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人群膳食规范指南doc.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0995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5.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殊人群膳食规范指南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特殊人群膳食规范指南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特殊人群膳食规范指南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特殊人群膳食规范指南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特殊人群膳食规范指南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特殊人群膳食规范指南doc.docx

《特殊人群膳食规范指南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殊人群膳食规范指南doc.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特殊人群膳食规范指南doc.docx

特殊人群膳食规范指南doc

特殊人群膳食指南

特殊人群包括孕妇、乳母、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儿童青少年以及老年人,根据这些人群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要,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十条基础上,特制定了相应的膳食指南。

一.中国孕期妇女和哺乳期妇女膳食指南

孕前期妇女膳食指南

合理膳食和均衡营养是成功妊娠所必需的物质基础,为降低出生缺陷、提高生育质量

(一)多摄入富含叶酸的食物或补充叶酸

妊娠的头四周是胎儿神经管分化和形成的重要时期,此期叶酸缺乏可增加胎儿发生神经管畸形及早产的危险。

育龄妇女应从计划妊娠开始尽可能早地多摄取富含叶酸的动物肝、深绿色蔬菜及豆类。

由于叶酸补充剂比食物中的叶酸能更好的被机体吸收利用,建议最迟应从孕前3个月开始每日补充叶酸400ug,并持续至整个孕期。

叶酸除有助于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外,也有利于降低妊娠高脂血症发生的危险。

(二)常吃含铁丰富的食物

孕前期良好的铁营养是成功妊娠的必要条件,孕前缺铁易导致早产、孕期母体体重增长不足以及新生儿地出生体重,故孕前女性应储备足够的铁为孕期利用。

建议孕前期妇女适当多摄入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血、肝脏、瘦肉等动物性食物,以及黑木耳、红枣等植物性食物。

缺铁或贫血的育龄妇女可适量摄入铁强化食物或在医生指导下补充小剂量的铁剂(10mg/天-20mg/天),同时,注意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或在补充铁剂的同时补充维生素C,以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待缺铁或贫血得到纠正后,再计划怀孕。

(三).保证摄入加碘食盐,适当增加海产品的摄入

孕妇围产期和孕早期碘缺乏均可增加新生儿将来发生克丁病的危险性。

由于孕前和孕早期碘的需要相对较多,除摄入碘盐外,还建议至少每周摄入一次富含碘的海产品,如海带、紫菜、鱼、虾、贝类等。

孕早期妇女膳食指南

(一)膳食清淡、适口

清淡、适口的膳食能增进食欲,易于消化,并有利于降低怀孕早期的妊娠反应,使孕妇尽可能多的摄取食物,满足其对营养的需要。

清淡适口的食物包括各种新鲜蔬菜和水果、大豆制品、鱼、禽、蛋以及各种谷类制品,可根据孕妇当时的喜好适宜地进行安排。

(二)少吃多餐

怀孕早期反应较重的孕妇,不必像常人那样强调饮食的规律性,更不可强制进食,进食的餐次、数量、种类及时间应根据孕妇的食欲和反应的轻重及时进行调整,采取少食多餐的办法,保证进食量。

为降低妊娠反应,可口服少量的B族维生素。

随着孕吐的减轻,应逐步过渡到平衡膳食。

(三)保证摄入足量富含碳水化合物食物

怀孕早期应尽量多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谷类或水果,保证每天至少摄入150g碳水化合物(约合谷类200g)。

因妊娠反应严重而完全不能进食的孕妇,应及时就医,以避免因脂肪分解产生酮体对胎儿而早期脑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四)多摄入富含叶酸的食物并补充叶酸

怀孕早期叶酸缺乏可增加胎儿发生神经管畸形及早产的危险。

孕妇应从计划妊娠开始尽可能早地多摄取富含叶酸的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及豆类。

由于叶酸补充剂比食物中的叶酸能更好的被机体吸收利用,因此建议,受孕后每日应继续补充叶酸400ug,至整个孕期。

叶酸除有助于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外,还有利于降低妊娠高脂血症发生的危险。

(五)戒烟、禁酒

孕妇吸烟或经常被动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和烟雾中的氰化物、一氧化碳可能导致胎儿缺氧和营养不良、发育迟缓。

