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 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1907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 1.docx

《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 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 1.docx

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1

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32分)

一、语文基础题。

(每小题2分,共32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愆(qiān)期越陌(mò)漫溯(suò)切齿拊(fǔ)心

B.忸怩(ní)莅(wèi)校敛裾(jū)夙(sù)兴夜寐

C.混(hùn)沌酾(shī)酒窈(yǎo)窕蓊(wěng)蓊郁郁

D.侘傺(chì)洞穴(xuè)商榷(què)妖童媛(yuàn)女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煤屑清流急湍树稍洗盏更酌

B.譬如声明狼籍葱茏渐车帷裳

C.磐石欢渡春节形骸纵横驰骋

D.烦躁偃旗息鼓肤浅骇人听闻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汶川县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如数家珍般介绍了当地连年发生的较大地震灾害的情况。

B.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真可谓不刊之论啊!

C.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

D.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国出版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步伐加快,一个涵盖图书、期刊、网络出版等各个领域的出版发展格局已形成。

B.许多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发挥公益性文化机构的辐射功能,必将失去公众传承历史文化的良好契机。

C.连续的狂风暴雨给没有应对这种恶劣天气经验的南方造成了交通阻塞、人员滞留、电力中断等严重后果。

D.亚洲的许多国家担心,日本右翼分子淡忘历史成为社会风潮,会导致自己陷入孤立而不能自拔的境地。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格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它要求一个人应有高尚的道德追求

②勇于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

③是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

④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⑤是指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

⑥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律

A.③⑤①②⑥④

B.⑤③①②④⑥

C.⑤②①⑥④③

D.③⑥①④⑤②

6.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它与北朝民歌《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B.《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集,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的《文选》,刘勰在《文心雕龙》里称其为“五言之冠冕”。

C.苏轼被贬至黄州做团练副使时,曾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之战”古战场,同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

我们学习的就是苏轼更为有名的《后赤壁赋》。

D.《离骚》是战国时期楚国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

7.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荷塘夜色》)

B.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的满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郁达夫《故都的秋》)

C.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处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江河《星星变奏曲》)

D.那声音仿彿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零在水上。

(鲁彦《听潮》)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题

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宁溘死以流亡兮溘:

忽然,突然

B.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

或者,也许

C.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危:

身体斜着坐

D.其孰能讥之乎孰:

怎么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词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B.引以为流觞曲水

C.挟飞仙以遨游

D.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10.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声呜呜然/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C.渺沧海之一粟/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

D.羽化而登仙/而无物以相之

11.对下列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1)死生亦大矣

(2)仰观宇宙之大

(3)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4)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5)客有吹洞箫者(6)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7)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与斗牛之间(8)有碑仆道

A.

(1)(3)/

(2)(5)/(4)/(6)(7)/(8)

B.

(1)(3)(6)/

(2)(5)/(4)/(7)/(8)

C.

(1)(3)/

(2)(5)(6)/(4)/(7)/(8)

D.

(1)(3)/

(2)(5)/(4)(8)/(6)(7)

12.下列句子中都包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1)匪来贸丝

(2)体无咎言(3)距关,毋内诸侯(4)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5)悟言一室之内

(6)冯虚御风(7)隰则有泮(8)少长咸集(9)犹可说也(10)因击沛公于坐

A.

(1)

(2)(4)(6)(7)(8)

B.(3)(4)(5)(6)(7)(10)

C.

(1)(3)(4)(6)(7)(8)

D.

(1)(5)(6)(7)(8)(10)

13.选出与“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距其院东五里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14.下列各句中“以”表示修饰关系的一项是()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B.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D.何以解忧

15.下列句中加点“之”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及其所之既倦

B.不知老之将至

C.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D.夫人之相与

16.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归类正确的是()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侣鱼虾而友麋鹿(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6)顺流而东也(7)死生亦大矣

(8)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9)有泉侧出(10)常在于险远(11)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12)则其至又加少也(13)火尚足以明也(14)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15)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16)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A.

(1)(7)(10)/

(2)(4)/(3)/(5)(9)/(6)(8)(16)/(11)(13)

(14)/(12)(15)

B.

(1)(7)(10)/

(2)(3)(4)/(5)(9)/(6)(8)(16)/(11)(13)

(14)/(12)(15)

C.

