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笔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28211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7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传播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传播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传播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传播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播学笔记.docx

《传播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学笔记.docx(8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传播学笔记.docx

传播学笔记

邵培仁《传播学》笔记

绪论

第一节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传播的定义是什么?

传播是指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从四方面理解之:

 

1、传播是人类的活动2、传播是信息的交流和沟通3、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

4、传播的目的是希望能发生相应的变化。

二、什么叫传播学?

传播学就是以动态的整体的人类传播现象为研究对象,以及用开放的发展的观念综合地研究人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

三、什么是传播学的自身特性?

1、传播学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其对象就是人类传播的现象。

2、传播学有自己的研究宗旨。

3、传播学有着鲜明的学科特点。

六、人类传播的现象指的是什么?

指传播活动现象、传播意识现象、传播关系现象和传播规范现象。

四、传播学的研究宗旨是什么?

就是从人类社会的普遍联系中,从人类传播的内存机制和外在联系以及各种传播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探索和提示人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

五、传播学的学科特点是哪些?

1、整体性。

2、互动性。

3、开放性。

4、综合性。

5、发展性。

六、传播学学科建设的“六字方针”是什么?

积累、批判、创新。

即既要尊重和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又有一种批判的精神,不囿旧说,积极探求新思想,寻求新解释,提出新预见,建立新理论。

七、何谓传播本质?

其特点是什么?

传播的本质是传播活动的根本性质,是指传播活动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的、稳定的联系。

它是由传播活动的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所决定的。

它具有稳定的、内在的、深刻的、普遍的性质和特点。

八、何谓传播规律?

其特点是什么?

传播规律是指传播活动中内在矛盾诸方面的联系与斗争的客观法则和必然趋势。

其根本特点就在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重要性和隐性。

九、传播媒介发展规律有哪些规律?

如何理解这些规律?

传播媒介发展具有五大规律:

(1)由低到高的螺旋规律;

(2)波浪起伏的浪潮规律;(3)由慢到快的加速规律;(4)互动互助的共进规律;(5)取长补短的整合(互补)规律。

十、信息传播有哪些规律?

如何理解这些规律?

信息传播具有五大规律:

(1)协同合作的规律;

(2)双向传播的规律;(3)信息共享的规律;(4)守规合境的规律;(5)适时适量的规律。

十一、信息接受有哪些规律?

如何理解这些规律?

信息接受具有五大规律:

(1)循序渐进的规律;

(2)由浅入深的规律;(3)认知协调的规律;(4)意向选择的规律;(5)惯性类化的规律。

第二节  传播学的研究体系

    一、传播学就是广义的新闻学吗?

    不是!

新闻学在传播学的产生过程中起了“助产士”的作用,但两者是有区别的。

新闻学是报刊新闻时代的产物,偏重于业务研究或“术”的研究;传播学是电子新闻时代的产物,侧重于理论研究或“学”的研究。

新闻学以古老的报学研究为基础,偏重于微观研究、局部研究和单向研究;传播学以新兴学科的知识为基础,侧重于宏观研究、整体研究和双向研究。

新闻学是一种专业研究,其研究对象是新闻采编现象;传播学是一种社会研究,其研究对象是传播活动现象。

    二、传播学就是宣传学吗?

    “传播学就是宣传学”这一观点颇有市场,曾迷惑了不少人。

从传播学的起源看,早期的传播研究的确很像宣传研究,如拉斯韦尔、霍夫兰、拉扎斯菲尔德等人研究成果即是。

但是,这两者毕竟是有区别的,早期的研究态势也不能反映后来的研究状况。

传播学是将人类社会中一切信息传播现象都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其中自然也包括宣传现象;而宣传学只把具有政治性、阶级性、观念性的传播现象看作是自己的研究对象。

传播学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广的视野来提示一般信息传播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可以用来指导包括宣传活动在内的一切传播活动;而宣传学只能从它本身来揭示宣传规律,并且用来指导自己的传播活动,但不能简单地用来指导一般的传播活动。

    三、只要掌握了社会学,传播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你同意这一观点吗?

