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习题阶段性测试题3.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2558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习题阶段性测试题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习题阶段性测试题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习题阶段性测试题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习题阶段性测试题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习题阶段性测试题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习题阶段性测试题3.docx

《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习题阶段性测试题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习题阶段性测试题3.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习题阶段性测试题3.docx

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习题阶段性测试题3

阶段性测试题三(必修一第三专题评估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5·江西五校联考)某报纸报道:

“(新中国的成立)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

”对该报道的解读,正确的是(  )

A.欢呼新政权的诞生

B.改变了亚洲政治版图

C.带有明显的反华倾向

D.反映苏联的官方态度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新中国的成立)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再结合新中国成立的影响是一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改变了亚洲乃至世界政治格局,所以选B项。

2.(2015·山东省实验中学一诊)某文件明确规定:

“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这份文件应该是(  )

A.中共“一大”纲领  B.中共八大决议

C.《共同纲领》D.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

[答案]C

[解析]材料中“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说明这段文字材料应该出现在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之后,A项与材料中的时间特征不符可直接排除;B项和D项出现时中国积极倡导建设社会主义经济而非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也与题意不符;材料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属于过渡时期的C项符合题意。

3.(2015·益阳)1954年12月25日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

人民政协要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

这些规定(  )

A.表明人民政协具有参政议政职能

B.反映出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C.明确了人民政协是国家权力机关

D.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题目提供的信息有:

1954年12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并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可以反映出此时人民政协会议不再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不是国家权力机关,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D选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1956年底,B项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的时间在建国初,所以B、D项说法都不符史实;故选A。

4.(2015·箴言中学一模)“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

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这个制度”是指中国的(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民主集中制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答案]D

[解析]新中国建立初期建立了三大基本的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是政权组织形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民族政策,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发展;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政党制度,有利于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及全国人民的团结,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有利于党和政府兼听各种意见,做出科学的决策。

材料“……两党制或多党制……”这些字眼可以知道考查的是政党制度,故选D项。

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

5.(2015·盐城中学)1953年,一位美国记者记述:

在(中国)东北的工业区,少数民族的人民在各种工业部门里工作,他们担任着经理、管理员以及技术人员或者一般的职务。

在大规模的训练班里,少数民族工人被培养成熟练的技工,劳动模范之中有许多人来自少数民族。

这主要说明(  )

A.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得到复兴

B.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取得成效

C.少数民族地区向工业化迈进

D.民族平等政策得到较好贯彻

[答案]D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少数民族人员得到培训并且从事领导的职务,反映了我国真正的奉行了民族平等的政策,故选D项。

A、B、C三项材料均未得到体现。

6.(2015·扬州中学)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宪法起草委员会。

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以替代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体现中共领导下多党合作的政权特色

B.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C.保障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

D.把依法治国的方针写入宪法

[答案]C

[解析]1954年宪法代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主要是为了适应当时中国政治发展的需要,社会性质的转变。

故选C项。

7.(2015·江西白鹭洲中学)1978年至199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重要法律230多部。

其中主要包括1982年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

这一立法高峰的出现(  )

A.保障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B.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奠定了基础

C.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针

D.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答案]D

[解析]由材料时间“1978年至1992年”可知,这是发生改革开放以后对民主制度的重建和完善,使中国建立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8.(2015·嘉兴测试)1945年10月,在回答英国记者的提问“中共对‘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及解说如何”时,毛泽东说:

“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下列制度设计中,集中体现毛泽东的论述的是(  )

A.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B.一国两制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四大自由”表明体现其论述的制度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本题选D项。

A、B、C三项与题干无关,俱排除。

9.(2015·绍兴一中)下表是历届人大任期时间及召开会议的次数。

以下关于此表的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

一届人大

二届人大

三届人大

四届人大

五届人大

1954~

1958年

1959~

1963年

1964~

1975年

1975~

1977年

1978~

1982年

5

4

1

1

5

A.一届人大选举刘少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B.二届人大决定开始实施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

