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22579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31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室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地下室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地下室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地下室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地下室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下室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施工方案.docx

《地下室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室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施工方案.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下室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施工方案.docx

地下室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芜湖长江之歌1018地块A地块

地下室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

 

 

中天建设长江之歌A-3标段项目部

二0一二年三月

 

〔六〕土方开挖施工---------------------------------------------------20

5、土方开挖注意事项预案--------------------------------------------24

十、基坑监测、周边环境保护及基坑应急预案-------------------------43

芜湖长江之歌1018地块A地块地下室

支护与土方开挖施工组织设计

一、综合说明

1、工程概述

1.1、工程名称:

芜湖长江之歌1018地块A地块地下室基坑支护工程

1.2、工程地点:

芜湖市长江南路与红花山西路交汇处。

1.3、工程概况:

本工程场地地坪标高-2.200m。

2、工程管理目标

2.1、质量管理目标:

确保本工程一次验收合格。

2.2、安全管理目标:

确保本分项施工全过程无安全事故。

2.3、文明施工目标:

争创芜湖市标化文明工地。

2.4、施工在75日历天内完成。

3、编制依据

3.1、设计图纸等资料

3.2、相关规范及文件

3.2.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3.2.2《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安全技术规程》JGJ167-2009;

3.2.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3.2.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2.5《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3.2.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3.2.7《芜湖市深基坑工程管理(暂行)规定》,皖建发[2006]44号;

3.2.8《芜湖市边坡工程与基坑工程管理规定》,皖建发[2006]27号;

3.2.9《芜湖市建筑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查与专家论证实施细则》,皖建质安站,字[2008]23号。

4、编制说明

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内容为基坑支护(搅拌桩、灌注桩、灌注桩围囹、锚索、土钉及喷射混凝土钢筋砼)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以及质保、安全措施。

综合考虑基坑挖深、周边环境、土层变化和地质条件等情况,本工程南面采用土钉墙支护,西南角采用一排桩径800,间距1000mm钻孔灌注桩结合拉力型预应力锚索支护。

1.1钻孔灌注桩

本工程围护桩采用钻孔灌注桩,桩径800mm,间距10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25;

选用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

1.2水泥搅拌桩

本工程采用42.5MPA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用量为15%,水灰比0.5.掺加3%石膏与0.05%的三乙醇胺及0.2%的木质素。

桩身采用二上二下共四次搅拌工艺,水泥和原状土搅拌均匀,严格控制提升和速度,提升速度控制在0.8m/min。

1.3预应力锚索

拉力型预应力锚索的预应力钢绞线采用¢S15.2钢绞线,直径15.2MM.钻孔直径为150.采用纯水泥42.5MPA普通硅酸盐水泥注浆,水灰比0.5,注浆压力0.5MPA.

1.4土钉墙施工

土钉采用击入¢48×3焊接管后用纯水泥浆注浆,铺设钢筋网片¢8@200双向排列。

喷射砼采用C20厚度8CM。

1.4.1冠梁:

尺寸为1000mm×700mm,顶标高为-3.200m(相对标高)。

砼采用C25.

1.5土方开挖范围内遇到土质情况:

第①层杂填土,第②层粉质粘土,第③层淤泥质粉质粘土,第④层粉质粘土,第⑤层粉质粘土夹粉土,第⑥层粉质粘土。

5、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位于滨江大道以东,中山南路以西,马仁山西路以南,大工山路以北,场地大部分为拆迁地,中间有人工开挖形成的小沟塘,堆放有大量外来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局部堆积高度达6~8m,勘察过程中场地一直在进行开挖、回填平整工作,勘探点孔口高程最大值11.76m,最小值5.51m,场地所处地貌类型为长江东岸二级阶地。

5.1地下水:

场地地下水类型

场地浅层土中主要赋存上层滞水及潜水,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长江及青弋江水径流补给、生产及生活排水渗透补给,其活动形式以渗透泾流为主。

 

简易抽水试验表

层号及名称

渗透系数(cm/s)

影响半径平均值R(m)

