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塔作业指导书洪江.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2555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93 大小:63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塔作业指导书洪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组塔作业指导书洪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组塔作业指导书洪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组塔作业指导书洪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组塔作业指导书洪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组塔作业指导书洪江.docx

《组塔作业指导书洪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塔作业指导书洪江.docx(9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组塔作业指导书洪江.docx

组塔作业指导书洪江

目录

1依据1

2术语1

3适用范围2

4工程概况2

4.3本方案涉及铁塔工程概况3

5施工难点分析及对策6

6施工工艺及流程6

6.1施工工艺总述6

6.2施工工艺流程图8

6.3操作流程10

6.3.1施工准备10

6.3.2竖立抱杆及塔腿组立15

6.3.3塔身塔片吊装20

6.3.4抱杆提升21

6.3.5地线支架吊装21

6.3.6导线横担吊装22

6.3.7抱杆拆除25

7施工组织26

7.1劳动力组织26

7.2主要工器具26

7.3工期计划29

8质量标准及质量保证措施29

8.1质量标准29

8.2检验试验30

8.3工艺质量要求30

8.4质量保证措施33

9危险点分析及安全保证措施34

9.1项目安全管理组织机构34

9.2危险的分析及其预控措施34

9.3安全保证措施40

10文明施工措施43

11环保保护及其它措施44

12主要受力计算44

12.1计算工况分析44

12.2地锚埋设深度计算50

附表各基铁塔数据52

1依据

本施工技术方案编制中的部分内容直接引用了一些相关设计文件、规程、规范,同时还有部分虽未引用但执行中仍应遵守执行的文件、规程、规范,这些文件、规程、规范即为编制和执行依据,主要依据如下:

1.1本工程铁塔施工图、设计说明书、铁塔施工图会审纪要

1.2GB50233-2014《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1.3建质[2007]223号《绿色施工导则》

1.4DL5009.2-2013《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线路部分)》

1.5DL/T5168—2002《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工程施工质量及评定规程》

1.6DL/T782—2001《110kV及以上送变电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

1.7DA/T28—2002《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

1.8《输电线路施工机具设计、试验基本要求》(DL/T875-2004)

1.9Q/GDW248-2008《输变电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实施规程》

1.10Q/GDW250-2009《输变电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

1.11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及预控措施管理办法国网(基建/3)176-2015

1.12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办法国网(基建/3)187-2015

1.13《国家电网公司基建安全管理规定》【国网(基建/2)173-2015】

1.14《国家电网公司基建质量管理规定》【国网(基建/2)112-2015】

1.15《国家电网公司基建技术管理规定》【国网(基建/2)174-2015】

1.16《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工艺标准库》(2013版)

1.17《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施工方法》(国网基建质量〔2011〕78号)

1.18《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基建质量〔2010〕19号

1.19《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工艺示范手册》、《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工艺示范光盘》

2术语

2.1铁塔呼称高:

指直线塔下横担下水平面至铁塔最长腿基础顶面间的垂直高度。

2.2塔位中心桩:

铁塔中心所处位置。

对直线塔,此桩即为线路中心桩;对转角塔,此桩为线路中心桩位移后的塔位中心位置。

2.3定位高差:

塔位中心桩至铁塔最长腿基础顶面的垂直距离(以0.1米为基准单位)。

当塔腿基础顶面在塔位中心桩的上方时,用“+”表示;反之,用“-”表示。

2.4铁塔本体:

组成各种呼称高的共用塔身段。

2.5接腿:

接身与塔脚板的连接件,不同长度的接腿与接身可组成多种呼称高的铁塔。

2.6铁塔塔头高度:

指铁塔下横担挂线点至铁塔最顶端的高度。

2.7铁塔全高:

