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教学实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1340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雎教学实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关雎教学实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关雎教学实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关雎教学实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关雎教学实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雎教学实录.docx

《关雎教学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雎教学实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雎教学实录.docx

关雎教学实录

《关雎》教学实录

1.题目:

《关雎》教学实录

2.说明:

该课获2012年(第二届)全国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初中组)一等奖

3.署名:

郭致顺/执教  郭致顺/整理

4.课堂实录正文:

师:

上课。

生:

起立。

老师好!

师:

(投影:

“四书五经”)同学们好,请坐。

先给大家说个故事,一位中国学生去美国留学,学习的是美国文学。

没想到美国的一位教授对中国的文学特别感兴趣,他问中国的这位留学生:

“听说你们国家有一本书,叫《周易》,这本书很神奇,读懂了它就可以懂得乾坤大道,就可以预知未来。

你读过没有?

”这个学生说:

“I’msorry!

没读过。

”教授又问:

“你们国家还有一本书,是最早的诗歌总集,据说读完了它,人就变得‘温柔敦厚’,这本书你读过没有?

”这个学生说:

“I’msorry!

没读全。

”“你们国家的武圣人关云长深明大义,那是因为他熟读《春秋》,这本书你读过没有?

”这个学生继续说:

“I’msorry!

”这时候教授就说:

“那我建议你还是回国去吧,文学的源头在你们那儿,(指屏幕)‘四书五经’,最经典的东西你都没读完,跑到这里研究别国的文学,那是舍本逐末。

这个故事其实是我编的,大家觉得合理吗?

生:

合理。

师:

我也觉得合理。

现在好多学生所读的经典太少了,有的学生干脆没有读过。

咱们现在已经是初三了,我知道再过一段时间,有些同学基本就告别学校了,他们以后读书的机会就少了,更不读这些书了。

现在有些人说:

中国人没有信仰了,把传统文化丢了,素质也低了——其实好东西在这里,只是我们都让它死在图书馆里了,现实中没有很好的继承。

这个话题太沉重了,我们换个话题。

换个轻松一点的,你们班有没有谈恋爱的?

生:

(七嘴八舌)没有——有。

师:

从有些同学的笑容上我就看出来了,肯定有。

而且还不少。

那你们老师提倡吗?

生:

不。

师:

魏老师,刘老师给你们讲不讲爱情?

(指屏幕)这些好东西里面,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第一篇就是讲爱情的。

这一篇叫什么呢?

生:

关雎。

师:

(板书:

关雎。

)最好的东西在这里,它就是讲爱情的。

现在同学们把课本翻开,看一看。

第一遍一定要自己读,千万别让别人替你读了。

第一次,很重要,读对读错,关系不大,自己的体会最重要。

自己试着读一遍。

生:

(各自读《关雎》)

师:

读出它的美了吗?

生:

没有。

师:

先不要有太高的要求,读准确再说。

(投影《关雎》全诗,指正字音。

略。

师:

首先要读得正确,下面同学们齐读。

生:

(齐读)

师:

有两个问题。

(指屏幕)这是“寤寐”,两个字都是四声,刚才有的同学读成“wǔmèi”了。

还有一个字“好”,读“hǎo”还是“hào”?

生:

hǎo.

师:

后面一个字是“逑”,是配偶的意思,前面的“好”是修饰“配偶”的,应该读三声,“hǎo逑”。

君子hǎo逑,君子的好配偶。

这是第一个问题,没有读正确。

第二个问题,我觉得大家读得有点快。

读诗,要按它的节奏来读。

一般五言诗,我们采用“二一二”或者“二三”的断法。

如“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七言诗一般都是“二二三”的断法。

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四言诗怎么断呢?

一般是“二二”断开。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读慢一点,节奏读准确,字音读准确,再来一遍。

生:

(齐读)

师:

这个词(寤寐)还有人读的是““wǔmèi”,应是“wùmèi”。

再一个问题,当大家读到这一句的时候(参差荇菜,左右采之),语速就普遍快起来了,越读越快了。

我们要越读越好,还要注意诗所表达的意思。

比如这一句(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他所爱的姑娘没有追到,想啊,想啊,晚上都睡不觉了。

(范读: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语速慢,低调,似有叹息。

)这时的情绪比较低落了,应读得低一点,慢一点。

再比如这首诗一开始的时候(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说好看上了一位好姑娘,心情是欣喜的;到后来(琴瑟友之),他弹着琴共同娱乐的时候,就是比较高兴的了,甚至是激动的。

再来一遍,读正确,注意节奏,注意情感的表达。

开始。

生:

(齐读)

师:

这次语速把握得较好,但是情感表达依然不到位。

也许是大家还没有理解诗的意思。

不着急,慢慢来。

现在同学们对照注释,自己疏通诗句意思。

有难点,相互之间可以讨论。

生:

(对照注释疏通诗意,讨论,交流解决难点。

师:

好了,停,现在给大家一个提问的机会。

你有问题,你就问,我来答。

你没有问题,那就我来提问,你来答。

谁来提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生:

是知也。

生1:

“参差”是什么意思?

