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问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2616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析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析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析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析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问题.docx

《浅析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问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问题.docx

浅析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问题

浅析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问题

摘要

政府公信力是指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体现了政府的信用能力。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然而,近年来我国政府的公信力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

因此,改善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提高政府公信力,成为我国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政府;我国;公信力;建设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过程中,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尤其是政府公信力提升,显得特别重要和紧迫。

近年来,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公众的民主意识、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特别是伴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和透明,公众对政府满足自身利益的期望同政府不能有效地满足人们的期望之间形成了一对越来越突出的矛盾。

一、政府公信力的基本概念

㈠政府公信力的内涵

政府的公信力是指公民在何种程度上对政府行为持信任态度,是社会组织、民众对政府信誉的一种主观评价或价值判断。

政府公信力是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具体涉及到两个方面:

政府行为的客观效果;公众对政府行为的主观感知。

政府公信力,是评价政府是否作为、能否全面履行公共责任和公众是否认同的基本标准。

政府公信力的强弱,取决于政府所拥有的信用资源的丰富程度,取决于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公民心目中的具体形象。

政府公信力=政府行政能力×公众满意度。

人民群众对政府公信力的评价,主要体现在政府的诚信程度,政府的服务水平,政府依法行政的程度,政府民主化的程度等方面。

㈡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因素

政府公信力受到以下十个要素的直接影响:

⑴人道:

政府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始终爱惜人的生命,关心人的幸福,尊重人的人格和权利;⑵民主:

政府要按照民主原则和程序组成,始终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并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⑶法治:

政府要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⑷科学:

政府管理要符合实际,符合规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⑸廉洁:

政府要保持清廉,坚决打击和有效遏制各种腐败现象;⑹文明:

政府行为应符合现代文明精神和现代文明规范;⑺服务:

政府要及时周到、优质、高效地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⑻效能:

政府应有效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⑼改革:

政府要勇于推进改革,切实克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体制障碍;⑽创新:

政府应积极推进自身管理的创新,同时为整个社会的思想创新、理论创新、文化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等创造宽松的环境和有利的条件!

㈢政府公信力的价值

政府公信力具有及其重要的价值,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府公信力是政府公共治理的合法性根源。

在现代民主政治条件下,政府公信力产生的根源来自于对政府合法性的确认,合法性与政治现象相生相伴,它是指社会性秩序和权威被自觉认可和服从的性质和状态。

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基础就是某种信任,合法性的获得,一方面取决于政府的活力,包括国家权力为强化自己的统治地位而运用意识形态的、法律的和道德伦理的力量为自身所作的种种论证;另一方面,其更为实质的内容是,国家政权在大众中赢得了广泛的信任和忠诚,从而使人自觉地把对政府的服从当作自己的义务。

因此,政府公信力集中体现了政治合法性的实质内容。

第二,政府公信力是社会信用系统的核心。

首先,政府信用的范围广、内容复杂,影响很大。

其次,政府信用是其他信用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由于政府的特殊地位,作为社会公众观念与行为的指导者,作为国家管理的实体存在,其活动和形象对于全社会来说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容易引起公众的关注和效仿。

第三,政府公信力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着巨大的影响,政府是经济活动秩序的制定者和维护者,政府信用对市场经济起着标杆的作用。

在政府信用的影响下,各类行政管理和指导监督机构才能够有效地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规范各种市场主体的竞争行为。

政府的裁判地位,要求它自身必须守信、公正、严格,具有权威。

政府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

可以说,没有政府信用的建立,现代市场经济是不可能自行运转的。

二、我国政府公信力现状及成因分析

近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社会经济取得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巨大改善和提高,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这些无一不证明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取得了巨大进展。

㈠现状

然而,由于我国现在处于改革的深水区,由于新旧体制的摩擦冲突、社会利益分化、价值取向多元化以及外来文化冲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质量和意识,与社会和公民的价值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

多种非理性行政行为的存在,又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行政能力,损害了政府权威,影响了政府形象,降低了行政效益,使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与公众不断增长的行政需求之间形成了较为严重的矛盾。

2007年山西洪洞县惨绝人寰的黑砖窑虐工事件曝光后人们在震惊和谴责之余,纷纷质疑:

那些被虐待的民工度日如年,为何当地政府和警方为什么发现的那么晚?

劳动部门为何长期不予以查处?

当地公安机关为何一直不予以打击?

