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单元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单元训练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2338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7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单元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单元训练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5单元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单元训练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5单元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单元训练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5单元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单元训练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单元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单元训练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5单元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单元训练人教版必修3.docx

《第5单元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单元训练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单元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单元训练人教版必修3.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5单元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单元训练人教版必修3.docx

第5单元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单元训练人教版必修3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A组·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右边漫画(漫画中的字:

经学难抵洋枪炮)反映了近代中国有识之士的认识。

面对这一现象,先进的中国人较明智的直接反应是 (  )

A.民主科学,思想解放

B.学习十月革命,建立劳工社会

C.内抚乱民,外和诸夷

D.师夷长技,富国强兵

2.“是书何以作?

曰为以夷攻夷而制,为以夷款(和缓、安抚)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

A.魏源写本书的目的是使国人了解敌情

B.魏源写本书的目的是抵制外国侵略,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C.魏源已认识到了外国人的长处,能平等对待外国人

D.魏源具备一定的近代外交意识

3.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部分人“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

这部分人“难以挣脱传统”的原因是 (  )

A.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维护传统思想及制度的需要

C.对西方传统的难以接受

D.中西文化传统的迥异

4.梁启超说:

“盖当购此图(世界地图)时,曾在京师费一二月之久,遍求而不得。

后辗转托人,始从上海购来。

图(世界地图)至之后,会中人视同拱璧,日出求人来观。

偶得一个来观,即欣喜无量。

”这反映了 (  )

A.维新派看到“开民智”的重要性

B.西学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C.维新变法重视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D.国人清醒认识到世界潮流

5.康有为以儒家典籍《公羊传》“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三世说和《礼记·礼运篇》“乱国、小康、大同”来比附阐释西方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共和。

这表明 (  )

A.维新派以“中西汇通”来冲破“中体西用”

B.康有为以西方历史进化论取代儒家历史循环论

C.维新派以民主共和制为改革目标

D.儒家学说与西方民主思想是相通的

6.下图所示为1904年驻日大使杨枢的一份奏折(部分),造成该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

A.甲午战争后,国人的救国思潮由物质层面转向制度层面

B.甲午战败后,国人救国求速成,学习文科较易入门

C.日本近代化起步时间短,科技不如欧美发达

D.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一向重道轻器,重人伦轻科技

7.“一个环绕康梁的精英集团与以张之洞为首的官绅集团,形成一个全国性的思想对峙……后者主要是清政府内部有关洋务政策的辩论,而前者则是攸关传统政治秩序的义理基础的论争,也是中国现代意识形态斗争的序幕。

”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官绅集团主张向外国学习

B.精英集团主张废除君主制

C.两大集团的主要分歧在于要不要变革政治制度

D.两大集团的对抗实质是两大阶级的对抗

8.鲁迅先生在《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一文中说:

“从二十世纪开始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至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新做了古怪的祭服……”孔夫子“又被重新记得”,主要是因为 (  )

A.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影响根深蒂固

B.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

C.辛亥革命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

D.儒家思想符合专制需要

9.“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

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

”上述情景出现于 (  )

A.戊戌变法时期B.清末新政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

10.陈旭麓指出,新文化运动“不仅仅是反传统主义运动,更是一场现代价值的重建运动”。

“价值的重建”指的是 (  )

①用科学理性取代传统权威

②用个性解放取代礼制禁锢

③用自我价值取代宗族本位

④用民主自由取代专制独裁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1.中国的京剧始于18世纪末,外国话剧公元前好几百年时就有了,但新文化运动时期仍然把京剧称为旧戏,把话剧称为新戏。

这主要是

 (  )

①出于反封建专制的需要 ②有利于传播西方的各种观念 

③京剧只为帝王将相服务 ④对中西文化认同存在绝对化倾向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12.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说:

“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

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

……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

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

”李大钊演讲的目的是 (  )

A.弘扬民主科学的时代精神

B.号召工人罢工响应学生运动

C.推动中国思想界学习苏俄

D.颂扬五四运动取得的胜利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30分,第14题22分,共52分)

13.工业文明的崛起,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冲击。

如何应对这“千年不遇之变局”,成为近代中国面临的最严峻课题之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机房织造不用手足,其机动以火烟,可代人力。

以羊毛与棉花纺成洋布、大呢、羽毛皆自然敏速。

道光十八年……棉布计银万有二千四百万两……一年运出之货价银二万一千六百四十万有余两。

……其广推贸易之法,有火轮船航河驶海,不待风水。

又造辘路,用火车往来,一时可行百有八十里。

虞船货之存失不定,则有约人担保之,如担保一船二万银,则预出银八百元;船不幸沉沦,则保人给偿船主银二万两。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

……西学必先由中学,亦犹是矣。

外国各学堂,每日必诵耶稣经,示宗教也;小学堂先习拉丁文,示存古也………学堂之书,多陈述本国先君之德政,其公私乐章,多赞扬本国之强盛,示爱国也。

如中士而不通中学,此犹不知其姓之人、无辔之骑、无舵之舟,其西学愈深,其疾视中国亦愈甚,虽有博物多能之士,国家亦安得而用之哉?

