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上科学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1889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47.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上科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苏教版四上科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苏教版四上科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苏教版四上科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苏教版四上科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上科学教案.docx

《苏教版四上科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上科学教案.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四上科学教案.docx

苏教版四上科学教案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教案

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性质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用观察,实验,比较,概括等多种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2.能比较水和空气的异同。

3.知道空气是气体,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能被压缩等性质。

4.知道压缩空气有弹性,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5.能做简单的压缩空气探究性实验。

二、教学重难点

认识空气的性质,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三、教学准备

水槽、透明的杯子、塑料袋、矿泉水瓶、气球、注射器纸、细木棍一根等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现在,我们一起猜个谜语好吗?

“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你的身边常围绕,动物植物都需要。

”——(教师出示迷面,生猜。

(展示一只空塑料瓶)瓶中有什么?

   2.学生回答。

   3.谈话:

不错,谜底是空气。

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关于空气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

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4.学生提问。

 5.谈话:

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先让我们来研究一下空气是怎样的一种物质。

(板书课题)

二、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1.提问:

这是一只气球,你们能把它吹大吗?

(出示气球在瓶里的实验装置)如果我们来吹这个气球,能把它吹大吗?

   2.学生假设。

   3.推选几位同学来试一试。

   4.讨论:

气球为什么吹不大?

5.小结:

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空气要占据空间。

同时,也证明了空气的存在。

三、学生利用实验来探明空气是不是占据空间

(1)实验一

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底部,再把杯子竖直压入水槽中,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

(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

究竟结果怎样呢?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现象,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

(教师演示纸团不会湿实验)待同学们看到纸团未湿后,再演示纸团被浸湿实验,请生说说两种实验结果为什么不同,大胆猜测。

(2)实验二

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

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

(3)上面的两个实验,说明空气具有什么性质?

2.师生共同总结: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了空气的又一个性质——空气占据空间。

在我们周围有很多的空间,都有空气占据着。

空气也像其他物体一样要占据空间。

(板书课题:

空气占据空间。

第二课时

一、探究空气是否有质量

1.教师出示两个雪碧瓶(一个装水,一个空的),提问:

这两个瓶子里面有什么?

哪个重?

   2.提问:

这个瓶子里有空气,空气有重量吗?

   3.学生讨论。

   4.教师介绍器材,谈话:

你们可以用这些材料设计实验来证明空气有没有重量。

   5.学生讨论。

   6.学生汇报设计的实验方法。

   7.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时要尽可能地做到以下几点:

   ①两只气球要吹得一样大;

   ②一只气球表面贴一小块胶带;

   ③把两只气球分别系在长棍的两端;

   ④在长棍中间系上绳子,调节其位置,并用适量的胶泥配重,使长棍保持平衡;

   ⑤用大头针从贴胶带处刺破气球,观察发生的现象。

   8.学生分小组活动,并画下实验装置图和实验情况。

   9.学生汇报实验情况。

   10.师生小结。

二、探究空气具有流动性

1.你能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空气具有流动性?

2.让生吹大气球,对着自己的脸放出气球里的空气,你有什么感觉?

3 学生回答,

4.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5. 学生回答

6.小结:

用皮肤感觉空气的存在,说明空气具有流动性。

三、比较空气和水的异同点

(1)还记得我们三年级时了解的水吗?

水有什么性质?

(2)水和空气比较,在性质上有什么区别?

(3)教师演示水和空气压缩性的比较实验:

水难以压缩,空气容易被压缩。

(3)完成书上的表格

 

四、探究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1. 教师出示一个充足了气的塑料口袋,提问:

用手压“气垫”有什么感觉?

松开手后会发生什么现象?

这是怎么回事?