(1)(7)(10)/

(2)(3)/(4)/(5)(6)(9)/(8)(16)/(11)(13)

(14)/(12)(15)

D.

(1)(7)(10)/

(2)(4)/(3)(5)(6)(9)/(8)(16)/(11)(13)

(14)/(12)(15)

第II卷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7——19题。

(16分)

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

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

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

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

“快哉此风!

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

”宋玉曰:

“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

”玉之言,盖有讽焉。

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

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

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收会计之余,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合:

汇合。

B.即其庐之西南为亭即:

就,就着。

C.南北百里,东西一舍舍:

房舍,房屋

D.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披:

敞开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

(1)至于赤壁之下,波流侵灌,与海相若

(2)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B.

(1)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C.

(1)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2)所以游目骋怀

D.

(1)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19.翻译本文中及学过课文中的句子。

(12分,每小题3分)

(1)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3分)

(2)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3分)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3分)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3分)

四、补出下列各句的空缺部分。

(1空1分,共12分)

(1),余不忍为此态也!

(2),哀民生之多艰。

(3)还顾望旧乡,。

(4),池鱼思故渊。

(5)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

(6)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

(7)寄蜉蝣于天地,,,羡长江之无穷。

(8),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9),泣孤舟之嫠妇。

(10)芳与泽其杂糅兮,。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答题。

(5分)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这首诗是作者第一次被贬郎州(今湖南常德)时所作。

(1)试分析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2分)

(2)作者对“秋日”是怎样的态度?

从中可以看出他怎样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感情?

(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1——4题(15分)

月迹

贾平凹

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得满足;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奶奶说故事。

奶奶是会说故事的,说了一个,还要再说一个……奶奶突然说:

“月亮进来了!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

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呢。

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儿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

奶奶说:

“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进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

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

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了什么东西。

“奶奶,那月上是什么呢?

”我问。

“是树,孩子。

”奶奶说。

“什么树呢?

“桂树。

我们都面面相觑了,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奶奶瞧着我们,就笑了:

“傻孩子,那里边已经有人了呢。

“谁?

”我们都吃惊了。

“嫦娥。

”奶奶说。

“嫦娥是谁?

“一个女子。

”哦,一个女子。

我想。

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

那么好个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

“有三妹漂亮吗?

“和三妹一样漂亮的。

三妹就乐了:

“啊,啊!

月亮是属于我的了!

三妹是我们中最漂亮的,我们都羡慕起来。

看着她的狂样儿,心里却有了一股儿的嫉妒。

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

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给我们每人倒了一小杯儿,说:

“孩子们,你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

” 

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

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

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奶奶说:

“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你们再去找吧。

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

妙极了,它真没有走去,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发现了。

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了院门。

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

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灿地闪着银光,柔柔和和地像水面了。

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了:

“月亮在这儿!

妹妹几乎同时在下湾喊道:

“月亮在这儿!

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沿跑,而且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

我们都看起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

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

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

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我们就坐在沙滩上,掬着沙儿,瞧那光辉,我说:

“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

“月亮是我所要的。

”弟弟说。

“月亮是个女子。

”妹妹说。

我同意他们的话。

正像奶奶说的那样:

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

我们就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

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身子也来了困意,就坐在沙滩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会儿。

(1)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写“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得满足”,充分体现了孩子们的天真好奇。

B.文章中“奶奶”这个人物形象有普天下所有奶奶的共性,对孩子的任何要求总是尽量满足,有些溺爱。

C.作品通过山村儿童追寻月迹的行踪,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幅中秋夜月的淡雅图画,显示出明月的神秘而又慷慨的性格。

D.月亮是美的,天空也是美的。

无边无际的天空象征着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

结尾说“大家都觉得满足了”,道出人要“知足常乐”的主旨。

(2)综观全文,孩子们是如何追寻月的足迹的。

(4分)

(3)开篇写孩子们“什么都不觉得满足”,结尾写“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请分析原因是什么?