C.三、四届人大工作受到“左”倾错误的干扰

D.五届人大期间将“依法治国”方针写入宪法

[答案]C

[解析]第一届全国人大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宪法,A项错误;“一五计划”是1953~1957年,B项错误;“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是1999年,D项错误。

故选C项。

10.(2015·河北唐山)从1993年3月到1998年2月,八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了40多个有关市场经济的法律,如《公司法》、《票据法》、《保险法》等。

这些立法的主要目的是(  )

A.规范生产经营行为B.保障企业合法地位

C.建立民主法治国家D.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D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选择。

《保险法》不能体现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故A项错误;《票据法》不能保障企业合法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中出示的法律不是针对建立民主法治国家,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了40多个有关市场经济的法律”,可以得出这些立法的主要目的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正确。

11.(2015·云南玉溪)温家宝总理在一次答记者问时,引用了“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这几句诗。

该提问涉及的是(  )

A.中美关系问题B.台湾问题

C.西藏问题D.钓鱼岛问题

[答案]B

[解析]根据“一心中国梦”“兄弟”可知是内部问题,是关于国家统一问题,因此可排除外交领域的A中美关系问题;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65年成立自治区,因此排除C;钓鱼岛事关中日关系,不属于“兄弟”关系,排除D。

根据所学可知台湾问题是应国共两党内战而出现的分裂,因两党曾两次合作有兄弟之称,因此符合题意。

12.(2015·邹城)2014年1月1日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5周年。

它的发表在当时引起巨大反响,被看成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

这主要是因为它(  )

A.宣布采取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C.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

D.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

[答案]A

[解析]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这“被看成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

B、C、D三项均发生在《告台湾同胞书》之后。

因此选择A。

13.(2015·福建四地六校联考)台湾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在接受台湾《中国时报》专访时说:

“光是一个徐蚌会战都是上百万人的伤亡,那是不堪回首的往事。

”对马英九的说法,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马英九认为徐州会战的牺牲实在是不值得

B.马英九反对解放战争

C.马英九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两岸问题

D.马英九认为历史的悲剧将再次上演

[答案]C

[解析]分析材料可以看到马英九反对国共两党之间发生类似淮海战役的战争,主张用和平的方式和方法解决问题。

联系各选项,本题应选C项,A、B、D三项说法明显错误。

14.(2015·福建南安)据台湾新闻网2013年10月31日报道,台湾企业联合会总会长郭山辉31日率领30多位台商会长,一起对外喊话,希望台湾立法机构能尽速让延宕多时的服装协议过关。

他呼吁“立法院”能放下争议,为了两岸和平、台湾的经济与未来,朝野双方应共同携手尽速通过外贸协议。

由这段资料可见(  )

A.两岸直接的经贸往来开始于2008年

B.经济利益的驱动促成两岸政治对话

C.经济交流受岛内政治斗争的影响

D.“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在岛内深入人心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该“外贸协议”在台湾“立法院”受到争议而迟迟未能通过,说明海峡两岸的经济交流受到岛内政治斗争的影响,A、B、D材料都不能体现,故选C。

15.(2015·山东省实验中学一诊)1950年中国外交部发布《外侨管理外资处理意见》,其中规定对“帝国主义及其仆从国家侨民”采取“赶、挤”政策,有步骤地令其全部撤回。

这一做法体现的外交思想是(  )

A.“一边倒”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另起炉灶”D.“独立自主不结盟”

[答案]B

[解析]“一边倒”是指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另起炉灶”是不承认旧的外交关系;D项出现于改革开放新时期。

B项指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

16.(2015·南京摸底)1953年,中国驻缅甸第一任大使姚仲明回国述职,周恩来对他说:

“我们的对外关系中,有切身利害的是两个问题:

一个是华侨问题,一个是边界问题。

我们同周边国家都有边界纠葛,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为“解决好这个问题”,中国政府(  )

A.倡导召开亚非国家会议

B.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积极融入社会主义阵营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D

[解析]上世纪五十年代,亚非国家会议主要讨论的是朝鲜问题和越南问题,并没有提到中国的边界问题,也并不是由中国倡导,故A项错误;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处理的中苏关系,但并没有涉及边界问题,故B项错误;积极融入社会主义阵营是为了解决资本主义国家孤立封锁中国,故C项错误;1954年中国与印度为解决边界问题,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D项正确。

