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检测五十一古代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16291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跟踪检测五十一古代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跟踪检测五十一古代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跟踪检测五十一古代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跟踪检测五十一古代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跟踪检测五十一古代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跟踪检测五十一古代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docx

《跟踪检测五十一古代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跟踪检测五十一古代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跟踪检测五十一古代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docx

跟踪检测五十一古代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

跟踪检测(五十一)“古代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

(一)

1.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

(1)~

(2)题。

[双调]折桂令 九日①

[元]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②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翠袖③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 ①九日: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②强整:

勉强整理。

③翠袖:

和下文的“玉手”皆指歌女。

(1)简析“倦客思家”的原因。

答:

参考答案:

①重阳佳节,思念亲人。

②见大雁南归,触景生情。

③仕途坎坷失意,对仕途产生倦意。

④人已年老,有落叶归根之意。

(2)赏析“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答:

参考答案:

寓情于景(或以景结情),这是景语,又是情语;通过斜阳与寒鸦营造了凄凉的氛围;又以“一抹”修饰“斜阳”,以“数点”修饰“寒鸦”,更增添景物冷落之感;在这凄凉与冷落之景中,作者漂泊无依的情怀、倦客之心、思乡之情溢于笔端。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

(2)题。

摸鱼儿 东皋①寓居

[宋]晁补之

买陂塘、旋栽杨柳,依稀淮岸湘浦。

东皋嘉雨新痕涨,沙嘴鹭来鸥聚。

堪爱处,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

无人独舞。

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酒尽未能去。

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

儒冠曾把身误。

弓刀千骑成何事?

荒了邵平瓜圃②。

君试觑,满青镜、星星鬓影今如许!

功名浪语。

便似得班超③,封侯万里,归计恐迟暮。

[注] ①东皋:

东山,词人被免官后回到故乡,曾修葺了东山的“归来园”。

②邵平瓜圃:

邵平,秦故东陵侯,秦亡后,为布衣,种瓜长安城东青门外。

③班超:

东汉名将,被封为定远侯,在西域三十余年,七十余岁回到京都洛阳,不久去世。

(1)“荒了邵平瓜圃”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哪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

参考答案:

田园将芜胡不归?

(2)本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

①对东皋美景的喜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词作上片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东皋美景图,词人流连美景,酒尽未归。

②对官场的厌恶之情。

词作下片直言儒冠误身,追求功名却一事无成,反而耽误自己隐居,使田园荒芜。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

(2)题。

秋 怀

[宋]黄庭坚

秋阴细细压茅堂,吟虫啾啾昨夜凉。

雨开芭蕉新间旧,风撼筼筜[注]宫应商。

砧声已急不可缓,檐景既短难为长。

狐裘断缝弃墙角,岂念晏岁多繁霜!

[注] 筼筜:

竹名。

(1)本诗首句“秋阴细细压茅堂”,写出了茅堂受秋雨侵袭的状态。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对秋风侵袭茅屋使茅草四处乱飞的景象进行了描写,请写出相关诗句。

答:

参考答案: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2)此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简要概括。

答:

参考答案:

①对秋意渐浓的感怀;②对身居在外、裘衣无人缝补的伤感;③不以自身处境为念的洒脱。

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

(2)题。

江城子

段成己①

阶前流水玉鸣渠。

爱吾庐,惬幽居。

屋上青山,山鸟喜相呼。

少日功名空自许,今老矣,欲何如。

闲来活计未全疏。

月边渔,雨边锄。

花底风来,吹乱读残书。

谁唤九原摩诘起,凭画作、倦游②图。

[注] ①段成己:

金末进士,曾任宜阳主簿。

金亡,与兄避居龙门山。

兄殁后,闭门读书近四十年。

元世祖忽必烈降诏征为平阳府儒学提举,坚拒不赴。

②游:

即宦游,指外出做官。

(1)上片中的“少日功名空自许,今老矣,欲何如”让人联想到陆游《书愤》中的哪两句诗?