(4分)

(4)结合全文内容和你的理解,谈谈你对“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这句话的理解。

(4分)

七、作文40分

一个人的心灵成长和心智成熟,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

其间,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生活的风风雨雨或者曾经的迷茫、沮丧与顿悟等无不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留下或深或浅的印痕,让我们从懵懵懂懂走向成熟……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就这样成长”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严禁套作抄袭;

(2)不少于800个字;(3)书写要工整、规范、美观。

 

【参考答案】

1.C

2.D

3.B

4.C(试题分析:

A项逻辑混乱,“图书”“期刊”“网络出版”概念交叉;B项搭配不当,“发挥”和“功能”动宾不搭配,“必将推动公众传承历史文化的良好契机”句式杂糅;D项表意不明,“自己”指代不明。

5.B

6.C(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C项“黄州城外的‘赤壁之战’古战场”错误,赤壁:

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

苏轼游览的是黄州的赤鼻矶,并非赤壁大战处。

苏轼当时写了两篇赋,后人习惯把前一赋称为《前赤壁赋》,后一赋称为《后赤壁赋》,我们学习的是苏轼更为有名的《前赤壁赋》。

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

7.B(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修辞。

ACD都是通感,A项写清香,却说仿佛“渺茫的歌声”,用听觉来写嗅觉;C项用视觉来写听觉;D项用视觉来写听觉。

B项没有修辞,作者主要是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几个方面描绘了槐树落蕊的特征,感受细腻,传递出北国秋“静”的特点。

8.A

9.C

10.B

11.B

12.B

13.D

14.C

15.A

16.A

17.C

18.D

19.略

四、略

五、

(1)①一、二句对比鲜明,在对比中显现作者的态度。

②三、四句虚实结合,由实入虚。

③“晴空一鹤排云上”一句,即景抒情,情景交融,用鲜明的形象来表现感情。

(2)作者一反过去诗歌的“悲秋”习惯,而断言“秋日胜春朝”,从中可以看出作者身处逆境却奋发向上的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感情。

(意对即可)

六、

(1)A.C(答对2个得4分,答对1个得2分)(试题分析:

B项,奶奶是一个我们寻找美的过程中的引导者的形象,不是溺爱孩子。

D项,文章抒发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对幸福的渴望追求,并不是“知足常乐”的意思)

(2)镜中看月——院中望月——杯中“饮月”——河中寻月——眼瞳见月——沙滩议月;(答对2点得1分),这里表现出孩子们为了得到月亮而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并且使主题再一次得到深化。

(1分)(第3段镜中看月,第4段院中望月,第21段杯中饮月,第23-24段河中寻月,第25段眼瞳见月,26-29段沙滩议月。

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凭借穿衣镜、院子、酒杯、河水、眼睛这一个又一个实体,空灵的月亮、月光、月色、月影,便一一呈现出了实实在在的月迹,也写出了孩子们起伏变化的心情,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从而深化了主题。

(3)前文的“不满足”充分体现出孩子们对月亮的热爱及他们天真好奇的性格,为后面的“寻月”设下了铺垫。

但是美好的事物,只有想方设法地努力追求,才能得到它。

(2分)后文中孩子们已经知道了月亮属于每个人,美好事物人人享有,寻月的过程就是孩子们追寻美的过程。

最后他们的好奇心和爱美的心理都得到满足,所以他们“感到满足了”。

(2分)(一方面不满足是孩子们固有的好奇心的体现,另一方面,寻找月亮,其实也是在寻找美好的事物,如梦想和希望。

没有找到,也就是说理想得不到实现,自然也就不会满足。

找到了月亮,也就有了希望,心里便踏实了,满足了。

(4)月亮是美的,天空也是美的。

无边无际的天空象征着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

本句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的把月亮比作印章,其中月亮象征美好的事物,写出作者对月亮的喜爱,写出儿童的天真烂漫的情趣。

月亮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那么,天空就是一个巨幅纸业,纸面上的作品为我所有,我是天空的主人,我们是月亮的主人。

我对天空的一切负责,既然月亮属于我们每一个人,那么,无垠的天空也是属于我们的了。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寻找到生活中的美,对美的追求,应该是人生的座右铭。

作者含蓄地告诉人们:

对光明、美好的事物,只有想方设法地努力追求,才能得到它。

(这里用到了比喻修辞。

印章是用作印于文件上表示鉴定或签署的文具,起着证明的作用。

月亮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那么,天空被比作了一张巨幅纸页,纸页上的作品为我所有,我就是天空的主人。

又因为在本文中月亮和天空都是美好事物的象征,这也就意味着孩子们对美的拥有和追求。

表现出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

表达出作者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