第①层杂填土

1.19E-03

7.42

第②层粉质粘土

5.197E-06

第③层淤泥质粉质粘土

7.02E-06

第④层粉质粘土

1.76E-06

第⑤层粉质粘土夹粉土

2.41E-05

第⑥层粉质粘土

1.543E-06

第⑦、⑧层粉土与粉质粘土互层

2.22E-05

第⑨层卵砾石

2.026E-02

5.2地层结构:

该拟建场地上部表土层为新近填土,第②层~第⑨-1层土为第四系覆盖层(Q4al),层底标高:

-36.59~-27.84m,平均-32.47m;层底埋深:

35.60~47.50m,平均40.32m。

下部基岩为侏罗系上统蝌蚪山组(J3k)安山质凝灰角砾岩及三叠系中统铜头尖组(T2t)泥质粉砂岩、细砂岩夹泥岩。

本场区勘察深度范围内,地基土自上而下分为如下20层。

第①杂填土:

灰、灰褐、灰黄、杂色,干-湿,松散-密实,含大量块石、片石、混凝土块、原有房建和道路基础、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局部为素填土和流塑状塘泥。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

0.50~7.80m,平均1.88m;层底标高:

2.21~8.15m,平均5.90m;层底埋深:

0.50~7.80m,平均1.88m。

第②层粉质粘土:

灰、灰黄、灰褐色,湿,软-可塑,含少量铁锰质,切面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偏低。

场区局部分布,厚度:

0.60~3.70m,平均1.54m;层底标高:

1.76~6.96m,平均4.58m;层底埋深:

1.60~10.00m,平均3.48m。

第③层淤泥质粉质粘土:

灰色,饱水,软-流塑,含少量腐植质,切面光滑,轻微摇振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低。

场区局部分布,厚度:

1.00~16.20m,平均7.45m;层底标高:

-10.18~4.35m,平均-2.31m;层底埋深:

2.80~17.20m,平均10.21m。

第④-1层粉质粘土:

灰、灰黄、灰绿色,湿,软-可塑,含少量铁锰质,切面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

场区局部分布,厚度:

1.20~2.80m,平均2.04m;层底标高:

0.86~5.30m,平均3.25m;层底埋深:

2.10~7.00m,平均4.28m。

第④层粉质粘土:

黄褐、灰黄、灰绿、褐色、灰白色,稍湿,可-硬塑,含铁锰结核及高岭土,局部高岭土富集成团块状,切面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及韧性高。

场区局部缺失,厚度:

1.00~7.30m,平均4.41m;层底标高:

-0.80~3.59m,平均1.40m;层底埋深:

3.50~8.70m,平均6.29m。

第⑤层粉质粘土夹粉土:

黄褐、灰黄、灰绿色,湿,粉质粘土以可塑状为主,粉土呈中密状,含少量铁锰质、星点状云母片,切面光滑,粉土具轻微摇振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

场区局部缺失,厚度:

1.00~6.40m,平均2.88m;层底标高:

-4.94~0.53m,平均-1.46m;层底埋深:

7.00~16.00m,平均9.21m。

第⑥-1层粉质粘土:

灰黄、灰黄绿色,湿,软-可塑,含少量铁锰质,切面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

场区局部分布,厚度:

0.60~3.90m,平均2.28m;层底标高:

-6.00~-1.30m,平均-3.81m;层底埋深:

10.30~13.60m,平均11.66m。

第⑥层粉质粘土:

黄褐、灰黄、灰绿色,稍湿,可-硬塑,含少量铁锰结核及高岭土,切面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及韧性高。

场区局部缺失,厚度:

1.00~10.20m,平均5.21m;层底标高:

-10.79~-3.44m,平均-7.12m;层底埋深:

11.30~18.50m,平均14.89m。

第⑦层粉质粘土夹粉土:

黄褐色、灰色、灰黄色,湿,粉质粘土以可塑为主,粉土以中密状为主,含少量铁锰质,切面光滑,粉土具轻微摇振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

1.00~8.70m,平均4.55m;层底标高:

-16.90~-8.10m,平均-11.65m;层底埋深:

15.90~24.80m,平均19.44m。

第⑧层粉质粘土夹粉土夹细砂:

灰色,湿,粉质粘土呈可-软塑,粉土和细砂呈中密状,含星点状云母、贝壳和钙质结核,切面略显粗糙,轻微-中等摇振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低。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

3.50~20.30m,平均13.87m;层底标高:

-30.30~0~37.80m,平均33.37

第⑧-1层细砂:

青灰色,饱和,中密-密实,砂质成分主要为石英。

场区局部分布,厚度:

1.40~8.00m,平均4.99m;层底标高:

-29.40~-13.13m,平均-25.36m;层底埋深:

20.30~36.70m,平均33.29m。

第⑨层卵石夹园砾:

灰、灰黄、灰绿、杂色,中密-密实,卵石大小一般在2-6cm,个别达10-13cm,含量约占40-60%,砾石含量约占20-30%,卵、砾石成分主要为硅质,充填物主要为砂质,少量粘性土,局部夹砾砂,稍密。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

1.10~10.20m,平均6.28m;层底标高:

-36.59~-27.84m,平均-32.47m;层底埋深:

35.80~47.50m,平均40.32m。

第⑨-1层粉质粘土夹粉土:

灰、灰绿色,湿,软-可塑,含少量砾石、细砂、腐植物,切面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偏低。

场区局部分布,厚度:

0.50~6.50m,平均2.08m;层底标高:

-32.99~-28.16m,平均-30.98m;层底埋深:

35.60~42.50m,平均39.31m。

第⑩-2层强(中)风化安山质凝灰角砾岩:

紫、灰褐、灰、黄绿、灰绿色,凝灰质及角砾状结构,块状构造,为极软岩-软岩,岩体呈极破碎-破碎-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岩石裂隙发育,沿裂隙发育绿泥石化。

场区局部分布,厚度:

1.00~4.50m,平均1.71m;层底标高:

-37.70~-32.44m,平均-34.30m;层底埋深:

40.00~45.30m,平均42.40m。

第⑩-3层中风化安山质凝灰角砾岩:

紫、黄绿、灰、灰褐、灰绿色,凝灰质及角砾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软硬不均,为极软岩-软岩-较软岩-较硬岩,岩体呈较破碎-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Ⅴ级。

场区局部分布,厚度:

2.40~5.40m,平均3.90m;层底标高:

-38.49~-35.74m,平均-37.12m;层底埋深:

44.00~46.50m,平均45.25m。

第11-1A层全风化泥质粉砂岩:

紫、灰绿、黄褐、褐色,岩石风化成硬塑土状,含强-中风化岩角砾和碎块。

场区局部分布,厚度:

0.80~4.30m,平均1.89m;层底标高:

-38.94~-31.03m,平均-33.93m;层底埋深:

39.00~47.00m,平均41.34m。

第11-1B层全风化泥岩:

灰黄绿、褐、紫色,岩石风化成可塑土状,含少量强风化角砾。

场区局部分布,厚度:

2.10~4.10m,平均3.27m;层底标高:

-61.72~-35.20m,平均-49.31m;层底埋深:

42.60~69.40m,平均56.90m。

第11-2A层强风化泥质粉砂岩:

灰绿、灰黄、灰、黄褐、黄绿色,芯样破碎,含中风化碎块及角砾和硬土状全风化,局部夹灰黑色炭质泥岩。

场区局部分布,厚度:

0.60~9.90m,平均3.00m;层底标高:

-70.10~-30.24m,平均-37.73m;层底埋深:

38.20~77.40m,平均45.43m。

第11-3A层中风化泥质粉砂岩:

灰黄、灰、紫、黄绿、灰绿、黄褐色,泥质及砂质结构,局部含砾状结构,薄层状构造,砂质成分多为长石和石英,泥质胶结为主,局部为钙质胶结和铁质胶结,岩石裂隙发育,沿裂隙面发充褐铁矿化、高岭土化和绿泥石化,不规则夹有泥岩、细砂岩,岩石软硬不均,为极软岩-软岩-较软岩-较硬岩,局部裂隙面附近呈强风化状,岩体呈较破碎-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Ⅴ级。