(注意:

动手做的时候不要用力太大,以防袋子破裂。

   2. 学生分组实验。

   3. 学生汇报实验情况。

解释活动中的感觉与看到的现象。

4. 师演示喷气气球实验,生记录、观察,得出结论:

充气量的多少与它跑的距离有关。

充气量越多,气球跑的就越远。

5. 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用橡皮和针筒设计个实验,验证压缩空气有弹性。

6. 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空气的新性质:

7. 师小结:

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五、课后拓展:

自制一个压缩空气的玩具。

 

板书设计

                  会流动

空气是性质    占据一定空间

有质量

可以被压缩,压缩后的空气有弹性

 

2、冷空气和热空气

 

教学目标:

 

过程与技能

1.用实验并借助想象、联想,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2.继续学习借助其他物体觉察空气的认识方法。

科学知识

1.知道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上升的原理。

2.知道地球表面空气的冷热不匀是形成自然风风的主要原因。

3.了解人类对热空气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体会科学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教学材料:

蜡烛、火柴、纸蛇、细木棍、大小相同的小纸袋两个、细线、蚊香、胶泥、水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2、在平常的情况下,空气会向四面八方流动。

可是当空气受热或受冷时又会怎样流动呢?

3、把你们的假设写在课题的后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验证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如果空气是流动的,我们就要研究空气是怎么流动的。

4、学生把自己假设的答案写在书上。

   

探索和调查空气的流动

(1)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①   空气也是分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我们先来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②   我这里有个会“跳舞”的纸蛇,先来看看蛇是怎么“跳舞”的

③   是什么力量让蛇“跳舞”的呢?

小组先实验再讨论,记录观察结果

④把手放在蜡烛上方和侧面,你感觉到了什么?

有能说明什么呢?

⑤通过这2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研究冷空气的流动

①热空气是上升的,你猜想冷空气会是怎样流动的呢?

②生活中,你看到过冷空气的流动吗?

打开冰箱冷藏室

③冷空气是下沉的

(3)研究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①为什么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沉。

② 演示纸袋不平衡的实验,学生观察在加热的空气的过程中,塑料袋有什么变化,手握住袋顶有什么感觉?

③试着解释热空气为什么会上升。

学生讨论、自我总结冷热空气的性质。

3、热空气的用途

(1)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有人发明了一些可以飞行的物体,你知道有什么吗?

(2)请学生介绍孔明灯和热气球的升空原理

“有谁知道有关孔明灯和热气球和知识吗?

(3)利用光盘介绍有关孔明灯和热气球的知识。

4、冷热空气的对流

(1)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怎么能形成风呢?

想个办法,让我们大家能看到空气的对流呢?

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2)演示P8实验,用蚊香的烟雾流动表示

(3)你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

(4)你能说说冷热空气是怎么对流的?

     

认识热空气上升,继续学习借助其他物体观察空气的流动。

认识冷空气下沉

认识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二、回顾和解释

 1、通过对冷空气和热空气的研究,你有什么样的发现?

你能解释这些现象吗?

2、那么,在一个空间范围内冷热空气流动的情况是怎样呢?

通过对实验的回顾,让学生进一步加深所学的知识的理解,并对实验和生活中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板书设计:

         2、冷空气和热空气

 

                          体积小   体积大

                            重       轻

                          下 沉   上 升

 

 

3、空气中有什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技能

1.学习用观察、实验、思考、阅读资料的方法分析空气的成分。

2.培养初步的化学实验技能。

科学知识

1.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含氧气和二氧化碳。

2.知道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用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

教学材料:

三只相同的蜡烛、大小不同的两只玻璃杯、火柴、固定在玻璃上的蜡烛、去底塑料瓶、水槽、红色水、细铁丝、小苏打、醋、集气瓶、带乳胶管的橡皮塞、呈梯状的铁条、蜡烛、烧杯、澄清的石灰水

教学步骤:

集中话题    导入新课

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空气有了一些认识,你知道空气的哪些性质?

2、除了我们通过实验了解到的空气的性质外,你还了解哪些有关空气的知识?

蜡烛熄灭的实验

1、出示书上第九页的实验,请学生预测,哪支蜡烛先熄灭,哪支燃烧的最持久?

并说出自己的依据。

2、师演示实验。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3、学生根据观察,结合自己的假设进行解释。

4、燃烧是不是用去了杯子里的全部空气呢?

     

了解学生有关空气知识的认识

初步了解学生对空气组成的认识

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话题。

探索和调查蜡烛燃烧的实验

1、学生根据装置思考、回答,蜡烛点燃后,拧上瓶盖,会有什么现象?

2、学生实验、观察记录

3、通过实验的现象,你有什么发现?

