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历史全册教案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23413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39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历史全册教案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历史全册教案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历史全册教案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历史全册教案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历史全册教案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历史全册教案教案教学设计.docx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历史全册教案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历史全册教案教案教学设计.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历史全册教案教案教学设计.docx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2018秋季最新编辑教案

新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上册历史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元谋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和发现的历史意义。

(2)知道北京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体质特征、发现的意义以及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

(3)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和了解我国境内其他古人类遗址。

2.过程与方法

(1)识读《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等图,掌握识图的基本方法,培养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2)思考“化石是怎么形成的?

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

”,培养查阅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北京人。

难点:

理解北京人生产、生活状况。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

第一部分内容与第二、三部分内容是包含关系,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包括了北京人;第二和第三部分递进关系,先介绍北京人的发现,再阐述北京人的特征和发现北京人的意义。

我国目前已发现旧石器古人类遗迹三四百处,遍布全国大多数省市。

事实证明,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

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左右。

我国早期人类遗址中最著名的就是北京人遗址。

北京人的发现内容丰富,大量的遗骨、石器和用火遗迹,证明远古确有直立人存在,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24

3.教学方法f

阅读讲解法、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联系对比法。

v

[教学准备]1

教师: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图片等。

V

学生:

自学教材。

a

[教学过程]x

教学环节s

教师活动E

学生活动6

设计意图b

导入新课H

展示女娲抟土造人、亚当与上帝、古猿人的图片,问题:

D

1.人类是怎么产生的?

b

2.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谁?

x

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回答问题。

r

通过设问,引发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l

探究新知

(授新课)g

1.我国最早的人类g

展示《元谋人复原图》《元谋人使用石器图》《元谋人劳动复原图》”,提出问题。

V

(1)元谋人生活在哪里?

m

(2)元谋人的体质有哪些特征?

D

 

(3)元谋人懂得哪些技术?

A

(4)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

 

观察并抢答:

=

(1)云南元谋县。

(2)牙齿硕大、粗壮,唇面比较平坦,舌面的模式非常复杂。

(3)制造工具和使用火。

(4)会不会制造工具。

 

培养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2.北京人

(1)北京人的发现

活动与探究

假如你是导游,你将如何向游客介绍北京人的发现?

动脑筋

化石是怎么形成的?

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

(展示化石的图片)

(2)北京人的特征

展示《北京人复原头像》《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图》《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分组并让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①同学们互相观察一下,你们和北京人头部复原像有什么不同?

②展示《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图》,提出问题:

北京人制造的石器有什么用途?

③根据《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讲述北京人劳动的情景。

 

④讨论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原因。

 

22737732

⑤火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火对北京人生活有什么作用?

⑥北京人的发现有什么历史意义?

3.动动手:

今天我们学习元谋人、北京人的基础知识,现在我们把元谋人、北京人的生活地方、生活的年代标识在《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播放《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的动画。

 

学生代表自由发言。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①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

②学生讨论问题,自由回答问题。

③情景:

他们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

④原因:

生存环境十分险恶,只靠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生存下去。

⑤学生讨论问题,自由回答问题。

⑥学生讨论问题,自由回答问题。

 

学生动手填充地图。

 

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

初步理解考古发掘对研究历史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了解历史学习的一项基本原则。

 

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课堂总结

代表

生活

年代

体质

形态

工具

制造

生产

活动22737732

用火

社会组织

距今约170万年

牙齿硕大、粗壮,唇面比较平坦,舌面的模式非常复杂

制造粗糙工具

采集狩猎

用火

原始人群

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

保留猿的

某些特征,手脚分工

明显

制造粗糙工具

采集狩猎

使用天然火

原始人群

归纳、梳理知识点。

图表小结课堂,让学生对本课的结构框架、线索脉络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

巩固练习

1.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它是我国境内已发现的最早人类化石的故乡,你知道这个“地方”是哪里吗?

()

A.云南元谋22737732

B.北京周口店

C.陕西西安

D.浙江河姆渡

2.北京人又称北京猿人,正式名称为“中国猿人北京人种”,现在科学上常称为“北京直立人”。

北京人可以称为“人”,主要是因为()

A.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没有区别

B.他们能直立行走

C.他们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

D.他们会使用简单的语言

3.关于北京人的叙述正确是()

①使用天然火

②把石头打成粗糙的石器

③过着群居生活

④和现代人没有差别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4.看下图,谈一谈我国原始人类遗址分布有什么特点,并分析该特点的形成原因。

22737732

参考答案:

1.A

2.C

3.B

4.分布广泛。

以我国的东部地区居多,而且集中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

原因:

