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检测卷带解析共7套.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2189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03 大小:15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检测卷带解析共7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最新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检测卷带解析共7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最新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检测卷带解析共7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最新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检测卷带解析共7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最新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检测卷带解析共7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检测卷带解析共7套.docx

《最新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检测卷带解析共7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检测卷带解析共7套.docx(10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检测卷带解析共7套.docx

最新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检测卷带解析共7套

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题

(一)

建议用时

实际用时

设定分值

实际得分

150分钟

150分

第Ⅰ卷(共33分)

一、(15分,每小题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执拗(niù)奴颜婢膝(qī)

箴言(zhēn)暴殄天物(tiǎn)

B.证券(juàn)自怨自艾(yì)

荤腥(hūn)不容置喙(huì)

C.机械(xiè)否极泰来(pǐ)

字帖(tiè)果实累累(léi)

D.剖析(pāo)力能扛鼎(gāng)

针砭(biān)遂心如意(su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消声匿迹销魂勾魄积毁销骨怨天尤人

B.顺理成章自找烦恼融汇贯通入场券

C.大汗淋漓迥然不同不落窠臼趋之若鹜

D.娇生惯养娇枉过正精美绝伦沧海桑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B.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于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C.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D.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丰碑,不但记载着历史的辉煌,同时也熔铸着岁月的苦难。

因此,阅读、欣赏古诗词是我们翻阅历史、回味历史、透视历史的一种方式。

B.在广大群众的支持、理解和配合下,已经结束的四次国庆演练均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及时发现和解决了筹备工作中的有关问题。

C.改革开放后,落后的通信网络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80年代中期,政府加快了基础电信设施,固定电话也开始迎来它的流金岁月。

D.当今世界,由于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使得进军宇宙已经成了世界各国发展的主流,也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标志。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最美的感觉当然就在这深巷里。

我喜欢它两边各式各样的古屋和老墙,我尤其喜欢站在这任意横斜的深巷里失去方向的感觉。

A.喜欢它随地势起伏的坡度,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忽然从老城里边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喜欢被踩得坑坑洼洼的硌脚的石头路面。

B.喜欢它随地势起伏的坡度,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被踩得坑坑洼洼的硌脚的石头路面,喜欢忽然从老城里边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

C.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它随地势起伏的坡度,喜欢被踩得坑坑洼洼的硌脚的石头路面,喜欢忽然从老城里边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

D.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它随地势起伏的坡度,喜欢忽然从老城里边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喜欢被踩得坑坑洼洼的硌脚的石头路面。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地图的魔术

(美)克莱•摩根

我一向喜爱地图——爱它们美丽、实用、引人遐思;有了地图,我们自以为可以仿制世界,自命对世界了如指掌。

我们人类需要有安身立足之所,需要知道自己身在何方——我们在地球上的地址,而地图恰好把这些需要表露无遗。

地图告诉我们许多有关世界的东西,不过有关我们人类的就说得更多。

从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时代起,饱学之士都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但是我们一般人却时常把这忘得一干二净。

教会更加深了这个误解。

地球是扁平的,像地图一样。

它还有边——好让人从这里跌下来。

在一些早期的地图上,可以看到地球是由大象的背托着的。

古人觉得世界必须立于坚实的基础上,这种感觉直到近代还有。

地图是最早的文字,比书还要古老。

我敢说,人类彼此的沟通,最早写下来的就是地图,可能在100万年前,时间是一个晴朗的黄昏,地点是东非的大峡谷,我们的远祖在漫长的演化中,停下来休息一会儿。

在湖底的泥泞上,他们用一根棒画了几条线,来代表这个湖,来代表一条河、一个大森林以及林外若干可以狩猎的好地方。

然后指着地图说:

“这里,小伙子。

我们目前在这里,希望明天可到那个地方。

我们把这些线条当作魔术,你说多有意义。

我们就这样用一幅画来表示世界。

这个新玩意儿叫作“地图”,其中有非常真实的东西,可使我们相信我们能从这里到达那里。

它加强我们的信念——森林外有狩猎的好地方;不但如此,它还有力地提示,将来是存在的。

这是个我们可以去的地方,而且明天就可抵达,多令人欣慰。

地图上所有的路径,都通向一些地方。

地图使世界安就其位。

在有地图之前,岛屿漂来漂去,城市转瞬间就会消失不见。

当然,地图上也有空白的地方,就像我们的知识一样;可是不要紧,我们可用想象力来填补。

对于早期的地图,约•斯威夫特这样写过:

地理学家在非洲地区上,用了野蛮的图画来填补空白;在不适合人居住的草莽,放了大象,说是没有市镇。

不准确的地图,有时却有助于发现新的地方。

伟大的地理学家托勒密以为欧洲和亚洲横跨大半个地球(今天,我们都知道欧亚二洲只占地球面积的1/10)。

托勒密的数字,流传了13个世纪。

哥伦布就借用这个数字,向西班牙国王游说,说他向西航行,可轻易地抵达东方。

哥伦布很幸运,走到一半就见到了美洲。

1519年,费迪南•麦哲伦起航,要环绕世界一周,那时欧洲人以为美洲不过是个岛屿而已,藏在这个岛后面的就是亚洲。

麦哲伦的那个时代,大家都以为“新世界”(美洲)和东印度群岛,只是一水之隔。

岂料这“一水”竟是浩渺的太平洋。

回头说说陆地,地图让我们想到疆界。

我们各随心意来绘制地图,在这个城镇、那条河流画上边界,看,我们就这样为自己建立了帝国。

帝王玩地图的游戏,像我们玩棋子一样。

教皇用一条线就分开了“新世界”;西班牙把西面的全要了,葡萄牙只得要余下来的。

地图画出了疆界,而疆界促成了战争。

统治者叫人绘画地图,然而,比较真实的地图不一定能取悦统治者。

17世纪末,路易十四看到一幅较为准确的法国地图后宣称:

地图让他失去的国土,多于他从战争中所得的。

就算在今天,政治地图所反映的世界,还是基于人们的意图。

厄瓜多尔的地图所显示的国土面积,双倍于它实际所统治的,原因是它在1941年与秘鲁打仗失去的领土至今仍争议未决。

根据危地马

拉印行的危地马拉地图,伯利兹一国并不存在。

地图是充满想象的富藏。

在地图上,澳洲看起来像个孤儿,岛屿在镣铐中憔悴。

古老的非洲耸起肩膀,而欧洲把它按下去。

“在地图上神游天地,”塞万提斯写道,“不像旅行那样要花钱,会使人疲劳,又可免受冷热饥渴之苦和种种不便。

(有改动)

6.作者讲述哥伦布和麦哲伦的故事,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

请简要说明。

7.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8.请结合全文探究“地图的魔术”这一标题的意蕴。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

欧阳修

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

“吾妻谢氏亡矣。

”丐我以铭而葬焉。

予未暇作。

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且曰:

“吾妻故太子宾客谢涛之女、希深之妹也。

希深父子为时闻人,而世显荣。

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

卒之夕,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然谢氏怡然处之,治其家,有常法。

其饮食器皿,虽不及丰侈,而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所至官舍虽庳陋,而庭宇洒扫必肃以严;其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

吾穷于世久矣,其出而幸与贤士大夫游而乐,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

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

吾官吴兴,或自外醉而归,必问曰:

‘今日孰与饮而乐乎?

’闻其贤者也则悦;否,则叹曰:

‘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

’是岁南方旱,仰见飞蝗而叹曰:

‘今西兵未解,天下重困,盗贼暴起于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

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

’其所以能安居贫而不困者,其性识明而知道理多类此。

呜呼!

