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docx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各题。
夕次盱眙县
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1)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句“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中的叠字在写景中的表达效果。
(2)请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诗人“未眠”的原因。
【答案】
(1)运用叠字,能增强诗歌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诗中“浩浩”、“冥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幕色昏暗的苍凉凄清的夜景。
(2)旷野夜景的苍凉凄清;漂泊异乡的孤独寂寞;羁旅在外秋夜思乡。
【解析】【分析】
(1)根据“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可想到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幕色昏暗的苍凉凄清的夜景,烘托出作者内心漂泊异乡的凄苦心情。
(2)首联,“孤”含有孤寂之意,奠定全诗感情基调。
“落帆”“停舫”意为黄昏时分船要泊岸停靠,暗含远离故乡之意;颔联,“风起波”“日沉夕”描写夜晚江边的景象。
傍晚因路途风波,不得不停舫孤驿,交代停泊的原因,也写出羁旅奔波的艰辛。
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暮色昏暗,以旷野苍凉凄清的夜景,烘托内心漂泊异乡的孤独寂寞的心情。
颈联,描写停舟靠岸后放眼所见景象。
“人归”“雁下”写日落黄昏,是人回家鸟回巢的时刻,反观自身却是孤身一人,流落天涯,有家不能回,借人归雁下表达作者客居异乡的凄苦惆怅;尾联“独夜”“听钟”“未眠”,写出羁旅在外乡思客愁之深。
故答案为:
⑴运用叠字,能增强诗歌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诗中“浩浩”、“冥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幕色昏暗的苍凉凄清的夜景。
⑵旷野夜景的苍凉凄清;漂泊异乡的孤独寂寞;羁旅在外秋夜思乡。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语言的分析和理解。
考生要懂得诗歌的语言特点及其表达效果,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教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注意对关键语句的分析。
2.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齐鲁青未了________
②造化钟神秀________
③阴阳割昏晓________
④荡胸生曾云________
⑤会当凌绝顶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青年杜甫英姿勃发的情怀,读了这千古名句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答案】
(1)不尽;聚集;分;同“层”;终当,终要。
(2)①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②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3)“钟“积聚、汇聚之意。
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4)这不仅是诗人要登上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决心攀登人生极顶的雄心壮志。
我明白了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诗句词语的理解。
解答此题要结合诗句的意思进行理解。
未了:
不尽;钟:
聚集;割:
分;曾:
同“层”;会当:
终当,终要。
⑵本题考查的是句子意思的理解。
注意重点词语如:
钟、割、会当等次的正确理解。
示例:
①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②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⑶本题考查诗歌炼字,“钟“积聚、汇聚之意。
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⑷本题为开放性试题。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要结合生活实际进行阐述。
示例:
这不仅是诗人要登上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决心攀登人生极顶的雄心壮志。
我明白了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
故答案为:
⑴不尽;聚集;分;同“层”;终当,终要。
⑵①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②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⑶“钟“积聚、汇聚之意。
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⑷这不仅是诗人要登上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决心攀登人生极顶的雄心壮志。
我明白了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诗句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结合句子的意思进行理解。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⑶本题的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解答思路:
解词+内容+情感。
方法:
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
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主题赏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主题,要结合自的生活实际进行阐述。
3.古诗阅读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唐]李白
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①辉。
宁知②丧乱③后,更有一珠归。
【注释】①明月:
传说中的“随侯明珠”,与“和氏璧”齐名。
②宁知:
谁也没有想到。
③丧乱:
安史之乱。
(1)简要赏析“更有一珠归”中“珠”字的妙处。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以珠喻人(倩公),写出了李白对倩公才学、品格的赞美(景仰)。
(扣住“比喻”“赞美”,意近即可)
(2)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丽富饶的汉东国的赞美之情。
后两句表达了对倩公经历战乱还能平安回归的庆幸(惊喜),对倩公的赞美,以及和友人(倩公)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
(扣住“赞美”“惜别”,意近即可)
【解析】【分析】⑴此题考查诗歌中的炼字。
解答时,先要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根据诗中意象,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人情感;然后按照题目要求,仔细品味诗句,理解诗句意思,根据诗句特点,辨析诗句的表现手法,并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题思路是:
意思或修辞或手法+表达效果+感情(心情)。
这里用“珠”字写出了李白对倩公才学、品格的赞美(景仰)。
⑵本题考查了句意理解及作者的情感。
做题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情感抒发是诗歌最主要的美学特征,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情感,从而丰富心灵,陶冶性情。
鉴赏诗歌的情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
这首诗写出了李白对倩红的极度欣赏和在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故答案为:
⑴以珠喻人(倩公),写出了李白对倩公才学、品格的赞美(景仰)。
(扣住“比喻”“赞美”,意近即可)
⑵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丽富饶的汉东国的赞美之情。
后两句表达了对倩公经历战乱还能平安回归的庆幸(惊喜),对倩公的赞美,以及和友人(倩公)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
(扣住“赞美”“惜别”,意近即可)
【点评】⑴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炼字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字往往是在该诗句中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比如动词、形容词、数词、修饰词语、表示声音和颜色的词语等。
答题时,先要解词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词语放回到诗句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内容和写作背景理解。
理解诗歌内容,结合写作背景分析,
4.古诗阅读
点绛唇
陆游①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
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②。
江湖上,遮回疏放③,作个闲人样。
【注释】①陆游:
南宋爱国词人。
这首词写于作者遭弹劾罢职还乡,闲居山阴之时。
②黏天浪:
连天的波浪。
③遮回疏放:
这一回,定要放浪山水,疏闲纵放。
(1)这首词写了作者闲居时的哪些日常生活片段?