17.(2015·济宁)新中国在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础上诞生,有强烈的独立自主的品格。

下列属于中国20世纪50年代独立自主外交方针表现的是(  )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②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③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中国加入不结盟运动

A.①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提出的国家外交纲领性政策,由时任中国总理周恩来于1953年底在访问印度时提出,并于1954年成为指导中印,以及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求同存异是周恩来的创新,万隆会议的精神最终导致了1961年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开幕,10月18日起,就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问题展开激烈辩论。

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首先以59票反对,55票赞成,15票弃权否决了美国、日本等22国提出的所谓“重要问题”提案。

符合时间限制的是①②,因此选择B。

中国没有加入不结盟运动,④错误。

18.(2015·广州执信)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一文中宣称:

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

支撑这一观点的典型事例是(  )

A.实行“一边倒”的方针B.出席日内瓦会议

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参加亚非万隆会议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信息及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能力。

题干反映了新中国在外交上联合发展中国家,反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故本题正确选项为D。

19.(2015·临川一中月考)《领导者》一书中说:

“‘然而他(指周恩来)在70年代初便看到要从根本上对中国的国际统一战线进行重建和扩大,还为当代中国的开放政策’奠定了基础。

”作者认为周恩来此时的外交活动(  )

A.开始突破意识形态界限

B.丰富了与亚非拉国家的建交原则

C.拓展了中国外交的领域

D.迈出了中国全方位开放第一步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国际统一战线进行重建和扩大,还为当代中国的开放政策奠定了基础”表明答案C项是正确的,其他的三项与材料内容的主旨不相符合。

20.(2014·广东六市联考)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教科书里的西方人,侵略者、压迫者的形象居多;八十年代,比较友善的形象明显增多。

这一转变(  )

A.折射出中国外交形势开始趋向缓和

B.表明中国对西方价值观念的完全认同

C.体现了中国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

D.标志中国经济与西方经济全面接轨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近代列强长期对华侵略、“左”倾错误和国际紧张形势的影响,左右了教科书里对西方人的看法。

后来随着改革开放和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20世纪80年代中外关系日益缓和,使得教科书对西方人的看法有所改善,故A项正确。

中西方价值观念始终存在差异,排除B项。

近代时期,中国人已对西方有深入的认识,题干时间属于现代时期,排除C项。

中国坚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不可能与西方经济全面接轨,排除D项。

21.(2015·盐城摸底)2013年12月2日,《环球时报》报道称“美方建议遵守中国(划定的东海防空识别区)要求,日媒恼火指责盟友‘背弃’”。

20世纪70年代,在中美日关系上美国曾有过同样的“背弃”并引起日本“朝野震动”的举动。

该举动是指(  )

A.“乒乓外交”

B.基辛格访华公报的发表

C.《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D.《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

[答案]B

[解析]“乒乓外交”只是属于民间往来,不属于政府外交往来,故A项错误;基辛格访华公报的发表是1971年,此公告里既有基辛格访华内容也有尼克松即将访华的消息,这使同为反华同盟却毫不知情的日本“朝野震动”,符合题干中“20世纪70年代”时间,故B项正确;《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是在1972年,晚于B项,故C项错误;《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时间是1978年,晚于中日建交时间,故D项错误。

22.(2015·沈阳二中)美国著名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

“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

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

……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

”请你为上述内容确定一个最为合适的标题(  )

A.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B.中美关系的改善对苏联的影响

C.70年代的台湾问题

D.中国70年代的外交突破

[答案]D

[解析]材料中“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

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

”说明当时中国在外交上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性突破,故选D项。

23.(2015·桐乡)关于下面两幅图的历史信息叙述完全错误的一组是(  )

