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2219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13 大小:47.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docx

《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docx(1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docx

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

关于申报中央财政支持的“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报告

目录

一、学校办学方向明确,合作办学形式多,人才需求大,就业率高

(一)广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情况

(二)我校合作办学形式多样,效果显著

(三)我校毕业生质量好,就业率、升学率高

二、学校办学经验丰富、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齐全

(一)办学经验丰富,指导思想明确

(二)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教材建设有特色

(三)我校实训设备数量较充足,实践基地固定

三、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卓有成效

四、我校电子专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成绩突出

五、我校不断加强示范专业建设、积极开展交流合作,推动教学改革开展

(一)加强示范专业建设,拓宽专业适应面

(二)突出岗位能力培养,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三)重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

(四)建立了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教材体系

(五)严格教学管理,重视实践教学...

(六)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吸收和借鉴国外职业教育有益经验

六、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为企业服务,效果突出

(一)依托原主管单位省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办学

(二)仔细领会上级文件精神,稳步推进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三)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七、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一)人事制度改革

(二)实验、实习管理有章可循

(三)实训基地管理规范

八、经费来源稳定,财政状况良好

九、示范作用明显

(一)精益求精,在电子技术专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二)我校充分发挥电子专业实训条件优势,积极为兄弟院校提供资源共享与技术支持

(三)我校以市场为导向,依托省电子专业职业鉴定所,引领电子专业改革方向

(四)我校办学成效显著,媒体普遍认同

十、项目建设规划

(一)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效果分析

(二)分年度建设方案

(三)项目资金的具体用途

(四)区域内实训基地资源共享的措施

广东省教育厅:

  广东省电子技术学校是一所具有33年办学历史的省属重点中专学校,是全国首批示范专业学校。

1996年我校被国家教委指定为中专电子线路与电子技术课程组组长单位,2002年我校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被教育部确认为全国中职学校首批示范专业,2005年计算机专业广东省教育厅确认为省中专重点专业。

现任校长廖益为教授、高校名牌专业评估专家、广东省人民政府督学。

  我校办学方向正确,适应时代发展与人才市场的需要,办学33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一万八千多名优质的电子与信息类技术人才。

  为适应我省支柱行业(主要是电子信息)的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学校明确以“集学历、培训、鉴定于一体,中职与高职相衔接,具有电子类明显特色的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IT院校”的办学目标,践行“博学、厚德、敬业、创新”的校训,坚持“教学是中心,专业是龙头,人才是关键,发展是动力”的办学思路,以培养人才为根本任务,面向市场,服务社会,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四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注重产学研相结合。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校容校貌和师生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004年2月学校顺利通过了省重点职业学校的评估。

2004年8月,向全国公开招聘9个教学和研究单位的负责人,成功引进了一位博士,多位高级讲师、高级工程师。

2004年10月,在当时的主管单位电子集团、省教育厅支持下,省发改委批准了我校1000亩地建设新校区的立项申请(见粤发改委函[2004]351号,其余相关文件见新校区征地立项有关文件)。

2004年12月,学校成功而隆重举行建校30周年庆典活动并成功举办“首届‘职业教育与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国际论坛'”。

2005年3月学校进行人事制度改革,通过了“三定一聘”的方案改革,实行了全员聘任制。

  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学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十几家媒体竞相报道了我校,扩大了我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我校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增强了我们加快发展学校的信心。

  为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在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精神、仔细核查自身办学条件的基础上,学校决定申报中央财政支持的“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专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为广东地区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一、学校办学方向明确,合作办学形式多,人才需求大,就业率高

返回

 

(一)广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情况

  电子信息产业属朝阳产业,是我国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增长潜力最大的产业,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位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就更加迅速。

据广东省政府最新调查显示,广东电子信息产业占全国产值的36.7%,使得这一产业成为广东工业产业的头号“得分手”。

尤其是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等珠江三角洲地区有众多的电子企业,是我国电子产品,如通讯设备(程控交换机、手机、电话机等)、家电(电视机、音响设备、空调、冰箱等)、计算机等设备(主板、显示器、电源、驱动器等)主要的设计、制造基地之一。

随着中国加入WTO之后,广东逐渐承担更多的、面向当地的OEM(初始化设备制造)和ODM(初始设计)的生产。

到2007年广东电子信息业产值可达14000多亿元。

表明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良好势头。

  我国的电子产品制造业主要是以加工业或制造业为主,行业的发展在最近几年出现了新的趋势,一是合资企业的比例正在不断地增大;二是电子整机产品加快国产化;三是各企业都向专业化发展,以求取得规模效益;四是企业为技术改造投入的资金大幅度增长。