答:

参考答案: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2)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请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

①对年华已老,无法施展怀抱的无奈。

作者也曾经追求功名,可金已亡,并且自己已经老了,还能怎么办呢?

②对目前悠闲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对官场仕途的厌倦。

作者居住在幽美的环境中,闲来打鱼耕田,赏花读书,很是享受,早“倦”了仕途功名。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

(2)题。

长安秋望

[唐]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注]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 鲈鱼正美:

西晋张翰,因秋风起,想念故乡的莼菜鲈鱼脍的美味,便弃官回家。

(1)颔联的景物描写很有特色,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答:

参考答案:

①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写:

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

②动静结合:

雁横塞是动态,人倚楼是静态。

写出诗人内心的孤寂怅惘。

(2)“紫菊”和“红莲”对表现诗人的情感起到什么作用?

答:

参考答案:

移情入景,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令的景色,目睹眼前这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往日那红艳满堂的莲花,使人产生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

篱畔的紫菊,俨然一派君子之风,令人想起“采菊东篱下”的陶潜,归隐之心油然而生。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

(2)题。

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①宴作

[唐]李商隐

露如微霰下前池,风过回塘万竹悲。

浮世本来多聚散,红蕖何事亦离披②?

悠扬归梦惟灯见,濩落③生涯独酒知。

岂到白头长只尔④,嵩阳松雪有心期。

[注] ①崇让宅:

李商隐岳父王茂元在东都洛阳崇让坊的宅邸。

写作此诗时诗人仕途受挫,暂居于此,妻子仍在京城长安。

②离披:

零落分散的样子。

③濩(huò)落:

空虚冷落。

④只尔:

只是这样。

(1)请写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与“浮世本来多聚散”表达相同含意的两句诗。

答:

参考答案: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2)诗歌的前四句与后四句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请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

前四句即景生情,融情入景,后四句直抒胸臆。

前四句用环境的凄清衬托了诗人心境的凄凉;后四句写归梦难成,以酒浇愁,白头终了,直接抒发自己的孤独之感、失意之悲、别离之痛。

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

(2)题。

缀古诗怀家

[宋]晁补之

二月已破三月来,蝴蝶忽然满芳草。

正是归时君不归,及至君来花又少。

(1)请简要分析“忽然”一词在整首诗中的作用。

答:

解析:

诗歌的第一句交代了时间,第二句则以“忽然”一词呈现出景物变换速度之快的特点。

从表面上看是写景物变换快,而实质上是在写诗人的心理及感觉。

结合全诗,推测产生这种感觉的原因,则可以发现诗人心中复杂而深切的思家情怀。

参考答案:

“忽然”一词突出了春天景物变换之快,写出了诗人看到春天美景后的惊喜,同时又传达出春天美景引发的怅然若失的怀家情思。

(2)诗的后两句是怎样表达诗人的“怀家”之情的?

请简要赏析。

答:

解析:

诗歌标题中有“怀家”一词,而诗歌的后两句写的却是家人怀自己,显然诗人是借家人怀自己来表现自己对家人的思念。

这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写法——对写。

参考答案:

诗人采用对写的手法,从家人思念自己的角度来写自己的怀家之情。

同时,用错过赏花时节的遗憾表达家人对自己归家的期盼,从而表达诗人怀家心情的热切,情感深切感人。

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

(2)题。

八声甘州 陪庾幕诸公游灵岩①

[宋]吴文英②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

幻、苍厓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

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

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

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

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

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

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注] ①灵岩:

灵岩山,在苏州西南,此有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遗址。

②吴文英:

四明(今宁波)人,处南宋时代,身为幕僚门客。

(1)词的上片“腻水染花腥”一句,写吴宫脂粉流至溪流成为“腻水”,语意出自杜牧《阿房宫赋》“        ,        ”。

参考答案:

渭流涨腻 弃脂水也

(2)词的下片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

答:

参考答案:

①对吴王沉溺于声色,而失国的感慨之情;②对古今兴亡的感叹之情;③联想北宋失国的历史,对南宋朝廷不能振作,恐重蹈覆辙的忧虑之情;④对自己华发无成的无奈之情;⑤以酒化解,登高望秋的豁达之情。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

(2)题。

乙亥岁除渔梁村①

[宋]黄公度

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②岁月频。

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

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

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

[注] ①乙亥:

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

那年秦桧死了,高宗召回一些受秦桧打击迫害的官员。

诗人奉召回京,途经闽北渔梁村,写下此诗。

②更:

经历之意。

(1)首联中最能反映诗人心境的两个字是“  ”“  ”。

参考答案:

似 空

(2)赏析诗歌最后两联。

答:

参考答案:

颈联运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除夕雪意浓郁、垂垂欲下的客中实景,并联想到春回大地柳叶初生、桃花盛开的旖旎风光,表达出诗人羁旅之中的寂苦以及对重回京都、欲施才华的热望;尾联以对方落笔,将不尽的情思,浓缩在“想得”一语中,展开想象,不直说自己如何挂念亲人,而借小儿女之口说出,想象儿女们围坐在地炉边,念叨想念自己的情景,表达更为委婉动人,曲折有致地抒发了思念家人,盼望全家团圆的深沉情感。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

(2)题。

点绛唇

[明]陈继儒

钟鼓沉沉,寺门落叶归僧独。

晚鸦初宿,影乱墙头竹。

长啸风前,清籁飞空谷。

松如沐,炊烟断续,杯底秋山绿。

(1)这首词上片写到寺僧和宿鸟,唐代诗人贾岛在《题李凝幽居》中有两句也写到了寺僧和宿鸟,这两句诗是        ,        。

参考答案: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2)这首词最后三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

参考答案:

最后三句写清风松涛、翠山炊烟,人物悠闲品茶,怡人的景色与悠闲的生活尽在眼前,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美景、田园生活的喜爱以及对闲适雅致的归隐生活的向往。

 

跟踪检测(五十二)“古代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

(二)

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

(2)题。

破阵子

敦煌曲子词

年少征夫堪恨,从军千里余。

为爱功名千里去,携剑弯弓沙碛边。

抛人如断弦。

迢递可知闺阁。

吞声忍泪孤眠。

春去春来庭树老。

早晚王师归却还。

免教心怨天。

(1)唐代时人们对于投身军旅、凭借军功入仕颇为热衷,到了宋代,从军报国的思想仍然普遍。

请写出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现了这种志向和愿望的两句。

答:

参考答案: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2)这首词中包含了哪些思想情感?

答:

参考答案:

①对征夫为功名而抛下自己的埋怨;②对远方征夫的痛苦思念;③对年华已老的感伤;④对征夫早日归来的期盼。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

(2)题。

贺新郎 寄辛幼安,和见怀韵

陈 亮

老去凭谁说?

看几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①!

父老长安今余几?

后死无仇可雪。

犹未燥、当时生发!

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间、那有平分月!

胡妇弄,汉宫瑟。

树犹如此堪重别!

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

行矣置之无足问,谁换妍皮痴骨②?

但莫使伯牙弦绝!

九转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寻常铁。

龙共虎,应声裂③。

[注] ①神奇臭腐,夏裘冬葛:

借用《庄子·知北游》中“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和《淮南子》所说的“冬日之葛”“夏日之裘”的典故来指说世事的不断反复变化。

②妍皮痴骨:

“妍皮”指俊美的外貌,“痴骨”指愚笨的内心。

③龙共虎,应声裂:

指龙虎丹炼成而迸裂出鼎的情状。

(1)上片中的“老去凭谁说?