孕妇饮酒,酒精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造成胎儿宫内发育不良、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智力低下等,称为酒精中毒综合症。

为了生育一个健康的婴儿,孕妇应继续戒烟、禁酒,并远离吸烟环境。

孕中、孕末期妇女膳食指南

(一)适当增加鱼、禽、蛋、瘦肉、海产品的摄入量

鱼、禽、蛋、瘦肉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其中鱼类除了提供优质蛋白质外,还可提供N-3多不饱和脂肪酸(如二十二碳六烯酸),这对孕20周后胎儿的脑和视网膜功能的发育极为重要。

蛋类尤其是蛋黄是卵磷脂、维生素A和维生素B2的良好来源。

建议从孕中、末期每日增加总计约50g-100g的鱼、禽、蛋、瘦肉的摄入量。

鱼类作为动物性食物的首选,每周最好摄入2次-3次,每天还应摄入1个鸡蛋。

除食用加碘食盐外,每周至少进食1次海产品,以满足孕期碘的需要。

(二)适当增加奶类的摄入

奶或奶制品富含蛋白质,对孕妇蛋白质的补充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钙的良好来源。

由于中国传统膳食不含或少有奶制品,每日膳食钙的摄入量仅为400mg左右,远低于建议的钙适宜摄入量。

从孕中期开始,每日至少摄入250ml的牛奶或相当量的奶制品及补充300mg的钙,或喝400ml-500ml的低脂牛奶,已满足钙的需要。

(三)常吃含铁丰富的食物

伴随着孕中期开始的血容量和血红蛋白的增加,孕妇成为缺铁性贫血的高危人群。

此外,基于胎儿铁储备的需要,宜从孕中期开始增加铁的摄入量,建议常摄入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血、肝脏、瘦肉等,必要时刻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小剂量的铁剂。

同时注意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或在补充铁剂的同时补充维生素C,以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

(四)适量身体活动,维持体重的适宜增长

由于孕期对微量营养素需要的增加大于能量需要的增加,通过增加食物摄入量已满足微量营养素的需要极有可能引起体重过多增长,并因此会增加发生妊娠糖尿病和出生巨大儿的风险。

因此,孕期应适时监测自身的体重,并根据体重增长的速率适当调节食物摄入量。

也应根据自身的体能每天进行不少于30分钟的低强度身体活动,最好是1小时-2小时的户外活动,如散步、做体操等,因为适宜的身体活动有利于维持体重的适宜增长和自然分娩,户外活动还有助于改善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以促进胎儿骨骼的发育和母体自身的骨骼健康。

(五)禁烟戒酒,少吃刺激性食物

烟草、酒精对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都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如容易引起早产、流产、胎儿畸形等。

有吸烟、饮酒习惯的妇女,孕期必须禁烟戒酒,并要远离吸烟环境。

浓茶、咖啡应尽量避免,刺激性食物也应尽量少吃。

哺乳期妇女膳食指南

哺乳期妇女(乳母)一方面要逐步补偿妊娠、分娩时所消耗的营养素储备,促进各器官、系统功能的恢复;另一方面还要分泌乳汁、哺育婴儿。

如果营养不足,将影响母体健康,减少乳汁分泌量,降低乳汁质量,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

因此,应根据授乳期的生理特点及乳汁分泌的需要,合理安排膳食,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

