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讲稿解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14363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8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摄影》讲稿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摄影》讲稿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摄影》讲稿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摄影》讲稿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摄影》讲稿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摄影》讲稿解读.docx

《《摄影》讲稿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影》讲稿解读.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摄影》讲稿解读.docx

《摄影》讲稿解读

摄影

 

一、照相机的结构

(一)、镜头

1、镜头成像原理

  镜头由透镜构成,物体在底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象。

  复式镜头由许多凸、凹透镜组成,其中的凹透镜,用于校正镜头在成像上的各种像差、色差。

缺点(举例说明)。

其透镜数由单片弯月形透镜发展到十几片透镜,总体作用相当于一个优质凸透镜。

         

S

         FF

          O S`

                              f     

 

2、镜头的焦距  (图一)      (图二)

  由无限远处(U30M)射来的平行光线经镜头折射,在主轴上会聚成清晰的一点(即焦点(F)),该焦点到镜头中心的距离叫焦距。

镜头焦距的长短和成像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

A 

  长,成像大,  FB`

           B

 短,成像小.                         

A`

A

                            F B`                                                                          

                      B             

A`

拍摄底片尺寸大的相机,长,

拍摄底片尺寸小的相机,短.

3、镜头的口径与光圈系数

 镜头通光量与其口径和焦距有关(以“房间照度与窗户大小,房内深度有关”

来说明)

  镜头口径越大,焦距越短,其通光量越大.

  镜头的感光力以系数(又叫光圈系数)表示

焦距

系数=

光束直径

  举例:

(1)=50MM,D(MAX)=25MM,系数=2,表示最大通光量.

    

(2)=50MM,D1=12.5MM,系数=4,表示最大通光量是该通光量的2倍,两者相差一级光圈.

  系数越大,镜头感光力越弱.

  利用光圈装置(由十几片钢片组成),使镜头的通光孔也能随光线强弱变大或变小,犹如人眼的瞳孔的作用.

  通光量与系数的关系:

系数 

2

2.8

4

5.6

8

11

16

22

32

通光量

1

1/2

1/4

1/8

1/16

1/32

1/64

1/128

1/256

各种相机因档次或设计不同而拥有不同的最大或最小光圈.一般来说档次高的相机,其最大光圈也大.

4、镜头的视角

  与人的眼睛一样,镜头的摄视范围是有限的,其视角的大小与镜头焦距和底片尺寸有关.

  越短,底片尺寸越大,则视角越大.(普通镜头(50MM)的视角大约是50)

(二)快门

  快门是用来控制感光片感光时间的装置.快门开启时间越长,感光量越多.

  作用:

(1)正确控制感光量,

    

(2)抓取动体的瞬间动作,保证动体影像清晰.

  单位:

秒.

  相机设定的快门有:

1/2000,1/1000,1/500,1/250,1/125,1/60,1/30,1/15,1/8,1/4,1/2,1,2SB门

  B门:

按动快门钮就开,松手就关.

  快门种类:

 1、机械式:

以机械控制暴光。

 

(1)镜中快门:

位于复合透镜中间.

 

(2)焦平快门:

位于机身后壁感光片的前面,接近焦点的平面.(此类照相机使用闪光灯摄影时,应将快门设于“X”档或使快门速度等于或慢于1/60秒。

 2、电子式:

利用电子线路来控制照相机快门的开启时间,以自动适应被摄对象的亮度条件。

它在镜中快门和焦平快门中均有应用。

(三)测距器(对焦器)

在拍摄景物时,有时拍近景,有时拍远景,必须根据被摄景物的远近来调整镜头与感光片之间的距离,以便获得清晰的影像。

1、连动测距式----利用由两孔进入的光线合二为一的原理,以测出正确的距

离。

这类照相机的测距器与镜头的伸缩能连动。

测距时,以镜头伸缩来自动调节距离,并以物体的虚实两影的重合或分离为依据(两影重合时表示距离已经调正确),或采用截影的方法(当物影被测距器中的横线分成上下两截而又错开时,即表示距离尚未调准,要使影像清晰,就须转动镜头筒子,直到上下两截物影接合为止)。

