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药及清创缝合术手术学预习材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1364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6.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换药及清创缝合术手术学预习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换药及清创缝合术手术学预习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换药及清创缝合术手术学预习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换药及清创缝合术手术学预习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换药及清创缝合术手术学预习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换药及清创缝合术手术学预习材料.docx

《换药及清创缝合术手术学预习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换药及清创缝合术手术学预习材料.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换药及清创缝合术手术学预习材料.docx

换药及清创缝合术手术学预习材料

第五章换药及清创缝合术

第一节换药术

换药又称更换敷料,包括检查伤口、除去脓液和分泌物、清洁伤口及覆盖敷料。

换药是预防和控制创面感染、消除妨碍伤口愈合因素、促进伤口愈合的一项重要外科操作。

【学习目的和要求】

(1)掌握换药术的目的及适应症。

(2)掌握清洁伤口换药术的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3)掌握拆线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操作方法。

(4)掌握引流物的种类、引流物的使用原则以及拆除的注意事项。

(4)了解污染、感染伤口的换药。

【换药器械及敷料】

包括换药所需要的器械和敷料。

无菌治疗碗两个,盛无菌敷料;弯盘1个(放污染敷料);镊子2把;剪刀1把;备酒精棉球、干棉球、纱布、引流条、盐水,优锁或氯亚明棉球,胶布等。

另外有些伤口可能需要持物钳、长镊、血管钳、探针、手术刀、持针器、缝线、纱条、棉垫、绷带、棉签、胸腹带、治疗单、松节油、普通剪刀及污物桶等。

【换药方法】

换药前应事先了解伤口情况,以便按伤口情况准备应用的器械、敷料及药品等,避免浪费和临时忙乱。

换药者穿戴好衣、帽和口罩,洗手后准备换药物品。

一般常规换药物品包括换药碗两个,一个盛放无菌纱布及油纱布条等干敷料,另一个盛放碘伏棉球、酒精棉球或湿纱布等湿敷料;弯盘一个,盛放从创面上取下的敷料、引流物和换药时用过的棉球、敷料等污秽物。

换药镊两把(有齿、无齿各一把)。

有时根据伤口创面的具体情况,还要准备引流条(管)、无菌剪刀、探针和必须的外用药、绷带、腹带或宽胶布等。

(一)一般伤口的换药

(1)换药术的目的:

为观察伤口,清洁伤口,去除伤口内异物或坏死组织,促进伤口的愈合。

(2)换药术的适应症:

a.术后无菌伤口,如无特殊反应,3-5天后第一次换药。

b.感染伤口,分泌物较多,每天换药1次。

c.新鲜肉芽创面,隔1-2天换药1次。

d.严重感染或置引流的伤口及粪瘘等,应根据引流量的多少决定换药的次数。

e.烟卷引流的伤口,每日换药1-2次,并在术后12-24小时转动烟卷,并适时拔除引流;橡皮膜引流,常在术后48小时拔除。

f.橡皮管引流伤口2-3天换药,引流3-7天更换或拔除。

(3)清洁伤口换药术的基本操作步骤:

1、准备工作:

a.换药前半小时内不要扫地,避免室内尘土飞扬;在床头与病人作简单的必要沟通,并做自我介绍,态度和蔼,使病人了解换药的目的及注意事项,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同时了解病人的伤口情况,穿工作服,洗净双手。

b.物品准备准备好换药小推车、无菌铺巾及其他必要物品。

c.让病人采取舒适的卧位或坐位,利于暴露创口,冬天应注意保暖。

2、去除敷料

a.先用手取下伤口外层绷带及敷料。

撕胶布时应自伤口由外向里,可用手指轻轻推揉贴在皮肤上的胶布边沿,待翘起后用一只手轻压局部皮肤,另一只手牵拉翘起的胶布,紧贴皮面(即与皮肤表面平行)向相反的方向慢慢取下,切不可垂直地向上拉掉,以免产生疼痛或将表皮撕脱。

