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文言文知识点梳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0941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文言文知识点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八年级文言文知识点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八年级文言文知识点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八年级文言文知识点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八年级文言文知识点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文言文知识点梳理.docx

《八年级文言文知识点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文言文知识点梳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文言文知识点梳理.docx

八年级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作者是(东晋)朝的(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后人称为(靖节先生)是我国(山水田园)诗派的创始人代表作品《饮酒》、《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闲情赋》等

二、字词句翻译

(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作为  顺着          的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鲜艳美丽  落花繁多的样子 对感到惊异 向前   走到的尽头

(2)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隐隐约约好像     舍弃                  只、仅

复行数十步,豁然     开朗土地平旷,屋舍 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

       突然变得明亮的样子                 房屋 整齐的样子                类

陌 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

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全、都       指老人、小孩

(3)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

           竟、竟然           详细地     通“邀”邀请                     听说

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 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  

  全、都                          带领 妻子儿女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于是、就

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无论 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

               竟、竟然     不用说,更不用说                          感叹、惋惜

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邀请        全、都                离开      告诉   不值得对    说

既出,得其船,便 扶 向 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

已经              顺着 旧的、从前的 做标记等到    到       

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 规往

    寻找     标记 终于                                          高兴地样子计划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     津     者

    随即、不久    于是  访求、探索 津:

渡口

三、通假字

1、便要还家:

通“邀”邀请

四、古今异义词

1、交通 古:

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今:

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2、妻子  古:

妻子儿女

         今:

成年男子的配偶

3、无论  古:

不要说,(更)不要说

         今:

表示条件的连词

4、不足  古:

不值得

         今:

不充足,不满

5、鲜美  古:

鲜艳美丽

         今:

味道好

6、绝境  古: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

没有出路的地方

五、一词多义

1、舍:

(1)便舍船:

舍弃

     

(2)屋舍俨然:

屋舍

2、寻:

(1)寻向所至:

寻找

     

(2)寻病终:

随即、不久

3、志:

(1)寻向所志:

标记

     

(2)处处志之:

做标记

     (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志向、志趣

4、为:

(1)武陵人捕鱼为业:

作为

     

(2)不足为外人道也:

5、属: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属予作文以寄之:

通“嘱”嘱托、嘱咐

     (3)召令徒属,徒属皆曰:

等、辈

     (4)神情与苏黄不属:

类似

     (5)属引凄异:

连接

6、若

(1)仿佛若有光:

好像

          若听茶声然

          皆若空游无所依

          门庭若市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如、及、比得上

          曾不孀妻弱子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4)若有作奸犯科:

如果、假如

7、乃: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竟、竟然

     

(2)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于是、就

     (4)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是,就是

8、遂:

(1)遂于外人间隔:

于是、就

     

(2)遂迷,不复得路:

终于

9、及:

(1)及郡下,诣太守:

等到

          及鲁肃过浔阳

          及日中则如盘盂

     

(2)徐公何能及君也:

比得上

六、同义词

1、都

(1)悉如外人

(2)并怡然自乐

(3)咸来问讯

(4)皆出酒食

2、沿、顺着

(1)缘溪行

(2)便扶向路

七、词类活用

  1、渔人甚异之:

对感到惊异

  2、复前行:

向前

八、重要句子翻译

  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5、遂迷,不复得路

《短文两篇》知识点归纳

《陋室铭》知识梳理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全唐文》。

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

字梦得,洛阳人。

被白居易称为“诗豪”。

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为“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为“刘白”。

2、本文体裁是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称述功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本文压的是“ing”,有:

灵、馨、琴、经、形、亭。

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借“陋室”立意,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二、字音:

惟吾德馨(xīn)   苔 (tái)痕   鸿儒(rú)  案牍(dú)   铭(míng)      

三、古今异义词:

1.鸿  古:

大,渊博         今:

鸿雁,书信

2.形  古:

形体,身体       今:

形状,例子

3、馨:

古:

美好。

           今:

芳香。

 

4、丝竹:

 古:

琴瑟,箫管之类弦乐器。

 今:

丝绸、竹子。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

名词。

这里作动词,译为“出名”,“著名”。

(2) 形容词作动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

形容词,灵巧,灵验。

这里作动词,译为“显灵”,“有灵验”。

(3)形容词作使动动词:

无案牍之劳形。

劳:

劳累。

形:

身体。

这里作使动动词,译为“使……劳累”。

无丝竹之乱耳:

(使动用法)使……扰乱。

 

五、文中重点字词。

 

1. 陋室:

简陋的屋子。

2. 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 有仙则名:

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名,名词作动词,出名。

4. 有龙则灵:

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

灵,灵验,神奇。

5.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要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斯:

这。

惟:

只。

吾:

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

馨:

散布得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6.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7. 鸿儒:

大儒,博学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8. 白丁:

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9. 调:

调弄,这里指弹琴。

10.素琴:

不加装饰的琴。

11.金经:

指佛经。

12.丝竹:

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

丝,指弦乐器。

竹,指管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借代)

13.乱耳:

使耳朵扰乱。

乱,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使……扰乱。

14.案牍:

官府的公文。

15.劳形:

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

劳,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使……劳累。

1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南阳,郡名。

诸葛亮的躬耕隐居之地在邓县隆中。

诸葛,指诸葛亮,三国是蜀国的丞相,著名的政治家。

西蜀,现在的四川。

子云,指扬雄,西汉文学家。

17.何陋之有:

有什么简陋的呢?