生2:

长短不齐的意思。

……

师:

还有吗?

——没有。

看来这首诗不难。

下面该我来提问了,检查一下你们究竟弄懂了没有。

那我们就从这一组开始,一人翻译一句。

开始。

生3:

在水中的陆地上,雎鸠鸟在关关地鸣叫。

师:

洲,在水中的陆地上。

(画篆字“州”),大家一看就知道,这个字就是兰州的州,中间的点就代表陆地,所以这个字的本义就指水中的陆地。

后来呢,因为这个字太忙了,所以造了“洲”这个字来表示水中的陆地。

“关关”是像声词,类似于鸭子的呱、呱的叫声。

整句的意思就是在水中的陆地上,雎鸠鸟在关关地鸣叫。

第二句,下一位同学。

生4:

善良美丽的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

师:

窈窕是什么意思?

生:

文静美好的。

师:

文静美好的淑女,就是君子的好配偶。

第三句——

生5:

长短不齐的荇菜,顺着水流两边去捞取。

师:

谁在捞取?

生:

那个姑娘。

师:

可见这是位勤劳的姑娘。

后面——

生6:

文静美好的淑女啊,日夜追求她。

生7:

追求没有得到,就日夜思念。

生8:

想啊,想啊,翻来覆去睡不着。

生9:

长短不齐的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

生10:

善良美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示亲近。

生11:

长短不齐的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

生12:

善良美丽的淑女,敲钟打鼓使她快乐。

师:

同学们翻译得不错。

既然意思理解了,我们就应该把它读得更好。

注意,不管是朗读诗歌还是朗读散文,一般起句要平一些。

如果起句太高,后面就没办法表现。

如(老师示范)“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后面就要有变化,该强调的就要重读,随着情感的变化就要读出不同的语调。

如“琴瑟友之”的“友”字就要加重。

因为从此句来看,小伙子把姑娘追到手了,他们谈恋爱了,小伙子弹琴给姑娘听,所以这个字就要加重,或者以拖长的方法来表现。

(老师示范)再比如“钟鼓乐之”的“乐”也是需要强调的一个字。

像这一句(指屏幕“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写小伙子没有追到,肯定心情有点沮丧,我们就读低一点、慢一点。

来,同学们再表现一下。

开始读——

生:

(齐读)

师:

可以听得出,有些同学已经注意刚讲过的朗读技巧了,也努力地在表现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但还有一些同学表现得不太好。

看来朗读也是要下功夫练习的。

课后同学们还要好好琢磨,不断地练习才能朗诵得更好。

现在同学们看我投影的诗,不看左面的部分,只看右半部分。

这几句:

君子好逑。

寤寐求之。

辗转反侧。

琴瑟友之。

钟鼓乐之。

(把这些变为红色字体)

“君子好逑”是说小伙子看上这个姑娘了,认准了她可以给我当媳妇。

看上了怎么办?

生:

追。

师:

对,看上了就追呗。

“寤寐求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我不仅要追求,而且是日夜追求。

追到了没?

生:

没有。

师:

没追到,小伙子“辗转反侧”睡不着,或者在想办法。

再往下看,“琴瑟友之”,好上了,就像现代社会年轻人谈恋爱一样,坐在河边,弹着吉它,唱着歌。

最后呢,“钟鼓乐之”,敲钟打鼓,这是很热闹的场面,意味着什么?

生:

好像是结婚的场面。

师:

对,就是敲钟打鼓,热热闹闹把那姑娘娶回来了。

这时候我们的思路就很清楚了。

先是看上了,“君子好逑”;看上了就追,“寤寐求之”;没追到睡不着,“辗转反侧”;经过努力追上了,开始谈恋爱了,“琴瑟友之”;终于把她娶回家了,“钟鼓乐之”。

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这首诗讲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在《诗经》里叫作“赋”,现代汉语里叫记叙(板书:

赋记叙)。

我们单看后面几句,就知道了这个故事,“君子好逑。

寤寐求之。

辗转反侧。

琴瑟友之。

钟鼓乐之。

”这几句,记住了没有?

