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习文章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1719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习文章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育学习文章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育学习文章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育学习文章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育学习文章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习文章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docx

《教育学习文章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习文章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习文章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docx

教育学习文章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四年级语文集体备课

  第八组

  本组教材以“科技成就”为专题,编排了4篇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电脑住宅》带我们走进现代化的电脑住宅,亲身感受电脑的神奇和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与舒适;《飞向蓝天的恐龙》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科学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向我们介绍了经过航天旅行的植物种子所发生的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及发生变化后的用处。

这几篇课文可以使学生学到描写或说明事物的基本方法。

  现在的孩子们对科学充满了好奇,本组课文更是学生了解我国科技成就的展示台,要紧紧抓住孩子的这一心理。

教学中,教师不要以解说员的身份出现在讲台上,否则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失去了探究的欲望。

  

  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材分析:

  充满激情地歌颂20世纪,开篇便用“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点明中心、总起全文。

紧接着,第二自然段进一步说明是人类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发明、发现,改变了自己的生活。

下文三、四自然段用对比的方法,对第二自然段进行了细致阐述:

20世纪将幻想变为现实,百年间的改变胜过了百万年的总和。

最后,通过第五自然段进行总结。

各段落间内在联系非常密切。

  教学建议:

  1、从解题入手,借助工具书理解“呼风唤雨”和“世纪”的意思。

  2、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力求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3、学生就课文中不理解的词句相互质疑、解疑:

  可采用“谈自己的理解──查阅工具书──结合上下文的语言环境──体会用词准确”。

  4、引导学生围绕“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

(科技发展迅速,科技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美好)新课标第一网

  2.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一篇表现科技发展、生活变化的。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这篇的作者是谁?

照片中这位慈祥的老爷爷就是路甬祥,他是中国科学院院长,一个非常有名的科学家。

  4.理解课题:

读过课题有什么问题吗?

  二、合作交流:

  A.什么是呼风唤雨?

  B.是谁呼风唤雨?

  c.为什么能呼风唤雨?

  D.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个世纪?

  E.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什么样的?

  F.为什么这个世纪能够呼风唤雨?

  板书:

  谁?

靠什么?

哪个?

什么样?

为什么?

  1.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棒,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随时画出答案。

师板书:

  )世纪,(

  )靠(

  )呼风唤雨。

   2.交流,填空。

  3.考考大家,这两个答案是从哪句话得来的?

能读一读吗?

发现了吗?

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4.这个答案是从哪儿找到的?

齐读句子。

纵观全文,这个句子起什么作用?

  师引导:

前几天学课文,咱们学到了结尾和题目相照应,叫什么?

)这篇课文呢?

  三、品读感悟:

  1.为什么说20世纪,人类靠科技呼风唤雨?

那就需要研究一下20世纪之前的上百万年,以及20世纪以来的一百年了。

(板书:

百万年

  百年)看看,这两个时间段,有什么感受?

  2.在如此漫长的百万年间,在如此短暂的一百年中,人们的生活状态分别是怎样的?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三、四自然段,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

  3.交流句子,第三自然段中你画了哪几句话?

出示: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4.师引读:

那时候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那时候还没有什么?

能不能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进行补充?

出示: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那时没有(

  ),没有(

  ),没有(

  ),也没有(

  )。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5.总结:

在这长达百万年的历史中,什么也没有,(板书:

没有……)想象一下,人们过的是怎样的日子?

  1.寂寞单调的日子中,人们只能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于自己的幻想中。

他们可能在幻想什么?

  2.百万年中,这一切只能是幻想,人们只能在幻想中艰难度日。

但是,20世纪,仅仅一百年,人们的生活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画了哪些句子?

指名读,出示: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过去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的。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3.看看这两个分句,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板书:

发现

  发明。

能根据这些说说“发现”和“发明”的区别吗?

还能分别举几个例子吗?

  4.有了这些发现和发明,人们的生活有了哪些变化?

比如:

有了电话这一发明,相隔遥远的人们可以随时通话,互通信息,交流情感,电话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改变。

你能这样说一句话吗?