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子罕》篇: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八、经典问题解答

1.作者开篇就写“山”“水”“仙”“龙”,有何用意,这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

使用了类比的手法,以“山、水”引出“陋室”,以“仙、龙”引出“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灵、名”的特点。

(文章用类比的手法引出了主旨)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

以“陋室”扣题,“德馨”一词统领全篇,这句话写出了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是全文的主旨句。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陋室?

突出陋室怎样的特点?

答:

从居住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这三个方面来描写陋室,突出了陋室环境清幽典雅(景色雅),交往人物高雅脱俗(交往雅)和生活雅致恬淡(情趣雅)的特点。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和“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都是写室中之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致和情怀?

写作角度有何不同?

答:

表现了作者高雅、超凡脱俗的情致以及不受世俗羁绊、安闲适意的情怀。

前句从正面说,是实写,表现是主人的从容雅静;后句从反面写,是虚写,表现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调素琴”照应“无丝竹之乱耳”,“阅金经”照应“无案牍之劳形”。

5.作者为什么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

诸葛亮是三国时蜀国的丞相,著名政治家。

杨雄是西汉的文学家。

他们都是古代的名贤。

在这里用他们的居住之地“诸葛庐”和“子云亭”作类比,说明自己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进一步证明陋室不陋。

6.文章结尾引用“孔子云:

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

答:

画龙点睛之笔,再次有力的点明“陋室不陋”的主题,使文章前后照应,同时说明了作者的志趣与圣人之道相符合。

画龙点睛,照应主旨句。

之笔,再次有力的点明主题,同时说明了作者的志趣和抱负与圣人之道相符合。

九、内容理解

⒈表现陋室环境的句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⒉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⒊表现陋室主人高雅生活的句子:

调素琴,阅金经。

⒋点明主旨的句子: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本文对偶句: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③、调素琴,阅金经。

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6、《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7、《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8、《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爱莲说》知识梳理  

一、文学常识: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

周敦颐,字茂叔,谥号“元公”,号濂溪,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宋代理学的创始人。

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等。

2、“说”是一种议论的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爱莲说的意思就是:

论说喜欢莲花的道理。

二、全文翻译:

                正     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

蕃,多.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丹。

独:

只;自:

从;甚:

众、多;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淤泥:

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而:

连词,表转折关系,却染:

沾染(污秽); 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濯清涟而不妖,

濯:

洗涤; 清涟:

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妖:

美丽而不端庄; 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不蔓:

不生枝蔓; 不枝:

不长枝节。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缠生藤蔓,不旁出冗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益:

更加;亭亭:

耸立的样子;植:

树立 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 

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亵:

亲近而不庄重;焉:

助词,“啊” 只可以从远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隐逸:

指隐居的人;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君子:

指品德高尚的人; 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是花中的君子。

噫(y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噫:

叹词,相当于 “唉”;菊之爱:

对于菊花的喜爱;鲜:

少; 唉!

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同予者何人:

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

应当;众:

多;   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

对于牡丹的爱,人该是很多了。

三、中心思想:

全文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四、词类活用

  ⒈蔓:

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蔓。

例句:

不蔓不枝 

  ⒉枝:

名词用作动词,生枝杈。

例句:

不蔓不枝 

  ⒊远:

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

例句:

香远益清 

  ⒋清:

形容词作动词,显得清幽。

例句:

香远益清 

五、一词多义:

1、之    

(1)水陆草木之花:

          助词,“的”;

(2)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

(3)无丝竹之乱耳:

    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

(4)何陋之有:

         助词,在这里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无实义;

2、可

(1)可爱者甚蕃:

            值得;

(2)可远观:

                可以;

3、鲜

(1)陶后鲜有闻:

            少;

(2)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鲜艳;

4、远

(1)香远益清:

              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

(2)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副词,远远的;

六、省略句:

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

(“出”后省略介词“于”)

七、判断句: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判断句。

以上三句均用“者也”表示判断。

 

八、被动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染,被污染)

九、倒装句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爱莲,何人同予者)宾语前置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隐逸之花)定语后置 

 固定结构: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十、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

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1)牡丹---“花之富贵者“象征:

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菊---“花之隐逸者”象征:

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莲---“花之君子者”象征:

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节操的思想感情。

22、文章的最后一段运用了多种句式,你能具体指出都用了哪些句式吗?

文章的最后一段运用的句式分别是感叹句(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设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陈述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3、本文所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有哪些?