生:

……

师:

只要想想这个故事就记住了——先是看上了——

生:

君子好逑。

师:

看上了就追——

生:

寤寐求之。

师:

没追到——

生:

辗转反侧。

师:

谈恋爱了——

生:

琴瑟友之。

师:

娶回家了——

生:

钟鼓乐之。

师:

好,之后再看它们前面的这几句:

“窈窕淑女,窈窕淑女,窈窕淑女,窈窕淑女,”四句一样的,就中间加了一句“悠哉悠哉”,这需要记吗?

看一眼就记住了。

也就是说,这首诗的右半部分我们已经很清楚地记住了。

先记住了后半部分,我们再来看前半部分。

窈窕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和“关头雎鸠,在河之洲”有什么关系?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采之,芼之”和它后面的“窈窕淑女”等有什么关系?

生:

……

师:

不知道是吧?

那我再举个例子,“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东方红,太阳升”和“毛泽东”有什么关系?

生:

好像是比喻。

……

师:

有的同学慢慢就悟出来了。

再比如:

“天气越冷风越紧,人越有钱心越狠”前后有什么关系?

生:

……

师:

我再随口举个例子,天上的星星亮晶晶,咱们班有个海正卿(本班学生),这是什么关系?

生:

(大笑)就是比喻。

把海正卿比作星星了。

师:

对,首先就是比的关系。

比就是比喻。

(板书:

比比喻),就像我刚才说的“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把毛泽东比喻为红太阳了。

在这首诗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是说雎鸠鸟成双成对在河边鸣叫,就用来比喻君子和淑女是很好的一对。

这一层关系大家都可以理解了,但它还有另外一层关系,可能大家就不知道了。

(板书:

兴引发)兴,就是引出或引发的意思。

就是为了引出下文。

刚才我们说天上的星星亮晶晶,咱们班有个海正卿,可以理解为比,也可以说,海正卿和星星根本不沾边,没有共同点,那纯粹就是为了引出海正卿。

这就是“兴”。

看,我们今天又学了三个字:

赋,比,兴。

(指屏幕)左面的就是为了比,为了兴,好不好记呢?

第一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我们已经记住了。

后面的有三句基本一样,“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只有三个字不同,流,采,芼。

记住这三个字,就应该能背诵下去了。

中间这一句不一样“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左右两半都是中间一句句式不同。

其余句式都一样,这叫什么呢?

生:

……

师:

初一的时候学过的,不闻爷娘唤女声……不闻娘唤女声……这是什么手法?

生:

反复

师:

用两个字说,这种手法叫复沓(板书:

复沓)。

用四个字说,这叫重章叠句。

看,这里面有些词句反复出现,这就叫重章叠句。

我讲赋比兴,大家固然要记,我讲复沓,大家也要记。

你明白了这些写作的手法,这首诗也就印在你脑子里了。

来,我们一齐背诵这首诗。

想想这个故事,想想结构特点,很容易背的。

开始——

生:

(一齐背诵)

师:

不错,至少,这节课我们背会了一首诗。

为了让大家背得好,我说诗中的小伙子看上了淑女,看上了就追,没追到睡不着,后来谈上了,再后来娶回家了。

这些其实是我的个人理解。

诗里面并没有明确地说他们开始谈恋爱了,也没有说把淑女娶回家了,也许那个淑女压根就看不上这个小伙子,那个小伙子睡不着,想啊,想啊,最后幻想和这个姑娘好上了,幻想把她娶回家了。

有没有这种可能?

生:

有。

师:

所以,对这样的诗老师不做固定的理解,完全鼓励大家有自己的理解。

你们有自己的理解,开发自己的思维,比记住老师的一个答案更重要。

也许有的同学要问,那到底该怎样理解?

历代有好多的人在研究,也没有人给它下一个定论,到底是追上了还是没追上?

如果是追上了,那固然是“乐”(板书:

乐),如果没追上,那就有点哀(板书哀)。

孔子评价这首诗是: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板书: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可能孔子也在揣摩,如果追上了,值得乐,但一切都有节制,在礼法范围之内,这就是乐而不淫。

如果没追上,也没有寻死觅活,这就是哀而不伤。

也许孔子就在借这首诗而教化大家,所有人都应该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据说原本从西周初年流传下来的诗有好几千首,到了孔子手中,他删啊,删啊,选了最好的305首,编了第一本诗集,叫《诗》,就是现在的《诗经》了。

在这305首中,孔子又把最好的一首放在最前面,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关雎》,这就给后世好多人留下了悬念,大家都在想,孔子为什么把写爱情的《关雎》放在了首位?

