/d,污染物以SS、COD和BOD5为主,不含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地面冲洗废水产生量为35m3/d,主要污染物为SS。
3、固体废物
生产期固体废物主要为掘进矸石、锅炉灰渣以及职工生活垃圾。
该矿正常生产期间,掘进矸石产生率约为10%,年产生矸石120kt;锅炉灰渣产生量约为1.94kt/a;矿井在职员工728人,按照每人每天生活垃圾产生量0.5kg计算,预计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120.12t/a。
4、噪声源
声环境影响主要来源于工业场地机械设备运行噪声。
工业场地噪声源主要有井口带式输送机驱动设备,副井提升机,锅炉房、矿井水处理站和生活污水处理站的水泵,锅炉房鼓风机和引风机,空压机房空压机、地面生产系统振动筛、破碎机等,矿井通风机,以及煤流系统溜槽等,噪声源强在90~114dB之间。
此外,机修车间的空气锤,以及坑木加工房的电锯等也会产生较强的偶发性噪声,噪声源的强度100dB。
生产期主要污染物产生情况见表18-1-2。
表18-1-2矿井主要污染物产生情况一览表
种类
名称
产生量
主要污染物产生浓度或强度
污水
矿井水
矿井正常涌水量13823m3/d
SS300mg/L
CODcr200mg/L
(生产生活)污水
476.7m3/d
SS200mg/L
CODcr150mg/L
BOD5100mg/L
生产系统冲洗废水
35m3/d
SS300mg/L
锅炉烟气
烟尘
采暖期
64.29~91.28kg/h
1268~1800mg/Nm3
非采暖期
21.43~30.43kg/h
1268~1800mg/Nm3
SO2
采暖期
50.09~81.00kg/h
988~1597mg/Nm3
非采暖期
16.70~27.00kg/h
988~1597mg/Nm3
固体
废物
矿井掘进矸石
120kt/a
生活垃圾
120t/a
锅炉灰渣
1.94kt/a
噪声
空压机房
空压机
95dB
主井驱动机房
井口带式输送机驱动设备
90dB
副井提升机房
提升机
90dB
准备车间
原煤分级筛、破碎机
96dB
地面生产系统
溜槽等
85~100dB
通风机房
通风机
90dB
锅炉房
鼓风机、引风机
90dB
矿井水处理站、生活污水处理站、锅炉房
各种泵类
85dB
坑木加工房
电锯
100dB
机修车间
空气锤
100dB
五、设计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一)环境质量标准
1、环境空气:
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
2、水环境:
地表水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II类标准;地下水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III类标准;
3、声环境:
采用《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
(二)污染物排放标准
1、锅炉烟气:
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的二类区II时段标准值;
2、生产性粉尘:
执行《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中的浓度限值;
3、污水排放:
执行《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该标准中未包含的污染物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
4、工业场地边界噪声:
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2类标准;
5、固体废物:
执行《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三)水土保持执行标准
1、《土地复垦规定》,1988年10月21日;
2、《土壤侵蚀分类及分级标准》,SL190-2007;
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
第二节矿井建设期污染防治措施
一、施工期扬尘防治
施工期注意避免大风天气对地表扰动大的工程施工,施工应注意采取洒水滞尘措施,适时进行洒水,减少裸露地风蚀扬尘和车辆运输扬尘。
二、施工期水污染防治
施工期间的污水主要包括施工废水和井巷施工时涌水;施工废水应沉淀处理后重复使用,建议矿井水处理站先期建设,井巷涌水经絮凝沉淀处理后尽量作为施工用水。
三、施工期固体废物处置
施工期间对土石方进行合理调配,移挖作填,不足填方拟利用建井矸石;施工期不能利用井巷掘进矸石排往临时排矸场处置。
四、施工噪声影响控制措施
施工期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尽量缩短施工场地平整和结构施工时间;加强施工机械的维护和保养,避免由于设备性能差而使机械噪声增大的现象发生,设备选型时,在满足施工需要的前提下,尽量选取噪声小、振动小的先进设备;加强车辆运输管理,运输任务尽量安排昼间进行,如果必须夜间运输,在经过居民点时应减速、禁鸣。
保证施工场界噪声满足《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6-90)要求。
第三节矿井生产期污染防治措施及综合利用
一、环境空气污染防治
1、锅炉烟气处理
锅炉烟气拟采用陶瓷多管干、湿脱硫除尘器处理,烟尘去除效率可达94%~98%%(以96%计算),脱硫效率达85%以上,处理后的烟气采用50m高、出口内径1.4m的烟囱排放。
锅炉烟气经处理后,烟尘、二氧化硫排放浓度可以达到《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第II时段二类区的浓度限值。
