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高级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2477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高级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杭州高级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杭州高级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杭州高级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杭州高级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杭州高级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杭州高级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高级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杭州高级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杭州高级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杭高2010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本试卷满分

150分。

考试时间

150分钟。

答案一律做在答卷上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粘.贴(

(zhan)

玷.污(zhan)

龌.龊(wo)运筹帷幄.

B.

蹉.跎(

(cuo)

磋.商(cuo)

遭殃(yang)

怏.怏不乐(yang

C.

飞镖.

(biao

剽.悍(biao

绯红(fe)i

妄自菲薄(fe)i

D.

蜿蜒.

(yan)

筵.席(yan)

市侩(kuci)

脍.炙人口(kuci)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这块表是爷爷留传下

来的,虽说款式陈旧,

但走时还挺准的,

你就凑和着用吧。

、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B.刚一落座,他就跷起大拇指称赞起来,听着他滔滔不绝的赞美还真让人有点受不了。

(wo)

C.人无信不立,一诺千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与朋友交往当坚守一个信字,即使是赴汤蹈火也要实现自己的诺言。

D.去年八月,承蒙大家鼎立相助,让我渡过了人生中的一大难关,感激之情无以附加。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是:

A.这个案子可能会比较复杂,如果大家知道举证人死了,涉嫌受贿渎职的问题可能就查不下去,有些关键人物就会一退.六.二.五..。

B.退场——威胁裁判——电话威胁主管部门——要求重赛——暂时退出!

当现代队沿着这个清晰的战术亦步.亦.趋..时,我对中国足球认识的幼稚再次被印证。

C.几百元甚至不名.一.文..的石头,一旦经了你的发现因了你的品位,有可能成为价值成千上万的奇石。

D.1978年,文学开始复苏,当《班主任》《哥德巴赫猜想》等一批文艺作品刚刚露头的时候,一向沉稳的严文井兴奋得拍案而.起...,激动得大喊大叫。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当今这个法治社会中,执法人员是为民保平安的,可是部分执法者法治观念淡薄,动辄就出手伤人,令人担忧。

B.“甲流”期间,卫生部门建议广大市民及早治疗,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到就近医院发热门诊就医。

C.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

D.以超低价格进行商战绝对是低层次的竞争,因为破坏游戏规则就是破坏市场,破坏市场就是破坏自己的形象,最终伤害的是整个环境。

5.请把下面的材料概括成一句话新闻。

(不超过30字)(3分)二月份,浙江媒体曾以《“乞丐王子”爆红网络,忧郁眼神秒杀网友》、《“乞丐王子”,很想找个人来爱他》为题,报道了“犀利哥”爆红网络的事。

“犀利哥”牵动了很多网友的

神经,也激发了大家的爱心。

包括宁波市救助站、热心网友等许多单位和个人都开始行动,希望为“犀利哥”提供帮助。

面对突如其来的热心人,面对连日来外界环境的改变,“犀利

哥”显然是有些害怕,甚至拒绝别人的帮助。

随后,许多网友在论坛上发帖,反思如此大张旗鼓地救助“犀利哥”到底是对是错。

□□□□□□□□□□□□□□□□□□□□□□□□□□□□□□

(不少于

6•请你就上述新闻中的“帮助事件”发表看法。

要求态度明确,语言表达准确。

60字)(5分)

7.国学社拟邀请樊树志给同学们座谈,请你以国学社成员的身份主持座谈向同学们介绍他。

根据语言环境,将下面书面材料的内容转换为符合要求的介绍词。

要求:

①内容适当。

②表

达得体。

③符合口语特点。

(4分)

材料:

①樊树志,男,②系杭高校友,1957年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1962年留校任教。

现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③其专攻明清史、江南地区史。

④代表作:

《晚明

史》、《国史概要》(出版后得到一致好评,被国内及香港多所大学采用为指定教材)、《国史

十六讲》(2006年开创历史著作畅销的局面)等。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12分)

新年伊始,反常天气纷现世界各地,凸显出严峻的全球气候变暖趋势。

南极上空臭氧空洞逐年扩大,北极熊无法冬眠,类似报道在各大媒体上层出不穷。

那么,是什么引起了全球气候变暖?