①都在冷战背景下召开

②都有亚非拉国家参与

③都强调在“和平共处原则”下发展国际关系

④都主张在两极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采取不结盟外交政策

⑤在两次会议上,中国与更多的国家增进了解,发展了关系

A.①②③B.②③⑤

C.③④⑤D.②④⑤

[答案]D

[解析]万隆会议召开于1955年,不结盟运动兴起于60年代,他们都在冷战背景下召开,都强调在“和平共处原则”下发展国际关系,故①③项符合事实,排除;万隆会议时亚非国家参加的会议,不结盟运动主张在两极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采取不结盟外交政策,中国没有参加不结盟运动会议,故②④⑤项错误,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24.(2015·崇义中学月考)据不完全统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年中,先后爆发87次战争。

其间,29次在亚洲,26次在中近东和北非,17次在中、南部非洲,10次在中南美洲,5次在欧洲。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战争爆发与民主化程度有必然的联系

B.小国间的矛盾是引发战争的主要原因

C.战争造就更多亚非拉民族国家独立

D.国际政治格局一定程度上影响战争分布

[答案]D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年”指的是1945~1982年,这一时期正是美苏冷战时期。

而战争多发的亚洲、中东和北非地区,正是美苏激烈争夺的地区,故选D项。

材料无法体现战争与民主的关系,故A项不准确;材料无法体现B、C两项说法。

25.(2015·通化一中)某时期国际战略格局被形象地概括为:

“一个村子、两家姓(姓‘资’姓‘社’)、三大力量(美英等发达国、中苏等社会主义及亚非民族独立国)、四种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并存、殖民地宗主国与新兴民族主义国家并存)”。

这一时期我国面临的国策性课题不包括(  )

A.如何奉行不结盟政策

B.如何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C.如何求得国际社会的承认

D.如何拓展国际活动空间

[答案]A

[解析]“一个村子、两家姓”说明当时的国际格局应是两极格局,如何奉行不结盟政策作为国策性课题提出来应是在两极格局解体后。

故选A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

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2分。

共50分)

26.(2015·福建四地六校联考)社会组织方式的演进,是人类政治文明史的主要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6世纪,梭伦对国家政权机构进行了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

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创立新的五百人议事会,每部落选出50人参加,议员名额依各居住区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

当选议员可以连选连任,但公民一生只能担任两届议员。

据记载,公元前431年雅典公民近17万人,其中只有约四五万成年男性享有参政权力。

材料二 《汉书》“秦遂并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这表明秦朝将新创的制度推向全国。

材料三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普选产生……

1954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国务院领导人构成表(单位:

人)

   职务

党派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国务院

主席

副主席

委员

总理

副总理

国务委员

共产党

1

3

29

1

2

6

民主党及

无党派人士

0

3

27

0

2

6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有何显著特点?

(2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秦制中具有创新意义的内容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

(4分)

(3)材料三反映了新中国民主政治内容有哪些民主政治制度?

(2分)

(4)结合材料一与材料三,简要比较新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与雅典公民大会的异同。

(4分)

[答案]

(1)主权在民;真正享受民主的人是少数。

(2)皇帝制度;郡县制度。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明清后越来越成为社会进步的羁绊。

(3)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同:

都是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和决定一切国家大事;都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

不同:

人民代表大会制是代议制民主,公民大会是直接民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具有广泛性,公民大会只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人民代表大会制是人民民主专政,公民大会是奴隶主阶级民主专政。

(任意两点)

[解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制、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问,从材料“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公元前431年雅典公民近17万人,其中只有约四五万成年男性享有参政权力”分析雅典民主制的特点。

(2)问,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和郡县制,这一制度在很长的时期内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稳定,但是在清朝后期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3)问,此问考查的是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主要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的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这和雅典的公民大会性质是一样的,但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的是间接民主,雅典民主制实行的是直接民主,雅典民主具有狭隘性。

27.(2015·泰州)2014年10月20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这在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宪法是人类法制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它的制定将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以来有关人类对理想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使这些伟大的思想在政治实践中获得发扬光大。

——《西方政治制度史》

(1)美国宪法“将……对理想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结合史实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加以说明。

(4分)

材料二 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

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

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人大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是不可替代的。

(2)根据材料二,分析社会主义中国有哪些政治制度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

(3分)

材料三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

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