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十条基础上,哺乳期妇女膳食指南增加以下五条内容。

(一)增加鱼、禽、蛋、瘦肉及海产品摄入

动物性食品如鱼、禽、蛋、瘦肉等可提供丰富的优质蛋白质,乳母每天应增加100g-150g的鱼、禽、蛋、瘦肉,其提供的蛋白质应占总蛋白质的1/3以上。

如果增加动物性食品有困难时,可多食用大豆类食品以补充优质蛋白质。

为预防或纠正缺铁性贫血,也应多摄入些动物肝脏、动物血、瘦肉等含铁丰富的食物。

此外,乳母还应多吃些海产品。

(二)适当增饮奶类,多喝汤水

奶类含钙量高,易于吸收利用,是钙的最好食物来源。

乳母每天若能饮用牛奶500ml,这可从中得到600mg优质钙。

对那些没有条件饮奶的乳母,建议适当多摄入可连骨带壳食用的小鱼、小虾,大豆及其制品,以及芝麻酱及深绿色蔬菜等含钙丰富的食物。

必要时刻在保健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补充钙制剂。

此外,鱼、禽、畜类等动物性食品宜采用煮或煨的烹饪方法,促使乳母多饮汤水,以便增加乳汁的分泌量。

(三).产褥期食物多样,不过量

产褥期的膳食同样应是多样化的平衡膳食,以满足营养需要为原则,无需特别禁忌。

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将大量食物集中在产褥期消费的习惯;有的地区乳母在产褥期膳食单调,大量进食鸡蛋等动物性食品,其他食品如蔬菜水果则很少选用。

要注意纠正这种食物选择和分配不均衡的问题,保持产褥期食物多样充足而不过量,以利于乳母健康,保证乳质的质与量和持续地进行母乳喂养。

(四)忌烟酒,避免喝浓茶和咖啡

乳母吸烟(包括间接吸烟)、饮酒对婴儿健康有害,喝浓茶、咖啡也可能通过乳汁影响婴儿的健康。

因此,为了婴儿的健康,哺乳期应继续忌烟酒、避免饮用浓茶和咖啡。

(五).科学活动和锻炼,保持健康体重

大多数妇女生育后,体重都会较孕前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有的妇女分娩后体重居高不下,导致生育性肥胖。

研究表明孕期体重过度增加及产后不能成功减重,是导致妇女肥胖发生的重要原因。

因此,哺乳期妇女除注意合理膳食外,还应适当运动及做产后健身操,这样可促进产妇机体复原,保持健康体重,同时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

坚持母乳喂养有利于减轻体重,而哺乳期妇女进行一定强度的、规律性的身体活动和锻炼,也不会影响母乳喂养的效果。

二.中国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

200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我国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和消瘦率分别为14.3%、7.8%和2.5%,以6个月婴儿最低,1岁-2岁组幼儿最高,并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

0岁-6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3.4%和2.0%,并呈现增长的趋势。

中国0岁-6岁的儿童是一个重要的群体,关系着人口素质的提高,也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和人才储备。

我国4个月内基本纯母乳喂养率为71.6%,6个月时仍在吃母乳的比例为84.3%,一岁以后42.6%,两岁时19.2%。

在我国过早添加辅食与添加不及时两种不合理情况同时存在。

5岁以内儿童贫血仍是一个突出的营养问题,患病率高达18.8%;3岁-7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明显高于学龄组儿童。

胎儿和婴幼儿时的营养与健康状况关系到成人慢性病的发生发展。

因此,对婴幼儿进行科学喂养和学龄前儿童合理膳食指南,将有助于顺利成功地过渡到进食成人食物阶段。

0━6月龄婴儿喂养指南

(一).纯母乳喂养

母乳是6个月龄之内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

母乳所含的营养物质齐全,各种营养素的比例合理,含有多种免疫活性物质,非常适合于身体快速生长发育、生理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婴儿。

母乳喂养也有利于增进母子感情,使母亲能细心护理婴儿,并可促进母体的复原。

同时母乳喂养经济、安全又方便,不易发生过敏反应。

因此,应首选母乳喂养婴儿。

纯母乳喂养能满足6个月龄以内婴儿所需要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

应该按需喂奶,每天可以喂奶6次-8次以上。

至少坚持完全纯母乳喂养6个月,从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的同时,应继续给予母乳喂养,最好能到2岁。

