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3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2403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5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南通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3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江苏南通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3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江苏南通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3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江苏南通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3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江苏南通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3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南通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3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docx

《江苏南通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3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南通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3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南通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3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docx

江苏南通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3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

江苏南通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

(截至2020年)

杨万里传①(节选)

①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

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

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

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

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

②浚入相,荐之朝。

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

盗沈师犯南粤,率师往平之。

孝宗称之曰“仁者之勇”,遂有大用意。

③淳熙十二年五月,应诏上书曰:

臣闻言有事于无事之时,不害其为忠;言无事于有事之时,其为奸也大矣。

陛下以今日为何等时耶?

金人日逼,疆场日扰,而未闻防金人者何策,保疆场者何道。

愿陛下超然远览,昭然远寤。

勿以海道为无虞,勿以大江为可恃。

增屯聚粮,治舰扼险。

姑置不急之务,精专备敌之策。

④东宫讲官阙②,帝亲擢万里为侍读。

宫僚以得端人③相贺。

他日读《陆宣公奏议》等书,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

王淮为相,一日问曰:

“宰相先务者何事?

”万里曰:

“人才。

”又问:

“孰为才?

”即疏朱熹、袁枢以下六十人以献,淮次第擢用之。

⑤开禧二年,闻韩侂胄④撞开边衅,愤惋不食,手书八十四言,掷笔落坐而逝。

⑥万里精于诗,著《易传》行于世。

光宗尝为书“诚斋”二字,学者称诚斋先生,谥文节。

[注释]①选自(宋史》,有删改。

②阙:

同“缺"。

③端人:

正直的人。

④韩侂(tuō)胄:

南宋大臣。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标两处)(2分)

而未闻防金人者何策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

(1)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

(2)率师往平之

(3)孰为才

(4)闻韩侘胄撞开边衅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

12.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4分)

(1)对本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张浚以“正心诚意”之学勉励杨万里,人相后又把他推荐给朝廷。

B.杨万里应诏上书,劝谏皇帝“增屯聚粮,治舰扼险”。

C.担任侍读,杨万里主动向太子推荐人才,因此“太子深敬之”。

D.末段中“学者称诚斋先生,谥文节”一句,暗含了对杨万里学识人品的肯定。

(2)人物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本文却用较大篇幅引用了杨万里的奏章,这样写是否恰当?

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2分)

13.下面两句话用不同的句式向皇帝指出当前形势,语气和表达效果各有什么不同?

(4分)

[甲]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出师表》)

[乙]陛下以今日为何等时耶?

(《宋史·杨万里传》)

甲句:

乙句:

【参考答案】

9.而/未闻防金人者/何策

10.

(1)命名

(2)军队(3)谁,哪一个(4)听说

11.杨万里三次去拜访(张浚)都没有见到,便写了一封信极力请求,张浚才见他。

12.

(1)C

(2)奏章也是体现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形式,同样反映人物的思想;人物传记也要详略得当,这部分内容更好地表现了杨万里的正直和有政治远见。

13.甲句:

采用判断句,加强了肯定语气,强调了形势危急,引起后主的重视。

乙句:

采用疑问句(设问句),语气委婉,引发君主的深人思考,起到劝谏的作用。

【参考译文】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

考取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任赣州司户官,又调任永州零陵县县丞。

这时张浚贬谪到永州,闭门谢客,杨万里三次拜访都没有见到,便写了一封信极力请求,张浚才见他,并以“正心诚意”之学相勉励,杨万里终身信服其教导,并把自己读书的房子取名为“诚斋”。

张浚入相,将杨万里荐于朝廷。

不久提举广东常平茶盐。

盗贼沈师进犯南粤,杨万里亲自率兵讨平。

宋高宗称他为“仁者之勇”,遂有重用他的意思。

孝宗淳熙十二年(1185)五月,杨万里应皇帝诏命上书说:

“臣听说在没有事的时候说有事,不影响其为忠臣;在有事的时候说没有事,其奸佞之心就严重了。

陛下以为今日是何等时候呀?