  近年来,广东省电子行业生产、经营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来料加工,三来一补”过渡到了“研发、设计、制造”阶段,珠江三角洲地区已逐渐成为我国电子产品设计、制造的重要基地,许多领域(如家电)产品的技术含量、生产工艺、更新换代步伐已接近或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广东省电子行业已从劳动密集型行业逐渐向技术密集型行业转变。

其次新技术、新工艺、新元件、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涌现,电子产品更新换代步伐加快,技术含量不断提高。

产业的发展必然带来对人才需求的增长,技术的进步必然要求人员素质的提高。

许多企业一方面为了提高人员效率而精简缺乏专业技能的冗余人员,另一方面又大量引入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

据有关部门统计,全省需求从事技术工种岗位人员达800万人,技术工人缺口超过400万,其中电子信息行业缺口约130万。

从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看,各个行业中,电子信息行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处在前列,2006年市场需求最大的十种职业中电子技术行业的技术工人名列第一。

我校07届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绝大部分在2007年3月前已经就业,截至到2007年3月,我校为毕业生提供了2046个优质岗位,多出我校毕业生总人数的2倍。

目前仍有不少大中型通讯、电子企业前来我校要毕业生。

  电子产品制造业是一个高技术产业,它对人才的需求具有明显的两方面特点,一是具有高学历的开发、研究、创造性人才,二是具有较熟练操作技能的中等职业技术人员。

以广东的广州经济开发区为例,整个园区内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专业人员约占21%,这些人员主要是从事电子产品的开发、研究以及高层次的生产管理,而65%以上员工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这些人员主要从事装配、调试、维修及生产一线的管理工作。

目前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行业在广东地区发展势头良好,对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需求量大。

因此我校认为应当加强“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更好地广东地区经济建设服务。

 

(二)我校合作办学形式多样,效果显著

  近几年来,我校积极开展多种形式联合办学,积极开展省际、校际间合作办学,并根据我省目前形势及职教发展需求,举办2005年“灾区扶贫职教班”及“高中起点中职班”。

目前已与云安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河北省徐水县职教中心等22所学校进行了联合办学;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广东省教育厅备案,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华南理工大学等8所高校先后在我校设立教学点或函授站,并经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批准,在我校成立了广东省电子专业职业技能鉴定所和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站,这些教育资源的引进,为在校生、广大社会学子低成本接受继续再教育,为国家为社会提升劳动者的文化素质与专业技能构建了良好的平台。

因为拥有了这样的教育平台,我校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由不足两百人的在校生扩大到三千五百多人。

同时,也向我校提出了更高的提高技能实训的要求,需要更多的资金完善实训设备。

(附表一:

联合办学情况一览表)

 (三)我校毕业生质量好,就业率、升学率高

  我校突出职业教育,注重技能训练,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课时1:

1。

除了常规的教学之外,学校还经常性组织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自2003年来我校组织学生参与我校的数码MP3、USB闪盘和指纹识别系统、校园办公系统等高科技产品的开发;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的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如在2003年、2005年在第一届、第二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竞赛中我校学生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获得团体一等奖和个人一等奖多项。

我校参加第二届(2005年)广东省省属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竞赛获奖情况表

竞赛项目

竞赛内容

获奖学生

获奖名次

计算机及应用专业:

程序设计

陈国群

一等奖

团体第二名

陈秋龙

一等奖

排版编辑与

图形图像处理

廖少娜

一等奖

郑喜潮

二等奖

网页设计

傅贻杭

二等奖

董益民

三等奖

机电类专业:

电气设备安装(PLC)

许永江

二等奖

团体第一名

吴惠添

三等奖

我校参加第二届(2005年)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竞赛获奖情况表

竞赛项目

竞赛内容

获奖学生

获奖名次

计算机及应用专业:

程序设计

陈国群

二等奖

陈秋龙

三等奖

排版编辑与

图形图像处理

廖少娜

三等奖

机电类专业:

电气设备安装(PLC)

吴惠添

三等奖

许永江

优胜奖

  同时,我校也重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有专门的就业指导组织。

早在1994年,学校就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党委书记、分管学生工作副校长为副组长,各科室主要领导参加的毕业生分配领导小组。

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1997年毕业生分配领导小组改名为毕业生就业指导领导小组,同时设置了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招生就业处。

由乐于为学生就业服务的教师专职帮助、指导毕业生就业,班主任全力配合,学校调拨相应的专用资金,保证毕业生顺利就业。

  学校还制定了学生就业的相关条例与办法,保证在“双向选择”中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让学生择业满意,用人单位也满意。

并根据就业形势和每届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就业指导办公室遵循校就业指导领导小组的决议要求,拟订每学年的就业指导工作计划,从工作重点、综合素质、技能要求、面试技巧指导等方面,提出指导意见;从学生实习、社会实践上跟踪用人单位意见等实际问题上加以筹划,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准备、科学、规范进行就业指导。