——张之洞《劝学篇》1898年

材料三 万邦并立,动辄相关,无论其国若何富强,亦不能漠视外情,自为风气。

各国之制度文物,形式虽不必尽同,但不思驱其国于危亡者,其遵循共同原则之精神,渐趋一致,潮流所及,莫之能违。

于此而执特别历史国情之说,以冀抗此潮流,是犹有锁国之精神,而无世界之智识。

国民而无世界知识,其国将何以图存于世界之中?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

(1)归纳材料一的重要历史信息。

作者介绍这些信息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10分)

(2)材料二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概括其主要论据。

(8分)

(3)你是否认同“执特别历史国情之说,以冀抗此潮流,是犹有锁国之精神”这一观点?

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加以阐析。

(12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

东西律例,以法为宗。

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

“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

“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

——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

陈独秀尖锐地指出:

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

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

……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据马尚斌《中国近代史教程》整理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维新派对儒家思想的态度。

(8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运动的深入,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的。

(8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根据近代不同阶级和阶层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6分)

B组·提升专练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某学者曾说:

“他的思想中有着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微弱呼声,有过倾慕资产阶级政体的闪光,然而他却跳不出封建忠君思想的窠臼,可悲地扮演了为封建社会炼石补天的角色。

”这位学者评价的是 (  )

A.魏源  B.曾国藩  C.洪仁玕  D.郑观应

2.士大夫们把晚清同治帝在位时期(1862-1874年)称为“同治中兴”。

对此西方学者评论:

“只能算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低层次的复兴,是一种浮于外表的现代化姿态。

”这是因为该时期的现代化 (  )

A.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B.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

C.没有冲破自然经济的束缚

D.以自上而下的方式推行变革

3.学者冯兆基认为:

“清末改良派倡导的是民权而不是民主,康有为、严复和黄遵宪等人都提倡民权,反对民主。

梁启超也刻意分辨民权、民主之别……梁氏的新民说,乃是现代国家公民的意思。

公民为国家服务,主要不是为争取个人自由与利益。

”材料反映了清末 (  )

A.维新派提倡的民主是强调个体的尊严权利

B.梁启超眼中的民主忽视国家的整体利益

C.维新派对民主的多元理解

D.民主是立宪政体的核心思想

4.1876年建立的上海格致书院曾开展九年季课和五年特课,试题大都由洋务派官员来命制。

以下题目可能出现在格致书院的这类考试中的是 (  )

①《物体凝流二质论》

②《中国近日讲求富强之术当以何者为先论》

③《立宪法议,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

④《电报、轮船二事如何剔弊方能持久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

“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

”这一评论指的是 (  )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6.著名史学家戴逸谈及维新变法的历史影响时指出:

“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

”材料强调维新变法的意义在于 (  )

A.引领思想启蒙B.实现富国强兵

C.挽救民族危亡D.建立民主政治

7.某道学先生曾说:

“自权利之祸于人心,破家族,削亲权,乱男女,蔑尊卑长幼,尽弃吾中国数千年之礼俗教治,而从事于其所谓平等自由之说。

”材料反映了道学先生对哪一历史事件后社会变迁的不满 (  )

A.鸦片战争B.维新变法

C.义和团运动D.新文化运动

8.风云激荡的百年中国,康有为曾被指“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陈独秀则宣称“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两者反映的共同问题是 (  )

A.儒学礼教压抑人性阻碍社会进步

B.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

C.儒家学说阻碍了民主共和的进程

D.儒家学说已成为维新变法的有力工具

9.近代以来,有识之士不断传播新思想,开启民智。

新文化运动为此做出的突出贡献是 (  )

①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民主革命

②借鉴西方思想改造中国传统文化

③抨击纲常名教,提倡自由平等

④促进近代科学精神的传播和普及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0.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反映了近代两位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  )

梁启超

“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

无新政府?