自然条件优越,便于采集狩猎。

回答问题。

巩固基础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中考链接

1.(2014年广东卷)2014年5月18日,集展览、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该馆重点介绍的原始人群是() 

A.元谋人22737732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2.(2014年山西卷)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历史的主要途径之一。

下列考古发现的遗迹、遗址、实物等适合研究中国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状况的是() 22737732

A.北京人使用火的遗迹 

B.西周烧炭火的青铜器  

C.战国铁农具 

D.汉代耕作石画像 

参考答案:

1.B 

2.A 

回答问题。

熟悉中考题目,知识延伸。

课后作业

七人为一个组扮演北京人的生活,其中一人对北京人的生活进行介绍。

(介绍内容参考多媒体课件)

小组为单位探究。

培养学生探究和合作能力,发散思维。

[板书设计]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1.生活年代及发现地点

2.意义

二、北京人

1.北京人的发现

2.生活年代

3.体质特征

4.使用工具

5.生产、生活状况

课时编号:

002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授课人:

教学

目标

1.通过考点梳理及巩固记忆,90%的学生能基本记住考点知识。

2.85%以上学生根据当堂复习的知识合作完成史料探究的问题。

3.85%的学生随堂练习的选择题正确率达90%以上。

教学

重点

我国早期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教学

难点

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教学

媒体

PPT课件

教学进程

自主空间

【情景导入】

师:

同学们,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如果仅靠在野外采集、捕捉食物为生,会有哪些不便之处?

学生回答明确:

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不稳定,需要经常迁徙。

那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你了解我国古代那些关于农耕的传说,谈一谈。

学生回答:

伏羲氏:

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神农氏:

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师: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自主预习】

(一)河姆渡原始农耕

结合课文内容及图画归纳出河姆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情况

学生讨论归纳知道以下知识

河姆渡原始农耕

1、地点:

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2、时间:

距今约7千年

3、生产工具:

磨制石器耒耜4、农耕作物:

水稻

5、定居生活:

干栏式房屋6、原始饲养业:

家畜(猪)

7、原始手工业:

陶器、简单的玉器、原始乐器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结合课文内容及图画归纳出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情况

学生讨论归纳知道以下知识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地点:

黄河流域陕西西安2、时间:

距今约五六千年

3、生产工具:

磨制石器耒耜、石刀、渔叉等

4、农耕作物:

粟5、定居生活:

半地穴式房子

6、原始饲养业:

猪、狗7、原始手工业:

陶器、纺线、织布、制衣

【合作探究】

1、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有什么重大意义?

2、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3、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呢?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同学们,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到我国原始的农耕生活的相关内容,我们一起

列表比较总结一下本文所学内容。

氏族名称

半坡原始居民

河姆渡原始居民

距今年代

地理位置

房屋类型

主要农作物

家畜种类

生产工具

烧制陶器

【巩固练习】

教后反思

 

课时编号:

003

第3课远古的传说

授课人:

教学

目标

1.通过考点梳理及巩固记忆,90%的学生能基本记住考点知识。

2.85%以上学生根据当堂复习的知识合作完成史料探究的问题。

3.85%的学生随堂练习的选择题正确率达90%以上。

教学

重点

“人文初祖”是全课的重点。

教学

难点

正确认识尧舜禹的“禅让”的含义是难点。

教学

媒体

PPT课件

教学进程

自主空间

【情景导入】

以江丙坤郁慕明清明祭拜黄帝陵冢的视频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黄帝是什么样的人呢?

为什么清明节会有那么多人祭拜黄帝陵呢?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3课,远古的传说

【自主预习】

1、读课文结合课件图片了解本文内容。

2、小组讨论华夏族的由来,人文初祖,禅让制等知识。

(一)炎黄战蚩尤

结合课文内容及课件图画归纳出华夏族,炎黄子孙名称的由来,知道涿鹿之战。

明确黄帝所进行的战争打破了氏族之间狭隘的界限,促进了相互间的交流和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而被尊为华夏族的祖先。

(二)黄帝--人文初祖

结合课文内容及课件图画知道黄帝对于人类的贡献。

明白他被人们称为人文初祖的原因。

(三)尧舜禹的“禅让”

了解什么是禅让以及禅让的本质,尧舜禹的事迹。

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及夏王朝的建立等有关知识。

【合作探究】

1、你对神话(即黄帝时期有关发明的各种神话传说)有什么看法?

认为哪些是可信的?

哪些带有神话色彩?

怎样看才更为科学?

2、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从什么时候算起?

后世为什么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3、你还听过哪些有关炎帝、黄帝、和尧舜禹

的传说?