其生也迫吾之贫,而殁也又无以厚焉,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

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殁而得此,庶几以慰其魂,且塞予悲。

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

”若此,予忍不铭?

(选自《欧阳修全集》,有删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二十以归吾归:

出嫁。

B.其平居语言容止容止:

形貌。

C.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著:

彰显。

D.庶几以慰其魂庶庶几:

希望。

10.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梅圣俞夫妇情深的一组是()

①出其哭内之诗而悲②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③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④闻其贤者也则悦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⑥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④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梅圣俞在妻子去世后,请求好友欧阳修为她写墓志铭,后来在给欧阳修的多封信中,又一再提及此事。

B.谢氏出身于名门望族,但安贫乐道,治家有方,并且十分关心丈夫与士大夫的交往,是名副其实的贤内助。

C.西兵进攻江淮地区,随后又相继发生旱灾、蝗灾,谢氏仰天长叹,忧心忡忡,可见她关注百姓疾苦。

D.谢氏秉性明慧,懂得事理,时不时和梅圣俞探讨来访者才能高下,以及世事得失,都能讲得头头是道。

第Ⅱ卷(共117分)

四、(27分)

12.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4分)

(2)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

(3分)

(3)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

(3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3、14题。

(11分)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3.“江山此夜寒”一句中“寒”用得非常好,试作分析。

(5分)

14.这是一首送别诗,但诗人的离情并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间接表达的。

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6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君子坦荡荡,。

(《论语•述而》)

(2)千里马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不以千里称也。

(韩愈《马说》)

(3)莫笑农家腊酒浑,。

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五、(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一朵午荷

洛夫

这是去夏九月间的旧事,我们为了荷花与爱情的关系,曾发生过一次温和的争辩。

“爱荷的人不但爱它花的娇美,叶的清香,枝的挺秀,也爱它夏天的喧哗,爱它秋季的寥落,甚至觉得连喂养它的那池污泥也污得有些道理。

“花凋了呢?

“爱它的翠叶田田。

“叶残了呢?

“听打在上面的雨声呀!

“这种结论岂不太过罗曼蒂克?

“你认为……?

“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

记得那是一个落着小雨的下午,午睡醒来,突然想到去博物馆参观一位朋友的画展。

为了喜欢那份凉意,手里的伞一直未曾撑开,冷雨溜进颈子里,竟会引起一阵小小的惊喜。

沿着南海路走过去,一辆红色计程车侧身驰过,溅了我一裤脚的泥水。

抵达画廊时,正在口袋里乱掏,你突然在我面前出现,并递过来一块雪白的手帕。

老是喜欢做一些平淡而又惊人的事,我心想。

这时,室外的雨势越来越大,群马奔腾,众鼓齐擂,整个世界笼罩在一阵阵激越的杀伐声中,但极度的喧嚣中又有着出奇的静。

我们相偕跨进了面对植物园的阳台。

“快过来看!

”你靠着玻璃窗失神地叫着。

我挨过去向窗外一瞧,顿时为窗下一幅自然的奇景所感动,怔住。

窗下是一大片池荷,荷花多已凋谢,或者说多已雕塑成一个个结实的莲蓬。

满池的青叶在雨中翻飞着,大者如鼓,小者如掌,雨粒劈头劈脸洒将下来,鼓声与掌声响成一片,节奏急迫而多变化,声势相当慑人。

我们印象中的荷一向是青叶如盖,俗气一点说是亭亭玉立,之所以亭亭,是因为它有那一把瘦长的腰身,风中款摆,韵致绝佳。

但在雨中,荷是一群仰着脸的动物,专注而矜持,显得格外英姿勃发,矫健中另有一种娇媚。

雨落在它们的脸上,开始水珠沿着中心滴溜溜地转,渐渐凝聚成一个水晶球,越向叶子的边沿扩展,水晶球也越旋越大,瘦弱的枝秆似乎已支持不住水晶球的重负,由旋转而左摇右晃,惊险万分。