他有什么用意吗?

生:

……

师:

后世好多的学者一直在揣摩这个问题。

我想,可能有三个因素,我们慢慢来分析。

第一,这首诗里的主人公是谁?

生:

君子和淑女。

师:

对,是君子和淑女。

孔子想告诉世人,男子都要做君子,女子都要做淑女。

我读《论语》的时候也在想,可能当时的社会也很不理想。

孔子说: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孔子还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就是说我没有见过喜欢高尚的品德修养像好色那样。

可见当时的社会需要教化。

所以,孔子把写爱情的《关雎》放在第一篇,告诉大家,男子都要做君子,女子都要做淑女。

第二,怎样就是君子呢?

在这首诗中,写君子的感情,只限于睡不着觉,限于弹琴、敲钟打鼓,没有其它亲昵的动作和语言。

这个淑女呢,从头到尾没说一句话,也没有什么过分的举动,这正符合君子和淑女的标准,也就是说,爱要符合礼仪,爱要有所节制,要守规矩。

这正孔子教育大家的内容。

第三,本诗一开头写君子看上淑女了,马上就想到“好逑”,好配偶,换句话说,他想到的就是建立婚姻关系,建立家庭。

这也是孔子教育大家的内容,意思是你如果看上了对方,那你的目的就是建立家庭,而不是搞一时的激情,这个意思毛主席也表达过,毛主席说:

“不以婚姻为目的的恋爱统统都是耍流氓。

”这和孔子说的是一个意思。

既然看上了对方,就应以建立婚姻家庭为目标。

就整个社会而言,家庭是其基本组成单位,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密切,所以,孔子才教化大家:

爱要有节制;既然爱了,就要以婚姻为目的;男子都要做君子,女子都要做淑女。

从这三个层面来说,孔子把《关雎》放在第一位,意图在于“风天下,正夫妇”(板书:

风天下正夫妇),意思是教化天下人,让夫妻关系纯正。

这样来看,《关雎》就是一个很好的道德教材。

现在我们再来说说同学们谈恋爱的问题。

你们谈恋爱是不是也以建立婚姻家庭为目的?

生:

(有的学生脸红了,低声的)不是……

师:

那就是——

生:

(有人大声地)耍流氓。

师:

即便是有个别同学说,我就是以婚姻家庭为目的,那你现在具备这个条件吗?

你不具备条件,同样是耍流氓。

我又想起一段话,“一个人二十岁不漂,三十岁不健壮,四十岁不富有,五十岁不聪明,那他这辈子也不会拥有这些了。

”也就是说,二十岁的时候,正是谈婚论嫁的时候,是一个人一生最漂亮的时候;三十岁,人到中年,就应该是最健壮的时候;三十岁就成家立业了,经过十年的打拼,人到四十,就应是最富有的时候了;五十岁到知命之年,许多事都经历过了,这时候就是人一生最聪明的时候了。

简单的说,什么年龄就要干什么年龄的事。

你们现在是学习的年龄,那就要好好学习,不要想其它的东西。

你们马上就要毕业了,面临着中考,我想,如果你们跨上了高中这个平台,你们还有三年的时间在学业上驰骋,如果中考把你挡住了,也许就注定了你此生的起点是比较低的,你属于低学历的一类。

当然也不排除许多同学奋发努力,自学成材,但我们社会的基本状况就是这样的,所以我还是希望大家现在就好好干自己应该干的事,扮演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

好了,现在我们把这节课小结一下。

我们把这首诗读熟了,也背会了,还明白了许多知识,我们知道了:

《诗经》是——

生:

我们国家的最早的诗歌总集。

师:

它收录了——

生:

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诗305篇。

师:

分为哪三部分?

生:

风雅颂。

师:

我想到了一副对联,大家试着来对一下。

上联是“三光日月星”。

太阳月亮星星,三个发光的天体,所以前面的数字是“三”。

生:

……

师:

这个对联难对,就因为它不能再出“三”了,用别的数字则后面的就难对了,谁能对出来?

——那位同学能,请你来说。

生:

四诗风雅颂。

师:

噢,四诗风雅颂。

对得好。

为什么是“四诗”呢?