为什么?

    在西方,人们曾将传播学看作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

社会学是以社会组织、社会行为、社会问题等为研究对象,范围较广泛;而传播学着重研究传播过程、传播行为、传播意识和传播关系等现象,对象较集中。

社会学诞生于前,而传播学产生在后。

传播学在形成中吸取、借用了社会学的一些知识和方法(如调查方法、统计方法),但也从其他许多新兴学科中吸取养料。

如今,社会学和其他学科也开始用传播学的成果来丰富自己的研究内容。

这种研究范围的部分重叠、交叉和研究成果的相互借鉴是完全正常的,也是应该的,但它们终究是具有各自特性的、相互独立的学科。

    四、传播学与心理学有无关系?

    在传播学的形成过程中,心理学曾经助一臂之力。

心理学是通过挖掘心理现象发生的内存动力和情感因素充实传播学研究的内容的,从而使偏重于宏观研究和过程研究的传播学能够从微观研究和心理研究方面得到取长补短,显得更具活力。

传播作为一种最富有人性的社会活动,也为心理学研究增添了新的研究内容和活动空间,而传播活动中的传播者、守门人、中介者、受传者的心理现象及其分析也使得心理学研究更具有现实感和实用性。

    五、传播学与历史学有无关系?

    传播学可以借助历史学来研究已过去的传播活动,探寻传播现象发生的先后次序和历史因素,从而使传播学能够“论从史出”,使传播者能够“以史为鉴”。

    六、什么是传播学的知识层次?

    按照知识的构成,可以把传播学分为:

理论传播学、历史传播学、实用传播学和边缘传播学。

    七、什么是理论传播学?

    着重研究人类传播的基本原理,探讨人类传播的基本规律,总结人类传播的基本经验,通过判断和推理的逻辑程序建立与宏观对象相一致的概念和范畴体系。

    八、历史传播学和实用传播学着重研究哪方面?

    它们运用理论传播学的原理、知识和方法去研究人类传播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指导、评估、推动人际传播中交谈、谈判、演讲以及大众传播中采访、写作、编辑、传送、接受等具体活动,使理论在人类传播的实践领域发挥效用。

    九、设立边缘传播学有何意义?

    边缘传播学既是对传统的“三分法”的叛逆,又是对传播学体系划分的完善,也适应了学科发展和社会需要。

它既是传播学向外扩张的产物,也是传播学向外联姻的结晶,还可能是在理论传播学与历史传播学、实用传播学三者交叉处圈起的一块“飞地”。

    十、理论传播学与历史传播学、实用传播学之间的关系?

    在传播学的研究中,理论传播学是研究的主干和核心。

科学的理论传播学可以为历史传播学、实用传播学和边缘传播学提供锐利的思想武器和理论武器,成为它们的可靠指南,从而使研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历史传播学是研究的基础;实用传播学是理论研究和历史研究的落脚点,即理论传播学与历史传播学的研究,其最终目的和归宿都是为了服务于人类的传播实践活动,为传播实践活动提供知识和方法。

而边缘传播学为理论传播学、历史传播学和实用传播学的充实和提高分别作出自己的贡献。

    十一、传播学的理论框架分为哪八大板块?

    1、人类传播总体论。

2、人类传播本体论。

3、人类传播主体论。

4、人类传播客体论。

5、人类传播载体论。

6、人类传播受体论。

7、人类传播技法论。

8、人类传播环境论。

    十二、如何确立传播学的研究体系?

    用整体互动论的观点分析,它应以传播学科论、传播过程论为统辖,以传播主体论(传者论)、传播对象论(受者论)为中坚,以传播客体论(信息论)为核心,以传播载体论为渠道,以传播方法论为辅助,以传播环境论为参照,同时也顾及传播效果及评估。

第三节学习与研究传播学的意义

    一、传播学的根本任务指的是什么?