在4个月-6个月龄以前,如果婴儿体重不能达到标准体重时,需要增加母乳喂养次数。

(二)产后尽早开奶,初乳营养最好

在分娩7天内,乳母分泌的乳汁呈淡黄色,质地粘稠,称之为初乳。

之后第8天-14天的乳汁称之为过渡乳,四周后称之为成熟乳。

初乳对孩子十分珍贵,其特点是蛋白质含量高,含有丰富的免疫活性物质,对婴儿防御感染及初级免疫系统的建立十分重要。

初乳中微量元素、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素比成熟乳要高得多。

初乳也有通便的作用,可以清理初生儿的肠道和始便。

因此,应尽早开奶,产后30分钟即可开奶。

尽早开奶可减轻婴儿生理性黄疸、生理性体重下降和低血糖的发生。

(三)尽早抱婴儿到户外活动或适当补充维生素D

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较低,家长应尽早抱婴儿到户外活动,适宜的阳光会促进皮肤维生素D的合成;也可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D的制剂,尤其是在寒冷的北方冬春季和南方梅雨季节,这种补充对预防维生素D缺乏尤为重要。

(四).给新生儿和1月━6月龄婴儿及时补充适量的维生素K

由于母乳中维生素K含量低,为了预防新生儿和1月-6月的婴儿维生素K缺乏相关的出血性疾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注意及时给新生儿和1月-6月龄婴儿补充维生素K。

(五)不能用纯母乳喂养时,宜首选婴儿配方食品喂养

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用纯母乳喂养婴儿时,如乳母患有传染性疾病、神经障碍、乳汁分泌不足或无乳汁分泌等,建议首选适合于0月-6月龄婴儿的配方奶粉喂养,不宜直接用普通液态奶、成人奶粉、蛋白粉等喂养婴儿。

婴儿配方食品是随食品工业和营养学的发展而产生的除了母乳外,适合0月-6月龄婴儿生长发育需要的食品,人类通过不断对母乳成分、结构及功能等方面进行的研究,调整了其营养成分的构成和含量,添加了多种微量营养素、使其产品的性能成分及含量基本接近母乳。

6月━12月龄婴儿喂养指南

(一)奶类优选,继续母乳喂养

奶类应是6月-12月龄营养需要的主要来源,建议每天应首先保证600ml-800ml的奶量,以保证婴儿正常体格和智力发育。

母乳仍是婴儿的首选食品,建议6月-12月龄的婴儿继续母乳喂养,乳母如不能满足婴儿需要时,可使用较大婴儿配方奶予以补充。

对于不能用母乳喂养的6月-12月婴儿,也建议选择较大婴儿配方奶。

(二)及时合理添加辅食

从6个月龄开始,需要逐渐给婴儿补充一些非乳类食品,包括果汁、菜汁等液体食物,米粉、果泥、菜泥等泥糊状食物以及软饭、烂面,切成小块的水果、蔬菜等固体食物,这一类食物被称为辅助食品,简称“辅食”。

添加辅食的顺序为:

首先添加谷类食物(如婴儿营养米粉),其次添加蔬菜汁(蔬菜泥)和水果汁(水果泥)、动物性食物(如蛋羹、鱼、禽、畜肉泥/松等)。

建议动物性食物添加的顺序为:

蛋黄泥、鱼泥(剔净骨和刺)、全蛋(如蒸蛋羹)、肉末。

辅食添加的原则是:

每次添加一种新食物,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辅食种类,由泥糊状食物逐渐过渡到固体食物。

建议从6月龄时开始添加泥糊状食物(如米糊、菜泥、果泥、蛋黄泥、鱼泥等),7月-9月龄时可由泥糊状食物逐渐过渡到可咀嚼的软固体食物(如烂面、碎菜、全蛋、肉末),10月-12月龄时,大多数婴儿可逐渐转为以固体食物为主的膳食。