”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哪几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

参考答案:

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词的下片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

①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写出了词人与友人之间真挚的友情,“堪重别”表达了分别后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②对杀敌抗金的决心和信心。

“九转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寻常铁”,表面上写炼丹,实则写救国,龙虎丹炼成崩裂出鼎,暗含词人救国的决心和信心。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

(2)题。

朝玉阶 秋月有感

[清]沈宛①

惆怅凄凄秋暮天。

萧条离别后,已经年。

乌丝②旧咏细生怜。

梦魂飞故国、不能前。

无穷幽怨类啼鹃。

总教多血泪,亦徒然。

枝分连理绝姻缘。

独窥天上月、几回圆?

[注] ①沈宛:

浙江乌程人,纳兰性德的侍妾,著有《选梦词》。

本词作于纳兰性德故去,沈宛被遣归家之后。

②乌丝:

乌丝栏,有墨线格子的笺纸,供书写。

(1)请写出白居易《琵琶行》中与“无穷幽怨类啼鹃”一句使用相同典故的诗句。

答:

参考答案:

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2)请结合本词概括作者有哪些“幽怨”之情。

答:

参考答案:

①与丈夫天人永别的痛苦之情。

②对丈夫、夫家的思念之情。

③被遣归家后的孤独寂寞之情。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

(2)题。

感 愤

[宋]王令

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横①。

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却太平。

狂去诗浑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

燕然②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

[注] ①出门嘘气玉蜺横:

化用曹植《七启》形容上古俊杰之士的句子“挥袂则九野生风,慷慨则气成虹蜺”。

②燕然:

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

(1)首联写出了诗人哪些特点?

请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

抑郁烦闷,富有才学,慷慨愤激。

“二十男儿”本应血气方刚,却“面似冰”,说明困窘的处境折磨得诗人形容枯槁。

“出门嘘气玉蜺横”说明诗人富有才学,艰难的困境没有压垮他,反而激发了他的慷慨愤激之情。

(2)这首诗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方式,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这一特点。

答:

参考答案:

本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巨大抱负和强烈的报国愿望。

“未甘”句直言自己不甘心虚度此生,“不信”句更是沉着痛快地表达了自己功业未就,渴望立功边塞之外的豪情。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

(2)题。

济州道中寄叶勋秀才[注]

[宋]晁补之

晓路入西郊,新霜着鬓毛。

贫交借羸马,慈母授征袍。

野静狐狸出,天寒雁鹄高。

艰难忆亲旧,清泪渍平皋。

[注] 绍圣元年,宋王朝政局大变,新党复起,乃尽逐元祐相臣,晁补之亦受累离开京师,出知济州(今山东济南)。

(1)诗中“慈母授征袍”一句会让你联想到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中的哪两句?

答:

参考答案: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2)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

①仕途坎坷之悲。

作者受朝局的影响,被调出京师,仕途多舛。

②行路艰难之苦。

天气凄寒,生活贫困的作者却不得不辗转天涯。

③思亲怀乡之痛。

临行前,慈母为自己披上远行的衣袍,如今离家越来越远,思亲之情越来越强烈,不禁泪如泉涌。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

(2)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唐]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1)诗题为“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全诗是如何表现诗人的“寻找”的?

答:

参考答案:

首两句写顺着莓苔履痕,一路觅踪寻找道士。

颔联写远望和近看,找到了隐士的居处,但不遇隐士。

颈联写因隐者不在,于是在周围看松寻源。

最后写虽找不到道人,却由“溪花”而寻悟“禅理”。

(2)这首诗的颔联采用了什么手法写景?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参考答案:

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

白云朵朵环绕着清净的水中小洲,写的是远望;芳草萋萋掩映着寂静的房门,这是近看。

这一远一近点出了诗人的行程,写出了常山道人居所的幽静。

表达了诗人对常山道人远离俗世、朴素清净生活和高洁人品的仰慕之情。

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

(2)题。

鹦 鹉

[唐]白居易

陇西鹦鹉到江东,养得经年觜渐红。

常恐思归先剪翅,每因喂食暂开笼。

人怜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

应似朱门歌舞妓,深藏牢闭后房中。

(1)诗歌尾联中的“朱门”代指古代豪门贵族之家,这让我们联想到杜甫的诗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哪两句?

