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审计质量策略共7篇.docx
《提高审计质量策略共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审计质量策略共7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提高审计质量策略共7篇
提高审计质量策略(共7篇)
第一篇
一、影响建设项目审计质量的因素分析
(一)建设项目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优劣
建设项目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否符合标准这是保证建设项目审计的最重要的前提之一。
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的比较综合,不仅仅需要审计业务方面的高素质,同时也需要有一定的政治修养,还需要有很好的心理素质。
拥有很好的政治素养就可以在项目审计的同时保持为人民服务的心态,而不会徇私枉法做不客观的判断,这样才能保障审计的质量;而审计人员的素质只有达到一定标准才可以准确无误的掌握和判断信息的准确度,这样做出的审计判断和建设项目审计评价才是又客观又准确的。
(二)建设项目审计的管理制度
一个建设项目的管理模式有很多种,不同项目的管理者和管理模式是千变万化的。
如果建设项目的管理模式非常有效、有力度,那么就可以以此为很好的基础,实施期建设项目审计工作的时候就会事半功倍。
这就需要建设项目有规范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规章制度。
如果建设项目的管理模式不是依据明确的规章制度以及管理规范的话,建设项目审计工作的优良就无法依据规范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和管理
1。
在建设项目审计的工作过程中还要重视的一个因素就是对审计人员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相结合创新式管理机制。
对于不同业绩不同贡献的审计工作人员应予以奖惩分明的管理和约束机制,这样才能激发审计人员持续追求上进和业绩突出的斗志,同时也能够对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的热情起到决定作用,从而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审计人员的管理问题。
在建设项目的内部也要进行内部控制管理,这样对项目内部的行政和管理也有一些制约,不会让项目在管理过程中因为不够独立而产生舞弊现象,以免在审计中对审计质量也产生消极的影响。
(三)建设项目审计实施准备工作
建设项目审计实施的准备工作会非常影响审计的质量,这个建设项目审计工作能否实施的很完整,可以说实施前期的准备工作起了很大的决定性意义。
在确定了要审计的建设项目以后,因为针对该审计项目的一些背景状况以及制度是否完整、是不是遵守了法律法规等状况缺少准确的调查以及分析,就容易将审计方案编制的不严密、不全面或重点不突出,导致漏审。
二、提升建设项目审计质量的措施
(一)做好审计的准备工作
做好审计的准备工作是提升建设项目审计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
做好审计前的准备工作,就应该做到从实际出发、全面考虑的设计科学有效的审计方案。
建设项目审计前的准备越充分,审计工作的实施就会越准确和顺利。
否则,就会偏离审计方向,对被审计单位情况了解不清楚或收集文件不到位在一定范围内就会产生阻力,或延误审计的时间和准确度。
(二)选用符合的审计方法
选用符合的审计方法能够很大水准的帮助加大建设项目的审计效率。
选择恰当的建设项目审计方法应该从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合适的审计目的来因地制宜地选择和规划。
不同的建设项目应该采用不同的审计方法。
如果不适当的选择符合具体情况的审计方法,不能仅仅像传统方法那样仅仅查详细的档案而忽略重视重要地方,否则就将无法找到重点进行重点审计,最终可能对建设项目审计的质量有消极影响。
(三)增强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道德修养
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建设项目审计管理的重要内容。
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道德修养如果不够达到标准的话,也许就将使得审计方法选取不当以及根据主观判断不准等影响审计质量的很多情况。
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就会降低审计的质量,与此同时也会对审计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必须增强审计人员的审计业务以及心理等各方面综合素质,需要进行定期的培训,这样在审计时,审计人员就会容易进入角色,准确识别。
(四)持续、适当的进行建设项目审计监督
提升建设项目审计质量很有效的途径为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持续、适当的进行审计工作。
因为审计工作需要的过程是不能间断的,因而计划好审计的内容后就需要从头至尾对建设项目不间断的进行审计工作,并且在该建设项目的会议上的任何修改都应该得到审计监督人员的批准。
第二篇
一、内审组织模式必须与企业组织模式相匹配
(一)专业化企业集团的内审模式
对于专业化的企业集团公司,因为其内部的运作过程呈流程化,其任何一家下属的配套公司都是其业务流程中的重要环节。
因此,从企业的组织架构上来看,专业化的企业集团的内部组织模式属于致密型的组织架构,那么,与之相对应的针对这样的专业化企业集团的内审模式也必须实行致密式的环环紧扣的内审模式,并与其业务流程相匹配。
只有与企业的业务流程相匹配的内审模式,才能在企业的流程化业务中发挥相适应的连续审计作用。
针对各下属公司内审的流程化审计过程,审计工作不但可以在纵向的脉络上着眼全局,也能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有着清晰的审计走向,而且,因为各下属公司的情况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这就使审计工作可以产生审计过程的横向联系。
