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命题引领课堂教学改革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2629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2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命题引领课堂教学改革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考命题引领课堂教学改革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考命题引领课堂教学改革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考命题引领课堂教学改革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考命题引领课堂教学改革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命题引领课堂教学改革1.docx

《中考命题引领课堂教学改革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命题引领课堂教学改革1.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命题引领课堂教学改革1.docx

中考命题引领课堂教学改革1

中考命题引领课堂教学改革

一、 试卷的基本情况

1.试题结构

2014试卷题型保持稳定。

试卷有选择题、填空题、作图与实验题和计算应用题四个题型。

但是各题型的试题数量与所占分值与2013年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选择题由10个小题变为7个小题,填空题由5个变为4个。

整个试卷的题目总个数也由24个压缩为19道题。

2.各知识点分值分布

知识板块

力与运动

  热和能

 声

电与磁

分值

31分

9分

2分

6分

22分

题目新颖,知识点覆盖面广,着重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年年考、非重点知识轮流考”的命题思想。

3.试题的总体评价

试题在命制的整个过程中把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能力摆在第一位,绝大多数试题加强了对学生科学方法和探究能力的考查。

注重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起点较低,难度分布适宜。

试题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注重体现学生用物理知识进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展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学科特色;从试卷的难度来看,2014年的试卷难度系数与前两年的试卷难度稍高。

二、命题的特点与趋势分析

1、引导展开观察与思考,关注科技与现代生活

有关生活、科技等方面的材料和时势事件是每年中考的取材来源之一,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放在真实生动的情景中进行考查,让学生感受到了科学、技术、社会间的密切联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物理学的巨大应用价值。

在2014年中考物理试卷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例如:

如第5、6两小题分别考查了家庭电路和家用电器、第17题从免费公共自行车、太阳能路灯、液化天然气新能源公交车三方面考查了涉及节能与环保的相关知识、第19题借助于引起世界广泛的关注“岁月号”客轮沉船事件,考察了浮力的有关计算.这些都是人们生活中的热点话题,贴近学生实际,关注现代科技的发展,能够给学生以亲切感,进而增强学生学好物理和学习的信心。

5.某家庭电路的部分电路如图1所示,其中甲、乙两处分别装用电器和开关.对此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火线上的保险丝应该改装到零线上

B、甲处应装用电器,乙处应装开关

C、当用电器功率增大时,通过保险丝的电流就增大

D、当保险丝熔断后,可以用铜丝代替

 

6、小聪家里有一台透明门的电冰箱,当他打开冰箱门时,冰箱内的灯就亮;当他关闭冰箱门时,冰箱内的灯就熄灭,但压缩机依然工作。

小聪断定冰箱门上有一个开关S,下面小聪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冰箱内的照明灯和压缩机串联

B、冰箱内的照明灯和压缩机并联,开关S在干路上

C、冰箱内的照明灯和压缩机并联,开关S和照明灯串联

D、冰箱内的照明灯和压缩机并联,开关S和压缩机串联

家庭电路和家用电器与中学生日常生活联系最密切,在学习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5、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时:

(2)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指针都会发生偏转,简述电流表和电压表指针摆动的原因:

电表的指针偏转是学生都会观察到的现象,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多少同学会问个为什么呢?

因此引导展开观察与思考,并提出问题也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解答问题

山东菏泽向“大气污染宣战”

某环保局研究表明:

“PM2.5来源中,机动车的排放占33.1%,排第一位,燃煤污染排放占第二位”。

“减少污染排放,还我一片蓝天”成为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下面是菏泽有关部门针对“节能减排”采取的部分措施

第一项措施(4分)

“免费公共自行车”成为菏泽市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如图9所示,公共自行车的结构和普通自行车相同,只是零件都是特制的(车轮胎是实心的),在其它自行车上无法使用。

在公共自行车的设计中,很多地方用到物理知识或原理,请写出自行车的两个部件并说明对应的物理知识(或原理)

(1)

(2)

第二项措施(8分)

引进太阳能路灯,分布在部分绿地和大街两旁。

如图10所示

(1)路灯用新型环保(无汞) LED节能灯,又称冷光灯,将电能直接转化为光能,从能的转化角度分析 LED灯较白炽灯节能的原理。

(2)根据上面“路灯系统说明”计算:

太阳能路灯说明(RE—TZ13)

1、电池系统电压:

12V4、环境温度:

-20℃~+70℃

2、电池的工作功率:

40W5、连续阴3~5天

3、太阳能光电板的转换效率:

16%6、照明时间:

12小时雨

1)太阳能电池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是多少?

2)电池充满电后可以工作12小时,这期间消耗多少电能?