指铁塔最顶端至基础最低腿顶面的距离,为呼称高加塔头高度。

3适用范围

本施工方案作为《洪江至岳东110千伏线路工程铁塔组立施工作业指导书》的配套详细方案,适用于洪江至岳东110千伏线路工程91基铁塔组立施工。

4工程概况

本工程由220千伏洪江变电站110千伏1Y出线构架起至110千伏岳东变电站110千伏4Y进线构架止。

全线使用杆塔106基,其中利旧15基,新建杆塔91基(单回直线塔57基,单回转角、终端塔34基)。

线路额定电压110千伏,线路全长:

39.23km,其中新建33.336km,利用原通道更换耐热导线5.681km,单侧挂线0.213km。

回路数:

单回;通过行政区为旺苍县、苍溪县;地形:

丘陵20%、山地70%、高山10%;地貌:

全线以山地为主。

新建部分:

导线采用JL/G1A-300/25钢芯铝绞线;地线一根采用JLB20A-80铝包钢绞线,另一根采用24芯OPGW-90复合光缆。

换线部分:

导线采用JNRLH1S/TLB14-185/25的间隙型特强钢芯耐热铝合金绞线;地线采用两根JLB20A-50铝包钢绞线。

线路方向即为以洪江至岳东110千伏线路前进方向。

线路方向及塔腿编号示意见图4.1-1所示。

110千伏岳东变电站(大号侧)

右转

左转

C

B

塔位中心桩

自立式铁塔

A

D

 

220千伏洪江变电站(小号侧)

图4.1-1线路方向及塔腿编号示意图

4.3本方案涉及铁塔工程概况

4.3.1塔型情况

序号

塔基

转角度数

塔型

呼高(m)