场区局部分布,厚度:

1.30~13.10m,平均4.61m;层底标高:

-50.00~-33.30m,平均-39.89m;层底埋深:

41.50~57.40m,平均47.96m。

第11-3B层中风化细砂岩:

灰、浅红、灰黄、灰绿、紫、灰白色,砂状结构,薄层状构造,砂质成分以石英为主,少量长石,钙质胶结和铁质胶结为主,局部为硅质胶结,岩石裂隙发育,沿裂隙面发育绿泥石化、褐铁矿化、高岭土化蚀变,夹薄层泥岩、泥质粉砂岩,岩芯破碎,单块岩芯大多坚硬,岩石软硬不均,为软岩-较软岩-较硬岩-坚硬岩,岩体呈极破碎-破碎-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Ⅴ级。

该层未穿透。

二、施工准备及施工总平面布置

1、施工准备

1.1、测量准备工作

1.1.1、测量放样依据

1.1.1.1、建设单位提供的城建坐标及水准点,桩基施工单位提供的主轴线;

1.1.1.2、设计单位提供的支护施工图,主体结构基础图;

1.1.1.3、国家及芜湖市有关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有关规范;

1.1.1.4、有关工程测量的规范和标准。

1.1.2、测量人员组织

测量控制是贯穿工程施工全过程的十分关键的工作,为此成立专门测量放样小组,由具有理论和实际施工经验的工程师负责,控制测量根据工程特点由专职测量人员实施。

人员配备:

测量工程师:

1人;测量技工:

1人

1.1.3、测量器具配备表:

名称、型号

数量

名称、型号

数量

经纬仪“苏光J2-2”

1台

钢卷尺50m

2把

水准仪“DSZ3”

1台

花杆

2根

1.2、施工测量的内容和要求

1.2.1、检查、复核测量标志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测量成果,查对复核桩基施工单位所交付的主轴线、水准基点等标志和有关测量资料,如有标志不足,不妥、位置移动或精度与要求不符,均须进行补测、加固。

1.2.2、测量工作基本内容

1.2.2.1、补充施工需要的轴线桩;

1.2.2.2、测定各主要结构的中线、边线和转角的位置;

1.2.2.3、补充施工需要的水准点;

1.2.2.4、在施工过程中,测定并检查施工部分的位置和标高;

1.2.2.5、支护内、外边线测量与放样定位。

1.2.3、标志布设

1.2.3.1、为防止差错,施工单位自行测定的重要标志,必须至少由二组相互检查核对,并作测量和检查核对记录;

1.2.3.2、工地主要控制标志(或护桩),均应稳固可靠,保留至工程结束;

1.3、平面控制测量

1.3.1、控制网点的引设必须通过监理复核,并(在工程基准线复核记录表上)签字认可。

控制点用长1.5m的木桩埋设,也可在牢固的基础或墙体上用油漆等作相应的标记标识。

1.3.2、对于直线段可采用导线法控制,即根据各施工段的端点控制点进行测量导线的平移等操作。

1.4、水准控制测量

1.4.1、水准测量

1.2.3.1、水准点应设在附近安全可靠之处,并考虑施工时便于使用;

1.2.3.2、周边至少各设有两个水准点,并各有一个稳固基准点。

对施工水准点的测设精度,应不低于四等水准测量要求;

2、地下障碍物处理

本工程范围内如有不明地下障碍物,影响支护施工或土方开挖的须提前清除。

因清除地下障碍物而超挖的部位,应及时回填,视现场情况而定,是否需要做好相应提醒标志。

3、施工总平面布置

根据文明施工要求,拟在大门的出入口应设置冲洗平台,保证周边环境的整洁。

3.1、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

保证交通的畅通和满足材料运输方便,最大限度缩短工地内部运距,减少场内二次驳运;各种材料、构件分期分批进场,尽量布置在使用点附近;在保证施工顺利的前提下,各种电缆、电线的敷设必须符合满足有关规定。