我们的眼睛越睁越大,心跳加速,紧紧抓住窗棂的手掌沁出了汗水。

猝然,要发生的终于发生了,荷身一侧,哗啦一声,整个叶面上的水晶球倾泻而下,紧接着荷枝弹身而起,又恢复了原有的挺拔和矜持,我们也随之嘘了一口气。

我点燃一支烟,深深吸了一

口,然后缓缓吐出,一片浓烟刚好将脸上尚未褪尽的红晕掩住。

也许由于过度紧张,也许由于天气阴郁,这天下午我除了在思索你那句“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的话外,一直到画廊关门,我们再也没有说什么。

但我真正懂得荷,是在今年一个秋末的下午。

这次我是诚心去植物园看荷的,心里有了准备,仍不免有些紧张。

跨进园门,在石凳上坐憩一下,调整好呼吸后,再轻步向荷池走去。

噫!

那些荷花呢?

怎么又碰上花残季节,在等我的只剩下满池涌动的青叶,好大一拳的空虚向我袭来。

花是没了,取代的只是几株枯干的莲蓬,黑黑瘦瘦,一副营养不良的身架,跟丰腴的荷叶对照之下,显得越发孤绝。

这时突然想起我那首《众荷喧哗》中的诗句:

“众荷喧哗/而你是挨我最近/最静,最最温柔的一朵/……”

午后的园子很静,除了我别无游客。

我找了一块石头坐了下来,呆呆地望着满池的青荷出神。

众荷田田亭亭如故,但歌声已歇,盛况不再。

两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繁华与喧嚣,到处拥挤不堪;现在静下来了,剩下我独自坐在这里,抽烟,扔石子,看池中自己的倒影碎了,又拼合起来,情势逆转,现在已轮到残荷来欣赏我的孤寂了。

想到这里,我竟有些赧然,甚至感到难堪起来。

其实,孤寂也并不就是一种羞耻,当有人在欣赏我的孤寂时,我绝不会认为他有任何罪过。

朋友,这点你不要跟我辩,兴衰无非都是生命过程中的一部分。

今年花事已残,明年照样由根而茎而叶而花,仍然一大朵一大朵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接受人的赞赏与攀折,它却毫无顾忌地一脚踩污泥,一掌擎蓝天,激红着脸大声唱着“我是一朵盛开的莲”,唱完后不到几天,它又安静地退回到叶残花凋的自然运转过程中去接受另一次安排,等到第二年再来接唱。

扑扑尘土,站起身来,绕着荷池走了一圈,绕第二圈时,突然发现眼前红影一闪而没。

我又回来绕了半匝,然后蹲下身子搜寻,在重重叠叠的荷叶掩盖中,终于找到了一朵将谢而未谢,却已冷寂无声的红莲,我惊喜得手足无措起来,这不正是去夏那挨我最近,最静,最最温柔的一朵吗?

(有改动)

16.综观全文,谈谈标题“一朵午荷”中“午”的含义。

(3分)

17.简要归纳画线段落的段意,并简析该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

(4分)

18.概述文章所表现的荷之美。

(3分)

19.结合两次观荷,谈谈“我”在思索“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这句话的过程中,思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分)

六、(15分)

20.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5分)

经过最近几年新股的高速发行,尤其是一批蓝筹公司的发行上市,目前中国股市的规模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截至今年10月底,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1997家,总市值27万亿元。

股市规模的扩大,也意味着资金吞吐量的扩大,目前中国股市完全有能力接纳更多的资金进入市场。

即便美联储的6000亿美元(相当于4万亿元人民币)全部流进A股市场,也只是相当于股票市值增长15%而已,并不是一个天文数字。

21.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个句子,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5分)

情意就像一座山,重要的不在于它的高低,而在于厚重;援助就像一场雨,重要的不在于它的大小,而在于适时。

22.适当增删词语,将下面几句话重组为一个长单句,要求以“后世仁人志士”开头。

(5分)