同时,因为审计的纵横向的联系性使审计工作还可以在操作中发现企业运营的关键问题与企业可能存有的致命弱点,这对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综合性跨行业企业集团的内审模式
我国某些大型国有企业,其下属的集团公司之中也不乏集团公司,而且这些大型的国有企业的行业类型形形色色,经营范围更是五花八门,在管理上与经营上并不具有流程性与业务相关性等特点。
这类企业涉及的行业有的多达十数种,有的大型国有企业其管理层级高达四、五级,常常是集团公司下属的企业仍然为集团公司,这些错综复杂的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既有母子公司之间的上下联系,又有母子公司之间的拆分与合并,同时,这些公司之间也存有着较为明确的分工与侧重。
针对这样的综合性跨行业的企业集团,必须建立与其组织模式相匹配的内部审计模式,以切实提升内审的效果与质量。
对于较为大型的综合性跨行业的集团化国有企业,必须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由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
企业的各个集团公司内部必须设置独立于各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内审机构归董事会及其下属的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与整个集团的高管层不产生交叉的管理与领导关系。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审计工作在内部风险控制、内部规范控制等方面的作用。
审计委员会必须精挑细选精干力量形成最高一级的审计组织模式以与企业的组织模式相匹配。
其下的各级审计组织必须保证其审计人员的配备,由最高一级的审计委员会直接负责整个集团的内审工作,对整个集团的内审工作进行自上而下的规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使得内审机构成为集团企业保证内部经营机制健全化、内部经营风险最小化的必要的组织机构。
我国的大型集团化企业也应借鉴国外大型集团化企业的审计模式,既有审计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的审计,又有审计这些审计工作的审计,使得企业之中的权利互相制衡,只有这样才能将企业的风险降到最低点。
提醒大型企业审计部门的是,越是大型企业的各个集团公司分部门的领导者们,越是容易出现较大问题。
因此,审计委员会必须将目光盯紧各集团公司的二级领导者,对这些领导者在其任期的经济责任实行定期的严格审计与突击审计,以求尽早发现可能存有的危及企业根基的重大风险。
这种重大风险对于大型企业而言,有时可能是致命的。
我国目前几乎所有的三级及其以下的公司内部不再设置由整个集团直属的审计部门,因此,在实际的审计工作过程中更应该对这些未常设审计部门的公司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审计,对于其相关的经济活动、资金的管理与使用情况以及固定资产情况、经济管理与效益状况进行充分的审计,将可能存有的问题一一理清,将可能存有的风险一一排除。
在实际的针对大型集团公司的审计过程中我们发现,建立起与其组织模式相匹配的审计模式不但可以高屋建瓴地形成自上而下的审计控制机制,而且还可以利用完备的审计模式形成缜密的国有企业审计网络。
二、建立符合使用者需求的动态的全面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内部审计报告为企业管理者所提供的是高级的决策依据,因此内部审计报告必须是符合其使用者内在需求的全面反映企业动态的具有较高质量的审计报告。
形成这样一份报告不仅需要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契合使用者的实际需求,而且还要带有清晰的审计目的、科学的审计立项、完备的审计资源、切实可行的审计预案、逻辑严密的审计实施、无可辩驳的审计证据、尽善尽美的审计流程、详实入微的审计底稿、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述等要素。
(一)督导是集团总部的审计委员会的重要职责,只有建立定期与不定期的督导制度与相对应的检查工作,下属单位的审计工作才能更好地得以展开。
对于审计工作还必须实行质量检查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清楚地了解下属单位的审计工作质量情况。
必须要求下属单位的审计部门每周制订审计工作计划,以促进与保持下属审计工作的经常性。
月度、季度与年度还要要求下属审计部门报送其审计工作计划与总结,以评价其具体的审计实施情况。
(二)根据报告使用者的不同要求及关注点,采取不同的审计方法。
例如:
开展某个二级公司经营者离任审计,该二级公司下属单位也有几十家,此时,如果采取账项审计模式,一头扎进庞大的账务系统中,工作效率难免低下。
审计应从该公司的内控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入手,关注其重大事项,同时借助于外部审计的相关结果,确定合理的重要性水平,采取抽样审计等方法。
国有企业审计不但要针对财务与运营进行审计,还要对其规章的执行进行深入细致的审计工作。
三、内部审计人员队伍是完美的审计工作的核心
审计工作的核心与其执行者是审计人员,审计工作离不开审计人员的执行与实施。
内部审计与控制管理的各个层面都需要审计工作人员最终达成。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及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深化,经济领域的改革创新日新月异,由此也带来了内部审计的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的迅猛发展。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作为一名内部审计人员,如果不善于学习,不能及时地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改变工作思路,就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的要求,做好自己的审计工作。
市场经济需要的审计人员队伍应该是一支学习型的团队,具有卓越的学习能力,能够持续地学习吸收工作所需的包括财务、法律、计算机及各种专业知识。