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学生敬业爱岗意识,要求学生严于律己,爱厂如家,为就业打基础。

利用校园网站宣传学校、介绍专业特色,及时收集就业信息,了解市场需求,为学生就业提供信息服务,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TCL等20多家企业建立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产教结合,有计划地为相关企业输送学生。

  总之,我校重视学生操作技能的培训与综合素质的教育,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加上就业指导工作及时、到位,我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稳定保持在98%以上。

为此,2004年9月17日,《广州日报》以“好炉炼好钢”为题报道了我校毕业生就业喜人的情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近两届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统计表

届别

毕业生总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2005届

479人

479人

100%

2006届

324人

324人

100%

注:

2005届毕业生包括01级四年制和02级三年制毕业生。

  2007年我校就业指导办公室,精心策划了校园招聘会,预定在5月20日举行,截至今日,已经联系到省内30多个大型企业,并得到他们参与的答复。

  此外,我校也很重视人文教育、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确保学生人文综合素质。

利用节假日为学生进行升学辅导,使学生升学有基础。

近年来学生不管是参加成人高考还是3+X高职考试,升学率均在92%以上,学生满意、家长放心。

 二、学校办学经验丰富、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齐全

返回

  广东省电子技术学校创办于1974年,是一所创办早、知名度高,集中专全日制教育、大专与本科函授教育、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于一体的具有明显电子信息类特色的省属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坐落在广州白云山东隅,现有同和、龙归校区,占地面积69.8亩,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学生3505人,成人函授大专、本科学生800多人。

建校33年来,学校为社会培养了一万八千多名毕业生,大多数毕业生已成为企业、事业单位的骨干。

 

(一)办学经验丰富,指导思想明确

  我校办学初期只有无线电技术一个专业,在校生不足200人。

目前拥有“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及外设维修”、“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物业管理”、“美术设计(动画与网页制作)”、“机电技术应用”、“现代家政管理”、“旅游与酒店管理”、“会计(会计电算化)”、“老年人服务与管理”等18大专业27个专业方向,在校生达到三千五百多人。

1997年,由“无线电技术”专业发展起来的“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被广东省高教厅评为广东省第一批改革与建设骨干专业;2002年“电子技术应用”(原“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更是被教育部确认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首批示范专业(点);2003年,“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被省教育厅确认为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首批重点建设专业点;2004年2月学校通过省重点职业学校的评估。

  这一切说明了我校办学经验丰富,成绩突出。

  我校是目前省内唯一一所由教授担任校长的中等职业学校。

校长廖益教授原为一所本科大学的教务处长,长期从事教学与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目前主持部省级以上科研项目4项,如“广东省高等学校名牌专业评估”、“广东省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研究”等。

此外,作为省名牌专业评估指标体系的主要设计者,参加了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十几所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申报省级名牌专业的评估工作。

校长治学严谨,重视教风、学风、校风的建设,重视培养年轻教师,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注重培养适应社会人才市场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学校明确了以“集学历、培训、鉴定于一体,中职与高职相衔接,具有电子类明显特色的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IT院校”的办学目标。

正是在这样的办学目标的指引下,最近几年,学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三年在校生翻了一番。

 

(二)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教材建设有特色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水平高。

2003年至今我校为了调整充实领导班子,先后引进两位高校的教务处长、教授任校长和常务副校长,向全国公开招聘,引进了一位博士,多位高级讲师、高级工程师担任教学部门的负责人,并派出高级讲师李建萍、高级工程师杨文龙分别到加拿大和香港高校进行学术交流和科研工作。

现共有在职教职工170人,其中,专任教师120人(教授1人,副教授2人,高级讲师28人,中级职称教师53人,双师型教师已达64人,绝大部分专任教师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大部分毕业于国内重点大学,并长期从事专业的教研工作。

教师专业理论扎实,专业技术娴熟,教学经验丰富。

教师学历、年龄、职称结构基本形成合理的梯队层次。

  学校重视科研工作,以推动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

  研究成果突出。

校长廖益教授、教育专家、南粤优秀教师,无论对高等院校还是对中等学校的发展趋势和教育规律都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评估等方面有深入独到的研究,成效显著并为同行公认;主持教育部组织实施的国家高等教育教学重大改革项目1项、参加1项,参加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1项,主持广东省课题6项,其中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项,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1项,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1项,省高等教育管理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

主持《广东省高等学校名牌专业评价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起草的评估方案用于省教育厅评估实践工作,前后四次参加省级名牌专业评估工作,推动了广东省高等学校专业建设及专业水平的提高。

  学校常务副校长潘洪楠副教授,多年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和研究,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参编或主编《实用统计学》、《统计学教程》等教材,主持并完成两项课题。