(2)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答案】
(1)围绕“采药归来(采药);找寻酒店(沽酒、买酒、喝酒、醉酒);醉弄扁舟(荡舟、弄舟、划船)”答出两点即可。
(2)围绕“个人生活”和“爱国”两方面情感回答即可。
示例:
这首词流露出作者村居生活的闲适(洒脱、豪迈、寂寞等)之感,无力报国的愤懑(怀才不遇的抑郁、无奈等)之情。
【解析】【分析】⑴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围绕“采药归来(采药);找寻酒店(沽酒、买酒、喝酒、醉酒);醉弄扁舟(荡舟、弄舟、划船)”回答即可。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
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年间,陆游闲居山阴时。
淳熙七年(1180),江西闹水灾,陆游于常平提举任上,“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宋史·陆游传》)。
事后,却以“擅权”获罪,遭给事中赵汝愚借故弹劾,罢职还乡。
词取材于村居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以采药、饮酒、荡舟为线索,展示出作者多侧面的生活风貌。
陆游一生以抗金救国为已任,所以放浪山水,做一个潇洒送日月的“闲人”,并非他的本意。
即便被迫闲居乡间,他也是闲不住的,采药、治病、救人,在书剑报国的政治理想落空之后,力求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其平生关怀民生的素志。
但是,词人毕竟是一位以“塞上长城”。
自许、对驰骋疆场无限向往的热血男儿,他所执着追求的是充满战斗快意的人生。
村居生活终究难以消释他心中永不甘于沉沦的英雄豪气。
因此,放浪山水的闲情逸致,借酒后的豪兴以挥斥,正是他深感英雄无用武之地,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的表现。
词人对“闲人”生活的似正实反的肯定与咏唱,婉曲地表述了郁积在他心头的隐痛,是对自己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悲剧命运的自我解嘲。
这种似正实反的笔法,给这首词的风格带来了洒脱中寓抑郁的特色。
此题围绕“个人生活”和“爱国”两方面情感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
⑴围绕“采药归来(采药);找寻酒店(沽酒、买酒、喝酒、醉酒);醉弄扁舟(荡舟、弄舟、划船)”答出两点即可。
⑵围绕“个人生活”和“爱国”两方面情感回答即可。
示例:
这首词流露出作者村居生活的闲适(洒脱、豪迈、寂寞等)之感,无力报国的愤懑(怀才不遇的抑郁、无奈等)之情。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需要在把握全诗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再做具体分析。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内容和写作背景理解。
理解诗歌内容,结合写作背景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咏菊
唐·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①诗歌一、二两句刻画了怎样的画面?
请加以描绘。
②全诗运用了什么手法?