1

N13

右1°07′

1A3-ZM3

18

2

N15

右16°37′

1A3-ZM3

15

3

N16

右34°43′

1A3-DJC

24

4

N17

右03°44′

1GG-J2

24

5

N18

左00°28′

1GG-J1

24

6

N19

左19°28′

1GG-J1

24

7

N20

1A3-DJC

24

8

N21

右49°37′

2A3-ZMC2

27

9

N22

1A3-J3

21

10

N23

1A3-ZM3

33

11

N24

左16°59′

2A3-ZMC3

24

12

N25

2A3-JC1

27

13

N26

1A3-ZM2

30

14

N27

1A3-ZM3

33

15

N28

2A3-ZMCK

48

16

N29

1B6-ZM3

30

17

N30

1A3-ZM3

27

18

N31

左09°44′

2A3-ZMCK

45

19

N32

1A3-J1

24

20

N33

左00°36′

1B6-ZM3

21

21

N34

1A3-ZM3

27

22

N35

右20°49′

1A3-ZM2

30

23

N36

1A3-J1

24

24

N37

右13°03′

1B6-ZM3

27

25

N38

左01°13′

1B6-J1

21

26

N39

左32°24′

1A3-ZM3

21

27

N40

右27°22′

1A3-JC2

21

28

N41

2A3-JC1

18

29

N42

右18°19′

1A3-ZM3

30

30

N43

2A3-JC1

21

31

N44

1B6-ZM3

36

32

N45

左14°59′

1A3-ZM2

24

33

N46

左08°18′

1A3-J1

24

34

N47

2A3-JC1

27

35

N48

1A3-ZM2

30

36

N49

左20°19′

1B6-ZM3

27

37

N50

1A3-J2

24

38

N51

2A3-ZMCK

45

39

N52

左06°04′

1B6-ZM3

36

40

N53

1A3-J1

24

41

N54

1A3-ZM3

27

42

N55

右5°17′

1A3-ZM3

33

43

N56

右34°51′

1A3-J1

24

44

N57

2A3-JC2

30

45

N58

左00°03′

1B6-ZM3

36

46

N59

1A3-ZM3

33

47

N60

1B6-J2

24

48

N61

左55°37′

2A3-ZMC2

30

49

N62

2A3-JC3

24

50

N63

2A3-ZMC2

27

51

N64

右00°35′

1B6-ZM3

36

52

N65

1A3-J1

24

53

N66

右24°43′

1B6-ZM3

33

54

N67

1B6-J2

24

55

N68

2A3-ZMC2

30

56

N69

2A3-ZMC3

27

57

N70

右13°03′

1B6-ZMK

48

58

N71

1A3-JC1

21

59

N72

右02°09′

1A3-ZM2

27

60

N73

1A3-ZM3

30

61

N74

1A3-ZM2

27

62

N75

左59°22′

1A3-ZM2

27

63

N76

1A3-J3

24

64

N77

1A3-ZM3

36

65

N78

1A3-ZM2

30

66

N79

右50°47′

1A3-ZM3

36

67

N80

1A3-JC3

21

68

N81

1A3-ZM2

30

69

N82

1A3-ZM3

33

70

N83

2A3-ZMCK

45

71

N84

1A3-ZM2

30

72

N85

1A3-ZM3

33

73

N86

左47°51′

1A3-ZM3

33

74

N87

左01°40′

1A3-J3

21

75

N88

1A3-JC1

21

76

N89

2A3-ZMCK

48

77

N90

1A3-ZM3

36

78

N91

1B6-ZM3

24

79

N92

1A3-ZM2

30

80

N93

右0°52′

1A3-ZM2

24

81

N94

1A3-JC1

21

82

N95

1A3-ZMK

45

83

N96

左07°02′

1B6-ZM3

24

84

N97

1A3-JC1

23

85

N98

1B6-ZM3

21

86

N99

右55°31′

1A3-ZM2

30

87

N100

1A3-JC3

21

88

N101

右5°51′

1A3-ZM2

24

89

N102

右87°25′

1A3-JC1

22

90

N103

左7°16′

2A3-JC4

27

91

N104

右1°07′

1A3-DJC

23

本方案涉及铁塔91基,涉及塔型21种铁塔型式。

5施工难点分析及对策

序号

施工难点

对策(预控措施)

1

工期要求紧张

增加作业组数量、合理安排工作。

2

部分塔位地形较差

针对地形组织有经验人员指挥,搭设钢管平台,采取固定塔材措施和临边防护设置,增设安全监护人等。

3

气候条件差

早晚气温低时,不登高作业,气温低于3℃时停止作业,超过5级风时停止高空作业,雷电天气停止作业。

6施工工艺及流程

6.1施工工艺总述

6.1.1利用已组立好的塔身段,通过承托系统和上拉线系统使抱杆悬浮于塔身桁架中心来起吊待装铁塔构件。

该工艺环节中的承托系统由卸扣、承托平衡滑车和手扳葫芦组成,其布置见图6.1-1所示。

上拉线系统由四根钢丝绳以及相应的卡具组成,拉线上端用U型环固定在抱杆顶部的上拉线板孔上,向下依次经过铁塔主材上端转向滑车、腿部转向滑车,最后引至缓释器,其布置见图6.1-2所示。

 

图6.1-1承托系统布置示意图

1—主材角钢、2—角钢卡具、3—抱杆、4—承托平衡滑车、5—卸扣、6—手板葫芦

图6.1-2上拉线系统布置示意图

1—上拉线、2—转向滑车、3—承托绳、4—角钢卡具

备注:

上拉线经过腿部转向滑车后引至缓释器

6.1.2利用已组装好的塔身提升抱杆(系统布置见图6.1-3所示),重新安装好承托系统和拉线系统,继续起吊安装下一个高度段的待装铁塔构件,系统布置见图6.1-4所示。

图6.1-3抱杆提升系统布置示意图

1—转向滑车、2—承托绳、3—提升滑车、4—上拉线

5—腰环、6—腰环固定绳、7—磨绳、8—机动绞磨

备注:

上拉线经过转向滑车及引至缓释器未示出

图6.1-4塔件起吊系统布置示意图

1-转向滑车;2—抱杆承托绳;3—抱杆;4-腰滑车;

5-内拉线;6-磨绳;7-塔片;8-吊点绳;9-加强件;10-控制绳

备注:

上拉线经过转向滑车及引至缓释器未示出

6.1.3循环以上步骤,直至铁塔组立完毕,利用铁塔落下抱杆并将其拆除。

6.2施工工艺流程图

本工程根据不同的地形采用内悬浮外拉线、内拉线(两种)施工方法,其中内拉线有上固定和引下固定两种方式。

抱杆

内悬浮

内悬浮

内悬浮

 

图a上固定内拉线图b引下固定内拉线图c外拉线

上固定内拉线使用拉线长度较短,特点是易于操作(图a);下固定内拉线是延长上固定拉线至塔腿部固定,采用滑车导向和葫芦调节,特点是减少高空作业量,方便调节(图b);外拉线是向塔身外采用四根落地拉线,特点是与抱杆夹角大,稳定性好,但要求地形好(图c)。

本施工工艺流程见图6.2-1所示。

图6.2-1施工工艺流程图

6.3操作流程

6.3.1施工准备

6.3.1.1技术准备

组织人员现场踏勘调查,收集地形地貌、气象条件、运输条件等资料,进行现场布置设计、工器具受力计算(详见施工计算章节)、方案设计等,最终形成本方案,并作好技术交底。

6.3.1.2上道工序确认

(1)按照验收规范的要求,结合浇筑时间和天气情况确定待组立铁塔其基础的混凝土强度是否达到设计强度的70%。

(2)认真检查铁塔基础的几何尺寸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如基础在线路横纵方向的位移、基础扭转、基础的根开、基础地脚螺栓(或插入角钢)的露出高度及坡度、基础顶面高差等。

6.3.1.2场地准备

本标段组塔施工地形复杂,施工平面布置应根据不同的地形合理布置。

下面列举几个典型的地形布置进行说明。

平面布置图

(一)塔基位于斜坡

平面布置图

(二)塔基位于斜坡、一面临陡坡

 

平面布置图(三)塔基位于斜坡、两面临陡坡

平面布置图(四)塔基位于山脊斜坡、两面临陡坡

特殊地形布置要点:

塔基位于斜坡、一面或两面临坡坎的地形组塔施工布置,应多加分析,找出最佳施工布置方案,充分利用100米内可能利用的对面小山坡做拉线锚点。

抱杆起立布置应尽量将抱杆组装在上山坡方向,用小抱杆组立铁塔腿部,再利用组装好的三面塔腿起立抱杆。

有的地形可以使用Y型控制大绳,即把原本一根或一个方向的控制大绳分成两个方向,通过协调一致,利用两个方向的合力达到一般地形大绳的使用效果。

临边施工应设置硬质围栏防止人员坠落山下。

对基础浮动的石块应清理干净,防止滚落到下山方向伤害人畜。

对没有组装区域的塔基,可考虑用钢管搭设组装平台,平台应牢固、平整。

不能搭设平台的,只能单材组装,或在另一侧组装好后分几次起吊挪动悬挂在塔身,再吊装。

个别塔位坡度达到40°~50°,塔材不能大量堆放,只能使用索道逐段分次运输,所有材料采取防滑落措施。

所有施工人员都应配备安全带绳,塔基下方采用防护网,防人员、石头滚下山坡。

6.3.1.3地锚埋设

(1)根据现场布置要求,指定机动绞磨排放位置,以对准塔位中心作为马道方向,与马道方向垂直方向为地锚放置方向开挖地锚坑。

(2)开挖一定深度后根据土质情况,按照“施工计算”部分章节中相关部分确定锚坑需要深度。

(3)锚坑开挖深度达到要求,通知施工负责人验收后,将地锚连接锚绳后正确放入锚坑。

(4)回填锚坑并夯实且预留防沉层。

6.3.1.4塔材运输清理

(1)在运输前应仔细核对运输的塔件编号、规格及数量。

(2)按照铁塔组立的先后顺序,按照铁塔段位,将运输到现场的铁塔角钢、螺栓、联板等按段位、规格分别进行清理并分别堆放,用标识牌进行有效标识。

6.3.1.5材料与设备准备

按照“7.2主要工器具”章节中的工器具表中规格数量做好准备,确认状态良好后,将其运抵现场,合理堆放。

6.3.2竖立抱杆及塔腿组立

6.3.2.1利用塔腿组立抱杆

(1)安装铁塔腿部主材

1)布置组立系统,见图6.3-1所示。

 