四、结束语
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必须着重抓审前、审中和审后的系列管理工作,同时进行审前调查,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强化审计实施过程管理,优化审计报告编制,做好后续审计,建立审计质量评价制度以及责任追究制度等。
只有在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形成统揽全局的、独立的、高效的审计委员会才能保证企业基业长青,才能将危及企业经营安全的危险因素消弭于无形。
第三篇
一、铁路系统内部审计方面存有的主要问题
尽管近年来铁路系统开始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在内部审计质量提升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但是客观地讲,我国铁路系统内部审计方面,仍然存有诸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1对内部审计重视水准不够
思想决定行动,内部审计质量水平的提升,首先要从思想上提升认识。
不过,在实践中,我国铁路系统普遍存有对内部审计思想不够重视的问题。
从个人方面来看,铁路系统个别单位和部门,高层领导思想不够重视,有的领导甚至认为内部审计不但不会给单位带来益处,反而会影响和制约单位运转,特别是会影响到领导的权力运行,所以,不愿意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体系,一些审计工作都是应付了事,不是真抓真干。
1.2内部审计流程不够规范
内部审计要有一定的流程,审计工作人员按照流程进行规范操作,这就需要相关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探索创新。
在实践中,铁路系统的大多数单位还没有建立适合自己的规范的内部审计流程。
1.3内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它需要内审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但是,从实践来看,因为铁路系统对于内部审计工作不够重视,对于内部审计人员的教育、培训、锻炼水准不够,导致他们在业务能力水平方面存有较大的欠缺,特别是与外部审计人员相比,差距还非常大,这里所说的外部审计人员,主要是指会计事务所和审计机关的工作人员,他们因为得到系统的专业培训和实践锻炼,工作能力自然很强。
但是,铁路系统的内部审计人员与外部审计人员相比,审计水平有所差距,需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持续提升铁路系统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及审计水平。
1.4内部审计缺乏风险控制
铁路系统内部审计过程中,存有着大量的风险隐患和风险事件,这些风险要素如果控制不严,将会引发严重的审计风险。
1.5内部审计效果不理想
在实践中,铁路系统内部审计的结果并不理想,大多数的单位内部审计都很难发现问题,铁路系统的贪污腐败问题,都是通过举报、投诉等外部力量发现的。
同时,内部审计除了发现违法违纪之外,还有提升运营能力和赢利能力的作用,在这方面,铁路系统的大多数单位还做得不够好,特别是那些盈利性的市场主体单位,很难通过内部审计工作发现运营中存有的问题,并持续提升运营效率和效益。
二、铁路系统提升内部审计质量的必要性
2.1有利于保护国家财产
铁路资源是国家资源,铁路系统财产是国有财产,因此,提升铁路系统内部审计质量工作,将有利于规避国有资产流失,尽最大可能地保护国有财产,从而维护国家的利益。
2.2有利于规范行业发展
行业能否规范健康发展,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行业发展环境。
在实践中,提升行业审计质量和水平,将会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行业环境,从而打造良好的行业竞争秩序,促进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2.3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
铁路系统之中,拥有大量相关的企业,这些企业一方面与铁路运营有着业务往来和合作,另一方面,还参与市场竞争,显然,如果铁路系统风气不正,不是靠企业实力进行竞争,而是靠关系、行贿获得合同,那么,这些企业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种习惯思维,难以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从这个意义上讲,提升铁路系统内部审计质量,有利于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三、提升铁路系统内部审计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铁路系统内部审计质量提升对于民众、社会和国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建议系统考虑,整体把握,全面提升铁路系统内部审计质量水平,主要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切实提升思想认识
思想认识是铁路系统内部审计质量提升的前提基础,如果连思想上都引不起充足的重视,那么很难出台有效措施,促进内部审计质量提升。
3.1.1政府要高度重视。
从实践来看,以往政府相关部门更多的是重视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而忽略了内部审计等相关规定和制度建设。
因此,建议从政府层面上,特别是审计署等政府部门,思想上更加重视,制定更加完善和详细的政策法规,以此规范铁路系统的内部审计工作。
3.1.2系统内部要重视。
实际上,从铁道部来看,对于内部审计工作还是比较重视的,每年都出台内部审计工作要点,明确铁路内部审计工作的总体思路,并提出内部审计的重点工作。
3.1.3社会要高度关注。