    是从传播研究的宏观视野提出来的关系到学科的生存与发展的、对受众和社会的作用与影响的重大问题,比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学。

    二、为什么要提出这一根本任务呢?

    1、为了让传播学成为中国大众的精神食粮。

2、为了让传播学成为适应中国需要的科学。

3、为了让传播学成为中国文化的有机部分。

4、为了让传播学的理论建树与世界文化接轨。

    三、什么是传播学研究的具体任务?

有哪些具体任务?

    具体任务是从微观的视角提出来的关于传播学自身建设的一些具体问题。

传播学研究的具体任务有:

1、分析和探讨传播的格局和规律。

就是描述和分析人类传播的格局和过程,探讨和寻求各种传播现象之间联系和斗争的必然性。

2、说明和解决人类传播的现象和问题。

3、总结和深化传播研究的成果。

4、评估和控制大众媒介对社会大众的影响。

5、审视和澄清传播研究中的主要概念。

    四、对西方传播学应持怎样的基本态度?

    系统了解、分析研究、批判吸收、自主创造。

    五、传播学研究的指标分析表现在哪些方面?

    1、倾向性。

2、民族性。

3、超陈性。

一要超越,二要新颖,三要独特。

4、实用性。

中国特色的传播学还应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即它的原理、知识应该可以用来解决中国各种传播活动中的诸如信息采集、加工、把关、播报、发送、经营、管理等问题。

5、启发性。

中国特色的传播学不但可以解释、回答历史的现实的传播现象和传播问题,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传播活动,使人们丰富知识、提高认识,而且还应该具有启发性,即可以充分地启发人们深入思考、发挥其潜力和智能,便于他们进一步扩大和开展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大胆地进行宏观研究、分支研究和交叉、比较研究等等。

    六、传播学研究的途径分析指的是哪些?

    有三条途径:

1、系统了解,博采众长。

2、以我为主,超越创新。

3、联系中国实际,适应中国国情。

    七、学习与研究传播学的意义有哪些?

    有助于推动传播学的学科建设;有助于正确解释和合理解决传播现象和问题;有助于提高传播决策化水平;有助于增强信息传播的效果;有助于人们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

第四节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一、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传播学研究方法是研究者为了正确把握和认识传播活动的本质和规律而实施的智力性途径、手段和方式。

特点如下:

    1、独立性。

2、稳定性。

3、创造性。

4、解释性。

5、科学性。

    二、传播学研究方法的种类有哪些?

    1、哲学方法。

2、专向方法。

3、横向方法。

4、具体方法。

    三、什么是控制论方法?

    它是一种研究系统的控制过程和特征的横向科学方法。

与其有密切联系的方法有:

功能模拟方法、黑箱模拟方法和最优化方法。

控制论方法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有机地把握和认识信息传播过程。

    四、什么是信息论方法?

    信息论,主要研究一切与信息有关的概念、理论及信息传播的各种要素与效果问题。

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就是运用信息论观点,把系统看作是借助于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传递而实现其目的的运动过程。

    五、什么是系统论方法?

    所谓系统,是指“相互关联的元素的集”或“处于一定相互联系中的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成份的总体”。

系统论方法,就是运用系统理论把传播现象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认识、考察和改造的科学方法。

    六、系统论的五个特征指的是什么?

    1、整体性;2、联系性;3、目的性;4、层次性;5、环境适应性。

    七、具体方法指的是什么?

    具体方法基本上都是实验性定量方法。

常用的有:

1、调查研究法;2、内容分析法;3、控制实验法;4、个案研究法。

    八、什么是调查研究法?

    这是指“对研究者在‘对象总体’中感兴趣的那个部分进行研究”和实地调查的方法。

    九、什么是内容分析法?