(三)尝试多种多样的食物,膳食少糖、无盐、不加调味品

婴儿6月龄时,每餐的安排可逐渐开始尝试搭配谷类、蔬菜、动物性食物,每天应安排有水果。

应让婴儿逐渐开始尝试和熟悉多种多样的食物,特别蔬菜类,可逐渐过渡到除奶类外由其它食物组成的单独餐。

随着月龄的增加,也应根据婴儿需要,增加食物品种和数量,调整进餐次数,可逐渐增加到每天三餐(不包括奶类进餐次数)。

限制果汁的摄入量或避免提供低营养价值的饮料,以免影响进食量。

制作辅食时应尽可能少糖、不放盐、不加调味品,但可添加少量食用油。

(四)逐渐让婴儿自己进食,培养良好的进食行为

建议用小勺给婴儿喂食物,对于7月-8月龄的婴儿应允许其自己用手握或抓食物吃,到10月-12月龄时鼓励婴儿自己用勺进食,这样可以锻炼婴儿手眼协调功能,促进精细动作的发育。

(五)定期监测生长发育状况

身长和体重等生长发育指标反映了婴儿的营养状况,对6月-12月龄婴儿仍应每个月进行定期的测量。

(六)注意饮食卫生

膳食制作和进餐环境要卫生,餐具要彻底清洗消毒,食物应合理储存以防腐败变质,严把“病从口入”关,预防食物中毒。

给婴儿的辅食应现做现食,剩下的食物不宜存放,要弃掉。

1岁━3岁幼儿喂养指南

1岁-3岁的幼儿正处在快速生长发育时期,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相对较高,同时幼儿机体各项生理功能也在逐步发育完善,但是对外界不良刺激的防御性能仍然较差,因此对于幼儿膳食安排,不能完全与成人相同,需要特别关照。

(一)继续给予母乳喂养或其他乳制品,逐步过渡到食物多样

可继续给予母乳喂养直至到2岁(24月龄),或每日给予不少于相当于350ml液体奶的幼儿配方奶粉,但是不宜直接用普通液态奶、成人奶粉或大豆蛋白粉等。

建议首选适当的幼儿配方奶粉,或给予强化了铁、维生素A等多种微量营养素的食品。

因条件所限,不能采用幼儿配方奶粉者,可将液态奶稀释,或与淀粉、蔗糖类食物调制,喂给幼儿。

如果有而不能摄入适量的奶制品时,需要通过其他途径补充优质蛋白质和钙质。

可用100g左右的鸡蛋(约2个)经适当加工来代替,如蒸蛋羹等。

当幼儿满2岁时,可逐渐停止母乳喂养,但是每天应继续提供幼儿配方奶粉或其他的乳制品。

同时,应根据幼儿的牙齿发育情况,适时增加细、软、烂的膳食,种类不断丰富,数量不断增加,逐渐向食物多样过渡。

(二)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

幼儿食物的选择应根据营养全面丰富、易于消化的原则,应充分考虑满足能量需要,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以保证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增加铁质的供应,以避免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鱼类脂肪有利于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可适当选用鱼虾类食物,尤其是海鱼类。

对于1岁-3岁幼儿,应每月选用猪肝75g(一两半),或鸡肝50g(一两),或羊肝25g,做成肝泥,分次食用,以增加维生素A的摄入量。

不宜直接给幼儿食用坚硬的食物、易误吸入器官的硬壳果类(如花生)、腌制食品和油炸类食品。

(三)采用适宜的烹调方式,单独加工制作膳食

幼儿膳食应专门单独加工、烹制,并选用合适的烹调方式和加工方式。

应将食物切碎煮烂,易于幼儿咀嚼、吞咽和消化,特别注意要完全去除皮、骨、刺、核等;大豆、花生等硬果类食物,应先磨碎,制成泥湖浆等状态进食;烹调方法上,应采用蒸、煮、炖、煨等烹调方式,不宜采用油炸、烤、烙等方式。