4、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5、根据观察的现象和小组的讨论在班级进行解释汇报。

火柴熄灭的实验

1、通过刚才的实验,你知道了些什么?

此时的瓶中你认为还有空气吗?

为什么?

2、师提供实验装置(也可演示实验),讲明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

3、学生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

4、你们有什么发现?

说明了什么?

你的依据是什么?

5、阅读有关空气组成的资料。

认识二氧化碳

1、演示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2、观察制取的二氧化碳能,“有颜色,有气味吗?

3、演示书上第12页的两个实验,你看见了什么?

你有什么想法?

4、通过以上两个实验你觉得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认识燃烧只用去了一部分空气

引导学生发现,瓶内的红色水比水槽内的高,但只高出一点,没有占满瓶内的空间,从而说明,燃烧只是用去一部分空气。

认识瓶内剩下的空气不支持燃烧,判定空气至少由两种气体组成。

结合实验、阅读资料,认识空气的成分。

初步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知道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并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注意先引导学生观察的石灰水是澄清的为后面的实验做好对比)

回顾和解释

1、通过前面的实验,你对空气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依据是什么?

2、对二氧化碳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3、利用二氧化碳的性质,我们可以做哪些事呢?

板书设计:

           3、空气中有什么

            氮气(N2)78%、氧气(O2)21%、其它气体1%。

 

 

 

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教学目标:

过程与技能

学习用简易的方法考察当地空气污染的情况。

科学知识

1.了解空气污染的含义、原因、危害,及防止空气污染的方法。

2.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自己赖以生存的空气环境,并能提出保护空气的建议。

2.认识到人类的生产、生活会造成空气污染。

教学重点:

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

教学难点:

调查周围的空气是否被污染。

教学材料:

图片、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空气污染物的器材。

教学方法:

探讨、考察、交流。

教学步骤:

一、集中话题、导入新课

1、谈话:

空气对我们来说重不重要?

学生讨论之后回答

2、哪些地方体现出空气对我们很重要呢?

3、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大家用手把鼻子捏起来,把嘴闭上。

(持续十几秒中左右。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刚才有什么样的感受

4、大家有什么感觉啊?

5、这说明什么啊?

从中感受到空气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引起学生对空气的关注。

二、探索和调查了解自然界中的生命和空气的关系

1、大家看看书上第十二页的第一副图,这就是我们刚才所做的那个试验,通过刚才的试验我们已经得到了一个什么结论?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空气)

讨论回答这个问题

2、第二副图呢?

又说明了什么?

3、第三副图是什么人啊?

她在地球上吗?

她为什么要被设一个氧气瓶呢

4、同学们说说看,身边还有哪些这样的例子。

借助教学光盘补充例子。

5、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6、那我们的空气是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呢?

如果有一天没有了可以利用的空气,那我们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三、了解我们周围的空气状况

1、虽然空气对我们来说是这样的重要,可是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书上第十三页。

讨论回答这个问题

2、看了书上的这副图,你有什么感受?

3、你在身边有没有见到过空气受污染的情况?

4、在以前的生活中你自己有没有做过什么污染空气的事情呢?

5、你在日长生活中有没有使用一些会使空气受到污染的工具?

这些工具能否改造,使他们不再污染空气呢?

四、我们能为净化空气做些什么呢?

1、看看书上第十四页的六副图,然后讨论,他们分别为净化空气做了什么事情?

2、在这方面你可以有哪些地方向她学习的?

3、说说现在人们已经为精华空气做了哪些事情?

4、还有哪些不足,可以继续改进的地方?

5、我们自己在日常的生活中能为净化空气做哪些事情?

五、调查了解当地采取了哪些措施防治空气的污染,并向有关部门提出你的建议

1、我们知道身边有不少污染空气的事,可也有不少的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可能有一些地方呢还没有做到位的,我们要从小为家乡出力,所以老师打算提议组织一个防治空气污染小队,为空气污染的防治工作出一份自己的力。

2、感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就到课代表那去报名     

六、认识空气对生命的意义,引出空气污染的话题。

引导学生总结出:

这说明空气不但对我们的生命很重要,而且对动植物的生命也很重要。

七、认识空气的污染与危害以及人类的生产、生活会造成空气污染。

交流调查当地空气污染的情况,了解应该防治空气的污染。

回顾和解释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氧气

                    吸             呼

            

             人和动物               植物

 

                    呼            吸

                        二氧化碳

 

 

第二单元 冷和热

1、冷热与温度

教学目标:

过程与技能

1.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2.能够收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下降规律。

科学知识

1.知道什么是温度。

2.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体会到科学探究的快乐。

教学材料:

三个杯子、冷、温、热三种温度的水、温度计、三杯不同温度的水

教学步骤:

一、集中话题、导入新课

1、           老师这里有一杯开水,你们看热气腾腾的,很难靠近嘴,可是为什么过了一会之后就不在冒热气了,而且可以从容的喝了?