 

图6.3-1小抱杆组立腿部主材示意图

1-转向滑车地锚;2—转向滑车;3—抱杆;4-磨绳;5-控制绳

a.根部其中一螺栓孔对准就位连接孔,并穿入一螺栓,拧紧程度以连接主材能旋转为宜,主材上端悬挂一个穿入传递绳的传递滑车。

b.与该主材连接的侧面塔件通过一颗螺栓安装在该主材上(图中未示出),拧紧程度保证塔件能自由转动,并采用细绳临时固定在主材上。

c.在主材上端起立方向反侧设置“八字形”控制绳。

d.根据起立的主材高度设置辅助抱杆。

e.起立用牵引绳绳头固定于主材上端,依次通过辅助抱杆顶部、转向滑车,引至机动绞磨。

2)确认系统各部位准备就绪后,启动机动绞磨缓慢牵引立起主材,控制绳配合缓慢松出。

3)待主材根部待就位连接处螺栓孔对齐后,停止牵引。

4)稳固好控制绳后,快速穿入剩余连接螺栓并拧紧。

5)重复以上步骤完成其余三根主材的组立。

(2)安装铁塔腿部侧面塔材

1)将腿部侧面的“倒八字”塔材下端与塔脚板(或主材)通过一颗螺栓连接好,拧紧程度保证塔件能自由转动。

2)采用“安装铁塔腿部主材”步骤中准备好的传递绳捆住“倒八字”塔材上端。

3)通过传递绳提升“倒八字”塔材上端,使其绕连接螺栓向上转动,待其他就位螺孔对齐后,停止提升,快速穿入就位处其他螺栓并拧紧。

4)高空作业人员从下至上解开“安装铁塔腿部主材”时已经连接在主材上的塔件,并将其与相应“倒八字”塔材连接好,补齐拧紧连接螺栓。

5)重复以上步骤完成其余面塔材安装,预留一面的塔材不安装。

(3)组立抱杆

1)布置抱杆组立系统,见图6.3-2所示。

a.从塔位中心向预留了一面塔材没有安装的方向组装抱杆。

b.抱杆底部利用塔腿设置两根制动绳。

c.在抱杆上端起立方向反侧设置“八字形”控制绳和一个起重滑车。

d.在抱杆布置对侧其中一铁塔主材顶端及腿部分别设置一个转向滑车。

e.起立抱杆反方向铁塔主材上端设置临时拉线。

f.将组立抱杆用钢丝绳绳头固定在抱杆布置对侧另一铁塔主材顶端,随后依次穿过抱杆上端起重滑车、铁塔主材顶端转向滑车、铁塔主材腿部转向滑车,最后引至机动绞磨。

 

图6.3-2利用底部塔材组立抱杆示意图

1—抱杆;2—控制绳;3—钢丝绳;4—起重滑车;5—制动绳;6—临时拉线

2)检查确定抱杆组立系统各部位正常后,起吊机动绞磨缓慢牵引起立抱杆,控制绳配合同步松出。

3)起立同时将抱杆的四根上拉线分别引至对应铁塔腿部缠绕到衬垫了软物的铁塔主材上,并随着抱杆起立逐步收紧上拉线。

4)抱杆起立到70°时缓慢牵引,到80°时停止牵引,利用上拉线将抱杆调到位,固定好上拉线,完成抱杆组立。

6.3.2.2先竖立抱杆再吊装铁塔腿部

(1)抱杆组立

1)布置抱杆组立系统,见图6.3-3所示。

图6.3-3抱杆组立示意图

1—抱杆;2—人字抱杆;3—钢丝绳;4—转向滑车;