社会力量也是推动铁路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重要力量,例如,媒体舆论可以发挥监督作用,共同监督铁路系统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同时,社会民众、行业协会、社会团体等,也可以发挥监督和促进作用,推动内部审计工作开展。
3.2转变审计观念和理念
内部审计的观念和理念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先进的理念,那么内部审计工作就会失去方向。
以往,铁路系统的内部审计都是以合规性审计为主,即审查铁路系统各项操作是否符合法律和政策规定,不过,这种内部审计理念在计划经济时代比较适合。
在市场经济时代,已经与时代不相符合,必须建立一种新的内部审计理念。
3.3提升审计人员素质
对于铁路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而言,最关键的是引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审计人员队伍,建议铁路系统下一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3.3.1引进优秀人才。
可以说,针对当前铁路系统内部审计人员不足的问题,最直接的解决办法就是引进优秀的内部审计人员。
以往,铁路系统人才引进标准不统一,各个单位都是根据自身的实际确定选人标准,在一定水准上造成了系统的人才引进混乱。
因此,下一步,建议整个铁路系统制定统一的内部审计人员引进标准,明确内部审计人员的学历、资历、素质等条件和标准,确保引进适合的内部审计人员。
3.3.2合理使用人才。
内部审计人才使用是关键,对于铁路系统来讲,要确保合理使用内部审计人员,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①明确岗位职责。
没有责任就没有落实,因此,铁路系统各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明确内部审计岗位的具体职责,确保内部审计人员按照职责进行操作。
②增强人员培训。
要准确使用人才,发挥内部审计人员的作用,就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
③公平提拔人才。
对于那些业务突出、能力较强的内部审计人员,要根据其作出的贡献,提拔到适合的岗位上。
3.3.3科学留住人才。
当前,国有垄断性行业人才流失情况比较严重,铁路系统也不例外,越是有能力、高素质的人才,越容易流失。
因此,建议铁路系统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留住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才。
3.4明确内部审计重点
铁路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必须结合行业特点,确定自己的审计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3.4.1重点增强经营业绩(财务收支)审计。
对于铁路系统来讲,经营业绩最为关键,必须以效益为工作成绩衡量标准。
因此,铁路系统主要是开展对运输企业经营业绩审计,大力开展对铁路局和专业运输公司的经营业绩审计,通过对年度经营结果的真实性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完整性,重大经济事项的合法、合规性及资金运用管理和资产安全性审计,评价铁路运输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完成结果和资产管理质量情况。
要对非运输企业直属专业化公司和区域性公司等资产较多、规模较大的企业实施审计。
3.4.2重点加大建设项目审计力度。
建设项目是问题的多发区域,要按照“全覆盖、无遗漏”和“分级负责、分阶段重点实施和落实责任制”的要求,统筹安排审计资源,增强对铁路大中型基建项目建设资金管理使用等情况的审计监督,保证项目在建设期内不留审计空白点。
重点关注筹集的建设资金是否及时足额到位,是否存有风险,以及建设资金拨付是否合规等。
3.4.3重点增强铁路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
在实践过程中,人为因素是发生问题的关键核心,因此,必须增强对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者的审计工作。
要结合铁路实际情况,补充完善铁路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规定,要根据铁道部对领导人员任期管理的要求,加大对铁路领导人员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力度,将审计监督关口前移。
3.5规范内部审计流程
对于铁路系统内部审计工作来讲,规范的流程非常重要,可以科学引导审计人员的行为,引导内部审计工作向着准确的方向前进。
因此,建议铁路系统内部设计一套完整的内部审计规范流程,确定人财物的配置,制定内部审计标准要求,同时,建立完善奖励、惩罚等相关的制度措施,确保铁路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范高效运行。
四、结束语
铁路系统内部审计工作非常重要,关系到国家、铁路和群众的切身利益。
作者主要分析了铁路系统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问题和对策与建议。
问题包括对内部审计重视水准不够、内部审计流程不够规范、内审人员素质不高、内部审计缺乏风险控制、内部审计效果不理想等,因此,建议下一步铁路系统从思想上重视内部审计工作,转变审计思想观念,提升审计人员素质能力,明确内部审计工作重点,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流程,重视审计技术手段运用,并注重审计结果反馈。
只有这样,铁路系统的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才能全面提升。
第四篇
一、我国会计中介机构缺乏审计独立性、真实性的主要原因分析
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的审计被称作是独立审计、民间审计。
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中明确规定:
会计师事务所是依法设立并承办注册会计师业务的机构。