2、

反光式

无论是双镜头或是单镜头的反光式照相机,都

是一个镀银的反光镜,与镜头成45°角,由此

把影像反射到装有磨砂玻璃的取景器上,当伸缩

镜头调节距离时,磨砂玻璃上的影像就逐渐由模

糊变为清晰。

右图是单镜头平视反光式照相机的光路图。

3、后部磨砂玻璃测距(照相馆静物摄影用)

4、目测式(略)

5、电脑测距----由电脑控制,采用超声波自动测距。

(四)取景器----用来观察所拍摄景物的范围,并决定对景物的取舍和画面的布

局。

取景器观察的范围必须与感光片所拍摄的范围相同。

取景器有如下几种:

框形式、光学直透式、反光式、磨砂玻璃取景式。

(五)卷片装置(略)

(六)暗箱和机身(略)

(七)其它装置

1、闪光连动装置

2、自拍

3、测光表及照相机测光

二、照相机的类型

这里只介绍常用的35MM小型照相机,它有连动测距式和反光式两种,使用35MM电影胶片。

优点:

体积小、分量轻、携带便利、每卷有36张(36×24MM2底片)、标准镜头焦距短、景深范围长、最高暴光速度达1/1000秒以上、可更换各种镜头以适应各种需要、有效口径较大、感光力强。

缺点:

使用闪光灯时不能使用过高速度(T≥1/60秒)、在拍摄高速动体时有变形视像。

三、照相机附件

(一)镜头

1、广角镜头

其焦距比标准镜头的短而视角范围大。

在同一距离与标准镜头拍摄同一物体时,虽然成像小,但拍摄范围广。

它可以在较近距离内拍摄景物的大场面或全景(35MM照相机的广角镜头的焦距有35MM、28MM、24MM等好几种规格)。

由于镜头距主体近,使主体格外突出,在表现景物的距离透视上差别较大。

2、望远镜头

有长焦距镜头和望远镜头两种,作用是一致的,它的效果与广角镜头相反。

于它的焦距长而视角范围小,在同一距离拍摄时,只能拍到标准镜头视角范围内的一部分景物(35MM照相机的望远镜头有75MM、90MM、135MM、210MM、500MM等多种规格)。

焦距越长,视角越小。

用望远镜拍摄的景物,在距离透视上的差别较小。

3、变焦距镜头

从性能上讲,它实际上是标准镜头、望远镜头和广角镜头的综合体,是一个“三

合一”镜头。

摄影者如果站在一个固定位置上,调好光圈和物距,只要改变镜头的焦距,便可得到不同的视角和成像大小不同的画面。

变焦距镜头的焦距变化是无级的(35MM照相机的变焦距镜头有28MM---70MM、35MM---70MM、35MM---135MM、70MM---210MM等多种规格)

(二)遮光罩

它一般由金属或塑料制成,是附加在镜头上的一个筒状罩子。

作用:

主要是防止四周光线在镜头面上出现反光,在拍摄逆光或侧光景物时,

有必要戴上它。

否则反光的结果容易在底片上出现光晕现象。

此外遮光罩还能挡掉一些风沙和雨雪,起到保护镜头的作用。

各种镜头都有专用的遮光罩,不能乱用。

(三)三脚架

1、介绍(略)

2、用途:

使用三脚架可作慢速度(1/25秒以下)或长时间的感光,或者进行

多次感光,以避免在拍摄时动摇,保证成像清晰,也可以用于自拍。

(四)快门线

它是安装在快门钮上用于开启快门的。

用途:

配合三脚架使用于长时间、慢速度感光或要求高的场合。

(五)偏振镜

使用时戴在镜头的前面。

作用:

能消除或部分消除场面的反光、抑制天空的明朗光线而把天空色调压低。

(六)近摄镜或半身镜

拍摄1M距离以内的文件或特写摄影时,加用近摄镜可使原镜头的焦距变短,视角变大,可结成清晰的大特写影像。

(七)多棱镜

将多棱镜戴在镜头上,可使一个物体结成多个影像。

四、使用照相机的基本常识

(一)使用照相机的注意事项

1、必须保持照相机平直,避免因水平线不直而导致景物倾斜。

照相机拍摄角

度过仰或过俯都会导致景物倾斜。

如:

角度过仰,会使人下巴宽大,前额变窄。

角度过俯,会使人下巴变尖,前额变宽。

2、必须持稳照相机

(1)按动快门时,不要用力过猛,应该徐徐下按。

(2)使用1/25秒以下快门时,最好使用三脚架。

(3)使用望远镜头时,由于镜头筒长且重,不易持稳,快门速度不宜低于1/60

秒,否则也应该使用三脚架。

3、测距要准确

4、拍摄近距离景物时,应使物距大于1M,否则物象会变形,即夸大了近大远

小的空间透视感。

如果拍人物肖像,会造成鼻大耳小的丑态。

5、使用平视取景照相机时勿忘记在拍摄时摘掉镜头盖。

6、在灯光下、逆光下和户外风雪天气时拍摄,必须戴上遮光罩。

(二)照相机的保护

1、携带和使用照相机时,严禁摔、挤、压、震。

2、必须保持照相机内、外的清洁,尽量避免镜头上落上尘土和水点。

为此必

须做到:

(1)照相机不用时,应戴上镜头盖。

(2)严禁用手帕或手摸、擦镜头。

(3)镜头表面落上尘土,应先用特制镜头刷刷掉,或用气皮球吹掉,除去脏物

后再用镜头纸擦净。

(4)镜头上若有指痕等油污,应马上擦掉,但不要干擦,应用镜头纸蘸上少许

酒精等溶剂去擦拭。

若镜头有水气、呵气等,应使其自己挥发。

3、照相机闲置不用时,宜放在凉爽、干燥处,照相机内最好放置防潮剂。

4、照相机不能骤冷骤热,否则会结露导致故障。

5、防止落水,若不慎进水,应立即打开修理,不得拖延。

6、照相机停止使用,不要上快门弦。

为此在日常使用照相机时,应最后一步

才上快门弦。

7、照相机使用后,应将距离调至“∞”处,变焦镜头应调至最短,以保护照相机镜头。

(三)摄影感光的操作步骤

1、构思与取景(选好被摄体,调节镜头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或旋动变焦镜头

以调节画面大小。

2、调好光圈和快门(根据感光片的感光速度和天气情况确定感光量的大小或

利用测光设备进行准确的测光。

3、测距

4、扳上快门

5、按下快门钮

五、摄影感光

照相机上的快门和光圈是用来控制感光片受光时间的长短和光线强度大小的装置。

当景物光线较暗时,光圈必须开大或延长快门的开启时间,以增加通光数量和受光时间;而当景物光线较亮时,光圈必须缩小或缩短快门的开启时间。

光圈和快门相互配合得如何,是摄影感光成败的关键。

在光线强度不变的条件下,使用同一种感光片,若光圈开大一级,而快门速度增大一级,则感光结果不变。

(如:

f/11、1/125S和f/8、1/250S以及f/16、1/60S的感光结果是一样的。

(一)影响感光的各种因素

1、感光片的感光速度

在同样亮度的光线条件下,使用感光灵敏的感光片(快片),可用较小的光圈

和较高的快门速度(慢片则相反)。

所以摄影前首先应看清楚感光片的感光速度。

常用感光度对照表(慢快)

中国感光标准GB

15゜

18゜

21゜

24゜

27゜

德国定(DIN)制

15゜

18゜

21゜

24゜

27゜

美国ASA制

25

50

100

200

400

俄国高斯特制

22

45

90

180

350

中速片指:

定21゜(DIN)或100(ASA)

从左向右,感光灵敏度增大,每向右移一格,感光度增大一倍,同样的感光速度下,光圈可减小一级。

如:

21゜或100(ASA)的感光片使用f/11、1/125S,则:

15゜或25(ASA)的感光片使用f/5.6、1/125S或f/11、1/30S

18゜或50(ASA)的感光片使用f/8、1/125S或f/11、1/60S

21゜或100(ASA)的感光片使用f/11、1/125S

24゜或200(ASA)的感光片使用f/16、1/125S或f/11、1/250S

27゜或400(ASA)的感光片使用f/22、1/125S或f/11、1/500S

2、光源对感光的影响

(1)光线照射方向的变化

同样是晴天朗日,由于阳光射向景物的方向不同,景物的亮度也不同。

通常遇到的有以下几种:

顺光、前侧光、侧光或顶光、后侧光和逆光,其亮度

依次减小,以顺光为标准,曝光时依次开大半级光圈。

举例:

顺光用f/16、1/125S,则前侧光用f/16--f/11之间、1/125S

侧光用f/11、1/125S

后侧光用f/11--f/8之间、1/125S

逆光用f/8、1/125S

(2)时间变化

一天中随时间的变化,太阳照射角不同,光线有强弱变化,景物的亮度亦不同。

举例:

如果中午用f/16、1/125S,则:

日出后、日落前2小时用f/11、1/125S

日出后、日落前1小时用f/8、1/125S

刚日出、刚日落用f/5.6、1/125S或更大的光圈

拍摄日出或日落,如需要细致地描绘景物,则应按景物的亮度感光;如需要拍摄

剪影照片,则应按天空亮度感光,有意使景物感光不足。

(3)天气变化

天气有阴晴的变化,景物也就有明暗的不同。

可将天气变化概括为四类:

A、晴天朗日-----蓝天白云,阳光照耀,物体投影明显,最亮。

B、薄云蔽日-----物体投影不明显,次亮。

C、阴云密布-----物体无投影,较暗。

D、重阴欲雨-----乌云四合,最暗。

以上四类天气曝光时光圈各差一级。

举例:

晴天朗日用f/16、1/125S

薄云蔽日用f/11、1/125S

阴云密布用f/8、1/125S

重阴欲雨用f/5.6、1/125S或更大光圈

(4)季节变化

一年四季交替变化,阳光照射到地面的角度不同。

夏季为直射光,亮度最大。

冬季为斜射光,亮度最小。

春秋季亮度介乎夏、冬之间。

两季之交的时间里,它们的光线又有相同的地方。

一般规律:

夏季、春秋两季、冬季之间的亮度各差一级。

举例:

如果夏季用f/16、1/125S,则春秋季用f/11、1/125S,冬季用f/8、1/125S

(5)地域变化

南方光线偏直线而光线强,北方光线偏斜射而光线弱,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

下,北方应比南方地区的感光标准要增加感光量。

一般来说,地理纬度每差15度时,感光应差半级到一级。

举例:

昆明:

f/16、1/125S;北京:

f/11、1/125S;哈尔滨:

f/8、1/125S

另外,地域高低也影响光线亮度。

如高山上空气稀薄,阳光被大气吸收得少,

所以高山上的光线亮度比平地要偏高些。

一般每升高1KM,要减少2级光圈。

3、景物本身的反光能力

景物的表面组织有粗糙和光滑之分,色调有深而灰暗和浅而明亮之别,周围环

境也有敞亮与阴暗的不同。

在同样的光线条件下感光,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1)表面光洁和色调浅淡的景物,反射光线的能力强。

如:

雪景、沙滩、海滨、

江河等,这些景物暴光时,要比普通景物适当地减少感光量。

(2)表面粗糙而色调深重的景物,其反射光线的能力弱。

如:

苍翠的树林、农

田水利建设工地、黑色的物体等,这些景物暴光时,要适当地开大光圈。

(3)有些景物,既有极亮部分,又有极暗部分,明暗差别较大,当处理这类景物暴光时,一般以主体部分亮度为主。

如明暗部分都要表现时,应按照中间亮度为标准使亮部和暗部都有所表现。

如果画面中亮部面积大,则应比中间亮度的标准减少一级光圈的感光量;暗的部分面积大,则应比中间亮度的标准增加一级光圈的感光量。

4、使用滤色镜对感光的影响(略)