各种生产设施便于工人的生产开展,满足安全防火,劳动保护的要求。

3.2、施工总平面布置说明

现场布置的主要内容,主要考虑施工阶段的施工便道、临时水、电线路敷设、施工现场加工工棚搭设位置、主要材料堆放及场容场貌的规划等。

3.2.1、临时设施

现场临时施工办公室、职工宿舍不在现场(在生活区),集装箱放置在施工现场不影响施工的地方。

3.2.2、现场临时水、电布置

3.2.2.1、施工用水

本工程施工水源为我方用深井水泵在深井中自行取水分接至现场各用水点。

3.2.2.2、施工用电

采用钢管护套加固的方式,施工时使用的电缆不得有接头。

3.3、场容场貌设施及布置

3.3.1、冲洗、沉淀池

在主要出入口设置冲洗平台和沉淀池。

三、施工总体设想和部署

1.场地排水

基坑外四周设300×400砖砌排水沟,以排(截)除地表水及基坑内抽取的水。

每隔30米,设一个集水坑1000×1000×800,排水沟的水经沉淀池沉淀后排向下水管道,严禁直接排到地下,防止回灌基坑。

2.基坑排水

⑴在开挖基坑的一侧、两侧或四侧,或在基坑中部设置排水明沟,在基坑四角或每隔20~30m设一集水井,使地下水流汇集于集水井内,再用水泵将地下水排出基坑外;

⑵排水沟、集水井应在挖至地下水位以前设置,设置数量应根据含水层的性质和季节性降雨量的频度酌情确定;

⑶排水沟、集水井应设在基础轮廓线以外,排水沟边缘应离开坡脚不小于0.3m;

⑷基坑排水沟深不小于0.3m,底宽应不小于0.2m,水沟的边坡为1.1~1.5,沟底设有0.2%~0.5%的纵坡;

⑸集水井应比排水沟低0.5~1.0m,或深于抽水泵的进水阀的高度以上,并随基坑的挖深而加深,始终保持水流畅通,水位低于开挖基坑底0.5m;

⑹集水井截面为0.6×0.6m~0.8×0.8m。

至基底以下井底应填以20cm厚碎石或卵石,水泵抽水龙头应包以滤网,防止泥砂进入水泵;

⑺雨季基坑内排水应连续进行,直至基础施工完毕,回填土后才停止。

3.基坑明排水施工质量验收

基坑明排水施工质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基坑明排水施工质量检验标准

项目

序号

检查项目

控制标准

检验频率

检查方法

1

基坑积水情况

深基坑施工全过程中始终保持坑内无积水。

次/8h

现场巡视检查

2

明排水设备能力

遇到大雨、暴雨时有足够的设备及时排除坑内排水。

遇到大雨、

暴雨时

现场巡视检查

1

场地排水功能

符合2.3节的要求

不定期

现场巡视检查

2

坑内排水沟设置

符合2.4节的要求

不定期

现场巡视检查

3

坑内集水井设置

符合2.4节的要求

不定期

现场巡视检查

4、主要分项工程流程安排

 

4.1、总体施工顺序

 

4.2、施工准备

搭设临时用房→铺设水电管线→定位放线→清除地下障碍物→设备进场及调试

 

四、具体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

.掺加3%石膏与0.05%的三乙醇胺及0.2%的木质素。

 

土方开挖工程1、土方开挖简介

本工程设计标高±0.000绝对标高为10.5米,自然地坪绝对标高为8.4米(平均值),工程基坑面积约为40000㎡,大面积开挖车库深度8.6米左右,主楼开挖深度9.5米,最深开挖深度14.4米,土方开挖总方量约400000m3左右。

2、土方开挖总体部署

2.1拟配备反铲挖掘机PC200六~八台及配套自卸汽车50辆。

配合30人工修土。

本工程外运土方堆放处距离基坑17公里左右,因此配套自卸汽车50辆基本能满足基坑土方外运要求。

由于本工程现场土层淤泥层较厚,这对土方开挖过程中工程桩的保护工作尤为重要,采取土方每开挖工程桩露出不超过2米就进行凿桩,凿除班组紧跟挖机作业,从而确保工程桩完整性。