本文所用的修辞手法有:

排比、设问、比喻;表达方式有:

记叙、描写;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

24、目前,全国正在进行“国花”推选活动,如果你也参加这项活动,下面三种花中你打算选什么为“国花”,请仿照示例,在横线上填上一句相关的古诗文名句(任选一个)。

我选择杜鹃为国花,因为:

花中此物似西施。

我选择荷花为国花,因为: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选择牡丹为国花,因为: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我选择梅花为国花,因为:

梅花香自苦寒来。

25、《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

一条线索,即以爱莲 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26、本文运用托物言志写法,作者所托“物”是指莲,所言的的志是又决不同流合污,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27、作者写莲的过程中,又写了菊、牡丹等花,这种写法叫衬托,这样写的作用是突出莲的高洁品质,本文写“莲”的品质,用菊花作正面映衬,用牡丹作反面映衬。

28、《爱莲说》一文中“而”字出现较多,请你找出两例“而”为转折关系的实例

A: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

濯清涟而不妖

29、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七、问答题

1、 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莲”?

答:

因为菊花在秋天开放,不与百花争艳,是花中的隐士,而陶渊明也是一位隐士,菊与陶渊明的品格相似

2、“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这句话揭示了什么?

答:

揭示了自唐朝以来,崇尚富贵,追名逐利的社会风气。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答:

生长环境: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体态香气: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风度气质: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4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10、“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予独爱莲”的“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

答:

表达了作者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独字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

15、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答:

叹惋菊花,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超然物外,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

鄙薄牡丹:

追名逐利,攀附富贵,未免有些庸俗。

赞美莲花:

"出淤泥而不染",立身污浊尘世却能永葆高洁本色,十分难得。

十二、拓展延伸发挥题:

1、你喜欢哪种花?

请简要说明喜欢的原因。

答:

荷花,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为历代文人所喜爱;梅花,你傲立雪中的高洁,坚忍不拔的毅力,卓尔不群的品格,深深的感动着我,激励着我.

6.《爱莲说》中渗透着几种人生观?

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人生观。

答:

 三种:

1隐逸的人生观;2贪图富贵的人生观;3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观。

谈自己的人生观,只要积极向上,联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核舟记》知识点梳理

作者魏学洢(yi)(约1596——约1625),字子敬,号茅檐,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家。

著有《茅檐集》。

《核舟记》是其代表作,被清代人张潮编制的《虞初新志》收录。

一.生字难字

器皿(mǐn) 罔(wǎng)贻(yí)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jī) 诎(qū)  箬(ruò)篷    高可二黍(shǔ)许   石青糁(sǎn)之   髯(rǎn)  执 (zhí)  不属(shǔ)  舟尾横卧一楫(jí) 椎(chuí)   髻(jì)  葵(kuí) 扇    天启壬(rén) 戌(xū) 

二.通假字

  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

)(注:

“诎”和“屈”是同义词,而不是通假字) 

  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着的。

)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 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多附与字之后。

)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拣。

) 

  为字共三十有四(有——通“又”还有)

甫:

父, 男子美称 多附于字后。

三、一字多义

  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奇异、罕见、)(技艺)奇妙,奇特。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零数,余数) 

  有: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表存在的动词,与“无”相对)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 

  为:

为宫室、器皿、人物 ( 做,这里是雕刻的意思。

) 

      中轩敞者为舱 (是) 

      为人五:

(刻有) 

  可:

高可二黍许 (大约) 

     珠可历历数也 (可以) 

  端:

.东坡右手执卷端 (名词,“画卷的一端(右端)”) 

      其人视端容寂 (形容词,“端正、正”) 

  木:

能以径寸之木 (木块) 

      以至鸟兽、木石 (树木 ) 

  者:

中轩敞者为舱 (......的部分) 

      居右者椎髻仰面(......的人) 

  曰: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叫作) 

      文曰:

天启壬戌秋日 (是) 

  扇: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扇,量词)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 (扇子) 

  启 :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打开) 

      天启壬戌秋日 (古代称立春、立夏为“启”) 

  而: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连词,并且)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转折,但是) 

  以:

能以径寸之木 (用) 

      以至鸟兽、木石 (甚至) 

  语:

如有所语(说话) 

      此中人语云(告诉) 

  盖:

盖大苏泛赤壁云(大概)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来是)

四、古今异义

  1、卧右膝:

卧,古义: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

 

                今义:

躺下,躺着的样子 

  2、其两膝相比者:

比,古义:

靠近。

 

                      今义:

两个事物进行比较。

 

3、高可二黍许:

可,古义:

大约。

今义:

可以。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古义:

通“拣”,挑拣。

 

今义:

简单,容易。

 

五.词类活用

  

(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箬篷:

名词作状语,用箬篷) 

  

(2)石青糁之(石青:

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糁:

名词用做动词,涂染)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

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4)卧右膝,诎右臂支船(卧: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

诎:

通“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5)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巧:

形容词作名词,奇妙精巧) 

(6)居右者椎髻仰面 (椎髻:

梳着椎形发髻 ) 

六.倒装句

  尝贻余核舟一,原句应为:

尝贻余一核舟。

 

  又用篆章一,原句应为:

又用一篆章。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句应为:

盖简修狭桃核为之。

 

倒装句表强调。

 

七.省略句

  则题名其上,省略于,原句应为:

则题名于其上。

 

各隐卷底衣褶中,省略于,原句应为:

各隐于卷底衣褶中 

八.双重否定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