    这是研究者对他所选定的某时某地的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分析和描述的方法。

    十、什么是控制实验法?

    这是指研究人员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系统地控制或操纵一至数个假定与传播效果有关的因素,并在客观现实状态下观测这些不同因素所引发的不同现象,进而推断某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十一、什么是个案研究法?

    它是将某一社会单位作为一个案例,放在特定环境和特定时间内,对其中的若干现象、特征和过程作专门的全面的综合性研究,了解其操作动机、操作心理和个人背景、社会背景在传播中所起的作用。

    十二、传播专向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是什么?

    它能有效地照亮自己理论视野内的一切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和构成形貌(优势),但也存在着定向、盲区和排它的局限性。

    十三、传播控制论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传播控制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有目的性。

它首先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干预和作用,并且是以复杂的因果关系和以可能世界的存在为条件的;其次传播控制的目的在于通过作用某因而出现或实现某种预期的传播效果;再则,传播控制离不开内在操作方式的能动选择。

第一章传播学的回顾与展望

第二节 传播学的产生与确立

    一、传播学的四位创始人(也被称为传播学之父)是哪几位?

    拉斯韦尔、勒温、霍夫兰、拉扎斯菲尔德。

    二、为什么说施拉姆是传播学的完善者?

    因为他不仅在研究中提出了自己的思想观点和理论问题,而且为传播学勾画了一个完整的学科框架,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三、拉斯韦尔提出的“一句话”指的是什么?

并产生了什么课题?

    “一句话”指的是:

“谁?

说了什么?

通过何种渠道?

对谁?

产生了何种结果?

”从而产生了“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五大研究课题。

    四、拉斯韦尔提出的“三功能”指的是什么?

    指的是:

监视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传衍社会遗产。

    五、“守门行为”和“守门人”是谁提出来的?

意思是什么?

    勒温。

他认为,在传播过程中信息总是沿着包含有检查点即“门区”或关卡的某些渠道流动,那些能够允许信息通过或不许信息流通的人或机构,即为守们人。

其作用是选择和过滤他所接到的信息。

    六、说服研究由谁发展起来的?

    霍夫兰。

他的研究直接影响了传播研究对传播社会效果的重视。

    七、施拉姆对传播学的贡献何在?

    他不是将宣传和传播现象置于自己擅长的学科框架之中,用这一学科的理论来研究信息传播问题,而是跳出特定学科樊篱,把传播学作为一个独立的新兴学科,以多种学科和多种方法来分析研究,用多角度、多层面的眼光来观照、审视,从而将这一研究推向更为自觉的阶段,为传播学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八、传播学的创始人与施拉姆各自的建树如何?

    用传播学的眼光来看,四位创始者是用各自学科的理论和知识来研究传播的问题,并且只把这一研究看作是沙漠探险的一片绿洲;而施拉姆是以宏观的视野和体系化的观念来研究传播现象、整合研究成果,他把这一研究领域看作是永久居留地。

可以说,没有这五位学者的努力,传播学就不可能达到它目前现有的地位。

    九、施拉姆的重要著作有哪些?

    《大众传播》(1949)、《大众传播的过程和效果》(1954)、《报刊的四种理论》(1956)、《大众传播的责任》(1957)、《大众媒介与国家发展》(1964)、《传播学概论》(1973)

    十、施拉姆提出哪些新的观点?

    他提出:

传播的直线型观点;阅读的“即时报偿”和“延缓报偿”的看法;教育传播中的“知识沟”问题;对早期传播效果看法的“魔弹论”形容。

第三节  传播学的流传与现状

    一、传播学迅速流传、扩散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因为传播学具有优越性、适应性、伸缩性等特点。

    二、衡量传播学基本成熟的标准应该有哪些?