种种疑问种种疑问使政府在百姓心目中的诚信度大打折扣。

2008年震惊中外的毒奶粉事件,因有关部门的拖而不决、遮瞒掩盖而使这一事件演变成为全社会的大危机。

2009年全国爆发了多起当事人在看守所非正常死亡的事件,如云南晋宁看守所的躲猫猫事件,海南儋州看守所的洗澡澡事件,江西九江看守所的做梦梦事件,而看守所发布的离奇死亡原因造就了这些颇具讽刺意味的流行语,其广泛流传对政府公信力的损害不言而喻。

国土资源部下属研究机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房价上涨了25.1%,因与此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房价涨幅1.5%相差巨大而引起各界热议。

为何两个政府职能部门统计出的数据相差会如此悬殊,同为政府职能部门公众究竟该相信哪一个?

㈡原因

凡此种种,公民对政府的不满情绪和不信任感有了相当程度的增长。

政府公信力弱化的原因,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正如乔治弗雷德里克森所指出的,工业化和科技的发展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引发了人口膨胀、社会治安、环境恶化等诸多社会问题,政府所面临的公共问题的复杂性、动荡性和多元性环境,导致了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客观上引发了政府的信任危机!

同时,政府和公民自身的因素也都直接影响到了政府公信力的强弱。

概括起来,主要是由于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时代及社会因素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和时代的发展,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如人口膨胀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环境恶化问题,失业问题,健康问题,犯罪问题,交通问题等一系列问题,旧的问题尚未解决,新的问题又不断出现。

第一,政府所面临的公共问题的复杂性,动荡性和多元性环境,导致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

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传统的政府功能有力不从心之感,加之官僚体系本身的保守,消极,被动,无效率,这引发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使政府的存在充满了合法性危机。

第二,社会信用缺失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严峻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成为我国目前经济乃至社会整体面临的最严峻问题之一。

在社会诚信缺失的大环境下,政府信用也必然受其影响大打折扣。

2、政府方面的因素

政府作为公共机构,在行政过程中表明自己的价值观念、执政思路和工作作风,展示出自己的形象,形成自己的声誉。

社会公众也就是根据这种形象和声誉,作出对政府的信任或不信任选择的。

如果政府的行为符合公众的意愿,行政公正公平、合理合法,讲信用,重承诺,那么,公众就会对政府作出信任选择,政府公信力也就因此提高。

政府能否赢得良好的公信力,关键在于政府本身。

而现实生活中,政府(包括政府工作人员)自身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直接影响公信力的确立。

⑴政府(包括政府工作人员)信用观念的弱化。

中央政府相对于地方政府的公信力较高,超过70%的受访者认为,一些地方政府存在着隐瞒真实情况,报喜不报忧的现象。

同时,调查显示,我国个人信用整体指数为66分,最讲诚信的五个职业群

⑵政府行为缺乏公开性,透明度差,暗箱操作使行政神秘化。

评价一个政府是否获得公众的信任,主要有三个要素:

透明度、受托责任和诚信。

政府信息的不公开从某种意义上导致了人民对政府的不信任。

在我国,政府信息的透明度往往被忽略、忽视或有意模糊,恶意封堵政府信息的行为也是屡见不鲜。

⑶政府职能定位不合理,经常出现“越位”、“缺位”、“错位”现象,迄今为止,我国政府职能的定位仍然是不明确的,政府工作中一直存在着不该管的去管了,该管的又没有管住、管好的问题。

管理者进入市场,必然带来市场竞争的扭曲。

⑷公共行政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

一些行政形式理性化的结构要素如“功绩制”原则等被形式化地加以利用,成为部分官员获取政治机会的工具。

责任追究机制的缺乏,使政府官员就可能免受行政责任,使其缺乏行政责任感。

⑸政府公权力寻租即腐败现象大量存在,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腐败行为严重影响干群关系,损坏政府形象,使民众对政府行为及政府本身信任程度降低。

(三)公众因素方面

政府公信力是公众对政府行为的一种评价或认可,它涉及到两个主体和两个行为。

因此,除了政府方面的因素之外,社会公众方面的因素也是影响政府公信力强弱的重要力量。

⑴公众意识的觉醒

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取决于政府对公众期望的满足程度,社会公众民主意识的觉醒直接影响着政府公信力的建设。

随着社会民主制度的不断改革,民主意识深入人心,社会公众对政府期望的程度和内容发生了变化,人们不仅要求于自身的单方面发展,而且要求全面发展;不仅要求满足于物质追求,而且转向政治生活、社会环境质量、自我表达和自我实现等价值追求,如果政府不能很好地适应公众需求的变化,公众和政府之间的隔阂就会使政府的满意度大大降低,使政府和公众之间的不信任进一步加深!