无新国家?

陈独秀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

抑将亡耶?

……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

……青年乎!

其有以此自任者乎?

……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A.倡导军事强国,挽救民族危亡

B.向西方学习,实行民主政治

C.实现中国工业化,自强求富

D.进行思想启蒙,培养新的国民

11.胡适在《在介绍我自己的思想》中写道:

“我们如果还想把这个国家整顿起来……我们须承认自己百事上不如人,不但物质机器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上不如人,并且道德上不如人,知识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对此以下解读最准确的是 (  )

A.唤起了广大民众思想的觉醒

B.带有鲜明的“全盘西化”思想倾向

C.根本目的是反击复古尊孔逆流

D.是探索救国道路的理性反思

12.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

“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

”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分化

B.工农运动的发展

C.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D.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之生人,一视无私,而有富贵贫贱、愚智寿夭、安乐患难、诸夏夷狄之万殊迥别,惟有因之而已。

譬如草木,美种而壮良者,天则繁殖之;恶种而微弱者,天则剪覆之也。

……然太平之法、大事之道,固预为灿陈,但生非其时,有志未逮耳。

进化之理,有一定之轨道,不能超度。

既至其时,自当变通。

——康有为《中庸注》(1901年)

材料二 吾侪(同辈)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

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

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之共和,而为此不完不备之立宪乎?

语曰:

“取法于上,仅得其中。

”择其中而取法之,是岂智者所为耶?

鄙人愿诸君于是等谬想淘汰洁尽,从最上之改革着手,则同胞幸甚!

——《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的演说》(1905年)

材料三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国之恒言也。

自宇宙之根本大法言之,森罗万象,无日不在演进之途,万无保守现状之理;特以俗见拘牵,谓有二境……以人事之进化言之,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存亡之数,可以逆睹。

……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持较皙种之所为,以并世之人,而思想差迟,几及千载;尊重廿十四朝之历史性,而不作改进之图,则驱吾民于20世纪之世界以外,纳之奴隶牛马黑暗沟中而已,复何说哉!

——陈独秀《敬告青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康有为设想的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式是什么?

(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为什么说要“从最上之改革着手”。

(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认为中国应作何“改进”。

其理由是什么?

(8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位思想家政治主张中共同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这一理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6分)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

……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二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倘立宪政治之主动地位属于政府而不属于人民,不独宪法乃一纸空文,无永久厉行之保障,且宪法上之自由权利,人民将视为不足轻重之物,而不以生命拥护之;则立宪政治之精神已完全丧失矣。

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三 这个文化运动,当时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它提出了“平民文学”口号,但是当时的所谓“平民”,实际上还只能限于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即所谓市民阶级的知识分子……乃是这个运动未能全竟其功的原因。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四 从受压迫的青年和受压迫的妇女——激进分子们在他们的刊物上予以全面详尽论述的话题——受压迫的劳工大众,激进分子注意焦点的这一转变结果形成了他们与劳工大众的一种新的认同……不久,年轻的激进分子们就被劝告要到劳动人民中去工作,而且他们当中有人这样做了——彭湃在海陆丰的农民中间,张国焘和邓中夏在北方的铁路工人中间,毛泽东在长沙的工人中间,还有恽代英在武汉的工人中间。

——《剑桥中华民国史》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

其主张引发了什么重大历史活动?

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意义。

(10分)

(2)材料二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

作者是如何实践自己的认识的?

根据材料三分析其“未能全竟其功”的主要原因。

(8分)

(3)材料四中“激进分子”指什么人?

与材料一、二相比,他们的政治活动有什么特点?

(4分)

(4)综合以上材料,你得到什么认识?

(4分)

 

答案解析

A组·

1.【解析】选D。

鸦片战争后,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先进的中国人的直接反应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富国强兵,D正确。

A、B是20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的反应。

C错误,不符合史实。

2.【解析】选C。

从“制夷”可知不是平等对待。

“夷”是对外国人的蔑称,而且主张抵抗外来侵略。

3.【解析】选B。

根据材料信息“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可知这一部分人为洋务派,他们之所以难以挣脱传统主要在于其目的为维护清朝统治,故B为正确选项。

A、C、D没有紧扣材料“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的提示来回答,故排除。

【误区警示】本题易误选A,A为洋务派的主张,但不符合题目要求,原因在于没有看到洋务派“难以挣脱传统”的原因是“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