    衡量传播学基本成熟的标准有:

(1)传播学已流传、扩散到世界各国;

(2)传播理论多姿多彩,学术流派层出不穷;(3)研究方法灵活多样,研究领域不断扩大;(4)研究机构相继成立,研究队伍不断扩大;(5)研究专著大量出版,学术刊物纷纷创办;(6)设立传播专业,培养传播人才。

    三、中国的传播学研究状况是什么?

    在中国,最先引进传播学的是台湾和香港地区,港台地区传播学界的优点是:

能较快地吸收西方的传播学成果,紧跟西广播传播学潮流,能熟练地运用定量研究方法。

其缺点是:

重蹈美国学者的旧途,而较少能另辟新径;局限于对美国学者研究成果进行罗列与整理,而对其他国家的传播学知之甚少;很少在中国悠久的文化典籍中吸取营养、提取精华,对祖国大陆的传播学研究也缺乏了解,有一定的媚外倾向;在研究中流于面面俱到、一般介绍,而较少能深入研究并提出自己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独到见解。

    在中国大陆,新闻学界于1978年开始引进、介绍西方的传播学,于是1988年出版了第一部传播学教材。

自1990年起,传播学的分支研究进入繁荣期,先后出版了政治传播学、经济传播学、教育传播学、艺术传播学、新闻传播学、舆论传播学、传播社会学、传播心理学、大众传播学、组织传播学、人际传播学等十几个分支的传播学著作。

纵观中国大陆的传播学研究,大致分三个阶段:

    1、引进与介绍阶段:

除几部译著外,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是这一阶段的基本特点。

    2、评价和研究阶段:

其特点是全面了解,分析研究,组合拼装,为我所用,一些具有奠基性质的传播学著作开始面世。

    3、探索和创新阶段:

系统了解,博采众长,以我为主,超越创新,是其主要特点。

    四、在中国当代传播学研究中,有哪四种研究倾向应该引起应有的重视?

    1、重复性。

2、依赖性。

3、实证性。

4、实用性。

第四节  传播学的发展趋势

    一、传播学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1、科学化趋势。

2、融合化趋势。

3、动态化趋势。

4、操作化趋势。

5、分支化趋势。

6、本土化趋势。

    二、传播学者面临的几个问题是什么?

    1、积极探索传播规律。

2、积极构建理论体系的态势。

3、积极推进传播教育的态势。

    三、传播学研究分支化的走向表现在哪些方面?

    1、要素研究。

2、层级研究。

3、领域研究。

4、交叉研究。

5、比较研究。

6、影响研究。

    四、传播学的分支研究会肢解基础研究吗?

为什么?

    不会。

因为传播学的基础研究和分支研究犹如心脏和血管、树干与树枝,它们相辅相成,互生互动,缺一不可。

基础研究可以推动、促进分支研究,而分支研究也可以丰富、充实基础研究。

基础传播学不会因向分支传播学输送养料而变得支离研究,分支研究也不会因向基础传播学回送营养而将其“变性”。

    四、传播学本土化趋势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传播学最先出现在美国,对于引进这门学科的其他国家来说,传播学是舶来品。

如果传播学不同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条件相吻合,不在一定的民族土壤上生长出来,不与所在国家传播实践相结合并为其服务,而只是简单地贩卖和照搬,那必然会遭到人们的拒绝,甚至反对。

越是本土的,就越是世界的。

对于中国传播学来说,本土化建设既可以增强其学科个性和民族特点,也可以推进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适应传播学研究的国际化趋势,而更重要的是可以为中国大众所接受,成为他们的精神食粮。

因此,中国传播学只有针对中国国情,联系传播实际,从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学术中吸取营养,适应中国的社会特征、文化积淀和受众的心理态势、意识取向等条件,才能真正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才能真正融入中国的主流文化,成为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才能参与国际传播研究的沟通与交流,并为国际传播学术作出贡献。

 第二章传播

 本章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人类传播史上发生的五次传播革命的性质及意义,了解传播模式的概念、功能、标志以及应用模式进行研究的三个原则,知道传播的特点和种类,掌握传播在组织和社会层面的功能以及传播者必须遵循的传播原则。

     第一节传播的概念

    一、传播的定义主要有哪五类?