污染物的排放情况见表18-3-1。
按照《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在每台锅炉除尘器上下游烟道设置永久烟气监测采样孔。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表
表18-3-1
时期
污染物名称
排放量(kg/h)
排放浓度(mg/Nm3)
采暖期
烟尘
2.57~3.65
51~72
SO2
7.51~12.15
148~240
非采暖期
烟尘
0.86~1.22
51~72
SO2
2.51~4.05
148~240
锅炉大气污染物产生量、削减量、排放量等指标见表18-3-2。
大气污染物产生量、削减量、排放量指标一览表
表18-3-2
污染源及污染物
产生量
(t/a)
削减量
(t/a)
排放量
(t/a)
工业场地锅炉房
烟尘
201.4~285.9
193.3~274.5
8.1~11.4
SO2
156.9~253.7
133.4~215.6
23.5~38.1
2、生产系统扬尘治理
地面煤流系统采用密闭形式,即采用密闭的带式输送机走廊、密闭式装车仓和封闭式事故储煤场,设计在主井井口房、准备车间、块煤仓、产品仓和储煤场安装机械除尘装置,除尘效率可达99%以上,准备车间废气外排时采用厂房外15m高的排气筒排放,除尘效率和排放浓度可满足《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要求,准备车间煤尘浓度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2.1-2007)。
此外,在厂内和厂外道路有扬尘产生,拟通过硬化汽车进出道路和采取洒水措施减少扬尘的产生。
二、水污染防治
矿井水经絮凝沉淀处理后,约500m3/d用于地面制浆,后期选煤厂建成后844m3/d作为选煤补充水利用,约1900m3/d再经过滤-脱盐处理,供给地面一般生产生活用水和井下用水,脱盐过程产生的浓水排往蒸发池处置,多余矿井水纳入矿区用水总体规划。
矿井水处理工艺见给排水章节。
工业场地生产生活污水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再经过滤、活性炭吸附塔等工艺环节处理后,全部用作地面生产系统用水、选煤补充水和绿化及防尘洒水。
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少量污泥拟用于改良土壤,为植被生长提供养分。
地面生产系统的各转载楼、栈桥、煤仓等冲洗地面产生的煤泥废水量为35m3/d,此部分废水经收集后用泵压力输送至选煤厂煤泥水系统,在选煤厂建成之前考虑暂时与矿井水处理站污泥一同处理。
综上,本矿井可实现废水零排放,水污染物产生量、削减量、排放量等指标见表18-3-3。
水污染物产生量、削减量和排放量表
表18-3-3
污染物名称
项目
产生量(t/a)
削减量(t/a)
排放量(t/a)
COD
矿井水
1009.1
1009.1
0
生产生活污水
23.6
23.6
0
合计
1032.7
1032.7
0
BOD5
生产生活污水
15.7
15.7
0
合计
15.7
15.7
0
SS
矿井水
1513.6
1513.6
0
生产生活污水
31.5
31.5
0
生产系统冲洗废水
3.5
3.5
0
合计
1548.6
1548.6
0
三、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生产期的掘进矸石初期拟排往临时排矸场处置,待积家井矿区规划的矸石砖厂建成后,生产期矸石考虑综合利用。
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宁东煤田积家井矿区总体规划》,积家井矿区规划建设总规模1.8亿块的矸石砖厂,年可消耗煤矸石500kt。
此外,待矿井沉陷区稳定后还可结合沉陷区治理考虑综合利用。
本矿临时排矸场位于工业场地东侧约390m的凹地,占地面积4.0hm2,服务年限为5年,上游汇水面积小,地质情况稳定,周围500m范围内无环境敏感点,选址较合理。
本项目锅炉产生灰渣1.94kt/a,拟考虑用于场外道路维修之用。
生活垃圾拟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处置,避免随意处置对当地环境带来影响。
四、噪声污染防治
1、在设备选型时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
2、工业场地进行合理分区,将生产指挥管理综合楼等噪声敏感点尽量远离噪声源布置。
3、噪声源采取消声、隔声、减振措施。
(1)高噪声设备与基础之间尽量采用弹性连接;
(2)空压机的进风口、矿井通风机的出风口,以及锅炉鼓风机进气口和引风机出气口安装消声装置;
(3)空压机房外的压风管道外敷阻尼材料,矿井通风机风道采用砖砌密闭结构。
(4)锅炉房的鼓风机、引风机、水泵,以及水处理站的水泵等高噪声设备均考虑布置在隔声间内。
(5)块煤及矸石溜槽采用厚钢板结构。
4、对值班人员采取保护性措施。
在主斜井提升驱动机房、副井提升机房、锅炉房、水处理站、矿井通风机房和准备车间设置隔声控制室或值班室。
第四节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一、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期间除工业场地、场外道路永久占地外,尽量减少临时占地。
2、施工期间做好土石方调配,填方用料充分利用挖方和井下掘进矸石,尽可能避免租地取土占地和减少固体废物排弃占地。
3、在场地平整之前应将表土层剥离单独保存用于后续厂区绿化及临时占地区植被恢复;临时排矸场区接受矸石前应将拟堆存区表土剥离保存,用于后续临时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