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的合理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1585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学案的合理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导学案的合理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导学案的合理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导学案的合理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导学案的合理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导学案的合理设计.docx

《导学案的合理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学案的合理设计.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导学案的合理设计.docx

导学案的合理设计

导学案的合理设计

阅读提示:

本文《导学案的合理设计》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导学案设计的原则与方法;二是导学案设计应注意的问题;三是导学案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导学案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为什么积极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理念得不到落实?

为什么脑子要进行改革、创新,可脚步却停留在老地方?

原因就是没有一个贯彻落实这些思想观念的教学结构模式。

因此,作为课堂教学基础工程的备课工作,就必须以备教为主改为教学结合,以备学为主。

在教案设计上必须留有学生活动的空间,最后的教案是在课堂上,是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完成的。

因而导学案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导学案的设计应注意哪些方面呢?

㈠“教案”和“导学案”的不同内涵

1、“教案”是教师认真阅读教学大纲和钻研教材后,经过分析、加工、整理而写出的切实可行的有关教学内容、教材组织和讲授方法的案例。

“教案”体现的是教师的意志,是为“教师的设计”。

它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如何。

2、“导学案”是在教案的基础上,为了激发学生参与意识,调动其积极性,开启他们的智慧,发展他们的能力,从而设计的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的一系列的问题探索、要点强化等全程学习活动的案例。

3、“导学案”体现的是“学生的意志”,是为“学生的设计”。

 它的着眼点与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求得创新和发展。

㈡导学案的思想内涵

1、体现当代知识观的基本思想。

⑴传统教育认为,知识的学习就是个体对知识客观意义的外部接受,因而具有机械绝对确定封闭的特点。

⑵当代知识观认为,知识的获得既是一个积极的内化的过程,又是一个主动生成的过程,同时又是师生围绕教材开展对话进行视界融合而形成新的意义的过程。

⑶导学案的设计就是建立在这一理论基础上的。

它改变了以往把知识看作是一种简单的移植。

①要求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做到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从而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扩展。

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参与,积极探索,合作互动。

②让学生与隐退于教材背后的作者、编者,与活跃在教学舞台上的教师,与其他同学不断地进行多种经验交流对话,从而拓展了教材的可能空间。

2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⑴传统的教学观念只强调教师的主导行为,并且主要是“教的行为”,学生听讲,记笔记,作业虽是“学的行为”,但大多为被动的接受,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

在我们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学习——并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中移植到学生的头脑中去。

现代教育教学论,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⑵导学案的设计就是要改变学生原来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让学生“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不要只是跟在后面跑,自己没有主动性”。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自由发言,成为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教师可以允许学生对问题有不同于教参、权威的见解,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3 、符合素质教育要求。

⑴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强调学生智能和个性的发展。

传统教育已不能适应这一要求和潮流。

为此,新课程课堂教学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改革的核心。

⑵导学案的设计注重营造一种宽松、生动、活泼的支持性氛围。

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民主、理解、尊重、赏识的人际关系。

①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如何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一系列学习活动,把课堂教学看作是一个教师引导下自主发现和不断创新的过程。

设计课堂教学时,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

②问题设计科学安排,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启发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

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观点和见解,导学案的设计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又满足每个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敢想敢说敢做的氛围中,通过思维的相互碰撞,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㈢导学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1 、“学教合一”,突出学生主体性。

导学案设计首先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素质教育以完善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习惯、方法、知识、文字运用的能力与技能、思维模式、自主能力为根本目的。

其中最主要的是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

导学案在设计教师教的同时,要突出学生学的内容,教师在教法中要融合学法指导,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

2 、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同时,知识传授应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连贯性的特点。

在设计和实施导学案时,我们需要在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与解决实际问题中所获知识的随机性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和平衡,基于整体课程与知识结构的系统性来设计问题,做到课时教学服从单元教学的要求,单元教学服从整体教学的要求。

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弄清知识的新旧联系,做到由旧知带动新知,由熟入生, 如此,学生在各种各样的彼此相互联系的中, 既加强了对旧知的巩固,又引导了学生对新知的渴求。