⑵公众的知情权受到冷落

在现代社会,公众知情权已经成为一个民主社会的标志之一。

许多国家都制定了信息公开法,除国家安全、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一律不得免除公开。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也规定,凡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反映本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以及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应当向社会公众公开。

而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却不被重视,比如在2007年的华南虎事件中,陕西省林业厅急于为华南虎照片的真实性盖棺定论,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网络上的各种质疑之声持有不欢迎的态度,不愿意透露来自政府方面的调查进展,这是它失信于民的重要原因。

⑶公众话语权遭到忽视

话语权,是公民民主自由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新闻自由权利中的表达权的一部分,是公民的一项不可让与和剥夺的民主权利。

话语权对于一个清明政治,不仅无害,而且是一种可贵的智力支持和正义力量。

但是,公众的这项权利在现实中往往是缺失的,或者是不到位的。

很多时候,所谓的征求意见,不过是一个形式或者过场。

话语本身就是一种权力,有充分话语权的社会公众,自然不需要通过公开征求意见这种被动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利益诉求。

这样的现状,极大地损害了政府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

三、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途径和措施

政府公信力反映着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同时,它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础,是我国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前提条件。

提升政府公信力,不但有助于强化政府的合法性,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效运行,提高国际综合竞争力,而且对于推动文化建设,建立和维护社会信用体系,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提升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信用程度,不断增强政府公信力。

㈠以科学发展观为理念,树立民本思想,加强服务意识

政府是人民利益的代表,它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都是人民的利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是建设信用政府的思想基础。

政府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政府的一切工作,都要以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在政府部门和公务人员中牢固树立民本思想、诚信观念和责任观念,加强公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使其恪尽职守。

领导干部要脚踏实地,有诺必践,讲究信用,靠自己求真务实的作风,在群众面前树起良好的诚信形象。

㈡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为

坚持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根本要求,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由之路。

各级政府机关都要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善于依法管理经济社会事务和其他行政事务,要以强化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重点,加强行政立法,提高行政执法能力,要改善行政执法,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

在政府公共行政过程中,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要保证民众平等的自由权以及人格和尊严的平等,人身安全和各种自由权利不受行政权力侵犯,要保证社会公众有均等的机会竞争公共职务,保证公众能够平等地享用一切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让全社会的公民能够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

㈢重视公众的话语权,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稳定性

尊重公众的话语权,就是要给关系公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中的公众视角和公众声音以平等的存在空间,就是要让公众知晓、参与和监督本属于公众的事,就是要让公众权力具有公众的性质。

因此,要规范决策程序,健全决策制度,强化决策责任,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推广重大决策事项公示和听证制度,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建立政府与公众对政府有关信息的互动反馈机制,畅通社会公众的反馈渠道。

㈣完善责任追究制度

完善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实行严格的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让行政问责制成为政府工作的制度基础,明确行政过错追究的责任层次,准确界定批准、审核、承办等行政管理中的各个环节相关人员所应承担的具体过错责任,确保责任落实到每一层次、每一职级、每一岗位。

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行为时出现各种失误,违反决策程序和决策失误,给国家和群众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必须切实追究部门主要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

四、结语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各种原因造成的政府公信力流失比较严重,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增强我国政府公信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建构起一个公众更加信赖的政府。

 

参考文献

[1]舒小庆.政府公信力:

价值、指标体系及其实现途径兼论我国诚信政府建设[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6).

[2]薄贵利.十大因素影响政府公信力!

人民日报,2008-11-05.

[3]刘仁文.治安通报与公众知情权!

学习时报,2008

(2).

[4]王福鑫.试论政府公信力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J].行政与法,2006(3).

[5]薄贵利.十大因素影响政府公信力[N].人民日报,2008-11-5.

[6]刘仕博.关于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战略的思考[J].工会论坛,2008

(1).

[7]徐珂.政府公信力浅说[J].前线,2007(9).

[8]刘达禹.构建责任政府视角下提高政府公信力研究[J].学术交流,2007(9).

[9]高卫星.试论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流失与重塑[J].中国行政管理,2005(7).

[10]刘文花.加强公务员诚信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J].科技咨询导报,2007(12):

49250.

[11]武晓峰.近年来政府公信力研究综述.中国行政管理.2008.5.63-67

[12]张旭霞.试论政府公信力和公众的话语权[J].中国行政管理,2006.9.

[13](美)约翰·克莱顿·托马斯著.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M].孙柏英等译.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531

[14]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

张成福译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5]杨金木.提高政府公信力之我见[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6,(8):

3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