口味以清淡为好,不应过咸,更不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尽可能少用或不用含味精或鸡精、色素、糖精的调味品。

要注意花样品种的交替更换,以利于幼儿保持对进食的兴趣。

(四)在良好环境下规律进餐,重视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

幼儿饮食要一日5餐-6餐,即一天进主食三次,上下午两主餐之间各安排以奶类、水果和其他细软面食为内容的加餐,晚饭后也可加餐或零食,但睡前应忌食舔食,以预防龋齿。

要重视幼儿饮食习惯的培养,饮食安排上要逐渐做到定时、适量、有规律地进餐,不随意改变幼儿的进餐时间和进餐量;鼓励和安排较大幼儿与家人一同进餐,以利于幼儿日后能更好地接受家庭膳食;培养孩子集中精力进食,停止其他活动;家长应以身作则,用;良好的饮食习惯影响幼儿,使幼儿避免出现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

要创造良好的进餐环境,进餐场所要安静愉悦,餐桌椅、餐具可适当儿童化,鼓励、引导和教育儿童使用匙、筷等自主进餐。

(五)鼓励幼儿多做户外游戏与活动,合理安排零食,避免过瘦与肥胖

由于奶类和普通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十分有限,幼儿单纯依靠普通膳食难以满足维生素D需要量。

适宜的日光照射可促进儿童皮肤中维生素D的形成,对儿童钙质吸收和骨骼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每日安排幼儿1小时-2小时的户外游戏与活动,既可接受日光照射,促进皮肤中维生素D的形成和钙质吸收,又可以通过体力活动实现对幼儿体能、智能的锻炼培养和维持能量平衡。

正确选择零食品种,合理安排零食时机,使之既可增加儿童对饮食的兴趣,并有利于能量补充,又可避免影响主餐食欲和进食量。

应以水果、乳制品等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给予零食的数量和时机以不影响幼儿主餐食欲为宜。

应控制纯能量类零食的食用量,如果糖、甜饮料等含糖高的食物。

鼓励儿童参加适度的活动和游戏,有利于维持儿童能量平衡,使儿童保持合理体重增长,避免儿童瘦弱、超重和肥胖。

(六)每天足量饮水,少喝含糖高的饮料

水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是人体结构、代谢和功能的必要条件。

小儿新陈代谢相对高于成人,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也相对更多,对水的需要量也更高。

1岁-3岁幼儿每日每千克体重约需水125ml,全日总需水量约为1250ml-2000ml。

幼儿需要的水除了来自营养素在体内代谢生成的水和膳食食物所含的水分(特别是奶类、汤汁类食物含水较多)外,大约有一半的水需要通过直接饮水来满足,约600ml-1000ml。

幼儿的最好饮料是白开水。

目前市场上许多含糖饮料和碳酸饮料含有葡萄糖、碳酸、磷酸等物质,过多地饮用这些饮料,不仅会影响孩子的食欲,使儿童容易发生龋齿,而且还会造成过多能量摄入,从而导致肥胖或营养不良等问题,不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应该严格控制摄入。

(七)定期监测生长发育状况

身长和体重等生长发育指标反应幼儿的营养状况,父母可以在家里对幼儿进行定期的测量,1岁-3岁幼儿应每2个月-3个月测量1次。

(八)确保饮食卫生,严格餐具消毒

选择清洁不变质的食物原料,不食隔夜饭菜和不洁变质的食物,在选用半成品或者熟食时,应彻底加热后方可食用。

幼儿餐具应彻底清洗和加热消毒。

养护人注意个人卫生。

培养幼儿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减少肠道细菌、病毒以及寄生虫感染的机会。

【说明】因为幼儿胃肠道抵抗感染的能力极为薄弱,需要格外强调幼儿膳食的饮食卫生,减少儿童肠道细菌和病毒感染以及寄生虫感染的机会。

切忌养护人用口给幼儿喂食食物的习惯。

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

与幼儿时期相比,此期生长速度减慢,各器官持续发育并逐渐成熟。

供给其所需的足够营养,帮助其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为其一生建立健康膳食模式奠定坚实的基础,是学龄前儿童膳食的关键。