我们怎样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二氧化碳能让阳光顺利穿过大气层,并且防止地表的热量散失。

在冰河世纪末期,地球

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只有180ppm因此那个时代天寒地冻;此后大地回暖,二氧化碳浓度

升高到280ppm;但在过去的一个半世纪里,其浓度已经升至380ppm而且越来越高。

在有

记录以来的20个最热的年份里,19个发生在1980年以后。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曾发布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梗概。

这份报告认为,在过去50年中,“很可能”是人类活动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

报告梗概说,从1750

年开始,全球二氧化碳、甲烷以及氧化亚氮的含量一直以惊人的速度增加,目前已经远远超

出工业革命前的水平。

二氧化碳的增加主要是人类使用化石燃料所致,而甲烷和氧化亚氮的

增加主要缘于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

科学家近年来对全球变暖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全球变暖的负面影响已经有了很

深入的认识。

全球变暖将导致降水变化,全球水资源供需矛盾愈加明显。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

变化专门委员会曾指出,如果地球平均气温上升4摄氏度,全球就会有30多亿人面临缺水

问题。

同时,全球变暖将使地球两极冰雪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

2002年以来,南极冰川

融化导致世界海洋水平面每年大约上升0.4毫米。

北极的情况更糟,据估计,如果整个格陵

兰冰盖融化,全球洋面将升高7米。

如果整个南极冰盖都融化,那将更可怕,届时全球洋面

将升高65米。

由于气候变化,不少动物开始向南部或北部迁移,生物物种活动范围的变化将导致迁入

地和迁出地生物链出现混乱,从而对农林业和渔业产生不利影响。

由于全球变暖,许多通过昆虫、食物和水传播的传染性疾病的传播范围将扩大,并对贫困地区的人口造成显著影响。

从目前来看,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影响是不可逆的。

为了以后不再增加这种影响,我

们现在要采取一些措施。

除了敦促国际社会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之外,很

多科学家都在想方设法"拯救”地球。

英国科学家近日表示,他们已找到一个解决全球气候

变暖的方法,就是将导致温室效应的元凶二氧化碳埋入海床下。

科学家选择英国石油公

司的米勒油田进行了首次试验。

科学家表示,米勒油田每年可吸纳500万吨液化二氧化碳,

以减轻全球气候变暖的程度。

2004年,剑桥大学的一些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惊人构想一一耗

资数十亿英镑在地球上空放置一个巨型的“太空防护盾”,从而有效抵挡阳光辐射,使地球

温度降低。

科学家之所以想出用“太空罩”的方法来阻止地球继续变暖,其灵感来源于科学

家们对1814年印尼一次火山爆发所造成后果的研究。

在那次火山爆发过程中,大量物质被喷发到了地球大气层的顶部,从而导致此后3年时间里当地的平均气温下降了足足30%一

批美国科学家正在进行一项实验,以验证增加海洋的含铁量而导致浮游植物繁荣生长,从而

达到阻止全球变暖的理论。

跟踪测试符合预期的结果,试验的确降低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

平。

&关于“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过去的一个半世纪里,二氧化碳的浓度已经越升越高。

B.在过去50年中,“很可能”是人类活动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

C.二氧化碳的增加主要是人类使用化石燃料所致。

D.甲烷和氧化亚氮的增加是缘于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

9.关于“为减缓气候变暖的趋势而采取一系列措施”,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敦促国际社会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B.英国科学家选择英国石油公司的米勒油田进行了二氧化碳埋入海床下的试验。

C.剑桥大学的一些科学家耗资数十亿英镑在地球上空放置一个巨型的“太空防护盾”,从而有效抵挡阳光辐射,使地球温度降低。

D.一批美国科学家正在进行一项实验,以验证增加海洋的含铁量而导致浮游植物繁荣生长,从而达到阻止全球变暖的理论。

10.概括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

1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全球变暖的负面影响。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

(20分)

呼喊特丽莎的人

卡尔维诺

我迈出人行道,朝后退几步,抬起头,然后,在街中央,双手放在嘴上作喇叭状,对着这一街区的最高建筑物喊:

“特丽莎!

我的影子受了月亮的惊吓,蜷缩在我的两脚之间。

有人走过。

我又叫了一声:

“特丽莎!

”那人走近我,问:

“你不叫得响一点,她是听不到的。

让我们一起来吧。

这样,数一二三,数到三时我们一起叫。

”于是他数:

“一,二,三。

”然后我们一齐吼:

“特丽丽丽莎莎!