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首领?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被成为“人文初祖”的是

A、黄帝B、炎帝C、蚩尤D、嫘祖

2、我国原始社会结束于

A、尧时期B、禹时期C、舜时期D、黄帝时期

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

A、桀B、启C、禹D、伯益

4、小明想了解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统治情况,你会向他推荐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

4、史载: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这反映了西周

A、实行禅让制B、实行分封制C、确立世袭制 D、推行郡县制

教后

反思

课时编号:

004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授课人:

教学

目标

1.通过考点梳理及巩固记忆,90%的学生能基本记住考点知识。

2.85%以上学生根据当堂复习的知识合作完成史料探究的问题。

3.85%的学生随堂练习的选择题正确率达90%以上。

教学

重点

夏商西周的兴亡

教学

难点

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

媒体

PPT课件

教学进程

自主空间

【情景导入】

师:

你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

我国神话传说里,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她偷吃了后羿从王母那里求来的长生不死药,奔向了月宫。

据说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的著名人物。

夏朝经历了多少年?

夏朝以后紧接着哪个朝代?

下面你就学这些内容。

【自主预习】

结合课文学习以下内容

(一)夏朝

1、禹死后,谁继承了王位?

这标志着什么?

2、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什么?

它的统治中心在哪里?

都城何处?

3、夏朝有哪些国家机构?

实质是什么?

4、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谁?

他是一个怎样的国君?

(二)商朝

1、夏朝什么时候灭亡?

被谁灭亡?

2、商汤是一个怎样的国君?

他重用哪个大臣勤政,很快使商朝强大起来?

3、商朝又叫什么名称?

“盘庚迁殷”的原因是什么?

起到什么作用?

4、商朝最后一个国王是谁?

他是一个怎样的国君?

使用什么酷刑?

(三)西周

1、周国位于什么流域?

国君是谁?

任用什么人使国力强盛?

2、“牧野大战”发生在什么时候?

对阵的双方是谁?

结果是什么?

3、西周什么时候由谁建立?

都城何处?

(四)分封制

1、分封制是哪个朝代实行的?

目的是什么?

分封的主要对象是谁?

2、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分封制的实行起到了什么作用?

【合作探究】

1、奴隶制国家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2、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学生合作掌握课文内容

重要年代重要事件重要人物

约前2070年夏朝建立禹

约前1600年汤灭夏,商朝建立商王汤

约前1300年盘庚迁殷商王盘庚

前1046年牧野之战,西周建立周武王

前771年西周灭亡周幽王

【巩固练习】

1、下列内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A、禹传位给伯益B、禹传启家天下

C、舜传位给禹D、启打败有扈氏

2、商朝被后人称为“殷朝”,与此有关的事件是()

A、商汤灭夏B、牧野大战

C、盘庚迁殷D、武王伐纣

3、暴君亡国,明君兴政。

下列四人中,与其他三人明显不同的是()

A、商汤B、商纣C、周文王D、周武王

4、列表比较

朝代

建立

时间

结束

时间

开国

国王

最后

国王

重大事件

 

 

 

 

 

 

 

 

 

 

 

 

 

 

 

 

 

 

教后

反思

课时编号:

005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授课人:

教学

目标

1.通过考点梳理及巩固记忆,90%的学生能基本记住考点知识。

2.85%以上学生根据当堂复习的知识合作完成史料探究的问题。

3.85%的学生随堂练习的选择题正确率达90%以上。

教学

重点

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2、青铜文明的概念

教学

难点

甲骨文。

教学

媒体

PPT课件

教学进程

自主空间

【情景导入】

老师(出示幻灯片──司母戊鼎)(提前让学生收集有关司母戊大方鼎的资料)

(先对“青铜时代”进行简单介绍:

)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它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

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

中国青铜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而其真正的发展最高峰则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尤其是商代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用容器的制作最为著名。

青铜鼎的前身是原始社会的陶鼎,本来是日用的饮食容器,后来发展成祭祀的“神器”,并被笼罩上一层神秘而威严的色彩。

这件《司母戊鼎》就是此期间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甲骨文:

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自主预习】

快速浏览教材,独立完成下列问题,完不成的作好标志。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在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

2、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和四羊方尊。

3、与商周同期,我国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出土了大量青铜面具、

大型青铜立人像等,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文化。

4、夏商周的陶瓷业也很发达,最早在朝就有烧制原始青瓷的瓷窑。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国家。

(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1、农业:

后代成为“五谷”的农作物,时期已经齐备。

农业上已知道、和。

2、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朝时都已经有了,还建有。

(三)、奴隶的悲惨生活

1、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阶级和阶级的矛盾。

2、最能体现奴隶生活悲惨的是奴隶主用奴隶做和活动。

【合作探究】

1、有位著名考古学家说:

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

你是怎么看的?