3)太阳能光电板的转换效率:

16%,表示的意义是

第三项措施(7分)

首批50辆LNG(液化天然气)新能源公交车已经投入运营,如图11所示。

为了方便市民出行,市区公交车全面安装“北斗导航系统”,市民可以通过手机(导航系统接收器)查询公交车的动态位置。

(1)“北斗卫星”向手机传送信息,传播媒介是:

(  )

A.可见光B.电磁波

C.红外线D.声波

天然气汽车和汽油车相比较

(2)据有关资料显示:

尾气中的有害气体排放明显减少:

90%CO、24%CO2、90%SO2、39%NO、无粉尘排放,因此天燃气被称为绿色能源。

其它性能指标的比较:

热机效率

热值

价格

天然气发动机

η2=45%

q2=2.3×107J/m3

4.5元/m3

汽油发动机

η1=30%

q1=4.6×107J/kg

9.0元/kg

 

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通过计算说明:

(1)天然气车燃烧1m3天然气所做的有用功是多少?

做同样多的有用功,汽油车需要燃烧多少千克汽油?

(2)若某公交汽车每天消耗100m3的天然气,与用汽油相比,它每天节约的运行成本是多少?

本题综合考查了节能与环保方面的知识,从免费公共自行车、太阳能路灯、液化天然气新能源公交车三方面考查了节能与环保的重要性,涉及了很多物理知识,综合性强.

19、韩国“岁月号”经过改造后,船体为6825t级,长145m,宽22m,最大载客量920人,满载排水量6825t,是目前韩国国内同类客轮中最大的一艘,“岁月号”客轮沉船事件引起世界广泛的关注。

沉船原因(2分)

有人猜测沉船原因,是轮船底部被船员视为生命水的“平衡水”被人为减少,如图所示,导致船在失去平衡时丧失了自我恢复平衡的能力。

关于平衡水的作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浮力B、降低船体的重心

C、减少惯性D、增大惯性

“岁月号”打捞(5分)

韩国最大打捞船的打捞能力只有3200吨级,目前四艘打捞船已经进入工作区域。

小明也想到一种打捞方法:

将一些气囊捆在沉船上,然后充气,利用众多气囊的浮力将沉船拉出海面。

请通过计算结果对小明的打捞方法进行可行性分析。

(气囊自身重量情况忽略不计)。

参照数据:

“岁月号”自身质量加之所载货物和海水总质量超过万吨(按10000吨计算和考虑)

一个普通农村中学教室的体积约400m3;海水密度按103kg/m3计算和考虑g=10N/kg

试题从学生熟悉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选材,依据真实的物理情景,从多角度展现生活与物理、物理与社会的广泛联系,使学生从答题的过程中去关注现实问题,感受、体会与领悟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的关系。

从物理学角度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唤起学生对国家、社会、家乡和环境的关注。

2、试题考察的内容源于教材但又不局限于教材,有所创新和延伸。

这份试卷的很多试题都源于教材,经过加工和组合后又高于教材。

有的突出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有的突出考查学生对物理研究科学方法的掌握,有的突出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命题源于教材,可以让老师和学生抛弃题海战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例如

1、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发生的现象是()

A、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C、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D、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人靠近平面镜时,感觉人的像在变大,实际上人像的大小不变,感觉变大的原因是眼睛看像的视角增大的缘故.这是学生不容易理解,并出现错误的地方.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在真空中也可以传播声音

C、振动的物体一定会发出声音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3、下列做法属于减小摩擦的是()

A、冬天,在结冰的马路上撒一些细砂以方便路人行走

B、在生锈的自行车轴上滴一些油,骑车就会感觉轻松一些

C、当汽车后轮陷入泥坑打滑时,司机会就近寻找石块等物休垫在车轮下

D、体操运动员进行双杠表演前,在手上涂抹滑石粉以防止从杠上滑落

4、关于电磁铁,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磁铁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作的

B、电磁继电器中的磁体,必须用电磁铁

C、电磁继电器中的磁体,可以用永磁体,也可以用电磁铁

D、电磁铁中的铁芯,可以用钢棒代替

15(2分)、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时:

(1)不能直接接在电源两极上,由此判断出它的的内阻(填“很大”或“很小”)

(2)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指针都会发生偏转,简述电流表和电压表指针摆动的原因:

第15题考的是电表的工作原理。

16(4分)、探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二个力的平衡条件”,需要比较“平衡”和“不平衡”两种不同状态的受力情况才可以得出结论。

实验室内的实验装置如图8所示(定滑轮按45°角固定在桌边上)。

小红利用此装置做实验过程中,将木块进行扭转,小亮说:

“由于定滑轮无法扭转,所以会影响实验效果”。

(1)在木块不扭转的情况下,“二力平衡”的三个条件中,对哪些平衡条件的探究存在缺陷?