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答案】①寒夜过后,初霜轻轻地附着在屋瓦上,芭蕉叶断,枯败的荷叶倾倒在水面的一幅萧条残败的深秋景象。
②诗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以霜降之时,芭蕉新折荷叶残败反衬菊花的清绝耐寒,表达了作者对凌寒不屈的品质的赞美。
【解析】【分析】①首先根据题干要求找出所描写的景物,再找出这些景物的修饰语,加上修饰语将这些景物重新描述,最后运用想象和联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这些景物连缀成画面。
此题一定要把萧条残败的深秋景象描绘出来。
②运用反衬手法,夜里寒霜袭来,本来就残破的芭蕉和和残荷看起来更加不堪。
只有篱笆边的菊花,金黄色的花朵在清晨的阳光下看起来更加艳丽。
用霜降之时的芭蕉新折和荷叶的残败来反衬东篱菊的清绝耐寒。
由此赞赏菊花凌寒的品格,也是借咏菊之耐寒傲冷逸清香亮霜景,自况言志:
人在逆境当中就应该像菊花一样,不畏严寒、不怕艰苦,耐得住苦难和风霜。
故答案为:
①寒夜过后,初霜轻轻地附着在屋瓦上,芭蕉叶断,枯败的荷叶倾倒在水面的一幅萧条残败的深秋景象。
②诗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以霜降之时,芭蕉新折荷叶残败反衬菊花的清绝耐寒,表达了作者对凌寒不屈的品质的赞美。
【点评】①描绘诗句所描写的画面。
答此类题的前提是正确理解诗词,关键是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忠实于原诗词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
语言力求优美,以丰富画面的意境。
②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及其对抒发思想感情的意义。
通读全诗,明确反衬手法的具体运用,结合诗歌内容的理解,体会感情。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淮村①兵后
(宋)戴复古②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③围故井,向来④一一是人家。
【注】①淮村:
淮河边的村庄。
②戴复古:
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
③败垣:
毁坏的矮墙。
④向来:
往昔,过去。
(1)根据诗歌的情感基调,给此诗配乐,选择________的乐曲最合适。
( )
A.悲伤凄凉
B.高亢激昂
C.恬淡悠扬
D.轻快活泼
(2)联系全诗,赏析首句中“自”字的妙处。
【答案】
(1)A
(2)一个“自”字,写出了桃花不识人间悲苦,依旧盛开的情境,与下文烟草茫茫,晚鸦聒噪,兵后逃亡,人烟稀少的景致,形成鲜明对比。
以花的无情,来反衬诗人见到此情此景时的痛心之情。
【解析】【分析】
(1)桃花盛开本是一幅很鲜明的画面,显示出勃勃的春的生机,但诗加上“无主”二字,就平添了凄凉与伤惨;而春草笼烟展示的也是万物繁昌的景象,加上“茫茫”二字,隐隐在说,这里的耕地都长满了野草,一片荒凉,末缀上乌鸦这一不吉祥的鸟,不啻在告诉人们,这里已经没有人烟了。
诗人匠心独运,把极热闹奋发的春天写得极不堪,不写兵荒马乱,兵荒马乱已经包括了进去。
故而选A合适。
(2)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小桃无主自开花”,意思是桃花不识人间悲苦,花开依旧。
这早春的艳阳景色,倍增兵后的凄凉。
烟草茫茫,晓鸦聒噪,兵后逃亡,人烟稀少,为后面两句点题的诗蓄势。
用以反衬诗人见到此情此景时的痛心之情。
故答案为:
⑴A;
⑵一个“自”字,写出了桃花不识人间悲苦,依旧盛开的情境,与下文烟草茫茫,晚鸦聒噪,兵后逃亡,人烟稀少的景致,形成鲜明对比。
以花的无情,来反衬诗人见到此情此景时的痛心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把握诗歌内容和感情基调。
答题时应注意,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
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之上,准确选择。
⑵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炼字。
答题时应注意,答题步骤为: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7.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晚春
韩愈
苹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答案】
(1)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2)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句中精妙字的能力。
奖赏这个字时,先要弄明白“斗”这个字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然后表达出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即可。
(2)本题考查描绘诗句画面的能力。
描绘诗歌展示的画面时,①理解诗句的内容。
②抓住诗句中的“景物”的特点。
③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即可。
故答案为:
⑴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⑵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词炼字效果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结合诗句内容,同时注意修辞手法的使用进行分析理解。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意境的想象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理解诗句的内容,抓住诗句中想意象,发挥合理的想象,运用优美的语言进行阐述。
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项,一览众山小。
(1)诗中“齐鲁”指今天的________省,“岱宗”指五岳中的________。
(2)诗中“________”两句为名句,不仅写出了山的________,更表明诗________。
【答案】
(1)山东;泰山
(2)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高峻雄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真切热爱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考生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
“齐鲁”指山东;“岱宗”指泰山。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名句的理解能力。
考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对名句的理解掌握,本诗中的名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此句写出了泰山的高峻雄伟,还写出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
【点评】⑴考生在平时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⑵考生要理解诗歌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理解诗句。