2、经过这节课的学习,青铜文明确实很灿烂,但是奴隶们的生活却是十分的悲惨,那么你觉得奴隶社会与原始社会相比,是进步呢还是倒退?

3、夏、商、西周青铜文化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原始社会到末期,我国已有青铜器。

夏朝种类渐增多,商朝青铜灿烂期。

司母戊鼎造型巨,四羊方尊工艺精。

举世闻名三星堆,青铜立人有新意。

奴隶生活多悲惨,没有自由和权利。

生命不如牛与马,人祭人殉任屠杀。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2、下面各项中,最能反映我国古代青铜工艺水平和成就的是( )

A.甲骨文B.司母戊鼎C.兵马俑D.敦煌莫高窟

3、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是( )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4、下列关于西周农业情况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五谷”齐备B.知道治虫害C.知道选良种D.使用牛耕

5、著名的司母戊鼎因铸有“司母戊”三个字而得名,这三个字在当时应该是( )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

6、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我国最早出现瓷窑是在( )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二、问答题

1、既然在夏商西周时期的手工业、农业、畜牧业和商业都很发达,为什么要以青

铜文明作为当时文明的象征呢?

2、你认为谁是辉煌灿烂青铜文化的创

教后

反思

课时编号:

006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授课人:

教学

目标

1.通过考点梳理及巩固记忆,90%的学生能基本记住考点知识。

2.85%以上学生根据当堂复习的知识合作完成史料探究的问题。

3.85%的学生随堂练习的选择题正确率达90%以上。

教学

重点

齐桓公称霸和诸侯争霸的实质

教学

难点

齐桓公称霸和诸侯争霸历史作用。

教学

媒体

PPT课件

教学进程

自主空间

【情景导入】

师:

同学们听说过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没有?

(学生看课件讲故事)。

师:

周幽王导致了西周的灭亡。

之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被迫东迁,史称东周。

东周又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这是一个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动荡的春秋时期。

【自主预习】

学生结合课文和学习春秋争霸,战国七雄的有关知识

一、春秋争霸

(一)、齐桓公称霸

1、春秋时期为什么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

2、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霸主?

最早称霸中原的是谁?

3、假如你是齐桓公,应该怎样作才能成就霸业?

请同学们充当谋士,为齐桓公献计献策。

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然后概括总结。

1、齐国东方,盛产鱼盐。

出示春秋形式图,显示齐国的位置。

2、任用管仲,改革内政。

 

3、“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尊王攘夷”的含义是什么?

过渡:

齐桓公以后即起参与争霸的是晋国和楚国。

晋楚数次联合盟国在中原地区的对决,先后持续百余年,是春秋时代最壮观的景象。

(二)、晋楚争霸

1、这两国争霸的情况怎样?

哪位同学能说说看?

(培养学生概述历史事件,口头表达的能力)

2、奠定晋文公成为霸主的战役是什么?

3、为什么本处于劣势的晋军能取得胜利?

4、想一想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今天有哪些历史启迪?

5、除了中原各国的争霸,还有哪些国家也加入了争霸战争?

春秋时期的两百多年间,诸侯们打了四百多场大战。

到春秋末期,初期的一百多个诸侯国锐减到二十几个了。

到战国时期主要只有七雄,这说明了什么?

(出示春秋战国形势图。

此题有些难度,可对照地图,学生讨论,然后回答。

二、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形成七雄并立的局面,出示战国七雄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地理位置,说出有什么特点?

(教师总结口诀:

“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这七雄中,哪些国家变化最大?

谁能指图说说看?

(如果学生能回答出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可不作讲解)

1、战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引出军事家孙膑庞涓,学生了解桂陵、马陵之战。

2、战国七雄的局面是怎样被打破的?

长平之战中秦取胜的原因是?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把握,但是一定要强调长平之战的作用,即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对抗秦军的进攻了。

【合作探究】

1、争霸战争带来哪些影响?

2、春秋战国战争的不同点有哪些?

3、请大家想一想,身处春秋战国一个环境中,一个国家怎样才能避免被消灭的厄运呢?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出示历史歌谣,小节本课。

  春秋诸侯齐首霸,尊王攘夷管助他,晋楚争霸在中原,此时旧制如碎瓦。

  战国七雄并立打,桂陵马陵留史话。

长平战后秦无敌,横扫六合统天下。

【巩固练习】

教后

反思

课时编号:

007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授课人:

教学

目标

1.通过考点梳理及巩固记忆,90%的学生能基本记住考点知识。

2.85%以上学生根据当堂复习的知识合作完成史料探究的问题。

3.85%的学生随堂练习的选择题正确率达90%以上。

教学

重点

1、铁农具的广泛使用,都江堰的修建。

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教学

难点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