还可用一只手指伸至敷料边缘与皮肤之间,轻柔地用手指向外推压皮肤或分离胶布与皮肤的粘合部分。

若遇胶布粘着毛发时,可剪去毛发或用汽油、乙醚、松节油等漫润后揭去。

用手取下外层敷料(勿用镊子)后,再用无菌镊子取下内层敷料。

与伤口粘住的最里层敷料,应先用盐水浸湿后再揭去,以免损伤肉芽组织或引起创面出血。

若内层敷料与创面干结成痂,则可将未干结成痂的敷料剪去,留下已干结成痂的敷料使其愈合;若创面内层敷料被脓液浸透,可用双氧水或生理盐水浸湿,待敷料与创面分离后再轻轻地顺创口长轴揭去。

b.在换药过程中两把换药镊要保持其中一把始终处于相对的无菌状态,不可污净不分,随意乱用。

用两把镊子操作,一把镊子接触伤口,另一把接触敷料。

3.创周皮肤处理

去除敷料后,l%活力碘或用70%酒精棉球在创口周围由内向外消毒,注意勿使消毒液流入伤口内。

若创周皮肤粘有较多胶布痕迹及污垢,则用松节油或汽油棉棒擦去,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4.创面处理

a.用0.1%新洁尔灭或等渗盐水棉球自内向外轻柔地拭去创面分泌物,擦洗创周皮肤的棉球不得再洗创口内面。

用酒精棉球清洁伤口周围皮肤,用盐水棉球清洁创面,轻沾吸去分泌物。

清洗时由内向外,棉球的一面用过后,可翻过来用另一面,然后弃去。

在拭去创面分泌物时切忌反复用力擦拭,以免损伤创面肉芽或上皮组织;擦拭创面所用棉球不应太湿,否则不但不易清除分泌物,反而使脓液外流污染皮肤和被褥,可用换药镊将棉球中过多的药液挤掉。

分泌物较多且创面较深时,宜用生理盐水冲洗,坏死组织较多,可用优锁或其他消毒溶液冲洗。

b.高出皮肤或不健康的肉芽组织,可用剪刀剪平,或先用硝酸银棒腐蚀,再用生理盐水中和;或先用纯石炭酸腐蚀,再用75%酒精中和。

肉芽组织有较明显水肿时,可用高渗盐水湿敷。

c.脓腔深大者,棉球擦洗时应防止脱落在创口内。

d.创面拭净后,应彻底移除伤口内线头、死骨、腐肉等异物。

e.最后用酒精棉球消毒创周皮肤。

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凡士林纱布、药物或盐水纱布覆盖,或放入引流管、纱布引流条等。

5.包扎固定

创面处理完毕,覆盖无菌干纱布,胶布粘贴固定。

创面大,渗液多的创口,可加用棉垫,必要时用引流物,若胶布不易固定时须用绷带包扎。

6.注意事项: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

如换药者已接触伤口绷带和敷料,不应再接触换药车或无菌换药碗(盒)。

需要物件时可由护士供给或自己洗手后再取。

各种无菌棉球、敷料从容器中取出后,不得放入原容器内。

换药毕,整理好病人床单,并将污秽敷料放入污物盘或污物桶内,换药用过的盘和器械放入洗涤池中洗净,待消毒后备用。

其他物品放回指定位置。

a.操作轻柔,保护健康组织。

换药后认真洗手。

b.先换清洁的创面,再换感染轻微的创口,最后换感染严重的创口,或特异性感染的创口。

c.气性坏疽、破伤风、溶血性链球菌及绿脓杆菌等感染伤口,必须严格执行床边隔离制度。

污染的敷料需及时焚毁,使用的器械应单独加倍时间消毒灭菌。

d.伤口长期不愈者,应检查原因,排除异物存留、结核菌感染、引流不畅以及线头、死骨、弹片等,并核对引流物的数目是否正确。

e.换药者当日有无菌手术,不应在手术前给感染伤口换药。

f.如病情许可、条件允许,应在换药室进行。

g.根据伤口情况准备换药敷料和用品,应勤俭节约,物尽其用,不应浪费。

h.合理掌握换药的间隔时间,间隔时间过长不利伤口愈合,间隔时间过短因反复刺激伤口也会影响伤口愈合,同时增加病人痛苦,并造成浪费。

(二)缝合伤口的换药

1.无引流的缝合伤口

多为无菌伤口,常于术后3天左右检查伤口,注意观察有无缝线反应、针眼脓疱、皮下或深部化脓;有无积液、积血,必要时试行穿刺抽液。

(1)无菌缝合伤口:

用l%碘伏或70%酒精棉球消毒缝合之切口及周围皮肤,消毒范围略大于纱布覆盖范围,然后覆盖4—6层无菌纱布。

(2)切口缝线反应:

术后2~3天内,创口一般均有轻度水肿,针眼.周围及缝线下稍有红肿,但范围不大,这是一种生理反应。

其处理为伤口常规消毒后用70%酒精纱布湿敷即可。

(3)针眼脓肿:

为缝线反应的进一步发展,针眼处有脓液,针眼周围暗红肿胀。

对较小的脓肿,可先用.无菌镊子弄破并用无菌干棉球挤压出脓液,然后涂以碘酊和酒精即可;脓肿较大或感染较深者,应提前拆除此针缝线。

(4)伤口感染或化脓:

局部肿胀,皮肤明显水肿并有压痛,伤口周围暗红,范围超过两侧针眼,甚至有波动感出现。

可先用针头试穿抽脓,或用探针由缝线处插入检查。

确诊为伤口化脓后,应即尽早部分或全部拆除缝线;有脓液时将伤口敞开,清除脓液和伤口内异物(如线头等);清洗后放置合适的引流物,若伤口扩开后分泌物不多或仅有血性分泌物,则于清洗或清除异物后,用蝶形胶布拉拢创口即可,以后酌情换药;伴有全身症状者,可适当使用抗生素,配合局部理疗或热敷。

(5)疑有创口积血、积液时,可用针头由周围正常皮肤处穿刺,针尖潜入积血、积液处抽吸;或用探针、镊子由创口缝合处插入,稍加分离而引流,并置入引流条,换药至创口愈合。

2.放置引流的缝合伤口

手术后缝合伤口放置的引流物多为橡皮片或橡皮管,前者多在术后24~48小时取出,可在拔除橡皮片时换药;后者可按常规换药,在覆盖纱布的一侧剪一个“Y”形或弧形缺口,包绕引流管的根部。

若在此之前有过多渗出液,应随时更换湿透的外层敷料。

(三)换药常用药物

1.盐水

有增进肉芽组织营养及吸附创面分泌物的作用,对肉芽组织无不良刺激。

等渗盐水棉球及纱布用于清洁创面、创面湿敷、填充脓腔;等渗盐水用于冲洗脓腔;3~l%盐水具有较强局部脱水作用,用于肉芽水肿明显的创面。

2.3%双氧水

与组织接触后分解释放出氧,具有杀菌作用。

用于冲洗外伤伤口、腐败或恶臭的伤口,尤其适用于厌氧菌感染的伤口。

3.0.02%高锰酸钾

分解释放氧缓慢,但作用持久,具有清洁、除臭、防腐和杀菌作用。

用于洗涤腐烂恶臭、感染的伤口,尤其适用于疑有厌氧菌感染、肛门和会阴伤口。

临床上常用1:

5000溶液进行湿敷。

4.0.1%雷佛奴尔、0.02%呋喃西林溶液

有抗菌和杀菌作用。

用于感染创面的清洗和湿敷。

5.优锁(漂白粉、硼酸)溶液

具有杀菌、除臭、溶解坏死组织的作用。

用于脓液及腐败组织多、恶臭的伤口清洗和湿敷。

瓶制剂应密闭避光保存,不能久置,放置时间不宜超过l周。

大面积伤口不宜应用,以免吸收过多氯离子。

6.聚乙烯吡咯酮碘液(PVP-I)

为新型杀菌剂,对细菌、真菌、芽胞均有效。

o.05%~o.15%溶液用于粘膜。

创面。

脓腔冲洗;10%溶液用于覆盖切口;l%一2%溶液用于湿敷感染创面,最适用于下肢溃疡和癌性溃疡。

7.抗生素溶液

常用有l%新霉素Ⅱ和4万u/d庆大霉素混合液、0.16%庆大霉素、0.5%金霉素、2%杆菌肽等溶液,用于等待二期缝合的污染伤口、较大创面(如烧伤)植皮前的创面湿敷,敷料应每日更换1次。