一小撮从电影院或咖啡馆里出来的人走过,看见了我们。

他们说:

“来,我们帮你们一

起喊。

”他们就在街中心加入了我们的行列,第一个人数一二三,然后大家一齐喊:

“特—

丽丽—莎莎!

又有过路人加入我们的行列;一刻钟后,就成了一大群人,大约有20个吧。

而且还不

时地有新成员加入。

要把我们这么一群人组织起来同时喊叫可不容易。

总是有人在没数到“三”之前就叫了,还有人尾音拖得太长,但最后我们却相当有效地组织起来了。

大家达成一致,就是发

“特”音时要低而长,“丽”音高而长,“莎”音低而短。

这样听上去就很不错。

当有人退

出时,不时地会有些小口角。

正当我们渐入佳境时,突然有人--如果是从他的嗓音判断,他一定是个满脸雀斑的人

――问道:

“可是,你确定她在家吗?

“不确定。

”我说。

“那就太糟了,”另一个说,“你是忘了带钥匙,对不对?

“其实,”我说,“我带着钥匙。

“那么,”他们问,“你为什么不上去呢?

“哦,可我不住这儿,”我说,“我住在城市的另一头。

“那,恕我好奇,”满脸雀斑的声音很小心地问,“那到底是谁住在这儿?

“其实我也不知道。

”我说。

人群似乎有些失望。

“那能不能请你解释一下,”一个牙齿暴露的声音问,“你为什么站在这儿的楼下喊

'特丽莎’呢?

“对于我来说,”我说,“我们可以喊其他名字,或换个地方叫喊。

这并不重要。

”他们有些恼怒了。

“我希望你没有耍我们?

”那雀斑声音很狐疑地问。

“什么?

”我恨恨地说,然后转向其他人希望他们能为我的诚意作证。

那些人什么也没

说,表明他们没接受暗示。

接下来有一阵子的尴尬。

“要不,”有人好心地说,“我们一起来最后叫一次特丽莎,然后回家。

这样我们就又叫了一次。

“一二三特丽莎!

”但这次叫得不太好。

然后人们就纷纷回家

了,一些人往东,一些人往西。

我快要拐到广场的时候,我想我还听到有声音在叫:

“特-丽-莎!

一定是还有人留在那儿继续叫。

有些人很顽固。

12.小说开头直接写“我”呼喊“特丽莎”,有什么作用?

(3分)

13.加入呼喊的人们是一群怎样的人?

请用几个词语加以概括。

(4分)

14.文中划线语句中“一个牙齿暴露的声音问”运用了什么手法?

如何理解“对于我来

说”“我们可以喊其他名字,或换个地方叫喊。

这并不重要。

”这句话?

(4分)

15.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是一位优秀的现代寓言作家,本文同样具有很强的寓言性。

请你就

“呼喊特丽莎”这一行为,从小说表层和深层内容简析本文的寓意。

(4分)

16•《呼喊特丽莎的人》是一篇很有意思也很荒谬的小小说。

下面是对这篇小小说的两种评

论,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种评论谈谈你的理解。

字数在150字内。

(5分)

1“呼喊特丽莎”,从哲学上讲,其实是“人生中一次取消意义的呼喊”。

2卡尔维诺的《呼喊特丽莎的人》的结尾部分与法国作家萨缪尔・贝克特的戏剧《等待戈多》传达着相似的荒诞感。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

(18分)

黄履庄小传戴榕

黄子履庄,予姑表行.也。

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

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

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

十岁外,先姑父弃世,来广陵,与予同居。

因闻泰西几何比例轮捩机轴之学,而.其

巧因以益进。

尝作小物自怡,见者多竞出重价求购。

体素病,不耐人事,恶剧嬲,因竟不作,于是所制始不可多得。

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

犹记其作双轮小车一辆,长三尺许,约可坐一人,不烦推挽能自行;行住,以手挽轴旁曲拐,则复行如初;随住随挽,日足行八十里。

作木狗,置门侧,

卷卧如常,惟人入户,触机则立吠不止,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

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

作水器,以水置器中,水从下上射如线,高五六尺,移时不断。

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

有怪其奇者,疑必有异书,或有异传。

而予与处者最久,且狎,绝不见其书。

叩其从

来,亦竟无师傅,但曰:

“予何足奇?

天地人物,皆奇器也。

动者如天,静者如地,灵明者如人,赜者如万物,何莫非奇?

