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新课改办人民满意学校新课改校校行工作汇报新改3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2003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扎实推进新课改办人民满意学校新课改校校行工作汇报新改3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扎实推进新课改办人民满意学校新课改校校行工作汇报新改3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扎实推进新课改办人民满意学校新课改校校行工作汇报新改3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扎实推进新课改办人民满意学校新课改校校行工作汇报新改3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扎实推进新课改办人民满意学校新课改校校行工作汇报新改3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扎实推进新课改办人民满意学校新课改校校行工作汇报新改31.docx

《扎实推进新课改办人民满意学校新课改校校行工作汇报新改3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扎实推进新课改办人民满意学校新课改校校行工作汇报新改3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扎实推进新课改办人民满意学校新课改校校行工作汇报新改31.docx

扎实推进新课改办人民满意学校新课改校校行工作汇报新改31

 

扎实推进新课改,办人民满意学校

——新课改“校校行”工作汇报

 

高陵县崇皇中学

二00九年十月

扎实推进新课改,办人民满意学校

——新课改“校校行”工作汇报

2005年至今,我校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已历四年多。

四年以来,在新理念的指引下,在县教育局课程改革“校校行”活动的支持引导下,尊照县教育局“有效教学基本要求”和“质量提升年”的统一安排部署,经过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我校的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已扎实而有序地拓展开来,并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为此我们感到欣喜、欣慰,但我们更多关注的是着眼于课程改革实验今后的工作方向,期待更大的收获。

现将我校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以期引玉。

一、组织与管理

1、领导重视

为了保证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扎实进行,学校把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把此项工作列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

学校领导班子召开专项会议,不断总结反馈课程改革的情况,研究部署下阶段实验工作。

学校领导亲自深入课程改革实验一线,认真学习新课改理念,坚持代课,包教研组,与师生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学校领导每人带一门课程;每周参加教研活动,核查教师教学常规;每周深入年级教研组听课评课2次;按时参加学校、教研组的教学研讨活动……领导的重视和亲临教育教学科研一线为汲取一手课程改革工作经验促进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09年6月份,县教育局“三展”活动中,我校王荣校长的听课记录被评为县级优秀。

2、机构健全

2005年课程改革伊始,学校即成立了由王荣校长为组长,张宏斌副校长、张刚主任为副组长,由各年级组长和各学科教研组长为组员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并设立独立办公室,配备专职教导干事负责课程改革日常工作,具体工作由教导主任张刚主管。

课程改革领导小组高度重视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坚持组领导亲自参与、明确分工,为一线实验教师“架桥铺路”。

3、目标明确

不断完善《崇皇中学新课程实验方案》,努力把新课程的理念贯彻落实到课程教学中,进一步优化育人模式,促进校本培训建设和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差异,发展学生的潜能。

进一步完善课程管理体制,创新课程管理模式,增强课程管理能力,激活课程资源机制,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4、强化师资

我校选派一批品德优秀、责任心强、具备一定教科研能力、具有奉献精神的教师担任课程改革一线的工作。

执行课程改革实验任务的教师中省级骨干教师1人,市级模范班主任1人,市级骨干教师2人,市学科带头人1人,高陵名师1人,一级教师9人,县教坛新秀1人,县教学能手6人。

教学上老中青相结合,主要以年轻人挑重担,他们有干劲、有活力、有创造力,不受传统经验的束缚,在新课程的改革中不断充实自己,成为真正的“实验者、研究者、发展者”。

5、制度完善

为确保我校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我校完善了《崇皇中学教学常规》、《崇皇中学学生学习常规》、《崇皇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崇皇中学教师量化实施细则》、《崇皇中学年度考核方案》、《崇皇中学奖励方案》等管理制度,并在平时的工作中切实贯彻执行,为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6、后勤保障

在新课程改革工作中,学校全力支持加大资金投入,给予新课程改革以经费的保障。

在新课程改革的四年里,不仅积极解决教师的学习经费问题,同时依据新课程改革的进程,投入大笔的资金,更新教学设备,购置了大批的图书和实验器材,实现图书室、实验室的国家1级标准建设,05年以来学校通过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加大校内投资累计资金达80多万元。

同时及时组织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多次对全体教师进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技能培训。

另外,在“远教”资源应用工作中,2009年以来,为使全体教职工能进一步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加大对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力度,一方面在建好学校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和卫星接收室之间的局域网,建成学校“远教”资源库,开设学校“ftp”站点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其功能便于教师及时整理和上传课件或其他资源。