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野步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1)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季的景象,请你找出两个体现这一季节特征的物象。
(2)历来诗评家认为第三四句中“羡”“醉”二字用得好,请你选自己最有感觉的一个说说其表达效果(可从修辞和情感表达两方面考虑)。
【答案】
(1)翠绿的麦陇,鸣叫的青蛙、飞舞的蝴蝶、繁茂的花草、和煦的东风。
(2)①选“羡”。
“羡”字领起三四两句,诗人对“无事”“烂醉”蝴蝶的羡慕,表现出诗人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可谓移情于景,景中含情。
②选“醉”。
“醉”字运用拟人的修辞,看似写蝴蝶沉醉于野草与花丛间,留恋不去的情态,实则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解析】【分析】⑴整体感知诗歌可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题干要求的这两个物象,应在前两句诗中提取,麦陇翠绿、青蛙鸣叫、蝴蝶飞舞、花草繁茂,这些都是春季的典型特征。
⑵此诗的妙处在最后两句。
本来蝴蝶舞姿蹁跹,应十分清醒才是,可诗人偏偏认定它们的舞蹈是喝醉酒导致的。
推其情理,诗人漫步田野,目遇翠麦,耳听新蛙,时感东风拂体,早就恨不得醉倒在这暖暖的春风里了。
诗人将这种情感外施于物,一口断定蝴蝶是喝醉了,并因此而“羡”,更显得诗人对春日野景陶醉无穷。
故答案为:
⑴翠绿的麦陇,鸣叫的青蛙、飞舞的蝴蝶、繁茂的花草、和煦的东风。
⑵①选“羡”。
“羡”字领起三四两句,诗人对“无事”“烂醉”蝴蝶的羡慕,表现出诗人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可谓移情于景,景中含情。
②选“醉”。
“醉”字运用拟人的修辞,看似写蝴蝶沉醉于野草与花丛间,留恋不去的情态,实则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⑴本题考查体味诗歌的意象。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从诗句中筛选找出春季春季这一季节特征的事物,有“麦陇、翠浪、草根、新蛙、蝴蝶、东风、野草花”。
⑵本题考查筛选诗歌的遣词炼句。
答题时应注意,用一两句话准确表明该字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结合诗歌地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适当展开联想和想象,说说该字营造了怎样地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喜晴
(范成大)
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1)“连雨不知春去”中“去”字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2)请用自己的话把前两句的景色描绘出来。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1)离开
(2)围绕“窗前的梅子成熟落蒂了,墙角下的竹笋也长成了竹林”回答即可。
(3)围绕“对自由清新的乡村生活(大自然)的喜爱、对晴天的喜爱、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惜春之情”回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对字词的理解。
“连雨不知春去”意思是:
雨不断地下,晴下来的时候甚至不知道春天已经过去。
“去”指离开,过去。
(2)描绘诗歌内容时,要抓住句子中的时间、地点以及景物,再通过对内容的理解,体会诗歌的意境,最后结合句子意思,用简练通顺语言表达出来。
“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大概意思是说窗前的梅子熟落蒂了,墙角下的竹笋也长成了林。
描绘景色时抓住“梅熟落蒂”“墙下笋”的特点描述。
(3)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
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范成大喜欢在窗前种梅树,夏可尝青梅,冬可赏梅花。
第一句写窗前的梅子熟落蒂了,墙角下的竹笋也长成了林。
表达了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不知春去”不知道春天已经结束了,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叹及惜春之情。
故答案为:
⑴离开
⑵围绕“窗前的梅子成熟落蒂了,墙角下的竹笋也长成了竹林”回答即可。
⑶围绕“对自由清新的乡村生活(大自然)的喜爱、对晴天的喜爱、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惜春之情”回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把握实词含义的能力。
一个实词一般有多个义项,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其意义却又是唯一的。
因此我们一定要善于把实词放在语言环境中来考查分析,根据上下文来进行词义的推断。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基本的要求是会翻译诗句,但又不能只翻译诗句,需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可运用修辞手法,使所描述的画面更加优美,语言更加生动,还要注意语句通顺。
⑶此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能力。
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往往是通过具体句子表现出来的,因此,要结合写作背景,抓住关键句去分析。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请解释诗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在该诗中的意思,以及后来衍生的意义。
【答案】原意——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是因为我站得最高。
衍生意义——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解析】【分析】“在该诗中的意思”就是诗句的本义,即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后来衍生的意义”就是此句比喻义,即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告诉我们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故答案为:
原意——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是因为我站得最高。
衍生意义——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点评】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
12.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请描绘“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呈现的画面。
(2)通读全诗,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古风存”的具体表现。
【答案】
(1)山峦重重叠叠,溪流迂回曲折,似乎已经无路可走,正在迷惘之际,忽然看见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