4.【解析】选A。

维新派购到世界地图后“日出求人来观”“偶得一个来观,即欣喜无量”,表明维新派希望人们了解世界,开启民智,A正确。

材料没有反映B、C。

维新派购世界地图如此周折,而且“偶得一个来观”,说明D错误。

【误区警示】本题容易误选C或D,维新变法的局限之一就是没有与广大群众相结合,局限于社会上层。

材料本身隐含的信息就说明国人对世界潮流的认识还不够清醒。

5.【解析】选A。

题干材料反映了康有为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从而冲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所以A正确。

材料没有反映B,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C错误。

儒家学说与西方民主思想不相通,康有为是借儒家学说来宣传西方的政治思想,为维新变法服务,D错误。

【加固训练】《中国近代思想史》:

“这一思潮的发生发展及其与当时占据社会统治地位的封建主义反动思想的矛盾和斗争,是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到革命民主主义兴起前这一大段中国近代思想史的主要内容。

”材料中的“这一思潮”是指 (  )

A.马克思主义思想      B.维新思想

C.“师夷长技”思潮D.新文化运动

【解析】选B。

注意材料中的时间限制“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到革命民主主义兴起前”及关键信息“中国近代思想史的主要内容”,可知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到辛亥革命兴起阶段,由此判断是维新思想,故选B。

6.【解析】选A。

甲午战争后,全国上下对清政府败于日本大为震惊,中国大量青年学生到日本留学,当时留学生主要学习日本的政治制度。

在此以前,清政府为学习西方科技,开展了洋务运动,但甲午战败,说明了学“器物”行不通,故国人的救国思潮由物质层面转向制度层面,再结合材料中的一千三百余人中有一千一百余人学文科,可知A正确。

B说法错误,甲午战后国人学习西方制度;C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D说法正确,但材料涉及的留学教育已经突破了儒学传统。

【加固训练】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

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这次“思考”的“层次”变化是

 (  )

A.从技术到器物B.从制度到思想

C.从制度到文化D.从器物到制度

【解析】选D。

根据题干材料分析,洋务运动引进西方近代军事工业技术,在甲午战争后并没有改变中国落后面貌,之后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提出进行政治制度改革,因此应选D。

7.【解题提示】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区分君主制与君主专制两个历史概念,要抓住二者的本质区别。

【解析】选B。

官绅集团——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故A说法正确;精英集团——维新派主张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而洋务派则极力反对,故C正确;洋务派、维新派分别代表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利益,故D正确。

维新派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即主张保留君主制,B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故答案为B。

8.【解析】选D。

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袁世凯尊孔的原因是儒家思想有利于建立专制,复辟帝制,D正确。

A不符合“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

B与题干无关,C说法错误。

9.【解析】选D。

由材料中“布尔什维克主义”可以看出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因此上述现象出现于新文化运动时期。

10.【解析】选D。

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与民主,因而①和④是对的。

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因而②也对,而新道德是建立在自我价值基础上的,旧道德是建立在宗族本位之上的,因而③也对。

【加固训练】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

“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为此而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功绩是

 (  )

A.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

B.动摇了封建专制思想的统治地位

C.推动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解析】选B。

由“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得知这是新文化运动,它的主要功绩是动摇了封建专制思想的统治地位。

11.【解析】选D。

京剧不仅为帝王将相服务,也面向广大民众,③说法错误,排除含③的选项即可。

新文化运动时期把京剧称为旧戏,把话剧称为新戏,其原因是①②④。

【加固训练】“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

”这表明陈独秀

 (  )

A.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C.主张“中学”“西学”有机结合

D.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解析】选B。

从材料看,陈独秀认为,促使社会焕然一新的只有两件事——人权和进化论,这里的人权指的是西方民主思想,进化论代指西方的科学,故选B。

A虽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一个特征,但与题意不相符;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思想主张;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新文化运动后期,特别是五四运动之后。

【名师指津】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特点

(1)它与当时关系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2)在文化选择上,敢于面向世界,在破旧和开放中锐意立新。

(3)以“科学”与“民主”作为旗帜,使当时那场异常复杂的文化运动有了相对统一的走向。

(4)对当时阻碍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封建传统文化,进行了空前彻底地批判。

12.【解析】选C。

抓住材料信息“新精神”“庶民”“劳工主义”可以推断李大钊演讲的主题为宣传十月革命胜利,进而分析其目的为推动国人向苏俄学习,C为最佳选择。

A、B、D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故排除。

【加固训练】以下是1917-1922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所发表文章的主题统计,观察图例,结合所学知识,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

A.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C.为《每周评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