5—地锚;6—垫木;7—人字抱杆跟开绳;8—制动绳

a.从塔位中心向外组装抱杆。

b.抱杆底部利用塔腿设置两根制动绳。

c.在抱杆上端起立方向反侧设置“八字形”控制绳。

d.在抱杆布置反方向适当位置通过转向地锚设置一个转向滑车。

e.磨绳绳头固定于辅助抱杆顶部,随后穿过转向滑车引至机动绞磨。

f.再用适当长度钢丝绳连接抱杆起吊点与辅助抱杆,磨绳与铝合金抱杆绑扎点的位置是:

铝合金抱杆重心的1.1~1.5倍,人字抱杆长度一般取铝合金抱杆重心高度加1.5~2米。

g.人字抱杆起立铝合金抱杆时,牵引导向滑车、人字抱杆中心、铝合金抱杆中心及绊脚绳中心必须在一条直线上。

2)检查确定抱杆组立系统各部位正常后,起吊机动绞磨缓慢牵引起立抱杆,控制绳配合同步松出。

3)起立同时将抱杆的四根上拉线分别引至对应铁塔腿部缠绕到衬垫了软物的铁塔腿部上,并随着抱杆起立逐步收紧上拉线。

4)抱杆起立到70°时缓慢牵引,到80°时停止牵引,利用上拉线将抱杆调到位,固定好上拉线,完成抱杆组立。

(2)铁塔腿部吊装

1)直接吊装腿部塔片

a.布置起吊系统,见图6.3-4所示。

 

图6.3-4直接吊装腿部塔片吊装示意图

1-转向滑车;2—制动绳;3—抱杆;4-上拉线

5-磨绳;6-塔片;7-吊点绳;8-加强件;9-控制绳

①在方便组装的两侧组装腿部塔片并加强,同时塔片下端起吊反向设置八字形控制绳,上端起吊反向设置好1根控制绳。

②将两根等长吊点绳分别连接到塔片吊点处,另一端合并连接到磨绳绳头上。

③磨绳自吊点处依次经过抱杆朝天滑车,再向下经过腿部设置的转向滑车引至机动绞磨。

④调整抱杆至合适倾斜度。

b.检查起吊系统,确定状态良好后,启动机动绞磨缓慢牵引起吊,控制绳配合同步松出。

c.通过起吊和控制绳的配合,待达到即将就位位置时,停止起吊,就位操作人员进入就位位置,微调就位连接处完成就位连接。

2)先吊装腿部主材再安装腿部侧面塔材

a.布置主材起吊系统,见图6.3-5所示。

调整抱杆向待起吊腿部倾斜角度至合适位置。

磨绳绳头连接待吊装铁塔腿部主材的上部,依次通过抱杆顶部滑轮、铁塔腿部转向滑车引至机动绞磨。

b.确认起吊系统,确定状态良好后,启动机动绞磨缓慢牵引起吊主材,控制绳配合同步松出。

c.通过起吊和控制绳的配合,待达到即将就位位置时,停止起吊,就位操作人员进入就位位置,微调就位连接处完成就位连接。

d.同理完成剩余三个腿部主材吊装。

 

 

(a)(b)

图6.3-5抱杆吊装腿部主材示意图

1—抱杆;2—抱杆底部制动绳;3—抱杆拉线;

4—钢丝绳;5—铁塔腿部主材;6—控制绳;7—转向滑车

6.3.2.3特殊地形竖立抱杆

在本工程常见的“刀脊背”地形,找不到符合常规方法竖立抱杆要求的施工地形,可在有经验技师指导下谨慎采用以下施工方法,如下图所示:

 

图6.3-5b特殊地形竖立抱杆示意图

(1)操作要点:

抱杆尽可能在基础对角方向摆放组装,基础外露过高的要避开基础,地形条件不具备的,也可在正侧面方向。

在抱杆布置方向的左右两侧,设葫芦固定在铁塔腿部,葫芦拉出一半即可,控制钢绳与抱杆夹角不小于15°,且基本一致,整个竖立过程中,葫芦调节量很小;抱杆根部制动控制很关键,须用葫芦收紧钢绳,滑动距离不应超过0.3米。

(2)半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