出示:

  有了(

  )这一(

  ),(

  

  ),(

  )使人们的(

  )生活得到了改变。

  5.小结:

即使相隔千里万里,只要打个电话就能互诉情谊,只要利用网络就能立刻见面,只要坐上飞机就能相聚相守,广袤的地球好像一下子变……?

(小了)所以,人们称之为……?

(地球村)

  6.20世纪,人们有那么多的发明,那么多的发现,说也说不尽,回顾着这一切,你现在心情怎样?

(自豪、激动、高兴)带着这种感情,咱们一起读读这几句话。

  7.中还有了一句诗来写这些变化,赶快找找,是什么?

联系上下文,你怎么理解这句诗?

给大家读一读。

  8.把咱们刚才画的两处句子联系起来看,同学们发现的写作特点了吗?

提示:

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9.过去百万年中只存在于人们幻想中的东西,在20世纪的一百年中都变成了现实,顺风耳就是……?

千里眼呢?

腾云驾雾呢?

  10.这一百年的改变,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让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能用自己的话评价一下这一百年吗?

出示:

这是(

  

  )的一百年

  四、巩固延伸:

  正因为同学们所说的这一切,所以,我们不得不由衷赞叹,20世纪确实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说出来大家一起分享吧!

  板书:

   

  

  呼风唤雨的世纪

  百万年:

没有……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百年:

发明

  发现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普,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

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

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建议:

  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阅读有关恐龙的资料,作好知识储备。

  2、学生初读课文,提出不懂问题。

  3、教学中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恐龙演化的过程。

可以通过教师引读、对比朗读等方法,直观感受课文叙述的条理性,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恐龙演化的过程说一说。

  4、语言准确是说明性最重要的特点,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找出自己认为表达的准确的语句,说说句子中的哪些词语用得准确,再谈谈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目标

  .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恐龙、凶猛、鸽子、五彩斑斓、凌空翱翔、欣喜若狂、描绘、形态各异、轻盈、敏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3.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

  教学准备:

生词卡片,合作学习表格数张。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关于恐龙,你知道些什么?

对我们而言,恐龙充满神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

  2.学生齐读课题。

引导质疑。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合作交流:

  .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明确要求:

边读边划出课文中描写生动的词汇,读到步理解的地方画上记号。

  2.检查生词掌握情况。

点名读,全班齐读。

提示字音“盈”(

  3.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4.引导学生就课文词、句质疑。

  5.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哪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答案,(第4自然段)

  6.小组合作交流,后汇报结果

  三.品读感悟:

  1.师读第3自然段,生齐读第4自然段,注意把字音读准。

  2.默读地4自然段,边读边想:

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

其中经历了怎样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学生自能读书的基础上,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3.汇报学习成果

  

(1)最早恐龙是什么样子?

  a生读句子:

它和狗一般大小,像鸵鸟一样用两条后腿支撑身体

  b引导学生概括回答

  c两亿三千万年前,离我们十分遥远,科学家们是怎么知道这一时间的?

  d再读句子,想一想和你脑海中得恐龙形象有何不同?

   

(2)了解恐龙得繁衍生息情况

  过渡,接着,又经过了多长的时间,恐龙繁衍生息情况如何呢?

  a学生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b男女生时比读。

引导学生感受这句话从习性、形态、性情等方面来描写恐龙家族的形态各异。

  c、观看插图,训练学生用“有些……有些……对比练习说话,进一步想象庞大的恐龙家族。

  d、师生共背,积累语言,鼓励学生多读多背

   板书:

数千万年后,形态各异的庞大恐龙家族有些……

  了解恐龙是怎样一步步飞向蓝天的?

  a、读句子,找出是哪种恐龙飞向蓝天的?

  b、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用词的准确。

“一些、逐渐”等词。

  c、这些恐龙之所以能飞,科学家提供了几种猜想。

引导学生概括说说。

  板书:

转移到树上,在生存奔跑中学会飞翔

  4.复述演化过程。

  假设你就站在这飞向蓝天的恐龙化石前,作为小解说员的你怎样向参观者介绍这一演化过程呢?