金人日益进逼,边界日受侵扰,却没有听到防御金人的是什么策略,保卫边界的是什么办法。

希望陛下超然远视,昭然远悟。

不要认为海路没有问题,不要认为大江可以依靠。

要增加驻军,集聚粮食,治理战舰,扼守险要。

暂时放置不急的事务,精心研究备敌的良策。

太子东宫缺少讲官,皇帝亲自提拔杨万里为侍读。

东宫官僚都以得到一个正直的人相庆贺。

他日太子读《陆宣公奏议》等书,杨万里都根据书中的事实联系实际对太子规劝和告诫,太子深深敬重他。

这时王淮做宰相,有一天王淮问他说“:

宰相最先办的应是什么事情?

”杨万里回答说“:

人才。

”王淮又问“:

哪些人是人才呢?

”杨万里就写上朱熹、袁枢以下六十人以献,王淮依次提拔使用他们。

开禧二年,听说韩侂胄对金用兵,愤恨痛惜吃不下饭,亲手写了八十言,扔下笔坐下后就去世了。

杨万里精于诗歌,著有《易传》流行于世。

光宗曾为他写“诚斋”二字,学者称他为“诚斋先生”,死后赐谥“文节”。

(2020江苏南通)

①文天祥屯潮阳,邹沨、刘子俊皆集师会之,遂讨剧盗陈懿、刘兴于潮。

兴死,懿遁,以海舟导张弘范兵济潮阳。

天祥帅麾下走海丰,先锋将张弘正追之。

天样方饭五坡岭,弘正兵突至,众不及战,天祥遂被执。

刘子俊自诡为天祥,冀天祥可间走也。

别队执天祥至,相遇于途,各争真伪。

得实,遂烹子俊。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

左右命之拜,天祥不屈。

弘范曰:

“忠义人也。

②弘范由山东转而南,入大洋,与世杰之师相遇,薄之,且出奇兵断宋军汲路,世杰舟坚不能动。

弘范乃舟载茅茨①,沃以膏脂,乘风纵火焚之。

世杰战觇皆涂泥,缚长木以拒火,舟不爇②,弘范无如之何。

时世杰有韩氏甥,在弘范军中,弘范署③为万户府经历,三遣谕祸福。

世杰不从,曰:

“吾知降,生且富贵。

但为主死,不移也!

”因历数古忠臣以答之。

弘范乃强文天祥为书招世杰。

天祥曰:

“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固强之,天祥遂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弘范笑而止。

③天祥至柴市,观者万人。

临刑,殊从容,问市人曰:

“孰南面?

”或有指之者,即向南再拜而死。

年四十七。

④庐陵张千载者,天祥友也。

天祥贵显时,屡以官辟④,不就。

临安既破,天祥自广还,过吉州城下,千载来见,曰:

“丞相赴北,千载当偕行。

”既至燕,寓天祥囚所侧近,日以美馔馈,凡三年,始终如一。

且潜制一椟,天祥受刑日,即以藏其首。

人以为忠孝所感。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有删改)

【注释】①茅茨:

茅草。

②爇(ruò):

烧。

③署:

委任。

④辟:

召,征召。

9.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共两处)(2分)

天祥帅麾下走海丰

10.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1)文天祥屯潮阳:

(2)弘范乃舟载茅茨:

(3)三遣谕祸福:

(4)千载当偕行:

11.请用现代汉语写出第①自然段画线句的意思。

(3分)

刘子俊自诡为天祥,冀天祥可间走也。

12.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5分)

(1)哪个词高度概括了文天祥的精神品质?

(1分)

(2)全文从哪几个侧面表现了文天祥的精神品质?

请简要概括。

(4分)

13.孟子说: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3分)

【参考答案】

9.天祥/帅麾下/走海丰解析:

此题考查朗读节奏的划分。

划分时要结合句子结构和意思进行。

这句话中“天祥”是主语,“帅麾下”是谓语,后面是宾语。

10.

