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十三五质量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21250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5.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汕头十三五质量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汕头十三五质量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汕头十三五质量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汕头十三五质量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汕头十三五质量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汕头十三五质量发展规划.docx

《汕头十三五质量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汕头十三五质量发展规划.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汕头十三五质量发展规划.docx

汕头十三五质量发展规划

汕头市“十三五”质量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现实基础2

一、发展现状2

二、不足之处6

三、发展机遇8

第二章总体思路10

一、指导思想10

二、基本原则11

三、发展目标12

第三章重点工作16

一、优化质量发展环境16

二、加强宏观质量管理20

三、发挥品牌引领作用22

四、夯实质量技术基础24

五、实施质量提升工程32

六、强化质量惠民行动36

七、加强质量监督管理37

第四章强化保障措施44

一、加强组织领导44

二、加大财政投入45

三、完善配套措施45

四、改善考核机制45

 

前言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转变”(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质量工作部署要求,不断提升全市质量发展总体水平,努力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2〕9号)、《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强省战略的决定》(粤发〔2016〕9号)、广东省质量大会和汕头市质量工作暨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动员大会以及《汕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结合我市质量工作实际,特制定《汕头市“十三五”质量发展规划(2016—2020)》(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阐明了“十三五”期间汕头市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提出了重点工作和保障措施等,是指导汕头市未来五年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

规划有效期是2016年至2020年。

第一章现实基础

一、发展现状

(一)质量技术基础进一步夯实

——强化技术机构的创新支撑作用。

已建和在建国家质检中心各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院士工作站2家,建成省级质检站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7家、区域性中心实验室7个,各类市级专业质量安全技术检测机构一批,拥有粤东地区综合实力最强的检验检测平台,为全市乃至粤东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强化计量的精密制造基础作用。

计量技术机构累计建立112项计量标准,全市共检定校准计量器具60万台件,通过国家测量管理体系认证3家,二级计量保证体系确认企业72家,三级计量保证体系确认企业388家;重点耗能企业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1家,通过二级计量保证体系确认企业2家,三级计量保证体系确认企业4家,有5家实现能源计量数据实时监测。

——强化标准化的生产转化和发展引领作用。

标准化战略实施成果显著,落户我市的国家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1个,工作组2个,省标准化技术委员6个;全市企事业单位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51项,行业标准35项,地方标准39项,企业联盟标准39项;共有561个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进行生产,主要工业产品采标率名列全省前列;获得4A、3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确认的企业达到26家;澄海莲华镇、潮阳谷饶镇被省质监局定为“广东省首批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示范区(镇)建设试点”单位。

——强化认证认可的规范和促进作用。

充分发挥认证认可在促进经济发展、服务节能减排、提高质量效益及满足群众生活需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通过宣传发动、政府推动,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有各类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946张,3C认证证书4702张,环保认证证书229张;全市28家药品生产企业,取得GMP证书37张,70家药品批发企业、3310家药品零售企业通过药品GSP认证,医药产业结构得到有效调整;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基地98个,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农产品84个,满足了广大市民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对生活品质提出的新需求。

(二)质量发展能力稳步提升

——全面激发市场主体的质量创新活力。

“十二五”期间,共获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立项400余项、扶持资金超过3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5家,总数达到150家,列粤东西北首位,拥有高新技术产品208个。

新增专利申请52983件、专利授权31908件,均居粤东西北首位,分别比“十一五”增长82.6%、83.1%。

发明专利申请量达6680件,比“十一五”时期增长3.17倍。

获得中国专利奖26项、广东省专利奖14项、汕头市专利奖108项。

——积极推动质量创新平台建设。

成为全省三个“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市之一,新增汕头大学学生创业园、汕头柏亚电商产业园创业孵化基地、汕头市大众创业孵化基地等7家市级创业孵化基地,总数达16家;与粤科金融集团签订科技金融合作协议,成立广东省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分中心。

高新区、民营科技园、软件园、农业科技园等科技园区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大力引进培养质量人才。

出台《中共汕头市委汕头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若干意见》及10项配套政策,设置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成立中科协海智计划广东(汕头)基地,创新创业人才集聚步伐加快,高层次人才比重稳步提升,全市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为7.3%,高于全国(6.2%)、全省(6.9%)水平。

——着力推进质量发展重点项目建设。

澄海区被质检总局评为“出口玩具质量安全示范区”,澄海区“国家级质量安全示范区”正申请验收。

潮南区获质检总局批准筹建“全国服装(内衣家居服)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中国WTO/TBT-SPS汕头玩具产品研究评议基地”和“广东出口玩具与礼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先后挂牌成立。

(三)质量建设成果显著

——质量评价体系进一步健全。

印发《汕头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区(县)人民政府质量工作考核的通知》,建立对下级政府质量工作考核制度,促进质量工作的落实。

加强质量信息收集、分析和评估,建立了涵盖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的综合质量评价体系。