     

2、           激疑,使学生产生思考。

二、探索和调查试水温

1、学生分组实验。

2、请你说说实验时的感受。

3、你能对自己的感受进行解释吗?

4、光凭自己的感觉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吗?

5、要准确测出物体的温度,要借助温度计。

三、测水温

1、如何借助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呢?

实验时要注意些什么?

2、布置实验要求。

利用教学光盘,播放前半段,提醒学生听清要求。

3、再次提醒:

A.怎样正确使用温度表,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在本节课中老师适当给予提醒。

B.怎样读出温度计的读数?

四、猜测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

1、那么你们知道热水在变凉的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吗?

2、小组讨论,并把讨论的结果记下来。

六、实验:

连续测量一杯水的温度,证明热水变凉温度变化规律。

1、我们要想通过实验来知道热水是怎样变凉的,你们认为我们需要用到哪些材料?

“热水、杯子、温度计。

2、那么我们在实验中应该注意些什么,这样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3、布置实验要求。

七、利用教学光盘,播放前半段,提醒学生听清要求。

4、再次提醒:

A.怎样读出温度计的读数?

B.每隔多长时间记录一次温度?

C.从什么时间开始记录温度?

D.把实验中得到的数据记录下来。

5、学生分组实验,并在实验记录上做下记载。

 建立温度的概念

八、形成温度的概念

学会测量水温的技能

探究常温下一杯水的温度变化规律

九、回顾和解释

1、教师请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2、你的实验结果和你的预测一样吗?

3、提问:

请同学们说说看,如果再继续观测下去的话,温度会怎样呢?

4、借助教学光盘结合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的结果和结论。

让学生根据记录的数据,学会分析并进行合理地解释,得出结论。

 

板书设计:

           1、冷热与温度

                     冷——温度低

                     热——温度高

 

2、热的传递

教学内容:

热的传递

教学目标:

过程与技能

1.能够做固体热传递的实验。

2.能够做液体对流的实验。

科学知识

1.知道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2.知道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用数据进行论证的重要性。

2.体会到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也需要发挥想像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实验理解热传递的主要方式。

难点:

设计实验验证热传递的方向。

教学准备:

金属丝、金属片、酒精灯、火柴、铁架台、蜡环、烧杯、石棉网、锯末、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画片吗?

今天老师请来了一部动画片中的主人公,看看它是谁?

(灰太狼)谁知道红太狼经常用什么打灰太狼?

(平底锅)在生活中,我们用它做什么?

(炒菜)请同学们想一想,炒菜时,菜和锅原本是凉的,后来为什么变热了呢?

生:

师:

你是说热在物体中可以传递,是吗?

师:

既然热可以传递,那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热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是怎样传递,属于那种方式。

板书:

热的传递

二、研究热传递方式

(一)、研究固体的传递方式

师:

大家请看,这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丝和金属片,一会,我们就用这些金属材料代替平底锅做一个模拟实验,研究热在固体中怎样传递的。

用什么来加热呢?

(酒精灯)除了这些,桌面上还有那些实验材料,谁来说一说(火柴、铁架台、蜡环)。

先请大家猜想一下,如果从这些材料的一端(出示两种传热方式的图片)或中间加热,热会怎样传递?

生:

1、从中间加热,热向两边传递;2、从一端加热,热向另一端传递。

师:

大家有没有发现,你们的猜测有一个共同点,热都是从哪开始传递?

(加热的地方)加热的地方温度怎样?

(温度高)没有加热的地方呢?

(温度低)那你们的猜测应该是热从什么地方传到什么地方?

找两个学生说。

(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真的是这样吗?