(2)根据实验需要改进该实验装置,简述你的改进方案。

16题尽管考的是常规的实验,但是并没有考查学生实验操作,而是从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和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中选择分析、论证、评估、交流的角度来考查。

力求避免教学中"老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题海战术"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重视学生实验设计与创新能力的考查。

这对初中物理学习、考试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导向。

3、设置开放性试题,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创新思维空间

在中考试卷中设置开放性试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给学生选择和展示的空间。

所以提高试题的开放度是考查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基本思路。

例如:

9、请你观察图3中的三个奥运比赛项目的图片,想象图片中运动比赛的情景,提出一个物理问题,并对提出的物理问题进行解答。

问题

解答

例句

篮球放入篮筐中为什么会下落?

投入篮筐内的篮球受重力作用而下落

 

解答时要根据图片信息,归纳出相关的知识,然后将现象与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

17.阅读下面的材料,解答问题

山东菏泽向“大气污染宣战”

某环保局研究表明:

“PM2.5来源中,机动车的排放占33.1%,排第一位,燃煤污染排放占第二位”.“减少污染排放,还我一片蓝天”成为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下面是菏泽有关部门针对“节能减排”采取的部分措施

第一项措施

“免费公共自行车”成为菏泽市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图1所示,公共自行车的结构和普通自行车相同,只是零件都是特制的(车轮胎是实心的),在其它自行车上无法使用.在公共自行车的设计中,很多地方用到物理知识或原理,请写出自行车的两个部件并说明对应的物理知识(或原理)

(1)车座:

减少压强;

(2)车把、车踏上的花纹:

增大摩擦.

题中所给的情景是生活中常见的有趣的事例,使学生感到亲切,这些事例包含有许多物理现象,学生只要以自己熟悉的现象回答两个问题就可以了,答案具有开放性,也有利于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自由发挥。

18.(6分)(2014•菏泽)2014年2月8日,中国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开站,这是中国在南极建设的第四个科学考察站.泰山站主体建筑设计成“飞碟”状,并且建在立桩上,如图甲所示.

(1)南极内陆冬季经常刮起8至10级大风,风吹起的积雪遇阻后会堆积,有可能将整个建筑掩埋.为了防止建筑的迎风面的飞雪堆积,泰山站的设计造型中找到相应措施.

第一项措施:

主体建筑设计成“飞碟”状;

第二项措施:

用立柱支撑.

(2)很多南极站的立桩还穿上了滑雪板(如图乙所示),从物理角度分析立柱穿滑雪板的作用.

此题以南极站为载体,主要考查学生对减小压强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特别是

(1)具有较强的开放性,需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得出答案.

开放型试题一般具有情境新颖、内涵丰富、条件不确定、答案多样等开放性特点,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等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

因为开放性试题具有独特功能,给中考乃至初中物理教学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4. 注重物理图表处理能力,注重物理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

中考试题图文并茂,共出现了13幅图片、3个表格,大大的提高了题目的可读性。

例如8题、18题考查从图中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答题兴趣,有利于考生发挥最佳水平。

中考物理试题一直都很注重对图表处理能力的考查,也在积极引导学生用图像或表格来形象反映物理规律和信息,突出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重视初高中衔接,有利于学习的延续

今年物理试题重视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例如

7、如图2所示,光滑斜面AB>AC,沿斜面AB和AC分别将同一重物从它们的底部拉到顶部,所需拉力分别为F1和F2,所做的功分别为WA和WB。

则,()

A.F1<F2,W1=W2

B.F1<F2,W1<W2

C.F1>F2,W1>W2

D.F1>F2,W1=W2

8、一辆长10m的大货车,以36km/h的速度驶进一个隧道,从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所用的时间为20s,则隧道长为m。

15、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时:

(2)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指针都会发生偏转,简述电流表和电压表指针摆动的原因:

第7题出现了高中物理常见的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情景;第8题则渗透了对质点的认识。

第15题考到了电表的工作原理,尽管是高中才讲到的内容,但是基本原理就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

总之:

物理中考试卷以新课标的精神、新理念为出发点,试题严格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兼顾“选拔性与导向性”,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成效进行了全面的考查与评价,也为老师们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

三、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落后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讲的多,活动少,活动不充分,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少,思考和训练都不充分;课堂评价的环节普遍欠缺。

与现在提倡的新课程理念和打造高效课堂相差太远。

2、师生互动只停留在形式上,“问答”成了课堂的点缀或满堂问

有的课堂“互动”只停留在形式上,假互动,无效热闹充斥课堂。

表现在:

提问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或者是满堂问。

有些老师喜欢问“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这样的提问毫无价值,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

学生大都是齐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随声附和。

提问没有新意、问题设置不合理,提出的问题空泛、难度大,针对性差,造成学生思维的障碍,摸不着头脑,学生只能启而不发。

提问过于急于求成。

有些教师发问后,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要求立刻作答。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计、发问;另外,还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要注意生成性的问题。

3、分组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化明显

 分组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但是并非所有的教学任务都要通过小组活动才能完成。

班级教学、个人自学仍有着合作学习所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概括起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 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合作无序

学生合作学习时常会见到这样的情形:

学生只是坐在一起,并没有按老师设定的目标进行。

有的在埋头写作业,有的在三三两两、津津有味地闲聊题外话,有的因害羞内向而沉默不语、独自发呆。

有的教师下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指令后,全班学生只是按小组围坐在了一起,可小组成员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没有人组织,没有人记录,大家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整个课堂闹哄哄,却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

小组间缺乏竞争,产生不了合作的效果。

事实上,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形式上简单地让学生凑在一起。

.合作问题过于简单,没有讨论的必要,为“活动”而“活动”

    在教学中也常看到这种现象,不管所提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教师都要求合作学习,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老师的问题还没说完,学生就已说出了答案。

  

.教师不能有效指导帮助,一味放手让学生合作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也常见到有些老师给学生发布完“下面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指令后就放任自流,不闻不问,不指导、监控学生的交往活动。

当然也就做不到真正意义上的点拨、引导作用,对一些问题泛泛而谈,不了了之。

.教师为赶教学进度,草草收场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赶进度,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发言、补充、自查、更正以及小组讨论中辩论的时间,不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为走形式而草草收场。

有时,大家还没凑到一起,还没有开始讨论,老师就手掌一拍:

停。

 

. 学生的主动合作意识不强,合作参与度不足

    小组活动时,由于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造成了“优秀学生讲,学困生听”的局面,表面上热闹、民主、活泼的合作学习气氛实则隐含着种种阴影。

能力强的学生参与机会明显较多,而能力较弱的学生则显得消极被动。

这点我想大家深有体会:

特别是展示汇报时,基本上是那几个组长,就是老师让其他学生补充,也由于长期以来被优秀生独霸小组,其他学生想说恐怕都没有热情和自信了。

(4)教学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大部分学生;教师不能较好地把握教材,教学目标不清楚,重点不突出;教学基本功欠佳,教法单一;多媒体教学运用手段不恰当、不熟练等等。

四、需要解决和改进的几个方面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应该将教学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积累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的方向转化,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初中物理提倡“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的能力。

好的课堂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有思考的内容、空间和时间。

教师只扮演了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地思考。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思、做、练”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究中学习并倡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讨论、启发,让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学习、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提高全面的解题能力。

2、提高掌控课堂的能力,重视课堂评价,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

教学的每个环节,注意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怎样抓住(吸引住)学生注意力;指导学生的学与练;多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有掌控课堂教学的策略与方法(特别是对问题学生:

睡觉、捣乱等)。

学生通过评价与交流,可以发现新的问题,吸取经验教训,改进探究,培养合作精神,更重要的一点是获得成功的体验。

老师通过恰当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3、注重基础,钻研教材并充分挖掘教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知识应用

重视基础不仅只是重视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表现为正确地使用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主要载体。

要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丰富的物理内容。

学习物理的目的在于应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将知识延伸到课外、校外,以物理知识为载体,选取结合生活实际的事例,把物理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接触社会生活,丰富和充实物理课程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4)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通过学习物理知识:

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

培养学生从基本概念和物理规律出发,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良好习惯。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注重解题的规范化要求。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附件1: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

课程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得到发展。

       

(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将其运用于实践,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注意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关注科技发展给社会进步带来的影响,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四) 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灵活采用教学方式,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注重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鼓励在物理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五) 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发展

在新的评价观念指导下,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发展性评价与甄别性评价结合,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和物理教学的改进。

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索养,让学生:

  ◇学习终身发展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尝试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加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活动,有运用研究方法的意识;

  ◇保持探索科学的兴趣与热情,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能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尊重事实、勇于创新;

  ◇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通过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了解新材料及其应用等内容,关注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问题。

  2.了解自然界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认识机械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等内容,了解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认识机械能、内能、电磁能、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能量守恒等内容,了解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关注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4.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发展的大致历程,知道物理学不仅含有物理知识,而且还含有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5.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具有安全意识,知道简单的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会用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二)过程与方法

  l.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能在观察和学习中发现问题,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