  点名复述,师生共同根据扳书复述。

  5.引读最后一句话。

“不管怎样,有一点毋庸置疑:

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生活天地

  引导学生理解”毋庸置疑“的意思。

读出肯定的语气。

  四、巩固延伸:

  关于恐龙,你知道了什么?

还有什么想知道吗?

赶快说给同学听一听吧。

  板书设计

  飞向蓝天的恐龙

  数千万年后,形态异家族有些……

  转移到树上,在生存奔跑中学会飞翔

  《语文园地八》教学

  教学建议:

  .口语交际: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并注意听听同学发明创造,互相交流。

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2.习作练习:

写一篇想象作文,写出自己想象的奇特和合理。

做到既清楚又明白,内容有新鲜感。

培养学生写作的良好习惯。

  3.我的发现:

能主动发现同音字,并正确使用,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分。

  4.日积月累:

读科学名言,从中体会名言的含义。

  5.拓展延伸:

通过宽带网,了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感受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就,感受科技发展给生活带来的新变化。

可以让学生到图书馆、网上等收集多的资料作成剪报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并注意听听同学发明创造,互相交流。

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2.习作练习:

写一篇想象作文,写出自己想象的奇特和合理。

做到既清楚又明白,内容有新鲜感。

培养学生写作的良好习惯。

  3.我的发现:

能主动发现同音字,并正确使用,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分。

  4.日积月累:

读科学名言,从中体会名言的含义。

  5.拓展延伸:

通过宽带网,了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感受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就,感受科技发展给生活带来的新变化。

可以让学生到图书馆、网上等收集多的资料作成剪报。

课前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的科技新闻。

  教学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我们的奇思妙想

  1.激趣导入:

  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不断改变,在本组课文中,我们从《呼唤雨的世纪》、《电脑住宅》、《飞船上的特殊乘客》等中,了解到科学的威力和奇迹。

今天,我们就畅想一下,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将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哪些变化呢?

  展开想象的翅膀,畅谈自己的奇思妙想吧!

可以说说未来的生活、学习,只要能想到的,都可以说。

  2.小组交流:

  前后两组同学组成小组,相互交流自己的想象,共同分享发明创造的快乐。

交流时可以互相问学,互相补充,互相评价。

  3.全班交流:

  每组推荐介绍得好的,大家感兴趣的到班上交流,共同探讨,进行评价。

  4.小结延伸:

  同学们的畅想真神奇、真美妙!

我们要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勤于动手、善于动脑,就能有所发明,有所收获。

  如果要想使你们的幻想成为现实,必须现在好好学习,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科学技能,让幻想成为现实。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写一篇想象作文

  一、谈话引入:

  上一节课,同学们大胆畅想了未来世界,有许多奇思妙想很有新意,今天我们就把这美好的幻想写下来。

  二、明确习作要求:

  1.想象应从哪些方面去想,想些什么?

学生讨论。

  2.教师补充:

想象可以不拘形式、可以是古今中外的、可以奇思妙想的,也可以是从现实生活中受到启发自己设想、创造的。

  3.习作方法指导:

  ①叙述想象的事物,要有一定的顺序。

  ②记叙中要具体,特别是想象的事物特点要写详细。

  ③表达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4.学生自己交流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交流习作:

选出写得好的习作,说说好在哪点?

全班交流。

  6.教师选出有特色的习作讲评。

  7、.学生根据自己的习作修改,同桌互改,提出修改意见。

  第三、四课时

  一、教学“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词语。

  2.教师指名读词语,注意正音。

  3.符合词义,说说带点的词的意思。

  4.思考:

你发现了什么?

广告乱改成语。

  5.小结:

注意区分同音字。

  二、教学“日积月累”

  1.学生读科学名言

  2.交流:

你从科学名言中了解了什么?

  3.小结:

这些名言,告诉我们对待科学的态度应怎样,同时,教育我们要向科学家学习。

  三、教学“宽带网”

  1.朗读宽带网中的内容。

  2.你在生活中还收集了哪些信息?

  3.学生展开收集资料。

  4.举办《科学在身边》手抄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