——产品质量稳步提升。

“十二五”期间,工业产品质量抽查不合格产品发现率总体水平低于10%,重点产品质量保持稳定较好水平;全市共检验检疫进出境货物55.658万批,货值325.115亿美元,检出不合格进出境货物2886批,货值11.18亿美元,批次检出率5.19‰,货值检出率34.4‰,截获有害生物和有毒有害物质1310种类10429种次,有力地保障消费者健康与维持进出口商品贸易秩序。

实施市政府质量奖励制度,3家企业获市政府质量奖,有1家企业获省政府质量奖;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取得新的突破,金玉三捻橄榄、西胪乌酥杨梅、南澳牡蛎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有效带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截至2016年,全市有效注册商标累计达147657件,数量居全省地级市第3位;拥有驰名商标29件,广东省著名商标228件,数量分别居全省地级市第4位、第3位;拥有集体商标10件(其中农产品集体商标6件,区域品牌集体商标4件),数量居全省地级市第2位。

全市累计获广东省名牌66家95个产品,在全省地级市排名第5位,粤东西北排名第1位。

——工程质量精品迭出。

“十二五”期间,全市共签订授权书、承诺书的工程227项,新办理质量安全监督的186个在建工程项目均已签署授权书、承诺书,新办理竣工验收备案项目119个,设立永久性标牌的工程91项,建立质量信息档案的工程65项;建立和完善质量诚信体系,147家施工企业加入汕头市施工企业综合诚信评价体系;全市共创建部优工程19项、省优工程119项、市优工程92项。

——服务质量持续改进。

“十二五”时期,我市大力推动服务业与城市化同步发展,以“东南服务之都、滨海宜居名城”为主题,以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拓展优化空间,全面增强服务业的辐射能力,有效促进了全市服务业产业结构优化。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十二五”期间,韩江水环境质量保持优良,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近岸海域水质满足相应功能区标准,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方面,每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日报优良天数342天以上;全面开展“绿满家园”、“千村整治”行动,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个,省级生态示范区33个,市级生态示范区66个。

被列为省6个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之一,全市有省市共建循环经济产业基地2个,省循环经济试点企业2家,资源综合利用认定企业6家,省资源综合利用龙头企业1家,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电子废物综合整治顺利推进,污染得到修复,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二、不足之处

“十二五”以来全市质量建设成效显著,但当前我市质量水平与市委、市政府加快汕头转型升级,提高优质产品供给能力,走向质量时代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主要体现在:

(一)质量总体水平不高,经济发展转型需持续加强

当前,我市面临做大经济总量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新旧动力转换尚需时日。

支撑经济快速发展的传统要素优势正在减弱,质量与创新驱动尚未成为发展的主引擎。

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仍处于培育起步阶段,建设以质量与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发展模式面临诸多制约。

广大中小企业质量主体意识不强,质量管理水平普遍较低,设备也比较落后,质量技术保障能力薄弱,产品档次较低。

大多数中小企业尚处于产品经营阶段,质量文化意识和安全责任不强,不注重品牌建设。

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十二五”期间,全市三次产业比重由2010年的5.7:

53:

41.3优化为5.3:

51.7:

43,服务业虽然比重上升到了43,但与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要求的服务业平均水平(服务业增加值占比50.5%)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服务质量水平不高,质量公共服务功能较为薄弱。

(二)质量发展制约因素突出,运行机制仍需改善

我市制造业总体仍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升、模仿现象较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仍需加强。

知名品牌不多、质量效益不高等问题,亟待转型升级和质量创新发展。

发展中长期积累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中小企业规模多而不强、产品档次不高、同质化等问题比较突出,制约了汕头整体质量的快速发展。

资源环境要素约束趋紧。

人才、技术、土地、资金、能耗等传统要素紧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进一步凸显,全要素生产率需大力提升。

环境承载压力进一步增大,长期积累的生态环境问题正在集中体现,人们对优质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防范社会风险的难度变大。

练江、榕江、韩江等流域水环境治理、保护以及贵屿等区域土壤污染整治刻不容缓,全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任重道远。

部门之间统一协调配合的宏观质量管理机制运作仍不够顺畅,质量责任没有完全落实到位,社会诚信体系不够健全,基层监管力量不足,质量安全监管的方式有待进一步改善。

质量建设的内生性动力还未充分激发,企业为主体,引导和鼓励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质量建设的工作体系有待进一步改进。

(三)品牌引领作用不突出,质量发展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虽然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是汕头经济发展的基础、优势和亮点,但全市在国内外知名度高的自主产品品牌不多,在国际上品牌美誉度好的企业较少,中小微企业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品牌化程度不高。

全市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全市仍需进一步发挥品牌引领作用,讲好“汕头品牌”故事,树立“汕头品牌”的消费信心。

全市质量强市建设或质量发展的相关考核评价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尚不完善,仍需进一步优化质量工作考核指标,加大考核力度。

全市在名优工匠培育方面仍需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营造精益求精的社会导向氛围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机制。

三、发展机遇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也是质量供给侧改革取得突破的关键时期。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消费结构、要素结构加快升级,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不断提速、深度融合,对提升汕头发展质量提出了迫切要求。

从总体上来看,我市质量事业发展将站在新的起点,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

从国际看,全球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国际产业分工格局重塑,打造质量竞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