注册会计师执行业务,必须加入会计师事务所。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会计中介。
会计机构进行审计时缺乏严重的独立性,这主要是因为:
1、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还有待完善
虽然我国很早就成立了股份公司,上市公司每年都在增加,但是,很多上市公司的股权较为集中,有的还存有国有股东的缺位问题,股东大会也是流于形式。
这种状况下,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聘任与解聘权都由上市公司的内部领导层来决定,也就是由被审计人决定的。
面对这种严重不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会计师事务所代表的并不是所有投资者的利益,而是那些大股东的利益和意见,尤其是对那些中小投资者而言更是无法代表他们的利益出具审计意见。
此时原本是由受托人、注册会计师、公司领导层三方构成的受托责任关系就转变成只存有于公司领导层、注册会计师之间的关系。
因此,一旦当注册会计师所出具的意见与公司管理层的意见相左时,就很有可能被解聘。
而会计师事务所为了保住自己所占的市场份额和客户,就只能降低审计的质量来迎合公司的管理者意见。
2、政府的原因导致审计缺乏独立性和真实性
有的地方政府为了大力发展本地经济,当地政府官员为了给自己增添政绩,对当地的上市公司采取地方保护主义政策。
而有的会计中介机构为了能够借助政府的力量争取到更多的客户和业务,对于已上市的公司造假不闻不问视而不见,或是帮助那些即将上市的公司造假。
甚至于有的政府通过书面文件、口头通知、利益制裁等手段变相的指定个别会计中介机构来完成某一垄断行业的审计业务,或者是站在政府的角度来干预会计中介机构的审计业务。
可见,这种地方保护主义的行为极可能为贪污腐败提供温床。
3、会计中介机构的业务内容使得审计缺乏独立性和真实性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发展,我国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巨变,激烈的市场竞争给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审计市场,各会计中介机构不得不另辟蹊径,向着别的业务方向发展。
这样就形成了在同一会计师事务所中既有从事财务审计的业务,又存有着一些咨询业务,这也给事务所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利益冲突。
面对各种利益的诱惑,很多为客户提供咨询及服务的注册会计师经常会忘记自己的角色地位,为客户的管理决策提供自己的意见,并参与其中。
而有的注册会计师为了获取丰厚的利润,在对客户进行审计业务时也会在审计意见方面作出一定的让步,来满足客户的不合理要求。
这些问题的存有严重影响着审计的独立性和真实性。
4、会计中介机构不同的责任形式影响着审计的独立性和真实性
会计师事务所有着不同的责任形式,责任的范围也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对待审计是采取的态度也就不同。
我国的会计中介机构大多数是有限责任制的形式。
所以,一旦出现因为审计质量的低劣而造成的审计失败,注册会计师所承担的责任是十分有限的。
这种形式在很大水准上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下降,从而是审计缺乏真实性,审计质量更是难以保障。
二、会计中介机构审计质量提升的具体措施
1、持续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
上市公司有效、健全的治理结构将直接决定着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更能为注册会计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审计环境。
目前,我国已针对国有股东缺位的问题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即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该委员会的成立主要是为了监督上市公司经营者的经营管理行为,避免出现内部控制的现象。
2、持续建立健全相关法律环境
针对会计师事务所存有的诸多问题,我国应迅速建立关于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赔偿制度,加大审计师的违规成本,对于那些不负责任给上市公司和相关投资者、债权人带来损失的应负担民事赔偿责任。
这对提升会计中介机构的审计质量、防止作假行为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新的审计标准要求,在审计的过程中必须对从账簿资料外寻找审计的证据加以重视,同时还要重视对客户最基本层面的分析和把握,充分考虑客户的财务反映的结果与整体经营活动结合起来进行全面考虑,这样做得结果是降低了审计舞弊的风险。
3、实现审计师的定期轮岗
如果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对象之间的委托关系存续过长,很有可能在二者之间形成一种“共谋”的关系。
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相关规定,定期对注册会计师实行轮换制。
我国于2002年颁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中对此做出了规定,但是并未对轮换的最低时间作出明确规定。
4、加大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管力度
我国国务院财政部门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必须依法加大对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监督和指导。
一方面,要对其进行业务监督。
财政部门可以通过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来监督会计师事务所对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对工作及业务的规则遵守情况、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