因为“风雅颂”中“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两部分,这样一共就是四部分了。

之后我们又学习了《诗经》的三种基本表现手法——

生:

赋,比,兴。

师:

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

我们还学习了重章叠句,反复咏叹。

师:

最后同学们来看这一句话:

(投影)《诗经》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及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饥者歌其食”就是说饥饿的人整天喊的就是怎么弄点吃的;“劳者歌其事”是说劳动的人歌唱的就是他所做的事。

这就叫做现实主义,加上赋比兴的手法,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说到影响,我们来解释一个词——风骚。

唐宗宋祖——

生:

稍逊风骚。

师:

风骚是什么意思?

生:

代指文学才华。

师:

为什么用这个词代指文学才华呢?

(投影:

《诗经》,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离骚》,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生:

因为《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离骚》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师:

所以,两个源头的名称合起来代指文学才华。

今天我们总算知道了,文学的源头在这里。

可惜,我们只学了其中一篇《关雎》,希望同学们以后多读读这些经典之作。

今天的作业:

一是诵读《关雎》,注意节奏,读出感情。

二是改写,把本诗改写成一篇现代诗。

师: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生:

(起立)老师休息。

5.执教感言:

包括标题和正文。

主要阐释自己的教学理念。

重视朗读

此课虽然获得全国一等奖,但我认为别无长处,只是在朗读上下了些功夫。

我一直认为,作为语文课,重要的环节就是朗读,处理不好这个环节的课多是失败的。

所以,不管讲哪一课,我都愿意在朗读上下功夫。

我们以前把上学叫读书。

既然叫做读书,为什么不好好读呢?

况且熟悉课文内容需要读,深入理解需要读,培养语感需要读,赏析领悟更需要读。

一些读书的名言时刻响在我们耳边: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百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语文课当充满朗朗的读书声。

那就让学生多读吧,但是,单纯地一遍又一遍地让学生读,超过两遍学生就烦了。

怎样才能读得好呢?

老师的引导至关重要。

首先,老师自己要反复地读,体会朗读的要领,读得有感情。

有些文章看似平淡无味,似不适合朗读,但只要你反复读,仔细揣摩,以致于达到背诵的程度,自然能找到一些感觉。

如《济南的冬天》第一段,(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乍一看,平白的口语,怎么给学生示范和引导呢?

但反复朗读斟酌后,就可以找出引导的方法,如“北平”、“不刮风”、“奇迹”等表示主要意思的词要重读;一层意思后停顿时间要长一些;根据句意、词意和句子类型,运用不同的语气;还有,揣摩之下,就能发现作者写的前三个地方是为了和济南做对比的,对比之下,不难发现作者对济南的由衷的喜爱和赞美,带着这种感情去读,自然就读得好了。

七年级的学生可塑性还很强,你怎样教,他们怎样读。

当大家都随着你的引导朗朗诵读的时候,课堂气氛好了,他们也能真切地感受语言情感,也能全身心地去拥抱语言,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在此基础上分析理解就是水到渠成。

这样,教学效果就好了。

再比如《塞翁失马》中的句子:

“此何遽不为福乎?

”同样的三句反问,揣摩语境,以不同的方式读出,或自信,或不安,或伤心,还可摇头晃脑仿效古人。

总之,老师自己要先读得好,才好示范和引导学生也读得好。

指导学生朗读,是值得深入探讨的。

古诗、古散文,现代诗,现代散文等,各有读法。

一般应注意的就是三个层次:

首先要读得正确。

扫除文字障碍后,做到读得通顺。

其次是注意朗读技巧,也就是朗读时注意重音、停顿、或强或弱的语气语调。

关键词一般要读得重一些,表达主要意思的实词一般要读得重一些;一个句子中要有小停顿,一个句子后要有大停顿;要根据意思决定哪些要强,哪些要弱,这如同唱歌一样,没有弱的对比,也无法表现出强的感染力。

朗读本身就是艺术。

第三,要读出感情。

这是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要充分理解文本才能表现出来。

听起来像是很简单,其实,听起来简单的是知识,朗读得好是能力。

就像弹琴,1234567七个音符都知道,黑白琴键也都对得上,但要想弹出好听的曲子,却非得苦练才成。

朗读也一样,练得多才能读得好。

就本课而言,我以朗读为线索,体现的正是上文说的三个层次。

同时,朗读也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诗义;也能过对诗义的理解,使朗读更有感染力。

最后自然而然地过到背诵。

这些都体现在实录中,此处不在赘言。

执教人姓名:

郭致顺

单位:

兰州二十二中

邮编:

730050

电话:

常用邮箱:

还有一些需要注意:

1.涉及到引文的,请与原文一一核对,最好同时注明出处。

2.交稿时间:

2012年5月15日之前。

主题栏写“7-8合刊稿”。

联系电话:

  彭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