2.2施工现场出口设置两个,一个为施工现场大门,位于现场西侧,另一出口为临时出口,位于现场西北侧,具体行车路线详附图。

2.3现场挖土运输车临时施工道路采用30-50厚塘渣回填,面层铺5cm-8cm碎石,遇到淤泥部位挖土运输车临时施工道路采用50-80厚塘渣回面层铺填5cm-8cm碎石,碾压密实在上面铺设钢板20厚作为临时施工运输道路,混凝土泵车停放位置放置20厚钢板。

2.4基坑属深基坑,开挖原则大基坑小开挖,分区分块采取盆式开挖,土方开挖支护位置按设计要求进行开挖,每层开挖深度为土钉锚杆往下500,中间部位采用盆式土方开挖分三个层次进行(其中电梯基坑需要分四次进行),第一次挖至第一级基坑放坡底标高-5.500m,开挖深度约3.00米;土方方量约120000m3,第二次开挖至第二节基坑放坡底标高-8.150m(-7.90),开挖深度约3.0米;土方方量约120000m3,第三次开挖至基底大面-10.40m后,主楼部位和落深坑中坑底淤泥层采用挖机机械二次抛方,利用3台挖机同时进行转运至临时道路进行装车外运,除淤泥部位外留30cm进行人工修土至-10.70m,同时开始承台及后浇带人工挖土修土;土方方量约100000m3。

2.5土方开挖出土以西北角大门为主出入口,西面大门为次入口。

土方开挖区段分配、及顺序方向见附图。

3、土方开挖顺序

3.1土方开挖由基坑东西两个方向两个施工段同时向中间开挖,先施工18#与19#和16#与17#楼,后施工中间下沉式广场区域。

土方开挖顺序:

定位放线→基坑地表排水→地表1000mm土方挖除→第一层土方开挖施工→喷锚护坡排水沟与锚索张拉→第二层土方开挖→喷锚护坡→第三层土方开挖→喷锚护坡→电梯井坑中坑及集水坑、承台挖土.

1)第一阶段挖土标高(约3.0米,相对标高-5.50米)。

土方开挖应分段分两层(约1.5米)分片进行,沿基坑边长,每开挖30延米的土方,立即进行相应范围的护墙施工,待该部分护墙施工完毕后,才能进行邻段土方的开挖;

2)上一道护墙范围内的护墙达到80%设计强度,进行下层土方开挖掘,挖土至下一道护墙标高。

按第一点的要求进行土方开挖及护墙施工;按以上要求施工直至开挖坑底。

4、土方开挖要求:

4.1土方开挖工程挖土要求严格控制,统一协调,按挖土方案严格执行,控制每次挖土位置、深度、等,不得随意挖土。

应分区分皮开挖,每皮开挖深度严格控制,不得超挖,每皮开挖中要做到对称挖土,均衡卸载。

围护施工与挖土施工要密切配合,严格做到先撑后挖、先换撑后拆撑。

4.2土方开挖前布置集水井开始抽水,在每次土方开挖前作好基坑排水工作.

4.3土方开挖前作好地面排水沟和集水井.

4.4土方开挖的基底标高应结合地下室结施图进行,当结施图与基护剖面图中所示的基底标高有出入时,以结施图为准,并及时通知有关各方。

4.5基坑工程土方开挖前应首先进行场地普查及修整,主要查明地基浅层障碍物的种类,分布及深度,场地内外管网分布情况,对埋设在基坑范围内的管道应及时移走,以保证管线设施的正常使用及基坑施工的顺利进行。

4.7车辆按规定的行进路线行走,避免载重车辆沿基坑边行驶碾压。

4.8挖土机及运土车辆通过道路要用塘渣填高,淤泥部位上铺路基板。

挖土机从基坑的端头以倒退行驶的方法进行开挖。

自卸汽车配置在挖土机的两侧装运土,土方开挖每层开挖深度不得超过2m,每层分段开挖长度不得超过30m,坑边要求留三角土人工挖除,坑底要求留300mm厚土方人工挖除。

4.9挖土机操作要格外小心,遇工程桩周边1米左右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