氯霉素滴丸直接置入感染创面,每lcm21粒,每日或隔日1次。

8.1%~2%苯氧乙醇溶液

对绿脓杆菌具有杀菌作用,效果最好,采用创面连续湿敷。

9.0.01%~0.05%新洁尔灭、0.02%洗必太溶液

10.10%大蒜素溶液

具有杀菌和增强组织细胞吞噬的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感染效果较好。

11.2%~4%甲紫(龙胆紫)溶液

具有杀菌、收敛作用。

用于表浅皮肤或粘膜溃疡的消毒,并促进结痂愈合,但不宜用于分泌物较多的浅表伤口。

12.纯石炭酸溶液

具有腐蚀、杀菌作用。

用纯石炭酸溶液棉签烧伤肛裂和慢性窦道,使不健康的肉芽组织坏死脱落以促进愈合,用后需用酒精棉签擦拭以中和之,再用等渗水棉签擦拭,以防石炭酸烧病灶周围的健康组织。

13.10%~20%硝酸银溶液。

用于烧伤肛裂、慢性窦道和腐蚀过度生长的肉芽组织,用后需用等渗盐水棉签擦拭。

14.油剂纱布

具有引流、保护创面,以及敷料不易干燥、延长换药时间等作用。

创面分泌物少者,可2~3天更换一次。

常用的有凡士林纱布,用于新鲜创面,有保护上皮的作用;鱼肝油纱布具有营养和促进肉芽、上皮生长等作用,用于愈合缓慢的伤口。

15.粉剂、软膏类

碘仿纱条具有抗菌、防腐、收敛、去臭和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的作用,用于有腺体分泌的慢性窦道,如肛瘘、结核病灶清除后的伤口,碘仿有毒性不宜长期使用;10%~20%鱼石脂软膏有消炎退肿作用,用于早期脓肿;10%氧化锌软膏涂于皮肤表面,有保护皮肤免受分泌物侵蚀的作用,常用于肠瘘、胆瘘等四周的皮肤;链霉素软膏涂于纱布上外敷,用于结核性伤口;2%聚乙烯吡咯酮碘软膏用于治疗烧伤、慢性溃疡,疗效满意。

16.中药类

如红油膏、生肌散、生肌玉红膏等,具有止痛、拔毒生肌、排脓、去腐等作用。

(四)外科拆线

(1)适应证:

1.无菌手术切口,局部及全身无异常表现,已到拆线时间,切口愈合良好者。

面颈部4~5日拆线;下腹部、会阴部6~7日;胸部、上腹部、背部、臀部7~9日;四肢10~12日,近关节处可延长一些,减张缝线14日方可拆线。

2.伤口术后有红、肿、热、痛等明显感染者,应提前拆线。

(2)禁忌证:

遇有下列情况,应延迟拆线:

1.严重贫血、消瘦,轻度恶病质者。

2.严重失水或水电解质紊乱尚未纠正者。

3.老年患者及婴幼儿。

4.咳嗽没有控制时,胸、腹部切口应延迟拆线。

(3)准备工作:

无菌换药包,小镊子2把,拆线剪刀及无菌敷料等。

(4)操作方法:

1.取下切口上的敷料,用酒精由切口向周围消毒皮肤一遍。

2.用镊子将线头提起,将埋在皮内的线段拉出针眼之外少许,在该处用剪刀剪断,以镊子向剪线侧拉出缝线(见图5-1)。

3.再用酒精消毒皮肤一遍后覆盖纱布,胶布固定。

 

图5-1外科拆线

第二节动物清创缝合术

【学习目的和要求】

1.掌握清创的基本准则及手术要点。

2.掌握清创的基本程序及方法。

3.学会实验动物的准备,动物的麻醉方法和手术区的准备。

【器材】

1.材料无菌软毛刷、消毒肥皂水、无菌生理盐水、无菌纱布敷料,消毒用的碘酒、酒精,1‰新洁尔灭溶液、3%过氧化氢溶液、0.5%碘伏溶液。

2.器械除基本的外科手术器械如手术刀、手术剪、血管钳、持针器、手术镊、布巾钳、海绵钳、组织钳、缝合针、缝合线、不同类型牵开器(皮肤拉钩、肌肉拉钩、甲状腺拉钩等)及咬骨钳外,合并神经、血管、肌腱损伤者应备显微器械,合并骨折者,合理选用内固定器材。