(1)驻兵 

(2)用船 (3)派遣 (4)一同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解释。

这几个词语都出现在课外文章中,要结合课内所学和句子意思确定词语的意思。

(1)句话的意思是“文天祥屯兵在潮阳”,屯,驻兵;第

(2)句话的意思是“弘范于是用船载着茅草”,舟,名词作状语,用船;第(3)句话的意思是“三次派人说明祸福”,遣,派遣;第(4)句话的意思是“千载应当和你同行”,偕,一同。

11.刘子俊谎称自己是文天祥,希望文天祥可以乘机逃走。

解析:

此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翻译时要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做到语句通顺。

“诡”,谎称;“为”是;“间”,乘机。

12.

(1)忠孝 

(2)①弘范评价文天祥“忠义人也”;②张千载跟随文天祥,三年如一日为其提供食物,并藏其头颅。

 解析:

(1)题考查对人物特点的概括.文章结尾“人以为忠孝所感”中“忠孝”概括出了文天祥的特点。

(2)题考查侧面描写。

侧面即透过别人的评价或表现来分析人物。

这里可以从对手弘范对文天祥的评价和张千载对待文天祥的表现来分析。

13.示例:

大丈夫就是面对困难能临危不惧,忠心报国,不屈服于敌人的威逼。

 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回答时可以结合文天祥的行为来分析。

(1)文天祥面对弘范的威逼,毫不屈服;

(2)写下了《过零丁洋》的千古诗篇;(3)临行前面南而死。

【参考译文】

文天祥屯军在潮阳,邹沨、刘子俊等人率军队与文天祥相会,于是在潮阳讨伐巨盗陈懿和刘兴。

刘兴被杀死,陈懿逃跑了。

(陈懿投降了张弘范,陈懿)凭借海盗经验给给正率舟师由海路入潮州的元军大将张弘范充当向导。

文天祥率领部下逃到海丰,先锋将领张弘正(张弘范的弟弟)追击文天祥。

文天祥刚在五坡岭吃饭,张弘正的军队突然到了,众士兵随来不及迎战,文天祥就被抓住。

刘子俊自己假装成文天祥,是希望文天祥能有机会逃掉。

另一队人马押解文天祥到了,在路上(与刘子俊)相遇,各自争论真假(文天祥),得出了正确的结论,于是活活将刘子俊煮死了。

文天祥到了潮阳,见了张弘范,(张弘范的)左右命令文天祥跪拜,文天祥不屈服。

张弘范说:

“(文天祥)是个忠义的人。

” 

张弘范由山东转到南部,进入大洋,与张世杰的军队相遇,逼近宋军,而且出奇兵切断宋军汲水道路,张世杰的船坚固不能攻动。

张弘范用船装载上茅草,浇上膏脂,乘着风放火焚烧宋船,张世杰的战舰都涂上了泥,并绑上长木杆来拒火船,因而船没有被烧,张弘范拿他们没办法。

当时张世杰有个姓韩的外甥,在张弘范军中,张弘范任命为万户府经历,三次派遣他去向张世杰说明祸福利害关系。

张世杰不答应,说:

“我知道投降就能活命,而且可以享受富贵。

但为国主而死,我是坚定不移!

”于是历数古代忠臣作为回答。

张弘范于是强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

“我不能捍卫父母,却教人背叛父母,可以这样做吗?

”张弘范继续强迫文天祥写信,文天祥于是写了《过零丁洋》诗给了张弘范,诗的末句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张弘范看了含笑而止。

 

文天祥被押到柴市刑场,观望的有上万人。

临刑前,很从容地问市人说:

“哪边是南面?

”有人指给了他,就向南拜了又拜才死去。

时年四十七岁。

 

庐陵人张千载,是文天祥的朋友。

文天祥显贵时,多次用官职征召他,都没去,临安攻破以后,文天祥被从广州押解回来,经过吉州城下,张千载来见他,说:

“丞相这次去北方,我张千载当同行。

”到达燕京以后,就寄居在文天祥被囚禁的地方附近,每天给他送好吃的,总共三年,始终像这样。

而且暗地里做了一个木匣子,到文天祥受刑的那天,就用木匣收藏了他的头。

人们都认为这是忠孝所感才如此。

 

(2019江苏南通)

金圣叹先生传

【清】廖燕

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

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

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

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

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

每升座开讲,声音宏亮,顾盼伟然。

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

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

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鼎革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

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

“《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点则为圣叹。

予其为点之流也!