①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②《离骚》是屈原创作的不朽诗篇。

③“求索”精神源于《离骚》中“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诗句。

④“求索”精神成为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种精神。

七、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0年11月8日,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以个人名义向南京市政府捐款10亿元,用于金陵大报恩寺重建,成为中国慈善史上最大数额的单笔个人捐款。

王健林事后受访,称自己并非佛教信众,捐赠也不是信众的布施,而是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要求:

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与解析

1.C(A项“膝”读xī,B项“券”读quàn,D项“剖”读pōu。

2.C(A.消声匿迹—销声匿迹;B.融汇贯通—融会贯通;D.娇枉过正—矫枉过正。

3.D(巧舌如簧:

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贬义词。

用于“演讲选手”属贬词褒用。

瓜田李下:

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句中用于修饰“田园生活”属望文生义。

久假不归:

长期借去,不归还。

句中用作“长期请假,没有回来”属望文生义。

奔走呼号:

形容为办成某事而到处宣传,以争取同情和支持。

合乎语境,使用正确。

4.A(B项,语序不当,应是“理解、支持和配合”。

C项,搭配不当,应为“加快了……设施的建设”。

D项,缺少主语,应去掉“使得”。

5.C(先明确选项中的“它们”指的是“古屋和老墙”,所以第一个句号后的句子应以“它们”为陈述对象,排除A、B两项;然后按照“坡度—路面—花朵”的由上到下的描写顺序来写,故应选C项。

6.作者讲述这两个故事是为了证明“不准确的地图,有时却有助于发现新的地方”。

哥伦布根据托勒密的观点和数字,发现了美洲新大陆;麦哲伦以为“新世界”(美洲)和东印度群岛,只是一水之隔,却发现了浩渺的太平洋。

7.这两个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如“澳洲看起来像个孤儿……憔悴”一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古老的非洲耸起肩膀……”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这两个句子表明地图能够引发人们无限的想象,展示了地图的魔术。

8.

(1)地图上简单的线条能够表现美丽无限的世界。

(2)地图具有实用价值,可以使世界安就其位,不准确的地图有时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3)地图是充满想象的富藏,可以引人遐思。

(4)地图可以让人足不出户,神游世界。

(围绕“美丽、实用、引人遐思”三个方面作答即可。

9.B(B项中“容止”应为“形貌举止”。

10.B(②表现谢氏治家有法。

④表现谢氏关心丈夫与士大夫的交往。

⑥表现谢氏平生看重文章。

11.C(C项“西兵进攻江淮地区”“关注百姓疾苦”均有误。

原文中“西兵未解”是指“西夏的战争威胁还没有解除”;谢氏叹的是自己作为女人身处兵、盗、旱、蝗的艰难中,从“死而得君葬我,幸矣”可知。

12.

(1)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

(2)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这或许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

(3)您所交往的都是当今品德高尚、才能杰出的人,现在竟与这种人喝酒取乐了?

13.“寒”不仅指因夜深感觉到的肤体寒冷,而且更有在这个特定的离别之夜独有的内心感受,一片离情俱由“寒”字托出。

14.这首诗歌,寓情于景、景中见情,所有离情并没有直接用语言来表达,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间接表达。

诗人在江边送走行人后,环顾离亭,仰望明月,远眺江山,感怀此夜,就身边眼前的景色描绘出一幅画面优美、富有情味的江干月夜图。

通篇看来都是写景,而诗人送别后的流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自然浮现纸上,耐人寻味。

15.