一、动物创伤模型的制作

1.动物全身麻醉成功后,仰卧位,将其绑扎固定于手术台上。

2.于大腿内侧作一纵行长约6cm的不规则伤口,深达肌层,并以沙粒、煤炭渣涂抹于伤口内,造成伤口污染。

二、操作步骤

1.清洗

(1)皮肤的清洗:

先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剪去伤口周围毛发。

术者常规洗手,戴无菌手套,用无菌软毛刷及消毒肥皂液刷洗伤口周围皮肤2~3遍,除去污物和油腻。

每次用无菌等渗盐水冲洗干净。

注意勿让冲洗液流入伤口,以免加重伤口污染。

更换覆盖伤口的无菌纱布,用无菌小纱布轻轻吸干创面。

脱去手套。

(2)参加手术者重新洗手,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用3%碘酊消毒伤口周围皮肤,待碘酊干后,以70%酒精将碘酊擦净两次。

注意勿使消毒液流入伤口。

(3)清洗伤口:

揭去覆盖伤口的纱布,仔细检查伤口,了解伤口部位、大小、污染程度及有无合并伤。

清除表面的血凝块和异物,然后由浅及深有序地处理。

为方便处理伤口深部及探查伤口,可适当延长伤口和切开筋膜。

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并用无菌棉球轻轻擦去伤口内的污物、煤炭渣及沙粒。

分别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或1‰新洁尔灭溶液浸泡伤口3分钟,以无菌生理盐水冲洗2~3次。

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每一个盲角或死腔,直至洗净。

擦干皮肤,用碘酒、酒精在伤口周围消毒后,铺无菌巾保护术野。

刷洗伤口周围的皮肤皮肤的修整

2.清创

(1)皮肤的清创:

术者右手持剪,左手持有齿镊,切除失活组织、血供不良组织和明显挫伤的创缘组织。

提起伤口皮肤边缘,在离创缘0.2cm处,剪除破碎不整的皮肤和伤口表面的污染组织。

皮肤切除不应过多,以免缝合时张力过大而影响愈合。

伤口整齐、伤后时间短,污染轻,皮缘可不切除。

如有异物一并清除。

(2)清理伤口:

由表及里彻底清除伤口内异物、血肿、失去活力污染的组织如筋膜、肌肉等;并仔细探查有无重要的神经、血管损伤、彻底止血。

为处理伤口深部,可适当扩大伤口。

(3)再次冲洗:

经彻底清创后,以3%双氧水冲洗伤口,特别注意伤口深部及死角。

生理盐水冲净,再用活力碘原液(有效碘为1%)稀释10倍冲洗或活力碘原液稀释40倍浸泡5分钟,大中型伤口用1‰新洁尔灭浸泡5分钟,再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2~3次,擦干皮肤。

更换手术器械及手套,伤口周围重新消毒再铺一层无菌巾。

3.伤口的缝合

(1)结扎或缝扎活动性出血点。

(2)1号丝线间断缝合深筋膜、皮下组织及皮肤,勿留死腔,闭合伤口。

(3)伤口用无菌纱布覆盖并固定。

 

清除坏死的筋膜组织

 

消除坏死的肌肉

污染的骨折端的处理

三、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重视外科基本操作技术、彻底清洗伤口周围皮肤污垢及异物。

2.由浅入深、仔细深查、认真操作,识别组织活力及血供,彻底清除伤口内血肿、异物及失去活力的组织,尽可能保留重要的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

3.合并神经、血管损伤者应予以妥善修复。

4.严密止血,逐层缝合,避免残留死腔。

5.污染严重的伤口应在低位放置橡皮片引流。

6.术后应用抗生素,并肌注破伤风抗毒素(TAT)。

附1:

外科引流

外科引流可分为外引流与内引流两种,前者是指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或其它液体导流于体外,后者是将体内某部位的液体引向体内的另一部位。