3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我们常常不自觉地以教者的认识规律来取代学生的认识规律,从而违背了主体教学原则。

因此,导学案的设计,必须是在了解学生的学业状况,设计符合学情的问题、方法,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结构,确定课堂教学过程。

要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必须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认知发展规律,以学生易懂易会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才具有科学性、现实性,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才能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观念。

4、 遵循教学过程中的多边互动原则。

交往教学论认为,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合作互动过程。

如果没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教学过程就会流于形式,教学任务就难以真正落实。

现代教育思想倡导的教学方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活动论,而是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

导学案的设计应体现这一教学思想,做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甚至教师之间的多边互动。

利用导学案使学生之间展开讨论,师生之间展开交流,教师之间探讨经念,形成一个多边的信息交流网络,体现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㈣导学案的设计的基本要素

1.学习目标。

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让学生明白掌握哪些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2.重点难点。

它能提醒同学们要着重掌握的问题,明确本课学习的着力点,激励学生想方设法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3.知识结构。

用网络填空的形式来展现知识系统,便于直观了解本节课应掌握的知识内容。

4.学法提示。

引导学生面对新知识或难点问题该怎么想、怎么做。

㈤导学案设计的基本环节

一份完备的导学案少不了目标设计、问题设计、情境设计、教法学法设计等,这些也就构成了导学案的基本环节。

1 、目标设计。

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要完成其特定的学习任务,每堂课的组织教学就应有特定的教学目标。

如果没有了目标,一堂课将是一盘散沙,不知所云;一篇课文将会分解得支离破碎,不知所终。

所以,目标的定位非常重要,设计时要从语文学科本身特点出发,根据语文总体教学要求、单元教学安排,到与这篇课文、这3课相关内容的教学目标来为这篇课文、这节课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力求在课内完成,目标设计在符合总体要求的同时,做到切合实际,切合学情。

要少而精,不要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

2 问题设计。

《美国2016计划》中提出:

问题解决作为学校教学的核心,应当在各年级把学生引进问题解决中去,教学过程应当围绕问题解决来组织,教师应当制造一种使问题解决得以蓬勃发展的课堂环境。

“导学案”本身就是一份引导探索型的学生学习提纲,设计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也是导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

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依据学情,精心构建问题链。

问题的设计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要通俗明白而准确,同时又要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要设置坡度,难易得当,统筹兼顾,循循善诱,拾级而上。

3情境设计。

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境当中进行的。

创设一定的情境,就能使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从而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课堂教学设计要特别重视情感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因此,情境设计是导学案的必备工作。

教师通过详细钻研教材,依据学习内容,把握课堂学习环节,适时、恰当地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将抽象的知识化为具体的形象,让学生通过想象的翅膀,“身临其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如介绍背景知识,引入现实生活,使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恰当的体态动作,或借助各种媒体手段,通过创造浓厚的情境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从而有效地将语文与生活实际、与学生的体验融合起来,成为“活语文”。

4 教法与学法设计。

导学案不仅要设计教师如何讲,还要设计学生如何学,只有把教师讲的最优化和学生学的最优化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因此,教法与学法设计便成为设计导学案的重要工作。

设计时应从教学内容和学情出发,在教法与学法的最优化方面动脑筋,下工夫,精心设计。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留给学生“动”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读、主动说、主动议、主动练,指导学法,使学生会读、会说、会议、会练,授之以法,通过灵活点拨、启发指导,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紧密结合起来。

㈥导学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导学案各板块的内容要求如下:

1、学习目标:

表述要明确、具体、可测。

行为主体是学生。

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及表现程度不能缺。

学习目标依据本学科《课程标准》和学情制定。

【学习重难点】根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具体学情等因素统筹兼顾,分别确定重点和难点。

2、学法指导:

呈现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层次性与指导性。

【知识链接】提供给学生学习本节课的铺垫知识,相当于“引桥”、“拐杖”的功能。

如本节课内容简单,学生理解本节课内容无障碍,此板块可省略。

3、自主学习:

本板块主要解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学法等内容设,计要控制难度,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4、合作探究:

本板块内容一般应是2人以上合作才能完成的问题。

要求问题情境化、问题探究化。

通过本板块设计,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之目的。

本板块内容是集体备课讨论的重点,要求教师务必依据学习目标、吃透教材。

探究的问题要控制数量。

(注:

问题层次化、问题探究化、问题情境化,建议教师将问题通过具体活动的方式呈现)。

5、整理学案:

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框架,培养能力,升华情感。

【达标测评】要依据学习目标设计,精选精编练习,难度适中,数量适当,体现梯度,照顾不同学习水平层次的学生,要求当堂完成。

二、导学案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㈠要重视学情的分析,根据学情来确定学习目标。

各班的学习情况是不一样的,在编写导学案时要分析好各班的学生情况,根据各班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学习目标。

㈡要加强学法指导。

不同的内容给学生以不同的指导方法。

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让学生掌握知识。

在编写格式上不能搞千编一律的。

㈢要精心设计好“学习过程” 。

“导学案”的“学习过程”通常是由四部分组成:

自主预习;合作、交流、探究;巩固;教学反思。

1、“预习”部分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或其他学习资料解决本堂课的物理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等,了解和夯实基本内容。

“合作、交流、探究”部分主要是根据课本所涉及的物理知识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精心设计的问题,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通过课堂教学来解决问题,以达到“导学案”上所设定的学习目标。

问题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要善于给学生“架梯” ,比如把大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或在学生回答时给一些适当的提示。

要本着素质教育“面向全体性”的原则,不遗漏“学困生”。

因此,要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究自己有能力解决的问题,以此获得一种成就感,从而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并设计一些易做又能解决物理现象的小实验,最重要的是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起来,激发和激活他们学习物理的愿望和兴趣。

实践证明,学生有了兴趣,才会自觉地花时间、下功夫、动脑筋,积极地去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去学习;有了兴趣,才能感受到“学有所乐”,达到“学有所获” 。

3、“巩固”部分主要是针对课堂研讨的内容来设计一些课本内容有较大联系的小实验、小操作和典型习题让学生能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自主地解决问题,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课堂时间较紧,这部分内容也可放在课外完成。

4、“教学反思”可分为教师反思与学生反思两种形式,教师可写这节课后自己哪些收获、启示,三言两语,只要有心得,就可写,养成习惯,受益无穷。

作为学生也可就这节课自己的得与失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久而久之,既可积累学习经验,又能提高写作水平和教与学的

㈣在设计导学案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问题

1、导学案中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主动探究。

2、在导学案设计中要考虑学生是主角,通过学案创造“人人都思考、人人都参与”的机会,还课堂与学生。

并且,问题的设计要有启发性。

3、导学案问题要有坡度,要考虑每个学生认知水平的层次。

4、导学案要突出交互参与,实现师师、师生、生生之间互动,形成有序、良性的循环,共同享用信息资源,以实现传统与现代教学的结合。

5、课堂中导学案的使用还要与课堂紧密联系起来,让他发挥"自学"的作用,课堂效益才能真实地有所提高.

三、导学案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导学案设计是备课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是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它有赖于上课这一中心环节,而上好一节课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关键。

要提高教学质量,确保上好课,就必须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备好课,这是上好课的前提。

目前,备好课的外在表现在于是否设计出一套高质量的、符合教学实际的教案和导学案。

㈠教案与导学案

1、备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策划和总设计,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将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课堂教学内容的过程。

当今实施新课程,贯彻新理念,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和转变教学方式。

传统备课表现形式为教案,其核心为“教”,包括三方面内容:

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

它的缺陷在于过分强调“教”的过程和教师在课堂的主导地位,忽略了学生是课堂主人这一理念,导致“教师厌教,学生厌学”。

2、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课堂理念,给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新挑战,于是新的备课模式——“导学案”应运而生。

导学案以学生的“学”为核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突出教师由“教”转变为“导”的角色。

可见,设计好导学案是上好课的首要前提。

㈡当前导学案存在的问题

导学案作为课堂教学实施的前沿阵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导学案的要求越来越高。

但不少教师对导学案的认识偏颇,甚至走入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误区一:

“样板式”的导学案。

拘于模式,缺乏创新。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各校往往根据年级和学科分成集体备课小组,由教学中的骨干教师充当组长。

而组长往往是学科教学中的带头人,在教师中有一定的威望和地位,因此,在导学案设计中,格式、内容往往由组长说了算,成了组长唱“独角戏”。

其他教师应付了事,很少发表自己的主见、提出自己的看法。

导学案由组长一人把持和“垄断”,组长包办了其他成员的思想,抹杀了其他教师的创造精神和智慧,使导学案形成了固有的模式,缺乏改革和创新。

2、误区2二:

“电子化”的导学案。

学校为了减轻教师的负担,实现高效的课程资源交流,普遍设置和利用现代化信息网络,于是出现了各位任课教师分头“在线查找”,他们将网页中与教材相匹配的导学案下载下来,在此基础上稍作修改作为自己的导学案,没有取舍,不加选择的把网上的资料囫囵吸收。

这种“现代化”的方法,违背了教师设计导学案的初衷,没有了教师的共同参与和讨论,缺少了教师心灵的碰撞和智慧的结晶,不能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实际和思维水平,这样的导学案成了“拿来主义”,缺乏创新,有名无实。

3、误区三:

“嫁接”的导学案。

个别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虽没有照抄现成的学案,却“借鉴”了往年的备课本,将旧备课复制在新导学案上,“换汤不换药”,没有任何创新。

尽管教师对重复课程有更多的教学经验,但时代在前进,知识在更新,最主要的是教学对象已经完全不同于过去。

作为教师,再设计导学案是要因时、因人,不断的更新知识,改进教学方法。

像这样一劳永逸的导学案,很容易使教学变得因循守旧、循规蹈矩。

4、误区 四:

“克隆”的导学案。

教师设计导学案不是去认真钻研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要点,不是去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实际,而是舍本逐末,把别人的导学案一字不差的照搬下来,复制他人劳动成果,丝毫没有自己参与的成分。

所写导学案成了文字搬家,有的拿出版社出版的现成的导学案“一抄了之”。

这种设计方式不利于因学定教和因材施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不利于严谨治学的良好教学风气的形成,更不利于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5、误区五:

“走秀”的导学案。

导学案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学法、备学习过程、备达标习题等,是授课的前提准备。

可是有些教师为应付各种检查,或为了在评比中获奖,面对教材和教学参考,直接写出了优秀的“导学案”,由于这样的备课不重过程,只重结果,教师没有进入真正的设计状态。

这样的导学案其效果不会起到导学案应有的作用。

㈢走出导学案设计误区的对策

教师设计好导学案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好的导学案可以为学生学习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忽视导学案,则不仅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还容易使学生在学习上南辕北辙,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所以教师设计导学案务必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 在“备教材”上做足文章。

 导学案的核心内容是怎样“学教材”,教材作为“教”和“学”的中介,是导学案的核心内容,要着重解决好这几个问题:

①明确学习目标、任务和要求;②突出重点,抓住关键;③注重研究难点和突破重点;④明确教材体系和内容主次;⑤设计合理的达标练习和随堂延伸。

2.在“备学生”上下功夫。

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分析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需要、学习环境、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思维特点、生活经验、个性差异、认识规律等。

导学案设计最忌讳的就是不问对象,“对牛弹琴”者本身就是不高明的。

3.查阅资料和汲取教学经验。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认真查阅与本节教学有关的资料,包括网络资料,编写导学案可以事半功倍,但要注意的是,不要简单的采取“拿来主义”,要对所收集的材料善于舍取,材料不再多,而在于精妙与恰当。

4.设计学习过程。

这是导学案的主体部分,也是教师耗费精力最多的部分,虽然不同课型课堂学习的步骤不同,但一般包括:

①导入环节:

开场白或开场活动、游戏;②预习热身环节:

自主学习;③学习展示环节:

合作探究;④巩固练习环节:

当堂达标;⑤结语环节:

反馈、反思。

5.在“备练习”上精心设计,有的放矢。

达标练习是导学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紧密围绕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做到有的放矢,注重方式的灵活多样。