  省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教育顾问、职业教育研究所常务所长杨运鑫博士,是学校面向全国公开招聘的学科带头人,有丰富的教学管理和研究工作的经验,多次被评为教育先进工作者,发表论文近40篇,主持或参加的课题近15项,2000年获省级教育教学研究论文一等奖,2001年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年荣获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03年度获全国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在教学改革与教材编写方面,工作积极,成果显著,是我校教师队伍的一大特色。

近几年来,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专业论文300多篇,我校教师主编或参与编写全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教材及书籍60多本,其中杨文龙老师编写的《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材(是国内中专第一本)被电子工业部评为第三届全国工科电子类专业优秀教材一等奖,至今出版了22次。

因为编写教材数量多、质量高,1997年被劳动部授予“职业技能开发教材优秀组织编写单位”称号。

同时,我校组织教师针对学生的实习和实验课程,编写了相关的实习和实验指导书,能够具体有效地指导学生技能实训。

  在其它科研方面,我校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各种的科研项目研究。

如支持鼓励杨文龙老师参与香港科技大学现代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项目研究,他成功开发了用于TorsionalShare、Resonatcolumn和WirelessDigitalCommunicationSystem等多种数字控制软件,具有国际领先水平,被美国CKC公司采纳用于该公司的Triaxial系统,为香港边界警区研制了“改良型车底监察系统”,受到香港特区政府警务处嘉奖。

此外,他还开发了数码MP3、USB闪盘和指纹识别系统等高科技产品。

2002年,他在《过程控制科学技术与应用》学报上发表的“EIVM共振柱数字控制系统”论文,荣获上海交通大学颁发的“张钟俊科学基金”优秀论文二等奖,这是我国自动控制领域的最高殊荣。

2004年11月,我校特派林慧琛和尤国君两位老师参加了由广东省教育厅与广东省劳动厅联合举办的广东省首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技能竞赛,在600多名选手中脱颖而出,双双荣获一等奖。

 (三)我校实训设备数量较充足,实践基地固定

  在省教育厅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学校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的建设,近年来,在经费困难的情况下,仍分期分批投入了二百余万元,更新、充实了实验设备,使实验工作环境、实验设备有了显著的改进。

目前拥有校内移动通信实验室、电子线路实验室、声像实验实训室等30间实验实训室,同时拥有1个校园网络中心,全校的计算机都可以连入因特网,总面积达到5610平方米,一次可同时容纳近两千人实验实习,教学用计算机1000多台(包括学生自带机)。

教学计划要求的实验、课程设计、课程实习、毕业设计均可在这些实验实训室内完成。

(具体见附表三:

实验实习设备表)

 三、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卓有成效

返回

  我校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是全国中等职业教育首批示范专业(点),也是我省第一批重点专业。

该专业已培养1万多名优秀的毕业生,为广东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详见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相关政府文件)

  80年代初,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本省中专学校中,我校率先开展了无线电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改革了以电子管线路技术为主的旧课程体系,建立了以晶体管线路技术为主的新课程体系,当时的这项改革使我校在无线电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上领先了一步,毕业生获得用人单位广泛好评。

  90年代,通过教学思想的大讨论,学校启动了多次的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对专业课程进行了改造,在强化实践性教学上做文章、下功夫,形成了与社会生产实际接轨的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当时,我校在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建设与改造方面所做的工作得到了电子工业部与国家教委的充分肯定。

1996年,时任我校校长、高级讲师熊耀辉同志被聘为全国工科电子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1997年被国家教委聘为全国中等专业学校电子线路与电子技术课程组组长。

  1997年,我校的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被省高教厅评为广东省第一批改革与建设骨干专业。

  2000年以来,针对中职教育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学校大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进一步深化专业教学改革,打破了传统的“三段式”的教学模式,试行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工厂”和“一体化教室”的教学模式,以技能教学为主线,按课题、模块的方式组织实施教学,为该专业建立一个相对应的教学工厂,使学生在校内就能得到比较全面和真实的职业训练。

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我校已逐步建立起以培养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和以实践教学(职业资格证书)为核心的“模块式”课程体系。

2002年,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首批示范专业(点);2003年,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被省教育厅确认为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首批重点建设专业点。

作为示范专业,我校曾先后接待省内外大中专兄弟院校同类专业的参观、交流上百次,在我省中职电子类专业建设与发展中起到了良好的辐射和一定的示范性作用。

  目前,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有专兼职教师48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8人,占37.5%,中级以上职称36人,占75%,双师型教师33人,占68.7%。

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工厂或科研单位,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专业教师详见附表二: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师资力量表)

  学校把师资培训作为常备不懈的工作来抓,每年有计划地送一些教师到省内一些电子类企业接受专门的培训或者参加双师型培训班学习,鼓励教师参加业余“电子工程师”的培训,各种或者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专业技能进行培训,并出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