本节仅介绍外引流。

一、引流目的

预防血液、渗液、脓液、胆汁、肠内容物在组织及脏腔积聚;防止伤口过早闭合,利于脓液、坏死组织通畅引流;用于空腔脏器的减压,防止脏腔内容物外溢而污染体腔。

二、外科引流的作用原理

1.吸附作用

引流物的吸附力有时对引流效果起决定性作用,常用的纱布引流条中,以盐水纱布吸附作用最强,其后依次为0.1%新洁尔灭纱布和干纱布,凡士林纱布引流效果最差。

2.导流作用

导流作用是通过导管腔内外的压力差驱使完成。

因此,引流效果直接受引流管的规格、质量和使用方法的影响,增加引流管管径及增大管两端压力差,均可增加引流量,而引流管长度增加,引流量减少。

3.虹吸作用

液体从液面较高的腔中通过引流管流入低液面的引流瓶中,即为虹吸作用。

增加两个液面的高度差能增加引流量。

三、外科引流的分类

1.按引流的作用原理分为被动引流和主动引流

被动引流通常是指靠吸附作用或重力作用而起效果,有代表性的是烟卷式引流(Penrose引流);主动引流通常指借助外力作用的引流系统,如闭式吸引引流。

2.根据引流的目的分为预防性引流和治疗性引流、安全引流

预防性引流是指通过引流,防止液体积聚或感染的引流,如乳癌根治术、胸心外科术后的引流等;治疗疗性引流是对已存在的病变如脓肿、胰腺囊肿等通过引流管进行治疗。

但是,有时上述两种情况难以截然分开,如胆总管T管引流,既可防治感染,又可使胆管梗阻得以缓解起到治疗作用。

安全引流即在空腔脏器吻合口附近置放橡皮引流管,以便能早期发现吻合口漏。

3.根据引流的形式又可分为外引流和内引流

外引流是把腔内液体引流至体外,如脓肿切开引流、肠造口引流等;内引流是通过改道使液体流经另外的空腔脏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如胰腺囊肿内引流术等。

四、常用引流物及其选择(图9-1)

1.橡皮引流条

橡皮片柔软,对组织刺激性小,一般用于皮下层的引流。

如头皮、阴囊等部位的手术切口皮下引流,可以防止血肿形成;另外,手部间隙感染的切口引流。

在深部组织或体腔内,因肌肉组织的压迫,难以达到引流通畅的目的,故很少使用。

2.纱布条引流

纱布条可与各种药物,如凡士林、盐水、呋喃西林、各种抗生素等制备应用。

制备时应注意除去纱布条周边短线头,以免引流时遗漏在创腔内。

在纱布条被引流液浸透后,应及时更换。

3.卷烟式引流管

以薄乳胶管包绕纱布卷制成直径约1cm的卷烟状。

烟卷引流一般用于深部(如腹腔),估计深部积液不多且比较稀薄。

如果积液比较脓稠,纱布的毛细血管作用将迅速消失,以致引流不畅。

在引流量大时,因不能外接引流瓶,需经常更换敷料,管理不便。

4.橡胶引流管

用于深部脓肿、胸腹腔引流或造瘘,估计渗液多或粘液稠厚,或需引流超过48小时者。

(1)普通橡胶引流管:

有乳胶管和硅胶管两种。

乳胶管有刺激局部组织增生作用,可在周围形成粘连性包裹,有利于感染局限化;硅胶管对周围组织刺激作用小。

使用时常在体内的一端剪成鲢鱼嘴状,在管的前端剪1~2个侧孔以避免—阻塞。

脓腔很大者,亦可用两根引流管同时插入腔底和渗液最多处,行对口引流、冲洗和局部用药。

(2)双腔或三腔引流管:

前者在引流管的下端开有多孔的胶管中,插入一根塑料管或硅胶管进行吸引,可保持持续吸引而不易被组织填塞,但吸引力较大时会损伤组织。

在双腔管外面放一根细管,可不断滴入灌洗液,稀释体腔内渗液和毒素,保持一持续流动的灌洗吸引系统。

(3)其它特殊类型:

“T”管用于胆总管引流或泌尿系引流;“U”管用于肝内胆管引流;蕈状管用于膀胱或腹腔引流;其它如气囊导尿管(Foley导尿管)、胃肠减压管等。

五、外科引流的注意事项

1.引流物放置

引流物不应放置在血管、神经、肌腱周围。

引流管在腹腔内不应直接接触肠管或吻合部位,以免引流管压迫、刺激,引起肠瘘或吻合口瘘。

2.引流切口

引流片(条)直接经切(创)口引出;引流管一般应戳孔引出,原则上木经过手术切口二引流切口位置应最接近引流区,并位于引流区的最低位,弓|流管大小应与引流切口的口径相适应,以保持引流通畅。

此外,引流切口的位置还应考虑到美容、器官功能,并注意避免损伤重要组织等。

3.引流期间的观察

严密观察并详细记录引流液的数量和性状,对引流量突然增多或减少,引流液性质的突然改变均应查找原因,一旦明确应及时处理。

引流失效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并予以处理,疑有管腔阻塞可松动引流物或低压冲洗引流管;凡负压吸引者,负压大小要适宜,过大压力会引起引流管阻塞。

4.引流物留取

留置橡皮引流片时,体内一端应剪成半圆形,拔除橡皮片时,应注意引流片是否完整。

引流物必须牢固固定,并在病历中记载其数目及放置的部位,以免遗漏、滑脱或掉入创腔内。

引流物在体内为异物,对组织多少有刺激,且不利感染的彻底治愈,应根据引流量的多少、功能恢复情况及时拔除,避免拔除过早或过迟。

橡皮引流条一般放置24小时左右,管状引流视具体情况而定,最好不超过7天,烟卷引流放置72小时左右,尚须注意每日旋转拔出l~2cm,若需要更长时间引流,则要更换为其它的引流物。

填塞的引流条应及时更换,在再次换药时应如数取出,切忌遗留在创腔内,以免影响创口愈合和形成慢性窦道。

5.引流全过程均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更换敷料、引流瓶时,全部装置应保持无菌,防止伤口交叉感染和逆行性感染。

附2:

换药常识

换药的医学名称其实就是“更换敷料”,目的是为了保持伤口的清洁,查看伤口的生长情况,有无化脓迹象,若无感染,则只需清洁伤口及周边做消毒,然后再更换敷料,不是一般大众理解的所谓“换药”。

对于较深或不干净的伤口,则需用双氧水冲洗消毒,使分泌物流出。

由于双氧水有一定的刺激性,须用生理盐水冲洗。

碘酒和酒精对伤口的刺激性较大,只能用于伤口周边皮肤组织的消毒。

即使是塞入患者伤口内的黄色纱布条,也没有任何消炎和帮助肌肉生长的作用,其表面只不过是没有消炎作用的凡士林,目的是为了引流伤口内的分泌物;如果敷盖在伤口表面,则是为了防止伤口表面的组织与纱布黏合在一起,以减轻下次换药时撕揭纱布引起的疼痛和损伤。

伤口愈合须靠自身组织

  当人体某一部分的皮肤、肌肉等破损或受到伤害时,其他部位的组织细胞就会来增援:

血管里的纤维蛋白首先缠绕住血细胞,血小板聚集形成凝血块止住伤口出血,随后通过组织细胞的再生,相同结构的组织相互靠拢,这样就使伤口逐渐缩小而愈合。

可见伤口长“肉”和愈合完全靠人体自身的细胞、肌肉的自然生长,而非药物。

  再说组织细胞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

伤口必须清洁干净,没有异物存在,更不能有细菌的感染。

而换药的目的就是为伤口创造这样的环境。

如果在换药时往伤口里撒药粉、药膏,这些东西留在伤口里面就会成为一种“异物”,反而给伤口的正常生长造成障碍,特别是外面地摊上出售的一些药粉,本身就没有经过严格的消毒,其中的致病菌极有可能引起伤口的化脓感染,这种所谓的“上药”岂不是给伤口的愈合帮了“倒忙”?

伤口换药不宜过勤

  很多外伤患者希望医务人员给自己勤换药,有时甚至一天要求换两三次,他们认为这样做伤口才不会感染,会愈合得更快一些,其实这一认识也是错误的。

  伤口换药的次数要看伤口有无感染和渗出物的多少而定:

一般在医院里开刀的无菌伤口,里边没有纱布等引流物,不必天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