(是)

师:

想一想对这六种情况都进行验证呢?

(想)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们每个小组只能选择其中一种,哪个小组选择第一种情况来做?

‥‥‥

师:

现在就设计实验方案,想一想你们要通过什么样的实验现象来证明热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开始。

生:

设计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出六个实验,怎样设计?

师:

选择第一种情况的是哪个小组,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样设计的?

生:

汇报

(1)我们组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把金属丝固定在铁架台上,再把蜡环套在金属丝上面,依次排开,用酒精灯从一端加热,看热是怎样传递的

师:

为什么要用蜡环呢?

(直接对金属丝加热,看不清热怎样传递的,蜡环遇热会化,通过蜡环掉下的顺序就可以看出热是怎样传递的)你们是想借助蜡环,观察热传递的现象吗?

(是)用一个蜡环行吗?

(不行)为什么?

(一个看不清热传递的方向)至少几个?

(两个以上)蜡环怎样掉落才能证明热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离酒精灯近的蜡环先掉,远的后掉)你们认为会这样吗?

(会)如果不是,说明你们的猜测是(不正确)

师:

第二种与第一种情况都是从一端加热,只是加热方向不同,你们组有没有补充?

师:

选择第三种情况的是哪个小组,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样设计的?

(2)先把金属丝固定在铁架台上,再把蜡环套在金属丝上面,依次排开,用酒精灯从中间加热。

看热是怎样传递的。

师:

你们是在金属丝中间加热,那蜡环应该怎样放?

(酒精灯两边都要放)至少几个?

(两个以上)你们认为蜡环会怎样掉落?

(离酒精灯近的蜡环先掉落,远的后掉落)从而可以证明热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

师:

选择验证第四组猜测的是哪个小组,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样设计的?

(3)先把金属片固定在铁架台上,放上蜡环,用酒精灯从一端加热,看热是怎样传递的。

如果涂上一层蜡,效果是不是更明显?

那你仔细观察金属片的两面有什么发现?

(一面涂蜡的)还用不用蜡环?

(不用)。

观察实验现象时,将哪一面向上?

(涂蜡的那面)为什么?

如果热是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那蜡会怎样融化?

(加热点处的蜡先融化,在向另一端扩散)

师:

第五种与第四种情况都是从一端加热,只是加热方向不同,你们组有没有补充?

师:

选择验证的第六种猜测的是哪个小组,你们是从金属片的中间加热,你们组认为蜡将怎样融化?

(加热点处的蜡先融化,在向周围扩散)

师:

说的太棒了。

师:

实验过程中,小组内分工明确,相互合作,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不能用手摸加热后的金属材料。

在实验前,我们再来回忆一下同学们的设计方案。

研究热在金属丝中是怎样传递的小组:

1、把金属丝固定在铁架台上。

2、套上蜡环。

3、点燃酒精灯,对金属丝进行加热

注意蜡环融化后的先后顺序

研究热在金属片中是怎样传递的小组:

1、把金属片涂蜡的那面向上,固定在铁架台上

2、点燃酒精灯,对金属片进行加热

注意蜡融化的先后顺序

大家清楚了吗?

下面开始实验。

生动手实验。

教师下到各组指导(现象、结果)

师:

同学们已完成了实验,而且整理好了桌子。

现在从第一小组开始说说你们是怎么做的?

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

汇报现象及结果

(1)把蜡环套在条形金属丝上面,依次排开,从一端加热。

蜡环从加热点依次落下。

(是这样吗?

)师播放课件(能说明热是怎样传递的?

)说明了热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

2至5种略

(6)对金属片从中间加热,蜡从加热点向四周融化。

(是这样吗)是播放课件,说明了热从温度高的地方想温度低的地方传递。

师:

通过模拟实验,大家得到了相同的结论,像这样,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播放课件)这种传递的方式就叫做“传导”。

(板书:

传导)

(二)研究液体的传递方式

师:

热在固体中是这样传递的,那在液体中有时怎样传递的?

同学们请看(放幻灯片)这是一张正在加热水的图片。

请大家猜想一下,热在液体中会怎样传递?

学生思考

师:

老师这里就有一杯水,你想怎么做?

生:

给这杯水加热,看热传递方向。

师:

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