忌练习题量偏大,忌题型单调、缺乏层次,忌只练不纠正这一错误做法。

鉴于此,教师在实施导学案练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在学生做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巡视,及时获取练习的反馈信息。

②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要及时纠正并讲解。

③对练习中的学困生要个别辅导。

6.在“备作业”上精心挑选,难易适中。

布置课外作业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要适量,作业的重点应针对学生易错、易忽视的教学重点内容,作业要适度,要有层次性,做到难易适中。

7.导学反馈、反思。

一个好的导学案既要体现对学习过程的良好预见,又要体现对学习过程的深刻反思。

这一环节看上去不是导学案本身的内容,但它是完善这一轮导学案及做好下一轮导学案的重要衔接,不可忽视。

㈢导学案设计的两点建议

1、新课程提出的“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要求导学案设计应面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实际、生活经验等,只有去大胆实践、努力探索、积极创新、勇于改革,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焕发勃勃生机,才能真正体验新课程改革带给我们的快乐。

3、设计好导学案务必要努力做到“三常”:

“常设计常钻研”,“常设计常修改”,“常设计常补充”。

尤其是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要求教师必须像蜜蜂酿蜜一样,不辞辛苦,不断往返于课堂和知识海洋,从中汲取、储存、输送“蜜”源。

只有这样,教师讲课时才能做到左右逢源,条理清晰,游刃有余。

学生才能快乐轻松,触类旁通,心神领会,才能真正做到教师的诲人不倦,学生的学而不厌。

不同的内容给学生以不同的指导方法。

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让学生掌握知识。

在编写格式上不能搞千编一律的。

㈢要精心设计好“学习过程” 。

“导学案”的“学习过程”通常是由四部分组成:

自主预习;合作、交流、探究;巩固;教学反思。

1、“预习”部分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或其他学习资料解决本堂课的物理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等,了解和夯实基本内容。

“合作、交流、探究”部分主要是根据课本所涉及的物理知识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精心设计的问题,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通过课堂教学来解决问题,以达到“导学案”上所设定的学习目标。

问题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要善于给学生“架梯” ,比如把大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或在学生回答时给一些适当的提示。

要本着素质教育“面向全体性”的原则,不遗漏“学困生”。

因此,要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究自己有能力解决的问题,以此获得一种成就感,从而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并设计一些易做又能解决物理现象的小实验,最重要的是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起来,激发和激活他们学习物理的愿望和兴趣。

实践证明,学生有了兴趣,才会自觉地花时间、下功夫、动脑筋,积极地去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去学习;有了兴趣,才能感受到“学有所乐”,达到“学有所获” 。

3、“巩固”部分主要是针对课堂研讨的内容来设计一些课本内容有较大联系的小实验、小操作和典型习题让学生能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自主地解决问题,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课堂时间较紧,这部分内容也可放在课外完成。

4、“教学反思”可分为教师反思与学生反思两种形式,教师可写这节课后自己哪些收获、启示,三言两语,只要有心得,就可写,养成习惯,受益无穷。

作为学生也可就这节课自己的得与失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久而久之,既可积累学习经验,又能提高写作水平和教与学的

㈣在设计导学案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问题

1、导学案中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主动探究。

2、在导学案设计中要考虑学生是主角,通过学案创造“人人都思考、人人都参与”的机会,还课堂与学生。

并且,问题的设计要有启发性。

3、导学案问题要有坡度,要考虑每个学生认知水平的层次。

4、导学案要突出交互参与,实现师师、师生、生生之间互动,形成有序、良性的循环,共同享用信息资源,以实现传统与现代教学的结合。

5、课堂中导学案的使用还要与课堂紧密联系起来,让他发挥"自学"的作用,课堂效益才能真实地有所提高.

三、导学案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导学案设计是备课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是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它有赖于上课这一中心环节,而上好一节课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关键。

要提高教学质量,确保上好课,就必须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备好课,这是上好课的前提。

目前,备好课的外在表现在于是否设计出一套高质量的、符合教学实际的教案和导学案。

㈠教案与导学案

1、备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策划和总设计,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将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课堂教学内容的过程。

当今实施新课程,贯彻新理念,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和转变教学方式。

传统备课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