答:

解析:

阅读题干可知,需要答出的两句话出自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一诗,又根据“朱门”的提示,回忆该诗中哪两句涉及“朱门”,将其写出即可。

参考答案: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这首诗中,诗人通过鹦鹉的际遇表达了怎样的愿望?

请简要回答。

答:

解析:

诗歌中的思想情感可以直接体现,也可以间接体现。

本诗通过写鹦鹉的际遇间接体现了诗人的情感。

如人对鹦鹉“剪翅”“深藏”等象征着统治者对人的自由的扼杀、对人性的摧残,体现了诗人对像鹦鹉一样的人的同情和对自由的呼唤。

参考答案:

①希望统治者尊重人的天性,不要以爱护的名义对人加以摧残;②希望统治者给予像鹦鹉一样的人自由的生活。

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

(2)题。

点绛唇 春愁

[宋]赵鼎①

香冷金炉,梦回鸳帐馀香嫩。

更无人问,一枕江南恨。

消瘦休文②,顿觉春衫褪。

清明近,杏花吹尽,薄暮东风紧。

[注] ①赵鼎:

南宋政治家、词人,宋高宗时的宰相。

②休文:

沈约,字休文,南朝文学家,后有“沈约瘦腰”之说。

(1)“梦回鸳帐馀香嫩”中的“嫩”字用    的手法写出了馀香    的特点。

参考答案:

通感(比喻) 若有若无(幽微)

(2)赏析这首词下片的艺术特色。

答:

参考答案:

①化用典故。

“消瘦休文”,即借用“沈约瘦腰”的典故,含蓄表达春愁,丰富作品的内容。

②夸张手法。

“顿觉春衫褪”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词人“消瘦”的程度。

③后三句以景结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明写眼前之景,暗含的却是担忧明日春色将逝之情。

④“紧”字富有表现力,既写出了东风紧吹的力度,又写出了词人守住春色不放的深情。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

(2)题。

晚归山居

[唐]刘沧

寥落霜空木叶稀,初行郊野思依依。

秋深频忆故乡事,日暮独寻荒径归。

山影暗随云水动,钟声潜入远烟微。

娟娟唯有西林月,不惜清光照竹扉。

(1)颔联中“频忆”和“独寻”分别表达了诗人    和    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思念故园 孤寂惆怅

(2)赏析后两联的艺术手法。

答:

参考答案:

①以声衬静(衬托、反衬),晚钟的声音悠远而渺茫,从茫茫雾霭中传来,以有声衬无声,描绘出傍晚时分山中的宁静寂寥。

(或视听结合,颈联从视觉角度描写山影随云水而动,从听觉角度表现钟声悠远而微茫,以此感受到了山中景色的宁静寂寥。

)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借茫茫的雾霭,稀疏的叶片,黯淡的山影,渺茫的钟声,清冷的月色等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孤独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

(2)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①

[唐]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注] ①这首诗是诗人与友人裴迪相酬为乐之作。

②接舆:

春秋时“凤歌笑孔丘”的楚国狂士。

这里诗人以接舆比裴迪,以“五柳先生”自比。

(1)诗的首联和颈联描写山水原野的深秋晚景,主要采用    手法,勾勒出一幅        的山水画。

参考答案:

动静结合 幽静而富有生机(和谐静谧)

(2)结合颔联和尾联简要分析诗人的情感。

答:

参考答案:

①抒发了闲居之乐。

颔联,诗人倚杖临风,听晚树鸣蝉,安逸潇洒。

尾联以陶渊明自况,表达了超然物外的情致和闲居的乐趣。

②表达了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诗人将友人比作接舆,醉酒狂歌,高度赞扬了裴迪的狂士风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