同时,建成的“崇皇中学网站”,为教师之间的研讨交流搭建了平台。

7、宣传引导

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光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为加大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推广的宣传,广泛总结、交流课程改革实验的经验,学校充分发挥各种传媒的作用如发放告家长书、召开家长座谈会等,引导社会各界关心、理解并支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形成有利推进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舆论氛围。

05年以来我校分别召开了5次各年级的家长会,成立了家长指导委员会,通过座谈交流形式强化家长对课程改革工作的认识。

让全校师生家长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活动中来,共同营造课程改革实验的氛围。

通过以上举措逐步建立起有效的家长参与机制,赢得家长对学校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二、狠抓教师培训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素质的高低,特别是他们对新一轮课程改革认识是否到位,理解是否深透,操作是否娴熟,就成了这场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学校加强对实验教师理论的学习和指导,作好课程改革实施的重要铺垫。

1、认真组织课改前的教师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工作。

2005年,课程改革伊始,我校依据课程改革中上级有关部门提出“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积极作好参与课改教师的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工作,05年至07年学校教师累计参加县、市级新课改培训达59人次,做到了一线教师均能执证上岗。

2、积极组织教师参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

为了进一步贯彻教育部与省市文件精神,根据市继教办统一部署,我校能组织广大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

通过学习,提高了自身的基本素质与科研能力,使我校教师都能运用新课程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自觉研读新课程标准,揭示教育规律、把握教育本质,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在09年8月份组织全校16名班主任参加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西安市中小学教师教育班主任培训”。

3、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

加强教师新课程改革的学习,提高他们对新课改意义的认识,激发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利用暑期学习会、教研组、备课组会议,下发学习资料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帮助教师了解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改革目标及相关政策、法规,让教师明白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高教师自我适应和自我学习的积极性。

4、加强学历补偿教育

形势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对教师学历要求也在提高,我校年轻教师多,人员流动大,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因此学历补偿教育势在必行,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为此学校加大教师学历提高的教育引导力度,鼓励在岗教师通过函授、电大、自学考试等培训形式,在较短时间内力争使自己的文化水平得以提高、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需要。

截至目前学校教师学历全部达标,目前,学校共有教师59人,其中本科学历48人,占学校教师总数的81.4%。

另外还有6名教师正在参加多种形式的本科教育。

5、积极开展新课程标准学习研究。

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认真组织学习新课程标准,利用每周三专门下发新课改业务学习资料让教师,每节课要求教师写好反思评价;每周要求进行一周以来的教学反思;每学期要求教师撰写新课改反思评价材料(如《新课改感想》、《新课改之我见》等)从而对新课程标准具有较全面的认识,便于教学时能重点的把握新教材,具体要求实验年级的教师要做到精读、细读,体会、内化新的理念。

让教师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收获,找不足,总结经验扬长避短。

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

6、撷取他山之石,加大“师师”互动力度。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加大了互动式教研活动力度,更有效地促使教师们从思想上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我校采用了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教师与教研员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学校管理者之间的互动、教师与专家之间的互动等方式,通过互动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每期进行教师赛教课、观摩课、听评课学习评价提高活动;每学期对教师的计算机技能、课件制作培训,2006年我校就邀请县电教站耿海英老师做了《远教资源与新课程整合》讲座。

在新课程改革推进的几年里,尤其从2007年县教育局课程改革“校校行”活动开展以来,县教研室相关专家能经常到我校进行新课改指导,为我校课改工作的不断推进添加辅力。

05年以来我校共评出校级教学能手15人,获县级教学能手称号3人;县级教学能手赛二三等奖12人。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校加大了对教师的培养力度,更多的提供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让教师尽快提高自身素质,大大开阔了课程改革人员的视野。

走出去,取他山之石;引进来,为我所用。

要求外出参加培训交流教师写好学习笔记,回来后汇报学习心得、经验展示,以点带面,对课程改革工作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05年以来我校先后派出教师81人次参加上级安排的各种培训。

在2009年3月份积极联系市51中赵萍、蔡可斌及我校骆赞排、任元园等共计8位老师分别在我校和市51中进行了两次校际交流观摩研讨活动。

7、引领青年教师成长。

学校非常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采用了“结对子,压担子,开路子”办法,通过教研、集体备课活动、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等活动的开展,不断地提高青年教师们的业务水平。

几年来涌现了一大批优秀青年教师,如:

杜玉、单金艳等。

像杜玉老师,从教5年,已经是“高陵县教学能手”“高陵县新课改先进个人”“高陵县教坛新秀”等。

三、课程资源开发工作

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是走进新课程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课程改革实验学校教师创造性智慧的重要途径。

我校根据自己实际,开展了学生喜闻乐见、全员参与的校本课程活动。

1.学校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学校资源

A、有图书室二间,有图书22650册,有兼职管理员,定期向师生开放,出借率高。

人均图书20册以上,工具书教学参考书215种。

B、有阅览室,配有报刊杂志82种,有兼职管理员,定期向师生开放。

C、购买电脑和其他电教实验设备,配备了电脑教室2个,多媒体教室3个,开通校园网实现校内资源共享,09年又添置10台高配置电脑。

D、有先进的校园广播系统,每天广播2次。

每个教室有电视机、碟机、投影机。

E、有3个实验室,达到I类配备标准,基本满足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开出率高达98%。

F、近三年累计设资5万元用于体育器材和学生课桌凳及办学用品的添置,保证了学校正常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G、修缮运动场,水泥篮球场,建设高配置的音乐室、美术教室。

(2)活动的开展

A、组织学生响应县局组织的“珍惜资源、崇尚节约”等活动,写有关征文。

B、开展“迎奥运、促和谐”、举行“‘弘扬民族精神’、‘四城联创’”等主题演讲赛活动。

C、举办运动会、篮球比赛、体操比赛、拔河赛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活动等,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竞争意识。

D、举办艺术节,科技节,内容涉及音、美、劳、小发明作品展示活动。

如在2007年12月获县第二届科技节优秀组织奖和县第二届科技节优秀展板奖;2009年5、6月份,在教导处的组织安排下我校2010级陈大刚等多名师生编排的校园剧《唐王奇猎》参加市级展演,并获得三等奖。

同时举办的“中华颂、新华杯”精典诗文朗诵暨科技展演及“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大赛”活动均成功举行。

2010级6班焦笑等多名学生,梁景华等7名教师获得校级奖励。

E、开设兴趣活动课程,开设课程有物理、生物、计算机、篮球、乒乓球、美术、音乐、书法、阅读等兴趣活动课程。

2、校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2007年9月27日积极联系崇皇派出所,聘请其指导员左权同志请其到校举办法制教育讲座,配合学校教育转化后进生。

(2)组织学生到白文范烈士墓进行综合实践社会活动。

(3)积极开展“小手牵大手—创卫志愿者”等综合实践活动。

(4)开展“向5.12汶川地震灾区捐款献爱心”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增强民族凝聚力。

四、扎实推进校本教研,为新课改服务

对于校本教研工作,尤其要突出学校的主导作用,学校对于校内的教研工作具有较大的自主性。

长期以来,我校严格按照《细则》要求成立以王荣校长为组长的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由组长负责全局工作,制定校本教研工作计划,并对学校教师的校本教研活动进行督促和评价,及时听取相关负责同志的汇报并对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予以调整;教导主任主要负责日常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检查直到各校本教研工作的进展,并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情况能及时向组长汇报;各教研组长则具体负责校本教研各项工作的执行,包括进行各项常规的教研活动的课题的研究实施及相关讲评课的组织等;教师则为实施层次,主要职责是按照学校的工作安排通过各种教研活动的积极参与提高自身的科目执教能力。

另外为了确保此项工作的落实学校还配套出台了相干的一系列奖惩制度对校本教研工作进行政策的引导,如:

《教学教研活动量化细则》,《关于进一步推动课堂教育教学改革的规定》及九项校本教研制度:

(1)理论学习制度。

(2)对话交流制度。

(3)课题实验研究工作管理制度。

(4)教学反思制度。

(5)校本培训制度。

(6)教研组活动制度。

(7)教研组工作职能。

(8)教学全过程评价方案。

(9)教学教学教研成果奖励制度。

组织机构的成立,责任的明确,相关制度的建立,使学校校本教研工作逐步走向正轨,落到了实处。

对于校本教研工作而言,个人反思的开展是个人校本教研的前提和基础,提升自身能力关键在于自己的内省——反思,反思的过程就是对自己教育教学实践过程的审视和分析,就体现着一个自我经验培训提高的过程。

对于“个人反思”学校一方面作好引导,另一方面用制度予以规定,强调:

“大小三层次”即:

教师每次上课必须有反思(小),每月每人最少两篇教学反思材料(大),明确反思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层次,目的在于让教师必须养成反思的习惯。