(1)小人长戚戚

(2)而伯乐不常有骈死于槽枥之间(3)丰年留客足鸡豚柳暗花明又一村(注意“戚”“骈”“枥”“豚”等字的写法,不要多字、漏字。

16.明指“我”欣赏池荷的时间,暗寓荷的生命状态,虽已由“喧哗”走向“寥落”,将谢而未谢,但它安静地等待来年再唱,在“我”心中永远是

“盛开的”。

(要从全文主旨考虑,注意明暗两个角度;要理解“午”的意味,即已由“喧哗”走向“寥落”;还要联系文章倒数第二段,把握作者对荷的感悟。

17.通过“诚心”“紧张”等描摹“我”的心理,表明第二次看荷前“我”的心理准备和心理期待,该段是全文的关节所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但我真正懂得荷,是在今年一个秋末的下午”紧承上文,而“再轻步向荷池走去”则引领下文。

(中间位置的段落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承上启下,在回答时要结合上下文具体分析,写出承接上文的哪些内容,哪些句子引领了下文,不可泛泛而答“承上启下”。

18.①形象美:

由花的娇美、叶的清香、枝的挺秀所呈现出来的自然美;亭亭玉立中的韵致美;在雨中英姿勃发的矫健美。

②精神美:

风雨中伟岸、挺拔的气质美;将谢未谢而安静温柔的孤寂美;接受命运安排,等待生命第二次接唱的平和美。

(注意分角度作答,并结合文中相关语句。

“形象美”主要在文章前半部分,开头写了“花的娇美,叶的清香,枝的挺秀”,即自然美,第13段写了荷的韵致美和矫健美;“精神美”主要在文章后半部分,第13段后半部分转向写荷的气质美,第16、17段写荷的孤寂美,第18段写荷的平和美。

19.第一次观荷,面对雨中之荷矫健、挺拔、矜持的形象,听到“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我”有些不解,这引起了“我”的思索,也引发了“我”第二次诚心观荷。

第二次观荷是在花残季节,面对“空虚向我袭来”,“残荷来欣赏我的孤寂”,“我”由此悟出“兴衰无非都是生命过程中的一部分”,从而认识到“孤寂也并不就是一种羞耻”,欣赏孤寂也不是“一种罪恶”,生命在澄明的自我观照中得到升华,两次观荷,围绕“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展示出“我”“不解—思索—感悟—升华”的心路历程。

(理解句子的含义,分析句中重点词语或修辞手

法,把握作者的情感。

注意把握作者的思路:

不解—思索—感悟—升华。

20.示例:

股市的发展,增加了资金吸收的力度

(本题要求概括这段话的意思,即股市的发展与资金回收的关系,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1.示例:

生活就像一本书,重要的不在于它的厚薄,而在于启迪;胸怀就像一片海,重要的不在于它的深浅,而在于宽广。

(注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相同。

格式为“……就像……,重要的不在于它的……,而在于……”。

字数要与例句相同,意境要高远,有一定哲理意味。

22.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求索”精神源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所创作的不朽诗篇《离骚》中的诗句“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3.[写作指导]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作文审题的难度不大,在审准题的前提下,学生有话可说。

本材料反映的是一个捐赠事件,平时生活中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捐赠事例很多,但捐出如此多的资金的却很少,在当今社会,能做到这一点,难能可贵。

本题可从“捐赠”“感恩”“物质与精神”“责任”等角度立意,无论从哪个角度去写都有话可说。

从记叙文、议论文和抒情散文中选出自己最擅长的文体。

记叙文应注意细节描写,通过细节描写达到刻画人物性格的目的;议论文要注意论

点鲜明,在论证论点时,选取的材料一定要有支持力,贴近生活,不能空泛地议论;抒情散文要写出真情实感。

写作例文:

高贵的捐赠

这是一场惨痛的灾难。

一场大火,夺去了这个家庭女主人的生命,吞噬了这个家庭所有的财产,男主人和他那叫翔子的小孩儿在消防人员的帮助下,艰难地逃了出来。

我是在灾难后的第二天去看望他们的,带去了一点点钱,算是对他们的捐赠。

在捐赠的人群中,有一对母女引起了我的注意,她俩显然也是来捐赠的,却待在人群的外围。

那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