然皆不能自奇,必有一至奇而不自奇者以为源,而且为之主

宰,如画之有师,土木之有匠氏也,夫是之为至奇。

”予惊其言之.大,而因是亦具知黄子之

奇,固自有其独悟,非一物一事求而学之者所可及也。

昔人云,天非自动,必有所以动者;地非自静,必有所以静者.。

黄子之奇,其得其奇之所以然乎?

黄子性简默,喜思,与予处,予尝纷然谈说,而黄子则独坐静思。

观其初思求入,亦戛戛似难,既而思得,则笑舞从之.。

如一思碍而不得,必拥衾达旦,务得而后已焉。

黄子之奇,固亦由思而得之者也,而其喜思则性出也。

黄子生丙申,于今二十八岁,其年月日时,与予生期毫发无异,亦奇也。

因附书之。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姑表行也

B、恶剧嬲.

C、因竟不作.

D或有异传

行:

行辈嬲:

戏弄,纠缠

作:

发作

传:

传授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言之大笑舞从之.

B、因以益进而因是亦具知黄子之奇

C、见者多竞出重价求购必有所以静者.

D而其巧因以益进而且为之主宰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履庄10岁丧父,家境贫寒,只得投靠扬州城里的外祖父,和表兄住在一起。

扬州是当时的对外通商口岸,黄履庄能够比较方便地看到欧洲传教士写的一些科技著作,他从中学到了不少几何、代数、物理、机械等方面的知识。

B、黄履庄做过一个木狗,放在门旁,人进屋触动机关就叫,叫的非常像,独一无二。

聪明的人都听不出来是真的是假的。

C、28岁以前,黄履庄已发明了相当多的机械器具,皆构思巧妙,令人叹为观止。

D文章围绕着奇才制奇器这个中心来写。

先概括叙述黄履庄的为人之奇;接着写他的所制,写他的议论,这是深入一步写为人之奇;最后说明奇才并非自天而降,而是努力不懈的结果。

2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叩其从来亦竟无师傅但曰予何足奇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黄子之奇,固自有其独悟,非一物一事求而学之者所可及也。

(3分)

(2)黄子之奇,固亦由思而得之者也,而其喜思则性出也。

(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

(6分)

登快哉亭①

宋•陈师道

城与②清江曲,泉流乱石间。

夕阳初隐地,暮霭已依山。

度鸟欲何向③,奔云亦自闲。

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

注:

①快哉亭:

故址在今江苏省徐州市。

②与:

共。

③李白诗曰:

“天涯有度鸟。

”杜甫诗:

“途远欲何向。

22.第二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简析之。

(3分)

23.王国维《人间词话》认为,杜诗可以说是“有我之境”,而后山居士(陈师道,年轻未

仕时的自号)此两句“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则似“无我之境”。

元代文学家方回说:

"如’度鸟’、’奔云’之句,有无穷之味。

”试对此句意趣和情怀作赏析。

(3分)

(三)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有关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

宰予昼寝。

子曰: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①之墙不可圬②也,于予与③何诛④!

”子曰: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5.10)

宰我问曰:

“仁者,虽告之曰:

‘井有仁焉。

’其从之也?

”子曰:

“何为其然也?

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6.26)

宰我问:

“三年之丧,期已久矣。

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

“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曰:

“安。

”“女安,则为之!

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

今女安,则

为之!

”宰我出。

子曰:

“予之不仁也!

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17.21)

附:

①粪土:

腐土、脏土。

②圬:

、工T、二t\f.Az丄【I,

WU,抹墙用的抹子。

这里指用抹子粉刷墙壁。

③与:

语气词。

④诛:

意为责备、批评。

24.

(1)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宰我

这个人的认识。

2分)

(2)

结合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孔子评价宰我的言论

(2分)

(四)古诗文默写。

(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只选做3小题)

(1)《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故述往事,

思来

者。

(司马迁《报任安书》)

(2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

(李清照《声声慢》)

(3)关山难越,;萍水相逢,。

(王勃《滕王阁序》)

(4)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

”女奚不曰:

其为人

也,,,。

”(《<论语〉选读.君子之风》)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歌词,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荒谬的世界总也会有点荒谬的乐趣

荒谬的天气总也会下点小小的及时雨天空中一群群飞来的雁儿成群又飞过去神秘的翅膀展开了像是梦幻的气息一阵一阵的飘来是秋天恼人的雨如此潇洒的幻想会不会来不及砍去我那万能的双手给我一对翅膀这样的事情我到底想不想摊开我双手问问我自己到底是怎么回事那是我所不能了解的事陌生的人们会向你说点甜言蜜语