5、感光举例:

标准:

夏季晴天,上午九时至下午三时,顺光,使用中速片21゜(100),在南方

某公园拍摄风景或人物活动,不戴滤色镜,测定的感光标准为:

f/16、1/125S。

附室外自然光曝光表(感光速度为1/125S)

景物

光圈

天气

海天云景

高山海滨

开阔景物

露天广场

阴影街道

背光全身

蓝天赤日

f/32

f/22

f/16

f/11

f/8

f/5.6

薄云蔽日

f/22

f/16

f/11

f/8

f/5.6

f/4

阴云密布

f/16

f/11

f/8

f/5.6

f/4

f/2.8

乌云四合

f/11

f/8

f/5.6

f/4

f/2.8

f/2

景物说明

山峰远岛普通云景遥远景物

江河远景飞机飞鸟雪地沙漠

开阔街道河沟岸舟田野广场

室外人物屋宇楼院树木园亭

半身团体侧面人像深色建筑

荫下人物近拍特写亭中廊下

六、室内自然光摄影(选学)

室内光线的变化较室外更为复杂,除上述影响感光的各种因素起作用外,室内光

线的亮度还常常受房屋高低,门窗的方向、大小和多少,墙壁色调的深浅和窗外近处有无树木、建筑物遮挡等条件的影响。

因此室内外的亮度可以差数倍、数十倍乃至百倍。

影响室内亮度的条件不能归纳出诸如室外光线变化的那种规则,所以室内感光比室外感光的掌握要难得多。

室内自然光的特点:

1、光线柔和但照明不均匀。

(向窗、背窗不同,离窗远近不同。

2、反差强烈。

(物体受光与不受光部分明暗对比十分悬殊,离门窗越近,这种反

差越大。

此时如不能两全其美,就只能按其主体物的亮度来感光。

有时也可令亮处感光过度,暗处感光充足,用显影时间缩小1/3---1/2的方法来处理。

3、亮度变化大。

(被摄体距离门窗的远近稍有移动,就会引起非常显著的亮度变

化。

注意:

在室内光线极为低暗的情况下,如拍摄静态或较为静态的景物,我们应尽量利用自然光的亮度,将照相机置于三脚架上,用慢速度来感光,此时只要感光合度,不但物体上影纹清晰,层次分明,且远近亮度均匀逼真。

除非不得已,我们才借助于灯光照明,此时总免不了前明后暗,亮度不匀和景物有浓重黑色投影等缺陷,从而使画面缺乏现场气氛和真实感。

室内感光情况复杂,要掌握它必须多实践,多总结。

室内自然光摄影感光参考表

户外天气

房屋条件

户外有强烈阳光

户外有明亮阳光

明朗天气

阴暗天气

白色墙壁有二扇以上窗户

1/15秒

1/8秒

1/4秒

1/2秒

白墙只有一扇窗户

1/8秒

1/4秒

1/2秒

1秒

浅灰色墙只有一扇窗户

1/4秒

1/2秒

1秒

2秒

深色墙有二扇以上窗户

1/2秒

1秒

2秒

4秒

条件:

ASA100,光圈f/5.6,冬季上午九时至下午三时。

七、高速动体摄影

在摄影中绝大部分题材都处于运动状态之中,如握手、交谈、劳动等,使用常用的1/125S或1/60S可应付自如。

但拍摄高速动体则不适合,此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光圈,快门的组合,不致使物体的结像出现移动和模糊现象。

影响快门速度的选择的因素:

1、动体本身的速度

人赛跑和赛马都属于高速动体,但后者更快,选择适当的快门,同时又能做到尽

量小的光圈,加大景深,扩大供动体进退的控制区域,获得清晰的影象。

一律以较高快门速度来简单处理,是不能获得理想效果的。

2、与动体间的距离

距离动体近,快门速度高;距离动体远,快门速度慢。

3、使用镜头的焦距

镜头焦距长,其成象大,犹如缩短了与动体间的距离,所用快门速度要高。

4、照相机与动体方向所成的角度

0°,45°,90°各差一级快门。

如:

0°用1/125S,45°用1/250S,90°用1/500S

这几点应综合起来考虑,有时也可以使用一般快门速度(1/125,1/60),应用追随法拍摄,结果被摄动体清晰,背景模糊,给人以风驰电掣的感觉。

动体摄影选用快门速度参考表

照相机与动体相距15M,镜头焦距5cm

45°

90°

步行2.5M/S

1/15S

1/30S

1/60S

自行车赛7.5M/S

1/30S

1/60S

1/125S

赛马15M/S

1/60S

1/125S

1/250S

汽车、火车30M/S

1/125S

1/250S

1/500S

在上表基础上,照相机与动体相距近一半时,快门应提高一级,相距远一倍时,快门速度可放慢一级。

镜头焦距为10cm,快门速度应提高一级。

八、景深

要得到清晰的象,必须向被摄物体进行调焦(测距),如果调焦正确,物体就能在感光片上结成很清晰的影象,但是有时抢拍照片,要在短时间内准确调焦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有把握地拍出清晰的相片,就要了解摄影中景深的原理和用途。

(一)景深与焦距

摄影时,向某一物体调焦,即在该物体前后形成一个清晰区,这个清晰区称为景深。

凡在这个区域内的物体,皆能造成清晰的象。

这样便能给工作带来方便。

(二)决定景深范围的因素

1、光圈口径对景深的影响:

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2、镜头焦距对景深的影响:

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3、物体距离对景深的影响:

物距越大,景深越大。

(三)景深的选择

1、长景深的用途

需要大范围清晰的时候及新闻拍摄人物的走动、工作、劳动场景及清晰的背景。

(动体或大场面)

说明:

景深过大,照片处处清晰即等于“没有焦点”,这样的照片在主体的表现上是不成功的,缺乏层次和空间深度感,显得平淡乏味,在艺术上是不可取的。

所以不能一味追求长景深,要“长”也要长得合理。

2、浅景深的用途

拍摄特写镜头或人像照片时使用浅景深,画面上的主体就会在模糊的背景衬托下更为鲜明。

3、调焦的重要性

利用景深可造成一个或大或小的清晰区,但区内景物在清晰程度上是有差别的,照片经放大后就容易显露出这种问题,所以不能忽视调焦的重要性,以保证主要景物获得最大的清晰度。

(四)超焦距

当镜头聚焦在无限远时,位于无限远的物体会聚成清晰的象,同时在有限距离某一点上的物体也能达到清晰的标准,再近的物体就模糊起来,那么这个物体所在的位置叫做景深的近界限。

定义:

从景深的近界限至镜头间的距离称为超焦距。

超焦距越小,景深越大。

1、决定超焦距的因素

(1)光圈口径的影响(光圈越大,超焦距越大,光圈每开大一级,超焦距增加

倍。

(2)焦距的影响(焦距越大,超焦距越大)

2、超焦距的应用

在实际工作中,利用超焦距可以充分发挥景深的潜力,进一步扩大景深范围。

景深扩大的限度恰恰等于1/2超焦距。

应用超焦距增加景深的方法,就是把向无限远调焦改变为调焦在超焦距上。

举例:

某级光圈的超焦距为10M,调焦在无限远上,景深范围为10M至无限远。

如果改变调焦方法,把调焦点对在超焦距(10M)上,则从镜头前5M起直至无限远都是清晰范围,这样景深就增加了1/2超焦距。

九、闪光灯摄影

(一)感光指数

感光指数是指闪光灯在瞬间内所发出的光亮强度。

万次闪光灯的感光指数是闪光摄影感光的主要依据。

它一般都标志在电源箱上或灯柄上,感光摄影所用的光圈系数可用下式计算出来:

感光指数

f系数=

闪光灯至被摄体之间的距离

万次闪光灯的闪光速度在1/1000秒以上,比一般的镜中快门的最高速度还要快,

因此,不管使用的快门级数是快还是慢,在光线较暗,以万次闪光灯为主要光源的情况下,感光片所承受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