为强化教师对于教学反思的重视学校加大评价管理力度,学校在平时的教案检查中重视课后反思的检查与评价;在平时的青年教师培训中、教学能手赛中授课者必须所授内容的教学反思,由评价组予以评价。

几年来参加教学能手赛的教师、青年教师培训的教师基本上已成为学校的学科骨干,其各人的执教水平也有明显的提高。

对于集体备课,各教研组在每一学年初成立教研组备课活动小组,原则上以年级同科目为单位设立备课小组组长,并及时将备课小组组织情况及时上报教研组。

各备课小组活动时间原则上以教研组活动时间为准,其余时间由备课组长另外组织安排,各备课小组每周活动时间不少于1次。

备课小组每周应对同组内的科目教学进行课时研讨,将月内最具典型性,最具有难度或同志均感到不好把握的教学内容进行研讨整理,完成最少1篇的备课小组教学案例,以供组内同志借鉴。

另外,我校还定期不定期从外校等聘请来相关优秀教师、专家来我校进行观摩课指导,进行知识讲座培训,效果很好,如:

每学期4—5次的县局教研室教研员来校评课座谈。

对于同伴互助这方面,作为同科教师在进行同一学科教学内容的教授中相互间的合作与学习是促进教师成长最为直接的实践资源之一,它不仅利于同事之间扬长避短共同提高,更利于建立学习型、研究型教师团队。

为此学校一方面鼓励教师之间的研讨,出台《对话交流制度》,利用学校的评价体制予以引导。

另一方面创设专门的时间及互助平台为教师间进行互相研讨创造条件,如,设立每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时间等。

长期以来学校教师间进行教学研讨的风气渐浓,效果良好。

同时,学校一方面开放图书室、微机室、为年级组配备微机接通陕西师大附中校园网。

另一方面增设3处学校多媒体教室,不断充实教师教育教学可应用资源实现“远教”资源共享,便于教师更好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五、狠抓教学规范

1、狠抓常规培训引导

长期以来,学校重视新课改常规建设,采取一抓教育教学常规检评。

二抓教育教学经验交流。

三抓计算机、多媒体应用、教学课件的制作及现代远程教育信息资源库的整合与利用。

四抓专题研究教科研经验的辑理的“四手抓”策略。

在教育教学常规方面,学校从查、评、展、训四个环节来强化,即:

周周抽查,期初、期中、期末三大查,通过检查引起同志重视,每次检查能组织经验教师进行评价并予以通报,使同志能参照评价自训自改,通过期初、期中、期末三次大检查评出优秀资料进行展览,组织其他同志参观学习,便于同志借鉴提高。

在教育教学经验交流教研教改工作方面做好“四会一赛一评比”,四会即:

教研活动会、观摩示范研讨会、经验交流培训会、期中期末质量分析会,一赛一评比即:

教学能手赛、作好上交论文的收集评优工作。

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培训中讲“学”更重“用”。

同时,学校立足有效教学基本要求,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尤其从2009年以来学校转变常规资料评价方式,由“一人评为人人互评”,由“周通报”变为“月展评”。

在2009年上半年组织开展“一查、三评、五展”及“三评、五展”活动,评出了像骆赞排等一批在教案和听课记录中表现优秀的教师。

同时,各年级也加强对年级教学常规的检查,形成一股学校上下重视常规的风气。

在2009年6月份县教育局“三展”活动中,我校骆赞排、任晓菲、丁俊三名教师的教案被评为县级优秀,受到县教育局的表彰奖励,学校设计的听课记录得到县局肯定并全县推广。

2、加强集体备课,取得共识

备课组在每学期伊始制定备课组活动计划时,就部署好一学期的分工备课计划,让各位教师提前搜集资料撰写教案。

集体备课活动时大家共同评改、修改、完善,各位执教者可以结合自己的特点对教案进行再处理。

这样,既减轻负担,又集思广益,提高效益。

同时,为适应新课改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化开展,学校于2009年9月份在借鉴兄弟学校做法的基础上印制新的教学案例设计本,增添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评价等项目。

3、把好课堂教学关,师生互动,探究学习

(1)优化课堂组织形式。

学校认为:

实践新的教学模式,改革陈旧的由“讲解—接受”这种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教师的引导组织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

从而使整个课堂充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和谐气氛,实现由以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的方向转变;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模式。