(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学龄前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新陈代谢旺盛,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相对高于成人,合理营养不仅能保证他们的正常生长发育,也可为其成年后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人类的食物是多种多样的,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必需的全部营养素。

儿童的膳食必须是由多种食物组成的平衡膳食,才能满足其各种营养素的需要,因而提倡广泛食用多种食物。

  谷类食物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也是我国传统膳食的主体,可为儿童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等。

学龄前儿童的膳食也应该以谷类食物为主,并适当注意粗细粮的合理搭配。

(二)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应鼓励学龄前儿童适当多吃蔬菜和水果。

蔬菜和水果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不能相互替代。

在制备儿童膳食时,应注意将蔬菜切小、切细以利于儿童咀嚼和吞咽,同时还要注意蔬菜水果品种、颜色和口味的变化,以引起儿童多吃蔬菜和水果的兴趣。

(三)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

鱼、禽、蛋、瘦肉等动物性食物是优质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

动物蛋白的氨基酸组成更适合人体需要,且赖氨酸含量较高,有利于补充植物蛋白中赖氨酸的不足。

肉类中铁的利用较好,鱼类特别是海产鱼所含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

动物肝脏含维生素A极为丰富,还富含维生素B2、叶酸等。

我国农村还有相当数量的学龄前儿童平均动物性食物的消费量还很低,应适当增加摄入量,但是部分大城市学龄前儿童膳食中优质蛋白比例已满足需要甚至过多,同时膳食中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较高,谷类和蔬菜的消费量明显不足,这对儿童的健康不利。

鱼、禽、兔肉等含蛋白质较高、饱和脂肪酸较低,建议儿童经常吃这类食物。

(四)每天饮奶,常吃大豆及其制品

奶类是一种营养成分齐全、组成比例适宜、易消化吸收、营养价值很高的天然食品。

除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维生素A、核黄素外,含钙量较高,且利用率也很好,是天然钙质的极好来源。

儿童摄入充足的钙有助于增加骨密度,从而延缓其成年后发生骨质疏松的年龄。

目前我国居民膳食提供的钙质普遍偏低,因此,对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的学龄前儿童,应鼓励每日饮奶。

大豆是我国的传统食品,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等。

为提高农村儿童的蛋白质摄入量及避免城市中由于过多消费肉类带来的不利影响,建议常吃大豆及其制品。

(五)膳食清淡少盐,正确选择零食,少喝含糖高的饮料

在为学龄前儿童烹调加工食物时,应尽可能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让孩子首先品尝和接纳各种食物的自然味道。

为了保护儿童较敏感的消化系统,避免干扰或影响儿童对食物本身的感知和喜好、食物的正确选择和膳食多样的实现、预防偏食和挑食的不良饮食习惯,儿童的膳食应清淡、少盐、少油脂,并避免添加辛辣等刺激性物质和调味品。

(六)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证正常体重增长

进食量与体力活动是控制体重的两个主要因素。

食物提供能量,而体力活动/锻炼消耗能量。

如果进食量过大而活动量不足时,则合成生长所需蛋白质以外的多余能量就会在体内以脂肪的形式沉积而使体重过度增长,久之发生肥胖;相反若食量不足,活动量又过大时,可能由于能量不足而引起消瘦,造成活动能力和注意力下降。

所以儿童需要保持食量和能量消耗之间的平衡。

消瘦的儿童则应适当增加食量和油脂的摄入,以维持正常发育的需要和适宜的体重增长;肥胖的儿童应控制总进食量和高油脂食物摄入量,适当增加活动(锻炼)强度和持续时间,在保证营养充足供应的前提下,适当控制体重的过度增长。

(七)不挑食、不偏食,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学龄前儿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