    1、“共享”说。

施拉姆认为,传播“是对一组告知性符号采取同一意向”。

这个定义强调了传播者与接受者对符号的共有性和共享性。

    2、“影响”说。

沃伏.韦伦认为传播“是一个心灵影响另一个心灵的全部程序”。

定义强调了传递信息的目的性和影响性。

    3、“反应”说。

史蒂文斯的定义是:

传播“是一个有机体对于某种刺激和各不相同的反应”。

定义在强调传播的广泛性和受者反应的必然性的同时,抛弃了传播的社会性和受者的能动性。

    4、“互动”说。

格伯纳认为:

所谓传播就是“通过讯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

定义借用社会学术语,强调了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通过信息传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双向性和互动性。

    5、“过程”说。

希伯特认为:

“传播的确可视为一个过程,过程就是一系列的活动及运行永远向着一个特定的目标在行动。

定义强调了信息由传播者经媒介流向受传者这一过程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二、传播的定义是什么?

    传播是指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从四方面理解之:

 

    1、传播是人类的活动。

2、传播是信息的交流和沟通。

3、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

4、传播的目的是希望能发生相应的变化。

    三、传播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指的是什么?

    不专指态度和行为的改变,还包括情报资料的获得、知识的增加、见闻的扩大、感情的沟通、精神的愉悦、情况的了解、事实的澄清等。

    四、如何理解“传播就是人做的某种事”这一论断?

    施拉姆和波特的这一论断指出了传播是人类的活动这一事实。

人是传播的主体和轴心,人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既是行为的施控者,又是行为的受控者;既是产生传播的原因,又是导致传播的结果。

    五、为什么说“一贯正确不是科学的特点”?

    德弗勒和丹尼斯指出:

“一贯正确不是科学的特点。

科学是实现理解、前进和纠正错误的厉刃,不过,这一切通常是在过去经验教训的指导下进行的。

”因此,作为一种科学的研究态度,我们既不能无视前人的精神劳动成果,也不能照单全收、不假思索,用操作性、随意性的传播定义来“指示”科学的传播学研究,也不能在没有对传播取得明确认识的情况下而贸然进入它的研究领域。

    六、为什么说“传播是最富有人性的”?

    传播是人类的活动,人是传播的主体和轴心,人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既是行为的施控者,又是行为的受控者;既是产生传播的原因,又是导致传播的结果。

人是传播的动物,传播是人类的创造和特权,丰富多彩的传播内容也是形成人性和人格的建筑材料。

在人类的各种行为和技能中,只有传播是最富有人性的。

第二节传播的特点

    一、传播有哪些基本特点?

    1、社会性和阶级性。

2、目的性和方向性。

3、主动性和创造性。

4、协同性和互动性。

5、永恒性和历史性。

    二、为什么说“传播是人类的表征和特权”?

    传播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是构成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特有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促成了在不同的社会阶段存在着不同性质的传播。

    三、为什么说“所有的传播都是创造性的”?

    传播活动是人与人之间进行的一种自觉自愿、自择自控、自知自发的信息传播活动,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

由于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人,他所进行的传播活动就都具有创造性。

威廉韦斯特也曾经说过:

“所有的传播都是创造性的。

……即使你用的是‘旧’的思想和第二手的材料,你也为它们创造着一种新的而且是唯一的表达方式。

”因此,“所有的传播都是创造性的”。

    四、古人说:

立言可使人死而不朽。

这与传播的永恒性有何关系?

    传播不是暂时的社会现象,而是长久、永恒的人类活动。

传播既是空间的连接体,使信息不受高山大川的阻隔而传之万里;也是时间的连接体,使信息不受沧桑岁月的磨损而传之千年;同时也是人类的连接体,使人类的文化遗产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