为搞好此项工作学校加大对教师课堂教学全过程的评价,设计新的课堂评价记录,在教学设计中凸显师生互动的评价记录项目,扎实开展多样听评课活动。

(2)优化课堂环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校提倡教师应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敢说、敢想、敢做的热情,或借助实物、直观教具,或运用丰富、优美、生动的教学语言,或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装上想象的翅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非常注意采取民主态度,支持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自己放在学生同等的地位上,鼓励学生能够大胆的提出不同的意见,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3)优化学生学习方式。

在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指导下,我校教师已改变了旧的教学观念,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更加关注每一节课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以学生课堂上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教师成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

在吃透教材大纲的基础上精讲精练,做到学生能叙述的教师不替代,学生能操作的教师不示范,学生能发现的教师不暗示,发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究学习,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合作能力和合作品质。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我校重视加强学校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加大投入力度,配备多媒体教学系统。

学校还组织组织教师对现代化教学设施培训和使用,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教学效益。

在施教过程中,广大教师积极采用电教手段,创设教学情境,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生动。

教师努力学习课件制作技术,积极采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增大了课堂教学容量,为学生全面自主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目前我校教师都会熟练地操作电脑组织教学。

(5)提供展示课改成果的舞台。

我们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在实战中加强培训,以达标课、观摩课等多种形式推动教师积极参与课改,促进新思想、新理念由内化到外显的实现。

同时,我们还积极争取一切机会,让教师参与各级各类课堂教学竞赛与观摩。

在上课与观摩的过程中,教师个人、学校群体认识、理解、运用新课程的能力均得到提升。

如仅在2009年9月以来学校就已组织了6名教研组长和4名优秀教者主讲的观摩课及6名新上岗青年教师的赛教课,效果良好。

A、达标课普及。

我校将听达标课的人员定为全校所有教师,涉及全部学科,重点放在参加课程改革的实验教师。

形式是教师自行备课组织教学,同教研组教师、下组领导相互听课,听后互相评课。

B、观摩课交流提高。

在全面听达标课过程中,学校注重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发现好的典型及时召开课程改革实验观摩会,启迪大家的思路。

仅2009年9月份以来就组织各科观摩课6次,2009年9月23日,我校教师孔凡锦上了一节九年级思想品德科目观摩课,以其观念新、教学方法新、教学形式新、师生活动丰富,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式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新课教学改理念,教学效果好,受到了听课领导和教师的一致好评。

六、进行新课改评价尝试

课程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和质量监督的作用,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

我校改变原有的评价方式:

运用鼓励性评价,过程与结果并重。

在教学过程中提倡“鼓励性”的评价机制,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法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学习兴趣,进而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

另外,学校特别强调教学过程的评价,以口头评价、作业评价、阶段性评价等多样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感到自己成长中的点滴进步都被老师发现并给予表扬,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面,我校严格遵循《高陵县教育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文件,认真学习评价依据,吃透和深入领会评价的六个维度:

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成立由校长、年级组长、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组成的学校评价委员会。

构建以学生自评为主、他评为辅、能够促进学生成长的多元评价体系。

为使评价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其潜能的开发,个性的张扬和创造性的发挥。

学校坚持评价中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坚持统一标准和兼顾个体差异相结合,通过学生的德智体美等诸方面综合评价,做到评价工作的透明、公开、公正。

学校加大学生学业评定制度的改革力度,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品质的评定。

改革表彰内容和形式,在过去对学习优秀生和“三好”学生表彰的基础上,增设了学习进步奖、行为进步奖,从动态的角度,评价学生的发展变化。

学校对教师评价采用个人档案评价方式。

平时教导处依照《教学常规要求》、《人事制度改革量化细则》对教师的日常工作进行及时评价和记录,学年度交给学校作为对教师的评价参考,学校依据《年度考核方案》对教师进行年度考核,包括从“德、勤、能、绩”四个方面的自评打分、同行评议打分、校委会评议打分、学生评议打分等方面对教师年度工作进行评估,学年的优秀、模范教师、先进等都由此产生。

七、重视学校社会相结合

在课改大环境下,学校注重与社会的广泛联系,积极利用社会因素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例如:

组织师生在每年的清明祭扫烈士陵园、定期的街道卫生打扫等。

同时,学校利用先进远程教育资源,为当地服务,将远教卫星资源上的有关农技培训知识、党员相关学习资料进行及时下载整理,以供广大群众及党员学习。

重视家长学校建设,逐步建立健全“三结合”教育网络,增大学校教育的辅力。

长期以来,学校重视“一校二会”工作,即积极地进行“家长学校”活动,每学年定期召开两次学校范围的家长会,在平时工作中积极倡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