微笑的面孔掩盖了一层未知的暴风雨

墙上的镜子讥笑我如此幼稚的心理

熟悉的面孔隐藏了最难了解的自己

一阵一阵的飘来是秋天恼人的雨

刷掉多少我青春时期抱紧的真理

如果没有缤纷的色彩只有一片黑白

这样的事情他应该不应该

拿一枝铅笔画一个真理那是什么样的字

那是我所不能了解的事

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有一些我们所不能了解的事情吸引着我们去思考、追问,这样的思考和追问也许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我们毕竟思考过了。

读了上面的两段歌词你有何感想?

在全面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展开联想,以“那些我所不能了解的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也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杭高2010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答卷页

、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题号

1

2

3

4

答案

5•(3分)□□□□□□□□□□□□□□□□□□□□

□□□□□□□□□□

6.(5分)

7.(4分)

、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题号

8

9

答案

10.(3分)

11.(3分)

12.(3分)

座位号

13.(4分)

14.(4分)

15.(4分)

16.(5分)

 

题号

17

18

19

答案

2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叩其从来亦竟无师傅但曰予何足奇

21.(6分)

(1)译文:

⑵译文:

22.(3分)

23.(3分)

24.(4分)

(1)

(2)

25.(6分)

题号()

题号()

四、作文(60分)

语文参考答案

1.D(A玷污dicnB怏怏不乐ycngC剽悍piQo妄自菲薄fe)i

2.B(A凑合C一诺千金D鼎力无以复加)

3.A(B亦步亦趋指模仿,句中是指按照计划进行;C不名一文指没有一文钱,此处指不值

一文;D拍案而起指出于义愤,此处语境不协调)

4.D(A“动辄就”语意重复;B“到就近医院”错误;C主语残缺)5“犀利哥”爆红网络,但对过于热心的帮助无所适从(不适应)

6①帮助要注意方式方法。

希望大家的行为不要过于直接,要慢慢给他一个心理缓冲过程,

也许会更好。

或者不要过多地关注他,还他一个安静的环境,先让他过回原来的日子。

日复一日地接济他,但不要说太多。

直到他信任你,愿意和你交流。

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②爆炒和“帮助事件”都很无聊,都是炒作。

不要利用“犀利哥”,还

他自由生活。

③反映政府救助政策不完善等。

宁波心理咨询师陈美英直言,现在大众对“犀利哥”的关注带有很复杂的心态,有些人是出于真心实意的关心,希望能够借自己和周围人的一臂之力,让“犀利哥”有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但也不排除一部分人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猎奇心理,甚至也有一部分人是带着功利、厌恶或者攻击的情绪来炒作此事。

这种复杂的环境,反而会刺激当事者,产生不良的情绪反应。

7答案要点:

①“樊树志”后应加称呼(如:

先生、老师),不能介绍性别。

②“系”、“其”

必须转换,可以转换为“是”、“他”“老师”等。

③“专攻”最好换成“是……方面的专家”

或“以研究……见长”④括号中的内容必须转换到句中表述。

8.D(原文:

甲烷和氧化亚氮的增加主要..缘于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

9.C(原文:

剑桥大学的一些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惊人构想..一一耗资数十亿英镑在地球上空放置一个巨型的“太空防护盾”。

10.人类生产活动(1分)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甲烷以及氧化亚氮(1分)可能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

11.全球变暖将导致全球水资源供需矛盾愈加明显;将使地球两极冰雪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某些地区生物链出现混乱,从而对农林业和渔业产生不利影响;

许多通过昆虫、食物和水传播的传染性疾病的传播范围将扩大,并对贫困地区的人口造成显著影响。

(概括出3个要点就给满分)

12.设置悬念;为下文引出更多的人加入呼喊作铺垫。

13.好心(乐于助人、热情)、真诚、盲从、宽容

14.通感。

呼喊特丽莎这个事件并没有任何最初的理由或依据;“特丽莎”并不存在;这只是

“我”的一场游戏。

(意思相仿即可)

15.就小说的表层来说,这只是一次毫无目标的呼喊行为引发了无数人的跟随,再深一层来看,实际上是一次盲目的“从众”行动;当真诚是无所指(无目的)的时候,尤其被他人引导而盲从时,社会生活里的从众现象就显得可悲了。

16.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①小说中的“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