”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

先生殁,效先生所评书,如长洲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吴见思、许庶庵为最著,至今学者称焉。

予过吴门,访先生故居,而莫知其处。

因为诗吊之,并传其略如此云。

(选自《二十七松堂集》,有删改)

【注释】排:

批驳。

细白四众:

泛指听众。

鼎革后;入清后。

元坐;独自静坐。

与:

赞同。

8.请用斜线(/ )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共两处)(2分)

以  次  序  定  为  六  才  子  书

9.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1)好饮酒,善衡文:

       

(2)鼎革后,绝意仕进:

      

(3)或问“圣叹”二字何义:

    

(4)因为诗吊之:

         

10.请用现代汉语写出第段画横线句的意思。

(3分)

除朋从谈笑外,惟无坐贯华堂中读书着述为务。

译文:

                               

11.阅读第段,回答问题。

(4分)

(1)哪一句话高度概括了金圣叹的性格特点?

(2分)

答:

                                

(2)指出画波浪线句子的作用。

(2分)

答:

                                

12.纵观全文,阐述作者为金圣叹作传的缘由。

(4分)

答:

                                 

【参考答案】

8.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

9.

(1)喜欢  

(2)断绝  (3)有人  (4)写

10.除了和亲人朋友谈笑之外,(先生)只是独自端坐贯华堂中,把读书著述作为追求。

11.

(1)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

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

(2)这是写听众的表现,从侧面衬托传主的形象。

12.作者对金圣叹的评点推崇备至;对金圣叹倜傥高奇、俯视一切的性格特点无比敬佩;对金圣叹在鼎革后,绝意仕进的气节心灵相通。

【参考译文】

先生姓金,名采,字若采,吴县生员,为人洒脱而不受世俗礼法拘束,高傲奇特,傲视一切。

爱好喝酒,善于评论书籍文章,对书籍文章的评论都是以前的人没有说过的。

凭讲授学问而闻名的人,先生总是站出来批驳这些人。

他在所住的地方贯华堂设置很庄严的座位,招收学生讲授经书。

他所讲授的经书名叫《圣自觉三昧》,讲稿总是自己带着自己看,从不公开给别人看。

每次到讲堂开设讲座,环顾四周的样子神采卓异,所有一切经史子、稗官野史所记载的内容,没有不被他引述评论的。

议论纵横捭阖,自始至终都讲得极其透彻。

座位下面听讲的僧俗侣众诸色人等都崇拜到了极点,感叹说从没有听过这样的见解。

先生就拍着巴掌自我得意,即使以前讲学的人听说了,皱眉长叹,他也不理会。

明清易代后,先生断绝了做官进取的念头,改名叫人瑞,字圣叹。

除了和亲人朋友谈笑之外,只是独自端坐贯华堂中,把读书著述作为追求。

有人问“圣叹”二字是什么意义,先生说:

“《论语》有两次‘渭然叹曰’,颜渊感叹孔子,孔子赞叹弟子曾点,我大概是曾点一类的人吧!

”先生所评论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等书,根据次序编定为“六才子书”,都是有独到的眼光的。

先生死去后,仿效先生所点评的书,像长洲的毛序始、徐而庵,武进的吴见思、许庶庵是其中最著名的,至今还被学者们称道。

我路过吴门,去拜访先生的故居,然而没有人知道他的住处。

于是我就写诗来凭吊先生,并写下像这样一篇关于他的生平大概的传记。

(2018江苏南通)

崇明老人记

[请]陆陇其

①崇明具有吴姓老人者,年已九十九岁,其妇亦九十七岁矣。

老人生四子,壮年家贫,鬻①子以自给,四子尽为富家奴。

及四子长,咸能自立,各自赎身娶妇,遂同居而共养父母焉。

②伯仲叔季②,列肆五间:

每户一铺,另辟一间,为出入之所。

四子奉养父母,曲尽孝道。

始拟膳每月一轮,周而复始,其媳曰:

“翁姑老矣,若一月一轮,则必历三月后,方得侍奉颜色,太疏。

”拟每日一家,周而复始。

媳又曰:

“翁老矣,若一日一轮,则历三日后,方得侍奉颜色,亦疏。

”乃以一餐为率③,如蚤餐伯,则午餐仲,晚餐叔,则明日蚤餐季,周而复始。

若逢五及十,则四子共设于中堂,父母南向坐,东则四子及诸孙辈,西则四媳及诸孙媳辈。

分伯仲坐定,以次称觞④献寿。

率⑤以为常。

③老人饮食之所,后置一橱,橱中每家各置钱一串,每串五十文。

老人每食毕,反手于橱中随意取钱一串,即往市中嬉,买果饼啖之。

橱中钱缺,则其子潜补之,不令老人知也。

老人间往知交游,或对弈,或樗蒲⑥。

四子知其所往,随遣人密嘱其家佯输于老人,老人亦不知也。

老人胜,辄踊跃归。

亦率以为常。

盖数十年无异云。

(选自《明清散文名篇集粹》,有删改)

【注】①鬻(yu):

卖。

②伯仲叔季:

兄弟排行的次序。

③率(lǜ):

文中指频次。

④称觞(shāng):

举杯。

⑤率(shuài):

大致,一般。

⑥樗蒲(chūpú):

古代一种游戏。

8.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共两处)(2分)

遂同居而共养父母焉

9.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1)及四子长        (        )

(2)方得侍奉颜色    (        )

(3)则明日蚤餐季    (        )

(4)老人每食毕      (        )

10.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3分)

橱中钱缺,则其子潜补之,不令老人知也。

译文:

                

11.文中两次写到“率以为常”,请依次分别概括所指的两件事。

(4分)

(1)第②节中“率以为常”指                     

(2)第③节中“率以为常”指                    

12.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崇明老人的子女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继承发扬的中华美德。

(4分)

 答:

                                  

【参考答案】

8.遂/同居/而共养父母焉【解析】“遂”是发语词,发语词后面要停顿;“而”前面往往要停顿。

9.

(1)等到……的时候

(2)才(3)第二天(4)完,完毕 【解析】这四个字的解释皆出自课本,要求熟记课本中重点字词解释。

在此基础上再联系上下文活学活用。

10.橱中的钱少了,那么他的儿子就偷偷地补上缺的钱串,不让老人知道。

【解析】翻译句子要在把握句子大意的基础上,紧扣关键词的解释。

比如“则”“潜”等,做到字字落实不扣分。

11.

(1)四子奉养父母,曲尽孝道。

 

(2)四子让老人不缺钱花,老有所乐。

 【解析】第

(1)处概括可用第②节的中心句“四子奉养父母,曲尽孝道”,扣住一个“养”字。

(2)处的概括扣住一个“乐”字。

12.

(1)能自立

(2)兄弟和睦(3)曲尽孝道(4)用心使老人快乐【解析】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可用文章原文直接作答,不能直接作答的就紧扣文本进行提炼概括。

【参考译文】

崇明县有一位姓吴的老人,已经九十九岁了,他的妻子也已九十七岁。

老人生了四个儿子,年轻时家里穷,把这些儿子卖了后才能养活自己,于是四个儿子都成了富户家里的奴仆。

等到四个儿子长大,都能独立了,各人就都自己赎身娶妻成家,于是一大家人又共同扶养父母亲了。

兄弟几个有五阃门店,每个儿子一个店铺,中间留出一间,作为一家人出入的地方。

四子赡养父母,百般孝敬。

开始准备每家过一个月,按顺序轮转,他的媳妇们说:

“父母都老了,如果一个月一家的话,那么要过三个月后,我们才能侍奉老人,太久了。

”准备每天去一家,再按顺序轮流,媳妇们又说:

“父母年纪大了,如果一天去一家,要过三天才能侍奉老人,也还是太长了。

”于是以一餐为标准,如果早餐在大儿子家,那么午餐在二儿子家,晚餐就在三儿子家,明天早餐就在四儿子家,这样轮流。

如果碰上逢五或十,四个儿子就在中堂聚餐,父母朝南坐,东边是四个儿子和孙子们,西边是媳妇和孙媳妇们。

都按辈分坐好,按照次序斟酒祝寿,大概都是这样的。

在老人饮食地方的后面,放一个壁橱,壁橱里每家各放一串五十文的钱。

老人吃罢了饭,手反过去在壁橱里随便拿一串钱,就捌街上去游玩,买些水果糕饼吃。

壁橱中的钱少了,儿子们就偷偷补上缺的钱串,不让老人知道。

有时,老人到朋友家去下棋,或赌钱,四个儿子知道了,便派人悄悄拿了二三百文钱,放在老人所游玩的人家,并且告诉那人家,假装输给了老人,老人自己也不知道。

老人胜后,常常很快乐地回来,这样也成了习惯了。

大概有几十年没有变更过。

(2017江苏南通)

烟艇记

[南宋]陆游

陆子寓居,得屋二楹①,甚隘而深,若小舟然,名之曰烟艇。

客曰:

“异哉!

屋之非舟,犹舟之非屋也。

以为似欤?

舟固有高明奥丽②逾于宫室者矣。

遂谓之屋,可不可耶?

陆子曰:

“予少而多病,自计不能效尺寸之用于斯世,盖尝慨然有江湖之思,而饥寒妻子之累劫而留之,则寄其趣于烟波洲岛之间,未尝一日忘也。

使加数年,男胜锄犁,女任纺绩,衣食粗足,然后得一叶之舟,入松陵,上严濑,历石门、沃洲,而还泊于玉笥③之下。

醉则散发扣舷为吴歌,顾不乐哉!

虽然,万钟之禄,与一叶之舟,穷达异矣,而皆外物。

吾知彼之不可求,而不能不眷眷于此也。

其果可求欤?

意者使吾胸中浩然廓然,纳烟云日月之伟观,揽雷霆风雨之奇变,虽坐容膝之室,而常若顺流放棹④,瞬息千里者,则安知此室果非烟艇也哉!

”绍兴三十一年八月一日记。

(选自《渭南文集》,有删改)

【注】①楹:

间。

②高明奥丽:

高大明亮,幽深华美。

③玉笥(si):

山名。

④棹(zhao):

桨,文中代指船。

8.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2分)

则寄其趣于烟波洲岛之间

【参考答案】则/寄其趣/于烟波洲岛之间

【试题解析】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的技巧和方法很多,简言之,不破句,即不破坏句子意思表达的结构。

如“寄其趣”是一个动宾短语,“于烟波洲岛之间”是一个介宾短语,不宜断开。

9.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1)若小舟然       然:

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计不能效尺寸之用于斯世   计:

____________________

(3)还泊于玉笥之下        泊:

____________________

(4)纳烟云日月之伟观     观:

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的样子  

(2)想着、盘算着  (3)停泊  (4)景象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词义的理解。

字词解释重在积累,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类比分析,注意词义的变化(尤其是特殊用法,如古今异义、通假、活用等)。

一般来说,仔细分析句子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解释。

如,“泊于玉笥之下”是一个动补结构,“泊”必须是动词(解释为“停泊”);“烟云日月之伟观”前面的“之”可  解释为助词“的”,因此,“观”必然是名次;“自计”是主谓结构,所以“计”是谓语动词,可参考“计之曰”(《黔之驴》);“然”在“若……然”的句式中基本都是“……的样子”。

10.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的意思。

(3分)

则安知此室果非烟艇也哉!

【参考答案】(既然)这样,你怎么能知道这小屋就不是烟艇呢?

【试题解析】句子翻译要求“信、达、雅”,即准确、流畅、优美。

要结合语境准确把握关键字词的含义和句式特点(有时体现在标点符号上),直译为主,必要时添上句子在原来的语境中省去的内容。

“则安知此室果非烟艇也哉!

”一句中“安”“果”“非”几个字比较重要,同时,句子用的是感叹号,是一个有着否定句句式、反问语气得感叹句。

11.请用原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4分)

(1)第①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代了小屋得名的缘由。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